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大国命运:欧洲战争革命史-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1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战争初期欧洲各国的情况

    亨利去世导致法国失去在欧洲政坛的绝对权利。法国那些靠玩弄政治手段上台的大臣们,在短短几年内就挥霍掉法国很多财富,这些财富是靠亨利实行叙尔利经济政策和节俭的措施积累起来的。这帮无能的大臣除了挥霍,没有一点能力去处理内部的反对派。法国只好放弃欧洲的主导权。德意志和法国内部都发生了武装斗争,性质相同。路易十三攻打母亲和他的新教臣民,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成年。当遇到良好机遇时,一些果敢的领袖召唤起曾经响应亨利明智政策的臣民,让他们拿起武器,把罗谢尔城当作新首都,在这个设防稳固的城市里建设一座新的国家中心。在当时,几乎没有政治家能用和平宽容的方式解决内战,更不用说能有优秀的领袖带领整个国家一致对外。时间不长,路易十三为了使叛乱者臣服,便用大量金钱换取和平,他这样做是很不光彩的。在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明智的政治家提醒过他,如果要反对奥地利,可以和波希米亚的叛乱者联合,可亨利四世的儿子却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一步步看着国家衰败下去。让人庆幸的是,法国境内的喀尔文教徒没有和莱茵河对岸的信仰同宗们联合起来。法国需要具有雄才大略的领导者来统治国家,不仅要让国内的新教徒们顺从,也要让德意志的新教徒争得自由,但亨利四世已不再是最佳人选,他应当去黎塞留实现他的治国抱负。

    当法国逐渐衰败的时候,荷兰却因获得自由而蓬勃发展。奥兰治世家带领国民把荷兰从一个商业之国转变成为英雄之国,他带领荷兰国民反对西班牙王室家族,并获得独立。这种勇气一直鼓舞人心,在解放战争中,有很多国外力量来支援共和派,这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感激外来力量的帮助,他们希望能帮助现在处于危难中的德意志弟兄们,而且现在荷兰和德意志有共同的敌人,如果能帮助德意志兄弟们获得解放,两国联盟能更好地巩固来之不易的自由。从目前来看,荷兰共和国现在还不能给外国提供帮助,他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他得自卫,不能把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再分散出去,因为他的敌人从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他。

    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联起手来,看起来势力强大了很多,但由于君主雅各布的性格软弱无能,导致英格兰失去了在欧洲的统领地位,而这个重要地位是女王伊丽莎白历经重重困难建立起来的。起先,深谋远虑的伊丽莎白很明白新教徒的安全关系到英格兰的长远利益,因此她对削弱奥地利势力一事非常积极,这也成了她做事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她的继承人,不但没有理解伊丽莎白的动机,也没有胆识继续履行这一原则。伊丽莎白平时生活很简朴,但她不惜重金去支援尼德兰反对西班牙,并且还帮助亨利四世反对天主教同盟。可雅各布,这个女王的继承人,置女儿、外孙和女婿的生死于不顾,任凭敌人处置他们一家人的性命。雅各布不理朝政,整天苦思冥想如何更好地维护国王的尊严。当大臣们劝谏他要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时,他向臣民极力辩解,并一再强调国王们的权力不应受到限制。此后他用自己的权力肆意挥霍财富,并丧失了国王可以关闭议会和取消选举自由的特权。他生来就畏惧兵器,即使正义的战争也会把他吓退。经常拍马屁的宠臣白金汉看穿了雅各布的心思,于是处处利用他,花言巧语地欺骗他,他却还在那洋洋得意。奥地利和西班牙给雅各布灌迷魂汤的时候,德意志的人们正把他的女婿赶下台,并且把他外孙的世袭产业拱手送人。为了不让他知道他女儿一家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奥地利和西班牙以给他介绍儿媳妇为名,让他去西班牙的马德里看看未来儿媳的样子。这个昏头的父亲竟然还做好了替儿子相亲的准备,这个可笑的举动吓坏了儿子的未婚妻。为了避免出现尴尬的场面,她逃走了。雅各布懦弱的性格使他不能摆脱国家的险境,假若他早早提起勇气,可能战争早就结束了。

    英格兰的许多市民开始抗议他的统治,这些抗议风暴惊吓到了他的儿子。为了平息国内各党派的怒气,他只好进行改革,可是收效甚微,在经历几次失败之后,不得不做出了不参与德意志战争的决定。这个可怜的儿子由于父亲犯下的错误,最终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

    瑞典和其他国家的对立

    此时丹麦和瑞典两个国家崛起了,北欧人的注意力都转到这两个国家的国王身上,他们的个人声誉差异很大,但他们的国家势力都很强大。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在位的时间很长,他治国有方,因此,在他的领导下,丹麦在欧洲形成了一股重要势力。这位国王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军队的士兵是经过层层精挑细选的,帮他出谋划策的大臣也都团结一致。了解了这些原因,你就会知道这个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国库充裕、昌盛繁荣、名声在外。

