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事变术:破译三国60套制胜玄机-曹操谋力变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曹操绝招:你要让我心跳,我让你更心跳!

    天下好汉和懒汉都多如牛毛。自古而来。好汉胜在自身的优点上-懒汉败在自己的弱点上。

    曹操总是坐在幕帐中,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一个成功者·不可苟活一生!为此。他努力。他奋斗,他终于凭一路冲杀。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对是错先放一边去,一切做起来再说。——这就是曹操成功的原因。

    曹操无疑是一个崇尚“做事”的人,他认为“做事”要高于“做人”,比如一件事只要做成了,怎样都好。哪怕因此遭人唾骂。如果做不成事,人家再说你好又有什么用?这就是他的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负我!”

    曹操的这种想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学曹操,应适当地中庸一下。曹操本人是不会中庸的。不然他也变成刘备了。刘备有无数个。但曹操只有一个,所以他先成功了。

    曹操为人特点:霸道。做事敢于冒风险;最大优点:积极进取,能带动一大片;最大缺点:生性多疑,只相信自己;最大目标:因为我姓曹。所以天下人都要姓曹。

    掀起曹操的盖头来

    姓名:姓曹名操,字孟德。其家本姓夏侯,其父曹嵩为曹腾养子,故冒姓曹,曹操本名夏侯操。曹操小名阿瞒,一名吉利。

    籍贯:沛国谯郡人。

    长相:身高七尺,细眼长髯,脑后生有“反骨”,虎步狼躯,状极威严。因患头风,常以手抚额。

    师从何人:近无所师,好读兵书,曾仿《孙子兵法》作《孟德新书》。曾受桥玄、何颐、许劭指点,其中许劭为汉末大儒。

    专业:军事、政治。何颐评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闻此大喜。

    业余爱好:诗赋、游猎、会饮、交友、歌舞。

    志向:取代汉王朝,一统中国。

    家族:一为曹氏集团,二为夏侯氏集团,两大集团皆为曹操所用。曹操假说自己是汉朝开国元勋曹参之后,意在使人知道他有极大来头。其父曹嵩。

    地位:最高职位为汉丞相,后被封为魏公、魏王。魏代汉后,被其子魏文帝曹丕追封为魏武帝。

    地盘:鼎盛时占据中国北方大部与南方的荆州及汉中。

    手下兵马:北方各族兵马加上荆州水师,鼎盛时有百万之众。

    手下将帅:大将有乐进、李典、于禁、徐晃、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典韦、许褚、张辽、张合等。谋臣有郭嘉、华歆、荀彧(音yu)、荀攸、程昱、陈群、贾诩、司马懿等。

    子嗣:妻刘氏生曹昂,早殁;妾卞氏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后曹丕为魏文帝。

    享寿:六十六岁。殁于洛阳,时在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

    1拼死命一定要出头

    是鲨鱼就别活在鱼缸里

    出人头地往往是成功的标志。敢于出人头地的人,就像老虎一样,决不会甘心生活在别人的菜园子里,只有回归到山林之中,才能成为强者。

    强者谋事手段

    鲨鱼不会活在鱼缸里,辽阔海洋才是它向往的地方。有的人生下来就是英雄,就要去打天下。曹操在二十岁前就知道自己是条大鲨鱼,为此他一直努力寻找自己的海洋。

    鲨鱼会活在鱼缸里吗?

    不会。

    曹操一生会默默无闻吗?

    也不会。

    让曹操这样的大鲨鱼呆在鱼缸里是不可能的,它一定会冲破鱼缸跃出,即使到不了海洋,也宁愿死!

    曹操在二十岁之前就立下了要打天下的大志,后来就简单了,一切都是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曹操在二十岁前基本上是个浪荡子,整天驰马射箭,聚饮狂饮,但正是这种浪荡体现了一个未来霸王的狂野特征,在这种浪荡背后有一颗跳动的雄心。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是个孝子,对他父亲曹嵩很好。这样,他顺理成章地走上了仕途,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做了一个小小的军官。

    曹操启示录

    立志要趁早

    人要尽早解决志向的问题,千万别老大不小了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你要是英雄,就必须像曹操一样在二十岁之前就认定了自己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过了二十岁才立志多半不纯,并且容易放弃。人立志越早越好,这样便于后日展开行动。可以这么说,宁肯立错志,不能没有志。

    走好第一步

    人立志后的第一步要顺天而行,这样才容易上手与上路。曹操出生于官宦之家,做官比较容易。曹操是个孝子,当时汉朝有一条“举孝廉”的仕宦阳光道,很多人都通过举孝廉做官。所谓“举孝廉”就是朝廷听说某人有孝行,经一番考察属实后就任命为官,“举孝廉”的制度是汉王朝“以德治国”的体现,曹操搭了这条顺风船,开始做事就比较容易了。

    曹操很聪明,他一开始没有往生僻的地方钻,也没有学他老父去巴结权贵,看来曹操是有骨气的人。

    有志气还须有骨气,这样才会把事业做大。

    2借势踩到人生跳板上

    英雄要自己找用武之地

    借势起跳,是聪明人最擅长的强项。所谓英雄,在某些关键时候都是借势大师。

    强者谋事手段

    时代在急速变化,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机会。曹操天生三只巨眼,一只看天、一只看地,一只紧紧盯住人群,终于他发现世界已经骚动,便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曹操通过黄巾军起义为自己找到了用武之地。

    曹操做了军官后,因法令威严,不避豪贵,一时名声大振。不久提升为顿丘县令。曹操做县令时,天下大乱,黄巾军起义如火如荼地燃烧起来,大有席卷天下之势。汉王朝调遣各路兵马抵挡黄巾军,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统领五千兵马。

    曹操启示录

    做事认真才有感觉

    我们一开始做事就要认真,要像曹操一样,做军官就做出个军官的样子,让人一看就是军人的料,一看就是统帅的料。曹操做军官时法令威严,不避豪贵,这是一种优秀品质。曹操能做到这一点,对他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从昔日的浪荡子到今天的铁面军人,是做事认真成就了他。

    顺风还须借风

    光是顺风还不够,我们还要善于借风,借风就是借势。黄巾军是汉王朝的敌人,却是曹操的“朋友”。没有黄巾军起义,汉王朝就很难为曹操提供杀敌立功的机会。所以说黄巾军是曹操的“朋友”。能巧妙借助敌人的势干自己事儿的人是高人。

    3跃起去捉月亮

    抓住机遇就拼命赶上

    月亮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但是一个人要成大事,必须紧紧踩住机遇这块跳板,爆发出捉月亮的大自信,才可有冲天之气势,从而拔地而起。

    强者谋事手段

    机遇如草中兔,如花上露,稍纵即逝。能把握住宝贵机遇的人,必有所获。曹操已经发现了黄巾军在前方等着他,于是火速前往,拿出全部力量放手一搏,开战即决战,全力相争。

    曹操马不停蹄地带领他的五千兵马往目标进发,正好赶上时候,会同其他队伍在颖川大战黄巾军,一起打败了张梁、张宝,斩首万余级,缴获旗幡、金鼓、马匹极多。曹操打好了生平第一仗。

    曹操启示录

    机不可失

    我们必须要珍惜绝好机会,要像曹操一样,有机会就上,不畏强敌,一定可以凭憋着的第一口气,使出第一股劲,一举将对手拿下。

    4发力强壮大脑

    虚心学习高手的手法

    脑力是成就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根本,如果你善于虚心向高手学习,那么你的脑力就会日渐发达。

    强者谋事手段

    从生手到熟手,从普通人到高手,需要锻炼与学习。曹操打仗基本上无师自通,但要讲办大事的手腕还必须跟人学,于是自诩是绝代英雄的曹操却心甘情愿地跟了当时的两个臭名远扬的大人物:何进与董卓,为的就是学本事。

    曹操跟随皇甫嵩打败了黄巾军,被任为济南相,开始成为一方诸侯。不久汉灵帝病死,国舅何进与宦官张让等人争权。何进想要夺去汉家江山,以讨张让为名召集各路兵马,曹操这时在京中为典军校尉,建议不可召兵进军,只须动用国法将张让拿下即可。何进怒斥曹操,曹操退而叹曰:“乱天下者必何进也。”不久董卓顺应何进的召集,带兵大举进京。张让见势已急,杀了何进。董卓、曹操、袁绍等人大开杀戒,张让落荒而逃,投河而死。何进、张让之乱平息后,董卓专权,立少帝,又欲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与诸大臣成水火之势。司徒王允用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吕布,吕布为得貂蝉,与王允杀董卓。在此之前,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命回乡。

