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Y两岁之后,开始迅速地从一个小宝宝向儿童转变,吃饭穿衣这些事情几乎都可以自己做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也越来越多。他变成了一个明显喜欢旅行的孩子,一提起要去旅行就会欢呼雀跃,比我们还激动。爷爷奶奶在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的小行李箱成了他的最爱,经常往箱子里装满玩具说是要去holiday。平时走在路上,他会时不时地突然从口袋里假装摸出一张地图,装模作样地看一看之后对我们说:我有地图,我来带路!
如果说小Y一岁以前,我们带他一起旅行的主要目的,只是想在做父母的同时兼顾自己对旅行的爱好的话,那在他一到两岁期间,他在旅途中点点滴滴的成长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旅行对孩子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小Y两岁之后,旅行已经变成了我们三个人共同的兴趣,丰富着他和我们的生活体验,这也逐渐成了我们三个人一起去旅行的最主要动力。
小Y两岁两个月,蛇年春节前夕,我们带着他第二次回到了中国。在安排回国的行程时,我们没有再和以前一样,把照顾小Y的作息时间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而是选择了晚上从伦敦出发绕道香港转机的路线,一路奔波长达24小时。小Y全程应对自如,在飞机上尽量地睡,转机时抓紧时间玩,丝毫不用我们费心。
和他刚满一岁时第一次回中国相比,小Y已经成了一个能跑能跳会说会唱的大小孩了。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听不懂小Y说话,走到哪里都需要我当翻译。一直生活在双语环境下的他,每一句话里都是中英文混杂,而且中文说得一副洋腔,如同一个老外在讲话。别人问他家在哪里时,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London!不过,等到我们结束旅行回英国时,他的中文水平已经全面超越英文,不仅能把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了,而且还时常冒出几句地道的四川话。他认识了中国小朋友喜欢的灰太狼和喜羊羊,跟着表哥表姐们学会了很多中文儿歌,甚至还死记硬背下了一首唐诗。别人再问他家在哪里时,他不仅会回答London,而且还清清楚楚地知道爷爷奶奶在杭州,外公外婆在成都,而这两个地方也都是他的家。
每年带小Y至少回国一次,是我们从他一出生开始就计划好了的事。我们相信,经常带孩子回中国,是增加他和国内亲友接触的机会,帮助他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的最好方法。但是我们也不免担心,在国内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状态,会不会很快把小Y给惯坏了呢?因此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做客的时候,时不时地还需要跟小Y玩一点小心眼。
比如我们去别人家拜访时,主人如果看到小Y特别喜欢房间里的什么小玩意儿,就常常会大方地说送给小Y了,带回家慢慢玩吧。可是我们并不希望,让小Y觉得别人家里的东西喜欢就可以随便带走,但这个道理跟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又很难讲得清。所以我们出门前通常会让小Y带上一个他特别喜欢的玩具。当他想把别人家的玩具带走时,我就告诉他,带走玩具可以,但是要用你自己的那个玩具交换。每一次,小Y都无一例外地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还是更舍不得他原来的那个玩具,我们的目的也就不露声色地达到了。
又比如,我们平时在家对小Y吃零食是有时间限制的,尤其是在吃饭前绝对不可以吃。可是朋友聚餐,难免会有人送给小Y各种零食和糖果,而且经常都恰好是在饭点之前。对于这些东西,小Y心里当然是很想要的,但他也知道吃饭前不可以吃零食,所以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我,想拿又不敢拿。所以我们外出时会让小Y带上他自己的小背包,叔叔阿姨给他零食时,就让他接过来放到自己的背包里,等到吃完饭再吃。这样既让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好意,又不会影响他正餐时的胃口。
不过,在更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过分拘泥于在家里一直坚持的一些原则。毕竟小Y难得回一次中国,毕竟我们这是在度假。让孩子暂时少一些约束,感受一下被人宠、被人惯的感觉,也算是增加他的生活体验,增强他和亲人之间感情的方法吧!就是我们大人,不是偶尔也会吃吃垃圾食品、睡个懒觉、做一些不那么应该做的事情吗?有些规矩和习惯,是可以等度假之后再想办法纠正过来的。比如,小Y一哭,就会立刻有好几个人冲上去又哄又抱;他犯了错误被我罚坐“naughty corner”,不出二十秒就会有人帮他求情;他一说要吃面包,会有人自告奋勇马上打着的带他去买;别人送给他的玩具衣服,都比他平时的消费水平高出好几倍。老公甚至打趣地说,这下小Y是既能过英国的苦日子,又见识过中国的幸福生活了!小Y从中国回来之后,的确比原来矫情了一些,叫他吃饭睡觉洗澡永远都是回答“不,我要玩!”。所以我们在家里设置了“五星栏”,小Y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表现好,就能得到一颗五星,得满了五颗五星就可以吃一瓶他最喜欢的酸奶。我们通过这种方法,不到一周就把一些原来的规矩和要求又重新建立了起来。
而这一点小小的代价,换来的是小Y对国内亲人发自内心的挂念。他经常对我们说:大舅舅带我去放炮了,小叔叔家有小狗,我喜欢和豆豆姐姐玩等等。而这些,正是我们希望通过经常带他回国达到的目的。我们相信,只要中国有小Y挂念喜欢的亲人,他对中国的感情就会一天比一天深厚,也会更有兴趣学习和了解关于中国的一切。而这,将会是能让他受用一生的财富。
2岁2个月,完美港台亲子行
小Y的第二次中国行,除了杭州和成都之外,还把足迹延伸到了台北和香港。台湾是我和老公很久以来都一直想去看看的地方,但香港我们其实已经去过好几次了。不过为了让小Y见识一下香港的繁华,也为了让那段时间对米老鼠情有独钟的他再去一次迪斯尼,我们还是在香港短暂停留了几天。去过香港迪斯尼之后,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旅行安排才算得上是完美的亲子游。带着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出行,当然不能只顾大人的喜好,完全不管孩子的兴趣。但是,如果整个旅行都以孩子为中心,只去他们喜欢的主题公园或者海边,那大人难免又会觉得有些乏味。
