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要读心理学:个人励志与自我超越的心灵指南-习惯心理学——好习惯造就成功,坏习惯摧毁人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1节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同人的性格一样,决定着人的命运。这里面隐藏着人类本能的秘诀。

    习惯也称为惯性,是宇宙共同法则,具有无法阻挡的一股力量。正如著名教育家曼恩所说:“习惯是一条电缆,我们每天在其外表编织一条铁线,到后来,它变得十分坚固,使得我们再也无法将它拉断。”在我们周围,在芸芸众生之中,我们可以看看,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成果,而坏习惯又毁掉多少美好的人生!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着我们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起居。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习惯的反复应用,而一旦遇上突发事件,根深蒂固的习惯更是一马当先地冲到最前面,所以,当我们的命运面临抉择时,是习惯帮我们做出决定。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是多年养成的。比如,工作的方式、学习的方法、与人交往的形式、思维的模式、饮食起居的习性甚至个人的好恶……都是通过多年习惯累积慢慢成形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常言道:“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但由于习惯不同便相去甚远,小时候培养的品格就好像是天生就有的,长期养成的习惯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

    一句话,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你可以遍数名载史册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人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呢?当然,习惯人人都有,我们的惰性和惯性会使我们不止一次地重复某些事情,而经常反复地做也就成了习惯。

    如此,我们可以对“习惯”下一个定义:所谓的“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对此,亚里士多德早有定论:“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的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人的生命做为一种物的存在,没有惯性就没有力量,就像静止的火车,要防止其滑行只需在每个驱动轮面前放一块1寸厚的木头就行了,但如果火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的话,哪怕是一堵墙也无法阻挡它的前进。

    因此,习惯的引力就如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一般,既能为我们所用,也可能危害我们。改变一种坏习惯的过程可能很不好受,我们已经以原有的方式做事情很久了;养成一种好习惯的过程也可能很不容易,我们已经很难对经年累月养成的生存习性进行新的改进。但这或许就是我们给自己的一次机会,一次只需要我们根据自然法则去重复制造的机会。

    属于我们自己的习惯应该是帮助我们自己的工具,我们需要利用自己的习惯来更好地生活,这一点,天经地义。

    §§§第2节    养成好的习惯,才能收获好的人生

    一个好习惯,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领先,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

    那时候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也有与福特相似的惊喜。他多次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最终能够签单的原因,仅仅是他在去总经理办公室的路上,随手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扔进了垃圾桶。总经理对他说:“我透过窗户玻璃观察了一个上午,看看哪个员工会把废纸捡起来,没有想到是你。”而在这次见总经理之前,他还被“晾”了3个多小时,并且有多家同行在竞争这个大客户。

    很多人都会羡慕他们的好运气,但是有谁能在生活中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呢?如果换作是你,扪心自问,你能想到把那张废纸捡起来吗?也许更多的人会视而不见吧。福特和业务员的收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下意识的动作出自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态度,正是在这些细节上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第3节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当你开始拖延的时候,一定是你的优先顺序没有排列对,因为你不知道这对你有多重要。

    “现在”,是成功的象征词。“明天”、“下星期”、“以后”、“某些时候”、“某天”是失败的象征词。许多很好的想法因为“我将来某一天开始”而成为泡影。我们应该“现在就开始,就在现在”。

    一位大学生准备晚上7点开始学习。但因晚饭吃多了,所以决定看一会儿电视,结果看了一个小时,因为电视节目很精彩。晚上8点,他坐在桌前正准备看书,突然又想起来要跟朋友打一个电话,一聊又是40分钟,原因是他很久没跟他的朋友联系了。接着他又被朋友拉去玩了1小时的乒乓球。结果,他满头大汗,又去洗了个澡。洗完澡,又觉得饿了,因为毕竟消耗了不少体力。

    本来计划挺好的一个晚上就这样过去了。到了凌晨1点钟,他打开了书,但又太累了,集中不了精神再看。最终,他还是去睡了。

    他一直没有能够坐下来看书,因为他花的准备时间太长了。这种“过分做准备工作的人”不计其数。一些推销员、经理、家庭主妇——他们在开始工作之前总是先聊天、削铅笔、读读报、擦擦桌子、泡杯茶,然后再开始工作。

    有一种方法可改掉这种习惯,即告诉自己:“我此时此刻已经一切就绪了,可以开始工作了。我拖延时间什么也得不到,我要把‘准备’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开始工作上去。”

    想给朋友写封信吗?现在就写。有什么可以扩大业务的好想法吗?现在就去尝试。记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忠告:“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推到明天做。”