    曹操启示录

    我们做生手时要向老手们虚心学习,并臣服之。然后寻找机会做大、翻身

    曹操先后跟随过朱隽、皇甫嵩、何进、董卓等人,都只扮演小角色,但曹操不羞于做小角色,所以日后能做大。

    情况复杂时要多长一个心眼

    曹操跟着何进杀张让,又跟着董卓杀张让,并不是瞎掺和,而是有一定的胜算。在这段时间中,情况十分凶险:叛变夹杂政变,政变又引发哗变,稍有不慎就会引火上身。曹操能保全自己并亲身参与各件大事,足见有不凡的定力、眼力与手力,并能巧妙借力,这些为他以后搞叛变、政变、哗变,打江山积累了经验、壮大了胆量。

    而当曹操助董卓取得胜利后,羽毛未丰就急于如法炮制张杀何、董杀张的手法,结果就失败了,因为他兵马还太少。

    5解决东山再起的大问题

    干大事一定要有支持与资助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东山再起的信心。一个人要想干成大事,就必须寻求各种支持和资助,让自己能有东山再起之机。

    强者谋事手段

    任何人当孤家寡人都是玩不大的,强悍如楚霸王项羽者因为失道寡助,最终从八面威风、九面玲珑落得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下场。曹操不想当项羽,所以他积极寻求支持与资助。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丢掉官职回到老家东山再起。曹操的父亲相当支持儿子干大事,建议他找人投资。曹操于是找到当地与他一样同是孝廉出身的大富豪卫弘。曹操大谈其抱负,卫弘十分欣赏他,何况又见他在京城已经干出了几番惊天动地的大事,马上决定资助他起本。于是曹操有了雄厚的资金召集天下英雄,扯起曹家大旗。

    曹操启示录

    英雄失路,要问老父

    干大事一定要有家人支持。就像曹操一样,一切都与老父商量,做官要向老父问做官之道,造反要向老父请教造反之策。老父嘛,毕竟是老父,什么没见过。曹操听了老父的建议,才知道要用与在外面不一样的手段来起本。以前用的是常道,这回用的就是非常道了。

    干大事一定要找到人投资

    投资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曹操假如没有卫弘的资助,拿什么来招兵买马造兵器?

    6用人为自己打天下

    要做招纳贤才的贤主

    用能人为自己打天下,此可谓驾驭之术。一个能够驾驭能人的人,才是真正的能人,因为他是招纳贤才的一等好手。

    强者谋事手段本来曹操一出道就霸道,但在长期斗争中他明白了任何一个大哥级别的人物必须有一大群厉害的手下才能呼风唤雨。因此曹操强行压抑自己目中无人的臭脾气,摇身一变为贤主。既是霸王,又是贤主,曹操太佩服自己了。

    好了,现在曹操既有了家人支持,又有了别人的投资,开始召集、壮大兵马。

    此时重要的是收寻人才。曹操深知人才的可贵,他不断地寻求。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他睁大了火眼金睛,下大力气、花大价钱请到了一大批足以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他们是:大将乐进、于禁、徐晃、张合、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典韦、张辽、许褚等。文臣郭嘉、华歆、荀彧(音yu)、荀攸、程昱、陈群、贾诩、陈琳、司马懿等。

    其中司马懿在曹操死后造了曹家的反,但在曹操生前,司马懿对曹操非常忠心,不敢有任何举动。曹操对司马懿也很器重,甚至在死时还向司马懿及曹洪、陈群、贾诩等四人托孤,可见信任之深。

    是人才曹操就起用,当然这个人才必须听话,不得与他冲突。

    曹操启示录

    打天下就要用天下的精英

    天下的精英各在一方,为此我们要找遍天下。找到了天下的精英,就会赢得天下。

    曹操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精英,他把自己当成“总精英”。当然光他一个还不行,为此他乐于召来尽量多的“分精英”来辅佐他这个“总精英”。

    曹操是骄傲的,他内心永远只崇拜自己,他找来精英是为了证明他是精英的精英,他四处招贤纳才是为了表示自己是最大的贤主与天才,但这并没有阻碍四方人才向他靠拢并终成大器,因为对前来应聘的人来说越像曹操这种老板越有魅力。

    曹操把自己当“总精英”,手下的文臣武将则是“分精英”,他认为自己有带领团队取得胜利的天然责任与最大能力。

    7占先——成功的手段之一

    于恰当时候率先站出来号召群雄

    抢先一步,意味着提前成功一步;落后一步,表明拱手让人成功一步。所以在成功学中,“率先法则”是绝对重要的。

    强者谋事的手段

    刚开始时曹操只是各路诸侯中的一个,并且是较弱的一个。但曹操就是曹操,他看准董卓气数将尽,于是率先起来号召群雄。只要有机会干大,他就会努力争取,哪管什么够不够格。这是一个重大转折,曹操身份地位就此上升,从此必须以极高标准要求自己。

    曹操有了兵马、资金与人才后,马上找项目做。他会做什么呢?当然是造反。造董卓的反。当初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十个大太监)霸占了汉朝江山,造了汉灵帝的反,后来是何进造张让的反,紧接着是董卓同时造何进与张让的反,现在又该曹操造董卓的反了。

    鉴于上次刺杀董卓的失败,这次曹操可谓准备充分了,不但自家兵精粮足,还会同了十七路诸侯:

    第一路诸侯: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路诸侯: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路诸侯:豫州刺史孔□。

    第四路诸侯: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路诸侯:河内太守王匡。

    第六路诸侯: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路诸侯: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路诸侯: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路诸侯:济北相鲍信。

    第十路诸侯: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路诸侯: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路诸侯:徐州刺史徐谦。

    第十三路诸侯: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路诸侯: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路诸侯: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路诸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路诸侯:渤海太守袁绍。

    在当时,刺史、太守都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省长,曹操能一下子召集十七省市的地方官跟随他造反,这可不是一般的本事。这十七路诸侯有的强大,有的也不强;有的兵多,有的兵少。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方霸主,他们能听曹操的,并尊曹操为诸侯盟主,可见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曹操的本事与魅力。

    ——曹操现在已取得不凡成绩,他手上有牌,所以能当诸侯盟主。那么,曹操现在有几张牌呢?

    第一张牌:曹操有精兵强将,有资金,有人才。别人或者缺兵将,或者缺资金缺人才,都没有像他那样完备的。

    第二张牌:曹操顺天而行,第一个号召天下讨伐暴君董卓。别人都想干掉董卓,但没敢说,只有曹操说了、干起来了,所以别人当然得尊他为老大。为此曹操还正儿八经地作了一篇讨董檄文传遍天下。

    檄文曰: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曰,可速奉行!”

    “今奉天子密诏”云云,当然是曹操虚构的,反正没人对证。曹操使诈本是高手,这时显然需要来这么一下,方显名正言顺。

    十七路诸侯到齐后,曹操本是造反联军的发起人,这时却又谦让地把盟主位置让给了袁绍,让袁绍做出头鸟,他做幕后操纵者,何其聪明!

    曹操号召天下讨伐董卓是跟何进学的,当初何进号召天下讨伐张让时曹操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如此兴师动众,这时自己亲自玩起来才知道这有多么重要!

    一则可以借力克力,借势灭势;

    二则可以让别人杀来杀去,他可以暗中壮大,捡大便宜!

    曹操这招“借刀杀人”与“浑水摸鱼捡便宜”的手法后来为司马懿很好地继承了,这也是天命。

    第三张牌:曹操有直接参加何进、张让、董卓三方争斗的丰富经验,又有直接刺杀董卓的光荣经历,这都是曹操的资本,也是别人所没有的。

    第四张牌:曹操为人讲“仁义”,并且很“谦让”。这从他这次要为苍生除董卓和让袁绍为盟主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讲,曹操当然不只是讲“仁义”的人,并且很不“谦让”。但他的伪装功夫也是天下一流,十七路诸侯没有一个人看出曹操的斤两,都把他当一个热衷于勤王的小诸侯看,谁会知道一代枭雄就此诞生!

