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是一种要求,亦是一种超越,追求完美的人总是乐于无止境的攀登。在他们的眼里,完成一件工作不是他们的目标,而将事做到完美才是最终的愿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完美型的性格,他们是一群美学大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无论是细节还是大方向,他们都能以近乎专业的本能眼光去对待,经他们之手的东西,往往都以艺术的形态呈现……让人不能不惊叹,不能不靠近。
以下就是我们对完美型人的抓拍:
抓拍1:完善
完美型的人对细节特别留神,考虑事情周到完善,作风颇似谨慎型人,但是他们比谨慎型人多了些艺术色彩,谨慎型人是现实主义者,而完美型人是浪漫主义者。这类人慎重心细,感觉敏锐,善于观察周围环境,审慎于生活中的每个环节,既有判断力,又易受感动。他们热心公务,对人体贴热情,富于同情心,经常受感情影响,而且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们行动果断,机灵,积极主动,有顺从性,随和,温文尔雅,待人彬彬有礼。
生活中的完美型人对细节的把握独到而深刻,他们是把细节提升到美学范畴的专家,能够拿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案,让人耳目一新。一般来讲完美型人是活泼型人的最佳旅游伴侣,因为他们能保管好机票、行李,记住从第几号门进去,而活泼型人一般只关注怎么让旅行更加愉快。在工作上,完美型人的座右铭是,如果值得做,就要做得好。一件工作如果由他们负责,你便知道这件工作会做得很好而且能够准时完成,不用去担心重复劳动,他们呈现给你的绝对是精致的艺术品。
抓拍2:唯美
完美型的人崇尚美感,美是他们毕生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自身的一种习惯。如果这世界少了完美型性格的人,我们会少了许多诗歌、文学、哲学和音乐,少了很多美和发现美的眼睛,埋藏于我们性格深处的教养、品位、才干便会失去。通常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都是完美型人,他们天资聪颖,潜能一旦被恰当地激发,得以发挥,便成了美学上的巨人。他们是最有天赋、最具创造力的,在音乐、哲学、诗歌、文学等方面非常有前途。他们唯美是尊,对各种美都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受。
总之,对于美的感受,完美型人是当仁不让的大师,他们生活在一个艺术化的思维空间里,享受着世界的美妙。
抓拍3:才智
完美型的人崇尚才智和才智的创造,如果少了完美型人,这世界上也可能少了很多工程师、发明家、科学家,我们的经济和资讯都会失去平衡,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的天才都有完美型的特点。”
完美型性格的人是非常有天赋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具有强烈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麻醉剂,令他们庸碌无为,但当他们有一种执著的爱好时,这种爱好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令他们迈上成功的顶峰。他们能够成为出色的工程师、发明家、科学家,医生和律师,因为他们善解人意,愿意聆听他人的困难,分析他人,并能找出有效的方法解决。这种人的动力来自本身而不是外界,如果他是一个孩子,家长不会感到任何麻烦,他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爱好的。
抓拍4:追逐
完美型的人像追逐梦想一样去追逐美,因为美是他们的生命之光,为了这种愿望的实现,他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虽然他们常常被细节所缠绕,但是一旦他们在细节中找到了突破口,完美的成功便会随之而来。
追逐可以让人有一种动态美,坚持追求心中美的境界,以前瞻性的态度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付出一生的努力也在所不惜,这就是完美型人。他们可以为自己心中的一切去放开脚步奔跑,有时候在别人看来他们追逐的只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被认为是肤浅和浮躁,而实际上只有完美型人自己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
完美型人的孜孜以求常常是他们成功的有力武器,因为总觉得还有更好、更完美,所以他们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提高自己的眼光和动手能力,这样无疑意味着离完美越来越近,而他们从中得到的不仅是乐趣,还有更多的回报。
抓拍5:洁癖
完美型性格的人爱好整洁,对于不讲卫生或者不重礼节的人十分看不惯,就他们自身来讲,那也是讲究再讲究,研究再研究,力争达到完美无瑕。
他们通常穿着整齐,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他们都会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的味道,男士穿得很得体,衬衫的领口和袖口绝对不会出现污损和褶皱,领带扎得一丝不苟,面部经常保持着或温和或精干的神色,女士会十分讲求细节,如果化妆会极其精致,每一缕头发都梳得恰到好处,衣服经常换洗,保持自然干爽。
这种类型的人是搭配高手,也通常是流行的焦点,因为对美的理解深刻而独到,所以常常成为别人跟风的对象。他们总希望周围的环境整洁,甚至不惜跟在别人后面捡丢到地上的垃圾。如果你去完美型的人家里做客,通常会大惊失色,他们的家里通常是一尘不染,器皿闪闪发光,窗帘、沙发、床单,都是一等一的簇新,而且因为兼顾了美感,让你惊叹之余甚至不敢贸然迈步。
抓拍6:严格