    另一个崛起的欧洲强权国家是瑞典,从古斯塔夫·瓦萨执政时期开始,瑞典就获得了自由,他对国家现有政策实行改革,颁布新的法律,令瑞典逐渐强大起来。古斯塔夫·瓦萨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瑞典强大的一幕,可惜他没有等到,但是长孙古斯塔夫·阿道夫却实现了他的宏伟计划。

    最开始时,瑞典和丹麦是被强行组入一个君主国的,但是在那个君主国中,这两个国家的势力非常单薄。当遇到宗教改革时,他们抓住机会,采用武力脱离了这个组合,之后他们的国家才开始繁荣昌盛起来。瑞典和丹麦繁盛的结果,证明加入强制联合对他们有百害而无一益。为了巩固胜利成果,这两个国家建立起睦邻友好的关系,他们需要保卫同一片海域,福音新教也要依赖于他们才能壮大。同样的利益和敌人应该能让他们之间和平相处,但是,总有不愿看到他们联合起来的小人从中作梗,离间两国君主之间的关系。离间成功了,丹麦的国王们仍想觊觎瑞典,而瑞典也想起以前丹麦对他们采取的暴政。民族仇恨的焰火总是时不时地在两国边界燃起,两国在北海的商业冲突以及国王间的戒备嫉妒的心理,让这两个国家争端不断。

    古斯塔夫·瓦萨——瑞典王国的创始人,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见成效的是宗教改革。他下令国家机关里不能有教皇的信徒,这样他未来的所有继承者就都不能再次改革现在的宗教状况,他把这一规定纳入到国家基本法里。可是瑞典的第二继承人——他的次子约翰却把他的规定当作耳旁风,即位之后就皈依了教皇;而约翰的儿子西吉斯蒙德统治波兰王国时,就着手推翻基本法,并打击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教会。古斯塔夫的第三子——松德曼兰公爵卡尔,为了反抗父亲的规定召集等级会议发起暴动。最终,在瑞典境内,叔侄间、国王和民族间为了利益发生了内战。卡尔公爵为了能使自己登上王位,他利用王国行政长官——古斯塔夫·瓦萨的长子不在国内的机会,把波兰和等级会议联合起来,希望通过两者之手达成目的。西吉斯蒙德此时采取的糟糕措施又间接帮助了他。在一次王国大会上,松德曼兰公爵他们一致同意摒弃父亲曾经规定的长子继承权原则,自己登上皇位,并剥夺侄子西吉斯蒙德及后裔的王位继承权。现在瑞典由卡尔九世——古斯塔夫·阿道夫,这个新国王的儿子来统领。但是西吉斯蒙德的忠实臣民并不承认他,说他的王位是其父亲篡夺的。国家并不像物品那样可以代代相传,一个有思想的民族在国家继承问题上也是有自己看法的,如果继位没有按照正常程序来,统治者违背誓言是不为民众所接受的,人民有权力换掉没有德行的统治者。

    在阿道夫不满17岁时,瑞典王位出现空缺,可他看起来思想很成熟,于是等级会议帮助他提前继位,这对他帮助很大。等他成功继位之后,他自己的政府内阁也组建好了,他们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年轻的阿道夫爱上了一个大臣的女儿,他也希望能娶她作王后,可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国家大事,因此阿道夫的不能把心放在过宁静的生活上。

    当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当上国王时,阿道夫还没有出世。丹麦袭击瑞典,从阿道夫的父亲手中夺取好多东西。一直以来,两国边境都不安宁,为了专心对付莫斯科沙皇,古斯塔夫·阿道夫做出牺牲,跟丹麦达成共识,结束战争。阿道夫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从不让百姓白白流血牺牲,但也不拒绝正义之战,他取得了对俄罗斯战争的胜利,从那里获得了几个重要省份,瑞典王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

    在波兰,继承了王位的西吉斯蒙德国王,为了报复古斯塔夫·阿道夫,尝试过千百种阴谋诡计。他鼓动瑞典臣民反对古斯塔夫·阿道夫,朋友也冷淡他,敌人与他势不两立。所有人都拒绝与阿道夫和解,因此,阿道夫无奈地拿起武器来和波兰作战。英勇的阿道夫把立陶宛、波兰、普鲁士依次打败后,热爱和平的古斯塔夫·阿道夫又每次都先伸出和谈之手。

    这场瑞典和波兰的战争,与德意志的三十年战争紧密相关。西吉斯蒙德国王信奉天主教,他为了得到西班牙和奥地利的支持,就教唆新教亲王争夺瑞典王位。依靠西班牙和奥地利,波兰皇帝不肯与瑞典和解,而这位皇帝又被马德里和维也纳宫廷的诱人许诺所激励,致使西吉斯蒙德不肯罢手,在立陶宛、库尔兰和普鲁士节节败退的事实面前,让西吉斯蒙德更加急切地想取得胜利。他的盟友其实就想让波兰牵制瑞典,以便能有精力去破坏德意志的自由,然后把备受战争之苦的北部占为己有。出乎意料的是,阿道夫没有让他们的险恶用心得逞。经过八年的战争洗礼,瑞典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古斯塔夫·阿道夫的作战经验也变得成熟,部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战争期间,他们不断完善作战方法,凭着这些优势,他们就能在德意志的土地上纵横驰骋。