    通过这次与十七路诸侯的合作,曹操知道了他们的底细,而这十七路诸侯多半不知曹操深浅,等公孙瓒、袁绍、孙坚等人看出曹操野心、测出曹操深浅则为时已晚,曹操已成气候,公孙瓒、袁绍、孙坚等人死的死,走的走,只好连中原也拱手让给曹操了。

    曹操用他的四张牌赢得了十七路诸侯的信任,其霸王地位慢慢地在日后的战争中确立。

    曹操启示录

    干事要有兵马、资金、人才

    这三样是起事的资本。有时暂时没有项目做,没关系,这时要把人才、兵马与资金养起来,同时积极寻找项目,千万别等好项目来了什么也没有。

    要努力寻找好项目、大项目

    好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大项目才能干出大成就,玩出大境界。这好项目、大项目可以是新项目,也可以是旧项目,要看具体情况。曹操号召十七路诸侯造董卓的反这是旧项目了,但他玩出了新境界。大项目往往都需要漫长的投入与运作,大项目往往都是旧项目,我们干事不能图新鲜,要做管用的。

    领先群雄

    我们做事要领先别人一步,敢作敢为敢拼。就像曹操一样,天下英雄万千,他第一个起来反对董卓,这就不简单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必有后福。

    何妨谦让

    如果你第一个吃了螃蟹,千万不要对人说你是第一个,要说是“张三”或“李四”先吃的,我不过是“别人吃肉我喝汤”罢了,这样就不会有危险,或遭到忌妒。

    曹操为了搞掉董卓,号召南北十七路诸侯共同讨伐,但他却不当名义上的盟主,只当实质上的盟主,假意说什么“袁本初(袁绍字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弄得袁绍美滋滋的,心甘情愿地做冤大头,兴高采烈地做出头鸟,渐渐落得四面受敌,最后被曹操收拾掉了。

    这就是“谦让”的好处。在残酷而复杂的斗争中,谁不谦让谁倒霉,谁能学会“谦让”谁受益。

    儒家标榜的十大美德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把“让”放到最后,这也是一种用心良苦的谦让做法。其实按儒家标准,“让”该是第一美德,如尧舜禹相禅让,乃有所谓的“王道乐土”。但如果“让”排了第一,那本身就不是谦让的做法了,所以儒家大师们把“让”排到了最后。这一谦让的手法明眼人当知之。

    《三国演义》里陶谦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刘备三让而不受;《水浒传》里晁盖-开始就把老大的位置让给宋江,但宋江不接受,结果把晁盖让死了;后来宋江又要让给卢俊义,被卢俊义看穿,没成功,宋江只好苦着验当老大,后来果然死在了卢俊义前面。

    谁出头,谁当老大谁就死得快,这是很明白的道理。同样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成气候后一直当老大,刘备成气候后一直甘当小弟,让曹操出头,所以曹操也死在了刘备前头。

    又如日本人,见人就点头哈腰的,见了美国人,日本人也谦让;见了中国人,日本人也谦让。见了谁日本人都彬彬有礼,这种“让”的后面是“绝对不让”。所以日本经济能在亚洲长期雄居第一,在全球长期排名前几位。日本人把“好事”都“让”给如今“天下第一”的美国去做,正是当初曹操让袁绍、刘备让曹操的做法,实在厉害。

    8采取不为人知的“跟进”术

    打不过就拖垮对方

    打不过对手又要战胜对手的最好方法是拖垮对手,然后运用不为人知的“跟进术”,再“吃掉”对手。此道为最厉害的兵法。

    强者谋事的手段

    曹操会同十七路诸侯与董卓大战,各有胜负,最终凭气势把董卓从洛阳赶到长安。但董卓依然厉害,诸侯避其锋芒,各自忙着窝里争斗地盘,只有曹操一路阴魂不散地追杀董卓,虽败而不舍。曹操从一开始到最后一直揪住董卓不放,董卓终于被拖垮了。

    曹操、袁绍会盟诸侯后,以孙坚为前锋,强攻董卓。董卓有武功天下第一的吕布保驾,又有智谋极高的李儒为军师,各路诸侯无法撼动董卓。董卓先以大将华雄杀了诸侯锐气,再加上各路诸侯心不齐,险些被董卓一锅端。幸有刘、关、张随公孙瓒至此,关羽温酒斩华雄,为诸侯联军赢得士气。但袁绍之弟袁术怕刘备、公孙瓒抢了头功,不让关羽再发神威。袁绍、袁术、曹操亲自领大军来虎牢关攻城,结果被吕布打得大败,于是引出三英战吕布,打成平手。各路诸侯依然窝里斗,曹操无法控制局面。

    董卓继续称王称霸,劫了少帝把首都从洛阳迁到了长安。诸侯军占了洛阳,曹操要追董卓,袁绍想在洛阳称帝,按兵不动,曹操大怒,单引本路兵马去追董卓,又被吕布打得大败。半夜对方来劫营,曹操被董卓士兵生擒,幸有曹洪及时相救。战后清点兵马,数万兵士只剩五百。诸侯此时各自为政,自相残杀争夺地盘,渐渐散去,只留下袁氏兄弟与曹操继续讨伐董卓。联盟瓦解。

    曹操启示录

    做事要认定目标,一跟到底

    哪怕你是天才,又有人相帮,时候未到也成不了气候,这时哪怕无力成功也要继续跟进。

    就像曹操一样,眼见各路诸侯纷纷不济,只有他一个人阴魂不散地与董卓较劲。从这一点讲,曹操胜利了,董卓虽然能打败曹操与各路诸侯,但最终却被曹操拖垮了。

    董卓根本不在乎孙坚与袁绍,但他怕曹操,特别是被曹操追杀那次,就深知这小子够狠、够快、够用心。天助曹操,曹操被董卓手下活捉,又被曹洪救走。曹操命大。曹操为什么命大,因为他够狠,做事阴魂不散,一跟到底。

    失败了依然要继续跟进

    董卓实力比曹操大一万倍,差点要了曹操的命。董卓两次让曹操辛苦组建的军队几乎化为乌有,那又怎样?曹操就算只剩下他一个人,也要赤手空拳将董卓搞死,这就是曹操,天生的斗士曹操,天生的亡命徒曹操,越输越起劲,最终翻本成大赢家,凭的就是一跟到底的猛劲。

    9精明于收场之技能

    巧妙收盘胜于抢先瓜分胜利果实

    收场和开局同样重要,一个不善于收场的人等于丧失最好的开局,而且收场是赢得成功最重要的一步。

    强者谋事的手段

    没出息的人老是想去瓜分什么东西,真正成大器的人总是想办法把对方一锅端。董卓之后天下又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曹操凭“忠义”之名第二次名正言顺地讨伐叛臣,“扞卫”汉献帝,赢得献帝赏识,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巧妙收盘。

    正因为有了曹操与诸侯联军的死缠烂打,董卓心里发虚发毛了,从洛阳逃到了长安。但这时董卓还有吕布,谁也打不过他。还没等曹操发动第二轮进攻,汉王室忠臣司徒王允使出美人计、连环计,成功地用貂蝉离间了董卓与吕布,巧借吕布杀了董卓。董卓死后,天下又大乱。董卓部将李、郭汜、张济、樊稠四人大闹长安,杀了王允,将汉献帝据为己有。马腾、马超父子起兵勤王,与李、郭汜互有胜负,未能除贼。

    这时青州黄巾军又起,朝廷命曹操再破黄巾军,曹操于是又大展神威,扫除黄巾军,招降兵马三十万,择其精锐为“青州兵”,从此威名更盛。

    黄巾军将领张闿投降徐州陶谦,刚好碰上曹操的父亲曹嵩经过此地,张闿夜杀曹嵩劫货,曹操迁怒于陶谦,起兵相讨。陶谦求救于孔融,孔融求救于刘备,刘备救了陶谦。曹操与吕布大战,又被吕布打败,只好与刘备联合,杀了吕布,又趁势驱逐刘备,占了徐州。

    另一面,在朝廷中,太尉杨彪学王允,离间李与郭汜,计成,李、郭汜分别被朝廷大军击破,李、郭二人再联手,追杀汉献帝。杨彪等人又把汉献帝从长安转移回洛阳。因朝中无人,杨彪建议把曹操兵马调来洛阳保驾,汉献帝准奏。于是曹操浩荡点兵,前往洛阳,将李、郭汜打败,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国中一等一的实权人物。

