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事变术:破译三国60套制胜玄机-诸葛亮谋势变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诸葛亮绝招:天下能人都身藏在云雾里

    天下人人都想取势、得势。然后打响人生第一炮。但很多人只能白日里做些好梦而已,把计划打了水漂。真正的取势、得势者,必为“人中龙”。

    诸葛亮是一台智谋机器。他最喜欢高强度、高难度的博弈。在赤壁之战中他是个收盘人物。周瑜击败曹操,他又气死了周瑜,将最大战果收入囊中。他早就想到会这样,他只需要走程序即可完成任务。但光是任务完成他还没有太大的快感,他还要享受过程,无情地折磨周瑜,这就超于机器之上。所以说诸葛亮既是人又是机器。确实是个智慧高度发达的幽灵。

    这就揭示了:智者会面临比一般人更大的打击,而且这种打击通常会来得更早、更快、更严重、更频繁。诸葛亮以他的经验应对复杂的局面。当时非常凶险,他之所以能带队生存下去,在于他有扎实的基本功与超常的应变能力。

    诸葛亮为人特点:足智多谋,修养高深,具有罕见的综合素质。待人宽。待己严,鞠躬尽瘁,忠诚于事业。同时不失书生风度,潇洒出尘:最大优点:将一切问题看作是必然。所以能用智谋来解决;最大缺点:大事小事都做,过度操劳,不知道休息,以致早死;最大目标:“我既然出山。就让别人成为智慧的垫脚石!”

    掀起诸葛亮的盖头来

    姓名: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自号卧龙先生,又称伏龙。

    籍贯:琅琊阳都人。

    长相: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然有神仙之概。

    师从何人:近无所师,远师姜子牙、张子房,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按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自己对周瑜说的话,他曾遇奇人,传他奇门遁甲天书。

    专业:军事、政治、外交。作为军事家,诸葛亮在与曹操、孙权及南蛮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并着有兵书《将苑》,还有很多军事发明。作为政治家,诸葛亮在蜀中推行法治,革新吏治,制定法律,又大兴水利与农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繁荣。作为外交家,诸葛亮联结东吴与南蛮,很多时候不战而屈人之兵,为蜀汉争取了极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

    业余爱好:作诗、弹琴、交友、浪游山水、演讲、发明。

    志向:不为帝王,但为帝王师,自比管仲、乐毅,愿辅佐明主治理天下。

    家族: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诸葛玄曾为泰山郡丞,早卒。诸葛亮少年时长期跟随叔父诸葛玄。诸葛玄与荆州刘表有旧,所以带着诸葛亮搬家到襄阳。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从城市搬到山村,躬耕于南阳隆中卧龙岗。诸葛亮是老二,他的长兄诸葛瑾在东吴为官,小弟诸葛均一直在家务农隐居。诸葛亮的老丈人为黄承彦,也是一位异人。

    地位:诸葛亮有大智、大德、大才,实为大贤。隐居山中时为远近闻名的高人,所交皆奇士。出山辅佐刘备后,诸葛亮为军师、丞相,封武乡侯,领益州牧。在蜀汉集团中,诸葛亮是第一人,刘备爱才,甘居第二。整个蜀汉的政治军事其实主要由诸葛亮经营。

    子嗣:不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在这段话里,诸葛亮自己说有“子弟”,“子弟”在当时泛指家族中的小辈,可见诸葛亮可能有子嗣。其妻黄氏。

    46隐身是抬高身价的一种方式

    良禽择木而栖

    隐身术一则可以让人等待时机,二则可以抬高人的身价。其奥秘在于:让明眼人来发现你、重用你,这种让人求于你的做法一下就能给自己出个好价钱。当然,你要隐身,必须有真本领在身,确实能为人挑起大梁。

    强者谋事的手段

    凤凰非梧桐不栖,狂龙非骊珠不安,古来高人总是曲高和寡,若得知音,终身事之。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就知天下有刘备,而刘备不知天下有诸葛亮,一旦知道,马上三顾茅庐,把诸葛亮恭请出山。诸葛亮清静无为,高卧山中,如姜太公钓周文王一样,他不用动就钓到了刘备,因为他知道刘备会来找他。

    诸葛亮生于官宦世家,祖祖辈辈在山东老家为官。从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开始家道中落,随着汉王朝的衰败,高层不断洗牌,原来的一些大家族被挤出官场,诸葛家族于是无官可做。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南下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与诸葛玄交厚,将诸葛家族安排在了襄阳。诸葛玄死后,诸葛亮的大哥诸葛谨另寻出路,去了东吴为官。诸葛亮很有远见,主动带着弟弟诸葛均迁到襄阳城外二十里的卧龙岗落户做农民,半耕半隐,自食其力,与刘表保持距离。

    诸葛亮家世不凡,从小又死了双亲,与刘备有相似的家庭背景。二人俱年少奋发,不同的是刘备少年时以织席为业,游学拜师只是手段,虽有名师但并没有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诸葛亮则异于此,相对富足而悠闲的山村生活使他有大量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并广泛交友。诸葛亮自学成才,自修为高人,在出山之前已满腹经纶,因为他志在社稷,所以并没朝单纯的学问家方向发展。他轻视腐儒,自比管仲、乐毅,对法家、道家、儒家、五行家的学术都有精深研究,其修为之高为当世第一人。

    所以诸葛亮绝不会轻易出山,他像孔子一样待价而沽。本来以他的能力与关系,前去辅佐刘表应该是很容易实现的事,但他深知刘表不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不值得为他效命。孙权倒还不错,但他大哥已先去东吴为官,他再去帮孙权就没有新意了。曹操太远,况且非我辈中人。唯有刘使君仁义之名四海传闻,当是英雄人物,不二之贤主。刚巧刘备也来到了荆州,诸葛亮知道刘备早晚要来找他,所以从从容容、三试其心,因见刘备实在心诚,也就出山了。大丈夫相时而动,时候一到就不再犹豫。

    诸葛亮启示录

    要想卧龙出山,除非另一条龙前来邀请

    刘备是条龙,真龙。诸葛亮更是条龙,卧龙。真龙独具慧眼,前往山中与同类相会。卧龙静久思动,于是随真龙出山,吟啸风云。

    只有刘备才能请动诸葛亮,只有诸葛亮才配刘备三顾茅庐,掏心掏肝地倾诉大志,虚心请教天下大事。

    良禽择木而栖。良禽是主,木是客,良禽栖木是木的光荣,因为木有很多,良禽只有一个。刘备深知此理,因此他把诸葛亮当老板侍候,不是当客卿。

    士为知己者死

    人心都是肉长的。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别人对我坏,我也对他坏。别人敬我一分,我就敬他十分。别人害我整我,我就要他完蛋。

    诸葛亮曾有过随叔父依附刘表的经历,寄人篱下,想来受气也不少。如今刘皇叔如此尊重他,三顾茅庐,如果他还不出山,那就矫情了。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终生为他服务。刘备死后,又忠心为刘备的儿子服务,最后为刘家江山而累死。

    人活着要有意思,当刘备把诸葛亮敬若神明时,诸葛亮心中不仅是满足,相同的信仰使他们成为朋友加同志,一齐向着目标进发。至死不渝。

    要三试才知人心

    诸葛亮知道刘备是英雄,也知道他爱才敬才。但传说与现实是两回事,他决定试一试这个仁义之名传遍天下的刘皇叔是不是真的要请他出山。如果对方仅仅是猎奇,那就免谈。

    刘备前两次都没有碰到诸葛亮,都“刚巧不在”,其实说不定当时诸葛亮就在窗下观察。刘备也很有意思,他知道诸葛亮在试他,因此越试越心诚,最后终于获得了见面的机会,一吐仰慕之心。

