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要读心理学:个人励志与自我超越的心灵指南-记忆心理学——开发你的大脑潜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1节    什么是记忆?

    人生在世,大事小事,都离不开记忆;没了记忆,就和没了大脑差不多,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记忆,是许许多多的人关心的问题,可如果问一句“什么是记忆呢?你了解多少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呢?”,恐怕能说得像那么回事的人还真不多。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心理特征。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即便记忆发生局部的或一时的障碍,如因脑部受伤或精神病因素而发生的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的经验或某一类的经验的全部遗忘,心理活动也要发生极大的困难。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认知”四个基本环节。四个环节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回忆和认知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通常是一个反复的、感知的过程。例如识记外文单词,常是经过多次诵读,形成它的音、义、拼法间的巩固联系,从而记住它。当然也可能经过一次感知就能记住,正所谓“过目不忘”。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识记非常重要,因为要形成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识记作前提。

    保持,是人们通过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大脑中的保留。识记过一个事物后,当那个事物不在你面前时,你的头脑中仍然会出现那个事物的形象,这叫做记忆的表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比如,一说起大象,你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大象的样子,有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等等,近在眼前似的,这就是直观性;你或许见过许多种大象,比如亚洲象、非洲象,又或是成年象、小象、公象、母象等等,各有各的特点,可事后浮现在眼前的大象无非就是身体庞大、鼻子很长,这就是概括性。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我们在记忆中能够回忆很久以前看到的人、事以及听到的声音,主要是依靠表象来实现的,因而表象在记忆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回忆,就是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而客观事物出现在眼前,人感到熟悉并确知是以前感知过的,则叫做认知。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回忆和认知之所以可能,是由于经过了识记。

    §§§第2节    记忆的分类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等,都是记忆的内容,并据此可将记忆分为感知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四种类型。

    1.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车,就会对汽车的形状有记忆。

    2. 逻辑记忆

    逻辑记忆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的记忆。

    3.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就是把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和好朋友外出游玩时的高兴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4. 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就是把做过的运动或者是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游泳、骑自行车的动作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这四种记忆形式不是单独存在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举个综合的例子,到过天安门之后,想起宏伟门楼的形象,就是形象记忆;由天安门而想起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逻辑记忆;想起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时的心潮澎湃、兴奋鼓舞,就是情绪记忆;想起升旗时自己笔直站立的动作,现在还能重复,那就是运动记忆了。

    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1.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阶段。它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比如,你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电话号码,可以马上根据记忆记录下来,但过后要想用那个号码,则只能看记录了。这个记录靠的就是短时记忆。再比如,听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也是依靠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小,一般只有5~9个单位。一个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利用组块法可以增强短时记忆。例如,现在的移动电话号码共有11位,超出了7位的界限,一个个地记很难短时记下来,而如果把它分为三个组块来记,就容易多了。运用组块法,个人的知识经验很重要。例如,心理学家曾经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对棋局的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一个随机设置的棋局,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别;而对一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一级棋手为34%,业余新手却只有18%。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在真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和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棋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组块,迅速记忆;而如果是随机摆放的“一盘散沙”,大家都一样,大师和新手的记忆力差别就不复存在了。

    2.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取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其实,长时记忆大部分来自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主要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据此,你大概可以知道应该如何正确、高效地运用你的记忆力了。比如,来记“transportation”(运输)这个单词,如果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费劲又容易出错,而如果把这个单词分成“tran”、“sport”、“ation”三个部分就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的技巧。你如果想长期地记住这个单词,就要反复进行短时记忆,并且不断将它和其他词比较、联系,才能奏效。

    §§§第3节    记忆与遗忘

    记忆和遗忘既像是一对冤家,又像是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人从开始记忆的那一刻,遗忘也就开始了。遗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也是维持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一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最早的系统性研究,发现遗忘在识记之后就立即开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第一个小时内遗忘很快,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除了遗忘规律,艾宾浩斯的发现还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保存的信息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研究发现,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留数十年。所以儿童时期学过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有使用,一旦有机会重新学习,都会较快地恢复到原有水平。如果不再使用则可能被认为是完全忘记,但事实上遗忘绝不是完全彻底的。