    曹操启示录

    董卓死后,出现权力真空。马腾、杨彪、李、郭汜等人先后要当董卓,结果都失败了,重演了一番当初张让杀何进、董卓杀张让的闹剧。

    曹操等他们杀来杀去杀得差不多了,一举收拾残局,成为最大赢家,把董卓的位置翻了个新,不是做董卓第二,而是做了曹操第一。

    曹操这种“收盘”的本事后来为司马懿继承,司马懿用曹操的“收盘”手法终结了整个三国。

    所以说,巧妙收盘胜于抢先瓜分胜利果实。今日摘一瓜,明日摘一果,小打小闹终不成气候,不如等瓜果都成熟了用麻袋一袋装走。

    要借最大的势使出最大的力

    在当时,汉朝虽然衰落,但汉献帝仍然是有最大号召力的人,并且依然是整个中国的权利中心。曹操看准了这一点,挟天子以令诸侯,变成了皇帝的皇帝,玩弄皇帝于股掌,谁不听话就借皇帝的名号打压,十分有利。

    10要狠就狠到位

    整顿江山用辣手

    假如你面对一堆烂摊子,而且危机四伏,那么就要拿出整顿的一等功夫——要狠就狠到位,轻捏轻打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强者谋事的手段

    “江山”名字好听,其实都是烂摊子。曹操入主洛阳后,大力整顿弊政,并把对手一一控制在手心,尤其把汉献帝与刘备盯死。这样,国家基本运转良好,颇有起色,暂时没有乱子。

    曹操入主洛阳后,不久联合刘备除掉了吕布这个心腹大患,暂时无战事,于是开始整顿朝廷。首先,曹操将刘备控制在朝中,不令出朝,使刘备不能施展抱负。然后,曹操又免了杨彪的官,全然不顾杨彪当初向汉献帝推荐他的恩情。再后,曹操又假装打猎展示威严于汉献帝前,威吓少主。汉献帝不平,密令国舅董承讨曹操,董承于是联合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马腾、刘备六人暗中除曹操。不料刘备为求自保,借口袁绍杀了公孙瓒,向曹操要兵讨袁绍去了,不久马腾也回了西凉。董承性急,借名医吉平之手要杀曹操,计未成,曹操杀董承、吉平、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等人,又杀董承之妹董妃。又命外戚宗族从此以后不得干预朝政。

    曹操启示录

    关键时候不能手软

    当然我们不能学曹操的残暴,而要学他的果断干脆。做事拖泥带水,必有后患。其实曹操够仁慈了,几次都没有杀刘备,青梅煮酒之时,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意。当然刘备也很乖巧,总能无形中化解曹操的杀气,又能在事前远远逃走,也是个干脆的角儿。

    11或软或硬的神秘技巧

    霸王最擅长的就是硬碰硬

    软硬结合,有时可见奇绝效果。凡有霸势之人,都该软时软,该硬时硬,总是让对手浑身感到难受。

    强者谋事的手段

    如果刘邦与项羽硬碰硬,将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曹操比项羽还霸道,袁绍却还不够刘邦的角色,所以二人一旦硬碰硬,曹操很快就吃掉了袁绍,哪管他的兵力十倍于己。

    整顿朝廷后,曹操见刘备有去无回,怒而攻之。刘备联合袁绍大战曹操,曹、刘从此正式成为对手,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在十七路诸侯讨董卓时袁绍当了盟主,如今袁刘联手,袁绍又当盟主,一味坐大,被曹操无情打击。刘备不敌曹操,袁绍也不敌曹操,经官渡之战,兵败不堪。幸有袁熙、袁谭、高干三路兵马备用,犹有二三十万,前来与曹操决战。曹操大喜,于仓亭彻底打败袁家军,不久袁绍病死,袁尚、袁熙、高干三人先后为曹操所破。曹操顺势占了袁绍的冀州,假意亲自前往袁绍墓前哭拜,大有后来诸葛亮哭周瑜之意,又免除河北居民租赋,收买民心。

    曹操启示录

    当我方力量正猛时,要抓紧时间找一个打得过的对手硬碰硬,把对方碰烂

    袁绍相当愚蠢,一直不知道曹操的厉害,以为自己兵马最多就谁也不怕。更愚蠢的是,袁绍还主动向曹操挑战,引得曹操杀性大起,三下五除二搞掉了袁家江山。

    在曹操成为霸主之前,袁绍的实力是最强的,甚至兵马比董卓当初还多。但袁绍是个蠢人,浪费了数十万兵马,无论在讨伐董卓时,还是与曹操争锋时,都没有脑子。与袁绍相比,曹操确实不凡!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操灭袁绍时基本上没有用朝廷的兵马,也没借汉献帝的名,下达什么不利于袁绍的命令,他是在与袁绍作公平的竞争,他要看到底谁是真正的老大。结果曹操够狠够聪明,从火烧袁绍粮草开始,一直打大胜仗。搞掉袁绍后,曹操成了真正的老大,当然这时刘备与孙权都还没有跃起。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灭袁绍的过程中,顺便也把刘备打得落花流水,关羽无奈中还投降了曹操。刘备无家可归,只好暂时依附荆州刘表。可见曹操的霸道不是一般。

    硬碰硬之后要用软手收场

    凡事不要太过,过犹不及。

    我们做事不能永远硬下去,硬得差不多了要学会软。

    曹操多聪明,逼死袁绍还要去袁绍坟前祭拜一番,装得朋友似的,好像真是为了天下人才不得不除掉袁绍,多么冠冕堂皇。更绝的是,曹操领兵将袁绍的河北之地蹂躏一番之后,马上宣布休养生息,停收租税,这种“打一巴掌揉三揉”、“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被曹操使得出神入化,常用常新,所以一方面正人君子视曹操为奸臣,另一方面很多人也视曹操为圣贤。

    12纵敌与较手的快感

    棋逢对手长精神

    与对手较量,最担心对手过弱,因为击倒一个强敌,就等于战胜一批强手,这叫举一反三。制胜的快感由此而生。

    强者谋事的手段

    大凡高手必是寂寞的,非寂寞不能成就高手,但寂寞也会毁了高手。曹操与董卓、袁绍等人争天下还觉得不过瘾,直到发现了刘备这个头号劲敌,曹操才觉得人生有了意义,生命有了价值。为此他甚至刻意培养刘备,给了对方多多机会。

    曹操起事后,先后打败了黄巾军、董卓、吕布、袁绍等,而且都是把对方打得彻底完蛋,一直没有遇上真正的克星,只有刘备才是曹操的对手。曹、刘二人一个霸道,一个阴柔,于是好戏不断。

    刘备未得诸葛亮之前,一直玩不大,有了诸葛亮就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一开局就火烧新野,大败曹操远征军。曹操大怒,亲自挂帅,领五队兵马,共五十万来攻刘备。这时荆州刘表病重,向刘备托孤。刘备突然陷入刘表家事,不能全力对付曹操。曹操大兵压境,刘表之子刘琮降曹。刘备失去荆州屏障,只得与曹操硬碰硬,虽有诸葛亮巧妙使计,始终不敌曹操。两军互有胜负。

    曹操欲诱降刘备而杀之,被刘备识破。曹操大怒,急追刘备,刘备携民渡江,表面上是行仁义,其实是把百姓作了挡箭牌。曹操追上,见对方军民不分,乱杀一通。刘备有张飞、赵云保命,得以逃遁。诸葛亮又使计让关羽与刘琦截击曹操,得以小胜。曹操大怒,欲杀刘备与诸葛亮,但这时刘备主力已安全转移至江夏。曹操不满意既得战果,继续跟进。

    曹操启示录

    博弈就会让对手也走棋,而不是一个人下

    在一环扣一环的博弈中,胜败往往相辅相成。无论如何,棋逢对手是一件让人兴奋的好事,做人做到曹操的份上,怕就怕没有对手孤独死。好了,现在刘备也壮大了,又突然冒出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曹操兴奋莫名,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寻找高强对手。

