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在王后以斯帖的时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波斯王国的首都书珊城内到处张灯结彩,一片节日的气氛。全国各地的达官贵人都聚集在城里,王宫里天天高朋满座。这真是一次非常盛大的节日庆祝。圣经告诉我们这次庆祝时间长达一百八十天,整整半年!

    那位准许犹太人完成圣殿重建工作的大利乌王已经去世,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儿子亚哈随鲁。亚哈随鲁的真名叫薛西斯。不过,我们还是按照圣经对他的称呼来称呼他。圣经称他为亚哈随鲁王。

    亚哈随鲁当上国王后,波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领土范围也日益扩张,当时波斯全国分成一百二十七个省分。但是亚哈随鲁王野心勃勃,想吞并更多的国家。下一个目标就是希腊。亚哈随鲁王打算发动一次对希腊的战争。

    在发动战争前,亚哈随鲁王邀请全国各省的省长、贵族和军队的将领们到首都书珊城,和他们一块儿商量进攻希腊的计划。由于制定作战计划需要时间,要考虑许多的细节问题,所以亚哈随鲁王和将领们,还有其他的达官贵人们,一边制定作战计划,一边天天设宴作乐,轻松轻松。

    这就是为什么书珊城里好像庆祝节日似的,显得如此热闹。由于制定作战计划用了一百八十天的时间,书珊城也热闹了一百八十天之久。

    复杂、烦琐的作战计划终于制定好了。波斯国调集了一支庞大的陆军和海军投入这场战争。陆军已在地面上做好了各种准备,海上有无数的舰艇停泊在港口待命。

    在庞大的海陆两军出征希腊前,为了鼓舞士气,亚哈随鲁王下令在首都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这是一场专门为出征士兵举行的欢送会。宴会后,将士们将分海陆两路出征希腊,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场恶战,因为希腊人也以骁勇善战出名。不过,亚哈随鲁却对这场战争胸有成竹,认为波斯军队肯定能打败希腊军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这场盛大的欢送会,亚哈随鲁王下令把王宫上下布置得格外地富丽堂皇,趁这个机会炫耀他的财富。王宫的墙上装饰着各种颜色的帘子,白色的、绿色的、天蓝色的,这些美丽的帘子都用银环挂着,用紫色的带子束着。王宫大殿里的柱子都是白玉石的,地是红白黄黑玉石铺的,上面有金银的床榻,件件物品都闪闪发光,一片珠光宝气的样子。

    看看那张长桌!……桌上所有的杯子、盘子都是纯金打造的。亚哈随鲁王真是富甲天下!

    宾客们都在大吃大喝,过瘾极了!美酒佳肴源源不断地供应,众多的仆人站在一旁小心侍候,反正亚哈随鲁王就是要宾客们尽情享受。

    国王在大厅上宴客,王后也同样在内宫大摆宴席,全国各地最有名望的贵夫人也都聚集在一起欢宴。

    王宫里这场盛大的欢送会持续了七天的时间。在第七天,整个宴会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国王和他的客人们喝得烂醉,神智都不清了,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就在这时,亚哈随鲁王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

    亚哈随鲁王有一个非常美丽、聪明的王后,她的名字叫瓦实提。亚哈随鲁王突然想在客人们面前炫耀王后的美丽,就差人请王后到大厅来,穿上最华丽的礼服,当然,头上还要戴着后冠。

    亚哈随鲁王命令身旁站着的七位侍卫长说:“去!去把王后请来!告诉她是我的命令!”

    七位侍卫长马上去执行国王的命令。没多久,他们匆匆地返回,可是王后却没有跟他们一块儿回来。

    “瓦实提王后怎么没来?”亚哈随鲁王严厉地问。

    侍卫长们怯生生地回答:“王后不肯跟我们来,她说她不想来。”

    小朋友,瓦实提王后拒绝国王的命令是有道理的。因为王后在内宫也有一场盛大的宴会,王后也有客人需要招待。她怎么能把客人们扔下不管呢?……那多么不得体。除此之外,瓦实提王后也认为在那些喝得醉熏熏的男人面前露面有失王后的体统。所以,瓦实提王后把侍卫长给打发回去了。

    亚哈随鲁王听了侍卫长们的回报,气得紧咬下唇、握着拳头、眼冒怒火。他觉得王后抗令对他是一种侮辱。

    “什么?”亚哈随鲁王吼道:“什么?她不来?……她竟敢违抗我的命令!她要为此付上惨痛的代价!”

    大厅上的欢乐气氛被破坏了,客人们的笑声和谈话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都被国王的怒气吓得一声不吭,面面相觑。

    当时,经常给国王出主意的七个大臣也在场。亚哈随鲁王转头问这七个大臣:“你们看我该如何处置王后?”国王用询问的目光一一打量他们。

    七位大臣都低头沉思。片刻,其中一个回答说:“瓦实提不配当波斯国的王后。陛下不应该有这种不顺服、自作聪明的女人为妻子。你应该把王后休了。否则,今天发生的事传了出去,全国上下所有的女人都会像瓦实提一样不顺服她们的丈夫。我建议你严办瓦实提,好建立杀一儆百的警告作用。”

    亚哈随鲁王仔细地听着,不断地点头称是。那位大臣说完后,亚哈随鲁王回答说:“言之有理!从现在开始,瓦实提不再是我的妻子。我再也不想见到她了。来人,给我把她打入冷宫!”