    很多人都喜欢拖延,而且大都有同样的拖延习惯,即每当想要拖延的时候,就立刻把想法做转换,转换为没有设定完成期限。

    这就是拖延的根源,如果已经设定了期限,就不会拖延,而且,那个期限是一定要完成的,无法再更动的,这样一来,就没有拖延的借口。

    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等一下再做?现在做完等一下可以休息,而且没有了心理负担,有什么不好?现在休息,也许等一下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想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

    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当你可以激发自己的行动力的时候,你会非常有冲劲,会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当事情不如意时,一定是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当完成的速度不够快的时候,一定是你使用的策略不对。

    要当一个成功者,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成功者从来不拖延,也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动手去干。他们忙忙碌碌尽其所能地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直至成功。

    要记住这句老话:“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成功者一遇到问题就马上动手去解决。他们不花费时间去发愁,因为发愁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不断地增加忧虑。当成功者开始集中力量行动时,立刻就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遇见过那种喜欢说“假若……我已经……”的人吗?有些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大谈特谈他以前错过了什么云山雾雨的成功机会,或者正在“打算”将来干什么渺渺茫茫的事业。

    失败者总是考虑他的那些“假若如何如何”,所以总是因故拖延,总是顺利不起来。

    总是谈论自己“可能已经办成什么事情”的人,不是进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只是空谈家。“实干家”是这么说的:假如说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间得来的,那么,这一夜乃是无比漫长的历程。

    不要等待“时来运转”,也不要由于等不到而觉得恼火和委曲,要养成行动的习惯,凡事掌握其根源,必定会得到非常大的收获和成效,不管你现在要做什么事,请立刻行动吧。

    §§§第4节    处处依赖于人,无异于坐以待毙

    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奇迹的发生是靠不住的。唯一能够相信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你的勤奋与努力能够使你摆脱不利的局面。生活中总有许多人,不相信自己,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以为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能帮助自己。殊不知,别人是最靠不住的,他们能否帮助你,效果如何全都是未知数。只有你自己的努力才是实实在在的,勤奋是把握自己命运的钥匙。而处处依赖于别人,无异于坐以待毙。

    当理想在你身上实现时,世人会感叹又一个奇迹的出现。然而,奇迹不是上帝的力量,而是你自己奋力拼搏的结果。

    四岁的小克莱门斯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

    “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小克莱门斯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那样诱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个金头发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一块这么诱人的面包来到学校。她常常问小克莱门斯要不要尝一口,小克莱门斯每次都坚定地摇头,但他的心是痛苦的。

    放学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对小姑娘说:“明天我也会有一块大面包。”回到家后,小克莱门斯关起门,无比虔诚地进行祈祷,他相信上帝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感动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后,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一本破旧的课本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决定每天晚上坚持祈祷,一定要等到面包降临。

    一个月后,金头发的小姑娘笑着问小克莱门斯:“你的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已经无法继续自己的祈祷了。他告诉小姑娘,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在进行多么虔诚的祈祷,因为,每天肯定有无数的孩子都进行着这样的祈祷,而上帝只有一个,他怎么会忙得过来?小姑娘笑着说:“原来祈祷的人都是为了一块面包,但一块面包用几个硬币就可以买到了,人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赚钱买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决定不再祈祷。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让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莱门斯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他带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

    多年以后,小克莱门斯长大成人,当他用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了。他再没有祈祷上帝,因为在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中,他都记着: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只有奋斗和努力是真实的,只有自己的汗水是真实的。祈祷天堂里的上帝,不如相信真实的自己;祈祷虚无的上帝,不如付出诚实的劳动。

    §§§第5节    犹豫,是成功最危险的仇敌

    人们做事的时候都希望把风险降到最低,事事求保险,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时候,机会稍纵即逝,如果犹犹豫豫很可能错失良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如果一味捡有把握的事情做,那么你的人生永远是碌碌无为的。

    有些人一旦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优柔寡断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会被别人所信赖。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任何一件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决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错失了成功的大好机会。

    所以,对成功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最危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对你施加影响,破坏你的机会之前,你就应该立即把这样的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犹豫,不要再思前想后,马上作出决定,就在现在。要逼迫自己迅速作出决策,不要在选择面前无所适从。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必须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但是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既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表示影响他一生的最大教训,发生在他六岁之时。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路经一棵大树的时候,突然有什么东西掉在他的头上。他伸手一抓,原来是个鸟巢。他怕鸟粪弄脏了衣服,于是赶紧用手拨开。鸟巢掉在了地上,从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很喜欢它,决定把它带回去喂养,于是连鸟巢一起带回了家。

    王安回到家,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所以,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后,匆忙走进室内,请求妈妈的允许。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一只黑猫正在那里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王安为此伤心了好久。

    这件事给了王安终身有益的教训,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不能做决定的人,固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美国拉沙叶大学的一位业务员前去拜访西部一小镇上的一位房地产经纪人,想把《推销与商业管理》课程介绍给这位房地产商人。这位业务员到达房地产经纪人的办公室时,发现他正在一架古老的打字机上打着一封信。这位业务员自我介绍一番,然后介绍所推销的这个课程。

    那位房地产商人显然是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听完之后,却迟迟不作出决定。

    这位业务员只好单刀直入了:“你想参加这个课程吧,不是吗?”