    一定要把刚壮大的对手趁早剪灭

    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就对刘备下了断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现在刘备壮大了,那不是闹着玩的,曹操嗅出了事态朝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发展,果断出击,发动五十万大军要灭刘备。虽然没灭成,但也伤了刘备一下,总算比让刘备日渐做大强。当然谁也没想到接下来会出现赤壁之战的戏剧性场面,就事论事,曹操点起五十万大军主动前来剪灭刚壮大的刘备,这步棋是下对了的。

    13善算明细账

    大败之后能保本

    攻守力戒盲目性。假如善算明细账,就不会丢掉失败后亏损的底线。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总有被打得大败的一天,非大败不能成就大人物。但大败也能毁掉一切,所以人必须有一套在大败到来时的自救系统。曹操在赤壁之战遭遇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个强劲对手,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但曹操能在战前预备好曹仁这支救援敢死队,自己又能逃,所以能保本生还。

    曹操一路追刘备,结果把刘备追到了江夏。诸葛亮献计,让刘备与孙权结盟共抗曹操,将曹操的注意力转移到孙权身上,让曹、孙二人火并,若孙权胜,趁势夺取荆州;若曹操胜,趁势夺取江南。刘备从之。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成功,孙权为求自保与刘备结盟,命周瑜为主帅,与刘备夹攻曹操。

    曹操见对方结成联盟,并不以为然,威慑孙权,继续推进。曹操军队大部分是北方军队,不擅长在南方丘陵与水域作战,于是以荆州水军为前锋,又在陆地布置曹仁、曹洪等路兵马接应,水、陆两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

    孙、刘联军以孙权的水军破曹操的水军,以刘备的陆军破曹操的陆军,各自发挥优势,从火烧连营开始,大败曹操。

    曹操接连败退,损兵折将甚众,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打击。此次作战的水军、陆军几乎全军覆没,幸有曹仁、曹洪接应,始能保住本钱,不至于彻底完蛋。

    曹操启示录

    强中自有强中手,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认为自己天下无敌

    曹操是谁?

    曹操是灭黄巾军、讨董卓、吞袁绍的一代枭雄,其文治武功堪称汉武帝之后第一人。但千万别忘了,强中自有强中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曹操想凭一己之力与一己之智一口气接连吞掉刘备与孙权,火速统一中国,这就违反了社会发展与战争的自然规律,结果适得其反,将对方的智慧与力量逼到了最高峰,最终被反扑,兵败不堪。

    我们必须牢记曹操的教训,任何时候千万不可认为自己真的就天下无敌,任何急着称王称霸的行径都会被看似弱小的对手击得粉碎。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有退路。打了败仗也能保本,任何时候不至于全军覆没

    曹操有了荆州水军来降,得意忘形,驱之为前锋。但他毕竟战争经验丰富,并不把荆州水军当成唯一的依靠,同时也令大部队沿岸开进,并在较远区域伏下曹仁、曹洪两支大军接应。事态的发展渐渐超出曹操控制,曹操的三支军队分别遇到了如下情况:

    荆州水军——遭遇东吴水军痛击

    陆路大军——遭遇刘备伏军痛击与东吴陆军追击

    曹仁伏军——刘备、孙权忙着收拾主战场,无人顾及

    显然曹操靠曹仁伏军保住了老命。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陆两路大军基本上完蛋,但靠了第三路军队(伏军、备用军队、接应军队)他安全转移了,居然没被赤壁的大火烧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奇迹缘于智慧。

    在整个赤壁之战中曹操都是个大笨蛋,一直挨打,但他用聪明的一招救了自己,那就是:

    任何时候都为自己多准备一条后路,越在鼎盛时期越要准备好退路。

    《红楼梦》中王熙凤有与曹操相同的智慧,在贾家鼎盛时,王熙凤抽空买了一批田地,为的是万一贾家败了,子孙还有口饭吃。结果预言不幸言中,贾家很快衰败,幸亏有王熙凤当初买下的田地,贾家子孙们才不至于饿死。

    14绝不低头的斗志

    新败之后求新胜

    屡败屡战,这叫守志;屡战屡败,这叫丧志。凡是成大事者均是在新败之后再求新胜。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在新败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喘气,休养生息;第二件事是迅速东山再起,一定要打赢一场新的战争来挽回败局。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暂避刘备、孙权之锋芒,是个罕见的懂得韬光养晦的霸王。霸王一旦能忍,功夫将更上一层楼,果然,不久曹操就灭了西凉诸侯马腾,以新胜重振军威。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狂奔回许昌。不久曹仁又被周瑜打败,曹家江山雪上加霜。曹操韬光养晦,坐等时变。果然不久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桂阳、彝陵等地,孙权不敌刘备,周瑜又被诸葛亮气死,两家失和,孙权为了牵制刘备,派人向曹操示好。曹操大宴铜雀台,重振士气。又从西凉诸侯马腾开刀,将他诱骗入许昌杀死,又除去一个劲敌,取得了赤壁之败后的第一场胜利,重振了军威。

    曹操启示录

    败后之身应求胜

    我们打了败仗之后要迅速翻身,哪怕只是打了一个很小的翻身仗,也要当成一次重大胜利来庆祝与跟进,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重振旗鼓,从而避免一败再败的厄运连发。

    何妨另找一人开刀

    曹操被刘备孙权联手打败后,当然想报仇,但孙刘二人势头正猛,曹操明显不敌,只好暂避其锋芒,等他们自家不和,日久生变。同时,曹操积极寻找一个替罪羊,好出一口恶气,于是找到了力量较弱的马腾。马腾当初与董承、王子服、刘备等人结盟要除曹操,又是一方诸侯,与曹操抗争。曹操拿马腾开刀,实际上是在清算刘备的外围,让所有与刘备为友的人一一灭亡,这样就杜绝了刘备呼应四方的可能,从而使刘备在赤壁之战取得的战果到此为止,不至于动摇曹操统治的根基。

    15活着即是一场鏖战

    越败越求胜

    世上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你不能战胜自己,就战胜不了对手。故活着就是一场鏖战。

    强者谋事的手段

    所谓“屡败屡战”,就是不服输,就是坚信自己最后准能赢。曹操天性好杀,故天常杀之,一生凶险不断。马超为报父仇,会同韩遂决战曹操于中原。曹操擅长陆战,马超也擅长陆战;曹操出手狠,马超也狠,并且出手够快,因此曹操被杀得割须弃袍。如果换作他人必远遁,但曹操不,终凭一招离间计,将韩遂与马超挑动不和,于中取胜。

    曹操诱杀马腾成功后,又点起大军三十万来攻刘备孙权。刘备孙权于是又结同盟,诸葛亮向刘备献计,这次不需动用我方军队与孙权军队,以免生变,不如让马超来敌曹操。刘备然之。马超听说其父马腾已死,大恨曹操,与父亲的结拜兄弟韩遂点兵数十万,来战曹操。曹操来不及南下,只好与马超决战。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又报仇心切,结果曹操又被马超打得大败,差点被马超活捉手刃,割须弃袍,比在赤壁之时更惊险、更狼狈,马超、韩遂占了长安。曹操心生一计,离间马超、韩遂。计成,韩遂要杀马超,反被马超一剑砍落左手。曹操趁其内乱杀人,马超大败,远遁西凉,曹操反败为胜。

    曹操启示录

    人在接连吃败仗时千万要挺住。并且要用硬扛与巧卸来反败为胜

    曹操一败于刘备孙权,二败于马超,两次都伤筋动骨,差点葬送了老命。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与顽强的斗志挺住了。鉴于曹操依然强大,刘备孙权也不敢杀到许昌来,曹操只要不南下,暂时也无事。唯有马超与曹操是死仇,必须解决。马超多厉害,曹操手下大将无一能敌,想用硬碰硬的方法已经失效。情况紧急,这时也把曹操逼聪明了,玩了一个离间计,结果大获成功。曹操胜利了,因为他挺住了。因为他挺住了,所以胜利了。

    离间对手通常都是有效的

    曹操在赤壁之战时不知道离间刘备与孙权,所以他失败了。正因为吸取了这次教训,曹操学聪明了,巧妙离间马超与韩遂,结果把貌似团结的对手很快分化,得以趁乱进攻,一举拿下。