    亚哈随鲁王啊!这是愚昧、不明智的决定,你一定会后悔一世的。要不是你喝醉了酒,这事也不会发生。瓦实提王后不遵守你的命令,正是因为你发酒疯呀!

    小朋友,人喝醉了酒根本不能做正确的决定。你有没有见过醉汉呢?醉汉通常会在街上跌跌撞撞地走着,一边还大喊大叫,你一定厌恶这种人吧!上帝造人难道就是为了让人这样吗?绝对不是!上帝造人是要人为荣耀上帝而活。醉汉的行为既羞辱了上帝,也羞辱了他自己。所以醉酒是一项大罪。小朋友,愿上帝保守你永不犯醉酒之罪。

    亚哈随鲁王一声令下,瓦实提被废除了后位,并被打入冷宫。瓦实提王后本不该受这样的惩罚。她违背王令完全是因为她十分尊重自己的名节。女孩子,我希望你将来也像瓦实提王后一样洁身自好。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使王宫里的欢宴中止了,宴会的最后一天本该是欢乐的高潮,但是,却因为国王的愚昧,不欢而散。所有的客人都默不作声地离开了王宫。

    亚哈随鲁王随即向全国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规定每个妇人都必须顺服她的丈夫。

    几天后,亚哈随鲁王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队远征的大军早已养精蓄锐。成千上万的士兵操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巨大的步伐声把地面都震动了。士兵们的欢呼声响彻天空。同时,远航舰队也满载水兵出航了!这支庞大的波斯国海陆大军要去攻打希腊!

    亚哈随鲁王坐在王宫里,双手支着下巴,目光沮丧地望着前方。有时他还会摇头叹气,看上去心事重重。亚哈随鲁王?他不是率领大军攻打希腊去了吗?不错,那是几个月前的事了,亚哈随鲁王已经回来了。

    波斯军队胜利了吗?没有!战争的结局和亚哈随鲁王设想的完全两样。

    波斯大军惨败,成千上万的波斯勇士阵亡。波斯的远征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军舰不是被烧毁,就是被击沉,大部分的水兵都被淹死在地中海。波斯士兵们出征时的欢呼声消失了。战争夺去了许许多多年轻的生命。亚哈随鲁王发动的这场战争彻底失败了。

    波斯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哀痛的气氛中。想当初,那千千万万战士出征时是多么意气风发,似乎胜券在握。可是,大多数人的身影再也见不到了。那些阵亡异国他乡的将士们,连尸骨也没被带回国,只好永远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下或海洋中。

    亚哈随鲁王为此懊恼不已。他想到自己领兵出征时一切都那么美,可是现在……悲号和哀哭遍及全国各地!

    瓦实提???

    亚哈随鲁王在沉思中突然打了个冷颤。日子过了那么久,他不禁又想起了她。瓦实提那温柔的微笑似乎又出现在亚哈随鲁王的眼前。有瓦实提在身边该多好呀!瓦实提一定会安慰他、鼓励他!这时,亚哈随鲁王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地需要瓦实提。

    唉!他实在太傻了。要是他当初没有把瓦实提王后给废掉该多好呀!都怪自己喝醉了酒,一时糊涂。亚哈随鲁王为废掉瓦实提王后后悔不已,可是,木已成舟,无法挽回了。

    侍从们看到亚哈随鲁王一筹莫展的样子,就猜到国王一定是在想念瓦实提王后。他们担心亚哈随鲁王会把瓦实提召回宫,因为按照波斯国的法律,国王的命令是不可更改的。

    于是,侍从们决定帮国王想办法。他们给国王出主意说:“陛下,你可以另外再娶个妻子,取代瓦实提王后。”

    侍从们认为只要亚哈随鲁王另外再立一个王后,他就不会对瓦实提念念不忘了。

    亚哈随鲁王同意他们的提议:“就按你们说的去办吧!”虽然亚哈随鲁王心中仍然暗暗怀念瓦实提王后,但是,他还是决定要忘记瓦实提王后,毕竟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事实不能改变!

    大臣们从波斯全国各地挑选了一批既聪明、美丽、又充满青春气息的姑娘。这批年轻的姑娘个个都拥有健康的肤色和可爱的笑容。亚哈随鲁王将从这批年轻的姑娘中挑选一位当他的王后。

    这些年轻貌美的姑娘进到王宫,住了好几个月。她们在王宫里每天都吃各样美味佳肴,并且受到公主般的照料。宫女们更是希望把她们伺候的姑娘调养得更加美丽动人。

    在王宫里调养几个月后,这批年轻的姑娘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戴上了最昂贵的首饰,等着去见国王。她们个个都尽量把自己打扮得最漂亮,希望国王能看中,选自己当王后。

    年轻的姑娘们花枝招展地从国王面前一一走过,亚哈随鲁王却连连摇头,他一个都看不上。

    真的一个都看不上吗?

    又有一个姑娘心情紧张地走了进来,她长得非常清秀、俊美,打扮得很端庄得体,不像其他姑娘打扮得那么妖艳,亚哈随鲁王一看见她,就上前拉住她的手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妻子,我要她当王后。”

    这位姑娘是谁呢?这位姑娘的名字叫以斯帖。她从小就失去双亲,是一位孤儿。还好她在世上并不是举目无亲。她有一个比她年龄大很多的远亲,名叫末底改。末底改在以斯帖的父母去世之后就收养了她,并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末底改对以斯帖关怀无微不至,细心教养她成人。

    以斯帖因为相貌秀美也被挑选进宫,现在,她当上了王后。可是以斯帖并没有因此洋洋自得,也没有穿金戴银、浓妆艳抹。她还是像原来那样打扮端庄得体。王宫里所有的人都因为以斯帖的清秀、朴素喜欢她,她是那些被挑选出来的姑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女孩们,以斯帖的经历对你来说是个有益的教训。不要以为越花时间打扮就越好看,也不要以为首饰戴得越多就越漂亮。其实,清纯朴素的外表才是女孩子最好的装扮。

    虽然以斯帖当上波斯国的王后,可是她并不是波斯人,她是犹太人!什么?以斯帖是犹太人?