    除了时间因素以外,遗忘的进程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人们最先遗忘的往往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以及不太熟悉的信息。另外,记忆信息类型的不同也影响遗忘进程。

    人到底为什么会遗忘呢?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即消退和干扰。消退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论则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而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许多研究表明,长时记忆的遗忘,自然消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就越大。那么干扰又是如何导致遗忘的呢?研究证明,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是由于某种形式的信息提取失败。

    §§§第4节    记忆障碍

    所谓记忆障碍,是指人脑受到损伤或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不能正常反映过去经验中发生的事物的异常心理现象,即由于记忆过程受到部分或完全的破坏,使人不能把脑中反映过的客观事物的映像或经验以痕迹的方式保留下来并加以再现。

    记忆障碍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记忆增强

    指人在病态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如患有强迫症、躁狂症和偏执性障碍等,对原来已经遗忘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能十分清晰地记忆起来,甚至包括许多久远的事件细节。

    (二)记忆减退

    指人的“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本人发病之前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某一个环节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记忆能力减退。记忆减退可能是短时记忆减退,也可能是长时记忆减退。一般是由短时记忆减退逐渐发展到长时记忆减退,直至产生遗忘症。

    临床上,遗忘症分为心因性遗忘症和器质性遗忘症两类:

    1. 心因性遗忘症

    所谓心因性,是指因情绪因素而导致的遗忘症。如长时间的焦虑、注意力涣散、内心矛盾等,均可引起记忆障碍。情绪既能影响识记,又能干扰回忆过程。心因性遗忘症的典型表现是,同过去经历的某一特殊时期有关的或与强烈恐惧、愤怒、羞辱情境有关的特定记忆丧失,即遗忘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心因性遗忘症具有暂时性,较易治疗。

    2. 器质性遗忘症

    器质性遗忘症是指由器质性脑病引起的遗忘,最初往往表现为最近事件的遗忘。遗忘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脑外伤程度直接相关。通常分为逆行性遗忘症和顺行性遗忘症两种:逆行性遗忘症是指颅脑外伤后患者不能回忆受伤前一段时间经历;顺行性遗忘症是指器质性脑病患者对发病之后一段时间的记忆缺失,常见于高热谵妄、癫痫性朦胧、醉酒、脑外伤、脑炎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三)歪曲记忆

    又可称为潜隐记忆,指把过去见过、听过、读过甚至梦中体验过的东西与不同来源的记忆混淆起来、相互颠倒,确认这是自己实际体验过的事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错构

    指在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错构在正常人中有时也会见到,但弥漫性脑病变可使错构倾向更为强烈。

    2. 虚构

    指以想象的、没有真实根据的内容来填补记忆缺陷。患者谈论这些“经历”时仿佛确有其事。虚构是器质性脑病的特征之一,与病理性谎言不同,后者并无记忆缺陷,而是由于他们富于幻想,喜欢虚假经历以博得别人的注目和同情。虚构大多为日常生活事件。

    3. 柯萨可夫综合症

    又名遗忘—虚构综合症,表现为近事遗忘、虚构和定向障碍。此类患者往往有兴奋情绪,否认患病。柯萨可夫综合症常表明下丘脑尤其是乳头体附近有病变存在,可能为慢性酒精中毒、脑外伤、脑肿瘤等的病变。

    4. 旧事如新感和似曾相识感

    有旧事如新感的人,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时,有一种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似曾相识感,指病人接触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有一种早先经历过的熟悉感。有此体验的多是神经症和癫痫患者,正常人亦可出现这两种体验。

    §§§第5节    不良心理状态有损记忆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些人年纪轻轻的就时常感叹:“老了老了,记性越来越差了。”据调查,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少人认为是年龄增大、身体衰退的缘故,或者认为得了什么脑病,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可能与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关。除了受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外,人的记忆力与心理状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人处在心理压力大、紧张、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下时,就有可能出现记忆衰退现象;而记忆力的下降又使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更加严重,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于是叹息声便不绝于耳了。