    记住:离间对手通常都是有效的。

    16自我得意的弊害

    任何时候不能太骄傲

    你盲目地骄傲,是让你的对手最得意的一件事,因为你会不等对手出击,就已败在自己骄傲的感觉之中。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总是一有机会就骄傲,却常常为此付出代价。曹操取了西凉,下一个目标是汉中张鲁。张鲁要趁乱取西蜀,西蜀刘璋被逼无奈,要向曹操献降,谁知使臣张松到了许昌受到曹操轻视,张松一怒之下把西蜀地图献给了刘备。

    曹操打败马超后,又在各路诸侯间挣得了面子,威震八方。汉中诸侯张鲁感觉不妙,想南下吞掉西川后攒足本钱抵抗曹操。西川之主刘璋惧怕张鲁,这时张松献计:不如投降曹操,让曹操收拾张鲁,同时免去与曹操、张鲁两处相争。

    刘璋同意,派张松前往许昌献降。谁知曹操傲视天下豪杰,见张松生得矮小,十分怠慢。张松感觉受辱,怒而辞去。因见刘备礼贤下士,张松转将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曹操痛失西川大好河山。

    曹操启示录

    我们为人千万不可太骄傲,否则必有损失

    曹操一生傲视群雄,成也是因为他的这种豪气,败也是因为他的这种豪气。豪气让人一路奋斗不懈,同时也容易让人粗心大意,不能细察。

    曹操因为骄傲输掉了赤壁之战,现在又因为骄傲输掉了西川,足见他其实是个粗人,从本质上讲与董卓没什么两样,但曹操胜董卓的地方也刚好就在这个骄傲上。的确,曹操一生不曾委琐,是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大丈夫,从这点讲,曹操又绝似项羽。项羽也是因为太骄傲,被刘邦暗算了;如今曹操又太骄傲,也只好落得个死在刘备之前的下场。看来人还是不能太骄傲,否则容易失败。骄傲其实就是愚昧。

    当忽然有不熟悉或不认识的人来找我们谈某件事时,一定要搞清楚对方的意图。这其中可能有陷阱,也可能有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松本是来向曹操献西川的,曹操以貌取人,没有看出张松此次前来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曹操不如刘备的地方了。凡是有人找刘备,他都说“好好好”,这样不会放掉机会。

    凡是有人找曹操,他一旦不明其所以,就会烦起来,说“不不不”或“走走走”甚至“杀杀杀”,这样就容易让机会溜走。

    有陌生人求见,这是蹊跷的事,越是这样越要明察。很多看似偶然的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道理,这其中都可能隐藏着一个重大秘密,并呈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事态,如果把握好,当有意外收获,把握不好则会把绝好机会拱手让人。

    曹操没有看出张松来找他是他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反当成一件莫名其妙的事,不等张松说出来意就把人家驱走,可谓不智。

    为什么说张松来找曹操是曹操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呢?其中关系如下:

    引发

    曹操杀马腾并打败马超→→张鲁自危,从而想攻取

    引发

    西川以拒曹操→→西川之主刘璋自危,想求援于曹操,

    引发

    从而派张松前往→→张松见曹操

    曹操没看出张松与他的因果关系,所以错失良机。其实我们通常都像曹操一样,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多半都看不出来,这是由于慧力不到。如果有足够的慧力,将可以自种自收,利用自己的因果成就自身。

    世上没有陌生人,当有陌生人来找我们时,一定是有某件与我们相关的事发生,这时必须明察。

    17以和为胜

    当退则退,见好就收

    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保持这个“度”,大家就可形成和局。当退不退,当收不收,只能收拾一场大败局。

    强者谋事的手段

    凡事自有尺度,不可任意为之。曹操被尊为“魏公”后再次南下,本想与孙权决战,因雨季到来便主动收兵,以和为胜。

    曹操错失良机,让刘备占了西川。但这只是少了一笔进账,他本身的存款依然在随利息增多。长史董昭等人上表建议朝廷尊曹操为“魏公”,加九锡。朝廷没法不同意,于是曹操称“魏公”,为不久之后称“魏王”作好了过渡。曹操做魏公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兵南下,这是第三次南下了。曹操一路开进,与孙权会战于长江边的濡须口,因见孙权兵强马壮,曹操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两军互有胜负,因江南雨季来临,北方兵苦不堪言,曹操见好就收,班师回朝,此行意在显示魏公的威风,不是为了报赤壁之仇。曹操见已达到目的,就退兵回去了。在这期间,曹操与孙权有过两次照面,两雄相见,大有英雄相敬之意。曹操胸怀大度,不以孙权为仇,这为后日吴国主动归降魏国打好了基础。

    曹操启示录

    我们做事要见好就收,不可犹豫不决

    曹操此次下江南本来要与孙权决斗,不料天公不作美,碰上江南雨季,拖下去十分麻烦,他果断地退兵,既保持了威风,又能让军队零损失,做得很漂亮,显然比起上次赤壁之战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味贪进高明多了。

    有的仇不报比报了好。有的仇不报就是报

    孙权与刘备当年联合起来整曹操,一下子就搞垮了他的百万大军,可以说是曹操的仇人。曹操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当年陶谦手下杀了他父亲曹嵩,曹操为报父仇,一路疯杀,是个热血人。但如今曹操毕竟长了岁数,再也不是小青年了,他深知一切都要为利益服务,如果报仇能得应得之利,那么就要报;如果报了仇没有利益,仅为泄愤,那没什么意义。

    有的仇不报比报好,比如与孙权,如果曹操再派百万大军杀下江南,孙权绝对再也不是对手,因为这时周瑜已死,孙刘联盟已破裂。但曹操与孙权大战自家也必定元气大伤,因为孙权也不是省油的灯,最终的受益者必是刘备,这是曹操最不愿意看到的。

    世人皆知曹操的杀气、霸气天下第一,却不知道曹操的“忍功”也是天下第一,决不亚于刘备。你想,曹操连赤壁之战的奇耻大辱都能忍,那天下还有他做不成的事吗?对于一个自视甚高、性格狂傲的英雄人物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被比他更强的对手打败了。

    这仇报还是不报?

    曹操决定不报。

    当然不是怕了,我是曹操我怕谁?曹操此举相当明智,既然这仇不报比报了好,那就不报呗。曹操真是个大英雄,拿得起放得下,奇耻大辱说不报就不报,这是何等气概!曹操从一个有仇必报的人变成一个有仇不报的人,这其中有着极大的飞跃。

    有仇必报:常人也。

    有仇不报,以图大利:非常人也。

    有的仇不报就是报,看谁笑到最后!曹操不报孙权赤壁之仇,这样孙权就终生提防他报仇,你看孙权多累!本来应该是曹操报仇受累,但正因为曹操不按常理出牌,老是不报仇,结果他自己就轻松了,反而把对方搞得既紧张,又很累,当然划算。

    在曹操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孙权终生不敢妄动,龟缩于江南,只敢与刘备争荆州,不敢与曹操争中原,客观上为曹操打刘备助了一把力。后来孙权投降了曹操之子曹丕,这是很必然的。事实上孙权一直称臣于曹操,这就是曹操不报仇的好处,所以说有的仇不报就是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8顺天求利

    趁势正旺再下一城

    假如天时地利人和,最好的办法是再鼓一把劲,趁势把局面做大。你要知道,离开此刻,你再重整自己,就会多付出百倍的艰辛。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在感觉顺利时要继续努力,所谓“顺利”就是顺天求利。曹操在朝中身份越来越重,完全独把朝政,无人可挡。曹操以治内之势治外,将汉中诸侯张鲁一举拿下。

    曹操南征孙权恰逢梅雨,班师回朝后不久,再次逼宫。将伏皇后逼死,把自己的女儿曹贵人扶为汉献帝的正宫皇后,以天子丈人、大丞相、魏公的三重身份威加天下。因孙权暂时不可取,曹操决定直奔刘备,将这个大对手一举拿下。但这时刘备已得西蜀,与曹操中间隔了个汉中诸侯张鲁。曹操于是派夏侯渊、张合等人攻打张鲁。张鲁不敌曹操雄兵,又被曹操策反的手下大臣杨松作了内应,内外交困,只好降了曹操。曹操轻松取了汉中,又剪灭了一路诸侯,所剩对手就只有刘备与孙权了。汉中紧邻巴蜀,曹操大军龙骧虎步,要与刘备一决高下。