    是的!谁会猜得到呢?除了她的远亲末底改之外,以斯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身分告诉任何人。这并不是说以斯帖因为自己的身分感到羞耻,而是因为她觉得,当时不是暴露真实身分的时机。以后她会找个适当的机会公开她的身分。

    亚哈随鲁王选以斯帖为妻后,在王宫中举行盛大的婚宴,庆祝他和以斯帖的婚礼。

    亚哈随鲁王有没有后悔他的选择呢?没有。他深深地爱着以斯帖,以斯帖也好好地照顾国王。渐渐地亚哈随鲁王忘了前妻瓦实提。

    一个衣着朴素的男子每天在王宫前走来走去。有时,他还会在王宫门口的台阶上坐一会儿。这个男子是谁?

    这个男子就是以斯帖王后的养父末底改。末底改十分怀念他的养女以斯帖。如今以斯帖不在家了,家里顿时冷清了许多,以斯帖的房间,她用过的每一件东西,她坐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勾起末底改对以斯帖的思念。

    以斯帖进宫被选为王后,末底改当然高兴了。可是自从以斯帖进宫后,末底改就很难见她的面。末底改心里焦急,想知道以斯帖在王宫里过得好不好,身体怎么样。

    王宫的以斯帖也忘不了她的养父。可是她没有办法和末底改见面,因为她现在已经是波斯国的王后,而末底改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们两人的地位相差太远了。虽然末底改和以斯帖人不能见面,但他们都在心中默默地想念对方。

    有一天,末底改得知王宫里有两名侍卫计划谋害国王,并且探听到他们的名字,一个叫辟探,一个叫提列。末底改赶紧把这个消息通知以斯帖。以斯帖马上向亚哈随鲁王揭发了那两个侍卫的阴谋。

    亚哈随鲁王听了王后的报告,大吃一惊,下令迅速调查这件事,结果发现情况属实。于是,亚哈随鲁王下令吊死那两名反叛的侍卫,避过了一次血光之灾。

    亚哈随鲁王吩咐把这件事写在宫中的记事本上。可是,亚哈随鲁王却忘了末底改的功劳,没有奖赏他。

    现在这人正慢条斯理地走向宫门,一边还用傲慢的目光打量四周。他对迎面走过来的人像是没看见似的,连招呼也不打。这人心高气傲,自以为凭他的身分,他用不着问候人,而人人却应该问候他。

    这个傲慢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刚刚成为亚哈随鲁王亲信的哈曼。不久前哈曼才被亚哈随鲁王看中,提拔当了大官。最近几天,哈曼天天被亚哈随鲁王召进宫里商讨国家大事。哈曼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为波斯国中最有权势的大臣。他的官位也高过国中其他所有的大臣。

    哈曼也不是波斯人,他是亚玛力人,是圣经提过的亚玛力王亚甲的后代。亚甲就是那个本来该杀却被扫罗王饶了一命的亚玛力王,最后,他还是被老先知撒母耳亲手所杀。小朋友,你还记得这个故事吗?……是被老先知撒母耳亲手所杀。小朋友,你还记得这个故事吗?……

    虽然哈曼是亚玛力人,是亚玛力王室的后代,现在他在波斯国却是官运亨通,红极一时。亚哈随鲁王甚至命令国中的百姓、大臣们见到哈曼时都必须向他下拜。

    哈曼穿过宫门走到王宫前的大街上,沿途的百姓们见了他都纷纷恭敬地屈身向他下跪,哈曼看着这一切得意地笑了,他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像只孔雀挺身往前走。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下跪了呢?不!有一个人坐着没动。这个人就是犹太人末底改,他之所以不遵守国王的命令向哈曼下拜,是因为他只敬拜上帝,只向上帝跪拜,不跪拜人。

    末底改不向哈曼下拜这件事,不是偶发事件,而是经常发生的事。骄傲的哈曼几乎没有注意到末底改不向他下拜,因为下拜的人太多了。可是,有几个专拍哈曼马屁的人注意到末底改与众不同的行为。这几个人质问末底改:“你为什么违抗国王的命令不向哈曼下拜呢?”

    末底改沉着地回答:“我是犹太人,犹太人所信的上帝不允许犹太人向任何人下拜。”

    这几个人听了末底改的回答轻蔑地大笑,说:“我们倒要看看你这样做会有什么下场,国王的命令是任何人都不能违抗的,你也不例外。”

    这几个拍马屁的人向哈曼报告了末底改拒绝向他下拜的事,并告诉哈曼,末底改是犹太人,因为相信上帝的缘故,不向人下拜。

    哈曼起先并没有注意到末底改。听了那几个人的报告后,下一次进出宫门的时候,他就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确实有一个人没有向他下拜,别人都恭敬地屈身下拜,而那个人却一动也不动地坐在原处。

