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追“星”之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艾森豪威尔的军事生涯中,曾先后在康纳将军以及三位五星上将——潘兴、麦克阿瑟和马歇尔麾下供职。在这些将星的照耀下,他完成了陆军一系列的所有正规教育,并成为利文沃思参谋学院的状元。但是,尽管成绩优异,他也只能在办公室里“消磨”时光。但他坚信,在下一场规模更大的世界大战中,他肯定会有机会一展身手……

    自1922年起,艾森豪威尔便开始了他的追“星”之路。他先后在福克斯·康纳、约翰·J·潘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乔治·C·马歇尔将军麾下供职。其中,除了福克斯·康纳之外,另外三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五星上将。生活在这些将军的身影背后,这对艾森豪威尔的生活、思想,甚至性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他们的赏识和提拔下,艾森豪威尔才可能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如一缕轻烟,凭借东风,扶摇直上。

    跟随康纳将军在巴拿马

    尽管在艾森豪威尔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中,与二战和冷战时期的许多声名显赫、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有过密切的工作关系,但直到他1964年总统卸任,他仍坚持说,“福克斯·康纳是我所认识的最有才干的人”。

    艾森豪威尔第一次遇见康纳将军是在米德兵营巴顿住处的一次宴会上,那是1920年秋季一个星期日的下午。

    巴顿与康纳将军算得上是老相识,他们是在法国认识的。当时,康纳将军是潘兴将军统率的美国远征军的作战军官,并被公认为是美国远征军的智囊,而巴顿是他手下的一名排长。而此前,尽管艾森豪威尔听说过康纳将军是军队中最漂亮的人之一,但却从来没有见过他。

    康纳将军和夫人都是温文尔雅、说话轻声细语的南方人,风度翩翩,彬彬有礼,而且很喜欢与年轻的军官和他们的夫人们在一起。艾森豪威尔和梅蜜立即为康纳将军及夫人们所吸引,并对彼此都留下很好的印象。

    宴会之后,康纳将军让巴顿和艾森豪威尔带他观看一下坦克,并向他介绍他们对这种未来的武器的看法。这是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从上级军官那里得到鼓励,也是惟一的一次鼓励。在参观米德兵营的过程中,康纳将军在听取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看法时,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问题。而当康纳将军启程回华盛顿时,他再次称赞了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工作,并鼓励他们继续干下去。

    之后,康纳将军在得知艾森豪威尔因坦克战的看法而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时,曾一度告诉艾森豪威尔说自己已经被任命去巴拿马指挥一个步兵旅,艾森豪威尔是否愿意到他那里担任主任参谋。尽管艾森豪威尔非常乐意在康纳将军手下任职,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

    1921年,潘兴将军出任陆军参谋长。于是,康纳将军再次提出让艾森豪威尔出任他的主任参谋。很自然,潘兴将军很快就命令艾森豪威尔去巴拿马。

    于是,艾森豪威尔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在国外服役的生活。他和梅蜜于1922年1月抵达巴拿马。

    巴拿马的生活条件极差,兵营的房子还是当时开凿巴拿马运河时修建的,已经摇摇欲坠,破旧不堪。梅蜜把他们的住房描绘成“一间两层的棚屋,比棚屋更脏十倍”。此外,巴拿马的气候潮湿,雷阵雨频繁。每到雨天,雨水就会顺着屋顶和四壁往里滴。而雨过天晴后,屋子里又潮气蒸腾,简直像是在蒸桑拿。

    尽管梅蜜并不喜欢巴拿马炎热潮湿的气候,但她还是与住在隔壁的康纳夫人——弗吉尼亚·康纳成了好朋友。梅蜜每天都去拜访康纳夫人,把康纳夫人当作自己的知己和顾问。当康纳夫人得知因戴维的死而在梅蜜与艾森豪威尔之间产生隔阂之后,对梅蜜提出了忠告。她叫梅蜜把头发剪短,改换服饰,打扮得活泼些。

    “你的意思是我应当迷住他?”梅蜜问道。

    “我就是这个意思,”康纳夫人回答说,“迷住他!”