    这位房地产商人以一种无精打采的声音回答说:“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参加。”他说的是实话,因为像他这样难以迅速作出决定的优柔寡断的人有数百万之多。

    这位业务员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但接着他说的这段话使房地产商人大吃一惊。

    “我决定向你说一些你不喜欢听的话,但这些话可能对你很有帮助。先看看你工作的办公室,地板脏得惊人,墙壁上全是灰尘。你现在所使用的打字机看来好像是大洪水时代诺亚先生在方舟上所用过的。你的衣服又脏又破,你脸上的胡子也未刮干净,你的眼光告诉我你已经被打败了。

    “在我的想像中,在你家里,你太太和你的孩子穿得也不好,也许吃得也不好。你的太太一直忠实地跟着你,但你的成就并不如她当初所希望的。在你们刚结婚时,她本以为你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

    “请记住,我现在并不是向一位准备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讲话,即使你用现金预缴学费,我也不会接受。因为,如果我接受了,你将不会拥有去完成它的进取心,而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人失败。

    “现在,我告诉你你为何失败。那是因为优柔寡断的你没有做出一项决定的能力。在你的一生中,你一直养成一种习惯:逃避责任,无法做出决定。错过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么,也无法办得到了。

    “如果你告诉我,你想参加这个课程,或者你不想参加这个课程,那么,我会同情你。因为我知道,你是因为没钱才如此犹豫不决。但结果你说什么呢?你承认你并不知道你究竟参加或不参加。你已养成逃避责任的习惯,无法对影响到你生活的所有事情做出明确的决定。”

    这位房地产商人呆坐在椅子上,下巴往后缩,他的眼睛因惊讶而膨胀,但他并不想对这些尖刻的指控进行答辩。这位业务员道声再见,走了出去,随后把房门关上。但再度把门打开,走了回来,带着微笑在那位吃惊的房地产商人面前坐下来,又说:

    “我的批评也许伤害了你,但我倒是希望能够触动你。现在我以男人对男人的态度告诉你,我认为你很有智慧,而且我确定你很有能力。你不幸养成了一种令你失败的习惯,但你可以再度站起来。我可以扶你一把,只要你愿意原谅我刚才所说过的那些话。你并不属于这个小镇。这个地方不适合从事房地产生意。赶快替自己找套新衣服,即使向人借钱也要去买来,然后跟我到圣路易市去。我将介绍一个房地产商人和你认识,他可以给你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教你有关这一行业的注意事项,你以后投资时可以运用。你愿意跟我来吗?”

    那位房地产商人竟然抱头哭泣起来。最后,他努力地站了起来,和这位业务员握着手,感谢他的好意,并说他愿意接受他的劝告,但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他要了一张空白报名表,答应报名参加《推销与商业管理》课程,并且凑了一些硬币,先交了头一期的学费。

    三年以后,这位去掉了优柔寡断弱点的房地产商人开了一家拥有60名业务员的公司,成为圣路易市最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之一。

    §§§第6节    草率行事,只能草率收场

    你肯定有草率行事而失败的时候,这并不奇怪,仅凭一时的冲动就盲目行动只能带来失败。“先了解你要做什么,然后去做。”对行事一贯草率的人来说,这是很好的座右铭,尤其是前半句。假如决断和行动力是迈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则表示我们所采取的行动,事先必须作出良好的分析与判断。

    “行事之前先想仔细”或“投资之前先仔细研究”并不表示我们做事犹豫没有决断能力,而做事果断同样并不等于鲁莽行事。这些话的意思是要告诫我们:采取行动千万不可鲁莽、仓促,要认清事实真相再做出相应的行动。

    假如医师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没有事先把病人的情况弄清楚就仓促开始抢救工作,则很有可能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在许多情况之下,立即行动的确是必要的,但是立即行动并不代表不去思考就草率地去行动。我们且举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来看:

    住在美国新奥尔良市的鲍曼太太,好几年前曾为了财务问题而烦恼不已。她有一位年老多病的母亲住在布鲁克林,由两名妇人负责照料她的起居。鲍曼太太后来发觉很难维持这样的开销,而一位时常在财务上资助她的叔父,也在这时打电话向她表示是否可以减少开支,如减少那两名看护妇人的费用,或缩减房屋的维修费等等。

    鲍曼太太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便要求让她好好想一下,等作了决定之后再回电话给他。鲍曼太太十分感激这位叔父长期的资助,也觉得应该想办法减轻这位叔父的负担。