    哈曼看见这个情况,顿时怒火中烧,这个名叫末底改、顽固不化的犹太人就是杀了也不足以让他出这口气。哈曼想出了一个更恶毒的诡计,他要把所有的犹太人都杀死,让犹太这个民族从世界上消失。古时候亚玛力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也加深了哈曼心中对犹太人的仇恨,他要旧恨新仇一起报。哈曼决定要利用亚哈随鲁王实现他的心愿。

    一天,哈曼进宫求见亚哈随鲁王。他假惺惺地对国王说:“陛下,在你的国中住着一个自以为是、顽固不化的民族。这个民族的人都不遵守你制定的法律,他们自己另外有一套法律,他们都是些作乱造孽的人。我恳求陛下开恩降旨,让我帮陛下铲除这个民族,以绝陛下的后患。同时,为了感激陛下恩准此事,我将献上一万两白银。”

    一万两白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哈曼想用这一万两白银贿赂亚哈随鲁王。其实,哈曼说的全是谎言,犹太人并不是一个叛逆的民族。

    亚哈随鲁王听了哈曼的请求后,笑着答应:“很好!按你所说,他们若真是一个顽固、叛逆的民族,最好让他们从世界上消失为妙。不然,这个民族会成为危害我王国的祸根。哈曼,你可以随意处置他们,至于你的一万两银子,你还是留着好了,不必献给我。”

    为了让人知道哈曼执行这件事是奉国王之命,亚哈随鲁王还把他当印的戒子交给哈曼。国王的意思是说:“我赐给你权力铲除这个民族,你代表我做这件事。凡是为这件事制定的法律,你都可以用这个戒子盖印,使法律在全国生效。”哈曼有了国王的印戒,行事就更方便了,他可以打着国王的旗号任意妄为。

    哈曼拜别国王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当他走出宫门,看见末底改还是与众不同地坐在那里不向他下拜,他脸上泛起一丝冷笑。哈曼在心里恶狠狠地说:“等着瞧吧,真是不识好歹!看我怎么收拾你和你的民族。”

    哈曼回到家里,立即采取行动。首先,他要决定什么时候对犹太人下手最好,因为哈曼是个多疑而又非常迷信的人,他想挑个吉利的日子来消灭犹太人。于是哈曼请人为他抽签选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犹太人有时也会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事情,但犹太人抽签是向上帝求问,寻求上帝的指引。哈曼的抽签与犹太人的抽签可不一样,他是向偶像求问。

    求签得来的结果是:“大屠杀的日子最好选在十一个月之后。哈曼认为这个日子是他信的偶像为他选定的,心中非常高兴。事实上,这个狂妄愚蠢的哈曼对抽签的事一无所知。掌管天地万物的上帝控制着一切,连哈曼抽签的结果也掌握在上帝的手中。上帝允许哈曼得到这个抽签的结果不是为了哈曼的好处,而是为了保全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这个抽签得来的日子最终会是哈曼灭亡的日子。但哈曼对这一切都毫不知情。

    既然大屠杀的日子定了,哈曼就召来国王的书记,命他用各省的文字以国王的名义写圣旨。写完后,哈曼又用国王的戒指在圣旨上一一盖印,表示这些圣旨是出于国王的命令不得更改。然后,哈曼叫人把这些圣旨传送给全国各省的省长和官员。

    这道圣旨写着:“在十二月十三日这一天,凡是犹太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必须在一天之内全部杀尽。”

    这道圣旨的发布在波斯国的犹太人中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下糟了,只要是犹太人都难逃死路。首都书珊城也公布了国王的这道圣旨。当时,有许多没有跟耶书亚和所罗巴伯返回迦南地的犹太人仍然住在书珊城中。而那些返回迦南地的犹太人也难逃同样的命运,因为迦南地也在波斯国的统治范围之内,由一位波斯王任命的省长在那儿治理犹太人。

    圣经告诉我们,书珊城中的犹太人乱成一团,他们哭泣、哀号,不知如何是好。波斯全国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在圣旨公布的那天晚上,都跪下向上帝祷告,他们祈求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救他们脱离这场灭族之灾。

    犹太人能得救吗?

    在圣旨公布的同一个晚上,亚哈随鲁王与哈曼却在王宫中饮酒作乐。虽然外边发生那么大的事,看他们两人一副谈笑风生的样子,似乎一切如常,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一个穿着奇特的人出现在书珊城的街上,这个人里面穿着撕裂的衣服,外面罩着一件参加丧礼才穿的麻衣外袍,头上满是尘土。圣经说这个人“穿麻衣、蒙灰尘。”这个穿着奇特的人缓缓地在市中心穿行,他一边走,一边伤心地哭喊。这人是谁呢?他就是以斯帖的养父末底改,他听说了国王刚颁布的圣旨。

    末底改走到王宫的大门前站住了,没有进去,因为穿丧服的人不准进宫。片刻,从王宫里出来一个人,手里捧着一套衣服走向末底改。这人是王后以斯帖派来的。

    原来王后的宫女们看到末底改身穿麻衣站在宫门外,她们马上报告以斯帖王后。王后听了大吃一惊,赶紧派人送套衣服给末底改换上。

    可是末底改不肯换衣服,还是继续地哭喊。那人没办法,只好返回报告王后。以斯帖又派了一个侍从去问末底改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身穿麻衣在宫门外大哭大喊。以斯帖对王宫外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末底改把整个事情都原原本本地告诉王后的侍从,末底改还给了那个侍从一份他抄写下来的国王圣旨。

    末底改对那个侍从说:“赶快回去报告王后,请王后去见国王,请国王收回消灭犹太民族的命令。”

