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百寿图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尔烈与两代皇帝,是“老主同场少主师”,既是乾隆的同窗,又是嘉庆的老师,关系最近。如果就此不说,待怪罪下来,岂可了得!再说,这些事也是人之常情,当让二位皇帝知道才是。况且,太上皇和皇帝日理万机,过于繁忙,有时未想到此事,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果然,正待纪昀等要对乾隆禀奏时,乾隆竟传旨过问此事来了。于是,由纪昀出面,向乾隆作了回禀。

    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千叟宴”后第三年,即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春正月初六日,为王尔烈70寿诞之日。

    在这之前,王尔烈的这个生日,就已经惊动了翰林院的编修、侍读、侍讲、掌院、检讨、庶吉士、笔帖式诸翰林公及在京朝野老臣、阁部、各部尚书、侍郎、郎中、主事、候补主事、给事中,以及军机处行走、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钦天监灵台郎、钦天监中官正、左春坊左赞善、右春坊右赞善、左春坊左庶子、右春坊右中允、内阁学士、内阁中书、詹事府詹事、詹事府少詹事、通政使、资政使、上书房行走、上书房总师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保太傅、日起居注官、太常寺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宗人府主事、理藩院监事、监察御史、都御史、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国子监助教、国子监学政、学录、洗马、候补侍讲、算学录、中书科中、候补中书科中、员外郎、国子监监丞、国子监学政候补教谕、内阁典籍、太常寺典簿、通政司经历、大理寺寺丞、各部员外郎、大理寺司务、奉宸院笔帖式、委署库掌、内务府佐领、翰林院孔目、翰林院侍诏,还有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等。这些人中,主要是王尔烈参加《四库全书》编纂时期的翰林院及翰林院出任的同僚。其中,主要起头的人有: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昀,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德保,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窦光鼐,以及友人高鹗、程伟元。

    这些翰林院出身的老翰林及友人们,对于王尔烈的这个生日特别重视。他们认为,在上三年朝廷所举办的“千叟宴”上,开始时竟然将这个关系至重的老臣、乾隆的老友、嘉庆的老师,被誉为“老主同场少主师”的著名翰林院学士王尔烈给忘掉了,实属不应该。虽然在他们的提示下,使得王尔烈得以参加,并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是他们也觉得不对味;特别是他们在王尔烈的身后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凄清冷落的影子;再者,王尔烈是翰林院老翰林,近三十年来,除短期外任外,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翰林院,直到现在还在翰林院供职领衔。为此,他们决议定要好好庆贺一番,以弥补前时事情之不足。

    那么,怎样庆祝呢?

    他们想来想去,得出了一个最佳的选择,那就是在王尔烈70寿辰时,以翰林院的名义为他办寿庆。办寿庆的办法是:每位翰林院翰林,以及相关的朝廷重臣、仕宦、官员、受业、友人,亲笔为王尔烈写一个“寿”字,或者以诗,以词,以文,以画,制成“百寿图”屏风,以此相赠,他们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每幅作品,都要吉庆,且不重复,一幅一样。

    说办就办,他们很快地将相赠作品,书写描绘妥当,将“百寿图”屏风制成。这张“百寿图”,一共有126幅作品,125人参加。为明晰起见,亦为共赏,亦为同庆,现将这个“百寿图”全貌,包括书、字、画、诗、词,也包括作者,以及身世、官职、作为、褒奖、学衔、年代、籍贯、诸多情况,刊列这里。

    《王尔烈寿屏》,计9扇,以铁梨木为框。高200厘米,阔32厘米,总横长288厘米。上下边框透雕“寿”字花饰。每扇以黄铜折页相连,竖立。无屏座。寿屏以瓷青纸铺地,四周嵌“寿”字锦云花边,126幅泥金纸字画装裱其间。首扇题“恭祝诰授中大人内阁侍读学士加一级瑶峰王老大人七哀大庆”,尾扇署“龙飞嘉庆元年岁次丙辰正月庚寅上浣吉旦受业黄骍谨书”。中间七扇,以每扇竖立两行、每行九幅作排,共嵌书画作126幅。上下左右四周为各两行“寿”字,中间以横十竖五排法排列书画。寿字91幅,其中汉文86幅,满文4幅,蒙藏文合书1幅;诗词5幅;画35幅。其字,真草隶篆俱在;其画,山水花鸟同存。126幅书画中,有署名者为125幅,无署名者为1幅。相传,无署名者那幅,为其曾教授过的嘉庆帝敬送。126人中,有124人各一幅,广泰1人2幅,这125幅书画,均有署名款章。

    此寿屏,汇集了乾嘉年间书画名流手迹。

    王尔烈寿屏,原存于王尔烈故居辽阳翰林府,由王氏后裔收藏前后达150余年。1953年,由其六世孙王抚辰献给辽阳市人民政府。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为存史鉴,特将其寿屏书画作品名称、内容及作者署名和所隶职官诸情形,以自右至左、从上到下为序,记于此。