    “我取来一些纸张,然后开始分析。”鲍曼太太描述道,“我先把母亲的收入列出来,如有价证券、叔父给她的补助等等,然后再列出所有开支。没多久,我便发现母亲在衣、食方面的花费极少,但那栋拥有十一间房的住所,却得花一大笔钱来维持——光是每月的瓦斯费就得二三十美元,再加上各种杂项的开支和税金,还有保险费等等,总共有数十份之多。当我看到这些白纸黑字的证据,便知道事情该如何处理了——那房子必须解决掉。

    “从另一方面来看,母亲的身体愈来愈坏,我担心再让她长途跋涉可能不太妥当。她一直希望能在那栋房子度过余生,我也愿意尽可能满足她的愿望。于是,我去拜访一位医师朋友,请他给我一些意见。这位医师认识一名经营私人疗养院的妇人,地点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三分钟路程。

    “这位妇人不但心地好,人又能干,所收的费用也极合理,因此我决定把母亲送到她家去,让她来照顾。”

    这件事处理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理想。鲍曼太太的母亲受到极好的照顾,一直还以为她仍住在家里。鲍曼太太现在每天都能抽空去探望她,而不是每星期一次。她叔父的负担减轻了,她们的财务问题也获得解决。此次经验告诉鲍曼太太,假如把问题写下来,便能完整、清楚地看到所有的事实,问题往往便也迎刃而解。

    鲍曼太太的例子,很清楚地显示出:能否做好一件事,往往要看事前的分析。假如鲍曼太太没有好好去研究问题所在,也没有好好去组织要采取的步骤,而是草率地采取行动,则很可能不但不能解决财务问题,甚至还会严重影响到母亲的健康。

    这种把事实列在纸上,让它们自己把问题或解决方法显现出来的方式,在处理财务问题方面尤其有用。而如今,很少有人不会在财务方面碰到麻烦。

    住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奥尼市的一对年轻夫妇霍华德先生和霍华德太太,也有这样的经历。像许多新婚夫妇一样,霍华德先生和太太在蜜月后不久,便已发生财务问题。那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华德先生必须进入海军服役,但他们的许多账单都还没有付清。霍华德先生和太太知道光是发愁没有什么用处,便坐下来盘算如何渡过难关。事实是这样的:他们几乎欠镇上每一家商店的钱。虽然每家欠得都不多,却也没有办法在入伍之前全部还清。为了保持良好的记录,他们最后决定这么做——每个月向每家商店偿付一点钱。事实上,最困难的大概就是去面对那些商店老板,并向他们说明自己无法在入伍之前把债务还清。但出乎霍华德先生的意料,当他向第一家商店老板说明他的困难,但表示愿意每月逐渐付清款项的时候,老板的态度十分和蔼,使他不禁松了口气,以后的几家也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结果,这些债务后来都还清了,有家商店老板甚至在他退伍回家之后还特地来找他,表示感谢他遵守诺言。

    总而言之,若不是霍华德先生事前先坐下来仔细分析状况,他们很难作出适当的决定,并且付诸实行。事实证明,他们当初的决定是对的。我们之间有许多人常常没有像霍华德先生这么做,在行动之前从来不坐下来仔细研究一下究竟是什么在困扰着我们。相反,我们常常为问题而辗转反侧,一再拖延作决定的时间;或是我们没有经过仔细研究,便在短时间内作出仓促决定。结果不但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

    霍华德先生的分析十分简单,稍微动动脑筋谁都能作出这样的分析,但是当事到临头的时候,又有几个人顾得上分析一下当前的情况呢?他们往往认为时间紧迫,就马上开始动手行动了。行动能力的确是成熟心灵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必须有知识和理解做基础,才能避免毫无价值的草率行为。

    §§§第7节    凡事浅尝辄止,最终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合理分配自己有限的经历就显得很重要。有的人爱好很多,这也喜欢,那也放不下,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精通。业精于勤,但是若要勤就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同时涉足太多的领域,由此难免会分散精力,四处出击,什么东西都有所涉猎,却又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最终将一事无成。更明智的做法是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个领域,最终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

