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男生的动手能力
许多男生不仅智商较高,而且创造力强,这是因为他们不仅书本知识学得好,而且动手能力也比较强。手是人的身体上重要的感觉器官,通过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很好地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科学家们发现,小孩子通过手的活动,可以将获取的外部信息传达到大脑,促使大脑的积极运转。我们所熟知的发明家和科学家,比如爱迪生、牛顿、瓦特都是从小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也启示我们的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00多名少年儿童作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与不爱动手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这似乎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动手能力与孩子的成才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也启发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认识动手能力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但是在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家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五六岁了,却不肯自已吃饭、穿衣服;系鞋带还要靠父母;上小学了还不会自己收拾书包和文具;上中学了甚至要妈妈给她梳辫子,更不要说做什么家务事了。孩子自理能力如此弱又该怪谁呢?
在德国,每个家庭都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家家都有一个自设的“小工厂”。海因里希家的“小工厂”设在地下室里,大概有十四五平方米,虽然不是太大,但是中间摆着一个大工作台,工作台下面是许多个小抽屉,里面装满了各种规格的钉子、螺丝、垫圈、管件、电器的零件。靠墙摆放的一排工具柜就像个工具展览馆,从简易工具到现代化工具,从木工、瓦工工具到钳工、焊工工具应有尽有。海因里希说:“工具多有好处,会促使人自己动手,让人变得能干和勤奋。”事实上,海因里希家的两层小楼除了设计和建造需要请人帮忙外,其余的如房屋装修、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和安装等,还有刷墙、铺地板、拉电线等都是他们一家三口的“杰作”。此外,他们家里的汽车、游艇、家用电器或者上下水管道出了问题,全都是他们自己修理,小海因里希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在德国,大家对技术工人都非常尊重,许多像西门子、奔驰这样精致高端的现代产品都出自他们之手。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经对比了中美两国学生,他说中国的学生成绩往往十分优秀,但是都是死读书;美国的学生成绩虽然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父母不注意孩子动手能力的练习,很可能使孩子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男生的好奇心很强,家长要想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就得学会因势利导,给他们一些小家电或者玩具,家长可以向他们讲解一些科学原理,而后做一番示范。小孩都有强烈的模仿心理,他们就会想法设法拆开来看看里面的构造,然后思考自己怎么重装起来。如果有的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那么父母也不要去阻止孩子的动手行为,应该事先向孩子声明可能存在的危险,然后做好防范措施之后再让孩子动手。创造性的活动与动手能力密不可分,一旦孩子在某些简单的动手练习上面获得了成功,他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动手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高。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需要提供给他们各种结构材料,让幼儿玩结构游戏。家长们自己可以设计一些结构材料供幼儿游戏,如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幼儿做拼图游戏;家长还可以教给他们折纸飞机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着去折。帮助幼儿从事这些手工制作,进行折纸、剪纸、穿珠子等手工制作,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满足好动的心理需要,实现他们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学习电子琴、钢琴、手风琴等乐器,可以促进手、眼、耳、脑的配合,使他们更加协调地发展。还有一些家长学着德国家庭那样送给孩子一个小工具箱,里面放满了剪刀、尺子、铅笔、螺丝等和旧的小家电、玩具,让孩子学着去修理和拆装玩具、小家电。这样便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是男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动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创新能力的强弱。如果一个动手能力很差的男生,即使学习成绩再好,回到工作和生活中,他的应变能力和办事能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尽早培养男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可以使男生变得心灵手巧,还可以促进男生大脑的发育和成熟,让男生更早地学会生活自理,用自己的双手去发现,去创造。
2.男生会做家务是个宝
劳动是快乐的源泉。有调查表明,那些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心理问题较少,而且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也比较强。适量做一些家务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现在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越来越优越,作为父母,把所有的心血和爱都倾注在了孩子的身上,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将来,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帮孩子打点一切。因此,很多孩子长到了十几岁连一次家务也没做过。这也难怪,我们的父母所期望的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孩子插手。这几乎是中国所有父母的一个共同愿望。渐渐地,我们的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越来越懒,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
大龙是一个很喜欢“玩”家务的孩子,每次妈妈动手包饺子,他都嚷着要参加,可妈妈总是嫌大龙碍事不让他插手,大龙就偷偷地拽一小块面团放在手心里玩,等妈妈发现时,已经把面粉揉成黑色了。大龙还常常跟妈妈抢着洗碗,结果碗没洗成,还把碗给摔碎了,反让妈妈做了更多的家务活。一天,妈妈终于按捺不住了,对大龙怒声吼道:“走开走开,再捣乱妈妈就打你屁股!”终于有一天,大龙“懂事”了,再也不想插手家务了,妈妈又开始唠叨起来:“这么大的人,还要妈妈给你收拾书包!”“瞧你这孩子,这么懒,一点也不知道帮妈妈做点家务!”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不想做家务,而是我们做父母的太心疼孩子,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所以孩子逐渐习惯了所有的家务都由父母来做,从此变得越来越懒。孩子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都有活泼好动的爱好,父母教会孩子做家务,不仅顺应了孩子的心理规律,而且可以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一举两得,父母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可从以下几种家务中选择来培养孩子:
1)让孩子打扫卫生。首先孩子的房间要让孩子自己去收拾,然后客厅或别的地方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拖地、擦桌子和墙壁、大扫除。这样,孩子在和父母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既轻松又愉快。
2)陪孩子进厨房。家长和孩子一起择菜、洗菜、切菜;通过手帮手指导,教孩子学会淘米,煮饭,教给他怎样烹饪简单的家常菜。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3)教孩子洗衣服。家长可以选择在双休日或暑假,自己洗衣服时把孩子带着,并指导如何动手操作,可以教孩子先洗小件衣服,然后再洗大件衣服。
4)带孩子去买菜。双休日家长可以带大一点的孩子到菜市场上一同买菜,钱可以放在孩子身上,教他跟菜主讨价还价,教他识别疏菜的种类和好坏。这样做,能让孩子学会正确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还能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社会阅历。