    于是,艾森豪威尔与梅蜜之间的感情开始逐渐升温。而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和康纳将军之间发展了一种近似师生的关系。

    由于工作任务不重,艾森豪威尔与康纳将军有了更多的在一起的时间。他们经常一起骑马穿越丛林,晚上打开铺盖席地而卧,围着篝火闲谈,周末,再一起出去钓鱼。

    艾森豪威尔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但更让他感到获益匪浅的是,康纳将军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他阅读大量的军事文献,还要求他在阅读后提出探索性的问题。

    每当艾森豪威尔读完一本军事著作后,康纳将军总是会问:“艾克,你已经完全了解了作品中描写的军队是怎样战斗的吗?”

    起初,艾森豪威尔不能完全满足他的要求,但很快,艾森豪威尔便可以自豪地说:“是的,将军,我已经完全了解了。”

    但是,康纳将军并不满足于让艾森豪威尔仅仅了解战史,他会接着问道:“那么,当时那些将领的决策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如果当时做出相反的判断,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当时还可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这样,在康纳将军的严格要求下,艾森豪威尔读了大量的内战时期将军们的回忆录,并与康纳讨论过格兰特和谢尔曼以及其他将领所做的决策。甚至还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通读了三遍。

    此外,对于未来的世界格局,康纳将军坚持认为,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缺点,三十年后,或者不出二十年,战争将会再度爆发,这将是一次世界大战,届时美国将与盟国一起作战。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康纳将军引用了许多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论据,并劝艾森豪威尔最好对此有所准备。康纳将军的信心也影响了艾森豪威尔,使他觉得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在军队服役也就有特殊的意义。艾森豪威尔的退出部队的念头打消了。

    对于艾森豪威尔今后的发展方向,康纳将军建议艾森豪威尔应该设法去马歇尔上将手下工作。由于曾和马歇尔一起在潘兴的司令部工作过,康纳将军认为,马歇尔“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人都更精于安排盟军部队的技术”。

    康纳将军还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将同协约国共同作战,而据我所了解的人中,只有马歇尔上校具有指挥协调未来战争的艺术。他是个出类拔萃的军事天才。”

    同时,为了鼓励艾森豪威尔,康纳将军也对他说:“你指挥起来也会和马歇尔一样的。”康纳将军在1924年艾森豪威尔考绩报告中写道,艾森豪威尔是“我所见过的最能干、效率最高、最忠诚的军官之一”。

    而艾森豪威尔的好朋友斯维德·赫兹利特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斯维德·赫兹利特指挥的一艘潜艇要在巴拿马的船坞修理,于是他顺便拜访了艾森豪威尔。

    斯维德·赫兹利特证实了艾森豪威尔心情愉快,对康纳将军和巴拿马反应良好。同时,他还发现艾森豪威尔工作和学习都很努力,特别是“驻扎在炎热和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大多数军官都去纳凉散心,这就显得特别不寻常”。斯维德·赫兹利特回忆说,艾森豪威尔“把二楼的门廊隔开,布置成一间简陋的书房,就在这里他用制图版,根据教材在业余时间把古代将军指挥的战斗重演出来”。

    在巴拿马服役期间,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艾森豪威尔。1922年8月3日,艾森豪威尔的第二个儿子约翰·谢尔登·杜德·艾森豪威尔降生在丹佛一座现代化的医院里。之前,梅蜜已经提前由巴拿马返回丹佛待产,而艾森豪威尔也在7月份回丹佛休假。约翰的出生缓解了艾森豪威尔对戴维夭折的心痛,令艾森豪威尔和梅蜜喜上眉梢。

    这一次,夫妻两个对孩子十分小心,特别是梅蜜,对约翰简直是放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就连约翰也说,“梅蜜过分地疼爱我,关心得几乎使我透不过气来”。

    对于这一点,梅蜜也毫不隐瞒,她自己也说:“多少年来我一直放不下这块‘心头肉’,直到约翰自己有了该子,我才不再为他担忧。”

    艾森豪威尔尽管对孩子很严厉,但想到自己小时候被父亲鞭打时而受到伤害,艾森豪威尔从来没有打过约翰一下。父子关系很好,约翰一长大,艾森豪威尔便尽量让他参加自己的一切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的次数便越多,直到艾森豪威尔去世,这一习惯才改变。

    转眼间,已经是1924年的秋天了。在获悉即将被调任时,艾森豪威尔非常高兴。尽管艾森豪威尔夫妇与康纳夫妇相处得非常融洽,他自己也从康纳将军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想到要告别酷热的运河区,回到离开三年的祖国,见到以前的老朋友,艾森豪威尔恨不得一下就能飞回去。