    也许我们的天资不高,能力有限,但是如果我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一个领域,就一定能做出惊人的成就。许多我们景仰的伟人,也不过是专心于一个领域的平常人。巴尼斯专心于销售爱迪生牌口授机,他在年轻时就宣布退休,那时他已经赚到了自己用不完的钱;威尔逊专心于入主白宫长达二十五年之久,最后终于成为白宫的主人,这应感谢他懂得坚持“明确的首要目标”的价值;乔丹视篮球为自己的生命,众所周知,他成功地统治了篮坛十余年,并把NBA推广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李特顿在听过一次演说后,他内心充满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自己一切精力专注于这项目标上。据说,他目前已成为美国最成功的律师,每一个案件的收费很少低于5万美元;迈克尔·舒马赫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赛车手,果然他如愿以偿,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当今车坛一骑绝尘,无人能及;福特专心于生产廉价小汽车,结果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及最有权势的人物;吉列致力于生产安全刮胡刀片,使全世界的男人都能把脸刮得“干干净净”,也使自己成为了百万富翁;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小照相机,这为他赚进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口带来无比的乐趣;派特森专心于发明及生产收银机,使人们大感方便,结果自己成为一名富翁;列兹曼专心于生产利润低微的小小酵母饼,结果行销全球;菲力普·亚莫尔专心发展肉类食品事业,建立了大企业及庞大财团;普尔曼专心于发展卧车车厢,这个念头使他成为富翁,使数百万人获得舒适的旅行。

    他们从事的事业都不是那么惊天动地,但是他们能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注在上面,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基础。英国政治活动家、小说家爱德华·利顿说:“有许多人看到我整日里如此忙碌,事无巨细无不顾及,竟然还能有时间来从事学问研究,他们都免不了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来完成了这样多的著作呢?你究竟有什么分身之术,可以做完这么多工作呢?’或许我的回答会令你大吃一惊,答案就是——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从来不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一个能从容自若地安排好工作的人肯定不会让自己过于劳累。换句话说,如果他在今天疲于奔命的话,那么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疲劳和困乏,这样的话,他明天就不得不减慢工作节奏,所以结果就是得不偿失。我认为,我真正专心致志的学习是从离开大学校园跨人社会之后开始的。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在生活阅历和各种知识的积累方面,跟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相比,自己毫不逊色。我游历了许多地方,所见甚广;在政界和各种各样的社会事务中,我也收获颇丰;除此之外,我在各地出版了大约六十卷著作,其中涉及到的许多课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你认为通常一天中我会有多少时间用来研究、阅读和写作呢?我可以告诉你,不到三个小时;在国会开会期间,可能连三个小时都没有。然而,在这三个小时之内,我却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我的工作当中的,心无旁骛,用心极专。反之,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做这件事的时候心里还在想着另外的事情,什么也不能投入,最终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柯律芝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是他意志薄弱,缺乏勤勉的习惯,厌恶长期的艰苦工作;他只是一味地沉溺于精神的幻想,这种幻想消耗了他的精力,于是,他的生命过早地耗尽了,就如同一只脚踏在半空中般不切实际地生活着。他空有万般才华却一事无成,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他到最后面对的都是悲惨的失败。在他活着时,他整日埋头于自己臆想的荒谬绝伦的人生幻象之中;而当他面对死神时,他仍然沉湎于幻想之中难以自拔。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下决心、定计划,但直到他撒手西去的那一天,也仍然没有行动的决心,有的只是纸面上的计划而已。尽管他时时有新主意、新目标,但他从未持续地完成过一件事。他的生活是漂泊不定的,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随风飘零,任意东西。

    “柯律芝死了”,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写信给一位朋友说,“据说他身后留下了四万多篇有关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论文——但是其中没有一篇是写完了的。”

    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标,方法得当,鲜有不成功的。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成功者之所以能超越芸芸众生,就在于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认准某个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矢志不移。一个人的成就与其精力的集中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如果你不想再庸庸碌碌地生活下去,那就赶快确立你的人生目标,不要凡事都投入精力,浅尝辄止,让自己一事无成。

    §§§第8节    为失败找借口,是下意识地逃避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一个人一生就算没有大失败,也会有小失败。而每个人面对失败的态度也都不一样,有些人对失败不在乎,他们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也有人拼命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他的失败是因为被别人拖累、朋友不帮忙,或是身体不好、运气不佳等等。总之,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

    在现实生活中,不把失败当一回事的人实在不多,而这种人很难取得成功,虽然他不会被失败打垮,但是他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且下次还很可能要在同一个问题上栽跟头。

    不敢面对失败,老是为失败寻找借口,也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的人从来都不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虽然有很多失败是因为客观因素,无法避免,但是仔细分析还是和他自身的缺陷有关。

    也许你认为失败是因为下属没有尽职,而那是因为你用人不当,管理不善;也许你认为失败是因为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而那也是因为你对全球经济走向缺乏了解、研究,无法预测;也许你认为失败是因为投资过大,但那也是因为你的判断有误。

    总之,你完全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研究失败,事情是你做的,决策是你做的,失败当然也就是你造成的。因此,你不必去找很多借口。即使找到了借口,也不能挽回你的失败,只不过是保全了面子。

    有些失败是来自于客观因素,责任不在于你的失误,但你还是不要以此为借口,因为找借口会让你错过探讨真正失败原因的机会,这对你今后的成功是毫无帮助的。

    面对失败是件痛苦的事,这就仿佛自己向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但不这样做又要如何?人不是要追求成功吗?因此碰到失败,要找出原因来,就好比找出身上的病因一样,以此对症下药。