    47首次出场,四座佩服得只是叩头

    高手出手与众不同

    只要有本领的人,做任何事都会心里有底。特别是初次登场,就智能超人,技压群雄,别人一定会觉得你身手不凡,是他们的主心骨。

    强者谋事的手段

    “高手”指有高明的手段,有高强的手腕。诸葛亮是圣人,圣人不轻易出手,圣人一旦出手当然是高手。诸葛亮一下山就把曹操的十万兵马打败。他还像在山上那样清静无为,他不动,所以能把对方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以静制动。夏侯惇远道而来,兵马喧嚣,一无遮挡,活生生做了诸葛亮的靶子。

    诸葛亮亲自指挥的第一战是与夏侯惇的十万兵马作战。曹操要灭刘备于羽翼未丰之时,因此派了十万大军前来,企图泰山压顶。

    诸葛亮定力高深,已修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境界。见夏侯惇杀来,从容布置。双方兵力悬殊,当然不可以硬碰硬。诸葛亮对新野地形了如指掌,于是很自然地选用伏击的方式。光是一路伏击还只能打乱曹军,必须层层伏击才能打垮对方。当对方被我方一次次闷棒打狼而无还手之力时,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与莫名的恐慌中必然溃败,并且人越多败得越快。

    诸葛亮以少胜多,作了如下布置:

    第一路,关羽埋伏在豫山,见敌至,放他过去,从背后烧其粮草。

    第二路,张飞埋伏在安林背后山谷,关羽一放火,他就接着放火烧掉曹军另一处粮草。

    第三路,关平、刘封在博望坡两边等待敌军,敌军一来就放火。

    第四路,以赵云为前锋正面迎敌,但只能输不能赢,诱敌深入。

    第五路,刘备亲自领兵为后援。

    最后这五路伏军收拢,形成包抄之势,大火越烧越猛,关张赵武艺高强,在混战中占尽上风。

    夏侯惇不知对方底细,突然被接连骚扰重创,只好逃走,败回许昌。

    诸葛亮启示录

    以弱胜强是常事

    这回诸葛亮用三四千人大破夏侯惇十万大军,堪称神奇。但在人类的博弈中,以弱胜强其实并不罕见,甚至是常事。这是因为双方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要占天时地利人和,并正确利用好己方优势,双方都有平等的机会赢。

    强方优势:人马众多,威慑对方。

    强方弱势:人多难以管理,往往首尾不能兼顾,摆得太开势必形成诸多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对方创造了很多的进攻可能。一旦混乱,将按多米诺骨牌效应逐一跌倒。

    弱方优势:人少心齐,便于管理统筹,攻击力强。并且正因为人少,目标也小,对方不容易找到,便于隐藏。

    弱方弱势:不能硬碰硬,尤其不能面对面,否则会被对方的人海淹死。

    此役中诸葛亮扬长避短,通过占地利取得了胜利,这是很正常的。

    又,诸葛亮五路伏军相呼应,相穿插,不是简单的一路接一路来,而是交叉行动,同步行动,这样就形成了立体进攻,使对方的平面防守形同虚设。诸葛亮以立体破平面,是-位空间大师。

    高手之道匪夷所思

    按夏侯惇一方的预想,一定是把大部队开到刘备的新野城下或郊外,然后与刘备军队对垒,双方兵对兵、将对将干起来,他们十万大军要灭一个仅三四千人的部队不是小菜一碟吗?

    诸葛亮当然预想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他的全部智慧都集中在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上,一共有两种办法:

    一是让对方开过来再奇兵制胜。但这很难,对方人太多,胜算极小。就算能小胜,小胜过后通常是大败。

    二是不让对方开过来,把对方在半路上解决。OK!就这么办。

    诸葛亮让对方的计划完全落空,提前进入战斗,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时空里发动毁灭性进攻,其胜利是必然的。

    所谓匪夷所思并不是说奇想天外,而是利用现有条件与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合,用超前思维领先步骤,从“冷僻”之处下手,环环扣住,这样对方就没有还手之力,可以以弱胜强。

    48打仗并不累,戏敌更轻松

    再烧一把火

    假如一个人把带兵打仗视为一场智能游戏,那么这样的人简直是灭敌于谈笑之间的神人了。再加上,这样的人能把自己的戏敌术设计得密不透风,一把接一把地猛攻对方,自然就会彻底击败对手。

    强者谋事的手段

    常人通常认为对方上次的手段不会第二次重演,诸葛亮就利用了常人的这种思维,第二次出手基本上还与第一次一样,果然又见奇效。从火烧博望坡到火烧新野,诸葛亮都是以静制动用火烧。诸葛亮事先设局,让对方一动就盲动,不动就被闷棒打死,后退就落下悬崖。

    诸葛亮用火攻加伏军大破夏侯惇十万大兵后,曹操震惊,亲提五十万大军前来灭刘备,前队为曹仁,先锋为许褚。诸葛亮知道许褚性急,于是在山头摆酒,与刘备对饮(其实都是替身),戏弄这蠢夫。许褚大怒跟进。曹仁鉴于上次夏侯惇之败,处处防伏军,没想到一处伏军都没有,大军顺利开进新野,火速攻城,却原来是座空城。

    因人马远来困倦,曹军在城中扎营休息,准备第二天再找刘备军队打仗。夜半三更,伏军尽出,火烧新野城,赵云、关羽等将连环夹杀,曹军大败。

    诸葛亮启示录

    故伎不妨重演

    夏侯惇败后,曹仁再来。曹仁认为诸葛亮不会再玩伏军加火攻的游戏,但不幸的是,诸葛亮正好利用了他的这种心理,依然是伏军加火攻将他无情击败。这就是奇特思维胜一般思维。

    曹仁认为:既然诸葛亮智谋高深,一定会用新花样来与他作战,并且他认为自己不是夏侯惇,完全可以应付伏军加火攻。所以曹仁认为自己安全得很,简直就是胜券在握。他没有看出许褚被诱深入这意味着什么,还以为是诸葛亮已被小小地打败。接下来又盲目地进入空城,造成被瓮中捉鳖的被动局面。

    诸葛亮的想法很奇特,其思维模式如下:

    你认为我不会来第二次相同的手法,我偏来;

    你认为我还会来第二次相同的手法,我偏不来;

    当你不能确定时,我就来了。

    这就是占博弈之先的好处,我方设局,对方钻;我方摆棋,对方破棋。等他苦苦寻解时,我又变花样了。

    看似花样多的人其实就那么几种花样,他巧就巧在能应用得适当,所以能把旧花样当新花样用,并玩出新意来。

    后来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定下破曹的妙计,其实也是火烧博望坡的翻版,都是伏军加火攻,配以诱敌深入与连环进发。几次战争的规模大小不同,其手法其实是相近的。

    一般人总认为对方不会用第一次的手法玩第二次,我们可以利用一般人的这种思维故伎重演,往往有奇效,当然也要看什么时候。第一次对方的剪刀被我方的石头打败,对方以为我方会变招,于是他不变好捡便宜,他还出剪刀,如果我方变成布或剪刀,他就能战胜或战平。但我方依然不变,又赢了。

