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做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的父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传统“听话教育”的弊端在现代社会已经显而易见了。我们发现,少言寡语、听话懂事的孩子,多是个性不鲜明、懦弱胆小的。父母若是想让孩子超越自己,就要适当放开孩子,给他们发展独立的空间。

    周末,妈妈带小丽去逛商店。小丽想买一个文具盒,便询问妈妈:“妈妈,您说哪个文具盒好?”

    妈妈说:“我觉得这个蓝色的好,简洁实用。”

    可小丽并不喜欢那个蓝色的文具盒:“我喜欢那个黄色的,功能多,还漂亮。”

    “买蓝色的,听我的没错。”妈妈抢先说。

    “买黄色的。”小丽坚持自己的意见。

    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听话教育”,使孩子缺少主见和决断力。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小问题,孩子也需要请示父母的意见才敢作决定。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还小,什么都做不好,大事小事自己不参与决定的话孩子肯定要出问题的。其实,从小让孩子对他们所能掌控的事情作决策和提出应对方案,是对孩子自信心理的培养。这也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家长应该把一些权利移交到孩子手中,让他们拥有决定事情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自主权后,会对自己格外自信,同时也增强了做事的责任感。

    孩子可能费尽周折最后选择的结果跟父母最初的想法是一样的,但是父母不要认为这样毫无意义,孩子自己主导的过程远比父母现成的安排对他们重要得多。即使孩子做错了,那也是他们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也许他们会因此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积累成自己日后走向成功的经验。

    很多喜欢自己做主的孩子都会引来父母的担心和不满,怕孩子做事出问题,给自己带来危险。父母若对孩子一直是这种担忧,不给孩子自己决策的机会,那只会增加孩子懦弱的表现,打消他们积极挑战的主动性。其实孩子的“逞能”,隐含了他们的勇气和坚强,父母要擅于给孩子提供这样敢作敢为的机会,同时提醒孩子可能产生的后果和需要负责的态度。

    如今已是信息社会,家长不可以继续封闭在自己想当然的教育理念中一意孤行地教育孩子。多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我们可用的方式,使我们的孩子得以全面发展。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孩子在学龄前的时光中所接受的东西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青春期孩子的孤独、压抑感等特征都与那个时期有一定的关联。

    但是父母对待幼小的孩子,总是直接把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成年后的孩子不如他们期望的样子,他们又会埋怨孩子不上进、没出息。其实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好的父母会很早就让孩子拥有很多权利,真正做到“民主化”。在孩子亲自去尝试一件事情之前,为孩子作一些必要的他们尚不能独立完成的客观准备,明确告诉孩子利弊和可能的结果,然后让孩子自己完成。

    有时孩子在作出选择以后,因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很短暂,便没有毅力坚持下来。但是,父母仍然可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孩子就会开始慎重思考自己的选择,也不会随意的半途而废,他们对父母也要有一个交代,基于此,孩子会认真对待自己的选择。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成年人依然依赖于他人的决定而生活,喜欢盲目从众,一旦选择的权利落到他的手中,他就会慌乱、不自在,尽量推脱和找借口逃避这种责任。他们习惯于躲在更强大的人身后去做追随者,而不是实施者和领导者。而一旦生活的重担不得不由他来承担时,他可能会瞬间崩溃,无所适从。

    所以,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自主性的培养。其实,生活中让孩子选择的机会处处皆是,比如,一次家庭聚餐方式的选择、地点的选择,甚至点菜时也可以让孩子为大家提出一套方案等。若是孩子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选择,家长还可以追问他这样选择的深层原因,从而认识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小伟妈妈想给儿子理个新发型,觉得儿子剪出来肯定会很好看,但是已经上初三的小伟并不同意,觉得同学中没有那么特立独行的,自己会很引人注意,也不太适合在学校生活的学生一族。孩子虽然在父母眼里还小,但是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能力,父母此时就要尊重他们的意见。

    父母要注意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学会自己作决定。比如,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决定一餐的量;再大一点,可以让他对自己的饮食提出建议;到了青春期,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审美选择穿衣打扮。父母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范围时,孩子会很乐意从中提出专属于自己的答案。

    父母面对孩子自主选择存在的失误和偏差,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不要因为遇到错误就对孩子横加指责,不依不饶。一个人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些没有主见的人一般都会缺少责任心,事情不落到自己头上就永远不会站在前面,缺少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勇于承担的意志品质。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决策能力,要用长远的眼光和有步骤的计划一点点渗透实施,使家庭教育随处都在。

    父母在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中,有时会无意中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孩子穿了一身干净的新衣服,父母就会告诉孩子不可以玩这个,不可以玩那个,不许弄脏衣服等。孩子对一些刺激的游戏和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但是为了远离危险,父母会果断拒绝让孩子来尝试。孩子习惯了父母的拒绝和管教后,会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慢慢变得没有了自己的想法,习惯于等待父母的命令。其实,在安全的情况下,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进行活动和互动,让孩子享受青春的快乐。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父母要想培养有责任感、有主见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即父母给孩子制订一个基本的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去帮孩子。下面是一些有经验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对家长提出的建议:

    一、独立决定承担后果

    父母如果同意了让孩子独自作出决定,就必须告诉他们自己可能要承担的后果。孩子可以通过独立完成一件事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训练孩子用更加强大的内心承担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比如,孩子假期不想写作业,只想着玩儿,父母就要告诉他,你可能因完不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孩子想给灾区的小朋友捐赠衣物,那就要承担自己可能会节衣缩食的结果。

    二、提出策略相互协商

    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孩子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后,父母不要急着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而是用侧面提醒和暗示的方法,指导孩子。

    三、不可过度地批评

    对孩子的错误理论,不可以过分地严厉批评,父母可以一点点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正确的方向,等最终的结果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时,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亲口说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

    四、不断鼓励赞赏有加

    当孩子的思想有了突破,行为上有了确定的进步时,父母要不加吝啬地给孩子以鼓励。这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是很好的动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