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男生学会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是男生成才的一项很重要的能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需要的是能够创新、敢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独立学习,不仅可以培养男孩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能够让男孩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创造自己的未来。
男生大多数都是贪玩的“小鬼头”,少儿时期也正是他学习的大好时期,父母在这个时期帮助男生学会独立学习,不仅可以省心,更重要的是让男孩受益匪浅。否则,你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把独立学习的权利交给男孩,帮助他迈好独立学习的第一步,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所谓独立学习的能力,就是在已有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不依赖老师和他人,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独立学习、钻研而获取知识的能力。
男生天生有一种爱探索和喜破坏的心理,独立学习可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减轻他的学习负担。激发男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是引导男生独立学习的最好方法。
聪聪是一个安静腼腆的大男孩,从小学到初中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哪知考上重点高中后,刚开始成绩还能排到年级前100名,第二个学期却是直线下滑。他的父母很着急,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眼神有点迷茫和凌乱。这让他的妈妈非常苦恼:这孩子从小就很优秀,没让家长操过心,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考来也没有障碍,而且上的都是重点学校。平时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父母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去买来,还给他报了各种辅导班。可是为什么儿子的成绩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急速下滑呢?
到聪聪的学校一了解才知道,老师说他跟不上上课的思路,不适应现在的教育方法。以前他的学习寸步不离老师的辅导,学习计划也只会跟着老师走。现在到了一个新学校,老师的要求与过去不同了,大部分要靠自己独立完成,很多弱点便暴露出来了,自己读一篇文章根本不会分析,更别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了。
那么,聪聪为什么会如此不能独立自主呢?难道就只是他自己的原因吗?
原来,他的父母以前都是知青,返城之初条件非常艰苦,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不凑巧地有了聪聪。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聪聪的妈妈很快休完产假,又投入到工作中了。由于工作单位离家太远,她中午都不能回家。孩子很少见到妈妈,更别说吃到母乳了,妈妈每天回家看到孩子饿得直哭,也跟着掉眼泪。
聪聪一天天长大,有着男孩的天性,非常活泼好动。经常把家里能拆的东西都拆了。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家里满地七零八碎的东西,气得一把抓过聪聪狠狠地揍了一顿。以后,聪聪再也不敢乱拆东西了,一个人在家也不再喜欢“捣乱”了,而是“乖乖”地看妈妈要求的连环画和小人书。以前爸爸妈妈一下班回家,聪聪就喜欢缠着他们问这问那,都会得到一句很不耐烦的回应:“一个小孩子,怎么有那么多问题。一边待着去,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
等到生活条件好了以后,聪聪的父母就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尤其是学习方面的,但是却没能弥补对聪聪的“伤害”。
聪聪从小就被父母“教训”得乖乖的,总是很听话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以至于上学后也总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而不会自己主动学习,一旦遇到实行开放式教育的学校和老师,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缺点就会全部暴露出来,成绩就会明显下降。
作为未来生活的创造者,现在很多男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非常差,而且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缺乏独立学习能力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后果。
男生走向社会,更需要独立自主的能力,那样才能很好地立足、立业。独立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如果平时不好好思考,耐心对待,细心培养,要想让孩子一下子就能适应各种环境是不可能的。
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到独立学习能力对男孩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地、行之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孩子。
第一,给男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当今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男生又不是一颗“安分”的种子,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所以,不要一味地约束男孩的成长。拆玩具、重新组装,把家里翻个底儿朝天是男生的天性,他是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乐趣。对男孩的这种行为,家长不妨以笑应对,受他“领导”,协助他完成这个“伟大”的设想,同时引导男生思考问题。同时,鼓励孩子敢问善问。孩子的问题越多,好奇心越强,家长就越应该耐心解答,这样孩子的记忆会更深刻,他最终获得的知识就会越多。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儿子原来是一个小小的“创造家”。
第二,注意培养男生选择读物的本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有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读物,怎样在众多的信息海洋中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期的孩子学的字词有限,一些文字简单、画面生动的连环画和童话更会吸引他们的注意,这些读物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引导男生自己把书本上的内容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男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家长也要重视培养他的独立学习能力。适当降低要求,放慢进度,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总之,一个能够独立学习的男生,长大后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切勿为了所谓“安全”之类的理由,培养出一个中规中矩的“模范”。“模范”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但绝对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不是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独立自主的男子汉。
2.“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让男生更富有涵养和底蕴
我国古代,经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学问的广博,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要想成功,丰富的知识必不可少。当然,我们说的学问广博并不是让你的男孩做一个无所不知先生,关键是让他从小就打好基础,再加上不断地学习,增加学识,这样才能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上一节中我们讲了怎样引导男生独立学习。但是,光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让男生更智慧,更具有创造力,让人忍不住想接近和了解。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经说,他上初中的时候就非常爱上历史课,因为那位历史老师学识渊博,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趣味的历史课给青少年时代的吴晗以极大的影响,激起了他博览群书的强烈愿望。
可见学识渊博不仅能够成就自己,还能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学识,对于男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讲的是诸葛亮的故事,读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在孙刘联盟对抗曹操之际,东吴的都督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生妒忌。
有一天,周瑜假装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但是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靶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问:“去哪里取?”