    旧招配以新招

    这次诸葛亮大破曹仁,与上次用的是相同的手法,但也有新招配合。

    第一个新招就是激怒许褚,让他深入。

    第二个新招就是转移大本营,把新野变成座空城,让敌军驻入,好放火烧烤。

    这两个新招连环相扣,如果许褚不深入,空城就不会被对方着急占领,就无法烧烤。

    曹仁做梦也想不到诸葛亮会主动放弃仅有的地盘,还以为被吓走了,竟然不细看就占据了空城。

    诸葛亮耐心好,授意伏军到深夜才出来放火,这时曹军正在睡大觉,就算他要抵抗也无妨,因为新野城本是我方的,地理太熟了,想在哪儿放火就在哪儿放火,并且都能安全撤离。

    有时细节决定胜负,如果城中伏军在曹军进入后大白天就放火,将烧不了多大就被扑灭了,不能获胜。

    诸葛亮这次第一回使用了空城计,日后他还将把这条计发挥到更高的境界。

    49死缠着不放,急坏对手的五脏六腑

    玩命谁怕谁

    用死缠术去围攻对手,即使他再精力过人,也会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头晕眼花,这样做下去,就可以拿出杀手锏——乘虚而入。

    强者谋事的手段

    智者也有玩命的时候,不玩命无以成就一位真正的智者。有人认为智者可以光说不动手,那是不可能的。考验一个智者是不是真正的智者的方法并不是抽象地比智慧,而是在关键时候面对面玩命定输赢。当然,既然是“玩”,也就是在比智慧。两次失败后,曹操一看势头不对,马上集合几十万大军来灭刘备。诸葛亮一方面从容用计,一方面带领团队玩命,故能在强压下保持生存。

    曹操见夏侯惇、曹仁两人都被诸葛亮打败,气疯了,马上集合大军杀气腾腾地奔驰而来。诸葛亮知道无法避免硬碰硬,决定依然利用地形优势边打边走,转移到安全地带,把损失降到最小。

    刘备心地仁慈,怕百姓被北方兵蹂躏,带着新野、樊城、襄阳三地百姓一起走。诸葛亮指挥手上仅有的四五千兵马,又要保护十万百姓,又要与曹操的五十万大军作战,其难度超出想像。

    诸葛亮熟悉地形,因此行军依然较快,曹操兵马超出计划很多天才追上。追上又如何?诸葛亮除了派关羽前行求援于刘琦外,把所有的精兵强将都集合起来向曹操大军迎头痛击。双方一番恶战,赵云、张飞二人的高强武艺在这次战斗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诸葛亮又以疑兵退敌,保证了硬碰硬之后主力不倒。不久关羽、刘琦也前来接应,刘备一方胜利转移至江夏,并没有被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吃掉,还保住了大部分百姓。

    诸葛亮启示录

    该玩命时就要玩命

    此次曹操下了狠招要灭刘备一方,摆出了吃人架势。诸葛亮毫不害怕,虽然兵力悬殊,依然奉陪。该玩命时就要玩命,会玩的人命越玩越大。

    果然曹操因不熟地形,大军不能如期追上。如果刘备一开始就被追上,将凶多吉少。等对方“再而衰、三而竭”时我方予以勇敢的还击。赵云单枪匹马、怀抱少主杀得曹操手下大将死伤一大片,张飞稳如泰山在长坂桥上静候敌至,一声狮子吼将曹操大军喝退。这固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对方“再而衰、三而竭”时其实并不可怕。别管他看似多么强大,只要我方敢在这时拼命,依然有希望。而不拼命就只有死路一条。当然也不能一上来就拼命,要找机会,要找地方,要等对方不在最佳状态的机会,这样拼起命来才有效果。

    玩命不是蛮干

    如果敌我力量悬殊,弱方只用玩命的方式与强方打依然最终会被消灭。玩命不是蛮干,玩命也要用脑子。诸葛亮安排赵云、张飞与曹操大军玩命,不过是整盘棋中的两步,绝不是整盘棋。

    赵云、张飞既不能打败曹操大军,也不能拖住对方,但至少可以延缓一定的时间,从而为援军的到来争取希望。如果一味蛮干,仅靠赵云、张飞带有限的兵杀来杀去,刘备一方很快就会完蛋。而之所以他们没有完蛋,即在于诸葛亮下棋灵活,一边丢子,一边用车马炮来与对方绞杀,一边用士相保帅,这样虽然被吃掉好多人与地盘,但依然没输。

    50傻冒儿才用蛮劲

    借力卸力可以生力

    用蛮劲的叫傻冒儿,用巧劲的叫智者。前者只知猛到底,后者知晓借力打天下的种种计策。

    强者谋事的手段

    力量像光线,可以折射出去。一个武学高手尚且知道四两拨千斤,作为智慧大师的诸葛亮自然懂得借力卸力。当阳之役,刘备集团被重创于曹操大军,诸葛亮紧接着巧妙地把曹操的视线转移到孙权身上,使自己一方得以保存与迅速发展。

    诸葛亮成功挫败曹操大军的追杀后,带队转移到江夏。刘备问破曹之计,诸葛亮早就胸有成竹,轻摇宝扇,慢慢地说道:“曹操势大,急难抵敌,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有何不可?”刘备从之。

    曹操这时认为刘备已不足畏,马上准备吃掉孙权这块大肥肉,从而把刘备方面基本上忽略了。

    诸葛亮启示录

    巧妙转移敌人视线

    当阳之役不管怎么说,刘备方面还是被曹操打败了。按曹操的习惯一定要赶尽杀绝,但这也不是想做马上就能做到的事,江夏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操再想进攻也要先布置一番。因此,诸葛亮有时间与刘备商量如何反败为胜。

    他们深知,假使再来一次当阳之役,那可就输不起了,那么如何才能不再出现被追杀的险局?

    一是再走远些。但此时除了江夏他们无处可去。

    二是让曹操别进攻。

    让曹操别进攻?这是不可能的。一般人会把注意力放在第一个方案上。殊不知此路不通,刘备一方一旦走出江夏这个唯一的屏障,将会被继续追杀至死。

    诸葛亮反复琢磨,知道再走远些确实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让曹操别来进攻吧!如何才能实现这个大胆的创想?

    一是曹操收兵。这不可能,曹操要是不贪得无厌,那就不是曹操了。

    二是让曹操去打其他人。此计大妙!诸葛亮马上想到东吴近在咫尺,又曾与曹操有过恩怨,更重要的是孙权一直想当曹操第二,看来只要把这两大势力挑动起来,必有一番火拼,最后将是我方受益。

    只要巧妙地转移敌人视线,敌人就会被更大的利益吸引,不要芝麻,而捡西瓜去了。

    于恰当时候隐形

    诸葛亮成功地把曹操的视线从刘备转移到孙权身上后,忽然带队从曹操面前消失,把整个军队隐形起来,几乎让曹操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最后又神出鬼没地杀出来,会同东吴大军将老曹的北方兵杀得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诸葛亮曾长期做隐士,他知道怎样把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的。具体地讲,他把军队变成一支隐形军队的方法为:

    一、不进攻,并在敌我中间设隔离带。这样对方就不能接触他们。

    二、不张扬,并做出假象,好像在一个个地死去。但就算是死了也不发丧。

    三、不抵抗,如果对方有零星进攻,就让他们打,绝不抵抗,让对方误以为我方已完全失去战斗力,几乎不存在了。

    就这样,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变成了隐形部队,从敌人眼皮底下消失,好像一场人间蒸发。

    诸葛亮这条计没被曹操识破,缘于两点:

    一是曹操忙着准备吞并东吴,没心思细看刘备这个手下败将的真实状况。刘备到底是在舔血养伤呢,还是在干其他事,曹操不知道。如果在刘备被打败前,曹操还会担心刘备与孙权联手,那么如今刘备已遭重创,就算与孙权联手也无所谓。曹操对此相当放心,因此他不再管刘备,只等灭了孙权再回过头来顺便把刘备扫除干净。

