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论-身体健康的人才会幸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你要想有幸福的人生,首先应学的便是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仅看起来健康并且还真觉得健康,完完全全能够掌握住自己的身体状况,使之有充沛的活力去达成所要的人生。“以健康为中心,名利淡薄一点,生活潇洒一点”。

    1、身体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健康是一切快乐的基础,但你若问一个健康的人,你感觉快乐吗?他很可能会说,我没法快乐起来,投在股市里的钱已经亏了一大半,上笔业务出了点问题导致损失了几百万,孩子学习也不好等等。只有在身体出现状况,生病痛苦时,他才会感到健康其实是最大的幸福。甚至在心中发誓:等我病好了,一定不再被这些事情搅扰心情,一定要保持健康快乐的人生。大病初愈时,他的确能做到如此,看看外面的天是那么蓝,空气是那么清新,放松身心,觉得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但遗憾的是,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陷入欲望的追求当中,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

    其实,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比我们的身体更为宝贵,我们应该懂得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身体。

    有一个打工仔,说自己如果有了100万,就会拥有幸福。于是,他拼命地赚钱。一年365天,他没有和家人度过一个星期天,他甚至没有好好吃过一顿像样的饭。就这样,几年过后,他真的赚够了100万,但因为长期劳累和饮食不当,他患上了胃癌。这时候,他很想用100万换回他的健康,换回和家人的团聚,换回亲情和朋友,但是,一切都晚了。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平安和健康。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却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位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利、禄、情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却不知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是自身的健康。

    记得有篇小说写一个爱财如命的财迷,进了一座黄金山,山内皆是黄金珠宝,他大喜若狂。但因贪得无厌,陷入黄金山而无法出来,最终只留下一堆白骨。由此可见,贪是人生幸福的最大壁垒,健康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欲、非分之念,都会化为乌有。

    很多人常以金钱来衡量人生的成与败,认为越有钱的人就越受尊重。实际上,当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时,钱就是只是一个数字,没有太多的意义,更何况有许多事情根本就不是钱所能换取的。

    一个人在世界上要想大有作为,必须善待自己,善待那部成功的机器——自己的身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理发师用迟钝的剃刀理发,一定不会有顾客光顾;如果木匠用迟钝的斧子、锯子来工作,一定不会制造出优美的器具来。同理,一个人想要有幸福的人生,那就必须有个健康的身体。

    有句大白话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意即健康的身体是所有幸福生活的基础,如同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和平是人类社会最高的物质幸福,就像健康是个人的最高物质幸福一样。”

    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之死,给很多为了生活“透支”身体的人们敲响了警钟。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并正逢事业巅峰时期的人才溘然长逝,让多少人为之惋惜。在惋惜之余,也给了我们不少提示:

    一是发现疾病应及时检查治疗。其实陈逸飞得的并非是不治之症,如果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就不会有什么危险,这让我想到,在过去的宣传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说某某人有病不去治疗,为了事业抱病坚持工作,结果在工作中以身殉职,因此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人们常常是在以肯定的口吻在说此事。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值得大力提倡。即使不是为自己为家人,你就是为了事业为了社会,也应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无论如何,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二是不要追求完美,陈逸飞先生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做每一件事情都希望做到无可挑剔,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处处优秀。可事实上,凡人很难做到事事完美,若是以生命为代价则更是不值。因此,建议健康的人们应追求有度,珍爱生命。

    三是生活已经很累,不要再为了自己增加压力,其实很多时候压力是自找的。

    万科公司的老总王石,每天在办公室中至多逗留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会整月地出外旅行、爬山、修养身心。他认识到只有健康、轻松的身心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最好的效率。他不愿在过度的工作中摧残身心、减弱自己的力量。结果,他在事业上得到很大成功。

    一个人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储藏起最大的生命力在身体中,储藏着最大量的体力与精力以作为获得成功之本。因为,天底下没有哪一件东西比我们的体力与精力更为宝贵。

    许多人因为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致使身体机能减弱、能力丧失。还有许多人将精力浪费在愤怒、忧虑、怨恨以及琐碎的事情上,甚至有的人在这些事情上耗费的精力,比用在正式工作上的体力还多,这使得力量浪费无度,最终事业得不到成功。

    当你感到精神不足或体力不支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让自己休息一会儿,或散散心,或闭一会眼睛,这会对你的工作有多少损失呢?