完美型的人由于天生有消极的倾向,所以对自己的评价非常苛刻,总将事情私人化,常常自找烦恼。他们的思想就像是一个灵敏的收音机,着意收集一些别人的批评。如果他们听到房间里有人提及自己的名字,就会认为有人在说他们的坏话。这种类型的人对待自己非常严厉,不允许有半点的差错和放松,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作为他人的榜样。在公司里,他追求十全十美,要求大家以企业的大目标为重。
完美型性格的人有时很难看出是喜是悲,因为他从来不想让自己太激动,而事实上绝大部分生活都是严肃的。
完美型性格的人是个思想家,他们对待目标严肃认真。他们强调做事的先后次序和组织,具有相当坚强的意志力和高度的组织能力,但容易偏向主观武断,让周围人畏惧。他们不会一时冲动,寻找刺激,反之,他们会为自己的生活做长远且最优的安排。他们对生命及信念十分专注,不轻易被别人和外部环境所动,为实现目的也会不惜-切代价。
抓拍7:苛刻
完美型人追求完美,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有洁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也不例外,若这种特性控制不好,往往会演变成苛刻与暴躁。完美型性格的人标准高,他们每件事都要做得最好、最完美,但若将这些高标准强加给别人,那就是性格上的缺陷了。
完美型性格的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要求完美的配偶,样貌心灵都要是美的,他们交友谨慎,宁愿只有少数几个知己,而不愿像活泼型那样,有太多的熟人。他们不求多,只求优,为此经常会出现极端的行为,让人觉得他们神经质,又很刻薄。比如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那他们通常会苦口婆心地教诲,力争改变你的“恶习”,如果你穿着邋遢,不打扫房间,物品随便乱摆,看起来很寒酸杂乱,他们会用挑剔的目光审视这一切,并对你毫不客气地提出警告和要求。
因此,完美型人的苛刻常常会让人有种不安的感觉,有时甚至毛骨悚然。
抓拍8:痴迷
完美型人与狂放者的区别是,完美型人处世要谨慎一些,有时候就像胆怯的小兔子一样,灵活地逃避现实的危险,能够退到一隅享受自己的世界。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有癖好,他们迷恋的东西有很多,一切看起来与美挂上钩的东西都在他们的痴迷范围之内。
他们迷恋爱情、迷恋艺术,在常人的眼光里,他们被认为孤独、痛苦,但这样的人却是天才,其精神处于痛苦与幸福的交织中,其人生往往是精彩的,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都出自他们中间,所谓“人无癖,不可交”,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来讲,他们知道,切莫放弃痴迷,因为成功源于痴迷。
完美型人身上有种几乎完美的气质,以上几点充分体现了这种气质的根源,这种类型之人的特征是唯美的,像一幅画,细腻而优美。
二、惊鸿一瞥:完美者的社交现状
完美型人在社交圈里是比较受欢迎的人群,他们兼具感性和理性,细致,独特,对朋友不乏热情,能够享受生活,经常与这种人在一起的人,都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因此大家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愿意和他们共同分享喜悦与哀伤。
完美型人的一切特性皆来源于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他们对细节的注重,对事物整体的协调,都是吸引人的所在。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人与很多种性格类型的人在一起的时候,通常会起到融合、联系、引导方向的作用,因为他们能把现实的细节和超越现实的方向紧密联系起来,兼顾各种类型人的不同感受。
在一次聚会上,能够注意到端茶倒水这类细节问题并加以调整的一般是谨慎型人,而能够注意到灯光颜色、角度的细微变化,并加以评论的,一般是完美型人。
此种类型的人苛求完美的个性是比较受到领导赏识的,在工作中,领导都会把事情放心地交给这类人去做,而不用考虑太多。与完美型人共事也会变得没有后顾之忧,一般和他们合作之后,你都不必考虑会有返工的可能,因此会干得比较有效率。
完美型人一旦对自己认定的事物痴迷起来,常常是不顾一切,有时候他们所认定的东西确实会与实际出现偏差,并且他们在这上面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固执,别人的话一句也听不进,一心向着心目中美好的太阳靠拢,结果不免会栽跟头。
这种性格类型的人有时候因为太过追求完美,往往显得苛刻和强人所难,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是没错,但是以同样的高标准来要求别人有时候就显得很不妥。比如在工作中,作为完美型领导追求精益求精是好的,但也没必要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细节上斤斤计较,反复作业,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作为同事,本来是互相辅助、互相激发、共同完成的工作任务,完美型人一挑剔起来,觉得这个做得不够好,那个做得也不到位,在一些小事上反复纠缠,还时不时言辞苛责,其结果必然是破坏了工作关系,让共事之人远离而去,使得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在生活中,完美型人是很注重整洁和礼仪的,但是以对己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也是不可取的,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意识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在这一方面确实关注的比较少,生性懒散,这时候如果苛刻地要求其拥有和自己一样的洁癖,恐怕就是强人所难了。很显然用好语劝说是比较合理的方式,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影响关系。