    二是在当阳之役中刘备一方的军民死伤太多,情况相当混乱,甚至有人相传刘备已死。这种情况恰恰对刘备一方有利,因为这样对方就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活着,更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人。

    实际上诸葛亮在当阳之役后马上制造出了全军覆没的假象,有效地麻痹了曹操,从而顺利地把军队隐形。

    51靠一根舌头战天下

    该发言时一定要能说会道

    舌头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例如,舌战群儒,就比刀枪火炮还厉害。有些人不发言则已,一发言就能震惊四座,绝对是一位舌战大师。

    强者谋事的手段

    说话能力就是办事能力。一般来看,不会说话的人一定不会办事,因为说话与办事原理相同,都讲究互动与博弈。诸葛亮为了促成孙刘两家结成联盟共抗曹操,亲自来到东吴,先以大言不惭的气势舌战群儒,再用激将法激起孙权斗志,最后骗周瑜说曹操要抢他的老婆,引得周瑜与曹操势不两立。

    诸葛亮到东吴后鲁肃引他去见孙权,到了孙权幕前,看见一帮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此时孙权还没出来,诸葛亮与这帮人逐一相见,各问姓名。东吴的文臣武将都知道诸葛亮此来何意,纷纷向他询问,发难,诸葛亮一一作答,风度翩翩,侃侃而言。东吴众人见诸葛亮对答如流,尽皆失色。这时还有人想为难诸葛亮,被东吴粮官黄盖阻止。于是黄盖与鲁肃带着诸葛亮入内室见孙权。这是诸葛亮到东吴后的第一次发言,名为“舌战群儒”。

    诸葛亮见了孙权,知道这人心理:又想战,又怕打不过;又想和,又怕人耻笑,于是使用激将法。首先,孙权向诸葛亮询问曹操一方的情况时,诸葛亮故意夸大其词,说曹操有一百五十万军队,战将一二千人,马上就要来吞掉东吴。孙权于是请教如何抗曹?没想到诸葛亮说阁下不如自己掂量,如果打不过,何不投降?还是让刘备去打曹操吧。孙权问刘备为何不投降?诸葛亮说刘备天生英雄,哪怕战死也绝不会投降别人。孙权一听诸葛亮这话分明是拿他与刘备作比,看不起他,当下大怒,拂袖离去。鲁肃责备诸葛亮,诸葛亮笑道:我早有破曹之计,你家主人又不问我,关我什么事?我视曹操如儿戏!鲁肃赶忙进屋传话,孙权一听忍不住又跑出来请教,于是诸葛亮赞扬了孙权不畏强敌的气概,正式提出两家结盟、共同抗曹的建议,孙权大悦,马上就将与刘备盟好的意思传遍文武百官,孙、刘联盟达成。这是诸葛亮来东吴后的第二次发言,名为“攻心为上”。

    说服了孙权还必须说服周瑜,这就比较容易了。周瑜也很聪明,见了面先试诸葛亮的态度,假意说要劝孙权投降。当时鲁肃也在场,马上反驳周瑜。诸葛亮知道周瑜心高气傲,于是假装也说东吴还是投降好,如果投降,条件也很好,用不着年年进贡,只需要送两个人给曹操就行了。周瑜入了套,问送谁?诸葛亮说大乔、小乔这两个东吴美女,曹操垂涎已久,并有赋为证。只要送二乔给曹操,就可以避免战争。那小乔正是周瑜之妻,周瑜一听诸葛亮说得言之凿凿,当下狂怒,彻底愤恨起来,要与曹操决一死战。诸葛亮牵强附会,一番花言巧语就凭空在周瑜与曹操之间添了一个“夺妻之恨”,意在使周瑜铁心抗曹。这是诸葛亮来东吴后的第三次发言,名为“智激周瑜”。

    诸葛亮启示录

    说话决定办事成败

    这次诸葛亮前来东吴劝说孙权结盟,任务相当艰巨。他起码要过两关:

    A.说服孙权,以定大局。

    B.说服孙权手下,以安群情。

    重点在A。诸葛亮知道孙权像他父亲孙坚、兄长孙策一样,都是心高气傲的角儿,以英雄自许。如果能激起孙权的英雄气概,那孙权就敢与曹操拼。如果不能让孙权感到自己很英雄,那孙权还会害怕曹操。

    怎样才能激起孙权的英雄气概呢?夸行不行?不行,在这个时候如果诸葛亮一见面就夸孙权是英雄,那将是很怪异的事,因为分明曹操才是大英雄,诸葛亮又没与孙权打过任何交道,怎知是英雄?未免有献媚之嫌。以孙权的地位,手下的献媚者太多了,不差诸葛亮一个,所以“夸”是根本无效的,而且有反作用。

    既然“夸”不行,诸葛亮就根本免去俗套不去夸孙权。他用“激”,并以刘备顽强抵抗曹操为例,赞扬刘备是英雄,同时建议孙权万一觉得打不过曹操,投降算了,暗示英雄只有刘备一个。孙权听了诸葛亮这话坐不住了,马上有反应。诸葛亮更加来劲,“激”后又“夸”,孙权有了面子,联盟结成。

    诸葛亮“舌战群儒”也很精彩,但比起激孙权的难度要小得多,那不过是诸葛亮的一次演习罢了。

    关键处可以编造故事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诸葛亮是编故事的高手,他首先指出曹操占二乔有铜雀台为证,铜雀台就是曹操准备金屋藏娇的地方。曹操好色天下人皆知,铜雀台又是活生生的存在之物,但光凭这两点还不能让周瑜全信曹操真想霸占他的老婆小乔。于是诸葛亮旁征博引(其实是牵强附会),用曹操的儿子曹植写的着名的《铜雀台赋》来证明确有其事,诸葛亮说到这里,还当众朗诵曹植赋中的两句原文:“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下周瑜一下大怒起来,大骂“老贼欺吾太甚!”要与曹操拼个你死我活。

    其实曹操想霸占大乔小乔完全是诸葛亮编造的,压根没那么回事,曹植赋中说的“二乔”原是指樟树、楠木这两种乔木。诸葛亮的本事就在于能把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几件事巧妙地扯在一起,让人觉得真有那么回事。

    人是语言的动物,让人“信”其实不难,只要像诸葛亮一样编造得符合逻辑就行了,并以某实物为证。这样就可以说太阳每天都从西边升起来,因为某人看见了,太阳自己也承认了。太阳会说话吗?太阳会说话。我怎么没听见?你没有听见并不表示没有这回事,昨天有人在大街上骂你,你不也是不知道吗?云云云云,一定可以把人搞晕,最后入套搞定。

    当然,最精彩的是两个说谎的高手在一起,他们的对话就更精彩了。诸葛亮一生没遇到过辩论对手,未免寂寞,后来他能骂死王朗,可见语言有多毒辣。孔子曾教训子路:“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看来用语言杀人虽不是最高境界,也相当厉害了。

    52无防即无攻

    提防“朋友”从背后拍砖头

    攻防转换,相辅相成,即无攻则无防,无防则无攻。细心的人不但善于攻击前方,还精于提防“朋友”从背后拍砖头。这一点出自于他们多年的战场经验。

    强者谋事的手段

    一般的“朋友”也好,“盟友”也好,都是暂时的,双方关系止于利益。一旦利益冲突或情感冲突,就有人想动砖头。诸葛亮虽然骗了周瑜不对在先,但周瑜要杀诸葛亮就更不对了。诸葛亮知道周瑜气盛,头一歪避开砖头,也暂不如何,从容脱身而去。