怎么样才能在成人感兴趣的旅行线路里增加一些孩子喜欢的元素呢?我在香港做了一次小尝试。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小Y是一个地道的火车控、轮船控、汽车控和飞机控,总之不管什么交通工具,他都很喜欢。去游乐场玩时,他感兴趣的项目也一定和各种交通工具有关。于是我想,与其到游乐场排着长队等着坐小船小火车,不如干脆带他去坐真正的大船大火车!于是,我们在香港时,我刻意在观光路线里,安排了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比如在一天之中,先从上环坐地铁到湾仔,然后从湾仔坐天星小轮到尖沙咀,再从尖沙嘴坐地铁到金钟,最后从花园道搭乘缆车上山顶。对于我们大人来说,交通工具是连接景点与景点的纽带。但对于小Y来说,那都是让他乐此不疲的“大玩具”。尤其是我们上山顶时,小Y第一次坐上了“会爬山”的火车,兴奋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这样的火车可比游乐场里慢悠悠的小火车拉风多了!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我们想看的风景,小Y也兴致勃勃地过足了车船瘾,大家都自得其乐。
到了台北之后,我惊喜地发现,这是一座特别适合亲子游的城市,在许多地方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兼顾大人和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比如台北故宫,藏品极其丰富,是我们在台北最想去的景点之一。但是,这种大型博物馆,参观时间长,展品一般又都只能隔着玻璃远观,再加上游客还特别多,小孩子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变得烦躁不安。不过,台北故宫内设有一个大型儿童中心,里面不是普通的儿童乐园,而是陈列着许多故宫馆藏珍宝的仿制品。而且这些展品被巧妙地设计成了有趣的玩具,孩子们可以随便摸随便玩。比如青花大瓷瓶其实是一个三维立体拼图,小孩子可以把瓷瓶的碎片拼接成一个漂亮的大花瓶。而大名鼎鼎的多宝阁,也可以打开来看一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奇妙的构造。这些东西,让小Y一下就玩得入了迷。除此之外,儿童中心里还循环播放着一部以故宫珍宝为主题的动画片。孩子和大人都可以席地而坐,通过有趣的故事了解故宫珍宝的历史和特点。不要说孩子,连我看了以后都觉得大开眼界。这样一来,带着小Y参观台北故宫就容易多了,我和老公轮流陪着小Y在儿童中心玩,另外一个人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去参观展品。我们看到了想看的所有展览,小Y也玩得非常开心,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之间增加了对故宫珍宝的直观认识。
台湾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到台北郊区的北投泡一泡温泉,也是我和老公在台北想做的事情之一。但是考虑到小Y的年纪,我们觉得温泉的高温和矿物质可能不适合他,所以不打算带他去。北投温泉博物馆附近,是著名的北投公共图书馆。于是老公去体验温泉的时候,我就带上小Y去了这座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座规模并不算大的图书馆,居然有整整一层全部是儿童图书,不仅有专为小朋友设计的桌子椅子,就连书架都是适合小朋友的高度。两岁多的小Y正好处在对图书非常感兴趣的阶段,一看到这么多书,就如同进了游乐场一般兴奋。我们俩一起席地而坐,他挑一本,我讲一本,不仅他听得津津有味,连我自己都觉得非常享受。
一次真正完美的三个人的旅行,应该是可以兼顾大人和孩子两方面的需求的。而孩子和大人的兴趣,也会通过一次又一次共同的旅行而渐渐融合。在香港和台北,我幸运地找到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2岁5个月,和小伙伴一起去旅行
小Y两岁之后,渐渐开始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交往,不仅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甚至还在幼儿园班上有了最喜欢的女生。这种变化,其实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两岁以前的小孩在一起,彼此之间几乎是没有任何互动的。通常要到两岁之后,他们的社交意识才渐渐开始萌芽。不过与此同时,他们的“所有权”意识也变得格外强烈,在一起时难免为了争抢玩具哭闹打架。但是,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激烈的冲突之中,他们学习着与人相处的方法,也理解着分享的意义。
小Y两岁五个月时,我们和他的好朋友小D一家相约,一起到英国新森林国家公园度假。这是小Y第一次和小伙伴一起去旅行,两个男孩子是幼儿园的同学,年纪仅仅相差一个月。我们在网上提前预订了国家公园里的一间民宿,没想到居然是一幢自带滑梯秋千大草坪游泳池的“豪宅”。这一切对于一直生活在大城市住在单元楼里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新鲜了。我们预订这间民宿的主要原因是它紧邻一片开阔的原野,成群结队的野马据说经常会在附近出没。只可惜我们到达时天已经黑了,所以什么也没有看见。第二天一大早才五点多,小Y就大叫着“我要去看马啦”从床上跳了起来。我们走到屋后一看,不远处真的有一群正在悠闲享受“早餐”的野马。小Y拉着爸爸的手,小心翼翼地走到离马群很近的地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我们的这些新“邻居”,孩子对动物的亲近感真的是与生俱来的。
小Y和小D那段时间正好都是Peppa Pig控,所以我们带着他们去了森林公园附近的Peppa Pig主题公园。我本来是不太喜欢带孩子去主题公园的,因为觉得排队的时间总是远远多过玩。但是没想到两个孩子在一起,嘻嘻哈哈吵吵闹闹之间,连排队也变得不无聊了。而且我们四个大人分工合作,两个人负责带孩子玩,另外两个人负责排队,玩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旅行的优越性还真是明显啊!
两个小家伙似乎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面子”观念,在整个旅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主动上厕所,都明显比在家里更配合。不过两个人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的“战斗”也是层出不穷。不管是院子里的滑梯和秋千,还是从家里带来的玩具,甚至房间壁炉里随便一根木棒,都可以引发一轮争抢。更好笑的是,小Y甚至坚决不准我牵小D的手,只要小D一靠近我,他就会大叫“这是我的妈妈”!