完美型的人一方面讨厌粗声粗气、喜欢操纵别人的人,但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自己也在通过情绪控制着他人。当人们知道什么会令他们情绪低落时,就会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之过多接触。维持这种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是十分吃力的,所以人们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尽量不去接触这种人。
完美型的人在性格上还是感性的成分多过理性的成分,崇尚美和细节,他们可以去做一些相对独立的工作,譬如画家、雕刻家、平面设计等,这样他们能充分发挥自主性,达到一次比一次更完美的要求。
三、相处锦囊:与“完美”共赏,美无极限
要想与完美型人和谐相处不是很难,但如果你没做到点子上,那就相当困难了。找准这些点,你们的相处将会非常愉快,完美之人事事追求一种境界,善于观察和理解,对于你的缺点和毛病,也会具有很准确的判断。所以,单从重塑自身,张扬优点抑制缺点这方面考虑,你都应该和这样的人好好相处、多多切磋。
以下就是几点关于和完美型人相处的要诀:
1.说话要细腻
与完美型人相处要讲究说话的艺术,这并不是要你去潜心研究一些交谈技巧,而是说你的话语要有充分的内在美,显得饱满而具有美感,不是空喊乱嚷,显得干瘪苍白。
说话要细腻,这对与完美型人交往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完美型人十分注重与他们交往的人使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如果你说话不经过大脑,大大咧咧,说话不顾一切,很容易破坏他们潜意识中对美的渴望,对你产生反感。如果你能够精雕细琢,对每一句话都能有细腻舒适的表达,那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向你靠拢,愿意和你交流。
当然,要做到话风细腻饱满,不可没有雄厚的实力作为支撑。你要不断充实自己,尽力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谈吐的资本,不然只顾辞藻华丽,没有实质,让人一看就是个空有皮囊的人,别人也不会愿意和你交往的。
2.注意礼仪
完美型人是十分注重礼仪的人,他们不管出现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空间,都尽力做到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绝不会做有伤大雅的事,因此你在他们的身边总是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随和与有条不紊。当然你也不要忘了,在享受这种惬意的时候,你也要懂得规范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完美的人对自己的严格和对别人的严格是等同的。
在与这类人交往的时候,应该多注意一下礼节性的问题,参加聚会或者去他们家做客,不可以随便穿着,更不能不对自己进行清扫和打点。衣着邋遢,不讲究卫生,不拘小节,这都是和完美型人相处时比较避讳的。如果你能在这些方面树立起一个意识,时刻注意一下自己的着装,虽然不一定是搭配上的高手,制造出美感,但一定要整洁,何况整洁本身也是一种美,这样会让他们有一种自然亲近之感。当然你也不能太不会搭配,经常和别人学习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另外注意言谈举止不可太随意,走极端,经常走极端会破坏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让人反感,觉得你锋芒毕露、暴怒、急躁,这些态度会破坏你在完美型人心中的印象。
3.调动你最细微的神经
如果你是活泼型人或者豪爽型人,你单纯、开朗,又经常粗心,有时候会得到完美型人的爱护,因为你本身有一种流动的灵气,让他们着迷。但如果你不是这样,那就要锻炼一下自己的敏感度了。
完美型人喜欢用心感受比较细微的东西,那样能够让他们觉得有滋有味,一般来讲,对一件事物或者情境的细致描绘或想象,能够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如果你不善于细致观察和感受,在说起一个话题的时候,和他们没有互动,就会很容易引起尴尬。
调动你最细微的神经,用心感受细节之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奥妙的世界。哪怕你感受到了一丝微风,听到了一声鸟鸣,看见了小草摇晃,都可以和完美型人交流,他们会很愿意听你讲,而且会觉得你是一个细致生活的人,能够享受生活的种种美好。
当然,如上所述,你的细枝末节必须是灵动的、美妙的,如果只是一些琐碎而鸡毛蒜皮的事,完美型人也会反感。
4.培养自己的美感
和完美型人交往,你必须培养自己的美感,美是完美型人心中最大的追求,你若对美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无疑就和他们形成了思想上的统一战线,能够在互相激发的过程中提高审美素养。
培养美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首先要有一个热爱生活的心,这样才能够时刻注意到生活中的美好,很难想象一个厌倦生活的人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更不用谈创造美了。另外就是多去学习和接触一些艺术方面的东西,这样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审美观。时刻观察完美型人的生活方式,谦虚地去和完美型人打交道,他们会教给你很多这个方面的知识,可谓乐人乐己。
5.要注意忍耐