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船慢慢地向一边倾斜了。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转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靶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般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当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箭,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若不是诸葛亮博览群书,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学问,怎么会断定三天之后会起大雾;如果不是他机智过人,怎么能够想到用“草船借箭”的方法逃脱周瑜施的计策,不费吹灰之力就为战胜曹军“借到”了十万多支箭。另外,诸葛亮还对书法、绘画、音乐有相当的研究。诸葛亮的故事数不胜数,足以说明学问广博的巨大作用。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男生,如果有广博的学问,又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实践中,那么他一定会成为社会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有些家长只注重自己儿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培养他各种知识的全面发展。这是很不明智的。要知道,真正优秀的男生,不一定是那些学习成绩一流的,而往往是那些涉猎广泛而懂得灵活运用的男生。
3.优秀的男生,“识广”还须“见多”
所谓学识渊博,窃以为,就是学渊识博,即学问深广,见识多多。男生行走“江湖”,学识广是一个方面,还需要有见识。见识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就是要用在生活中见到的、学到的东西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个优秀男生要想做到学识渊博,一方面需要如上所说博览群书,从书本上间接得到别人的经验之外,另一方面就是要有广阔的视野,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得到领悟。
每一个男生都不甘于平庸,每一个男生都不安于现状,他们有更大更远的目标和志向,所以,做父母的不要阻止男生前进的脚步,而是要帮助他走得更快更稳。
培养男生的见识,可以从培养他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开始。
去年,侄儿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画了一幅画,高高兴兴地跳着过来让我看,还用小手指着说:“这个是我,这个是妹妹。”画面上代表他的男孩用左手打着一把伞,右边站着一个小女孩。他可能是觉得左手打伞给右边的妹妹挡雨,妹妹会被雨淋到,于是别出心裁地把伞面的右边加大了。我看后不禁笑了起来。
看到我没有评价,而是情不自禁地笑了,他感到不解:“姑姑你为什么笑呀?我画得好不好?”我赶紧回答说:“你画得很好,下雨天知道给妹妹打伞,说明你长大了,也有助人为乐的思想了,很值得表扬呢。不过姑姑有点看法哦,这样能给妹妹挡住雨吗?你看,雨伞有一边大一边小的吗?”我一边说一边把家里的伞拿出来撑开递给她,让他左手打伞,还叫来了他的妹妹站在他的右边。这样,侄儿很快就发现雨伞只能挡住他自己,而右边的妹妹有半个身子是露在外面的。
这时,我提示他:“宝贝,你再好好想想,应该怎么打伞,你和妹妹两个人才能都不被雨淋呢?”聪明的侄儿一下子就明白了,惊喜地回答说:“要是左手打伞,就让妹妹站在左边;要是右手打伞,就让妹妹站在右边。”我立刻肯定:“这就对了!真聪明!”于是,正在兴头上的小侄儿重新画了一幅让我看,这张画比以前那张协调、美观多了。
于是,我告诉侄儿:“你爱画画,就应该多观察生活,才能画出好画来,绘画艺术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构思出来的。”此后,我除了多买幼儿画册让他看外,还经常带他外出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慢慢地,侄儿不仅懂得了一些生活常识,而且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仅绘画源自生活,任何事情、任何技能都跟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学会观察生活,才能更好地领悟生活,过好生活,从生活中获益。
培养男生广阔的视野,家长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男生注意观察之外,还需让他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融入世界之中。多带男生到大自然中游玩,多带男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让男生了解一些国际信息,才能培养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清朝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可谓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典范。他不仅仅是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出现在历史上,也不仅仅是个在抵御外来侵略中运筹帷幄的“张香帅”,而且还是一个驰名中外的洋务实业巨头。他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实业,二办新式教育,三练新军。
张之洞的实业主要有两件,一件是督办卢汉铁路(卢沟桥——武汉,著名的京汉铁路),另外一件是把内陆城市武汉打造成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以卢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以武汉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数量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一些国内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相继产生。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奠定。湖北经济也由此跨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汉口由商业重镇一跃而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
除此之外,张之洞还创建了我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造”从此闻名天下,在中国近代军事建设以及国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向优礼有加。张之洞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当时风气虽开,而出洋仍遭到很大阻力。张之洞极力倡导,将自己的数位子孙都送往日本留学。“学生出洋,之洞必送行,回国必设宴接风。”据说有一次,总督衙门有一挑水的人听人说今天总督接风的是留学生某某,挑水人说:“这学生就是我的儿子啊!”张之洞对留学生之重视可见一斑。
张之洞创办新军回任湖广前夕,曾奏准将已经练成的江南自强军护军前营五百人调往湖北,“教习洋操,以开风气”。
此外,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法律,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他说:西方列强的政体学术,经历了数百年的研究、数千人的修改,确系精良;且能相互仿效,故成效显著;学习西法可以使中国由弱变强。
可见张之洞不仅学识深,最重要的是见识广。他意识到了我国当时的不足,抛弃了清朝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陈旧观念,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具备了非常人所能具备的国际化视野,为振兴中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是挂在嘴边的“顺口溜”,而要切切实实落到家庭教育。家长要培养男生开阔的胸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应该带男孩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这样才能为他成长为优秀的男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