    【第五章 德意志国土上的争端】

    皇帝的军队终于首次在德意志的领地亮相了,这带给新教徒的必定是冬天,但未必会给天主教徒带来春天。因为瓦伦斯泰对于天主教同盟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对于巴伐利亚将军的战绩他心怀嫉妒,因此不愿意与其合作。

    弗里德里希的悲剧

    既然是战争,花费肯定少不了。虽然斐迪南收回了他对邦国的统治权,但他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他没收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教廷的资产,总计有四千万古尔登,还没来得及使用这笔款项去偿还在战争中的花费,他就发现这笔钱不翼而飞了。耶稣会会士和斐迪南的宠臣们毫无节制地将这笔巨款挥霍殆尽。

    在这场战争中,马克西米利安公爵居功至伟,他所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无可阻挡。马克西米利安公爵坚持自身的宗教信仰,对皇帝也十分忠心,甚至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的亲属。马克西米利安与皇帝曾在战争前签署过一个协议,皇帝答应在战争结束后补偿马克西米利安的所有支出和损失,现在到了该皇帝兑现承诺的时候了。可问题是,这场战争下来,皇帝自己还入不敷出呢,现在他觉得那个协议简直像是一个难以摆脱的紧箍咒,即使要感谢马克西米利安公爵,也不能建立在损害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他想到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那就是铲除掉弗里德里希,以此来补偿马克西米利安。一方面,弗里德里希现在已是过街老鼠,对他采取武力行动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可以拆西墙补东墙,对马克西米利安也算是一个交代。就这样,为了偿还战争欠下的债,新的战争又开始了。

    实际上,斐迪南之所以发动这场新战争,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动机,那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之前的战争,他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疲于应对各种挑战。如今胜者为王,他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作为一名虔诚的耶稣会会士,他曾在洛雷托和罗马向圣母玛利亚许下誓言,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现在新教在德意志大地上遍地开花,对天主教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有必要进行清剿。之前他一直都没有合适的机会去实现他的诺言,他想让普法尔茨邦改信天主教,这对信仰天主教的德意志而言十分重要,可是他一无实力,二来也缺乏法律依据。现在他发动这场战争,既可以酬谢马克西米利安公爵,也可以实现自己的誓言,同时还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实际上,弗里德里希的命运早已注定。战争爆发之前,皇帝内阁就已经决定抛弃他了,只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程序而暂时没有行动。现在他仓皇而逃,人们对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敢于向他发出专横的声音。弗里德里希选侯被指责侮辱了皇帝的尊严,犯有危害国家和平的罪名,因而不再受法律的保护。和他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在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为他助战的三位亲王,他们几个被剥夺了领地,可笑的是,这样的决定竟然是由自以为公正的天主教同盟、巴伐利亚公爵和西班牙女王来执行的,这真是对法律的莫大讽刺。福音新教联盟现在没有实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和事业,只得默默忍受强权的恣意妄为和拼命压制。皇帝、巴伐利亚和天主教同盟的联合势力是如此强大,他们不得不忍气吞声。帝国城市在看到弗里德里希的下场后,惊恐万分地退出了新教联盟。诸侯们随后也退出了,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领地,纷纷宣誓退出,并且承诺再也不重建联盟了。

    就这样,弗里德里希失去了德意志诸侯们的支持,向皇帝势力效忠的有波希米亚、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只有波希米亚比尔森城的恩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还在苦苦支撑,他继续抵抗着皇帝的势力。不过独木难支,很快他就因为军队缺乏后勤保障而难以为继,只得将比尔森城卖给了皇帝,但他还没有完全被困难吓倒,不久后他设置的募兵站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上普法尔茨,他积极招募军队,将那些被新教联盟解散的士兵聚在一起,很快军队的人数就达到了两万,成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由于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这支军队只好四处掠夺财产,以便维持巨大的军费开销。这令周边省份均感到胆战心惊,他们担心这支军队会突然来访,抢走本属于自己的财富,掠夺领地上的资源。由于掠夺成性,他们经过的地方往往是一片狼藉。为了免遭洗劫,不少城市甚至主动地缴纳高额费用。现在,曼斯费尔德不得不撤出上普法尔茨,因为巴伐利亚公爵正率军向这里挺进。曼斯费尔德虚晃一招,突然出现在下普法尔茨,不但骗过了尾随他的巴伐利亚将军悌利,还大肆掠夺了莱茵河畔的主教辖区。

    当皇帝和巴伐利亚联军云集在波希米亚时,下普法尔茨地区正遭到西班牙将军安布罗斯·施皮诺拉部队的进攻。根据乌尔姆和约规定,新教联盟负责防守这一地区,但他们错漏百出的防守措施根本无法抵挡西班牙人的凌厉攻势,绝大部分的领地都落入了西班牙人之手。科尔杜巴从施皮诺拉手中接过军队的指挥权,同时也接管了这一地区。为了应对曼斯费尔德的进攻,科尔杜巴迅速放弃了包围法兰克塔尔。曼斯费尔德的本意只是想为他的军队在阿尔萨斯建立一处要塞,而不是赶走西班牙人,所以他只是快速地渡过了莱茵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