教孩子学习分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之间的每一次矛盾其实又都是一次机会。我们和小D的父母之间有共识,孩子们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所以谁也没有刻意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谦让”。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学会的不是成人式的礼让,而是如何找出公平公正地解决矛盾的方法。比如滑梯可以一人玩一次,玩具可以分成两半一人玩一部分,然后再互相交换。在每一次从发生冲突到和平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两个孩子都在领悟着一个简单却很重要的道理:不分享,就谁也玩不成。
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旅行,也给了我们许多引导他们分享的机会。森林公园里有一个大型的植物园,我们去的时候正是鲜花盛开春色满园的季节。两个小男孩都是火车控,一进公园就要求去坐蒸汽小火车。在火车上,我故意拿出两块饼干,让小Y分一份给小D。一开始他还有点犹豫,不过想了一想还是照做了。下了火车,我们来到植物园的一个湖边,里面有许多鱼在游来游去,两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拿面包喂鱼。我又故意拿出两块面包递给小Y,这一次,他没有需要我提醒,不假思索地就分了一块给小D。虽然只是一些别人根本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我却看到了在小Y身上发生的微妙变化。
带着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旅行,为他们提供了朝夕相处的机会,是学习分享增进感情的宝贵机会。这次旅行之后,小D和小Y成了更加亲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时有时候还是会抢玩具,但两天不见又会彼此念叨。小Y满三岁时,邀请了一些好朋友来参加他的生日会,和他“不打不相识”的小D自然也在其中。整个生日会上,小Y像个得体的小主人一样,热情地把蛋糕、糖果和玩具分给来参加生日会的小朋友。他的举动让我很有些意外。半年多前那个完全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2岁5个月,在葡萄牙和妈妈比勇气
去海边度假,晒晒太阳玩玩沙,大概是许多人在带小孩子旅行时的首选形式。但已经跟着我们出过很多次门的小Y,却还从来没有真正在沙滩上玩过。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觉得年纪较小的孩子,皮肤对太阳直射的承受力还很有限,并不适合长时间在沙滩上玩耍。等到小Y两岁五个月时,我们才专程带他到葡萄牙南部的Lagos,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海边度假。
到达Lagos之后,我们在一个自带厨房的小公寓安顿下来,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小Y去了附近的沙滩。小Y平时就很喜欢在幼儿园和儿童中心玩沙玩水,所以对这次旅行是非常期待的,还大老远的从伦敦带了玩沙必备的桶和铲子。远远地看到沙滩,他就兴奋地拉着爸爸冲了过去。没想到一脚刚踩到沙子里,就突然停住了,而且还一脸难受的表情,再也不肯往前走。从来没有在沙里走过路的他,对于沙子灌到鞋里还很不习惯,而且觉得沙子把自己漂亮的凉鞋给弄脏了。我费了半天口舌,终于说服他脱掉鞋子赤脚在沙里走,而且告诉他鞋子上的沙可以回去以后用水冲干净,他才战战兢兢地拉着我们走到了离海比较近的地方。不过,拍打沙滩的海浪又让他非常紧张,不仅自己坚决不往有水的地方走,就连我和老公走到水边他都急得又哭又叫!小Y在海边第一天的反应实在是大大出乎我和老公的意料!
第二天,我们又专门驱车去了当地比较著名的沙滩。这一次小Y比前一天镇静了一点,愿意在沙里走了,但是依然不肯靠近海水。老公开始带着小Y在沙滩上玩,修城堡,盖房子,还挖洞把两个人的脚埋起来。在爸爸的带领下,小Y很快就开心得又叫又笑了,头一天的紧张一扫而光。
父子两个玩得很开心,我就悠闲地在旁边晒晒太阳吃吃东西。恰好有人在玩海上降落伞,这是一个我一直想试试却总也没有找到合适机会的活动。老公对我说,你没什么事正好去玩一下呀!虽然我嚷嚷着要玩这个东西已经很久了,但我其实是有一点恐高的。真正说要去玩了,心里又打起了退堂鼓。我跟老公说:算了,我不想去了!老公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怕什么呀!你总要给儿子做个勇敢的榜样吧!他这一句话真是切中要害,因为我们头一天刚讨论了怎么帮小Y克服对海的恐惧,我真是硬着头皮也必须要上了。于是我穿上救生衣,登上快艇,绑好降落伞,在小Y的目送下出发了。
我随着降落伞越飞越高,俯瞰Lagos绵延海岸线,整个世界突然变得极为宁静了。我看不见沙滩上的小Y,但我相信他一定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回到沙滩上之后,我刚下船,就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从远处向我飞奔而来。小Y大叫着妈妈冲到我面前,紧紧地抱着我说:妈妈你好勇敢!他的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变得非常值得了。我告诉小Y,如果他敢走到海水里,就可以和我刚才一样坐船出海。如果他能像妈妈一样勇敢,以后也可以跟着降落伞飞上天。那天我们离开沙滩时,老公指着沙滩上的一艘小船问小Y,明天要不要坐船出海。小Y肯定地说:要的!我又对他说:坐船是要先踩到海水里,才能爬上船的哦!他又肯定地点点头说:好!
第三天,我们一大早就带着小Y到了海边,租了船,准备出海。老公先把船从沙滩上推到海水比较浅的地方,我拉着小Y走到水里慢慢向船靠近。和第一天时截然不同的是,小Y一点也没有害怕和惊慌,非常镇定地跟着我踩着水一直走到船边,然后在爸爸的帮助下爬上了船。上船之后,小Y兴奋极了,坐在我和老公中间,亲自操纵方向盘,得意洋洋地认为是他自己开着船带爸爸妈妈出海了!下船之后,小Y又自己踩着水跑回到了沙滩上,一点也没有再对海浪感到害怕!他快乐地又蹦又跳着对我说:妈妈我会开船了,我可以在海里开船了。
这次旅行之后,小Y经常在家里过家家玩开船的游戏,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坐他的船去葡萄牙。他不再害怕海浪了,而且无论去哪里旅行都会问我有没有沙滩可以玩沙。就连上游泳课他也更加积极了,因为想要等学会了游泳去开更大的船。其实,孩子的胆量和勇气,真的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慢慢锻炼出来的!
2岁7个月,走进故事中的城堡
从小Y两岁左右,我们开始每天给他讲一些简单的绘本。起初他似乎对翻书比故事本身更感兴趣,但在不知不觉之间,他越来越喜欢听我们给他讲故事了。不仅每天睡觉前要听故事,而且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也是抱着一堆书跑到我们房间,爬上我们的床,要求我们给他讲故事。到了小Y两岁半左右,他居然开始为了听故事,主动放弃看最喜欢的Peppa Pig动画片,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摆在面前,也连正眼都不看一眼。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小Y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过电视了,主动打开让他看,他却很不领情地强烈要求我把电视关了。
图书的世界,带给了小Y无限的乐趣,为他打开了窥探更广阔世界的窗口,同时也让他产生了许多疑问。几乎每一次讲故事,他都会一边听一边问各种问题。2013年,英国迎来了几十年一遇的炎热夏天。我们正盘算着找个地方避避暑度个假,小Y恰好在听故事时指着一本书上的城堡问我:妈妈,城堡里面有什么?他的这个问题,让我们萌发了找个城堡带他去住几天的念头,让他亲眼看一看城堡里面到底有什么。恰好离伦敦不远的肯特郡,就有一座号称是世界上最可爱城堡的Leeds Castle,这成了我们带小Y进行的一次最短途的旅行。
小Y对于能去真正的城堡兴奋不已,出发那天一大早,硬是要把自己的行李箱带去幼儿园,骄傲地向老师同学宣布自己放学以后就要跟爸爸妈妈去真正的Castle了。当夕阳映衬下的利兹城堡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小Y突然问我:“妈妈,旗子在哪里?”我不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问,就随口回答说:“大概没有吧!”小Y很认真地对我说:“有的,书上的城堡上面有旗子的!”我正发愁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时,小Y突然大叫起来:“啊,我看到旗子啦,城堡有旗子呀!”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在城堡的最顶端,真的有一面小旗子在晚风中轻轻飘动!