    利文沃思参谋学院状元

    然而,回到本土,当艾森豪威尔打开命令之后,却大失所望。因为陆军部仍把他派回米德兵营,并担任橄榄球教练,他的整个心都凉了。

    好在这次任务是暂时性的,在他指导的球队打完最后一场比赛后,艾森豪威尔被任命去指挥一个坦克营。而此时,他已经不再满足于从事以前的工作了,他向华盛顿的步兵司令建议,要求改变任命,能够让他进步兵学校深造,以开阔眼界。但却遭到了断然拒绝。

    这时,康纳将军给艾森豪威尔发去一封秘密电报,要求无论陆军部给他下达什么命令,艾森豪威尔都不要提出异议,一声不响地接受下来。

    没几天,对秘电感到困惑不解的艾森豪威尔接到了解除他在步兵中的职务,暂时调入副官署署长办公室的命令,派他到科罗拉多去招募新兵。由于有了康纳的电报的指示,艾森豪威尔压住了怒火,走马上任了。这样,艾森豪威尔一家就在科罗拉多度过了1924年的冬季和1925年的春天和初夏。

    期间,梅蜜很高兴,因为丈夫工作的地方洛根堡,是丹佛的一个郊区,这样,她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父母和姊妹们团聚。而艾森豪威尔却在一边工作,一边等待可能出现的机会。

    终于,康纳将军利用在陆军部的种种关系,说服副官署长把艾森豪威尔派往利文沃思堡的参谋学院。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不啻为天上掉馅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准备飞上天了——而且不需要乘飞机!”

    但几乎是马上,艾森豪威尔就犹豫了。自己没有上过步兵学校,而这一点又被认为是进指挥参谋学院的先决条件。利文沃思堡参谋学院又是一所竞争性很强的学院,学习成绩优良的有希望在军队中得到提升,成绩差的就注定失却任何希望。而且,有人写信劝他不要进这个学院,因为“你可能会失败,而失败将使他不能再当一名步兵军官,就此终身只能当一个训练蹩脚球员的足球教练”。

    康纳将军的来信及时地消除了艾森豪威尔的顾虑,他的信中写道:“你自己可能不知道,但是因为你在巴拿马的三年工作,你远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人都具有资格和适合到利文沃思去。”他还说,艾森豪威尔在巴拿马是每天都要写份野战命令,这样,起草作战计划和作战命令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再自然不过,“以至于它们成为了你的第一本性”。

    艾森豪威尔还是没有完全放心,他向巴顿借了在利文沃思参谋学院的笔记,仔细钻研,又弄到几本习题,做完了所有的题目。做完后,通过对答案,艾森豪威尔有信心了,因为康纳说得对,参谋工作对他来说很容易,而且他也喜欢这份工作。

    于是,1925年8月,艾森豪威尔胸有成竹地到利文沃思参谋学院报到。

    与西点军校不同,利文沃思参谋学院的竞争异常激烈。同一年人校的275名学员,都是来自各个单位的佼佼者,个个都是上级亲手挑选的,并且代表着各军种的荣誉。进利文沃思参谋学院对学员来说,是一种奖励,同时更是一种鞭策。

    学院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拿破仑式的将军,而是能胜任各种工作、帮助司令官做决定的参谋军官。对于这一点,学院的手册中明确写到:“大家要了解:当战争到来时,向司令官提出的关于战争的问题应当只有一个,这个问题不是他攻击了哪一翼,不是他如何使用预备队,不是他如何保护自己的两翼,而是他作战了吗?”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利文沃思参谋学院尽一切可能创造接近实战的条件,使学员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克服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紧张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反应,并且将学员的成绩与他们之后的前途挂钩。因此,利文沃思学院以其对学员施加压力而闻名,学员经常要学习到半夜,以至于偶尔会有人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

    尽管艾森豪威尔并不同意利文沃思参谋学院关于参谋工作的定位,他更倾向于参谋人员应当有能力向司令官提供决策选择,如利用坦克的机动性从侧翼包围敌人,而非仅仅敦促司令官“他作战了吗?”但是,他还是愉快地投入到竞争中去,因为西点军校毕业后10年的阅历已经使他明白,他到利文沃思参谋学院的目的,不是提出批评,而是证明自己是上司能依靠来实现其想法的人。