    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不很容易,因为我们会下意识地逃避,因此应双管齐下,自己检讨,也请别人帮忙。自己检讨是主观的,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别人检讨是客观的,当然也不全正确,二者对照比较,差不多就可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了,这些原因一定和你的个性、智慧、能力有关。你不必辩解,应该认真对待这些分析,并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如果能这么做,那你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成功来得会比较快,如果一遇到失败就找借口,那很可能你一辈子失败的机会会多于成功的机会,因为你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病因”,当然也就要时常发病了。

    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不能从中吸取教训,那样的话“学费”就白交了。

    §§§第9节    快乐没有条件,养成快乐的习惯

    快乐不是用钱买得到的,也不是勤劳得到的报酬。快乐只是我们思想愉悦时候的一种心理状态。不管你的相貌、出身、财富如何,只要你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你就能得到快乐。如果你一直要等到有“值得”愉悦的思想时,你很可能永远得不到快乐。快乐不是美德的报酬,它本身就是一种美德;我们不因为能抑制欲望而感到快乐,相反的,我们是因为快乐而能克服欲望。

    很多人不敢放手去追求快乐,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自私的”、“罪恶的”。无私确实带给我们快乐,因为它不仅让我们的心思远离了以自我为中心、犯错、罪恶与自傲;同时还能使我们能完成帮助别人的善举。人类最愉悦的思想是被人需要的感觉,是在帮助别人后得到快乐的感觉。然而,我们如果认为快乐是道德的问题,把它当成是因不自私而得到的报酬时,我们往往会因为缺乏快乐而感到罪恶。

    任何的道德,都是源自快乐而非不快乐。有什么东西比憔悴、忧郁的心情更令人沮丧?有什么东西比用不快乐的态度伤害他人更甚?有什么东西比用不快乐的心情解决问题更加无助?

    不快乐的人最普遍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某个目标的实现会给他们带来永久的快乐。目前他们不是在生活,也不是在享受人生,他们是在等待未来的某些事情。他们以为他们结婚以后,他们找到好工作以后,他们买下房子以后,孩子们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某项事业成功之后,赢得胜利之后,他们将会更快乐,但无可避免的,他们失望了。不要指望着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后就能获得快乐。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又会接踵而至,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如果要快乐,现在就必须快乐起来,不要“有条件”地快乐。

    快乐纯粹是发自内心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不受环境拘束的个人举止所产生的观念、思想与态度。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人能随时感到快乐。作家萧伯纳曾说道:“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对于烦恼、小挫折,我们很可能习惯性地反应出暴躁、不满、懊悔与不安,这样的反应我们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不快反应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我们把它解释为“对自尊的打击”等原因。司机毫无必要地冲着我们按喇叭;我们讲话时某位人士没注意听甚至插嘴打断我们;我们要搭的公共汽车竟然迟开;我们计划要郊游,结果下起雨来;我们急着赶搭飞机,结果交通阻塞……这样我们的反应是生气、懊悔、自怜或换句话说——郁郁寡欢。

    你让外在的事情任意支配你的感觉与反应;你就像是奴隶一般,每当事情或环境发信号给你“恼怒”、“不舒服”、“感觉不快乐”,你就迅速地听从命令。为什么要让别人的行动左右你的情绪呢?

    养成快乐的习惯,你就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成为其奴隶,快乐的习惯可以使一个人不受外在情况的支配。遇到悲哀的情景与逆境,只要我们不在不幸的事件之上再加入自怜、懊悔与不顺的情绪,我们纵使不会感到完全快乐,也常能多少感觉到一些快乐。

    §§§第10节    唠叨是慢性毒药,婚姻中的女人切勿忘记

    在多数情况下,女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会唠叨几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在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如果不注意分寸,唠叨起来没完没了,那就令人厌烦了。再坚贞的爱情也经受不住长年累月的唠叨。

    拿破仑三世,也就是拿破仑的侄子,爱上了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特巴女伯爵玛利亚·尤琴,并且和她结婚。他的私人顾问指出,她的父亲只是西班牙一位地位并不显赫的伯爵。但拿破仑三世反驳说:“那又怎样?”她高雅、妩媚、貌美,使拿破仑三世内心充满了幸福、快乐。在一篇皇家文告中,他强烈地表示他要不顾全国的意见,“我已经选上了一位我所挚爱的女人。”他宣称说,“我从来不曾遇见过像她这样的女人。”

    拿破仑三世和他的新婚妻子拥有财富、权力、名声、美丽、爱情、尊贵——可谓十全十美。但是无论是他爱的力量也好,他帝王的权力也好,都无法使妻子中止挑剔和唠叨。

    她无视他的命令,不给他一点私人的时间。当他处理公务的时候,她竟然冲入他的办公室里;当他讨论重要的事情时,她却吵闹不休。她不让他独自一个人呆着,总是担心他会跟其他的女人亲热。

