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辛丑条约》签订,慈禧返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八国联军继续向中国北方挺进,伴随着的是无尽的杀戮、强奸和抢劫,与此同时,和平谈判也渐渐接近尾声。1900年12月24日,各国代表和李鸿章、庆亲王就相关的议和条款达成共识。六天之后,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接受了这些条款,1901年的1月16日,双方签署议和协议,也就是闻名于世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针对克林德公使和杉木先生被杀之事,清政府向德国和日本政府道歉,除此之外,清政府还分别指派光绪帝的兄弟醇亲王到德国、户部尚书那桐到日本,代清政府专程致歉;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祸首诸臣“?;建立赎罪碑;赔款4.5亿两白银?端王被认为是”祸首“被宣告死刑,最后虽逃过一劫,但还是被流放至突厥;庄亲王载勋被慈禧太后赐死;毓贤被处以极刑;董福祥被外国侵略者要求处死,但清政府不许,最后只是将其革职;康义虽然在西逃途中已去世,但仍然被降职。1901年2月21日,毓贤被处死的第二天,庄亲王上吊于一古庙空房中。董福祥在逃脱死刑后,于1906年再次出现在甘肃,屯田隐居,终老田园,享年84岁;而端王在流放突厥途中逃跑被发现,最后又被发往东北宁古塔。

    (约合6.75千万英镑),分39年还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各炮台;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这次条约的签订是李鸿章这位老总督为国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去世之前(享年79岁)的这段时间,他针对俄国占领满洲一事进行着漫长而曲折的谈判。在处理俄国问题上,他又一次被人们愤怒地称为卖国贼。但在他去世前三十八天写给荣禄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当时所能做的只是在最坏的情况中,力争最好的结果。俄国早已武装占领满洲,并且试图与想将他们驱逐出境的西方列强对抗到底。因此,李鸿章心生一计,如果让俄国继续待在满洲,那么总有一天,觊觎满洲已久的日本定会与俄国发生冲突,那时中国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了。但不论是大清子民,还是外国在华人士,尤其是英国人,在当时的环境下,都不能理解这样的政策。正如我们所知,出现李鸿章所期待的俄日相争的局面是合情合理的。但不幸的是,这只会导致两国的交恶,但不能促使满洲主权的回归。

    在李鸿章去世前,他很高兴听闻大清国的女主人慈禧太后10月6日将要从西安府启程回京的消息。据当地居民反映,慈禧太后一行人自西安离开时的场景也依然壮观。离开的吉时吉日以及方向已被选定,即6日清晨大部队将要从北门出城离开西安府。前锋部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宫廷的传令官、太监和满族官员。队伍中间是骑着马的亲王们和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主要有端王和他儿子、才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的荣禄、大太监李莲英等,接着是由八位红衣轿夫抬着的黄色轿子,轿中的慈禧太后穿着一圈白色狐狸毛为边的黄色长袍。另一乘相似的轿子里,坐着光绪帝,他身着深红色斗篷,斗篷边上也缝制了一圈白狐毛,他的轿子紧跟慈禧太后。在光绪帝后面的是后宫的嫔妃以及宫中的其他闲杂人等,接着便是他们的行李队了,大部队的最后一部分是训练有素的骑兵。

    自1900年夏天匆忙出逃至西安府至今,已经有一些时日了,七百英里的回京之路如此漫长。当大部队行进至河南开封府时,他们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据说慈禧太后对于回京极端紧张,一直都有抵触情绪。虽然根据条约内容,紫禁城(当然,一些价值连城的财宝已被掠去)已于9月17日交还大清,但离北京越近,慈禧太后这样的情绪越是明显。有时候,就算荣禄强迫慈禧太后继续启程她也不愿上路。最后一个民间秘密组织”哥老会“的成员对大部队在开封的暂住地放了一把火,才使得慈禧太后下定决心离开。1901年12月,大部队再一次启程,向东北方行进。

    在从西安到开封的路上,慈禧太后对大太监李莲英所为极为不满,但她对此看在眼里,忍在心里。大部队在陕西的时候,大家认为慈禧太后所居之处不够奢华舒适而抱怨连连。到达河南边界的时候,情况好转,人们才没了抱怨。这都是李连英搞的鬼。河南地方官员在大部队到来之时,为讨好李莲英对其进行贿赂,而在此之前,陕西官员却没有这样做。因此两地居住条件的差距完全是大太监李莲英一手制造出来的。

    在离开开封之前,慈禧太后做了一件受光绪帝支持者欢迎的事。11月30日,慈禧太后下旨废除皇储溥儁”大阿哥“名号。有人说这是因为溥儁想让慈禧太后以他为尊,得罪了慈禧太后。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在《辛丑条约》签订时,西方列强认为溥儁的生父端王是义和团运动的”祸首“而被要求判处极刑。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与他丢掉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有关。不管怎样溥儁确实是失宠了,在大部队开始行进的时候,他被从队伍中部调到了队伍后端。此后,直到慈禧太后去世,他都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