    当然,对于学习到深夜的办法,艾森豪威尔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清醒的头脑要比满脑子是琐碎的细节更为重要。为此,他把每晚的学习时间限制为两个半小时,到九点半准时上床休息。同时,他拒绝参加学习委员会的讨论,当时,大多数学员都要参加由4到8人组成的学习委员会讨论题目,他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谈论和辩论上。

    相反,他和一名来自萨姆堡的伦纳德·杰罗的老朋友在一起,两个人在艾森豪威尔的四楼住所建立了一个“模拟指挥所”。“指挥所”的墙壁上挂满了地图,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参考书,并不许外人打扰,家人也不例外。每天晚上,两个人在指挥所里看参谋书、查阅地图,或者研究第二天的战术问题。

    凭借在巴拿马工作三年奠定的扎实的基础以及得当的学习方法和刻苦的精神,当艾森豪威尔1926年从利文沃思参谋学院毕业时,他在全部275名学员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对一位在西点毕业时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及未曾上过所属兵种学校的军官来说,确实算得上是惊人的成绩。随之而来的,是亲朋好友雪片似的祝贺电函。康纳将军为他感到高兴,艾森豪威尔的岳母也非常兴奋,来电说:“孩子,我真为你高兴,现在我可以逢人便夸奖你了。”而哥哥阿特·艾森豪威尔甚至在堪萨斯城的米尔巴哈饭店设宴庆祝。

    在这些祝贺的电文当中,巴顿的信给艾森豪威尔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巴顿的来信首先对他的成绩表示祝贺,说“如果一个人长久地考虑战争问题,必然能够得益;而你的脱颖而出,表明利文沃思是一所好学校”。

    接着,巴顿又以诚恳的语气,告诫艾森豪威尔说:“利文沃思尽管好,但它仍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然后,他告诉艾森豪威尔,自两年前他从利文沃思参谋学院毕业以来,他还在一直坚持做参谋学院的全部习题。当然,“我不再为了求得标准答案,而是试图去做我在战争中所要做的事”。同时,巴顿还在信中谈到了步兵战术问题,他说:“是什么驱使那些肯定有伤亡的战士投入战斗,并且以什么队形去战斗?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领导,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不知道。……除非我们有超过敌人的炮火使他们只需要迈开步子走过去,否则是无法向前推进的。”巴顿还推荐艾森豪威尔读一读法国军官阿尔登·杜比克写的《作战的研究》一书。最后,巴顿再次告诫艾森豪威尔说,既然已经从指挥参谋学院毕业了,就应当停止考虑起草命令和运输补给的问题,而应当开始思考“驱使步兵在炮火下运动的某种手段”。巴顿预言“下一场战争的胜负将决定于战斗,而不是计划”。

    巴顿的来信使艾森豪威尔对今后的生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身上的职责。同时,优秀的毕业成绩以及陆军部及参谋部对他的高度评价,使艾森豪威尔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在高兴之余,他憧憬着今后在部队的工作和生活。

    在潘兴将军手下

    当然,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利文沃思参谋学院毕业,并不意味着立即就能得到晋升,特别是当上面挤满了高级军官的时候。摆在艾森豪威尔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去西北地区的一所大学当后备役训练教官,工作中还包括当大学足球队教练,额外薪水为每年3500美元;另一个是到佐治亚的本宁堡去指挥一个营。由于渴望部队生活、渴望能够参加战斗,艾森豪威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本宁堡。

    但是,当他到达本宁堡的时候,他才发现对他的任命是出任本宁堡的足球队教练。艾森豪威尔感到十分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上级领导竟然置他在各方面的才能于不见,却只把目光盯在他执教足球队上。他强压住怒火,对司令官说他费了好大的劲,刚拒绝了3500美元的教练收入,最后的结果还是足球教练!

