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社会学导论:基于本土经验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建构-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书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一般项目“本体经验与社会学质性方法研究”(立项号10BSH006)的最终成果。从2010年课题申报立项到2016年最终书稿完成历时7年。2016年10月免鉴定结项,2017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后,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再次进行了修改。

    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参与本课题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成员:江波、尹小俊、牛昉、张春华、王旭瑞、谢雨锋、杨红娟、吴南、张影舒、高萍。课题研究团队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初稿撰写中分工合作、齐心协力。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在完成阶段性成果发表课题论文的同时,还组织举办了全国性相关主题研讨会8次(2010~2017年,每年全国社会学年会举办“质性社会学”分论坛),编撰《质性社会学研究》学术刊物累计12期(2011~2013年以季刊出版10期,2014年、2015年以年刊出版2期),在已有的质性研究积淀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本土成果的层次化和类型化,形成质性方法相关研究的“成果群”,同时也形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的“质性”特色。

    这里特别要感谢江波研究员,他思维活跃,灵感迭出。记得课题刚立项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一起讨论,“质性社会学”成为团队成员的口头禅。实际上,书中一些核心概念如“质性社会”就是由他首次提出的,从项目申报到书稿完成,都包含着江波的重要贡献。感谢尹小俊副研究员,他认真踏实,博览群书,对国内外质性研究方法从兴起到传播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在书稿撰写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还要感谢人文杂志社秦开凤研究员,她虽不是课题组成员,但作为阶段性成果的责编,对于课题研究提出过不少有益的建设性意见,最终书稿的形成也凝聚着她大量的辛勤劳动。

    必须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童根兴副总编辑、邓泳红主任、谢蕊芬主任和隋嘉滨编辑,没有他们对本书的肯定、鼓励和鼎力推荐,认真、细致的编辑和修订,这本书就不可能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而呈现给大家。

    最后要感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专家评委,他们对本书初稿提出了极为中肯、切实而关键的修改意见,使得本书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架构。当然,目前的概念体系和解释框架还需要进一步建构和完善,这也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我们热诚欢迎和期待大家对本书提出批评和建议。

    石英

    2018年1月22日

    于西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