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别忽视孩子的兴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我国著名学者陈建翔博士说:“当孩子忘我地投入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就是天才。”培养浓厚的兴趣,对学习至关重要。有兴趣,孩子对学习就会更加主动和勤奋,乐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享受这种乐趣,久而久之,会在这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

    江伟是一个优秀的医生,他认为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很想要自己的儿子也成为一名医生。可是,儿子江风和江伟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他对医学一点兴趣也没有。相反,他从小就迷上了音乐,上高中时就曾去歌厅当歌手,可是江伟却认为这些是不入流的玩意。

    高中毕业时,虽然儿子很不情愿,但为了不让爸爸失望,江风报考了医学院。大学时,江风的成绩平平,毕业后分配到父亲所在的医院,工作也是毫无起色,还在出诊时出了一次错。虽然医院最终看在江伟的面子上,没有辞退江风,但医院调江风去了后勤处打杂。全医院的人都知道江伟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这让江伟在同事面前很没有面子。

    后来有一次,江风参加了市里举办的歌唱比赛,一举获得冠军。一家唱片公司在看完比赛后,立即决定与江风签约。看到台上风光的江风,江伟为自己当初阻止儿子唱歌的行为后悔不已。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不过有些孩子的兴趣被粗心的父母忽视了,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极其不利。让我们来看看居里夫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居里夫人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伊雷娜和小女儿艾芙。在孩子刚学说话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她俩进行了探索性的发掘。女儿刚上小学,居里夫人便让她俩每天放学后在家里进行一个小时的智力活动,以便进一步发掘其天赋。当她们进入赛维尼埃中学后,居里夫人让女儿每天再补一节“特殊教育课”——在索尔本的实验室里,分别请老师教她们化学、数学、文学、历史、雕塑、绘画、四门外语和自然科学,而每星期四下午在巴黎市理化学校里,居里夫人教女儿物理学。

    经过两年“特殊教育课”的观察鉴别后,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明确自己的使命是要当科学家并研究镭,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性格活跃、充满幻想、情绪多变,她对科学不感兴趣,艾芙的天赋是文艺。多年后,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雷娜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而小女儿艾芙成为了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也同样依赖于父母对他的支持和帮助。盖茨从小就着迷于电脑和程序,从12岁那年第一次接触电脑的那一刻起,电脑就成了他的终身伴侣,他一天不见闪闪发光的控制盘,一天就感觉不舒服。但是由于条件限制,盖茨学习电脑的机会很少,父母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决定帮儿子一个忙,那就是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联合其他孩子的家长们为学校捐款赞助,使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学电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而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顺势引导,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为孩子成才打开通道。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兴趣主要会对其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兴趣能刺激孩子的大脑皮层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这时脑神经非常敏锐,记忆不再是辛苦乏味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或享受,当然,这时学习的效果也最好。青春期阶段,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无论从量上,还是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孩子培养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就会忘记学习的辛苦和劳累,而一直处于享受的喜悦之中,学习效果就会好;反之,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学习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兴趣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心理学研究显示,青春期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大约在30分钟。假如孩子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会变长,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再次,兴趣还可引发孩子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众所周知,认真观察与思考是记忆的前提,对学习非常有好处。

    如果想让孩子喜欢学习,就要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从苦学变成乐学,从要他学到我要学,学习结果才会有根本的转变。

    一、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般情况下,孩子极少会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兴趣和动机,多数需要父母、老师培养和激发,父母的作用特别重要。成绩优秀的孩子,其父母多数也很重视教育,能够关心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经常给予表扬和指导,促进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常常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这种现状的形成往往与父母对学校、对教育的观念有关。这样的孩子,其父母往往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重视不够,甚至很少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和成绩。因此造成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没有好的习惯和方法。

    二、了解学习目的 建立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是指学习该学科的内容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学完能得到什么。学习是一个长期并且艰苦的过程,这种难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而学习又是学生的本分和责任,所以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帮其建立间接兴趣。家长可陪孩子一起读书上的内容,给孩子讲解这门学科的特点、功能,或从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发展前景的角度去讲解。比如,记数学的公式和原理,常常枯燥难解,但这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和基础,对于后面的解题和应用有非常大的作用,一旦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得高分也变得很容易。如果孩子能正确认识学习各学科的意义,就会更加努力和认真,从而为学好各学科的知识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三、嫁接原有兴趣

    所说的“嫁接原有兴趣”,就是指把孩子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培养新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特别爱做的事,比如爱玩溜溜球、爱搭积木等。到青春期之后,家长就应该去发现、了解、探索孩子的这些兴趣。如溜溜球,它是如何持续旋转的?它的构造原理是什么?所学的知识中哪些与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孩子对溜溜球的兴趣成功嫁接到学习上了。比如有的孩子不爱学语文基础知识,而对阅读非常有兴趣,这样,家长可以让孩子阅读难度稍高些的作品,让孩子体会基础知识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孩子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

    四、重视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动机,除了家长以外,孩子的学习兴趣受老师影响也很大。老师对学生态度的好坏,是引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关键。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是,老师越关心、重视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成绩就越好;反之,老师不关心学生或经常批评、体罚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下降,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果老师放弃了学生,学生也就会放弃自己。所以,家长要重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关注老师激励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孩子的注意与了解、对孩子的期望和看法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