    那个侍从匆匆回宫向以斯帖报告了,但很快又折了回来。末底改看着返回的侍从,心中忐忑不安。

    “先生!”那个返回的侍从说:“王后让我告诉你,国王已经有三十天没召见她了。如果她擅自闯入内院去见国王,国王一定会处死她的,除非国王向她伸出金杖表示赦免。”

    毫无疑问地,以斯帖听到那道要消灭整个犹太民族的圣旨后,心中也十分地难过和害怕。但……她不敢向国王求情。以斯帖不想在这么危险的时候暴露自己犹太人的身分。更何况没有国王的命令,擅自闯入内院也是死罪一条。除非国王向擅自闯入的人伸出金杖,那人才能被免于死罪。如果以斯帖没有国王的传召而擅自去见国王,国王会伸出金杖(金杖就是一个用金子打造的、装饰美丽的手杖,它代表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饶她一命吗?以斯帖心中不敢肯定。

    由于以斯帖不知如何是好,她只好把自己的苦衷托侍从转告末底改。末底改知道以斯帖的处境,也知道以斯帖夹在中间为难,但末底改却不赞成以斯帖这种退缩的作法。

    末底改严肃地告诉那个侍从:“麻烦你回去告诉王后,要她知道不要以为她是王后就能免于一死。她也会遭遇与其他犹太人同样的命运。如果以斯帖不肯救犹太人,上帝会用其他方法救犹太人,但是,以斯帖会因此丧生。你回去告诉王后,她必须去见国王,或许上帝让她成为王后就是为了今天的机会。”

    侍从又返回王宫把末底改的这番话传给以斯帖。可是,真要让以斯帖去见国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是生与死的问题。于是,以斯帖跪下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的帮助。哦!上帝是掌管一切的。以斯帖相信人的生死都掌握在上帝手中。

    突然,以斯帖下了坚定的决心,她要为她的民族、她的同胞冒这个险。哪怕就是付上生命的代价,她也要去见国王。就算是死,以斯帖也要为拯救自己的同胞而死。

    以斯帖用坚定的语气对侍从说:“你再回去见末底改,叫末底改聚集书珊城中所有的犹太人,为我不吃不喝禁食祷告三天。我和我的宫女也会照样禁食祷告。三天后我就违例去见国王,我若死就死了吧!”

    以斯帖决心这样做,不是因为她莽撞,也不是因为她对死麻木不仁,而是出于对同胞的热爱。她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争取同胞们的生命。以斯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托在上帝的手中。

    末底改听了侍从捎出来的话,就按以斯帖的要求去做。末底改召集书珊城所有的犹太人,为以斯帖连续三天向上帝禁食祷告。

    一个身穿华丽朝服的女子穿过王宫的庭院,向亚哈随鲁王所在的大殿走去。这个女子表面上看来很平静,但她的心却紧张得怦怦直跳。当这个女子走到国王看得见她的地方,就停了下来。现在她心情更加紧张,浑身都在颤抖。她就是王后以斯帖。自从以斯帖请末底改聚集书珊城内的犹太人为她禁食祷告,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以斯帖按照计划冒险求见国王。

    以斯帖站在国王看得见的地方等待。国王会怎么说呢?他会不会因为以斯帖没有他的命令擅自闯进大殿,而把以斯帖给杀了呢?以斯帖心里默默地向上帝祷告。

    突然,亚哈随鲁王看到王后以斯帖站在那里,就向以斯帖伸出了手中的金杖。以斯帖快步走上前去用手触摸金杖。以斯帖的性命保住了,亚哈随鲁王饶恕了以斯帖擅自闯入的死罪。

    小朋友,这一切都是上帝的作为。上帝在暗中掌控事情的发展,是上帝没让亚哈随鲁王对以斯帖发怒。

    亚哈随鲁王和善地对以斯帖说:“王后以斯帖,找我有什么事吗?告诉我你要什么,即使你要王国的一半,我也会赐给你的。”

    亚哈随鲁王也明白一定出了什么事,否则以斯帖绝不会冒生命的危险来见他的。

    “陛下!”以斯帖回答说:“请你带哈曼赴我所准备的宴席,我们边吃边谈。”

    以斯帖不想在眼前这种公开的场合向国王说出自己的请求,因为周围站着许多国王的侍从和大臣。和国王吃饭的时候才是说出请求的好时机。

    亚哈随鲁王爽快地答应了:“好!我一定来。”

    以斯帖放心地走了。到目前为止,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完全超过以斯帖所期待的。上帝没有让以斯帖失望,上帝在暗中帮助了她。其实这都是按上帝的计划在进行。

    哈曼接到国王的邀请,叫他马上去赴王后准备的宴席。哈曼听到这个消息,不禁飘飘然。这是多大的面子呀!只有他一个人有资格与国王和王后一块儿吃饭,其他大臣都没被邀请。哼,那些大臣哪比得上我哈曼!哈曼心里得意自得。

    哈曼一边想,一边兴奋地换衣服。哈曼穿上了他认为最体面的衣服,就匆匆忙忙地出了门。这么重要、光彩的场合,哈曼可不想迟到。

    宴席开始了,国王、王后和哈曼都围坐在桌旁。小朋友,你可以想象的到桌上的食物对哈曼来说是多么地美味可口。他只顾埋头大吃,并没有注意到王后以斯帖的神色和往常不一样,以斯帖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神情显得有点儿紧张。

    宴席结束后,亚哈随鲁王问以斯帖:“王后以斯帖,你现在可以告诉我有什么事了吧?你想向我求什么呢?”