    曹操启示录

    人在顺利时要多出成果

    曹操在朝廷中一切得心应手,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赤壁之战让他倒了大霉,但曹操很快恢复过来,通过加尊为魏公与南征炫耀武力两件事又顺利起来。曹操精得很,深知此时要有所作为,于是毫不犹豫地吃掉了张鲁,从而威慑刘备。

    为人做事要直奔目标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就中了诸葛亮的圈套,把注意力从刘备身上转移到了孙权身上。曹操接连绕了好几个圈,才醒悟不要再与孙权耗下去,应该直取刘备。而这时刘备因为暂时扔掉了曹操这块大石头,得以自由发展,短短一段时间就占了荆州与西蜀,地盘骤大,能量暴涨,又新收了马超这员猛将,想不称王称霸都难。

    面对这种情况,曹操及时调整战略,一是警告孙权不要再帮刘备,二是吃掉了刘备的外围张鲁,终于有了机会再次与刘备零距离接触。所以说我们为人做事要直奔目标,千万不要绕圈圈。

    19拿出应变的绝活

    见招拆招

    世上的事都在变化,犹如天气之变。当然,应对变化的良策是见招拆招,找到出路,此为谋事的绝招。

    强者谋事的手段

    天变夹杂人变,人变引发天变,情况是复杂的,各种现象是诡异的。当此之时,曹操积极应变,在应变后率先突变,故能突出重围,变人之所不能变。诸葛亮变招他就变招,孙权还没出招他就出招,果断率领大军从攻打西蜀改为与孙权会战于合淝,其见招拆招的机智让刘备、孙权两边都明显被动。

    曹操吞掉张鲁后,直奔刘备。刘备这时因为西川之根基不稳,根本不想与曹操打仗。一个想打,一个不想打,形势将如何?还是诸葛亮聪明,又故伎重演,派人前去说服孙权抗曹。正好这时孙权趁曹操在汉中,有北上取合淝之意,于是与刘备达成默契,共同攻曹。曹操见孙权居然又与刘备伙在一起发兵十万攻打皖城,大为恼火,知道刘备在蜀中极不容易攻打,又担心张辽守不住合淝,只好暂时放弃西川,命夏侯渊驻守汉中待命,自家亲提大军四十万来与孙权会战。曹操本意是直取刘备,没想到又被诸葛亮坏了好事,按他以往的脾气一定偏偏要取西蜀,但经过赤壁之战他已深知两头受敌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不再坚持原定战略,积极地应对变化,见招拆招,体现出一种“该变就变”的智慧。

    曹操启示录

    计划赶不上变化,面对变化要见招拆招,否则会被更大的变化吞噬

    曹操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别看他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其实他做所有的事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当初一切为了搞掉董卓,后来一切为了搞掉刘备,这是铁定的计划。在这个大计划中又有很多小计划,大计划不能变,但小计划可以变,这样才好为大计划服务。

    不要老是跟着对方变。要变化在敌先

    在这一点上曹操做得不好,曹操一直到死都被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牵着鼻子走,无法破解。曹操也知道要拆散孙、刘联盟,然后一一击破,但事情变化太大,根本无法预料。

    首先,孙、刘联盟时而破裂时而修复,谁也无法预料他们什么时候又好了(总是在关键时候又好起来),这是无法掌控的。对曹操来说,孙刘联盟时好时坏比一直都好或一直都坏更危险,因为这变化更无法把握。

    其次,曹操无法将刘备与孙权逐一击破,两个都太强大了,强大得连曹操都时刻担心对方会再来一次赤壁之战而把自己彻底搞死。

    曹操被以上两个问题困扰,他无法变化在敌先,但他凭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做到了不断应变,所以能与刘备、孙权互有胜负,以一敌二保持基本不败的局面,也可谓不易了。

    如果不能变化在敌先,那就要紧跟敌变。

    20不战为胜才是高手

    不妨再次收手

    最大的胜利是不费一枪一弹,就能全收对手。所以,成功之道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力。

    强者谋事的手段

    天道不能尽观,人道不能尽得。曹操思量此时灭孙权依然火候未到,于是在一番激烈争夺后再次收手,以治外之势治内,被群臣尊为“魏王”。

    曹操暂时无法攻取西蜀,提兵四十万来战孙权。孙权早有准备,奇兵突击,上演了一出“甘宁百骑劫曹营”的精彩表演,威慑曹操。曹操反威慑,派出张辽、李典、乐进、徐晃、庞德数员大将一齐进攻。孙权被围,为周泰救出。曹操猛追孙权,东吴军一时大败。孙权急遁,令吕蒙断后。吕蒙箭尽,幸有陆逊领军十万反攻曹操,曹军又大败。两军鏖战月余,互不能胜,僵持不下。孙权主动求和,曹操再次见好就收,班师回朝,不久被文武百官拥戴为“魏王”。

    曹操启示录

    当棋逢对手、实在不能取胜时。和棋最好,以免一不留神就被对方吃掉

    曹操与孙权打了三次大仗,一败两和,相当没面子。但曹操就是曹操,具有何等远见,以和为胜,就在众目睽睽之下高唱凯歌班师回朝,完全是一副胜利者的气派。

    他太欣赏自己了,一回朝就授意手下拥戴他为“魏王”,与皇帝平起平坐,好像看到刘备与孙权已匍匐在他身下山呼“万岁”,称臣不已。

    无疑曹操也是位精神胜利者,他知道怎样保存实力。只要他能在名分上、气势上压制刘备与孙权,那他不管怎样都是老大。为此他可以一万次收手,就让对手狂吧,就算我收拾不了你们,我还是你们的老大。

    明知打不赢还要打,这也好也不好,像对付董卓就可以,对付刘备、孙权就不行了,因为双方实力差别不大,故应常和常胜,不要常败常胜。

    做事要注重感觉。感觉好就是成功

    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其实做事重在感觉,而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做成什么事,因为他深知,一切不可逆转,谁敢与天争输赢?

    做事重感觉的人必是成功者,因为就算他失败一万次他也把自己当成功者,任何小小的胜利都会让他欣喜若狂。这样的人没出息吗?错!这样的人有大出息。说白了,成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提前享受、时刻享受这种感觉呢?当然这必须要有强大实力、可行计划与业绩作为支撑,否则就真是阿Q,成笑话了。

    曹操没有统一中国,但他一直把自己当王看,因为他真的是个王。

    21做一回治人专家

    造大反的不怕造小反的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你制住对手,就意味着对手受制于你,这样你就掌握了主动权。

    强者谋事的手段

    世界上所有的王者都是靠造反起家的,正如陈胜所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曹操是靠造董卓的反起家的,靠造汉献帝的反成气候的,属造大反。他深知造反之道,所以不怕别人又造他的反。虽说先造反的怕后造反的,但造大反的不怕造小反的,耿纪等人要造曹操的反,机会等于零。

    曹操当了魏王后,被道人左慈戏弄了一番,心中大为恼火。太史丞许芝见他心神不宁,建议请神卜管辂来卜算一番。曹操见管辂卜算如神,心中安定下来。不久耿纪、韦晃、金袆、吉邈吉穆兄弟(吉平之子)五人要为天下除大害,谋诛曹操。正月十五闹元宵,五人趁机起事,满城沸腾,曹操的忠臣王必与曹休苦苦支撑。夏侯惇领军来救,将五人杀死。曹操见乱不惊,趁机又清除异己三百余人,继续称王称霸。

    曹操启示录

    任何人都有被造反的可能

    越是霸道的人物,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越是本领高强的人,越会引起别人想取而代之的欲望。当初项羽在人群中看见秦始皇巡视天下的帝王气象,不由一声感叹:“大丈夫当如是!”(见《史记·项羽本传》)。想当王的人就应该知道“皇帝轮流做”的道理,世上不会有永久的王,只有暂时的王。秦始皇想把皇位千秋万代传下去,结果只传到秦二世,秦朝就被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搞死了。曹操也难逃此运。但曹操比秦始皇会当王,他以豪迈的气概、智慧的处世方式玩出了新的境界。曹操不怕被人造反,他越被造反越不倒,越证明他是王。