    12月底,大部队终于到达直隶境内,这里的卢汉铁路已经修复好,可以通车了,大部队要乘火车从保定回到北京。风水术士称太后回京的吉时是离开北京第二十个月的第二十八天,也就是1902年1月7日。距离吉日还有几天,慈禧太后不着急赶路。然而慈禧太后却担心误了吉时,恨不得连夜离开保定。吉日当天的早上7点钟,天还未破晓,慈禧太后就已经整装待发了。她兴奋地等待着火车开启。

    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令人匪夷所思,先是支持义和团运动,抵制洋人以及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事务,然而在回京的时候,却搭上了洋人制造的火车--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惊扰了土龙,破坏了风水“的庞然大物。据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还对此次铁路之旅异常陶醉。

    在朝庭大部队回归数月前,京城大街小巷中摆满了油漆、石灰、脚手架等各种装修所用之物,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着为慈禧太后的回京做准备。火车站在黄色的缎带的装点下显得异常温馨,慈禧太后一下火车,看到此情此景犹如回到宫中一样。被火焚的街道已被修复完毕,街道两旁建起了临时搭建的建筑。在慈禧太后一行人到来之前,街道被清理的干干净净,百姓被驱赶到关门的店铺中或者被一列清军堵在胡同口,能够站在街道两旁迎接的只有北京官员和王公贵族。清政府在三大店铺前为外国人设了专坐,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挤在内城的城墙附近期待着能够一睹慈禧太后尊容。

    1902年1月7日中午时分,慈禧一行人离开保定火车站,两个小时后到达紫禁城。”庆亲王是队伍前头最耀眼的人,“一位现场目击者称?。”紧?出自1月7日《北华捷报》。1月11日出版的《京津泰晤士报》刊登了另一位目击者所言:“在西方人眼里,这一切华丽场面都是庸俗低劣的。”

    随其后的是步兵、骑兵、太监以及其他随行人员,红色轿子里坐的是王公贵族,而黄色的则是慈禧太后、光绪帝、皇后和嫔妃,还有同治帝时期的嫔妃。他们在王公大臣的陪伴下,缓缓向内城行进。随从们高举着装饰一新的旗帜……当黄色旗帜靠近时,众人跪下,高呼万岁。外国使臣已经向外务部提出希望迎接慈禧太后的外国人不用下跪的提议,因此在众人下跪时,我们可以看到外国人依然站着,只是把帽子摘下,以示尊敬。“虽然有些外国使臣为了避免产生不快而没有参加此次迎接,但那些没有下跪的外国人却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她拉开了帘子,向他们点头致意。当大部队行进到城墙边时,她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外国女士的面庞,她高兴地向她们挥手,甚至还叫了出来。接着慈禧太后穿过城门,进入内城,将她所有的善意友好留在了城门之外?。但光绪帝相反,他身着红色袍子,袍子上有紫色真丝绣成的意味着”万岁“的图案,在八位轿夫抬着的轿子上,他安静地坐着,看起来郁郁寡欢,对周围事物毫不关心。

    对于慈禧太后以及随她西逃的人而言,就算他们平时将真实感情藏起,戴上面具生活,真正忘掉过往也无疑是一件难事。四十年前,当慈禧太后一行人从热河回到”西方野蛮人“武装把守的京城时,倍受侮辱的感觉还没有眼下这么强烈。京城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京城外围被侵略者用作营地,建立了营房,城内一些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紫禁城,如今也被严重侵犯。紫禁城中六大宫殿、藏书阁以及神圣的庙宇中珍藏的财宝被西方强盗洗劫一空。摆放在天坛中的清朝皇帝牌位被抢走了九个,法国路易十四赠送给康熙帝的天文仪器被德国凯撒帝所谓像”匈奴“一样的勇士夺去,最后被摆放在波茨坦。紫禁城中,曾经被视为?《泰晤士报》在后来发布的慈禧太后的讣告中,对慈禧太后平时的行为与对待外国女士的态度进行了比较,认为此时慈禧太后的表现是”被误解的友好。“珍品的宝物被挂在城墙上,而道路上和花园中四处散落着破碎的瓷器、翡翠、大理石、象牙、铜器、绸缎等,如此狼狈的场面似中国文明在哭泣,这些被西方列强践踏的文明产物是用金钱无法换回的。

    慈禧太后回京后不久,就接见了新上任的六位外国公使。对于此次接见,朝廷上下再也没了往日的异议和傲慢的态度。第一次接见外国公使时中国人的骄傲自大如今被羞辱得荡然无存。

    进入宫殿后,外国公使首先看到的是光绪帝,其次是慈禧太后。1902年1月28日,宫中又举行了一次觐见,不过这次接见的是整个外国公使团。与之前相比,此次觐见有两处不同。首先,满语彻底被弃用。其次,这是慈禧太后从政多年来,第一次在外国人面前占据着皇位,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国事活动中与外国人面对面地交流。光绪帝则坐在一张铺有貂皮的椅子上,他的座位较慈禧的座位略低一级。外国公使在交谈时虽然是直接面对光绪帝,但代为作答的却是庆亲王。此次会见大致就是各国公使依次向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问好,然后对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一事道歉,并保证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