推开900多年历史的古堡大门,小Y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里面的一切。城堡里有古老的楼梯,斑驳的壁炉,高高的窗台上是厚重的木板,屋顶上还有精美的壁画。那一刻,一路上叽叽喳喳的小Y突然变得格外安静,虽然他什么也没有对我说,但我相信,对于“城堡里面有什么”这个问题,他已经自己找到了答案。
利兹城堡除了古堡本身之外,还坐拥占地500多英亩的大园林,里面不仅有山有湖有花园,还有用树丛精心搭建成的迷宫,以及孔雀、黑天鹅、松鼠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每天早上我们和孔雀共进早餐,每天傍晚又带着面包去湖边喂天鹅,就连复杂的迷宫也被我们走得熟门熟路了。这次短暂的古堡行之后,小Y对城堡的认识已经远远不再是“一座大房子”那么简单。我们再给小Y讲关于古堡的故事时,他总是会很得意地指着书对我说:我去过Castle啊,里面有旗子啊、迷宫啊、孔雀啊,很好玩呀!
这次旅行对小Y的另一个明显的影响是,他开始意识到书上画的地方,其实都是可以亲自去看一看的。当他从Harry and his Bucket Full of Dinosaurs里读到了小主人公Harry去澳大利亚度假的故事时,立刻就要求我们也带他去澳大利亚。当他从圣诞故事里知道了圣诞老人的驯鹿之后,也马上提出自己还没有看到过Reindeer,希望能去North Pole圣诞老人的家。他甚至开始自己翻看报纸杂志,还有我们偶尔带回家的旅行社宣传资料,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片就问我们,这里是哪里,那里有什么,我什么时候可以去?他不仅要求去有大象和长颈鹿的非洲、有漂亮海滩的南美洲,有一次居然还提出要坐船去南极看企鹅。他甚至还因为一本书,主动要求我们带他去看牙医检查自己的牙齿,而且全程兴高采烈完全没有害怕哭闹,让我们在心里暗自窃喜。
中国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即使放在一个两岁多的孩子身上,也是有许多实际意义的。书籍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新鲜事物,而真实的体验则可以提供更多丰富生动的细节。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又满脑子都是“为什么”的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让旅行成为沟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又何尝不是在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有问题自己寻找答案的习惯呢?
2岁8个月,在伊斯坦布尔被强吻
在带着小Y去过欧美不少相对成熟的旅行目的地之后,我们开始考虑把足迹延伸到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地方。恰好土耳其开放了电子签证,我们就把目的地选在了跨越欧亚大陆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八月的伊斯坦布尔白天气温高达30度,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带小Y在比较炎热的天气旅行。
小Y的徒步能力那时候已经相当不错了,加上伊斯坦布尔古城区的地势高低起伏,所以到达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天,我们就带着他步行去酒店附近的蓝色清真寺。路过一家小店时,站在门口的店主人一边笑着冲我们打招呼,一边俯下身热情地在小Y的脸上摸了一下。原本蹦蹦跳跳很高兴的小Y有些不情愿地别过了脸。虽然我知道小Y一直不太喜欢陌生人跟自己太亲近,但是这位土耳其叔叔动作实在太快,我也只好无奈地冲他耸耸肩。没想到,这个叔叔并不是唯一对小Y热烈表达喜爱的人,从酒店到清真寺最多十分钟的路程,小Y居然就连续被三个人摸了脸。
小Y对清真寺没什么太大兴趣,所以转了一圈之后,我就带他提前出来在门口的广场上买冰淇淋吃。刚买好冰淇淋还没有吃,就有四五个人兴奋地向我们跑过来,示意我想和小Y合影。别人的热情我也不好拒绝,所以就让小Y去跟叔叔阿姨一起照个相。没想到,第一个来合影的阿姨刚蹲下来,就双手捧着小Y的脸左右各狠狠地亲了一口。不仅小Y没反应过来,连我都大吃一惊。更让我惊讶的是接下来的两个叔叔,都是五大三粗的壮汉,也亲热地对小Y又搂又抱又亲。那几个人走开之后,小Y愣在一边不知所措地看着我,我只好赶忙安慰他说这些叔叔阿姨只是非常喜欢他。我和小Y在广场上待了大约半小时,就至少有十个人过来要求和他合影,小Y无奈地被摸头捏脸无数次。到最后,我只好一看见有人向我们靠近,就赶快带着小Y闪开。
中午,因为天气比较热,我提前带小Y坐有轨电车回酒店睡午觉。车上人非常多,我只好抱着小Y挤上车。我上车之后还没站稳,突然就有五只手,从不同的角度齐刷刷地伸向了小Y的脸。其中一个人在摸了小Y的脸之后,还热情地把他的座位让给了我们。那一刻,我实在是哭笑不得,土耳其人对小朋友都是这么表达喜爱的吗?
不过,最让我无语的事还在后面。傍晚我们又带小Y外出时,特地带上了推车,希望这样可以保护他少受热情的“骚扰”。结果刚出门,我们就遇到了一群在路边休息的土耳其警察。其中的两个人立刻向小Y迎了过来,不仅蹲下来摸小Y的脸,有一个人还主动把自己的配枪亮出来给小Y看。我当时真是惊了一身冷汗,心想这枪里可千万不要有子弹啊!