在和完美型人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偶尔会略显苛刻,甚至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要和他们理论,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尽量做到最好、最细致,如果他说的你都做到了,他们也就挑不出毛病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朋友相处常常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比如完美型人的苛责。当你面对这些矛盾时,万万不可以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态度,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
《菜根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退让三分,重要的在一个“忍”字上下工夫,学会忍耐他们的小缺点、小错误,甚至忍耐他们的不公和无礼。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朋友间要有退让一步之意,而退一步你会发现,活动空间是宽阔的,生存会有多种的选择,而你们的友谊也是可以经历风雨的。
这种有进有退的处世方法,是一种曲线交友方式,适合与完美型人交往时使用。适当的忍让不仅不会招致麻烦,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个人生活中,原则问题必须坚持,而对于小事,忍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也会和谐人际关系。有时,“退”即是“进”,“与”就是“得”。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方为高明,退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不跟他们争短长,给他们方便,让他们能够下台阶,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提高。
以上是与完美型人交往需注意的几点,还是那句话,掌握了要点,与此种类型的人相处将变得十分轻松和富于美感,与那种实打实的交往必定有所不同。
四、顺藤摸瓜——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是一座艺术高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以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身后都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五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欣赏他的不朽杰作,并被他的盖世才华、坚强毅力和雄伟气魄所震撼。他是崇尚完美艺术的典范,他也奉献完美,性格中充满了对美的追逐和渴望……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寨小山城,从小父亲把他送到一个石匠家寄养,他的雕刻天才与这段经历有着某种神秘关联。
13岁时,米开朗琪罗进入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开始接触他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学习雕刻,他的超群才华备受这位统治者的重视和赞赏,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极大影响。
而后的每一幅作品,米开朗琪罗都遵从自己对美的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呈现。1498年,年仅23岁的米开朗琪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幅作品在两年后即告完成,并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轰动。
1501年,26岁的米开朗琪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5.5米,历时三年。这一次米开朗琪罗又独辟蹊径,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可以说,米开朗琪罗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的象征,那是一种蕴涵着更多意义的美,它赞美人体,讴歌正义和力量,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亦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
此外,在米开朗琪罗大量雕刻的其他作品中,有很多也被认为是旷世之作。他的细致中的唯美,严格的创作态度,天赋的才智使他更加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接受新任教皇朱利二世的邀请来到罗马,要他为自己建筑一座“世界最伟大”的陵墓。完美型性格的米开朗琪罗为了将这个陵墓建造得完美绝伦,充分发挥了他一丝不苟,严格到苛刻的细致情结,他在挑选材料上精益求精。为此,他不辞辛苦,带领两名助手亲赴卡拉拉采石场,监督开采和运输大理石材。
在这时,有人开始忌妒米开朗琪罗的才华,从中破坏,教皇听信谗言,勒令停止兴建陵墓工程,并且连采集大理石的款项也不支付。米开朗琪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离开了罗马。他后来说:“我的艺术,是在受到敌视的环境中生长的。”在极其恶劣的政治条件下,米开朗琪罗不卑不亢,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和对于美的不懈追求,走自己的路,这大概就是他的作品流芳百世,广受人们称赞的原因吧!