    以斯帖却沉默不语。确实,她很难开口向国王说明她心中的请求。她还是说不出口。

    过了一会儿,以斯帖才怯生生地对国王说:“陛下,请你不要生气。你能不能明天再带哈曼来赴我的宴席?到时我再告诉你。”

    为什么以斯帖还要再拖一天呢?连以斯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她只觉得现在还不是向国王提要求的时候。

    亚哈随鲁王当时心情很高兴,也就答应了以斯帖的请求,同意第二天再和哈曼来赴以斯帖的宴席。

    哈曼也兴高采烈地告别了国王和王后,他满面春风地走出宫门。坐在宫门外的人看见哈曼都恭敬地起身向他下拜,只有一个人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那里动也不动。这个人就是末底改。

    哈曼看到末底改这副模样,感到受了极大的冒犯。哈曼一肚子是气,暗骂道:“这个该死的犹太老顽固!”他恨不得上去踢末底改两脚、踩他两脚或是当场把他杀了,好解心中之恨。但是,哈曼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赶快回家。到家后,哈曼在他的妻子和许多朋友面前吹嘘一番他在宫中受到的礼遇。他得意洋洋地向妻子和朋友们述说他在王宫里的点点滴滴,同时大肆炫耀他丰厚的财产和所受的尊荣。他还声称自己是国王和王后最信任的大臣,最后哈曼说:“明天,我和国王还要一起再去赴王后的宴席。”

    讲完这番夸耀自己的话后,哈曼脸上突然露出一丝不快,他想起了那个死硬不向他下跪的末底改。

    哈曼改变语气,气呼呼地说:“有一件事总是扫我的兴,那个该死的犹太佬末底改竟敢对我不敬,只有他不向我下跪。他总是跟我过不去!”说着,说着,哈曼睁大了眼睛,握紧了双拳,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

    哈曼的妻子听了,劝他说:“你还是想开一点儿吧,不值得对那个卑微的犹太人动这么大的肝火。对付那个叫什么末底改的还不容易,你叫人做一个绞刑架,然后明天再请求国王把末底改挂在绞刑架上处死,这不就结了吗。”

    哈曼听了这话,眼睛一亮,对!就照妻子说的这么办。哈曼连忙叫人做了一个绞刑架。太阳下山前,哈曼家的院子当中就摆了一个很高的绞刑架。这个绞刑架比周围的房子还高许多,离哈曼家大老远就能看到。哈曼故意把绞刑架做得那么高大,是想警告书珊城的百姓,他,哈曼是轻慢不得的。同时,他也想吓唬城里的老百姓,必须向他下拜,否则的话……

    哈曼望着在夕阳余晖照射下的绞刑架,心中想着末底改被挂在上面处死的情景,感到十分的解恨。哈曼巴不得第二天赶快到来,他好在末底改身上发泄积存已久的怒气。哈曼心中暗想:“那个顽固不化的犹太佬,死到临头还不知道呢!”

    夜已经很深了,书珊城是那么地宁静安逸,一反白天繁忙热闹的景象。家家户户的灯火都已熄灭,人们悄然地进入了梦乡。

    然而在王宫里头,有一个窗户仍然露出灯光。那是谁的房间呢?……谁那么晚了还没睡呢?……那是亚哈随鲁王的房间。虽然黑夜已深,但亚哈随鲁王却毫无睡意。这是为什么呢?……连亚哈随鲁王自己也不明白。难道亚哈随鲁王睡不着觉是件偶然的事情吗?

    亚哈随鲁王熄灯上床了,但在床上他还是辗转不能成眠。以往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亚哈随鲁王总是叫乐官为他演奏一曲悠扬动听的音乐,帮助他安静下来进入梦乡。但是这一晚,亚哈随鲁王却不想听人奏乐。为什么呢?……连亚哈随鲁王自己也知道。这难道又是偶然的吗?

    亚哈随鲁王在床上实在是睡不着觉,就起身,命身边的侍从去取历史书念给他听。这本历史书记录了波斯王国历代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产生的重要人物。

    国王的侍从捧着历史书一页一页地往下念,亚哈随鲁王静静地听着。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溜走了。这时,侍从读到犹太人末底改救国王一命的事迹,亚哈随鲁王的两个侍卫辟探和提列企图谋杀国王,末底改发现了他们的阴谋,透过王后以斯帖报告了亚哈随鲁王这件事情。

    亚哈随鲁王听到这里突然打断侍从的声音:“停一下,末底改得到什么奖赏呢?”

    侍从回答说:“没有,他什么奖赏也没得到。”

    亚哈随鲁王低下头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他听到院子里有人的脚步声。

    “去看看,谁这么早就来了。”亚哈随鲁王吩咐侍从说。

    片刻,侍从回来告诉亚哈随鲁王说:“是哈曼在院里。”

    “赶忙让他进来!”亚哈随鲁王连声说。

    窗外的天刚蒙蒙亮,新的一天开始了。哈曼今天起了个大早,他实在没有耐心再躺在床上睡觉,他的心中充满了强烈报复的欲望。他一大早赶到王宫是想请求国王准许他吊死末底改。他心想国王肯定会同意他的请求。如果这样的话,何不早点儿去王宫拜见国王呢?说不定国王今天也早起呢!

    看来一切都挺顺利的,他刚一进王宫,国王就派人叫他进去。太好了!哈曼心里喜滋滋地进到国王的殿中。

    哈曼来到国王面前,可是他还没开口说明自己的来意。亚哈随鲁王就先向他问话了:“哈曼,你说国王乐意尊荣的人,应该怎样对待他呢?”