    又是康纳将军,再一次帮助了艾森豪威尔。在赛季结束后,康纳将军把艾森豪威尔推荐给担任欧洲作战纪念委员会主任的潘兴将军。

    潘兴将军1860年9月13日生于密苏里州林恩县的一个普通家庭,1886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之后,他参加过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镇压大规模印地安人反抗的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幽灵舞叛乱”、美西战争、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战争等。特别是因为在菲律宾的表现出色而受到罗斯福总统的赏识,破格从上尉直接提升为临时准将,被任命为棉兰老军区司令和摩洛省省长。1916年,潘兴率远征军出征墨西哥,在军界中一举成名,并于1917年被授予陆军准将,使得自己的肩膀上有了第一颗将星。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后,潘兴率领美国远征军赴法作战。因领导并建立了美国远征军这一“美国第一支现代化的战斗部队”,为协约国在战争中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而被授予五星上将的军衔,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五星上将。

    美军士兵在用迫击炮轰击德军。

    潘兴将军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一战结束时,潘兴将军认为战争应以德国的无条件投降为最高目标,必须彻底消除这个战争策源地。为此,他曾致电协约国军事委员会说:“从军事观点上看,是否同意德军的停战要求是一个大问题。在对协约国有利的军事条件下停火,宁愿接受一个谈判的和平的原则而不是一个强制的和平的原则,协约国将伤害他们所持的道义立场,并可能丧失机会来确保建立在持久基础上的世界和平。我认为,安全胜利只能靠继续战争直到我们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才能得到。”但是,潘兴对德国实行全面军事占领的主张并没有被采纳。后来历史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十多年后,德国果然再次成为战争策源地,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然,潘兴的战略眼光还表现在他对人才的挑选和重视上。他爱才,也会用才,在他手下,成长了一大批著名的将领,如马歇尔、麦克阿瑟、康纳、巴顿等都曾经是他的部下。

    1924年,潘兴将军从美国陆军参谋长位置上卸职之后,退出现役,出任欧洲作战纪念委员会主任。

    艾森豪威尔被叫到华盛顿,编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欧洲的战场手册。这不是一项挑战性十足的工作,材料是部队史、军事地图、作战报告、年表和图片,工作也无非是剪刀加浆糊。但因为要在6个月之内完成,还是有一些压力的。

    幸运的是,艾森豪威尔有了弟弟弥尔顿的帮助。当时,弥尔顿已经是美国农业部的二号人物,是华盛顿政坛上正在上升的一颗新星。弥尔顿的专长是新闻采访,因此他帮助哥哥完成这项任务非常轻松。

    同时,艾森豪威尔夫妇在华盛顿的住所与弥尔顿及妻子海伦·埃金的住所很近,两家的走动也非常多。艾森豪威尔也因此进入了弥尔顿的社交圈,在那个圈子里,美国政治几乎是惟一的话题。从1911年进入西点军校到1926年利文沃思参谋学院毕业,艾森豪威尔所受的教育一直是要远离政治,他本人对政治这玩意儿也并不感兴趣。因此,这就成了艾森豪威尔第一次开始认真讨论政治。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和弥尔顿之间在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自己比弥尔顿更保守,更多的是强调自己所负的责任,表现在军事方面,就是要服从上级交给的任务。

    弥尔顿坚信哥哥艾森豪威尔今后一定会有所作为,在宴请内阁成员、其他政府官员、律师以及新闻界人员时,他总是非常乐意地把艾森豪威尔介绍给大家。很快,在华盛顿的上层社会中,几乎人人都知道艾森豪威尔是弥尔顿的哥哥。弥尔顿的眼光没有错,一次,当他把艾森豪威尔介绍给一位记者时,他说“这是我的哥哥,陆军少校艾森豪威尔,我认为他将飞黄腾达”。记者在和艾森豪威尔进行过短暂的交谈后,也确认了弥尔顿的看法!

    当然,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那时,他仍只是一个37岁的少校,这个年龄和军衔在部队中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他还不清楚自己下一步会怎么样,毕竟编写欧洲战场手册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任务。不过,能认识很多达官贵人,并能和弥尔顿夫妇经常在一起,他还是非常高兴。

    编写欧洲战场手册的任务很快完成了,艾森豪威尔按时上交了欧洲战场手册。潘兴将军对此很高兴,他表扬艾森豪威尔说:“不仅能够有效和及时地完成全部工作,而且在处理许多细节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他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是运用非凡的智慧和恪尽职守所致。”

    尽管潘兴将军对战场手册表示赞许,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也靠近潘兴将军的办公室,但两人并没有建立起像艾森豪威尔与康纳将军之间的那种亲密关系。也许,一方面是由于潘兴将军的性格,他是一个冷淡和一本正经的人;另一方面,两人的年龄和军衔差距太大,两人相差30岁,艾森豪威尔不可能越过众多比他军衔高的军官与潘兴将军有更多的单独接触机会。