    说来奇怪,开车的人都知道要定期换机油,定期维修,还不辞辛劳为爱车打蜡、美容,但就是不肯用同样的胸怀来善待自己,难道身体不如汽车珍贵?

    好的身体,不仅包含强健的体魄,还包含健康的精神。

    我们知道,拥有乐观、积极、愉快的思想,可以给予我们一种快乐、幸福、向上的感觉。它仿佛是一股电流,流遍我们的全身;它能带给我们希望、勇气与生活动力。

    每个人的世界、环境,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可以将忧郁、困苦、恐惧、失望塞满整个世界,使生命变得悲愁、痛苦;也可以驱除一切悲愁、恶意、恐惧等思想,而使自己的环境、空气变得一片清澈。

    假使我们从现在开始,怀着愉快、积极、乐观的思想,将一切有破坏性、腐蚀性的思想拒于心灵之外,那我们以后的人生将会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损害与耗费,这样我们就都可以健康长寿了!

    好身体,是最大的幸福。简简单单几个字,却贯穿了沉甸甸的人生。人的一生只有平安、健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的一生只有平安、健康,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

    2、苦涩的“壮志未酬”

    许多健康问题的社会调查显示,国民生活第一关心的是健康。曾经有一家健康报纸调查显示,76%的人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是健康。人们说: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什么都可以拥有,但不能拥有疾病。这实际上体现了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务的理念。

    儒家有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修身”包含在现代大健康观念中提出的德、智、健、寿、乐、美六字境界中。儒家讲修身虽然主要指正心或修德,但与健康长寿是有内在联系的。这句名言还深藏着一个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治理不好自己和家庭的人也难治理好国家。儒家认为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应以人人修身为开始,只有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具有健康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并懂得和掌握和谐道理的人,才能更好地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子说,“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说:为天下(人民)珍惜健康,天下(人民)才能托付给你。反之,一个不珍爱健康的人,怎么能承担大事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杰出的政治家大多也都是修性养生的保健专家。

    不良的健康状况对于个人、对于世界所产生的祸害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有作为、有知识、有天赋的人往往被不良的健康状况所羁绊,以至于终身壮志难酬。

    许多人之所以饱尝着“壮志未酬”的痛苦,就因为他们不懂得常常去维持身心的健康。经常保持身心健康,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

    有这样一位大公司经理,他每天在办公室中最多只逗留两三个小时,他经常外出旅行、休息,以更新他的身心。他充分意识到,只有经常保持身心的清新、健康,才能在事业上达到最高的效率。他不愿像大多数人一样,在过度的工作中摧残自己的身心,拖垮自己的力量。他的工作状态是只要一进办公室,就立刻能生龙活虎般地处理事务。由于他身心健康,所以办事十分敏捷而有力。他的工作进行得如同钟表一般精确。他在三小时内的工作成绩,要超过别人八九个小时,甚至是夜以继日工作的结果。

    叔本华说过:“能够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是一旦工作起来就忘了身体的重要性。

    演员傅彪、作家路遥、王小波、梁左等,他们走到生命终点时也都只有40多岁。步入中年的人,身体上存在的问题开始凸现出来,中年人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可是身体已经开始发出警报,如果不以为然,不能有效地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快病魔就找上门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从而让自己和家人能得到更好的生活。可是当事业有成、生活改善以后,我们的健康却不如从前,有了钱以后,生活物质丰富,我们希望吃得更好,而传统观念中“爱吃什么吃什么”成为了我们饮食的指导。殊不知,这样毫无节制的饮食方式大大损害了我们的健康。

    在大学期间,有位同学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经常通宵上网,经常饿着肚子玩电脑游戏,有时甚至连吃饭的时间也花在了游戏上,他宁愿吃速食面也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不远的食堂吃饭。在大三的时候,因为他经常感觉胃部疼痛,在医院检查出慢性胃病,所以只能请一年的假期在家休养,医生说这病将伴随着他一生。如果说因为玩乐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是缺少自制力的表现,那么因为工作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同样是不可原谅的。