    篆“寿”字,作者翟槐,款“侍翟槐”,官至云南楚雄知府;楷书“寿”字,作者蒋曰纶,职官工部右侍郎,款“斋园蒋曰纶”;钟鼎文“寿”字,作者蒋赐棨,职官户部左侍郎,上款“韩城鼎文”,下款“蒋赐棨”;篆书“寿”字,作者甘家斌,官至大理寺卿,款“晚生甘家斌”;篆书指字“寿”字,作者范衷,官至刑部主事,上款“嘉庆丁巳朝”,下款“仿汉益寿印范衷”;篆书“寿”字,作者曹锡龄,官至吏部科给事中,款“曹锡龄”;篆书“寿”字,作者吴孝显,乾隆进士,款“吴孝显”;篆书“寿”字,作者张祥云,乾隆进士,款“张祥云篆”;金文“寿”字,作者盛惇大,字仲甫,号南墅,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官至甘肃庆阳知府,善画山水,用干笔焦墨,呈苍厚高古,时与盛大士并誉“二盛”,款盛惇大;篆书“寿”字,作者周元良,职官福建道御史,款“侍松轩周元良”;满文“寿”字,作者赵英,职官兵部左侍郎,款“兵部左侍郎赵英”;楷书“寿”字,作者特克慎,职官太仆寺少卿,款“太仆寺少卿特克慎”;行书“寿”字,作者张若渟,字圣泉,安徽桐城人,嘉庆五年授兵部尚书,款“张若渟”;九叠文“寿”字,作者广泰,职官江西道御史,款“心斋广泰”;隶书“寿”字,作者刘秉恬,字德引,山西洪洞人,乾隆二十一年举人,官至刑部侍郎,款“刘秉恬”;楷书“寿”字,作者冯埏,款“冯埏”;满文“寿”字,作者保明,职官浙江道御史,款满文“浙江道御史保明”;篆书“寿”字,作者杜南棠,官至右庶子,上款“恭祝瑶峰老前辈大人七裘荣庆”,下款“晚生杜南棠”;篆书“寿”字,作者蒋尚桓,款“南沙蒋尚桓”;隶书“寿”字,作者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墨庵,历官刑部员外郎、广东惠州知府等,书法家,精隶、篆书,兼画山水、竹兰,不拘成法,著有《留春草堂集》,款“摹汉碑汀州伊秉绶”;草书“寿”字,作者英和,字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历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副都统、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清代著名才子,款“英和”;水墨兰草花卉图,作者韩 ,职官工部侍郎,上款“侧身飞红颜,绝颈频送语”,下款“荣亭韩 ”;楷书“寿”字,作者吴裕德,翰林院编修,款“吴裕德”;设色兰草灵芝花卉图,作者熊墀,款“祥开福地芝兰秀,春到蓬壶日月长,恭祝瑶峰年伯大人荣庆,愚侄熊墀”;篆书“寿”字,作者秦清,赞语“九畴锡福,惟寿乃全。以莫不尽,方至如川。仁者善性,君子乐天。康强逢吉,是用延年”,款“恭祝瑶峰大人七十荣庆,临延年益寿瓦文并缀里句呈政,荻江秦清”;楷书“寿”字,无款无署名,疑嘉庆帝颙琰书;篆书“寿”字,作者罗国俊,官至礼部侍郎,上款“丁巳仲春”,下款“罗国俊书,时年六十有四”;钟鼎文“寿”字,作者帅承瀛,字仙舟,湖北黄梅人,官至浙江巡抚,治浙江数年,以廉勤著,款“晚生帅承瀛拜书”;楷书“寿”字,作者周兴岱,字冠三,号东屏,四川涪州人,官至左都御史,善书法,款“周兴岱”;水墨山松图,作者施杓,官至侍读,款“大兴施杓写”;楷书“寿”字作者平恕,官至户部左侍郎,上款“丁巳仲春”,下款“平恕”;水墨松鹤人物图,作者旷楚贤,官至直隶清河道,款“恭祝瑶峰老前辈大人七裘大庆,侍旷楚贤”;满文“寿”字,作者梁上国,官至太常寺卿,款“梁上国”;水墨山松图,作者署名不清,无款;隶书“寿”字,作者吴省钦,字充之,号白华,南汇(今上海)人,官至左都御史,工诗文书法,著有《白华初稿》,款“鹤沙吴省钦”;大篆“寿”字,作者吴宝裕,嘉庆进士,款“吴宝裕”;篆书“寿”字,作者韩崶,字桂龄,江苏元和人,少慧能文,初由拔贡授刑部七品京官,后官至刑部尚书,款“汉有益寿印,公搓之,吴门韩崶”;隶书“寿”字,作者纪兰,乾隆进士,款“香谷纪兰”;九叠文“寿”字,作者广泰,款“心斋广泰”;指画墨松图,作者曹城,官至吏部左侍郎,款“侍城指头”;水墨竹石图,作者万承风,字和圃,江西义宁人,官至礼部侍郎,款“侍万承风写”;设色寿桃图,作者莫瞻箓,官至礼部侍郎,赞语“王母种桃三千岁一实现,于汉武故事然,《神农经》云:玉桃服之令人长生,知所由来久矣”,款“丁巳夏日写祝瑶峰老前辈大人大寿”,韵亭侍莫瞻箓”;隶书“寿”字,作者甘立猷,官至吏科给事中,款“侍生甘立猷”;楷书“寿”字,作者齐嘉绍,乾隆进士,款“齐嘉绍”;隶书“寿”字,作者不详,无款,有印不清;篆书“寿”字,作者李阳棫,官至江南道御史,款“李阳棫”;楷书“寿”字,作者曹祝龄,款“汾阳曹祝龄书”;小楷诗二首:“寿世朝多鹤发仙,琅玡风调称耆年。七旬宴早开春酒,千叟班曾入绮筵。灯节过犹留璧月,徽坦高已接庚 。新知旧雨歌平格,花信番初盛事传(其一)。大雅扶轮迥不同,置身端在五云中。柏台旧肃风霜简,铃阁今襄鼎鼎功。墨妙千行宗逸少,才名卌载著辽东。斗山气象容瞻仰,后进追陪语笑通(其二)。”诗后书“小诗二首恭祝瑶峰前辈大人七旬荣寿”,作者缪晋,官至山西平阳知府,款“侍缪晋”;水墨仙鹤图,作者纪昀,字晓岚,号石云,直隶献县人,历官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曾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赞语:“鹤立霜林,神骨耸秀。性洁故高,气清故寿。五百年黄,五百年元。攸然物表,望之如仙。”款“写为瑶峰大人寿纪昀”;小楷祝寿词:“尧舜在上景星出。卿云见,醴泉涌,芝草生,甘露降,黄河清。五星联珠,日月合璧,麒麟在囿,凤皇来仪。其下,多百岁人。”作者刘湄,官至左副都御史,款“清平刘湄”;水墨嵩山图,作者王有庆,上款“嵩祝长寿”,下款“王有庆”;水笔竹石图,作者嘉喜,款“王嘉喜”;隶书“寿”字,作者胡高望,官至左都御史,款“胡高望”;篆书“寿”字,作者朱绂,官至湖广道御史,款“章浦朱绂”;篆书“寿”字,作者宜兴,官至步军统领,款“宜兴”;隶书“寿”字,作者章煦,字曜青,浙江钱塘人,官至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款“章煦”;双钩“寿”字,作者龚大万,官至内阁中书,上款“瑶峰年大人”,下款“龚大万”;设色八仙望鹤图,作者广兴,字赓虞,官至刑部侍郎、内务府大臣,款“广兴拜祝”;设色松石图,作者姚梁,职官宗人府主事,款“姚梁”;设色山仙秀石图,作者余集,字蓉裳,号秋室,浙江钱塘人,清著名宫廷画家,官至侍讲学士,著有《秋室录》,款丁巳四月奉祝瑶峰老前辈大庆,侍余集”;水墨竹石图,作者兆昌,款“丁巳春日写于安雒枣中,兆昌”;楷书“寿”字,作者徐朗元,款“徐朗元”;隶书“寿”字,作者乙斋,翰林院庶吉士,款“宗侍乙斋”;大篆“寿”字,作者叶元符,款“叶元符”;楷书“寿”字,作者李光云,官至太常寺卿,款“年愚弟李光云”;篆书“寿”字,由二百五十九个小楷寿字组成,作者徐烺,官至直隶广平知府,款“侍徐烺拜书”;草书“寿”字并设色花卉图,作者瑞书,款“瑞书”;水墨山松人物图,作者王坦修,官至侍讲学士,款“王坦修”;设色桃花图,作者方维旬,官至闽浙总督,款“维旬”;设色南天竹图,作者王祖武,官至陕西道御史,款“恭祝瑶峰年伯大人荣庆愚侄王祖武”;隶书“寿”字,作者汪日章,以兵部员外郎任《四库全书》缮书处分校官,款“汪日章”;大篆“寿”字,作者潘绍经,官至兵科给事中,款“后学潘绍经拜祝”;篆书“寿”字,作者冯培,官至户科给事中,款“冯培”;篆书“寿”字,作者邱庭澍,官至江南道御史,款“邱庭澍”;小楷书四言诗:“晨游太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章,颜色鲜好。秉彼白鹿,手翳芝草。吾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堂,金楼复道。授成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款“荣桂”,作者荣桂,工诗善花卉,职官盛京至左都御史,署兵部尚书,上款“乾隆丙子万寿圣节,窃绘斯图,以进何荷,宸题今年春,新值瑶峰世老大人七秩大寿,霈章”,下款“与执 之会,怩乏搞藻之才,缘缩写前图,聊当嘏祝云尔,嘉庆丁巳春月,南史弟汪承霈”;隶书七言绝句:“王氏作镜佳且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醴泉饥食枣,寿如金石为国保。临汉镜铭。”款“蔼图鲁荣恩”,作者鲁荣恩,职官吏部郎中;水墨双松并茂图,作者刘坤,善画,官至江南道御史,款“双松并茂图,丁巳仲春下浣写,刘坤”;水墨佛手花卉图,作者孙瑢,款“写奉瑶峰先生寿,孙瑢”;楷书“寿”字,作者玉保,职官参赞大臣佐军事,款“玉保”;篆书“寿”字,作者周 ,款“周 ”;篆书“寿”字,作者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状元,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兼管户部事,款“汉四神鉴”;楷书“寿”字,作者赵佑,官至左都御史,款“赵佑”;篆书“寿”字,作者赵文典,职官太常寺少卿,款“太常寺少卿赵文典”;设色双松图,作者谢清问,款“省堂谢清问写”;水墨竹崖图,作者陈煜,款“陈煜”;设色月季灵芝花卉图,作者范宜恒,职官户部尚书,款“户部尚书弟范宜恒”;隶书“寿”字,作者钱棨,官至内阁学士,款“钱棨”;隶书“寿”字,作者敷森布,职官兵部郎中,款“敷森布”;大篆“寿”字,作者潘世璜,潘世恩同祖弟,乾隆六十年乙卯科探花,款“不老鉴文,潘世璜书”;篆书“寿”字,作者孟邵,职官大理寺卿,款“鹭洲孟邵篆”;隶书“寿”字,作者王麟,字子振,满洲正黄旗人,曾任驻藏大臣,官至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款“门下晚生玉麟拜书”;设色牡丹花卉图,作者陈希曾,职官工部右侍郎,款“钟溪陈希曾写”;楷书“寿”字,作者童凤三,职官吏部左侍郎,款“童凤三”;水墨双松图,作者程伟元,盛京将军晋昌幕僚,《红楼梦》程氏甲、乙种本刊行者,款“程伟元”;篆书“寿”字,作者吴煦,职官礼部员外郎,款“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吴煦拜篆”;设色灵芝花卉图,作者史积中,乾隆年进士,款“史积中拜祝”;楷书“寿”字,作者曹振镛,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历事三朝,款“曹振镛”;篆书“寿”字,作者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著名书法家,精研经术,著有《复初斋文集》《两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等;款“募伯周鼎,翁方纲”;篆书“寿”字,作者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古文字学家,精熟水利,其为王安国之子,数岁即能读《尚书》,称有神童之誉,乾隆年进士。嘉庆间,官至永定河道,因永定河复溢,被罢归。少年时受业于休宁戴震,其《论古分韵二十一部》,按群经楚辞,崭然不絮,说者谓“段、顾诸家所不及”。精通声音文字训诂之学,撰《广雅疏证》,凡汉以前仓雅古训,皆搜括而通证之。尤精于校雠,正古书传写之误,堪称古文字声律大家。著有《导河议》《河源纪略》《读书杂志》等,职官永定河道,款“侍生王念孙”;楷书“寿”字,作者谭尚忠,职官吏部左侍郎,上款“尧峰老大人”,下款“古愚弟谭尚忠”;楷书“寿”字,作者金士松,官至礼部尚书,款“弟金士松”;设色灵芝兰草图,作者赓音布,职官河南道御史,款“清葊赓音布”;小楷七律:“缥渺烟霞十二楼,蓬莱仙岛凤麟洲。金鸡唱彻壶天晓,玉笛吹开洞底幽。桃醉春风红露滴,桂横秋月锦云浮。我来欲问长生诀,南极声中进一筹。”作者王钟继。官至浙江金衢盐道,款“卜崖王钟继”;楷书“寿”字,作者书敬,职官江西道御史,款“书敬”;隶书“寿”字,作者法式善,字开方,蒙古族,诗人,著有《槐厅载笔》,职官侍读学士,款“梧门法式善”;篆书“寿”字,作者李传熊,官至侍讲学士,款“李传熊”;篆书“寿”字,作者王治模,职官江西御史,款“侄治模”;蒙、藏文“寿”字,作者裘行简,官至兵部侍郎衙署直隶总督,款“裘行简”;隶书“寿”字,作者龚骖文,职官江西道御史,款“龚骖文”;楷书“寿”字,作者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著名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款“石庵刘墉”;九叠文“寿”字,作者富勒赫,款“富勒赫”;隶书“寿”字,作者曹振勋,以内阁中书任《四库全书》缮书处分校官,款“受业曹振勋”;楷书“寿”字,作者陈伯焜,官至浙江按察使;满文“寿”字,作者吴熊光,官至湖广总督,吴熊光;篆书“寿”字,作者盛惇崇,画家,以内阁中书、兵部主事任《四库全书》缮书处分校官,款“盛惇崇”;金文“寿”字,作者魏元煜,官至漕运总督,款“魏元煜”;金文“寿”字,作者查莹,官至吏科给事中,款“查莹”;金文“寿”字,作者焦和生,职官刑部主事,款“琴斋焦和生”;篆书“寿”字,作者邓再馨,官至山东莱州知府,上款“嘉庆丁巳年仲春书祝”,下款“瑶峰老前辈大人七裘荣庆,后学邓再馨”;篆书“寿”字,作者百龄,字菊溪,张氏,官至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款“百龄书”;篆书“寿”字,作者管世铭,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款“年侍管世铭”;篆书“寿”字,作者穆克登额,职官云南道御史,款“侍生穆克登额”;篆书“寿”字,作者成德,官至参赞大臣,上款“嘉庆丁巳年仲春月”,下款“成德篆”;篆书“寿”字,作者戴璐,职官太仆寺卿,款“戴璐”。