    但是,两人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艾森豪威尔非常尊敬潘兴将军,在潘兴将军1948年去世以前,每逢生日,艾森豪威尔总是不忘发一份祝贺电。在潘兴将军病逝的前几年,艾森豪威尔也经常到病房探望他。

    1948年,潘兴将军去世,艾森豪威尔也去华盛顿参加了葬礼。然而,葬礼还没有结束,就突然天降大雨。等候在路旁的汽车纷纷开到送葬队伍的前面,打算接走高级官员。但是,艾森豪威尔却拒绝上车,坚持到葬礼结束,因为他认为这是最后一次与潘兴将军同行。

    当然,另一方面,潘兴将军也很欣赏艾森豪威尔的才能,并非常信任他。特别是当潘兴在撰写回忆录方面遇到困难时,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他让艾森豪威尔阅读他的手稿后再提出建议。由于潘兴将军的回忆录只是将日记加以扩充,因此无法按时间先后连续介绍历时很长的战役。对此,艾森豪威尔建议采用叙述的方式进行,并按照潘兴的要求改写了几章。潘兴将军读完之后,感到很高兴,并说他喜欢这样写。但是,潘兴将军对艾森豪威尔说,这种事情他总是要征求马歇尔的最后意见,并要把艾森豪威尔写的那几章拿给马歇尔看。

    马歇尔是潘兴非常信任和赏识的人。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向法军发动了三次大的进攻,法军频频向美军告急。潘兴将军下令由陆军第一师从侧翼配合法军作战,并亲临第一师检查准备情况,当时的代参谋长马歇尔向潘兴详细介绍了他制订的第一师作战计划。潘兴听了汇报之后,觉得马歇尔不仅对战胜对手自有谋划,而且拟定的作战计划考虑周密,是美军中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因此,他把马歇尔调到远征军总参谋部工作。后来,到1921年,潘兴将军出任陆军参谋长的时候,马歇尔中校也便成为他的首席助手。潘兴一直很关心马歇尔,并为他的成长不遗余力。1932年,麦克阿瑟命令马歇尔去指挥伊利诺斯州的国民警卫师的进修,潘兴将军不愿意看到如此优秀的军官失去将来晋升的机会。在向麦克阿瑟说情未果后,他又直接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着重说明马歇尔的非凡统帅才能和卓越的服役业绩,希望总统干预,提升马歇尔为准将。在他的帮助下,马歇尔终于在1936年获得了准将军衔。当然,这是后话。

    马歇尔看了改写的回忆录几天后,来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马歇尔像潘兴将军一样,态度生硬,一本正经。他对艾森豪威尔说尽管他认为艾森豪威尔写得很有意思,但他认为采用日记的形式会让潘兴将军更高兴。由于马歇尔坚持己见,艾森豪威尔的解释没起什么作用。最后,潘兴将军的回忆录还是以日记的形式完成了,但由于内容不连贯,很多读者无法理解。

    作为对艾森豪威尔工作的奖赏,潘兴将军推荐艾森豪威尔进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深造。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是军官毕业后进修的最高学府,其任务是培养高级指挥人才。实际上,与利文沃思参谋学院不同,能进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更多是一种奖励。因为学员既不考试,也不评分,主要活动是听政府官员和军队领导们做关于世界形势的报告,以扩大学员们眼界,因为这些学员将来大多要从事高级指挥工作。

    由于麦克奈尔陆军大学也在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得以继续在弥尔顿的社交圈内周旋,而且继续在家里开办“艾森豪威尔俱乐部”。对他来说,这一年更像一个愉快的休假年。

    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

    1928年6月,艾森豪威尔从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毕业,至此,他完成了陆军一系列的所有正规教育。

    这时,又有两条道路摆在面前供他选择:一是进参谋部,二是作为欧洲作战纪念委员会的成员在法国修订他那本欧洲战场手册。考虑到进参谋部对他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好处,艾森豪威尔想选择参谋部。但是,梅蜜这次却坚持要去巴黎,她渴望能在充满浪漫气息和异国情调的巴黎呆上一年。于是,艾森豪威尔让步了。

    1928年8月,艾森豪威尔一家来到巴黎,居住在塞纳河左岸米拉博桥附近的多特伊码头68号的一家公寓里。白天,梅蜜在巴黎各大商店购物,6岁的戴维在麦克珍妮特学校读书,艾森豪威尔则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全家在一起吃晚饭。