    为什么说不良心理状态有损记忆呢?下面以压力和紧张为例做出解释:

    (一)压力感削弱记忆力

    研究发现,处于压力之下的人体释放出来的一种激素可以使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难以提取,极大地损害记忆力。人处在有压力的场合时,如考场、就业面试、作证人等等,记忆力会削弱。瑞士研究人员以36名记忆能力相当的健康成人为实验对象,给他们服用可的松或安慰剂。可的松能够提高一种压力下才产生的荷尔蒙的水平,服用一小时后,人就相当于承受了严重的身心压力。此时,要求他们记住60个德语名词,每个词都在电脑屏幕上显示4秒钟,然后,要他们凭记忆写出尽可能多的名词。结果,吃安慰剂的人记住的名词明显多于吃可的松而产生了压力感的人。

    (二)紧张心理损害记忆

    据研究,人由畏惧等情绪产生紧张心理,可以释放出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能够损害长时记忆中搜寻信息的能力。皮质醇激素是造成记忆暂时丧失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做过实验:给一些人服用皮质醇,他们当时并没什么感觉,也没紧张的迹象;但是大约一到四小时后,就很难回想起事情,可见他们的记忆受到了损害。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在考试中大脑可能会一片空白。人们在考试前已经掌握了素材,但是紧张情绪来临时,激素开始大量释放,导致什么都想不起来;待离开考场不再紧张的时候,激素水平趋于正常,便会后悔莫及:“哎呀,我当时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措施,防治记忆力因心理状态而受损:

    1. 生活方式要积极、健康,生活要有规律;

    2. 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状态;

    3. 饮食中应注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及玉米、糙大米、全小麦、黄豆、蒜头、蘑菇、酵母、奶、动物肝脏、沙丁鱼、瘦肉类等食物;每天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和维生素E;

    4. 物品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使用后放回原位;

    5. 重要事件可以用笔记录。

    §§§第6节    增强记忆力的心理训练

    增强记忆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对记忆自信心的训练。因为在记忆活动中,信心越强,记忆效果就越好。自信心会增强记忆力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记忆力的主导心理因素,不仅直接制约着记忆水平的发挥,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难怪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如此说过:“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

    研究发现,人在记忆过程中,如果对自身潜在的记忆力有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很强的心理暗示,激发脑神经细胞的活性,使得大脑皮层上形成一个很强的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记事物也就清晰准确;如果一个人怀疑、担心或否定自己的记忆能力,由此产生的消极态度和畏难情绪,会抑制脑神经细胞的活性,使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效果自然就不好。

    那么,如何增强自己的记忆信心呢?下面略举几例方法:

    (一)成功激励

    所谓成功激励,是指通过回忆成功往事而产生一种“我一定能记住”的自信心。

    成功往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有关记忆的良好形象。主要是通过回忆自己以往在记忆方面有过的良好表现,如童年时你在班里第一个记住乘法口诀而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由此对自己产生记忆信任感;

    2. 有关自己成功欢乐的往事。回忆起这样的往事,人都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和极大的满足,记忆效率会大增。

    具体操作要求:

    1. 每天至少训练一次,每次进行时间至少要十分钟,要让自己能产生那种有信心的感觉。或许许多人由于思维习惯的原因,刚开始找不到这种感觉,一坐下来脑海浮现的尽是不如意之事。这就需要我们打破这种思维习惯,建议不谈不想消极事,设置提示自己的座右铭,多看激励人的书籍、影片,写成功日记等等。虽然如此一来可能占去较长的时间,但却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提高记忆信心,而且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也会有极大的积极影响。另有一些人或许由于事过境迁,对许多成功的事迹感觉淡泊了,或者对自己要求过高、所定标准不符合实际等原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快乐、成功之事可以回顾。实际上,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才能激发出对记忆的信心,许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让你产生愉悦和信心感。所以,只要平时注意挖掘和捕捉,每个人都会有值得回顾的快乐、成功往事。

    2. 回忆要有深度,要调动多种感官,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尽可能生动、详细的回顾。比如,中学时老师在课堂上检查背诵散文的作业,同学们都背诵得支支吾吾、丢三落四,而你倒背如流,老师和同学们都惊讶又钦佩地望着你,接着响起热烈的掌声,下课后还有崇拜你的小女生偷偷塞给你情书……如临其境的回忆,怎会不激起你的记忆信心呢?

