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重新掌握大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拿破仑

    (一)

    拿破仑的队伍越来越大,北进也变成了一次凯旋的仪式,各地守军纷纷扔掉白色的波旁帽章,加入到拿破仑的行列里来。1815年3月10日,拿破仑抵达里昂,驻此的麦克唐纳元帅和阿图瓦伯爵已闻风而逃,通往巴黎的道路畅行无阻。

    3月11日,拿破仑检阅了里昂的守卫部队。晚上,他出现在军队和民众面前,发表讲话:

    “我这次回来,是为了保卫大革命带给我们的利益。我们将给你们一个极为合法的宪法,而它将由人民和我共同制定。”

    同时拿破仑还宣布,废除波旁王朝的贵族统治,将其白旗更换为代表革命的三色旗。他的演说博得了人们的热烈欢呼。

    为了凝聚人心,拿破仑对法军将领们无论是当即投诚的,还是效忠路易十八最后才降顺的,一律宽恕接纳。这种宽宏大量的气度吹散了这些人心头的阴霾,也将波旁王朝最后的一丝希望吹得烟消云散。路易十八见状,仓皇离开巴黎,向里尔逃去。

    现在,向巴黎进发的早已不是从厄尔巴岛下海时那支不整齐的小队伍了,而是一股强大的、谁也无法抵挡的洪流。

    3月19日晚,拿破仑带着前锋部队进入枫丹白露。3月20日晚9时,拿破仑在随从人员和骑兵的前呼后拥下进入巴黎。在这里,拿破仑受到了几近疯狂的欢迎。就连不少贵族们都躲在一旁暗暗叹息:

    “魔力——拿破仑具有魔鬼般的魅力,人们几乎无法抗拒他的号召。只要他举起旗帜,人们马上就会走火入魔般地跟他挥戈跃马。”

    拿破仑也颇自豪地说:

    “我是凭着法国人民和军队士兵的信任被重新迎接来的。我没有动用一枪一炮。我知道,人民和军队依然没有忘记我,依然敞开胸怀来拥抱我。”

    拿破仑以前的朝臣大都又回到他身边,如康巴塞雷斯、达武、德克雷、马雷等,甚至连弗歇尔也不例外。拿破仑都不计前嫌,与他们倾心交谈。

    回到巴黎的后的拿破仑丝毫不敢松懈,他深知同盟国仍将是他最大的威胁。因此复位后,拿破仑尽量向同盟国表示自己愿意和解,不再侵犯欧洲各国。

    但是,同盟国对拿破仑的示好显然不太信任。面对拿破仑这位战争狂人,之前因利益矛盾而争吵不休的各国也立即停止了争吵,再一次联合起来,将矛头一致对准拿破仑。

    1815年3月25日,第七次反法同盟正式成立。这一次,同盟国决心彻底打垮拿破仑,将战争狂人打入地狱,让他再也不能翻身。

    拿破仑很清楚,同盟国不会给他恢复喘息的机会,因此他必须抓紧每一分钟重建帝国政权和大军。首先,他组建了新的政府和内阁,一些老臣被他重新任命为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其次,他还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他曾多次声明重建的帝国将与过去不一样,其主要任务是保证法国人民的和平与自由,法国再也不谋求对欧洲的任何统治权,但坚决反对外国对法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涉。

    4月23日,拿破仑颁布了一个《帝国宪法补充条款》,表示要“通过加强公众自由来增进法国的繁荣。……把公众自由、个人安全同能够使外国人尊重法国人民的独立和帝国威望的那种力量和仲裁作用在最大程度上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拿破仑还扩大了两院对政府的控制权,准许新闻自由,扩大公民权,重新树立起帝国形象。

    (二)

    尽管拿破仑希望他重返法国可以给人民带来和平和自由,但事实上,他带来的却是火与剑,因为同盟国拒绝拿破仑向他们提出的一切和平建议,他们一心要将这位战争雄鹰关入牢笼。

    被国内外危急形势束缚了双翼的拿破仑,此时心急如焚,焦虑不安。就在这时,他在路易十八的办公室里偶然发现了一份1815年1月3日英、奥、法三国签订的对付俄普的同盟条约副本。这让拿破仑十分高兴,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把瓦解同盟国的利刃。

    随后,拿破仑立即将这份公文送给正在维也纳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想以此离间反法同盟,并敦促沙皇与自己合作。

    亚历山大接到这份秘密条约后,果然大怒,马上叫来奥地利首相进行质问。

    然而拿破仑没想到的是,亚历山大一世最后竟然忍住了愤怒,将这一纸文书当众投入壁炉里的熊熊火焰中。不仅如此,亚历山大还号召同盟国之间立即停止争斗,共同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拿破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亚历山大看来,与那份英法秘密同盟比起来,拿破仑才显得更加可怕和更有危害力。如果不打倒拿破仑,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都将彻底动摇。

    拿破仑再次失望了。

    联军一步步逼近法国,战争近在眼前,拿破仑必须马上打造一支强大的帝国军队,以抗击联军的围攻。

    在拿破仑被流放在10个月里,由于经济萧条,法国军队已大幅裁减,连征兵制度都被路易十八废除了。为了征得兵员,拿破仑号召业已复员的军人及遣返的战俘归队,同时召集国民自卫军。