    其中,以纪晓岚的《水墨仙鹤图》、刘墉的墨宝、翁方纲的墨宝、王念孙的墨宝最为著称。寿屏作者中,有许多都是王尔烈在《四库全书》纂修官任上和陕西道监察御史任上的同僚。

    这125人中,仅状元、榜眼、探花就有88人。

    程伟元,字小泉,原籍江苏苏州。平生科甲不得意,屡试不第。但是,由于他协助朋友高鹗完成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并与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合为一本构成一百二十回全本书。这便是程伟元在中国历史上不朽的贡献。正因如此,便也成了大名人。因此,在翰林院诸翰林书制“百寿图”八扇屏风时,将他也列入其中了。

    这些翰林院学士和友人,深知王尔烈一生洁身自好,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廉洁秉正,从不收无义的银钱,不取无义的礼品,如今赠送这个“百寿图”屏风作为贺寿礼品,王尔烈自然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其实,他平生中也有过发财的机会,而且是皇上暗示要他去发财改善一下生活的,只是由于他本人不肯那样做,才未得走上荣华富贵之路。

    那是嘉庆元年的事。

    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千叟宴”上,嘉庆发现他的老师王尔烈,还是那样穷困潦倒和寒酸,便非常同情。于是,他心里便有了要为王尔烈找到一个肥缺的想法。不久,这个机会便来临了。

    一日,嘉庆召王尔烈到上书房,说道:

    “朕要过问一下,老爱卿家境如何?”

    王尔烈见问话的是以前自己的学生太子永琰。现在已是皇帝了,当以君臣之礼见之。于是,他回答道:

    “启禀皇上:微臣家境,并无改观,还同先前。所在京居,只是四壁典籍,两榻光床。辽阳故里,也是几间茅屋,几亩薄田,过的是‘半仓农具半仓书,一望春雨一望秋’的平民闲淡生活呀。就拿微臣身上所着,也是圣上所恩赐的朝服,别无其有。”

    “那么,你生活之资何来?”

    “回禀皇上:生活之资,皆为本人俸禄和挂单售字的收入维持。”

    嘉庆听了,长叹一声,说道:

    “这就难为你了。今有一职,朕念你为官清廉,要你前去就任。自父皇禅位、称为太上皇帝,朕即位登极,启元嘉庆,天下臣民,始用新宝。朕欲御制铜宝‘嘉庆通宝’。安徽铜山,为历朝铸钱之重地。那里有铸钱炉,且铜质优良,为铸钱佳所。您老人家在京城待着也是待着,就到安徽铜山铸钱去吧。在那儿住上几年,也就不会错了,总比你挂单售字要强。”

    那时候的安徽铜山,为朝廷御定的制铜宝场所。铜山上每年出多少铜,便铸多少钱。那铜钱既有数,又无数,只凭铸钱官呈报。因此,出任铸钱炉元局丞职,是个朝野上下众目所瞩的“肥缺”。嘉庆放王尔烈到安徽铜山铸币,言外之意,是让他多捞一把,以便改善一下其生活和家境。

    王尔烈领旨,即赴安徽铜山铸币。

    一晃两年过去,王尔烈任职期满归京。

    嘉庆再次召见王尔烈,关切地问道:

    “老爱卿,这回可安度余年了吧?”

    其言外之意:你总算捞到点实惠吧,下半辈子够过了吧?

    然而,王尔烈听了这话,一笑,道:

    “禀奏皇上:臣还是一无所获。”

    嘉庆有些不信,问道:

    “老人家,难道你什么也没捞到,此行白走了,不能吧?”

    王尔烈道:

    “不,也有些所得。”

    “什么?”

    “铜宝。”

    “在哪?”

    “在我手中。”

    嘉庆听了,有些惊奇,说道:

    “在你手里?拿来我看。”

    王尔烈闻声,向袍袖里一掏,掏出三枚铜钱,交到嘉庆的御案上。

    嘉庆拿起一看,见这三枚铜钱是:一枚“当十”钱,一枚“五铢”钱,一枚“嘉庆通宝”钱。所不同的是:每枚铜钱只磨得又薄又亮。

    嘉庆看过后,有些不解,便定定地望着王尔烈,那意思是要王尔烈回答。

    王尔烈道:“这三枚铜钱,是我铸钱时使用的钱模子。我掌管铸钱炉两年,这钱在我手中攥了两年。我每天用它来检查铸钱质量,看合乎要求和有偷工减料否。正因如此,它才被磨得这样亮薄,还望皇上能有所理解。”

    “此外,再没有了吗?”

    “此外再没有了。在我手中的,只有这三枚御制铜宝。”

    嘉庆听了,深为感动。心想,像这样的老臣,当今到哪里去找!于是,他频频点头,说道:

    “老爱卿,真可谓是个老实王也。”

    王尔烈听了,马上回话道:

    “臣为民(汉),不为旗(满),只能称臣,不能为王。”

    嘉庆看他满头白发,年逾花甲,遂问道:

    “老人家,你下步生活有何打算?”