    深知造反之道者可以保住座位

    曹操就是一个靠造反起家的人,他造董卓的反,造汉献帝的反,最终修成正果,成了个反王。

    孙悟空也是个反王,但还有如来佛来收拾他;曹操比孙悟空还厉害,没人可以收拾他。刘备、孙权都可以与曹操一拼,但三人谁也杀不死谁。

    当曹操大摇大摆地操纵汉献帝一步一步把自己从丞相变成魏公、又从魏公变成魏王时,刘备、孙权二人只有干望,虽然曹操奈何不了他们,但他们也奈何不了曹操。

    话虽如此,造反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而且都在身边,每次都弄得很惊险。董承、吉平、耿纪等人轮番要杀曹操,但始终因为力量不够,又没有奇谋,很快被曹操轻松地打压下去了,反遭其祸。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

    曹操就是一个靠造反起家并修成了正果的人,别人造反的手段他都知道,所以别人造不了他的反。

    22以逃遁为上策

    绝顶高手也要会溜

    绝顶高手不是一味地与对手死较劲,而是适时逃遁,这样可以在将来反戈一击而惊人心。

    强者谋事的手段

    曹操无疑是个绝顶高手,但任何高手都不可能永远胜利,因此就必须像不是高手的人一样,要有会溜的本事,而且高手要比一般人更会溜。曹操在汉中打不过刘备,虚张声势一番,溜走了。

    曹操解决了耿纪等人的造反问题后不久,与刘备的冲突再次爆发。刘备养精蓄锐已久,率先挑起战争,先使张飞强行占了瓦口隘,接连黄忠又设计夺了天荡山,并有赵云助威,汉中守将夏侯渊、张合大败。赵云趁势占据汉江要害,将前来相争的徐晃打败。曹操大怒,亲领大军来战赵云。这时刘备也与诸葛亮到了前线,两军对垒。诸葛亮设计使曹操深入,围攻不已。曹军大败。因见刘备、诸葛亮强大难敌,曹操退兵,以图来曰再战。

    曹操启示录

    实在打不赢就走

    被人踢开总比被抱着扭打好,因为被踢开虽然痛,但同时也逃出了对方势力范围。

    曹操没想到刘备入主西蜀后如此厉害,使自己接连吃败仗,痛失汉中宝地。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与刘备争下去那就没意思了。曹操很聪明,一旦在外面失利就赶紧回家调整,所以每次总能脱险,逢凶化吉。

    23藏起回应的手段

    借刀杀人不伤身

    做事不能太暴露意图,一要学会藏身,二要学会借势,三要学会谋算究竟该如何出手。

    强者谋事的手段

    “借刀”有两种情况:一是借别人的刀杀人,二是让别人来借自己的刀杀自己想要杀的人。两种“借”法都有移花接木之妙。曹操借孙权之手杀关羽,也是在借关羽杀刘备,借刘备杀孙权,一石三鸟,手法高明。

    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汉中宝地后,马上称起汉中王,准备学刘邦正式开始称王称霸。曹操大怒,联结东吴攻刘备。孙权不愿碰刘备锋芒,先礼后兵,欲与关羽联姻试探。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孙权闻之也大怒:“何太无礼耶!”于是孙权与曹操夹攻刘备,刘备两面受敌,但依仗关羽之威,依然夺了曹操的襄阳,将曹仁打得落花流水。

    曹操命大将庞德战关羽,始终不能抵挡关羽之勇,关羽斩了庞德,还擒了于禁。曹操震惊,布置徐晃兵马,待孙权进军后再出击。果然关羽因孤军深入,被东吴大将吕蒙打败生擒,孙权杀关羽,夺了荆州、襄阳。刘备、诸葛亮相隔太远,不及救援。曹操借东吴除去了关羽,便觉西蜀不足畏也。

    此战是曹操打的最后一个胜仗,也算是终于打败了刘备。

    曹操启示录

    如果打不赢敌人,就让打得赢的人来打

    曹操其实在赤壁之战后就一直打不过刘备,这次与关羽对决,更显出了他缺乏一员能独挡一面的猛将,曹仁、徐晃、庞德不可谓不厉害,但无一是关云长之敌手。

    曹操手里没牌了,干脆歇一歇,让别人来玩,这样反而把关羽间接置于死地。

    为什么曹操不能克关羽但孙权能?因为曹操不如孙权手下有诸多智谋人物,关羽虽武艺高强,但心高气傲,容易被人暗算。

    曹操与关羽曾是好友,不忍亲自暗算关羽,他让孙权来暗算,看来还有些仁义。

    战争是无情的,有时决斗就在朋友间进行,曹操心够狠,所以关羽一定得死。

    24为人要多造福

    临死犹为儿孙计

    你给别人造福,别人就会给你送来赞誉。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沾上太多的私利,否则就会一切皆无。

    强者谋事的手段

    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人应该为儿孙造福。曹操一生英雄,死时却很不“豪爽”,婆婆妈妈地为子孙想办法,使他们在他死后能过好日子,与田舍翁无异。这正是英雄多情之处,所谓“无情英雄偏多情,临死犹为儿孙计”即此。

    曹操借孙权杀了关羽后,厚葬了关羽首级。因此事有负于心,曹操神魂不宁,屡逢妖异之事而受惊,头风发作,岌岌可危。华歆推荐神医华佗前来医治,华佗的治疗方案为:先喝麻沸汤,再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才可以根除。曹操大怒:“汝要杀孤耶,”华佗说他昔日为关公刮骨疗疮,关公未曾有半分犹豫。曹操到底怀疑华佗是前来为关羽报仇的,杀了华佗,杜绝了唯一起死回生的机会。孙权趁曹操病危,上表鼓动曹操伐蜀,又劝曹操当皇帝。曹操手下群臣也希望他当皇帝。曹操不肯,暗示其子曹丕可以当皇帝,他只需要作周文王就可以了。司马懿建议曹操封赏孙权,令之拒刘备,曹操从之。不久曹操病危,向司马懿等人托孤,一代枭雄,临终犹为儿孙计,体现出了温情的一面。同时,曹操临死不肯当皇帝,也直接避免了国家遭受更大的动乱,可谓有功。从智谋上讲,曹操临死的那段时间,学会了诸葛亮的高招,变刘备的“联吴抗曹”为他的“联吴抗刘”,挑起孙权与刘备的死仇,从而为魏国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当然他没想到曹家江山的真正危机来自内部,葬送魏国的竟是他的心腹大臣、托孤元老司马懿,这是后话。

    曹操启示录

    人要为后人打算,要为子孙造福,不要为后人惹祸

    曹操一方面是个威风八面的枭雄,一方面又是个仁慈的父亲。他的大儿子曹昂当年为救他被乱箭射死,一想起这些,他就感觉亏欠儿子们太多,于是就拼命造福,让曹丕当了皇帝。当然,曹丕当皇帝对曹丕本人来讲未必是福,但曹操的本意无疑是好的。曹丕被司马氏搞下了台只能怪曹丕无能,原不关老父的事。

    佛家说“福由心生”,就是说“福”是由“造福之心”造出来的。道家说“承负”,旨在说明子孙往往会负担先人的罪过,先人无法不为子孙留下负担。但如果同时能造福于后代,就可以福多祸少。

    曹操死时还有个戏剧性的场面:他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赐给侍妾们,算是留下点财产,又让侍妾们在他死后要多做女工,自食其力。曹操这一举动与老农民无异,可见老曹是有远见的一个人。

    曹操死得相当有水平,不愧是一代枭雄。他生时的丰功伟绩已随浮云散去,唯有其虎步天下的英雄气概与精湛的智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任何时候都足以让人心生向往。

    既然一生都多疑,那么就临死都不要相信人

    更好玩的是,曹操让手下在他死后设立七十二处疑冢,让人掘不到他的坟。世人因此笑话曹操到死都多疑,殊不知这也是他老曹的智慧。几千年过去了,秦始皇的坟被人掘了,汉武帝的坟也被人掘了,但谁也不曾掘到过曹操的坟,你看他多精!

    曹操其实是个“好人”,他一生作恶确实太多,但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并在临死时对自己曾经做过的暴行有相当大的悔悟。既安排好国家大事,造福于民,又改掉一生多疑的臭毛病,坦然而信任地把儿子与曹家江山托付给司马懿。

    在这点上讲,曹操就不如刘备了。刘备眼力好,把儿子托给孔明,让这老先生受苦受累、忠心耿耿力保少主,最后落得个累死的下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