    她经常跑到她姐姐那里数落她丈夫的不好,又哭又闹。她会不顾一切地冲进他的书房,不住地大声辱骂他。拿破仑三世纵然身为法国皇帝,拥有十几处华丽的皇宫,却找不到一个能使自己安宁的地方。

    原本美满的婚姻结果又如何呢?莱哈特的巨著《拿破仑三世与尤琴:一个帝国的悲喜剧》给出了我们答案——“于是拿破仑三世经常在夜间,从一处小侧门溜出去,用头上的软帽盖着眼睛,在他的一位亲信陪同之下,真的去找一位等待着他的漂亮女人,再不然就出去欣赏巴黎这个古城,在神仙故事中的皇帝所不常到的街道上溜达溜达,呼吸着原本应该拥有自由的空气”。

    她是法国皇后,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她的尊贵和美丽并不能保持住爱情。尤琴能够提高她的声音,哭叫着说:“我所最怕的事情,终于降临在我的身上。”降临在她身上的这一切其实是她自找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唠叨就像一剂慢性毒药,不知不觉地在毒害着美满的婚姻,等到你终于发现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托尔斯泰的夫人也认识到了这点——但是太晚了,在她去世之前,她向几个女儿们忏悔道:“是我害死了你们的父亲。”她的女儿们没有回答,但却抱头大哭。她们了解她的母亲说得没错。她是以不断的埋怨、刻薄的批评和永远没完没了的唠叨,把父亲逼上了绝路。

    可是从各方面来说,托尔斯泰伯爵和他的夫人都应当是幸福的一对才是。他是不朽的小说家,真正称得上文豪的人。他的两本巨作《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永远为人们传颂。除名声以外,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还有财富、社会地位、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幸福似乎是太完美了、太甜蜜了,一定会白头偕老。

    可是好景不长,托尔斯泰逐渐改变,他对自己所写的巨著感到羞耻。他成为虔诚的基督徒,试着要全部遵循耶稣所说的话。他把自己的产业都送给别人,过简朴的生活。他自己在田地上工作,砍柴割草;自己做鞋,扫地,用木碗吃饭;他尝试去爱他的敌人。而他的夫人喜欢华丽,她热爱名声和社会的赞誉,她渴望金钱财富。于是她就一直地唠叨着、哭闹着。她要那些著作所能赚到的钱。当他不理会她的时候,她就歇斯底里起来,在地上打滚,手上拿着一瓶鸦片,威胁要自杀,甚至威胁着说要跳井。

    最终,当托尔斯泰82岁时,他再也不能忍受家里的压抑气氛,因此在1910年10月一个下着大雪的夜里,逃离了他的夫人。11天以后,他因肺炎死在一处火车站里。他临死的要求是,不许她来到他的身边。

    “我真的以为我是神经病”——这就是托尔斯泰伯爵夫人对这段经历的看法——但是已经太迟了。

    林肯一生的最大悲剧,也是他的婚姻。结婚23年来的每一天,他所得到的是什么呢?根据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荷恩所描述的,是“婚姻不幸的苦果”。几乎有四分之一世纪,林肯夫人唠叨着他、骚扰着他,使他不得安宁。“林肯夫人高而尖锐的声音,”著名的林肯权威,已故参议员阿尔伯特·贝维瑞治写着,“在对街都能够听到,她盛怒时不停的责骂声,远传到附近的邻居家。她发泄怒气的方式,常常还不只是言语而已。她暴乱的行为真是太多了,真是说也说不完。”

    林肯夫人最后终于发疯了,也许,她之所以脾气暴躁,或许是受了她初期精神病的影响。如此的唠叨、咒骂、发脾气,是否就改变了林肯呢?在某些方面来说,的确使林肯有所改变。确实改变了他对她的态度;确实使他深悔他不幸的婚姻,使他尽量避免和她在一起。当时林肯所在的伊利诺斯州春田镇的律师一共有11位之多,要赚取生活费并不容易。于是,当法官大卫·戴维斯到各个地方开庭的时候,他们就骑着马跟着他,从一个郡到另一个郡。如此,他们才能在美国第八司法区所属各郡郡政府所在的各镇,弄到一些业务。

    每个星期六,其他的律师都想办法回到春田镇,和家人共度周末。但是林肯并不回春田镇——他害怕回家。春天3个月,秋天再3个月,他都随着巡回法庭留在外面,而不回春田镇。他每年都是如此。乡下旅馆的情况经常很恶劣,但尽管恶劣,他也宁愿留在旅馆,而不要回到自己家里去听他太太的唠叨。