    “微臣已想好,还是到书院去挂单卖字。”

    嘉庆愈加垂怜,说道:

    “已如此年庚,当荣归故里,颐养天年去了。”

    嘉庆说完这话,还未等王尔烈作答,便又接着说道:“朕念你清廉一世,并授业于我一回,特赐你白银一千两,带回去养家度日吧。”

    王尔烈听了,即刻叩头谢恩,说道:

    “微臣万谢圣恩,并铭记在心,世代莫忘。”

    王尔烈收下御赐一千两白银,便回辽阳老家去了。

    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一千两白银用在补贴自家生活上,而是办起了一座义学馆,用以培养家乡士子。这个义学馆,即后来发展为有名的“辽阳义学馆”。

    关于这件事,还引出了一个新的传说。

    传说,王尔烈得到嘉庆帝赐给的一千两白银,并没有立即将白银拿回辽阳老家,而是在北京买了二百盘驴驮子。

    这日,他带上二百盘驴驮子,出了北京得胜门,便直奔山海关而来。

    这事很快地传遍了朝廷。

    有的说:“都说王尔烈老实,圣上也夸赞他为老实王。其实老实个什么?那驴驮子里装的是啥!”

    有的说:“这二百盘驴驮子,将装有多少金银珠宝、御制铜钱!算来,恐怕是朝廷老臣中,没一个能比得上了的。”

    话越传越多,未免有些添枝加叶。

    这话传到了嘉庆皇帝耳里。

    他初听有些不信。待再听时,便生气了。心想,他当着我和太上皇的面装穷;我要他到安徽铜山去掌管铸钱炉,他又说只剩下手里三铜钱。看来这都是假的,这不明明在欺骗朕吗?

    他想到这里,便立即降下谕旨,让把王尔烈的驴驮子全部挡回来,截在午门外听候差遣。

    同时,他又将满朝文武百官、五卿六相、四大朝臣,一干人等,全部带到午门议事。意在待王尔烈驴驮子被截回来时,当场亮相,也好让大家看看王尔烈的嘴脸,以便以此效儆天下。

    正在这时,王尔烈的驴驮子被截回,来到了午门前。

    嘉庆将王尔烈唤到跟前,面沉似水,问道:

    “王爱卿,朕来问你:这驮子可是你的?”

    “回禀皇上:驮子是臣下的。”

    “多少?”

    “回禀皇上:不多,仅二百盘。”

    “二百盘还不多?”

    “回禀皇上:是的,要东西再多些,尚可添些。”

    听到这里,嘉庆愈加生气,说道:

    “王爱卿,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朕现在倒要问你:驮子里装的可是何物?”

    “启奏皇上:这个您就不必细问了。”

    “不必细问,更会使你欺君。”

    “启奏皇上:臣不敢欺君,只是尊君。”

    “尊君?我问你:驴驮子里到底驮了多少金银珠宝、御制铜宝?”

    “启奏皇上:微臣哪里有什么存储,所有这些,只不过是皇上所赐。”

    嘉庆听了,有些莫名其妙,问道:

    “朕早已知晓,所赐只不过千两白银,为何装得这么多?”

    “奏禀皇上:是微臣用御赐千两白银悉数买了驴驮子。”

    “那你的驮子所驮何物?”

    “奏禀皇上:还是不必再问为好。”

    这时,一旁有个侍臣插话道:

    “不问?想必你老实王不好说吧。”

    接着,又有一个侍臣问道:

    “看来,你老实王的资财是富富有足了。”

    王尔烈见到了这般时候,不将真相大白于大家面前是不行了,便将手一挥,吩咐家丁人等把驮子全部打开。

    等驴驮子全部解开大家一看时,诸位朝臣个个目瞪口呆,惊异不止,只好愣愣地站着,相互望着。

    连嘉庆皇帝看了,也都大吃一惊。

    原来,王尔烈的二百盘驴驮子里,装的全是补修皇宫时所剩下和拆掉的残砖烂瓦。

    嘉庆望了老一会儿,这才问道:

    “老爱卿,你驮这些废物意欲何用?”

    王尔烈听了,这才长长嘘了一口气,说道:

    “禀奏皇上:实不相瞒,臣赖皇恩,虽为官多年,但家里只有草舍三楹。念我年老,待回得家时,恐连个住处都没有。臣这才在京城拣点了些补修皇宫废弃之物,也好回老家去盖上个住房。此,余愿已足了。”

    嘉庆听了,深表同情,说道:

    “老爱卿,何至如此。朕即降旨,为爱卿在老家辽阳盖一座翰林府,不就行了?”

    王尔烈闻听,立即跪地谢恩。

    嘉庆当下派人去了关东辽阳,为王尔烈修盖了一座翰林府,称御赐翰林府。

    御赐翰林府,分两道宅院,前道宅院十楹,后道宅院十楹,东西两厢配房,外加门楼偏厦,甚是宏阔。

    待翰林府修盖完了,王尔烈这才告老还乡,回到辽阳。他看了这宏阔高大的宅院,深感皇家的怜悯。但是,他用心一琢磨,这样的深宅大院,自家住也是太浪费了。他想,我居官多年,也未给家乡争得多少福分。现如今,应当给老家后代留下一点接续。最好的接续,莫过于办个义学。自己一辈子喜欢读书,也望家乡士子也能读上好书。于是,他将御赐翰林府前道宅院十间正厅及两厢配房,改作了义学学馆。自己家人,全部归住后道宅院。

    嘉庆四年(1799年),王尔烈以大理寺少卿衔授盛京书院掌院。盛京书院,即后来的沈阳书院,置沈阳内中街,始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王尔烈出任书院掌院后,曾邀友蒋祥墀为其撰一联,云:

    地近圣居,洙泗宫墙瞻数仞;

    基开王迹,镐丰钟鼓振千年。

    此时,王尔烈既掌沈阳书院,又照看辽阳义学馆。这两处学所,经费困难,未得解决。他时时在为其苦恼着。

    偏巧这时,他的学生袁天亮,以都察院左都御史领钦差大臣衔来到了关东。

    他来到关东地界后,便来到辽阳看望老师王尔烈。他原想,老师家有了御赐翰林府,肯定日子过得不错。

    然而,他来到王宅一看,见三师娘赵茹倩夫人正在织布机上织布,四师娘赵茹傧夫人正在织布机下纺棉。再看,只见她俩头挽云髻,身着布衣,既无珍珠琉璃,也没簪花雕叶,朴朴素素,普普通通。虽容鬓未苍,但人似是老了。他又进里间见了二师娘陈月琴,只见她一头白发,两道霜眉,年逾古稀。两只眼睛,一只已被“玻璃花”占满,只剩一只了。但神采很抖擞,精力颇旺,身子骨也硬朗,腰不弯,背不驼。他与陈氏唠了几句,便走出里间。

    外间,徒空四壁,只悬着两幅字画,皆古人诗文,为王尔烈亲书,用羲、献二王体,铁画银钩,遒劲秀美,深邃大度。

    其一,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梦得的《陋室铭》,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其二,为三国蜀国武侯诸葛亮孔明的《诫子书》,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袁天亮看过,近前施礼,说道:

    “二位师娘,家境何至如此地步?”

    三师娘赵茹倩停下机杼,叹了口气,说道:

    “咳,你还不知道你老师的为人!他是非礼不为,非义不行。不义钱财,他从不取;不礼事宜,他从不做。朝廷给他的几个俸禄,还不够他施舍的。家里人等,只得自食其力了。”

    四师娘赵茹傧放下纺车,接了上来,说道:

    “你家老师,自告老还乡,出掌盛京书院和辽阳义学馆以来,整日地为授业事奔忙。这不,又走了出去!”

    “他走出去干什么?”