一整天下来,因为发生的次数实在太多,连我都无法接受陌生人对小Y过分热情了。虽然我理解这些举动只是土耳其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而已,也一直跟小Y解释叔叔阿姨是因为喜欢他才这么做,但我还是觉得在这件事上应该完全尊重小Y个人的意愿。所以我开始尽量帮助小Y躲闪那些想和他亲近的陌生人,也教小Y该怎样回避。
小Y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每次成功避开一个人,就一脸得意地回头冲别人笑一笑。这居然演变成了他在土耳其期间乐此不疲的游戏。
现在回想起来,这其实是一次非常不错的特殊经历。生活在英国的小Y,习惯了欧美社会待人接物的方式,体验一下土耳其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也正是我们带他到不同国家旅行的目的。后来,我们再带小Y去摩洛哥旅行时,遇到特别热情的叔叔阿姨,小Y就应对得老练多了。和别人击掌、握手、偶尔让人摸摸脸,他都可以接受了。的确不愿意时,也不再只知道向我求助,而是一脸坏笑地扭头跑开。我想,不仅是孩子,包括我们成年人,对待不同文化风俗的包容性,也就是这样在旅行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吧!
2岁8个月,不喜欢该怎么办
位于欧亚之间的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充满特色的城市,我和老公对她可以说向往已久。那里有不计其数的清真寺、教堂、宫廷园林,无不充满历史交融和文化碰撞的烙印。但是,才两岁多的小Y对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出发前,我花了不少力气在行程安排上,尽量把小Y喜欢和不喜欢的活动穿插着进行。
去皇家园林时,我们特地带上了小Y最喜欢的野餐布,他没兴趣四处参观时,我就陪他在海边的草地上一边野餐一边看海上来往的船只。去教堂时,小Y对墙上惟妙惟肖的壁画视而不见,却对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小猫情有独钟,老公就陪他逐个把每一只小猫都抚摸了一遍。不过,由于伊斯坦布尔人口众多,一些景点的亲子设施也不尽完善,整个旅途中,还是难免会有小Y表示“不喜欢”的时候。
我们去参观伊斯坦布尔著名的新王宫时,正是大中午,天气格外炎热。那是伊斯坦布尔非常著名的一个景点,游客格外多,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排起了长队。而且为了保护王宫内的陈设,所有的婴儿车都是不得入内的,每一位游客还必须穿上鞋套。更要命的是游客入内之后完全不能自由行动,必须跟着指定的导游组团参观。这样的规定,对我们这样带着孩子的家长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如果孩子没兴趣,或者睡着了,我们还是得跟在导游后面听他慢慢讲解。
新王宫临海而建,不仅有一个又大又漂亮的庭院,还可以看到海上来往的船只,这让小Y格外喜欢。但是当我们准备进入王宫内部参观时,小Y却坚决不愿意了,因为他一直不喜欢去人多又封闭的地方。如果是一般的景点,我可能会尊重小Y的感受,轮流和老公入内参观,或者干脆放弃参观内部。偏偏这个景点太著名,我真的很想进去看看,而且因为游客太多,我和老公分头行动时间上又会来不及。所以我只能不顾小Y的连声抗议,抱着他加入了等待入内的人群。所有的人都挤在入口处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又热又闷,非常不舒服,小孩哭闹的声音此起彼伏。被我抱着的小Y不断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进去,我不喜欢这里。从小声要求到大喊大叫到最后终于大哭了起来。我想方设法左哄右劝了半天之后,小Y依然不买账。无奈之下,我开始简单地对小Y重复一句话:妈妈喜欢这里,妈妈想进去看看。于是,小Y说一遍他不喜欢不进去,我说一遍我喜欢要进去,反反复复僵持了好一会儿。突然,小Y停止了哭闹对我说:妈妈进去看,我不看,我陪妈妈进去,我不生妈妈气!
他突然说出这么“懂事”的话,很让我有些意外,心里甚至隐隐掠过几分歉意,但更多的却是高兴。在我和小Y僵持的过程中,我只是告诉了他我的感受,把我和他的“矛盾”摆在了他的面前,却没有对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提出任何建议。而小Y居然主动说出了化解这个矛盾的方法,顾及我的感受,没有一味地以他自己为中心。他似乎意识到,除了我们陪他做他喜欢的事情之外,有时候他也需要陪我们做一些我们喜欢的事情。这个小插曲让我觉得,小Y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我们乘坐有轨电车回酒店时,因为车上的人太多,小Y只能和我们一样在人挤人的车上抓着扶手站着。他平时跟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外出,一般都是坐自己的推车,或者有人给我们让座,所以对于自己没有座位感到难以接受,带着哭腔对我说:妈妈我要坐着。我故意问他说:我知道你想坐着,但是现在车上没有空位了,怎么办呢?如同在新王宫里一样,我和小Y各自把自己的话重复了很多遍,小Y终于说:那我就hold on tight(抓紧扶手),等下次再坐着。他又一次完全依靠自己找到了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当成年人遇到不如意或者不喜欢的情况时,通常可以自然而然地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这还是一种需要逐步建立的能力。平时,由于我们家里通常都有四个大人,小Y的要求往往能很快得到满足,这对于他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是好事,很容易养成他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也许在带孩子旅行的过程中,不要把行程安排得太周到,偶尔让他们被迫做一些不想做不喜欢的事情,也不失为锻炼他们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吧!