    哈曼一听,心想:“国王乐意尊荣的人,不是我还能是谁呢?这可真有点儿出人意外,国王怎么突然会想到嘉奖我呢?我可得抓住这个机会争取最大的尊荣。”

    于是哈曼回答说:“陛下,如果你真的想尊荣那人,你就让他穿上你常穿的朝服,戴上高贵的冠冕,骑着你的御马。然后再吩咐一位非常尊贵的大臣为他牵马在街上游行,这位牵马的大臣边走边大声宣告:‘国王喜欢和尊荣的人,应当受到这样的待遇。’”

    哈曼一边说着,一边心里已经在想象自己身穿国王的朝服,骑着御马在街上游行的情景,路上的行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哈曼的心怦怦乱跳,他为这份即将临到他头上的殊荣激动不已。

    亚哈随鲁王冷冷地看着哈曼,他一眼就看透了哈曼的心意,原来哈曼自以为是那位要得国王尊荣的人。真是狂妄!亚哈随鲁王开始对这位宠臣的狂妄和贪婪感到厌恶。哈曼的头脑正在发热,丝毫没有留意到亚哈随鲁王眼中流露出的厌恶目光。

    “好吧!”亚哈随鲁王嘴角挂着一丝冷笑说:“就照你所说的去对待坐在王宫外的犹太人末底改。你亲自去办。凡你所说的一样都不可缺。让末底改受到你刚才所说的那种尊荣。”

    哈曼听了国王的话,犹如吃了当头一棒。他的双腿好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哈曼慢腾腾地转身出去,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额头上直冒冷汗。

    随后,亚哈随鲁王又提醒他一句:“不要忘记,凡是你刚才所说的每一项都必须做到,缺一不可!”

    哈曼心中十二万分的不情愿去为末底改牵马、呐喊。可是这分明是他自己主动向国王建议的。哈曼现在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更何况王命难违,他哪敢违抗国王的命令呢?唉!要是他早料到,他就不会自讨苦吃了。

    如今想说什么都于事无补,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哈曼只能老老实实地按国王的命令办事。哈曼拖着沉重的步伐向宫门走去……

    末底改骑上国王的高头御马,身上穿着国王的朝服,头上戴着贵重的金冠。好不神气!哈曼呢,却有气无力地牵着缰绳在前面开路。

    街上的行人对这幕场景感到大惑不解。

    你看,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哈曼一边走一边喊着:“国王所喜悦和尊荣的人,就如此待他。”

    一路上哈曼羞愧难当,这场热闹的游行对他来说无疑是难以忍受的折磨。书珊城里的居民都惊异地看着街上这支盛大的游行队伍走过,许多人脸上露出了对哈曼嘲讽的神情。他们心想:“狂妄自大的哈曼这次可是颜面扫尽了,真是罪有应得!”

    终于,游行结束了。末底改重新穿上平常穿的衣服,又回到王宫外坐在老地方,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哈曼则飞快地往家里跑,一分钟也没有耽搁。圣经记载说:“哈曼却忧忧闷闷地蒙着头。”哈曼一回到家里就躺倒在长椅上,双手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你的身体哪里不舒服?出了什么事吗?”哈曼的妻子在一旁担心地问。她对丈夫反常的举动感到奇怪。哈曼的许多朋友也在哈曼家中,等候哈曼回来告诉他们,觐见国王的结果。

    哈曼把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他的妻子和朋友们。哈曼说完后,房间里一片寂静。哈曼的妻子和朋友们都一言不发,他们这些人原本是在家中等待哈曼带好消息回来的,没想到结果却是如此。

    过了好一会儿,哈曼的妻子和朋友们纷纷改变口气,劝说哈曼不要跟末底改斗了,弄得不好,最后还是会被末底改斗倒的。末底改可不是好惹的。为什么呢?因为末底改是个犹太人。大概哈曼的妻子和朋友们多少也听说过古时候在犹太人中发生过的许多神迹奇事,再加上哈曼刚才碰的钉子,使得他们这群人对末底改变得疑神疑鬼了。

    正当屋里这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哈曼时,国王又派人来催哈曼去赴王后以斯帖的宴席。

    哈曼现在早成了一只惊弓之鸟,对赴王后宴席的事已经提不起精神。些时,他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去赴王后的宴席。他完全不像昨天兴致那么高,可是他又不能不去。

    几分钟后,哈曼心情沉重地离开家,赶去和亚哈随鲁王一起赴王后以斯帖的宴席。

    “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吧,王后以斯帖。你想求什么?我一定会给你的。”亚哈随鲁王看着以斯帖,好奇地等待她的回答。

    这时王后的宴席已经结束了。哈曼也坐在席上,对哈曼来说,今天的宴席远不如昨天的宴席美味。哈曼今天可是吃得很难受,一点儿胃口也没有。

    以斯帖也听说了早晨发生的事情,知道末底改得到国王所赐的荣誉。现在到了以斯帖做最后决定的时候,她与她同胞的生死就取决于她的行动了。今天的形势已不像昨天或以前那么紧张了,国王与哈曼之间已经有了嫌隙,这正是以斯帖向国王提出请求,挽救她和同胞们的最好时机。

    小朋友,你看,一切似乎都那么刚好,以斯帖王后昨天在宴席上觉得不好向国王开口,亚哈随鲁王昨天晚上又失眠并吩咐侍从给他读历史书,国王的侍从在读历史书的时候,刚好读到记载末底改救了国王一命的那段事迹。这一切都不是偶然,也不是意外,而是上帝的作为,上帝在暗中掌管着一切。