    诸葛亮说动孙权与刘备结盟后,两家既开始配合作战,又开始了内部斗争。周瑜先是让诸葛亮带兵远道去切断曹操的粮道,后又让诸葛亮去准备十万支箭,好江面迎敌,处处为难。

    诸葛亮见周瑜不容他,心中冷笑,私下让鲁肃给了他五十只船,船上扎满草人,趁夜雾开往曹操方向,一路虚张声势,呐喊不已。曹操受惊,又疑对方有后援,不敢应战,命手下只管放箭。于是曹兵拼命地朝五十条草船射箭,不多久就密密麻麻射满了。每条船五六千支,一共数十万支箭就此到手。周瑜见诸葛亮草船借箭,如有神助,大惊失色。

    不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见天时不利,急得病倒了。诸葛亮于是大施法术,在七星台上仰天暗祝,借来东风。有了这东风,才有了接下来的火烧赤壁。周瑜见诸葛亮道行高深,骇然道:“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去,免生他日之忧。”于是派人追杀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已飘然远去。

    诸葛亮启示录

    合作时就必须合作,但要时刻提防对方下黑手

    诸葛亮与周瑜二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物,周瑜死时曾叹“既生瑜,何生亮”,双方互相欣赏,互相较劲。他们的合作是利益使然,一旦胜利必会出现重大分歧。

    平心而论,开始时诸葛亮虽然骗了周瑜,假说曹操要抢他的小乔,但完全也是出于善意,想与东吴共同抗曹。周瑜一开始就怕诸葛亮压住自己,处处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善忍,以大局为重,把周瑜当朋友,尽量满足周瑜的需求,并在关键时候借来了东风。即使这样,周瑜还要杀人,那就只好走开了,从此各走各的路。

    在双方合作时,诸葛亮总是配合周瑜,但周瑜总想从背后给诸葛亮拍上一砖头。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周瑜的心,于是果断离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周瑜到底没能奈何诸葛亮,诸葛亮把事情安排得天衣无缝,在一个缝隙口上从周瑜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脱身而去。

    53制造局势的顶级工程师

    用最大策划实现最大变化

    大举动来自于大策划。成大事者总有一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策划的念头,而这一点寻常人是不敢想象的,所以只能干些小打小闹的事。

    强者谋事的手段

    天道汹涌,一切变化都在变化中。当一切变化都不变了时将出现静止,静止孕育新一轮更大变化。静止时若能心参造化,思夺神明,便可以用最大策划实现最大变化。诸葛亮一生有两个大策划:一是联吴抗曹,成功了;二是助刘备统一中国,因刘备的中途死亡而未实现。总的来说,诸葛亮有效地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企图,用最大策划实现了最大变化。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坐观风云变,卧测乾坤机,已知天下必三雄鼎立。后来刘备的出现印证了他的这一创想,再后来曹操与孙权的出现更雄辩地证明了诸葛亮的预言。刘备当阳之败并没有打破天下三分的规律,刚好是推进了这一进程,因为这次失败把刘备推到了孙权的面前。诸葛亮见机不可失,大力策动双方结成联盟。所谓天下三分并不是简单的三方对敌,可以是甲方乙方联盟抗丙方,也可以是其他方式,胜利后自然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就是诸葛亮的不凡之处:一是能看出天下必三分;二是没把问题简单化。根据现实给出了以下模式:

    甲VS乙,乙VS丙,丙VS甲,此为一般式。

    结合刘备一开始较弱的局面,诸葛亮变幻乾坤为:

    甲+乙vS丙,再甲VS乙,此为非常式。

    诸葛亮采用了非常式,思维转了一个弯,从而牵引作为甲的刘备赢得了胜利。作为乙的孙权与作为丙的曹操在这种思维下一败一亏,因为他们已被诸葛亮的思维牢牢控制,越强大就越两败俱伤,越挣扎捆绑得越紧。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代的最大策划,这场最大策划的策划人就是诸葛亮。诸葛亮通过这场策划改变了天下格局,其不凡的智谋确实做到了变换乾坤。

    诸葛亮启示录

    顺应天变者能变天

    这其中的模式为:

    A.天变

    B.天变我,我应天时,天变我就变

    C.天人合一

    D.以人为天,以人之道参与天之道

    E.人在天之先,天还没变我先变

    F.变人道领先天道

    G.变天

    从“天变”到“变天”,这其中一共有以上七个大的环节。七个大环节又包含无数个立体交叉的小环节,环环相扣,节节推进,变数无穷。有大智者无为而治,开始时一任天变,见变得差不多了就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借花献佛,借佛升天,借天变人,将天道偷换为人道,依人道而变天道,从而最终实现变天变地变人的目标。

    具体而言,诸葛亮利用“天变”来“变天”的方法为:

    A.汉朝衰落,此为天变

    B.诸侯纷立,英雄应时而起。此为天变我就变

    C.借汉朝衰落之势攀升。此为天人合一

    D.以力引力,以力牵力,以力制力,以力卸力,将曹操的霸道制于无形。此为以人道参与天道

    E.主动联吴抗曹,玩出新花样。此为天还没变我先变

    F.曹操顺天而起,要取代衰败的汉王朝,此为天道;我方也顺天而起,要取代曹操,此为人道。我方比天先行一步,率先进入天道运行系统,此为变人道领先天道

    G.策划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削弱孙权,造成天下三分之势。此为变天

    本来依诸葛亮的想法,还有更大的策划,那就是先灭曹,再灭吴,实现分久必合的天道。这个策划之所以失败,原因很简单:天道始终胜人道。

    人道变天可以一,不可以再。

    变天之后天必变之。

    所以天道不妄,自然会分久必合,但不是交给诸葛亮,而是交给另外一个人(司马懿)完成。诸葛亮动用了人类的最大智慧可以变天一次,但第二次变天就不可能了。

    54令人心抖的较劲功夫

    以恶报恶何时不为过

    相互较劲,方法多样。其中“以恶报恶”适用于战场烽烟。很显然,在两军对阵时,刀剑出鞘,猛攻对手,巴不得对手立刻稀里哗啦,这就是一种恶战术。

    强者谋事的手段

    世上有恶人也有善人,但是善道可贵而可行。善道之所以比恶道厉害,并不在于它是“善”的,而是因为它是“道”。道无善恶,无为为心,有为为道。所以以恶报恶也是善道。诸葛亮本来想与周瑜再接再厉,共灭曹操,但周瑜才大而量小,老是对诸葛亮无端使恶,客观上已沦为曹操帮凶,故诸葛亮以恶法灭之以成善道。

    赤壁之战时,周瑜再三为难诸葛亮,屡次想要杀他。诸葛亮借来了东风从容脱身而去。赤壁之战后,曹操一方龟缩,刘备与孙权大打出手,抢夺胜利果实。诸葛亮抢先下手,很快夺取了南郡,又分别派张飞与关羽袭取了荆州、襄阳,赵云计取桂阳,更一口吃掉了孙权的地盘。张飞继而又夺了武陵,关羽夺了长沙,刘备方面一举拿下了孙权的一大片国土,同时拥有荆州之地,势不可挡。

    周瑜设计要把刘备骗过来当东吴驸马,不料却“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将周瑜气死。

    诸葛亮启示录

    以恶报恶是为善

    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一方面是互助,一方面是互救。客观来看,也可以说孙权救了刘备,也可以说刘备救了孙权。孙权如果没有诸葛亮点醒,还继续犹豫不决,曹操大军一到准会完蛋。

    但周瑜作为东吴一方的统帅,一开始就要灭诸葛亮。可以说周瑜想灭诸葛亮在前,诸葛亮想灭周瑜在后。诸葛亮不是刘备,没那么多婆婆妈妈的仁义之心。他周瑜不仁,我就不义,以恶报恶是为善。