    “书院、义学是办起了,但是经费还远远不足。他这是出去找富户集资化缘去了,也好使其能办得更强些。”

    袁天亮听了后,很是感慨。

    他回到京城后,将这事禀奏了嘉庆皇帝。嘉庆皇帝想,这位老爱卿还在为培养家乡士子而辛劳,不惜余年,精神可嘉。

    于是,他当即降旨给辽阳州知州大人,道:将辽阳的“厘税”银子,拨给王尔烈,用这笔钱培养士子,开办书院和义学馆。

    后来,沈阳书院和辽阳义学馆,为关东培育出不少人才。其中,有不少学生中了进士,成了翰林。家乡人都说,翰林府出翰林,这都是王尔烈的功劳。此为后话。

    话再回到“百寿图”上。

    刘墉、纪昀、王杰等,这124位翰林以书“百寿图”屏风为王尔烈庆贺70寿辰事,原本未想让太上皇帝乾隆和皇帝嘉庆知道,干脆来个民间庆祝,那样将更会有趣味些,情谊也会更真挚些。然而,他们用心仔细一想,觉得不妥。王尔烈与两代皇帝,是“老主同场少主师”,既是乾隆的同窗,又是嘉庆的老师,关系最近。如果就此不说,待怪罪下来,岂可了得!再说,这些事也是人之常情,当让二位皇帝知道才是。况且,太上皇帝和皇帝日理万机,过于繁忙,有时未想到此事,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果然,正待纪昀等要对乾隆禀奏时,乾隆竟传旨过问此事来了。于是,由纪昀出面,向乾隆作了回禀。

    乾隆听了,心中大喜,说道:

    “朕的臣子办事是干练,诸位翰林想事是周全,此以‘百寿图’贺寿,实为新鲜。请再算上两位,朕与皇上也参加。”

    纪昀听了,跪地谢恩,说道:

    “臣纪昀,并代替王尔烈,一并万谢圣恩。”

    乾隆也没有多说,当即将嘉庆找了来。

    “皇儿,你老师王尔烈过生日事,你知道不?”

    “父皇,啥时事?”

    “你当上了皇上,把老师都忘了,架子真不小啊。自古以来,有三不可不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天地之年不可不知,老师之年不可不知。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都应切记心里。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尊。师长犹同父母,岂能忘怀?今日有忘师之为,明日就有弃父之行也。”

    乾隆的一席话,只说得嘉庆脸热起来,说道:

    “父皇,实在是皇儿拉忽了。”

    “你能拉忽,我却不能拉忽,王尔烈生日,朕还要亲自到场。”

    嘉庆听了,这才觉得自己失礼。然而他想了半天,也没有能想出个更好的祝贺方法来。

    还是太上皇上乾隆想事周到,说道:

    “咱皇家什么最尊贵?”

    “传国玉玺。”

    “那么,将传国玉玺给诸翰林书写的‘百寿图’盖上,岂不更好!”

    嘉庆听了,乐得一拍掌,说道:

    “万谢父皇提示,皇儿知道了。”

    说罢,当即让大学士于敏中将“皇帝之玺”大印取来,加盖在翰林们的‘百寿图’上。从此,“百寿图”身价陡涨,变成钦赐之物了。

    待送“百寿图”那天,更是热闹。

    太上皇帝乾隆、皇帝嘉庆乘坐的两驾御辇走在前头,后面是金瓜、 、斧,再后面便是124名翰林组成的翰林队伍。“百寿图”,因为加盖上了“皇帝之玺”大印,成了至尊至圣至上之物,早有护驾大臣护送抬着走在最前面了。

    王尔烈在北京虎坊桥家中,看到了这个场面,看到了“百寿图”上那124个不重样的书写的“寿”字,以及那加盖了鲜红红的“皇帝之玺”的大印,只觉老眼昏花了。待跪迎时,竟流下浑黄的老泪来。

    泪光中,他恍惚走过了自己沧桑的一生。

    泪光中,他恍惚看过了自己的荣辱悲欢。

    瞬间,那124个“寿”字,变成了124张图画。这图画,急速地在他的眼前闪现着——

    乾隆四十年(1775年)查处金堡案。曾是明末进士的金堡,削发为僧后称谵归和尚,住持广东韶州丹霞寺,著有《遍行堂集》《遍行堂续集》《岭海焚余集》诸书。乾隆在审查呈缴的禁书时,发现其《遍行堂集》“语多悖谬”,遂被定为“逆书”。谵归虽死,仍被毁塔磨骸,将寺庙夷为平地,将丹霞寺五百众僧尽皆处死。

    王尔烈想,我是乾隆的朋友,我要是谵归呢?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查处尹嘉铨案。曾是大理寺卿的尹嘉铨,年逾七十,解甲归田。他为提高本家门第,上奏折给乾隆,为其父尹会一请封谥号。其父尹会一,字元孚,号健余,直隶博野人。清初著名学者。雍正朝曾任过河南巡抚、吏部侍郎等职。著有《修习斋祠堂启》《习斋先生入乡贤祠文》《颜习斋先生墓表》《健余先生文集》《小学纂注》《近思录集解》《抚豫条教》等。他以为父亲作为巨大,自当请求封号。只因奏折言辞有过,致使乾隆不满。遂进行查禁其著作,发现“多有碍语”。结果尹嘉铨被处绞,家产抄没。

    王尔烈想,我是乾隆的重臣,假若我是尹嘉铨呢?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沈德潜案。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清代诗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二次南巡时发现了这个人才,称其:

    年逾八十,实为蓬瀛人瑞,今来接驾,著加恩,给予礼部尚书衔。实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并御赐进士。待沈德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去世后,乾隆曾谕令将沈入祀贤良祠,并御书碑文以示纪念。然而,当审查徐述夔文字案时,发现沈曾赞扬过徐的诗句,并为徐作传,又发现沈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句,被认为是“微言有疑”,遂将沈祀牌撤出贤良祠,并剖棺戳尸。

    王尔烈想,我与乾隆交往甚厚,若我是沈德潜呢?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福崧案。福崧曾任浙江巡抚,勤于政务,精明能干,即便在他贿赂公行的当时,还能做到“廉俸外,不受岁时之苞苴”。大学士和珅,深受乾隆宠信,权势炙人。每年各省督抚大员,都要向他馈送厚礼。福崧不肯随波逐流,未有行贿,使得和珅怀恨在心。后来福崧为帮助两淮盐运使柴祯解决亏空,被和珅获知,以挪用库银名定罪,将福崧逮捕。福崧不服,扬言要进京奏明圣上,治和珅罪。和珅惧怕,在福崧被押解途中,行至山东红花铺时,假传圣旨,“途中赐自尽”。福崧不服,大呼“冤枉”。被责令执行的山东巡抚吉庆无计可施,只好以酒中置毒,使其身亡。

    王尔烈想,我与乾隆过往已久,若我是福崧呢……

    常言,“伴君如伴虎”,回想亦使人毛骨悚然矣。

    然而,他毕竟是与乾隆、嘉庆过从甚密,君恩深重。为此,他不觉落下滚烫的热泪。

    嘉庆三年正月初六日,王尔烈度过了70寿诞之日。不久,嘉庆于辽阳为王尔烈建造的的御赐翰林府亦已完竣。于是王尔烈便想辞别京师,告老还乡,回到故里,以颐天年。但是,他一直是迟迟未得动身。这事,主要是关系到老皇帝乾隆身上了。

    是年,乾隆已经88岁高龄。他见乾隆虽然仍是“体气素强,从无疾病”,但是自“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理就愈后”,身体明显不如前时。他颇为担心。他和臣仆们一样,尽管嘴上没说,心里都在这样想着:老皇帝将要龙驭上宾了。人不关心,则情理不乱。他毕竟是在老皇帝身边待了28年的时光,且感怀益厚,得到的恩典亦颇多。此时,怎好忍心悄然离去呢!

    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春正月初一,正值新岁正旦之日,乾隆于乾清宫还接受了百官朝贺。朝贺的臣子中,即有王尔烈。

    正月初二日早晨,乾隆写下了他生平的最后一首诗,并召王尔烈入宫看过。其诗是写清军剿四川、湖北、陕西诸地白莲教起义军获捷而欣喜心情

    的。诗云:

    三年师旅开,实数不应猜。

    邪教轻由误,官军剿复该。

    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裁。

    执讯速获丑,都同逆首来。

    是日夜,乾隆病危。

    正月初三凌晨,乾隆驾崩。

    朝隆圣寿八十有九。他由25岁登极,做了六十年皇帝,三年太上皇帝。

    是岁正月二十七日出灵。

    是岁四月乙未恭上尊谥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考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是岁九月庚午辰时安葬于直隶遵化马兰峪清东陵裕陵。

    乾隆万年吉地,最初选在直隶易县永宁山下的清西陵,靠近他父皇雍正的泰陵,并选好穴位。但是,他后来考虑到:为使东、西二陵“香火并佳”,便又改为东陵。乾隆登极的第七年,便开始了陵墓的营造。其陵称为裕陵。陵内,宝床上除乾隆金棺外,还有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的棺柩。两位皇后是: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简称孝贤皇后,姓富察氏;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简称孝仪皇后,姓魏佳氏。孝仪皇后,即嘉庆皇帝的生母。三位皇贵妃是:慧贤皇贵妃,姓高佳氏;纯惠皇贵妃,姓苏佳氏;淑嘉皇贵妃,姓金佳氏。