    亚哈随鲁王问完后,静了一会儿,只听以斯帖温柔地回答说:“陛下,如果你真的喜欢我,就请把我和我同胞的性命赐给我,因为我们被人出卖了,有人要灭绝我们。如果我和我的同胞只是被卖为奴,我也不会说什么的。可是如今我不能不说,因为有人想把我们犹太人赶尽杀绝。”

    亚哈随鲁王瞪大了眼睛看着以斯帖,愣在那里。过了一会儿,亚哈随鲁王才反应过来说:“是谁那么胆大包天竟敢这么做?”以斯帖从席上站起身来,杏眼圆睁,用手直指哈曼,怒声回答说:“就是哈曼!”哈曼一听这话,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

    亚哈随鲁王现在全明白了,原来王后也是犹太人!以斯帖讲的有人想把犹太人赶尽杀绝,指的就是哈曼请求他颁布的屠杀命令。亚哈随鲁王满脸怒气地站起身来,一言不发地离席往御花园走去。他心里怎么想呢?他可是在这件事上有分的啊!亚哈随鲁王在御花园里走来走去,两眼直冒怒火。

    现在,哈曼也知道以斯帖的真正身分,原来王后也是要被处死的犹太人中的一个,这一点哈曼事先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的。哈曼见国王怒冲冲地离席而去,他马上觉得大势不妙,国王是绝不会放过他的。他现在活命唯一的希望是取得以斯帖王后的宽恕,然后再请以斯帖王后向亚哈随鲁王求请。

    在急度地惊慌和恐惧之下,哈曼一下子双膝跪下,伏在以斯帖王后的靠椅上向她求饶。正好这时亚哈随鲁王返回屋中,他一见眼前这个情景不禁大怒:“你真不知好歹,竟敢在宫中当着我的面侮辱王后?……”国王这句话一出口,周围站着的侍卫马上用布蒙住哈曼的脸。按照波斯国的规矩,蒙脸是对待死囚的方式。这样看来,哈曼是死路一条了。

    这时,其中一名侍卫对亚哈随鲁王说:“陛下,哈曼在他家中立了一个绞刑架,准备用来绞死救驾有功的末底改。”

    “什么?”亚哈随鲁王怒吼道:“他想绞死末底改?把他自己吊上去吧!”

    亚哈随鲁王的侍卫们马上把哈曼拖出宫外执行国王的命令去了。这些侍卫们也乐意见到哈曼有今天这个下场,他们心中早就讨厌这个狂妄自大的亚玛力人了。

    这是哈曼最后一次回家,他进了家门,却永远不能再从家中出来。他被挂在自己家中的绞刑架上。现在被挂在绞刑架上的人不是末底改,而是哈曼!哈曼叫人立绞刑架想绞死末底改,没想到却是自掘坟墓。

    上帝粉碎了哈曼残忍的大屠杀阴谋。上帝是犹太人的帮助,上帝掌管世间的万有。小朋友,整个事件的发展是不是像奇迹一般呢?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哈曼一方与末底改、以斯帖及其他犹太一方的优劣对比发生了直转直下的转变。谁能料得到呢?可见上帝真是无所不能的。

    后来,以斯帖王后告诉国王末底改是她的养父,在她父母死后收养了她。于是亚哈随鲁王召见末底改,派他取代哈曼原来的职位。又把从哈曼手中追回的国王的印戒交给末底改掌管。转眼之间末底改的身分改变了,他脱去平常穿的衣服,换上了蓝白两色的华丽朝服,并且还戴上了金冠。末底改不再坐在宫门外,他在国王的宫殿里站立,辅佐亚哈随鲁王。

    可是,危险还没有完全过去,因为那道要消灭犹太人的圣旨仍然有效。以斯帖恳求国王废除那道圣旨,但国王却不能。按照玛代波斯的规定,国王颁布的圣旨代表国王的命令和国家的法律,是不能更改的。现在该怎么办呢?亚哈随鲁王也是左右为难。

    最后,亚哈随鲁王想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他另外又颁布了一道圣旨,这道圣旨的内容刚好与前道消灭犹太人的圣旨相反。驿卒们快马加鞭地将国王这道新圣旨传遍了全国。

    很快地,波斯全国上下都知道王后是犹太人,没有人再敢公开与犹太人作对。很多人都站到了犹太人这边,连军队也帮助犹太人。

    当原定屠杀犹太人的日子到来时,犹太人不但没有被杀,反而击败了他们的仇敌。他们在波斯国总共杀了七万五千名的仇敌。

    在那个特定的日子的晚上,犹太人欢天喜地、互相庆贺,他们也衷心感谢上帝的拯救。魔鬼撒旦原本想藉着哈曼的手杀尽犹太人,使得耶稣基督降生的预言无法实现,但是这个阴谋没有得逞。上帝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为了记念这个特别的日子,末底改建议把这一天定为犹太人的节日,所有的犹太人每年都要庆祝这个节日,这个节日被称为“普珥日”。普珥日是记念犹太人脱离仇敌的手,转危为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大好日子。

    亚哈随鲁的国家日益强大,这当然少不了未底改的功劳。因为国王已提拔未底改为宰相,管理同家大事。末底改留在波斯宫廷,任职多年,他成为权力仅次于国王的人。末底改在任职期间一直为他的同胞谋求福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