2岁8个月,让孩子讲自己的故事
小Y跟我们去土耳其前,他的中文已经非常流利了,而且在讲中文的环境里,即使是面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会像个话痨一样说个不停。但是在幼儿园里,虽然他跟老师同学早就非常熟悉,老师说的英文他也完全听得懂,但他却很少主动和大家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即使偶尔为之,声音也小得几乎听不见。为了让小Y学好中文,我们原本一直是坚持不和他讲任何英文的,把学英语的事儿全部交给了幼儿园。但我们逐渐觉得,在幼儿园缺少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自信,可能会对他社交能力和个性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开始有意识地鼓励他用英语与人交流。
小Y平时上幼儿园原本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接送,几位老人家都不懂英文,所以接送小Y时和老师基本没有任何交流。所以我开始每周至少抽出一天亲自去接送他,故意当着他的面多和老师聊天。而且因为小Y特别喜欢唱歌,我还鼓励他每周准备一首歌,在我去接他的那天大声唱给老师听。而最能激起小Y和老师交流的欲望的,是当他做了什么特别喜欢或者特别骄傲的事情,比如自己在周末游泳课上勇敢地跳水了,或者去了农场摘苹果。而喜欢旅行的小Y,最乐意告诉老师的事当然是自己又去哪里度假了。
去伊斯坦布尔之前,我就让小Y告诉了老师他马上要去土耳其holiday了,老师也叮嘱他回来一定要把在假期里做了什么讲给她听。所以在这次旅行中,我故意帮小Y准备了一些值得向老师同学“炫耀”的素材。比如伊斯坦布尔附近有一个小岛叫王子岛,景色虽然并不算特别出众,我们还是专门抽出了大半天的时间带小Y坐船去玩了一次。在去王子岛之前,我故意告诉他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海盗岛”。他那个年龄的小男孩几乎都对海盗故事非常着迷,所以一听说能去“海盗岛”就兴奋不已。到了岛上之后,我们又找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海滩,带着小Y在沙滩上东挖挖西敲敲,美其名曰是在寻找海盗的宝藏。回到伦敦之后,这段被我故意策划出来的经历果然成了小Y最乐意向人炫耀的资本,他不仅大方地把这段故事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而且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见到任何人不出三句话就会主动说:我去过土耳其的海盗岛。
在这次旅行中,因为土耳其人对小孩非常热情,我们也很自然地找到了很多鼓励小Y用英语与人交流的机会。我们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天,刚到酒店登记入住时,大堂经理就立刻抓了一把糖塞到小Y手里。小Y平时在家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机会吃糖的,所以简直受宠若惊。第二天早上,我们又碰到了那位经理,他热情地冲小Y打招呼叫他再过去拿糖。我们连忙鼓励小Y大声地跟叔叔说“Good Morning”和“Thank You”。糖果的吸引力果然是巨大的,小Y真的声音响亮地向那位叔叔问了好。另外一次,我们在一家餐厅吃晚餐,餐厅老板非常喜欢小Y,在饭后送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水果拼盘,还把饭店水池里养的小乌龟捞出来给他玩。我们第二次再去时,小Y从一进门开始就巴巴地盼望着餐厅叔叔送水果给他。于是我们干脆鼓励他自己去问叔叔,吃完饭以后有没有水果。这个家伙为了吃的果然什么矜持都不要了,操着英语就和老板聊起来。在土耳其的几天下来,小Y对于用英语和别人交流变得自信多了。在回伦敦的飞机上,他还主动提出要自己告诉空姐阿姨想吃什么午餐和饮料,而这个“壮举”也被他迫不及待地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
从土耳其旅行回来之后不久,幼儿园的老师就高兴地告诉我,小Y说的英语越来越多了,而且有不少是清楚完整的句子。其实,从小Y一岁多刚开始说中文时我就发现,他特别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在旅行中的有趣经历,即使是在话都还说不太清楚的时候,也会连比带画地直到我们理解为止。因为都是他印象深刻的亲身经历,所以几乎不需要我们任何的引导。小Y在英语交流上的显著进步让我更加相信,旅行经历是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最好素材。这和听大人讲故事然后重复出来不一样,完全是孩子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对大人描述的被动重复。因此,它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上,更对孩子学习表达自己的情绪很有益处。
2岁11个月,从非洲开始的鼓之梦
非洲原本并不在小Y三岁以前的旅行计划之中,主要因为去那里的许多地方都需要注射多种旅行疫苗,而并不是所有的疫苗都适合三岁以下的小孩。但是我和老公计划去北非摩洛哥二人世界几天的打算被小Y知道以后,他立刻强烈要求要跟我们一起去。其实他根本不知道非洲在哪里究竟有什么,而且我还吓唬他去非洲是要打针的。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不怕痛愿意打针,而且主动保证自己一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上幼儿园,只要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非洲。我和老公最终实在没办法狠下心把小Y留在家里自己出去玩,所以临时改机票,改酒店把这次旅行变成了一次最简单的海滩度假。既满足小Y去非洲的愿望,又不让缺少完善疫苗保护的他面临太多健康上的风险。而小Y也没有食言,打疫苗针时真的是强忍住了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没有让它掉下来。
到达摩洛哥Agadir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自己选择了一个非常错误的时间来旅行。当地白天的气温虽然有20度左右,但海风非常猛烈,不要说下海游泳,就连在沙滩上晒太阳都不行。面对空无一人的海滩,我和老公都有些失望,小Y的兴致却丝毫不减,穿着风衣戴着帽子照样拉着我们去沙滩上捡贝壳。因为海浪很大,一开始我只带着小Y站在离水比较远的地方找贝壳,结果几乎一无所获。他突然抬起头对我说:妈妈,这里没有贝壳,我们要走到有水的地方才会有贝壳,贝壳是被水冲到沙滩上的!这句话其实是我们半年前去葡萄牙时告诉他的,没想到过了这么久他居然还牢牢地记得。
因为天气不佳,我们几乎无法安排任何外出的活动,只好带着小Y泡酒店。虽然小Y也玩得很开心,但我心里还是有些遗憾,毕竟带他来了一趟非洲,却没体会到什么非洲的特色。我们原本还想带小Y去骑骆驼,结果他连骆驼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就在我们要离开摩洛哥的前一天,我们所住的酒店里突然热闹起来,一大早就有人开始热火朝天地搭建舞台。到了傍晚我们才知道,晚上会有摩洛哥风格的音乐会。小Y几乎一整天都对那个舞台很好奇,还自己悄悄爬上去看了看。吃过晚饭,演出终于开始了,他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坐到了舞台边。四位身穿民族服装的演员,演奏起了摩洛哥风格的音乐,富有动感的非洲鼓点尤其引人入胜。小Y还从来没有听过真正的音乐会,我原本以为他看一会儿就会觉得无聊,结果他却越看越兴奋,不断地跟着鼓点摇头晃脑,极为投入地听了快一个小时。这时候,有一些打扮成当地土著的演员登上了舞台,夸张的妆容让他感到很害怕,立刻要求我带他回房间。我带着他上了楼往房间走,但动感的音乐依然从身后传来。小Y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妈妈我们回房间叫爸爸一起去看打鼓吧。原来这家伙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很想看打鼓,所以决定拉上在房间里看球赛的爸爸壮胆。结果那个晚上,小Y看完了整整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对于舞台上的非洲鼓完全入了迷。