    诸葛亮是一个实干家,一切都讲实效。当一件事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发展时,他就会去做,反之则不做,想干就干,没那么多顾虑。

    诸葛亮是一个做事非常痛快的人,从不拖泥带水,是一台高效节能的办事机器。

    诸葛亮把所有的智慧都放在办事上,没有任何杂念,所以能办成很多大事,别人办不成的他也能办成、办好。

    诸葛亮乘赤壁之战胜利后迅速夺取荆州与长沙等地,是在把这当成一件事来办;他气杀周瑜,也是当成一件事来办。办好了这两件事,就会为自己一方赢得更大空间。

    周瑜没把杀诸葛亮当成一件事来办,所以没办成;诸葛亮把杀周瑜当成第二次赤壁之战来办,用办大事的力度来办小事,当然办成了。

    周瑜被诸葛亮办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知道长叹“既生瑜,还生亮”,可见智谋远逊于诸葛亮。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成功地把三个巨头给办了,一是曹操,二是孙权,三是周瑜,取得了一胜一和一死的辉煌战果,不愧是办事高手。

    诸葛亮办这三个人分属三种情况:

    办曹操是以恶制恶,是为善;

    办孙权是生宰朋友,无论如何是不好的,是为恶;

    办周瑜是以恶报恶,是为善。

    两善一恶,诸葛亮总的来说还是善的。

    55以敌制敌

    放虎归山有妙用

    以敌制胜,一则可以立即钻入对手内部,二则还可节省自己的实力。因此放虎归山,牵制对方,就可以坐山观虎斗。此等妙处,往往是老谋深算者的强项。

    强者谋事的手段

    当山上有两害:熊与虎时,猎人不能轻易杀虎或杀熊,应该想办法让熊与虎斗,等一兽死而一兽伤时猎人再前去,问题就简单多了。诸葛亮借关羽之手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意在使近邻孙权继续被远敌曹操牵制,刘备一方好从中取利。

    在赤壁之战的尾声中,诸葛亮算准曹操吃了败仗,要从华容道逃走,因此故意安排关羽把守华容道。须知关羽与曹操是何等关系,曹操对关羽曾有知遇之恩,当初十七路诸侯会盟伐董卓,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是曹操不顾关羽身份低微,力保关羽上场,才有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精彩一幕。后来关羽随刘备打曹操失败了被俘,曹操对关羽又有不杀之恩,并待之为朋友,封官送银,又送来赤兔宝马。曹操待关羽是真心的,完全是当朋友看,关羽如果不是先跟了刘备,一定会跟曹操。但既然跟了刘备,以关羽的气节,当然也不可能再背叛刘备跟曹操。话虽如此,在关羽心中,依然对曹操有很深的感情。这次诸葛亮不安排他人,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口截杀曹操,已算准关羽会放曹操过关。果然,关羽与曹操相逢于华容道,见不得曹操哭求(这是曹操唯一一次求人),心一软就把曹操放走了。

    诸葛亮启示录

    没到杀虎时,且放虎归山

    这次诸葛亮故意安排关羽放走曹操,并非是败着,而是又一招胜棋。其作用在于:

    一、示恩于曹操,告诫曹操必须有所收敛。这一招起了很好的作用,曹操不久为报赤壁之仇又卷土重来,但基本上都只针对孙权,没怎么针对刘备,可见曹操还是个懂得报恩的人。

    二、威慑曹操。本来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主要败于东吴之手,但因为刘备一方把守了最后几道关口,在陆地上狠狠地教训了曹军,差点要了曹操的老命,这样曹操就产生了错觉,以为刘备比孙权还厉害。这一招后来起了大作用,有了这次巨大的威慑,曹操极端害怕刘备与诸葛亮,以后基本上逢刘必败。

    三、放债于关羽。关羽放走了曹操,对刘备无法交待,诸葛亮以事先立了军令状为由,要斩关羽。经多方求情,暂免一死。实际上诸葛亮这次没杀关羽是在放债,果然从此关羽打仗就更卖力了,并且杀起曹操的人来不再手软,擒于禁,斩庞德,十分心狠手辣。

    四、借放走曹操牵制孙权。赤壁之战后刘备迅速壮大,但孙权一方根基太稳,兵马众多,如果在这个时候曹操死了,让刘备直接就与孙权决战,那将是很难打的,鹿死谁手不由自家说了算。

    从一次大战到下一次大战,由弱变强的一方必须赢得充足时间充分发展,决不能轻易连发,上次大战还没完全结束就打下次大战,那样极危险,所以诸葛亮明智地放走曹操,意在使曹操继续与孙权火拼,自己一方好继续在一旁壮大。

    果然从那以后,曹操与孙权一直大打出手,从而为刘备在另一边打下益州创造了客观条件。

    山上有老虎,又有熊,猎人要是同时杀虎与杀熊,将被双兽吞噬。不如放虎归山,让虎与熊争,然后猎人去剿杀胜者。

    56联智合力

    天才是天才的朋友

    谋天下,打天下,不能只靠个人势力,还要巧于联合他人。尤其是天才人物,总要采用“拧成一股绳”战术,去共同制敌。此谓“联智合力术”。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类历史上往往出现“双子星座”,即在一个时代的同一领域出现两位大师。诸葛亮与庞统二人一为“伏龙”,一为“凤雏”,都是智慧绝高的天才。他们做好朋友是必然的,因为他们思想互补,为人互赏。庞统死在诸葛亮之前也是必然的,因为任何一片山只能有一座最高峰。

    诸葛亮号称“伏龙”,与“凤雏”齐名,二人为好友,都是大天才。“凤雏”即庞统。庞统比诸葛亮先下山,一直呆在东吴。但孙权有周瑜时,庞统不被重用,虽然在赤壁之战中庞统献了连环计,首为实功,但孙权把功劳都算在周瑜身上。周瑜死后,鲁肃极力推荐庞统,孙权见庞统其貌不扬,言语之间又相当骄傲,于是不予取用。鲁肃又将庞统推荐给刘备。刚好庞统见刘备时诸葛亮不在,刘备比孙权好点,虽然也不喜欢庞统,但勉强留他作耒阳县令。庞统大感失意,到了耒阳终日不理政事,唯饮酒而已。刘备闻之大怒:“竖儒焉敢乱吾法度!”唤张飞、孙乾二人去视察。张飞一到耒阳,不见庞统来迎,一问,原来庞统昨晚大醉,今日高卧不起。张飞大怒,欲擒之,孙乾知道庞统不是一般人,急忙阻止。张飞一见面就大声责怪庞统不理事,庞统笑道:“量百里小县,这么点公事,有何难办之处?将军稍稍坐一会儿,待我发落。”于是命手下把所有公文都搬过来,庞统一边用眼看,一边用手批,一边口中发号施令,不到半天功夫就把一百天的公事全部处理完了,投笔于地,对张飞说:“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张飞大惊,回去向刘备报告此事。刘备也大惊,马上重用为副军师。

    诸葛亮与庞统共事刘备,二人心意合一,没有任何相争之意。庞统非周瑜可比,况且诸葛亮与他又本是好友,二人配合得相当默契,彼此尊敬,传为佳话。诸葛亮为了使庞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主动让出位置,让庞统直接辅佐刘备,诸葛亮则去做新的开拓工作。

    有了诸葛亮的这种气度与安排,庞统极大地发挥了聪明才智,一路帮刘备拿下了益州,事功仅在诸葛亮之下。诸葛亮帮刘备打赢了赤壁之战,又夺取了荆州、长沙等地,庞统则有益州之功。刘备有了“伏龙”、“凤雏”两人,果然是虎生双翼,化为飞虎矣。