    慈禧太后向公使团的女士们发出一份邀请,邀请她们带着孩子到宫中参观。其实慈禧太后心里早就在盘算着这事了。在1月2日时慈禧太后发布的一道诏书中,她提到了想要再举行一次与之前接见公使团一样的盛宴。

    公使团女士们接到邀请之后,焦急地讨论着是否接受这次邀请,一些人言辞激烈地反对礼节性地拜访本应低声下气请求她们原谅的人。但最终,她们还是决定接受邀请。在约定的时间里,她们到达了紫禁城,并在太监的引领之下走进了正殿。慈禧太后、光绪帝以及满朝文武已经在等待着她们的到来。

    当她们走到慈禧太后跟前时,赫兰夫人说道她们不由自主地按规矩进行了问候。”这位坐在皇位上庄严的女子身上散发的气场,让我们不禁感到,其实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女皇。“康格夫人也是唯一一位慈禧太后见过的女士,当慈禧太后看到她时,给予其热情地微笑,在康格夫人致辞后,作为一名资格最老的女性外交家,她对慈禧太后的回京表示祝贺,并希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从此以后越来越好。接着慈禧太后将写好的回复交由庆亲王转达。然后,每一位女士和孩子依次与慈禧太后握了手。同样,对待光绪帝也是如此。

    在另一宫殿里,慈禧太后对这些女士又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接见,她握着康格夫人的双手,饱含深情地说道:“对于近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十分抱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将来中国一定友好对待外国友人。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中国将会保护好外国友人免受伤害,我也希望我们将来仍然能够成为朋友。”

    慈禧太后致歉后,?嘴里仍然不断地重复着相似地话语,让公使团女士倍感亲切。慈禧向这些女士和孩子们分发了耳环、手镯以及一些小礼物,还为她们举行了午宴,甚至为公使夫人和其他宾客分发食物。在与她们道别的时候,慈禧说道:“我希望我们能常常见面,我相信经过深入沟通和了解之后,我们能成为朋友。”令人惊讶的是,慈禧太后还跟她们说了几句英语,例如:“Howareyou(你好),HappyNewYear(新年好)等。”?

    ?《泰晤士报》在慈禧太后的讣告中说道:“慈禧太后还问了这些女士,如果她没有与其他外国友人一样深受义和团之苦,那么谁会站出来发布抵制义和团的命令。”赫兰夫人在另一个场合对她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对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深表遗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义和团对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甚至还将枪支放在紫禁城城墙之上”(《中国的宫廷生活》,第98页)。

    ?2月28日《北华捷报》刊登了此事。

    康格女士后来说到对慈禧太后的印象:“她对待宾客非常体贴周到,几乎可以做到面面俱到,让宾客对当天的舒适和愉悦记忆深刻。她的双眼明亮而有神,似乎任何事物都不能逃离她的法眼。在她的脸上,我们看不到任何残酷或者严厉之色;她的声音轻柔动听,举止也端庄大方。”

    但并不是每个女士对慈禧太后都有如此良好的印象,例如:美国公使夫人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欧洲人和美国人要友善对待慈禧太后,正是这个女人的批准才使得京内所有外国人遭到屠杀。本书之前也曾经提到过,慈禧太后和公使团的接触引起了一些外国人的强烈愤慨?。虽然愤慨的情绪尚未平复,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慈禧太后对于外国女士的接见却日渐频繁起来。在这些场合,慈禧太后都是以一副和善的女主人的姿态示人,即使对于那些她喜欢的人,她也依然会这样。慈禧太后向来宾分发的礼物--从哈巴狗、亲笔书画、扇子、珠宝饰品、玉器,到鲜花、水果、蛋糕、茶叶等,种类繁多。

    除了向外国友人分发礼物外,慈禧太后还跟她们自由讨论了一些问题,谈论得最多的莫过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了。慈禧太后不但表达了她向往改革的决心,而且还在她回京的前几周开始着手准备参照西方模式进行改革。

    这就意味着,慈禧太后向世人宣告,她是一名改革者!

    外国评论家对于慈禧太后回京后的做法异常反感,他们认为她假装热心推动改革,但苦于受到中国自身的限制而进展缓慢,实际上,她并未真心想要进行改革。慈禧太后此举其实是一次巧妙的投机,她最聪明的地方?利特尔夫人在《京华往事》第57页中对此作出了温和评价:“美国公使夫人把慈禧太后称为‘我的朋友’或者‘陛下。’但每一位外国女士初次与老佛爷慈禧太后见面,都会引起中国女基督教信徒的强烈抗议,她们担心见面之后会影响到基督教的传教。”

    在于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让北京的外国人得到更多特权,还满足了在义和团运动后觉醒的大清民众对进步的需求。在内心深处,她依然是反对洋人、反对改革的保守派,1902年年初以来,人们所看到的只是慈禧太后处理问题的圆滑老练,而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东西。

    这些评论家的评论是中肯的,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些评论中,他们并没有忽略中国一些重要的转变,尤其是1906年之后让人欣喜的一些进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个真正的慈禧太后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拿1902-1908间发生的事作为评判依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