但是父母在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不要急于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务,注意环境安全。
当父母带领孩子进入厨房的时候,就需提醒孩子注意一些家电的使用,尤其是煤气炉。不要让孩子因为要做家务而靠近炉边;不要让孩子一下做太多的事情,孩子还小,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同时把好几件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2)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如果叫一个3岁的孩子把自己凌乱的房间收拾得整齐有条理,他会不知从何收起。要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父母就要陪在孩子身边,将每件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步骤来教孩子。一面指导、一面监督,上了轨道后,才可以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
如果孩子觉得太难了,父母可以将这件家务90%都做好,给孩子留下最后一个步骤去完成,这样孩子只需要一个小动作就可以把活做完,颇有成就感,这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但要事先跟孩子讲好规则,才不会到最后弄得一团乱,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
3)不要命令孩子做家务。
孩子就像复印机,会把家人的言行一一地复印出来。让孩子做家务千万不要随性而为,要将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务固定下来,父母跟孩子都要切实的执行。若父母跟孩子其中一人因为某项原因,需要他人代为完成时,趁机教导孩子一定要事先提出来请父母协助,父母再跟孩子商量解决的方法,引导孩子完成自己的责任。
4)不要用金钱诱导孩子做家务。
许多父母喜欢用金钱诱惑孩子去做家务,即使孩子去做了,那也仅仅是因为金钱,而不是别的。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做家务不是一份获取金钱或礼物的工作,也不是用来交换的工具。
5)不要用“请你帮忙”的态度要求孩子做家务。
“请你帮忙”的态度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要求”。改用大人的“小帮手”角度来提升他的积极性是个好方法。但如果是他分内的事情,还是要给予责任的概念,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照顾好自己就是帮大人的忙。
6)不要把做家务当作是惩罚。
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把做家务当成惩罚的工具,那会让孩子更缺少对做家务的热情,更讨厌做家务。
做家务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体力劳动,更是一种学习和锻炼,做家务的过程中有很多小窍门,也需要动脑筋。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每天付出的心血和劳累,变得更加体谅父母,更加懂事,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会增强了。适量地做家务还可以达到缓解疲劳和压力的目的,孩子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不妨做一点家务。
3.学好英语很重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地区、人种之间的交流显得越来越紧迫、重要。学习好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和外面的世界沟通和交流,而且英语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所以熟练掌握英语必不可少。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据1986年的统计,世界上约有四亿人以英语为自己的母语,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人都以讲英语为主。全球约有2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共计约有8亿人。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如果再加上世界各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人数,懂英语的人就更多了。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独占了全世界70%以上的财富……
不懂英语就意味着跟这70%的机会无缘。世界上很多原本非英语的国家,如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与国际市场的快速融合,英语早已普及化,大众化。调查显示,在这些国家,英语水平跟个人社会地位等级明显成正比。
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众多领域,英语都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以加速我国的发展,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因此学好英语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
前几年曾经流行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老鼠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找吃的,在路上遇见了一只猫,面对突如其来的天敌,小老鼠非常紧张,躲在老鼠妈妈的背后,只见老鼠妈妈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学了一声狗叫。猫听见了狗的叫声,以为狗来了,就马上逃跑了。在回家的路上,老鼠妈妈意味深长地对小老鼠说:“孩子,看见了没有?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
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却充分地说明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全球逐渐融为一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外语专业人才和外语素质比较高的人。这对身处21世纪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挑战,学好一门外语,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深造,有利于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
孩子正处在学习各种知识的黄金年龄,接受新鲜事物快,学习能力也比较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外语能力,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让孩子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会不会外语将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人生,抛弃或不重视外语的学习,在以后的人生中将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和局限。只有打好基础,积极去学习才是上策。
其次,培养孩子对外语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初次接触外语肯定会感到不适应,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但是不可灰心和泄气,一定要在心中告诉自己:我能行。只有树立了信心,才会迎难而上,把外语学好,然后才能培养其对外语的兴趣。
再次,学好外语,孩子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学习外语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往往会半途而废。父母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彻底根除孩子身上懒惰的坏习惯。
最后,学好外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获得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求教,也可以在自身的学习实践中获取。
如今的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有限的英语水平也将成为男生走向社会和工作中的障碍。作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英语得到了许多父母的极大的重视,社会上的“英语热”也持续不减,这也为学好英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英语重要就可以松懈中文的学习。学好英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能够成功的。只要孩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也可以讲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