回到伦敦之后,小Y开始在家里摆开阵势自己进行演出,经常把家里的板凳桌子当成鼓,噼里啪啦地敲。不久之后,各种热闹的圣诞庆祝活动开始了,小Y也迎来了和圣诞老人亲密接触的机会。当圣诞老人问他圣诞节想要什么礼物时,他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想要一个Drum。他还给圣诞老人写了一封信,虽然不会写字,但画了一个圈表示鼓,郑重其事地把信投到邮筒里寄给了圣诞老人。此后的几个星期里,小Y一直眼巴巴地盼望着圣诞老人给他送鼓来,而且对于我们的各种要求几乎是言听计从,生怕表现不好礼物就泡汤了。
我们实在没有料到,一次短暂的非洲之行,竟然开启了小Y对鼓的无限热情。后来,我们正式带小Y去听了一场音乐会,他一眼就看到了舞台上的架子鼓。只要鼓声一响,就立刻兴奋得手舞足蹈。那时候还不到三岁的他,不仅全神贯注地坐满了两小时,而且还因此又认识了许多新的乐器。在我们周围,学习乐器的孩子很多,想让孩子学乐器的父母更多。但是,在让孩子正式开始学习乐器之前,更重要的或许应该是让他们多接触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吧。
3岁,马耳他之十万个为什么
2013年圣诞,我们带着小Y去了欧洲岛国马耳他。刚好满三岁的他已经俨然一个大孩子,见到人总是骄傲地宣布自己已经三岁了。已经认识了一些数字的小Y,在飞机场自告奋勇地帮我们找登机口和取行李的转盘,在酒店里每次进出房间都要把左邻右舍的房间号挨个认一遍。他也认识了不少的英语字母,所以我们每次停车时总是会激动地帮爸爸找写着“P for Parking”的停车场。对于刚刚开始学习数字和文字的孩子来说,可以“学以致用”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那时候,小Y已经和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一样,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十万个为什么”,对见到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疑问。因此,我们这一路上变得空前的热闹。只要小Y醒着,他就几乎没有一秒钟是安静的。虽然我们已经带着小Y进行过很多次旅行,但我其实很少能知道他究竟在旅行中观察到了什么。但这次旅行,滔滔不绝的他终于让我了解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在他的小脑瓜里究竟产生着怎样光怪陆离的碰撞。
在马耳他,船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喜欢船的小Y关于船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当我们对马耳他特有的五彩渔船赞不绝口时,他问我们为什么这些船的绳子都连着水面上一个圆圆的东西(浮标)。当我们叫他看货轮搬运集装箱时,他问我们他寄给外公外婆的信在不在船上;当我们偶遇一艘海上救援船时,他立刻说这个船为什么和救护车一样顶上有个转转的灯;当我们带他坐渡轮去马耳他的Gozo岛时,他又说爸爸你怎么把我们的汽车开到船的肚子里啦!有一天,我们带小Y去坐环港游船,这种游船从平静的Sliema港口出发,绕行到首都Valletta附近再返回,途中要经过一小段港口外围的海域。因为冬天的地中海风浪比较大,所以从港口驶入外海时,游船摇晃得特别厉害,小Y紧张得一声不响。老公对他说,船总是跟着海水晃动的,港口外面的风浪比较大,所以船也比较晃。小Y于是问道:那如果船不跟着海水晃会怎么样呢?老公愣了一下才回答说:嗯,如果那样的话,水大概就会进到船里去。那天晚上洗澡时,小Y 把他的一艘玩具船放到浴缸里对我说:妈妈,爸爸说的船如果不跟着海水动,水大概就会进到船里,我们试一下会不会吧!他一只手扶着船,一只手故意在浴缸里拍打出水花,直到他的小船真的因为进水太多沉了下去,才满意地说:爸爸说的是对的哦!原来孩子在旅途中真的很忙,他们可以说是一刻不停地在观察在思考啊!
其实,旅途见闻在孩子心目中引发的思考,是绝对不会因为旅行的结束而结束的。在我们家里有一个天平,是用来帮助孩子学习数字大小关系的玩具,但小Y几乎从来也没有对这个玩具产生过任何兴趣。在马耳他的露天集市上,我们偶然看到有摊贩用传统的天平称点心。以前只在超市里见过电子秤的小Y,仿佛一下子弄明白了天平的真实用途,回到家居然主动把自己遗忘已久的天平玩具翻了出来,而且迅速理解了数字大小以及平衡的概念。我们在马耳他带小Y去了一次当地的玻璃手工作坊,他在那里看到了被烧得火红的玻璃在叔叔手里三两下就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或者一个可爱的小兔。于是,“玻璃”在小Y心目中成了特别神奇的东西,回家以后他时不时地就会拿起一样东西问我们:这个是不是玻璃的。
三岁是一个有趣的年纪,孩子们的问题会多得让父母应接不暇,却也给了我们很多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带着孩子去旅行,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父母的耐心和智慧,但随之而来的乐趣也大大增加了。我想,鼓励和保护小Y简单纯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要从此成为我们在旅途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了。
3岁,太好喽汽车抛锚了
初到马耳他时,我们在机场租了一辆车。小Y是第一次明白租车是怎么回事,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们办手续,临上车时还不忘告诉租车公司的叔叔:我们过几天就把车给你还回来哦。
第一天,我们隐约发现车里偶尔会有一股淡淡的焦味,但因为味道时有时无,所以也没太在意。接下来的几天里,除了上坡时速度有些提不起来之外,那辆车似乎也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到了第四天,我们一大早便出了门,先带小Y去了海洋馆,然后继续驱车前往马耳他著名的景点之一Blue Grotto。这两个地方相距大约40分钟的车程,几乎需要横穿整个马耳他岛。我们从海洋馆开出去不久,车上突然又开始出现了焦味,而且味道还变得越来越重。老公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赶紧在马路边把车停了下来!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他又试着把车往前开了开,这下不仅仅是有焦味,而且车的速度也变得非常慢,根本没有办法继续再开了。这其实是我们第一次在旅行中遇到车子坏在路上的情况,老公显得颇有些恼火,绷着脸开始给道路救援中心打电话。
我的心里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各种各样的念头都接二连三地蹦了出来。车子会不会突然起火甚至爆炸?我是不是该带着小Y马上下车?万一救援中心要好几个小时才能来,小Y会不会因为被困在车上而不耐烦?