    (二)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指为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目标,督促自己为了达成目标而提高记忆力,使自己获得自信心。目标激励法要注意两点:

    1. 目标要实际、具体。目标要实际,应基于对自己当前情况的理性分析,要能清楚地说明自己为什么要提高记忆力。例如,希望自己毕业后能进一步深造,考取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将来能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因此必须提高记忆力,等等。目标要尽可能具体、有真实感,为此可以收集有关资料,或者进行现场考察。

    2. 要明确提高记忆力与实现目标的内在联系。比如,要想想实现所定目标需要哪些必要条件、自己的记忆力预计将达到什么水平、记忆力提高对实现目标有哪些意义等等,最好能把这些想法归纳整理,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首先放松入静,充分想象记忆力的提高给个人带来的美好前景,就好像在我们头脑里放一部宽银幕电影,主角是你自己,画面清晰,色彩、音响、光线、布景、演员一流。总之,对你希望达到的目标和由此产生的前景要有详尽的描述。

    (三)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即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榜样,用以激励、鞭策自己,增强上进心,进而转化为战胜困难的动力和信心。

    具体操作要求:

    1. 找一位自己崇拜的名人,研究、模仿并决心超越他。可以阅读其传记,在床头悬挂其照片、播放其讲话录音或有关他的歌曲、音乐等,用心去感受他,让榜样走进你的生活并带给你力量。

    2. 也可以选自己身边的一个强者作榜样,多与他交往,接受启发、摸索规律、培养兴趣。榜样的神采、自信、超强的记忆力等等,能使你在失去信心的时候重新振作,帮助你找到失去信心的原因,启发你找到增强记忆的方法。

    §§§第7节    15种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

    ◎全神贯注记忆法

    高度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指向材料进行记忆的方法。高度的注意可以使心理活动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各种刺激,同时避开或抑制那些无意义的、附加的、与当前活动相干扰的各种刺激。高度的注意也可以保证记忆的持续性,当外界的大量信息通过感知进入大脑之后,大脑还要对它们进行编码储存,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对信息继续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注意贯穿整个记忆过程,对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它使客观事物在我们的头脑中反映得更加清晰、完整,记忆得更加扎实、深刻。

    集中高度的注意力时要注意:

    ①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充足的光线、清新的空气、正常的气温和相对的安静,另外,最好有一把舒适的椅子和一个高度合适的桌子,然后尽快习惯这种环境,以至形成集中注意力的反射;

    ②保证身心健康,并在学习过程中适当休息;

    ③排除令你分心的因素,排除无关的思想干扰;

    ④要把握好材料的难度,过难、过易都不易集中注意力,最好是由简到繁,既是力所能及的,又要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

    ◎明确目标记忆法

    在开始记忆之前先明确记忆的目标,然后按照自己确定的记忆目标去进行记忆的方法。记忆目标即人们想要达到的记忆结果,它包括要具体记住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等。有了明确的记忆目标,人们就有了记忆的动力,就容易集中注意力,按照预定的目标完成记忆任务。实验证明,有无明确的记忆目标,有什么样的记忆目标,对记忆的结果影响甚大。记忆目标是由记忆目的决定的。要确定记忆目标,首先要明确记忆的目的,即为了什么去进行记忆,然后根据记忆目的确定具体的记忆任务,并安排好记忆进程。对于较复杂的、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记忆的对象来说,应把制定长远目标和制定短期目标相结合,把长远目标分成若干不同的短期目标,通过跨越一个个短期目标去实现长远目标。