    待乾隆安葬后,王尔烈觉得一块心事完结了,心也静了下来。遂于是年十月上旬,离开京师,东出山海关,奔向了辽阳老家。

    待他步出雄巍屹立的山海关门,来到苍凉古迈的关外地界时,蓦地停住了双脚。当年,他跨进山海关门时,曾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盛年时期;而今步出山海关门却是鬓发皆白、老态龙钟的耄耋之年了。

    他想到这里,不觉落下凄凉的老泪。

    关东多山,辽南多山。大山连绵,起伏不断。

    王尔烈,这个大山之子,又一步步向大山走去。

    最后,他的身影消失在大山里。

    这次,随他一同来到辽阳的,还有程伟元和纪昀。

    程伟元,此时早已完成《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本的初版、再版,身无他事所系了。他随王尔烈来到关东,系因王尔烈将他推荐给盛京将军晋昌,作了幕僚。此后,他在晋昌幕僚任上,佐理奏牍,颇为得力,二人常唱和,并替晋昌编校《且在堂诗稿》,甚为勤勉,心情也舒畅。

    纪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夏,以编秘籍《高宗实录》至奉天。此时,是他平生中难得的恬静、悠闲时期。于是他利用余暇,追记见闻,作稗说六卷,曰《滦阳消夏录》;越二年,作《如是我闻》四卷;次年,作《槐西杂志》四卷;又次年,作《姑妄听之》四卷;嘉庆三年,复至奉天,又成《滦阳续录》六卷,计五种二十四卷。这些作品,内容繁杂,凡地方风物、宦海变故、典章趣志、医卜星相、逸闻逸事、狐精鬼怪,几乎无所不包。此次他随王尔烈来到辽阳,住在辽阳王尔烈御赐翰林府。王尔烈协理他将五书合一,编定为《阅微草堂笔记》。全书40万字,收诸种故事千二百篇。该书,无论其内容或规模,以及审美、造诣程度,都可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相比。另外,《聊斋志异》成书于山东聊城,而其作者蒲松龄的后人移居及其遗稿流传皆至奉天及西丰;而《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为直隶献县人,书稿及编定却置身于奉天及辽阳,皆属关东大地,说来实在偶合生趣。

    王尔烈回到辽阳,以大理寺少卿衔出任盛京书院掌院,余暇开始整理自己的平生著述。同样,这也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平静与消遣。然而直到这时,他才吧嗒吧嗒嘴觉着有些苦涩之味。一生的才气和时光,几乎是全部地献给了皇家。他帮助乾隆、嘉庆两代皇帝撰、改、编、校诗文,纂修《四库全书》,出任三通馆纂修,写出许多政务文章。但是现在轮到自己著述,却是甚微,空空无几,显得可怜。于是,他仰天长叹一声,用心语说道:

    “人称吾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到头来却是轻轻浮浮,有几多属于我本人!”

    此当属于悲剧,他自己亦深有所知。

    然而,悔之晚矣。

    经他整理,除散在的诗章外,再者就是镌刻于碑碣或序写于刊本上的文字了。那些碑碣,或存于庙宇,或存于山泽,或存于泮池;那些序文,或刊于诗集,或刊于文集,或跋于书后。而这些文字,多存于家乡辽阳或千山一带。由此可见,他对于乡里的厚爱之情,以及乡里不忘他的深重之感,其诗文俱散在。

    直到他过世后130余年的民国时期,才有他的同邑后学史学家兼诗人金毓黻先生,将其著述整理、编辑、刊刻,定名为《瑶峰集》。其中诗章,已在本书前面有所载,此处不再赘述。这里,只将他的文章抄载下来,以为后人传阅,以识前贤文采风貌,此乃笔者之本意也。

    其文,计列如下。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辛亥十一月,《辽阳圣庙重修碑记》:

    辽阳州治至圣庙,自国朝定鼎,与天下州县同时修建,典至钜也,工綦固矣。第土木之功,不能历久常新。迄今百有余年,中间虽有官帑粘修,绅衿补葺,而风雨剥蚀,终难完整。于是,殿庑门垣,渐就颓圮。岁在癸卯,司铎赵君蹙然不安,谋之郡尊克公。公曰:此予守土者之责也。俟详请国帑,庶几大功克成。郡中绅士闻之,勃然兴起,请于郡尊曰:某等读书为业,蒙朝廷厚恩,一列青衿,则为之免丁粮,去差徭,几诸优待,迥异齐民。某等自顾,岂有补于天地高厚之万一哉?此皆圣世待士之仁,亦郡尊流宣化之善也。然非圣教之昭垂何以至此。濂溪周子有曰:孔子道高德厚,教化无穷,宜乎万世报德报功之无尽焉。某等虽才疏力菲,不克承此钜工;而报德报功之微意,素存于心。今日或少有所伸乎。愿共捐资,以成盛事,克公色喜,乃捐俸首倡,绅士亦各量力输金。乃择人董理,时有贡生于师礼者,众举监修。于是,鸠工庀材,数月而蒇事。瞻注之下,内外焕焰,整齐严肃矣。尔时捐金已尽,未及勒石记其岁月。至辛亥,彭海元君、赵振铎兹士,恐前功之没,又劝捐刻碑,叙其颠末,庶来者鉴兹,相继于不替焉尔。

    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敬立,王尔烈撰文。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丙申八月,《辽阳关帝庙重建东殿碑记》:

    辽郡城西关忠义庙,为一郡之胜庙。之东殿,奉张桓侯之神。乾隆乙未岁毁于火。今晋人赵大智等捐资修之。丙申八月工竣,神像奕然,轮奂一新,请记于余。余窃维关圣庙,貌遍天下;而张桓侯所在,皆配享鲜。有别为立庙者,岂侯之英名盖世,谊笃忠贞,不足以南面而享血食哉!益生则相依,殁则相从,精诚所结,人皆知之。故祀之者,必从其志也。史称,侯雄壮威猛,为万人敌。当汉季群雄并起之时,岂不能独据一方,而困顿流离,惟忠义之是守,百折不回。此岂得徒以武勇目之,欤志虽未就,而无惭于汉室,无亏于气节。天下后世,虽妇人小子,皆震其名,是则足以。廉顽立懦,而庙貌血食之不绝矣。而岂区区攀龙鳞附骥尾,以幸取名者哉。余尝过涿鹿经侯之故里,则专祠在焉。祠巍然踞高阜,乔木参天,下车敬谒,幽径凛凛,但闻松柏吟啸之声。瞻仰遗像,不觉其膝之屈也。既而思之,侯之英灵,恋故土而睿睿焉。居此耶,盖乡人崇奉之,以为桑梓光固亦宜然。若侯之神则固,死生一致,惟是尽臣道尽弟道,常依依于昭烈忠义之左右焉耳。故配享者,从其志也。

    呜呼,世之恃勇自恣,见利不顾义而气谊不保,其终者仰侯之德亦可以风矣。殿旧址五间,今复如其制,爰为之记。

    俾人知从来立庙之意,且使董事者及捐资之众,得镌名于未焉。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充四库全书处纂修官、乙未会试同考官、郡人王尔烈撰。

    同年同月,《辽阳关帝庙重建旗杆补修戏楼及各工碑记》:

    古文人庸表德所重者,礼乐而已矣。故德厚而功崇,则高牙大纛,设棨戟施行马等。威自别非以耀目也,礼不容以或轻也。则驺从鼓吹,居则声伎管弦,生则笙歌以欢其燕享,殁则佾舞以侑其俎豆,非以娱目也。乐不容以或废也,若关忠义夫子,生膺侯爵殁而千百余年尊崇,比于帝王则礼乐之隆,当何如哉。顾朝廷祀典,举以春秋,虽极礼乐之备,而非其时,则不举,以神不可渎也,而公之威灵在,天下者所在之。民水旱疾疫必褥焉,无不思有以崇奉而娱乐之。癸不拘其时,则礼乐之出于流俗者,盖不容以禁之也。故俳优侏儒杂优之戏,不足以言乐也。高幢绣幡,仙佛之供,不足以言礼也。岂不有褒于夫子,欤而行之,所在皆然者,亦见人心之尊崇正直,而夫子之功德垂于万世者,有不容掩而已矣。

    兹庙之有戏楼、旗杆,由来已久。今晋人赵大智等,从而新之,又补修牌楼、西山门及社房五间。观瞻益壮,而时时相与瞻拜祈祷,因以聚会歌舞,亦酬庸表德之意,爰记其事于石。俾后之嗣而举者有所观焉。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丙申岁,《重修陶官屯关帝庙碑记》:

    辽邑陶官屯关帝庙,其来已久。兹于乾隆丙申岁,因其旧而新之。新之者人也。正殿三间,缭垣完具。虽未能珠玉辉映,亦足以安神灵而伸祈报矣。夫公之庙貌遍天下,即穷乡瘠土,无不崇奉而俎豆之况。此地人民富庶,衍沃膏腴,则其奉公之神,无替前人也。固宜顾吾恩之襄平,桃花米甲于东都,实此乡所产,朝廷取之以供陵庙粢盛则,此乡岁时祭享奉盛,以告丰洁馨香,益有加欤而公。当今日者,镇抚久于荆州,熟习荆州风土。今湖广地谚云:“湖广熟,天下足。”今舳舻相接,岁供天庚,皆与松花米相伯仲。虽此士非僧衣,水田呜 飞鹭,而平原绣壤,

    秋香,倘亦公所乐而安之者乎!而要之不在是也。苏子曰:“神之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无所论而不在也。”

    记曰:古圣贤有功于民,能御大灾,捍大患者,则祀之。公浩然正气,充塞宇宙,岂徒御灾捍患而已。而人能相感以诚,遂足以使寒暑风雨时,则此土频歌,大有春秋报祀,岁致丰洁,岂天所至而然哉。

    庙既落成,请记于余,敬书始末,以畀之,聊记岁月云尔。

    同年是岁,《陶官屯关帝庙始建配房碑记》:

    古之为祠庙者,正室以安神,其东西序。东西堂皆以藏祭器,备行礼。其实,鼎具 熟,皆在门外,两塾以内,盖不敢为。室闼以备人之坐卧焉,所以表敬也。兹陶官屯关帝庙旧址,有正殿业经重新。而人复捐资,为配房几间,以为岁时祭享会众等,洁治祭品之所。盖古者藏祭器之遗意欤。而两塾内,不为室闼者,相戾何以表敬乎。而抑知不然,夫田家士鼓、蒉桴、歙豳、饮蜡,固非如清庙明堂之赫然,以肃观瞻也。然向者兹庙止,有正室蠲吉行事,一切粢盛牺牲,皆露立以供之。或寄办他处,既不无亵越而时,或风雨偶作,其喧杂于正室者,盖有不免,则不敬莫大焉。且岿然上临者,既已翚飞鸟革。而两侧乃无羽翼,观瞻亦殊未肃。自村人修为配房,则神御高踞乎。穆清祭物,不来于萜屋,和风甘雨,清尘而无害;云合星拱,交映而可观。于以奉神灵致诚,益与不为室闼者,异制而同意,岂有相戾者乎。且兹庙所祀者关帝,又非若吹豳饮蜡而已。

    今在郡邑中者,官修祠庙,皆有洁事之所。则此举亦有所禀承,非以意为之也。而在此地为创始,以补前此所阙,不可以不记也。于是书之,使上石焉。

    王尔烈故里有一友,名常纪。常纪,字铭勋,号黻廷,又号理斋,盛京北九十里栖霞堡人。其先世居山西,前明徙辽东。父常国材。常纪,乾隆甲子科(1744年)举人,丁丑科(1757年)进士。选四川西充知县,复迁崇庆知州。乾隆辛卯年(1771年),金川藩部会降蛮叛乱。时常纪在昔岭,掌军中粮饷。叛乱部至,常纪提刀迎击,身遭十余处而死。遂入祀昭忠祠,荫一子,立祠浣花溪岸,祀同死难者。常纪生前,著有《爱吟草》《爱吟前草》。后来,其所荫之子常承武,以太学生授直隶唐县知县,为其父二诗集有请于王尔烈。王尔烈序并刊之。由此,王尔烈又留下四篇文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岁九月,王尔烈作《校刻常理斋爱吟草序》:

    今昭忠祠享祀金川死事诸臣,吾乡常君纪与焉。常君号理斋,家于盛京城北九十里之栖霞堡。为人貌奇伟,性尚慷爽,文思清拔,尤嗜吟咏。余蚤年耳其名,介同学高君惟钦,兹君星圃以订交。丁丑,理斋登进士;丙戌,谒选铨曹,时余以计偕入都,因得朝夕过从,纵谈古今,益服君之学识卓迈,殊不可及。既而余以不第去,理斋遂捧檄入蜀,余方以百里其所优为而以波清才逸气,遇山水之奇,将有所发抒,此行为不虚矣。何以不数年而金川构逆,理斋竟死于贼。余初闻之,窃叹夫豕突狼奔之际,玉石俱焚,不知其临难之状何如也。是时,余已入翰林,求之国史昭忠传,则但云登春遇害,别无记载。此外无可问询,惟付之太息而已。

    乙未,余以先君忧归里,理斋之弟显斋纯,闻之驰至余家,言已具衣冠以葬。苛蒙赠诸典,请书黄将勒石表于墓,且以墓门绰楔大字求书。余欣然为之,薰沐敬题,署名于后。然意理斋必有著作藏于家,显斋固未之省也。丙申之冬,余特造其庐,以犹子礼请见太翁,至墓所,则已穹碑屹然,翁仲华表,森严壮观矣。再拜哭奠,为欷歔久之。既夕,太翁留宿乃遍出家人以次环列,语昔岭事,因得悉其在贼中提刀上马,裂眦骂贼诸情状,不胜惊叹。以为向之所期许,今果不虚,而为之抱憾,无可如何。迄于今理斋之殁,已十余年矣。嗣子已壮,以荫授直隶之唐县宰,恂谨不坠家声。

    念余为父执,且曾以著述为问,乃以所掇拾其先人诸遗稿,请为校刻。检之得《爱吟草》一卷,读之且悲且喜,曰:“何幸有此。”盖自丙戌别后,其身所经历,其才所展布,皆宛然如亲见之。而余曩者所叹然于怀,无可表章,庶藉此以少为偿矣。乃丞为之校录付镌,并叙其始末,以冠简端。其余尚有诗一册,皆未定稿,残阙紊乱,姑俟徐为编辑,以成全璧云。张君洲与余素未相识,观其所叙录,及寄示元亭给谏应山令二书,惟恐其烈迹淹没,义形笔墨,其于友谊亦笃矣哉。王元亭,名猷,义州人,壮终少廷尉。高惟钦,名德峻,庚辰孝廉。慈惺圃,名国璋,戊戌进士,官农曹,此皆与理斋相契合者,每共话理斋之事,思有所表扬。今乃先后物故,独余以六十有余年,与其荫嗣往来,手把遗编,俛仰今昔,可慨也夫,亦幸也夫。

    时乾隆五十有三年,岁次戊申阳月辽阳王尔烈瑶峰氏,书于顺天府府丞官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岁仲春上浣,王尔烈作《续刻常理斋爱吟前草序》:

    余所梓常理斋爱吟草,乃甲申以来,理斋赴选入都,至西充所作。西充以后,军务倥偬,篇什有无,所不可知。而其嗣君衣轩所摄拾于慈氏败簏中者,尚有诗近百首,皆丁丑榜后,需次里居,朋友唱酬,流连景物之作。字多蝇头小草,间有阙残,知未为定稿也。而其中深情雅韵,发于自然,足以见胸怀之洒落,学养之深纯。异日感颂在民,临难不夺,盖基诸此,因不可废也。且在衣轩既痛其先人之殁,时方幼冲,今日抱恨终天,无可申慕,而此诗得于故纸,几成灰烬,手泽幸存,零缣碎墨,皆所宝惜,因尽以质余。余盖如逢故友于数十年之前。每读一篇,三叹不忍释手,乃为补缀,悉以付梓,命之《爱吟前草》,另为一卷,以别前刻,所以成衣轩之孝思也。庚戌仲春上浣,辽阳王尔烈识。

    同年是岁仲夏,王尔烈作《附刻慈惺圃寄常理斋诗序》:

    慈惺圃,名国璋,字奉峨,惺圃其号也。与常理斋居相近,同学素契时,相唱酬。癸酉(1753年)惺圃举于乡,理斋犹未第也。及理斋仕蜀,惺圃尚家居。邮筒往来,遥为赓和,不异曩时。至戊戌(1778年)惺圃始捷南宫,官农曹,而理斋死于难,已六年又七年,惺圃亦卒于京邸矣。惺圃之逝也,一子方幼。理斋之荫嗣衣轩,已为唐县宰。闻其丧来吊,见书笥纷然狼藉,家人舁敝簏于庭,将焚废纸。衣轩恐其有当存也,止而检之,则《爱吟草》《殉节录》及惺圃自为诗,俱杂于其中焉。衣轩得之,大惊,且悲且善,因宝持以付余,余既为之刻,理斋诸诗。而惺圃之诗,分年编录,观其庚寅(1770年)草,有寄和理斋诗。然后,知《爱吟草》之所以幸存者,理斋之寄之也。观其癸巳(1773年)草,有哭理斋八首。然后,知《殉节录》之所以幸存者,以惺圃访求而珍藏之也。噫,二人生前莫逆,情见乎诗,而是诗同出于故纸中。其不为灰烬者,几希以理斋之清才峻节,天固不忍没,亦岂非惺圃在堂之魂魄有以护持之。而然耶用,是于惺圃之诗有关理斋者,节录而附刻之。若其全诗则俟,别为汇梓焉。

    乾隆庚戌(1790年)仲夏王尔烈叙并书。

    同年是岁仲夏,王尔烈作《集录〈爱吟草〉题跋序》:

    余既刻常理斋《爱吟草》及《殉节录》,以示京师士大夫,见之者无弗赏叹。于是,欣然各为题跋,笺楮之投。殆无虚日,积久渐多,遂成卷轴。余既一一检读,随以付梓。凡如干续来者,犹未已也。夫昔岭之事往矣。理斋之著作,其散佚者亦多矣。越十数年之久,荫嗣克家遗笔,忽出于尘埃,烈迹不埋于灰烬。一旦冠裳之族,各有一理斋在心目间,而命笔抒词,使理斋之才华气节,烜赫如昨日事,岂偶然与故,是录也。可以上承昭忠慰忠之表章,可以下为孝子贤臣之风励。而或长篇钜什,或古调清歌和平之音,则一唱三叹。慷慨之气,则激羽刻商,非泛然之作也。固宜寿诸枣梨,传于不朽。若其篇次,则随收随录,不复以官阶科第为后先,所以俟续至者于无穷也。

    庚戌(1790年)仲夏王尔烈叙并书。

    王尔烈之第三子王志翰,字西园,亦有《读常理斋老伯〈爱吟草〉及〈殉节录〉谨赋一律》,此处亦以附之:

    骂贼当年气志刚,儒臣风节比颜张。

    清新诗句留寰宇,皎洁忠心达庙堂。

    昔岭愁云空漠漠,浣溪清韵自汤汤。

    英灵应是归天阙,祠仰昭忠俎豆香。

    嘉庆六年(1801年)辛西九月初三日,王尔烈偶感风寒,不日未医即愈。九月初九日早膳后,王尔烈端坐于辽阳御赐翰林府家中书斋关山斋书案前,忽然传佣人将其家人尽皆唤来。

    王尔烈先后有四夫人,八男四女十孙四曾孙二元孙,并四外孙二外元孙。睿睿家族,可谓人丁兴旺。乾隆帝活了89岁,做了六十年皇帝,三年太上皇帝,上历二帝,下见五世,子孙满堂,功近十全,自以“十全老人”称之。是年,王尔烈亦为古稀之人,且当了三十年二甲一名进士,即传胪,十八年翰林,十八年御师,六年学士,并获乾隆赐“神笔书士”、“神笔御史”、“才高六十里”、“好好先生”、“老实王”,以及“老主同场少主师”之美称,故人以“十全翰林”名之。

    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对文武职官及命妇,已经有了名号封赠新例。为正从文职九品,正从武官八级,命妇七等。以上下序,文职称:光禄大夫、荣禄大夫、资政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中议大夫、中宪大夫、朝议大夫、奉政大夫、奉直大夫、承德郎、儒林郎、文林郎、征在郎、修征职郎、修职佐郎、登仕郎、登仕佐郎;武官称:建威大夫、振威大夫、武显大夫、武功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昭武大夫、宣武大夫、武德郎、武略郎、武信郎、武信佐郎、奋武郎、奋武佐郎、修武郎、修武佐郎;命妇称: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儒人。

    王尔烈与夫人早有了名号封赠。王尔烈为文职,诰封正一品光禄大夫。其四个夫人,原配刘氏淑香已殁,追赠一品夫人;二房陈氏月琴,封疏二品夫人;三房赵氏茹倩,封疏三品淑人;四房赵氏茹傧,封疏三品淑人。

    此时,元配刘氏淑香,有四子二女,其四子为:志鹏、志骐、志翰、志鳌,二女为:志鹤、志翔;二房陈氏月琴,无出;三房赵氏茹倩,二子一女,其二子为:志芬、志崇,一女为:志云;四房赵氏茹傧,二子一女,其二子为:志广、志正,一女为:志悠。

    其中亦有奇者。三房赵氏茹倩为复县赵玉瑚女,四房赵氏茹傧为复县赵玉璋女,二人为同祖堂姐妹,且同年同月同时生,虽非双生却以双生称之。她俩生年为乙酉,属鸡。据说她俩生前,其母均梦有鸡啼,故其乳名各以左凤、右凤称之。而三房赵茹倩的二子志芬、志崇则为孪生兄弟;四房赵茹傧的二子志广、志正亦为孪生兄弟。且三夫人赵茹倩的生女志云与四夫人赵茹傧的生女志悠为同年同月同时生:生时均有红鸡司晨,啼于窗前,并各有一红痣隐于额下颈边。此,真可谓天下一巧了。

    此间,这些人中,因前时老人王尔烈身体欠安,不如昨日,便都云集了来,亦未外出远去。此时一唤,便皆频立面前,甚齐全。

    王尔烈望了一下诸夫人、诸子女孙儿等,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

    “我已有兆,将不久人世,今有几句话,特作叮嘱,望汝等切记,不得有疏。”

    接着,他将早已定好的家规又重述一遍,即:

    耕田为本,读书为尚。居官莫狂,为民莫惘。

    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

    他说完这八句家规后,特作解说,道:

    “耕田也好,读书也好,居官也好,为民也好,都莫气馁,亦莫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切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咱家为豆腐起户,继世最为久远,可以持之。切记一点:即便为商,不得少斤短两;即便有富,不得为富不仁。秤钩秤杆,皆积子孙;粥粥饭饭,俱关平安。”

    待说到家事,他嘱告道:

    “四位夫人,长已去,遗四子。二无出,可以三、四子嗣之。子必孝,母必敬。于我足下蹲一宿者,即汝母也,不得有偏。三夫人、四夫人:身在盛季,子女犹幼,尚未成年,当经心扶养之。至于家务外事,就赖陈氏多加操心了。”

    待说到自己百年身后事,他嘱告道:

    “不必奏报圣上,免得惊动;不必请谥号,务求平淡;不必僧道发丧,随乡入俗;不必建树碑碣,人口即碑;不必靡费资财,丧事从简;不必守孝过久,灵出即止;不必重物陪葬,勿招是非;不必修穴建墓,土埋土掩。常言:‘气是清风肉是泥’,又道:‘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人本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与山河结伴,最为自然。此吾之愿也,切记切行。要于辽阳城南风水沟老家南豆腐浆岭中峰下祖陵安葬,穴位置生父缙陵前左,嗣父组陵前右,以守二老。”

    停了停,又道:

    “吾平生无所愿,只喜好文字墨迹,可惜成就甚微,尽皆散佚。汝等日后可经心搜集,若备可为余编刻卷帙,告于墓前,余愿足矣。”

    说罢,他咳嗽加剧,说不出话来。待家人将他搀扶于榻上倒下安歇时,他已溘然谢世了。此时,正是辛酉岁九月初九日午时,享年七十有四。

    王尔烈谢世后,家人见他案上置放一纸,笔迹犹新,墨痕初干。近前端视,乃自挽一联,云:

    戊申来也,一身负重叩天地,向虚向幻茫茫日;

    辛酉去矣,两肩卸任慰河山,归真归本苍苍年。

    王尔烈谢世后,家人遵其遗嘱,最初葬辽阳城南风水沟老屯豆腐浆岭中峰下祖茔,置生父缙、嗣父组茔前中,与青山为伴。若干年后,其后人将王尔烈墓迁到庄河县太平山村太平山麓。其迁墓因故不详。

    王尔烈逝后3年,即嘉庆九年(1804年),他的好友刘墉过世;逝后4年,即嘉庆十年(1805年),他的好友纪昀过世;逝后14年,即嘉庆二十年(1815年),他的好友高鹗过世;逝后17年,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他的好友程伟元过世。

    自此,一代才人尽皆结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