    同时,他还下令蒂尔和凡尔赛兵工厂立即生产步枪,甚至授权到英国或瑞士购买步枪。

    除了兵员与武器外,拿破仑最缺乏的就是有能力的指挥官。现在,只有塞纳、苏尔特、内伊、莫蒂埃、弗歇尔和格鲁希等人愿意为他充当军队的指挥官。

    拿破仑以超乎寻常的充沛精力和高效能的组织能力,终于在短短的时间内组织起了帝国大军。到1815年5月底,拿破仑的总兵力已达28.4万人,并颁令正式组建为4个新军团,即北方军团、摩泽尔军团、莱茵军团和阿尔卑斯军团,其中北方军团为主力军团,拿破仑亲自指挥。此外,他还组建了3个“观测军”,分别保卫侏罗、瓦尔和比利牛斯边境。

    就这样,拿破仑在不足3个月的时间里便组建起一支几十万大军的帝国军队,书写了他军旅生涯的另一页辉煌。6月1日,拿破仑在五月广场举行庆典,企图用自己一贯的号召力唤起国内所有男性公民的爱国热情。然而除了军队,法国人民并没有他期望得那样热情高涨,大家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对战争充满恐惧的神色。

    此时,同盟国联军已经兵分5路,开始了第二次大举进攻法国的行动。英荷军团9.3万人,由英国将领惠灵顿公爵指挥;普鲁士军11.7万人,由布吕歇尔指挥。这两个军团已在6月14日集合完毕,部署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以东一线。奥地利军约21万人,由施瓦岑贝格指挥,集中在莱茵河上游;俄军15万,由巴克莱指挥。奥意军7.5万人,由弗里蒙特指挥,在意大利北部的德意边境集中。

    同盟国已经协商决定,在6月27日到7月1日之间,越过法国边界向法军发起进攻。届时,惠灵顿、布吕歇尔和施瓦岑贝格的3个军团直接进攻巴黎,巴克莱军团作为第二梯队,随以上3个军团之后行动,准备随时援助他们之中任何一个进攻失利和损失严重的军团,继续向巴黎进攻。

    联军计划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对巴黎实施四面围攻,一举击垮刚刚建立起来拿破仑法军军队。

    (三)

    战争的气氛已经愈加浓重,拿破仑密切关注着联军的动向,并开始盘算起自己的作战计划来。

    当时,一支奥地利撒丁联军正威胁着法军东南部,为数17万的俄国大军和25万奥地利大军正分别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慢慢推进。布吕歇尔统帅的12万普军驻扎在列日与沙勒罗瓦之间。

    拿破仑估计,俄奥两国的军队应该在6月底以后才可能渡过莱茵河,因此对巴黎最直接的威胁是来自比利时西部的惠灵顿部队和占领该国东部的布吕歇尔部队。事实证明,他的推断完全正确。

    基于此,拿破仑决定这次决不重蹈1814年的覆辙,作困兽之斗,而是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以快制敌,对最近的敌人惠灵顿和布吕歇尔实施打击,在6月底以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对于拿破仑的这一计划,惠灵顿和布吕歇尔毫不知情。胜利的天平似乎从一开始就倾向了拿破仑。

    看到自己的计划得逞,拿破仑当即决定乘两军不备将自己的主力插入敌人两个兵团之间,切断它们的联系,然后逐一歼灭。

    6月15日凌晨2时,拿破仑的军队开始向联军发起进攻。事实证明,拿破仑的作战计划十分完美,战争爆发时,拿破仑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他已在敌人阵前完成了秘密集结,完全可以在敌人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发动突然袭击,然后在一两天之内摧毁这两支联军中的一支,再猛击另外一支。

    然而,这一次幸运之神却背叛了拿破仑,几次偶然事件打破了他的完美设想。

    就在拿破仑下达进攻命令后不久,负责统帅帝国卫队的莫蒂埃元帅因突发坐骨神经痛,不得不将指挥权交给安托尼伯爵和副司令德鲁埃。在给旺达姆传送进攻命令的信使半路又耽误了,而到达时旺达姆碰巧又不在;随后派来送信的副官因深夜骑马而摔了下来,不省人事。而当旺达姆得到命令时,洛保的第六军团已经开到他的营地,这让拿破仑的整个进攻计划被拖延了数小时。

    更糟糕的是,旺达姆与洛保的军队都挤在一条路上,道路严重堵塞,情况混乱不堪,行军缓慢。当拿破仑于15日中午到达沙勒罗瓦时,那里连防御都成了问题。

    5个小时之后,旺达姆终于赶到阵地,但这已经落后拿破仑的进攻计划整整3个小时了,致使拿破仑对普军发动突袭的计划落空。

    军队集结完成后,拿破仑马上率军在沙勒罗瓦突破普军防线,普军伤亡惨重,退守吉里。

    当天下午,内伊元帅赶到沙勒罗瓦与拿破仑军会合,随即率军开赴格西里斯。在通过弗里斯尼斯向北推进的卡特尔布拉斯农庄时,遭遇魏玛王子贝尔纳德带领的仅4500人的普军。

    卡特尔布拉斯农庄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普军顽强抵抗。然而由于内伊缺乏高明的战略眼光,且普军誓死抵抗,内伊没有将攻击进行到底,很快就草草收兵,退回到弗拉斯内。

    内伊做梦也没想到,就因为自己对卡特尔布拉斯的轻易放弃,导致拿破仑在这次战役中的又一次大不幸,而这个不幸对他以后的战役也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