    ◎分散学习记忆法

    把较长、较复杂的学习材料分成几段加以记忆,或把较长的学习时间分成几段来使用,中间穿插以休息或其他活动,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实验表明,记忆比较长的材料,或者记忆材料的难度比较大的时候,分散记忆的效果比集中记忆的效果好。这是因为:在分散学习中,中间的休息时间可对刚学的内容进行巩固,从而提高了记忆效果,分散学习可避免因学习时间过长而造成的兴趣降低和注意力减弱;分散学习还可以避免前后学习材料的互相干扰。但是分散学习也不能过于分散,各次学习之间的间隔不能过长。如果下次学习时,已把上次的材料全部忘记,就说明间隔时间过长,应该适当给予调整。在使用分散学习记忆法时,应该根据记忆材料的容量、性质、特点、难度以及各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记忆进程。

    ◎及时复习记忆法

    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地进行复习,以巩固记忆的方法。研究表明,人们对记忆材料的遗忘呈现着一种先快后慢的趋势。在识记过程结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一两天)内,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缓。因此,在识记过程结束后及时地进行复习,对加强、巩固记忆,战胜遗忘,有重要意义。及时复习及时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因识记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应在记住某个材料之后的一两天内即开始复习。最初复习的次数应多些,时间间隔应短些;以后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逐步减少,时间间隔逐步延长。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尝试回忆记忆法

    在仅把识记材料阅读了很少几遍,对其内容尚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试着回忆其内容的记忆方法。用尝试回忆的方法进行记忆,比用单纯地反复阅读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要好。这是因为,尝试回忆能促使人们集中注意力,调动大脑积极地进行思考,并避免因阅读次数过多而引起的单调、枯燥感。有关实验说明,利用尝试回忆记忆法进行记忆时,用于阅读和回忆的时间比例一般应保持在1∶4左右,即把全部时间的1/5用于阅读,4/5用于记忆,这时往往效果最好。

    ◎多通道协同记忆法

    在记忆的过程中,把各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都动员起来,协同配合、共同参与记忆的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有多种通道,各通道的配合有利于把握和记忆事物,更易于在大脑内部建立各种便于回忆的联系。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记忆各种材料。心理学实验证明:同一时间里记忆同一内容,只听者能记住60%,只看者能记住70%,又听又看者能记住86%。这个结论证实了多通道协同记忆的优越性。在学习过程中,眼看、手写、口念、耳听、心想,学习的内容就能很快记住。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在于强调这一点。采用多通道协同记忆法,能多通道地摄取信息,增加表象的数量;各器官同时参与记忆,能扩大信息储量;各器官的协同配合,从同一对象接受刺激,能使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同时兴奋,留下很深的痕迹,从而获得准确而持久的记忆。

    ◎交谈记忆法

    通过与他人交谈要记忆的内容来进行记忆或加深、巩固记忆的方法。交谈是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来相互交流思想的活动。人们在相互交谈时,即要倾听对方的看法,又要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促使注意力集中,头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避免单独学习时常易发生的心不在焉、精神松懈、只看不想的状况。通过交谈,人们还可以互受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记忆内容的理解,纠正识记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偏差。有意识地与别人交谈要学习、记忆的内容,能对所要学习、记忆的内容产生较深刻的印象,形成较全面、准确的记忆。交谈记忆法可广泛用于各门知识的学习和各种材料的记忆。在运用交谈记忆法时,参加交谈者必须有明确、一致的议题,交谈、讨论应紧紧围绕着已确定的议题去进行,交谈方应各抒己见,坦诚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使交谈顺利进行,达到以交谈促记忆的目的。

    ◎争辩记忆法

    通过与别人进行争论、辩论来促进、加强对有关内容的记忆的方法。人们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常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争论、辩论,可对学习、记忆有关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争辩是不同思想交锋的过程,在争辩中,争辩双方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头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能对所争辩的内容形成良好的记忆。通过争辩,还可以使人们开阔视野,互受启发,加深对记忆内容的理解,发现和纠正认识和记忆上的错误。人们在争辩中“获胜”或“战败”,还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从而对所争辩的内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仅在于促进记忆。在论证自己的观点和驳斥对方的观点时,应遵守有关的逻辑规律和规则,采取正确、有效的论证方法和反驳方法。