    这些愚蠢的女人就这样以她们特有的方式毁了自己的幸福。贝丝·汉伯格在纽约市家务关系法庭任职11年,曾经审判了好几千件遗弃的案子,她说男人离开家庭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太太喋喋不的唠叨。或许正如《泰晤士邮报》所说的:“许多太太们自己在不停地慢慢挖掘婚姻的坟墓。”

    §§§第11节    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

    帮助别人是好事,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答应帮助别人,就一定要信守自己的诺言,所以首先应该分析自己能不能办到,如果没有把握就不要轻易对别人承诺。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自量力,对朋友请求帮助的事情一口答应下来,事情办好了什么事也没有,如果办不好或只说不做,那就是不守信用,朋友就会埋怨你。

    对于一个有权力的人来说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因为你有权,亲戚朋友托你办事儿的人一定不少。这时你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不能轻易答应别人。有的朋友求你帮忙的事可能不符合政策,这样的事最好不要许诺,而是当面跟朋友解释清楚,不要让朋友心存误会,认为你不帮忙;有的朋友找你办的事可能不违反政策,但确有难度,就需要跟朋友事先说明,这件事难度很大,我只能试试,办成办不成很难说。这样做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万一办不成,也会有个交待。

    当然,对于那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还是尽量答应朋友去办,但答应了后,无论如何也要去办好,不可以今天答应了,明天就忘了,万万不可失信于人。

    我们在这里强调不要轻率地对朋友做出承诺,并不是说要一概回绝,而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不说“这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之类的话,给自己留一点余地。不经过考虑而随便承诺,只能害人害己。

    东汉末年,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一个人要搭船,华歆很为难,王朗说:“希望你大度一些,只是搭搭船有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追来,王朗想把搭船的人扔掉,华歆说:“我刚才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既然已经接纳了他,他把自己托付给我们了,怎么能由于危难而抛弃他呢?”世人从此以这件事评价华歆和王朗的好坏。

    信守诺言是人的美德,有人把自己的信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是有些人在生活中或生意上经常不负责地许下各种诺言,却很少能遵守,结果失信于人,给人留下很坏的印象。如果,你答应要做某件事情,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或是觉得得不偿失,就不要答应别人,你可以找合适的借口来推辞,但绝不要随口说:“没问题。”如果实在不好推脱,也不要把话说死。如果你说的是试试看而没有做到,那么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就是:你曾经试过,结果失败了,别人也不会责怪你不守信用。

    你的信用能给予别人良好的印象,在这个社会中再没有什么比别人的信任更珍贵了。所以,你在接到别人的请求时,一定要考虑清楚,千万不要轻易许诺。许了诺,便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去遵守,即使没有成功,别人也会为你的态度所打动,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讲信誉的人,从而会信赖你,有了众人的信赖你在生活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12节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

    成功需要肯定自己,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知你是否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你是否因为别人的不同意见而感到消沉、忧虑?你是否在饭馆吃饭时,饭菜的口味并不令你满意,而你却不敢提出意见,或者退回去,因为这样你怕服务员会不高兴?你是否处心积虑地寻求别人的赞许,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未能如愿时就会情绪低落?

    曾有位年轻朋友这样诉说他的苦恼:

    每当听到同事下班一块去吃饭、喝酒、唱歌时,他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中。按个人意愿,他一点也不想去,只希望回家好好休息,看书,听听音乐,静静地享受独处省思的乐趣。但是他知道若是把这些想法讲出来作为婉拒的理由,会被同事取笑而成为笑柄。于是他压下了自己的意愿,顺从同事的生活方式,在喧闹、放荡、嬉笑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吃喝玩乐的夜晚。

    他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痛恨自己,想改变这种令他厌恶的上班式的无味之友谊,想大声向同事们说“不“,可又总提不起勇气。他甚至觉得自己就像头被人牵来牵去的猪。

    还有一位书生气很浓的朋友下海经商。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一块经商的料: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拉关系,不会与人讨价还价等等,好像商人应具备的资质他全没有。但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他的公司在经过一段艰难的沉寂之后,竟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说:我只做好了最基本的几点,以诚待人,守诺守信,保证质量,客户们刚开始有些不习惯,现在都挺喜欢同我打交道的,省心省力还踏实。

    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或大家都习惯的做法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也未必适合于你,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坚持一下又何妨?

    一旦寻求别人的认同、赏识和赞赏成为你的一种需要,并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要想做到保持自我并逐渐进步就很困难了。如果你非要得到别人的夸奖不可,并常常向他人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有人愿意坦诚相见了。有些人虽然会奉献出他们的赞美之辞,但其内心未必对你有什么好感。同样,你更容易无法明确地阐述自己生活中的想法,你会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观点,甚至牺牲自己的价值。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因此,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放弃了自己不仅会使你失去成就自己的机会,自己的生命也会随之失去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