米开朗琪罗后来被迫去见教皇,并奉命制作《教皇朱利二世》铜像,瓦萨利后来评论说,这尊铜像:“表现了高度的艺术,姿势中见出伟大与崇高,衣着上见出风采与豪华,面貌上添加了勇气、力量、决断和某种威严。”这一作品仅存四年,1511年,被波伦那起义的群众所摧毁。艺术家非常同情起义者,因此他从不提这座铜像。但是作为完美艺术品,米开朗琪罗创作的铜像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最真实的体会和感悟。
米开朗琪罗完成教皇铜像后回到罗马,又被要求画教皇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壁画,这一次又是小人陷害,虽然一再推辞,但无济于事,教皇仍然固执己见。被迫承担了这一不愉快的任务,在动笔作画之日,米开朗琪罗愤怒地写道: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开始作西斯廷的壁画。
米开朗琪罗创作壁画之初,请来了不少佛罗伦萨画家帮他作画,可是具有完美型性格的他对别人的画根本不满意,于是把他们都打发走了。他关起门来,不用助手,决定自己一人来完成。从1508年5月10日开始,至1512年10月31日,米开朗琪罗耗费四年心血,终于完成《创世纪》这一不朽作品。
具有完美型性格的米开朗琪罗,在创作这个庞大的作品的时候,其精益求精,反复斟酌,近乎苛刻的完美态度使他战胜了一切的困难。他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整个作品完成时,37岁的米开朗琪罗已累得像个老者。由于长期仰视,头和眼睛长期不能低下,连读信都要举到头顶来读。而米开朗琪罗用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完成的《创世纪》,实在是不负众望,他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不朽的艺术品,还有他那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正是这种对美的孜孜以求,使得米开朗琪罗受到了不仅是平常人,还有更多的贵族的喜爱。24年后,米开朗琪罗又应教皇克莱门七世之约,在西斯廷教堂祭坛正面墙上绘制了另一撼人心魄的巨幅壁画《末日审判》。米开朗琪罗独自一人顽强地工作了将近6年,在220平方米的画面上绘出约400个人物,而且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无限完美。其轰动可想而知。然而,米开朗琪罗并没有沉溺在人们的赞叹之中。完美型人中痴迷的特性使晚年的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筑艺术上,并有精深造诣,因而米开朗琪罗也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1564年2月18日,89岁高龄的米开朗琪罗在罗马去世,他毫无疑问是完美型的。他在创作经典的摩西·大卫和彼亚塔等雕塑前,曾深入研究过人类的体形结构,并在停尸房里亲自解剖尸体,研究肌肉和筋腱。毋庸置疑,米开朗琪罗比同时期的雕塑家都研究得深入,因此他的创作在当今仍被推崇,并被视为珍品。
在米开朗琪罗辉煌的艺术生涯中,他凭着自己完美型的性格造就了艺术上的不朽,同时也使自己千古流芳,受后人万世敬仰。他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