我们三个人里最冷静的大概是小Y,他好奇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不开车了?我只好尽量轻描淡写地告诉他,我们的车子可能坏了。没想到小Y一听说车子坏了,居然立刻欢呼了起来:Hooray,我们的车子break down喽!他的反应让我很有些意外,大概只有孩子才会在遇到这种事情还这么高兴吧。小Y接着问我:爸爸是在给Mr Bull打电话吗?Mr Bull是不是要来给我们修车了?哇太好了,我今天可以见到Mr Bull了!我这才想起,他最喜欢的Peppa Pig故事里,有一集讲的就是Daddy Pig的车坏了,被送去Mr Bull那里修!他这么兴奋,原来是因为书上读到的有趣故事,在今天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道路救援的电话很快打通了,他们也表示立刻会派车过来。但是我们的车坏在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周围没有任何明显的参照物,所以我们只能给救援人员提供一个非常模糊的大致位置,他们什么时候能找到我们还是个未知数。我隐约记得几分钟前似乎经过了一个公车站,于是打算往回走走看能不能找得到。一来可以给救援车提供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二来万一要是实在没人来救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坐公车回酒店。我原本打算自己一个人去,但小Y听说之后,立刻主动要求跟我一起去。结果,那个感觉不算远的公车站走起来却有相当的距离,我们来回一共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一路上小Y不仅没有要求我抱,还蹦蹦跳跳地一脸兴奋,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完成一件特别重要的任务——帮助Mr Bull找到我们的车。
在我们提供了更具体的方位之后,道路救援的车很快就到了。小Y睁大了眼睛看着他梦想中的Mr Bull从车上走下来,无比崇拜地看着叔叔把运过来的新车从救援车上放下来,又把我们坏了的车接到救援车上准备拖走。看着叔叔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小Y悄声对我说:妈妈,我告诉你,叔叔一会儿会用绳子把车绑起来拖走,Daddy Pig的车就是这么被拖走的。这位Mr Bull虽然和动画片里的样子有些出入,但他已经完全满足小Y的所有想象。当叔叔快要离开时,小Y主动走到他面前握手告别,那神情就如同小粉丝见到大明星一般。他一直目送着救援车离开,而且此后一直为自己这段傲人的经历而兴奋不已。
我们带小Y一起旅行以来,一直都把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看得很重要,不希望出现任何意料之外的状况。没想到不知不觉之间,小Y已经具备了和我们一起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甚至比我们更能对这些旅途中的小插曲淡然处之。孩子的世界真是太单纯了,一件原本让人非常着急上火的事情,在小Y眼里却是新奇又有趣的。而对他来说,旅途中任何不同寻常的见闻,无论好坏,应该都可以算是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吧!
3岁,让我们一起把地图填满
在预订马耳他的住宿时,我照例要求酒店帮小Y准备了一张婴儿床。虽然婴儿床通常是供两岁以下的孩子使用的,但我一直以来都还是凑合着把他硬塞进去。到达马耳他的第一天晚上,我终于发现婴儿床对于小Y来说已经无论如何都太小了,即使头顶着床脚也伸不直,稍微一动就会被弄醒。于是我们只好大半夜爬起来,给他临时在沙发上铺了一个新窝。看着在沙发上熟睡的小Y,我突然想到我们第一次带他旅行时,因为两个月大的他太软太小,连酒店提供的婴儿床都不敢让他睡,只能每天晚上睡在他自己的推车里。在过去三年里的每一次旅行中,总是会有一些小细节让我们发现,他又比上一次旅行长大了一点。而这一次,小Y再一次用告别婴儿床的方式提醒我们:他长大了!
我们带小Y去马耳他主岛的制高点时,天气非常不好,大风吹得人几乎站不稳。当我们沿着悬崖边走边看风景时,我紧紧地抓着小Y的手怕他摔倒。没想到他却反过来安慰我说:妈妈,不用担心,我会小心的。因为风太大,我一直催促老公和小Y快点回到车子上,结果小Y又对我说:妈妈,吹风没有关系的,我戴着帽子,我不冷。一不小心,我竟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对孩子过分保护的妈妈。
小Y一直不喜欢教堂之类的地方,每次我们去参观时都会吵着要出去。在马耳他时,我们去市中心参观当地的大教堂,小Y却颇为镇定地对我说:妈妈我走一圈看一下然后就在边上坐着,等你和爸爸看好了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从教堂出来时,门口正好停着一辆电动小火车,我和老公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下,心想作为火车控的小Y肯定会吵着要坐小火车。果然小Y指着火车问我:妈妈我可以去坐火车吗?我回答说: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玩,可能没时间坐呀!小Y居然很冷静地说:那我们今天不坐,下次有时间再来,没有时间就算了。他这么“通情达理”的表现大大出乎我和老公的意料,感动得我们在离开马耳他之前,特地找时间带他去坐了一次小火车。
我们离开马耳他那天,在机场上遇到了好几个也带着小孩子回伦敦的家庭。小Y很自然地就和这些小孩产生了交流,不仅和一个同龄的孩子对上了歌,把玩具拿出来跟别人分享,还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自己在马耳他的经历。准备登机时,他更一本正经地招呼大家排队上飞机。周围的不少人都对我说,这个孩子好爱说话。他们不知道,小Y其实一直是一个有些害羞的孩子,两岁以前几乎从来不和陌生人说话。但是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他开始向外面的世界敞开自己的心扉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我们周围的许多朋友都对我们说,觉得小Y好像突然一下子长大了。
从出生到三岁,三年间,旅行对小Y产生的影响实在难以估计,有一些是我们能感觉到的,更多的则早已悄悄融入了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这三年,带着孩子一起旅行给我和老公带来的变化也是难以言表的,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乐在其中,我们从两个大孩子变成了更有耐心也更自信的父母。这三年,曾经对于我们带着小Y满世界乱跑不无担心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了我们带他旅行最坚定的支持者。这三年,我们也认识了一大帮同样喜欢带着孩子远行的朋友,在带孩子旅行这条路上我们一点也不孤单。而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意外的收获,因为我们带小Y旅行的初衷是如此简单:我们是一家人,所以去哪里都要在一起。
这本书快要完稿时,我和老公正和许多伦敦的年轻父母一样,奔波于各个小学的开放日。人人都说国外的孩子学习压力小,伦敦一些知名小学的入学录取率却只有百分之十。不仅三四岁的孩子会被全方位考察,就连家长也要参加正式的面试。我们所面对的,是和小Y三岁之前截然不同的新挑战。我很庆幸自己记录下了这几年我们和小Y一起走过的每一段旅程,重读这些文字就如同重温小Y长大的每一步,更是提醒我们勿忘自己为人父母的那份初心。我们永远不要为小Y设计他未来的人生,只希望能继续给予他尽可能广阔的平台和视野。而我们三个人共同的旅行,也一定还会单纯快乐毫不功利地继续下去。小Y生于欧洲,一岁时去了亚洲,两岁时去了北美,快到三岁时到了非洲,四岁时又终于实现了他想去澳洲的愿望。整个世界,如同一幅巨大的地图一般,正在小Y的面前徐徐展开。我们期待着和他一起,大手牵着小手,将世界地图慢慢填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