    不久庞统战死在落凤坡,诸葛亮哭之甚哀。当初诸葛亮哭周瑜是假哭,这回诸葛亮哭庞统无疑是真哭,可见其心待友之诚。

    诸葛亮启示录

    天才不要与天才争,大家都把天才拿出来与之合作更有前途

    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天才,其下如曹操、周瑜、司马懿、庞统、陆逊、姜维等人都是智谋一等一的天才。

    如果某个天才在对方阵营,则理应灭之,以免后患。诸葛亮气杀周瑜即是此意。

    如果某个天才在我方阵营,理应合作,以增实力。诸葛亮荐庞统即是此意。

    大天才与小天才争,小天才必败。

    大天才与小天才合作,双赢。

    大天才与大天才合作,大赢。

    天公爱才,所谓天才即天赐之才。不爱惜自己的天才的人天必灭之,曹操本是霸手,有一定的天才。但曹操一味蛮干,浪费与辜负了自己的天才,最后只好被天诛地灭,从败到病,从病到疯,一命呜呼了。

    诸葛亮之所以能在众多天才中稳坐第一把交椅,即在于他能最大限度地珍惜自己的天才。其具体做法为:

    一、不让小天才们来阻挡他的大天才。如有冒犯,杀!大天才杀了小天才,就会有更大天才。

    二、与其他天才合作。天才本无大小,有才就是天,就能行天道。一加一永远大于二。

    三、无论成败。无论是与其他天才对抗还是合作,永远都以自己为最大天才,这是关键一点,决不谦让。即通常说的“内圣之道”,内心以自己为最大圣人,这样就会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会以圣人的方式做事,就会合于天道,尽可能地获取成功。

    57以柔克刚可以省好多劲

    世上没有不能降服的烈马

    刚柔并济胜于以刚碰刚,以柔挤柔。降服烈马的最好办法是有一根柔软的马缰绳。明白者晓之,不明白者永不晓之。

    强者谋事的手段

    野火之烈可以用暴雨来降服,烈马之烈却不能用暴力来降服,只有给它野草吃,给它清泉喝,它才会缓缓地安静下来,最终被降服。马超就是一匹烈马,他父亲马腾被曹操害死后便一个劲地想报仇,仇没报成,人先疯狂了。诸葛亮给马超指明了一条唯一可以报仇的路,那就是跟随刘备。马超感其好意,欣然来降。

    诸葛亮在庞统死后,马上赶到刘备身边,继续向成都进发。益州之主刘璋向汉中诸侯张鲁求援,这时马超新被曹操打败,投降在了张鲁处,张鲁便命马超去敌刘备。刘备命张飞战马超,二人打成平手,刘备行军受阻。诸葛亮因见刘备爱才,想要马超归降,于是离间马超与张鲁。张鲁本来就怕马超功高盖主,当下犹豫不决,马超也感进退两难。诸葛亮在这节骨眼上派说客李恢前往游说马超来降,以利害关系动之以理。马超一直苦于未逢明主,不能杀曹操为父报仇,这时被李恢点醒,又因刘备刚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何等不凡,马超掂量再三,顿觉报仇有望,于是投降了刘备。

    诸葛亮启示录

    烈马不受缰笼控制。但不可能拒绝清泉野草的诱惑

    马超长相英武,为人坚毅顽强,在父亲死后一直不放弃报仇,虽败不屈。马超武艺高强,不减吕布之勇,打仗时喜欢身穿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人称“锦马超”,如此英雄人物刘备一见就很喜欢。

    从辈分上看,刘备曾与马超的父亲马腾是朋友,而且不是一般的朋友,当初都曾参与国舅董承发起的讨曹行动。那次行动因条件不成熟最终流产,但刘备与马腾的这份交情是在的。刘备是马超的世叔。

    诸葛亮一方面善于打恶仗,打大战,一方面又善于以柔克刚,这次见马超能与张飞杀成平手,果然不凡,于是定计招降了马超。以下三大原因决定了马超不可能不降刘备:

    一、刘备刚打赢曹操,而马超刚被曹操打败,并与曹操有杀父之仇,马超想要战胜曹操,就必须依附刘备或孙权,而孙权太远,刘备却近在眼前。

    二、刘备乃仁君也,又能识才,对手下大将向来重用,马超自思即使刘备不能待他如关羽、张飞,也不会亚于赵云,事实也是如此。马超毕竟还没能达到他父亲马腾当初的级别,能独挡一面为一方诸侯,所以他一直苦于未逢明主,而无疑刘备就是明主,是马超依靠的最佳人选与唯一人选。与刘备比,张鲁简直不是个东西,连他马超都不识。

    三、刘备与马超之父马腾曾是好友,二人可以攀上关系。

    如果仅有第三条,仍然不会使马超降刘备。正因为前面两条使马超看到了巨大的利益与美好的前景,果断地跟随了刘备打天下。

    马超的眼光是对的。自那以后,马超协同刘备多次打败曹操。曹操死在了刘备与马超之前,客观地讲,刘备也帮马超报了杀父之仇。

    马超以赫赫战功列身于刘备五虎大将之中,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并驾齐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这一切都是诸葛亮促成的,诸葛亮深知马超是匹烈马,不可以企图用缰绳来降服它,而应诱之以利。当一匹饥渴焦躁的烈马看见前方出现一片清泉野草时,它还不乖乖地跑过去低下头来?

    58妙言比强军还厉害

    准确赞美往往有奇效

    善于赞美别人,是说话的一门艺术。有时一句赞美,能顶得上十吨炸药,这就是说话的技巧和力量。在生活中,最怕遇到妙言大师,因为这些人总是能说动人心的。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总是活在自己的感觉里,因此面子问题一级重要。关羽听说马超来降,便要离开荆州去益州与马超比武。刘备两头为难,这时诸葛亮去了一封信赞美关羽武艺无人能敌,关羽的好胜心与虚荣心得到满足,便不再前往。

    诸葛亮继庞统之功,辅佐刘备夺取了益州。半路又收了马超,好不顺利。刘备有了益州,才真正有了坐天下的福地、打天下的平台。诸葛亮在蜀地大行法治,发展经济文化,同时让刘备大施仁义,收买民心。

    关羽一直在为刘备守荆州。这时听说马超也来了益州,坐不住了,要来益州与马超比试武艺,因为曾有人说吕布死后马超武功天下第一。关羽自视是当今英雄之首,不肯让马超独享大名。刘备知道关羽脾气火爆异常,一旦真的与马超干起来,势必两败俱伤,十分担心。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去大肆夸奖关羽武功天下第一,说马超最多与张飞战平手,“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继而晓之以大义,让关羽好生守住荆州,不可有失。

    见了诸葛亮的这封赞美信,关羽感到有面子了,不再想与马超争高下,抚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把信给手下传看,十分得意。

    诸葛亮启示录

    不要吝啬赞美别人

    诸葛亮是说话的高手,该激将时就用激将,该大骂时就破口大骂,该赞美时就大肆赞美。关羽自视甚高,仅在吕布手下败过一回,除此之外没有一人在他手下逃过三招,通常是一声大喝,青青长髯一甩,青龙偃月刀一挥,对方就被斩于马下,能与关羽抗衡的人凤毛麟角,曹操一方的大将张辽、夏侯惇、许褚都曾与关羽交过手,无一能敌关云长。本来张飞、赵云倒是关羽劲敌,但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关羽颇有寂寞高手之感,所以一旦看见马超出现,定要与之争高下。那样势必坏事。

    诸葛亮知道关羽要与马超相争是为了面子,好,我就给你好面子,给你高帽子,于是去信大肆赞美,明确无误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马超不如关羽远矣。关羽十分开心,遂罢争锋之意。

    要是别人赞美关羽比马超厉害,未必有什么效果,因为赞美的话关羽听多了。只有像刘备或诸葛亮这样够级别的人亲自开口才有奇效。而刘备又不便开口,因为他固然想偏袒自己的弟兄,但新收马超为将,也必须护着马超,所以不便如何。诸葛亮的地位特殊,什么事他都可以说。

    如果诸葛亮只是简单地劝阻关羽要好好守住荆州,不要来益州与马超比武,那只会引发关羽的更大脾气:俺荆州也要守,马超也要比!