    ◎学用结合记忆法

    将所要记住的材料或知识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去,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巩固记忆的方法。通过积极的参与活动,使识记的对象由抽象的知识成为活动的、实在的、具体的对象。对这些材料的运用,又可以反过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并且可以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本领,从而长期保持在记忆中。学用结合记忆法并不适合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的记忆。

    ◎整体与部分相结合记忆法

    先对识记材料形成一个初步的综合性认识,以此为联系其各部分内容的线索,再对各个部分依次加以记忆的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①先将识记材料读一两遍,作一下“鸟瞰”式的考察,粗略地掌握整篇材料的大意或脉络,作为将识记材料全部内容串连起来的线索;②将识记材料分成若干意义完整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记忆,并注意每个部分与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利用已掌握的贯穿整篇识记材料的线索,把已记住的各部分联结起来,形成对整篇识记材料的完整的记忆。

    运用这种方法,既有对记忆对象整体的全面把握,又有对记忆对象组成部分的“各个突破”,既吸收了整体记忆法的长处,使对记忆对象各部分内容的记忆能很好地衔接起来,又避免了因同时记忆的内容过多而造成的困难。整体与部分相结合记忆法适于用来记忆篇幅较长或难度较大的识记材料,如一篇较长的文章或一篇难记的古文等。

    ◎系统记忆法

    通过分析、综合,从阅读、学习的材料中抽取出其基本的要素、本质的东西来,并按其内在联系构成完整、严密的系统或体系,从而加以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各门知识的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判断、推理等等按一定秩序联结起来组成的理论体系。但是,在讲述各门知识的教科书或专业书中,其基本的概念、判断、推理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往往并不是以纯粹的形态存在的,而是和大量解释性、说明性、例证性的东西混合在一起。要使某一门知识的理论体系以赤裸裸的方式展现出来,就需进行分析、综合的工作,即从所阅读、学习的书中把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判断、推理等等抽取出来,按照它们固有的内在联系和秩序,进行排列组合,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经过这样系统整理的知识,既便于记忆,又不容易遗忘。系统记忆法也可以用来识记一篇文章的要点。对一门知识或一篇文章所做的分析、综合工作,可通过制图表或编写提纲的形式进行。

    ◎特征记忆法

    通过把记忆对象与同类的其他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从而加以记忆的方法。人们的经验表明,个性突出、特征明显的东西容易记忆。这是因为,个性突出、特征明显的东西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便于人们把它们与其他同类对象区别开。长相特殊、言谈举止与众不同的人容易被人们记住,色彩鲜明、构思奇特的广告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都是这个道理。根据这种规律,在记忆某个对象时,应努力去发掘它的个性和特征,以此作为识记、辨认和回忆它的线索。为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比较。

    ◎总结规律记忆法

    从要记忆的一类对象中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性的认识来加以记忆的方法。运用总结规律记忆法,可以把对许多个别知识的记忆变为对某种一般性知识的记忆,从而起到简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的作用。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需注意,当要记忆的一类对象数量很多,无法全部考察时,所总结、归纳出的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往往具有或然性,不一定对这类对象全部适用。这时,这种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只起着对人们的记忆提供指导、参考或线索的作用。

    ◎举一反三记忆法

    以对某个对象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把其他对象与之相类比,来记忆其他对象的方法。运用举一反三记忆法,可以起到迅速扩大记忆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若干类似事物情况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一条回忆的线索,起到增强、巩固记忆的作用。

    ◎以教促学记忆法

    通过把刚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以促进、巩固记忆的方法。要教给别人某种知识,自己必须首先掌握这种知识。教会别人的意图和欲望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自己产生学习和记忆知识的迫切感,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记忆起促进作用。教别人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的过程。每教一次别人,就等于给自己增加了一次复习的机会,亦即给自己增加了一次加强、巩固记忆的机会。通过教别人,还可以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并弥补自己学习和记忆中的不足,从而使自己对知识的记忆更清晰、完整、准确。因此,利用教别人来促进、巩固自己的记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