    期间,艾森豪威尔不止一次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战场考察,这使他对一战中许多重大战役及地形了如指掌。16年之后,也就是1944年~1945年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在法国登陆时,他对那些地方地形的记忆和描述,使他的同事大为惊讶,而对地形的熟悉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战局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法国的15个月很快就过去了。1929年11月,艾森豪威尔一家又回到了华盛顿。艾森豪威尔被派到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工作。

    之前一个月,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倒闭,经济危机爆发。而太平洋的复杂局面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国际舞台上政治力量越来越清楚地形成新的对比。事态的发展对已经建立的集团和联盟产生了新的变动。有一点必须明确,即如果发生世界性的冲突和美国参战的话,那么美国必须解决动员美国的军事经济资源这一复杂问题。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的任务就是负责制订下一场战争中美国工业和人员的动员计划。这是一项与时代很不合拍的工作,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美国经济历史上最萧条的三个年头。

    艾森豪威尔花了很多时间同各方面的大企业家交换意见,但那些人几乎没有一个认真地对待艾森豪威尔少校。因为那些人认为现在他们需要的是集中力量对付经济危机,而不是讨论将来甚至不可能发生的战争。

    与这些不顺心相比,更让艾森豪威尔感到不满的是当时的参谋长查尔斯·史沫莱尔将军对他们工作的蔑视。参谋长下令禁止任何人进入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禁止与艾森豪威尔和乔治·范-霍恩·莫斯利少将接触。

    莫斯利少将是艾森豪威尔在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里的顶头上司,曾当过潘兴将军的军需主任,并与麦克阿瑟是好朋友。尽管莫斯利少将是一个有着极右思想和极端反犹太主义思想的人,经常说一些激进的话,诸如由陆军部把所有的共产主义分子都抓起来送到苏联等,但艾森豪威尔与他相处得仍然非常好。艾森豪威尔知道如何在他谈起这些事情时,转换话题或不加评论。

    生活与工作相比还是比较舒服的,尽管由于经济危机,艾森豪威尔的薪水确实减少了一些,但由于节俭,一家人的生活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更为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依然能与弟弟弥尔顿一家呆在一起,这令他感到很开心。

    很快,艾森豪威尔就有了转机。1930年秋季,麦克阿瑟接替史沫莱尔担任陆军参谋长。随着人事的变动,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恢复了生机。同年,美国国会成立了“战争政策委员会”以研究“一旦发生战争时应遵循的政策”和“如何平均负责战争费用”。这时,陆军部的战时动员计划显然是该委员会关心的中心问题,麦克阿瑟得到通知,将由他负责制订这项计划。

    自然,这项计划落到艾森豪威尔和莫斯利头上。年底,他们完成了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内容:如物价控制、优先事项、对外贸易、征用工厂以及建立专门的政府高级机构以及对工业、人力、征兵和公共关系实行集中领导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等。麦克阿瑟在批阅这个计划时,对计划的制订非常满意,便很想知道作者是谁。于是,有人向总参谋长说出了艾森豪威尔的名字,这样,40岁的艾森豪威尔与50岁的麦克阿瑟第一次见面了。

    虽然这次见面并没有直接为艾森豪威尔带来什么变动,但毕竟,总参谋长已经开始注意他了。

    1931年春,“战争政策委员会”举行公开听证会,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到陆军部来预先讨论他们的证词。这对艾森豪威尔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因为直到1930年之前,他对美国工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组织情况并不了解,而这次通过与工业界某些巨擘们进行工作接触,艾森豪威尔几乎对美国的国情、经济实力、资本家的想法以及各界人士对战争的态度都了如指掌。

    参加这一工作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可直接与麦克阿瑟接触。艾森豪威尔与工业家们和谐地合作、对隋况的详细掌握、简洁的行文风格以及对上司心思和意见恰如其分地把握,给这位新任参谋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进行这项工作需要组建军事工业学院,以便使军人对经济问题和经济过程有一个总的把握。艾森豪威尔参加了筹建学院的工作,在学院里学习,同时还为学员讲课。这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被人所称道的有经验的参谋人员了,当然,这是在陆军部和参谋部的势力范围之内,外面依然很少有人知道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