    所以诸葛亮用了赞美的方法给足关羽面子,让关羽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完全不必再比了。诸葛亮算准了以关羽的性格收到他的赞美会很享受,然后用轻言细语在信中相劝一定不可离开荆州。关羽本来就知好歹,焉有不为兄长守荆州的道理,自然会不再坚持。

    59智搏之时不露锋芒

    博弈大师玩的不仅是棋道

    博奕技巧在于把猛招都藏起来,在无意间布置下一圈圈陷阱,逼着对手往其中跳。

    强者谋事的手段

    天道广博,任采一道都可以成大师。但只通一道还只是井底之蛙,至少通两种道才能制胜。一个博弈大师不仅精于棋道,还要会做人,才下得好棋。诸葛亮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用的是棋道,汉中之战打败曹操用的是为人之道,两次大战总的来说体现了一种“以道制人”的智慧。

    诸葛亮有效地劝止关羽后,关羽安心镇守荆州。诸葛亮的目光在蜀中地图上扫来扫去:东面是孙权,北面是张鲁,西面与南面则是蛮夷之地。蛮夷之地可暂时不取,东面刚修复关系,也可以暂时不取;北面是汉中,取之大吉。正当刘备方面准备进攻汉中时,曹操抢先下手,大举率兵从中原狼奔而下,张鲁望风而降,曹操占了汉中。

    诸葛亮本想马上再次教训曹操,忽又心生一计,依然挑动孙权来战曹操。孙权也想要汉中,与曹操打成平手。孙权退兵,曹操留兵防守,诸葛亮乘势进攻,很快张飞智取了瓦口隘,黄忠计夺了天荡山,赵云又占据了汉江两岸。曹操被激怒了,起兵四十万,亲自来挡。

    诸葛亮设计假装退败,一路丢弃马匹兵器,曹兵猛追,一路争相夺取战利品,不觉进入了诸葛亮的埋伏圈,三路大军掩杀过来,杀得曹操心惊胆颤,率残兵败将往阳平关逃走。诸葛亮又趁势让张飞夺了曹军粮草,然后张飞、赵云、黄忠三路合围阳平关,曹操大败。诸葛亮命马超追杀曹操,马超养精蓄锐已久,一心要报父仇,把曹操追得满天飞。曹操虽然保住了老命,受惊不小,只好全面撤军。

    诸葛亮没怎么费力就再次教训了曹操,将赤壁之战重演了一遍,把曹操的六七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可见上次赤壁之战的胜利绝非侥幸,曹操的智谋差诸葛亮太远,只有把刚到手的汉中宝地拱手让出。

    诸葛亮启示录

    要一直把敌人打得心服口服为止

    这次诸葛亮与曹操争夺汉中,在他来说是比较好打的。

    一则自己一方已经壮大到较高程度,以几十万对几十万,不是上次以几千、几万对几十万,可以从容调兵遣将。

    二则曹操在汉中的中心地带、边缘地带已经接连与张鲁、孙权交过战了,虽然一胜一平,难免劳累,影响战斗力。

    三则曹操对刘备方面有畏惧感,不敢放手一搏。

    四则曹操天性多疑,正好用疑兵伏击。

    五则北方兵不擅长在山地与水域打仗,这十分有利于刘备的益州兵与荆州兵发挥作战优势。

    六则刘备有马超作为敢死队长,曹操曾被马超追杀得割须弃袍,又是马家仇人,不能不怕马超。

    以上六种优势经由诸葛亮之手巧妙地配合起来,整体上组合成了一支超强的魔鬼军团,曹操开头还能来两下,从与赵云在汉江边上打水战开始就不行了,一直败、败、败,退、退、退,最后为了保命只能缩回老巢。

    诸葛亮指挥的这场魏蜀汉中之战相当漂亮,几乎不亚于赤壁之战,再次证明了诸葛亮确实是个智慧大师、战争高手,就算是曹操心中也不得不服。

    60说话不算数,等于抽自己一耳光

    君子一诺千金,终生不改

    做人一定要说话有效,绝不能轻易改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否则你说一千句真话也等于全是瞎话。有很多人不注意这一点,因此等于自己抽自己的耳光。

    强者谋事的手段

    轻诺寡信者内心没有坚持,不会有成就。成功偏爱执着者。诸葛亮在三顾茅庐时就答应刘备要一起干事业,在刘备临死托孤时又答应继续完成天下大事。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来去明白。执着者活着并不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为人处事相当轻松。

    诸葛亮指挥蜀汉大军在汉中打败曹操后不久,刘备在群臣的拥戴下,进位汉中王。凡事太顺必有亏损,再过不久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孙权军队生擒。孙权问关羽肯降否?关羽大怒,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于是杀关羽,把关羽首级用木匣装好献给了曹操。曹操自从见了关羽的首级后,日渐不爽,病倒在床,不久就死了。曹操死后,曹丕加紧篡位,逼退汉献帝,正式南面为帝,刘备也随即称帝于成都,中国出现南北二帝对峙的局面。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领大军来攻东吴,不料被陆逊所阻,未能成功,病死在了白帝城永安宫,临死将蜀汉江山与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答应了刘备要尽忠辅佐少主。就为了这句诺言,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带领群臣奋发图强,大治蜀中,练兵积粮,以图报国。数载之后,刘禅已长大成人,渐能处理政事。诸葛亮为了向南发展,领兵讨伐南蛮,七擒孟获,平定了夷地。然后七出祁山,九伐中原,每次总是节节逼近曹丕老巢,胜利在望。不幸后主刘禅轻信小人,每次在诸葛亮差不多就要胜利时后院起火,将诸葛亮招回。诸葛亮每次都功亏一篑,积劳成疾,渐感身体虚弱。不久曹丕起用魏国元老司马懿对抗诸葛亮,仍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诸葛亮终因操劳过度,病死在了战场上。

    诸葛亮启示录

    人要明明白白地来,明明白白地去

    诸葛亮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建功立业,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刘备三顾茅庐将他恭请出山,为他提供了实现抱负的最大空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同样地,没有刘备也没有诸葛亮。

    刘备在临死时,把自己的儿子与整个蜀汉江山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为什么他毫不犹豫?因为他不能犹豫。一旦犹豫就说明他对刘备有所不忠,而对刘备不忠就是对自己的事业不忠。诸葛亮并不是简单地忠于刘备,而是忠于他们共同的事业。什么事业?创造新世界。

    有的人轻诺寡信,这种人内心没有坚持,将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有的人一诺千金,终生不改,这种人内心有坚定的信念,成功属于他们。

    人要明明白白地来——我来这个世界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什么是我想要的?

    人要明明白白地去——我是否对得起自己?我都做了什么?我还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

    如果以上六个问题在临终时能清楚地回答自己,那么这个人是高尚的、智慧的,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枉为人一场。

    如果回答不上,那基本上白活了。

    诸葛亮一生来得明白,走得明白,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事业尽了全力,并且做得非常好。这才是人样,值得我们学习。

    而其不凡的智慧,将继续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