    社会充满了竞争,工作时间不断延长,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环境,工作压力成为了妨碍健康的头号杀手。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导致身心疲惫,有时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在工作、休息与吃饭之间,对吃饭选择凑合,时间一长,吃饭的凑合成为对健康的凑合,而健康是凑合不得的。对健康凑合将就,健康也会对你不客气的,那些疾病自然就会经常光顾你。心理压力大导致很多人以各种方式排遣,但大部分人却没有适合的调节放松方式,无非就是去疯狂泡吧喝酒吸烟,而这些本身就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经常熬夜也是对身体的极大危害。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学中讲:“一切缘于—个观念。”有了健康的观念,才会珍惜健康,有了健康的观念,但你的观念如果不对,虽然潜心追寻,却反而会远离健康。去追求健康,为健康付诸行动,最后才能获得健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注意个人的形象,衣着头发要保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这样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又能使自己更加自信。注意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的休息和运动可以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尽量控制和减少自己的不良嗜好,不要抽烟、喝酒,不赌博、不玩物丧志。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就提出的见解,它深刻地揭示出了运动对于身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肯尼斯.库伯博士指出,只要参加运动就一定会受益,这一规则对脑力劳动者尤其如此。据统计,1968年美国有24%的成年人开始自觉地参加运动,在此后的15年里,美国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下降了37%,高血压的死亡率下降了60%,人们的平均寿命从70岁增加至75岁。由此可见,运动是身体健康的有效“添加剂”。

    “民以食为天”、“生命在于营养,健康在于运动”,这是人们都懂得的生活真谛。人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大脑的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

    因此,“健康在于运动”不仅是我们现代人的一句时髦口号,更是我们必须努力去做的事情。

    医学之父西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可见运动对于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

    人们生病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身体各部分的发展不均衡。例如,对于某一部分的细胞过度地刺激与活动,而有一部分的细胞则缺少刺激、活动。

    科学研究发现,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是相当有益的。

    有氧运动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人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同样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那些上班族,很少有时间进行锻炼,如果每天抽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时间跑跑步,或练练健身操,基本上就能达到健身的要求了。

    有氧运动对于脑力劳动者是非常有益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教育家莱斯通过对800人的长期观察和300多个有关实验发现,当人们感到大脑疲劳时,到室外跑步,可以使大脑的功能恢复到58010,而不做运动改吃药的话,大脑的功能只能恢复到40%到50%。有人便总结出来,慢跑是最佳有氧运动,对醒脑有奇效。

    另外,有氧运动还具备恢复体能的功效。这种积极的恢复方式,如果在非常疲劳的时候,加入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健康群体里进行健身运动,对未来的情绪及体力的调整最为明显,如在健身房中伴着优美的音乐做有节奏的健身运动等。

    现在,随着大家对健康意识认识的提高,运动健身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但运动健身方式一定要选择,避免踏人健身的误区当中。

    在古希腊山顶的岩石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普希金曾经说过:工作可以使人感受宁静,运动可以使人感受激情。所以唯有运动才能使人健康,感受激情。

    健康是生命的基座,失去了健康,生命也就会变得黑暗和悲惨,失去健康也会使你对一切都失去兴趣与热忱。能够有个健康的身体,附之以健康的精神,并且能在两者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4、生命不是可再生资源

    追求健康也许是人类唯一没有时间与疆界藩篱的共同理想,对于为所欲为而又无往不胜的人类来说,唯一无法征服和打败的,大概也就是健康了。

    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白丁,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从未有片刻的懈怠。这恐怕是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渴望和梦想,即使到了物质丰富、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寿命已经不断延长,人们仍然在追求更长的寿命和更健康的身体。

    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们的疲劳不堪,现代人不再有“锄禾日当午”的辛劳,却并不感到轻松,在没完没了的会议、处理不完的公务、应接不暇的应酬中,现代人拼命地从自己的身体矿藏中索取并透支资源,心理和生理的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了身体矿藏的可怕衰竭,以至于让衰老提前到来。

    许多人刚刚步入中年,便出现了疲劳倦怠、腰酸腿痛、精力不济、反应迟钝等症状,有的甚至猝死。导致中年人体质下降、慢性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营养失衡、缺乏锻炼,疲劳不能及时缓解,于是积劳成疾,甚至有人英年早逝。而老年人也由于进入了衰老期,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失眠、神经系统紊乱、肾功能衰竭等。

    身体并不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关注健康刻不容缓,补充生命原动力、延缓衰老迫在眉睫。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两个口号: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前者指的是长寿,延缓衰老;而后者则指的是在延缓衰老的同时要追求生命质量,要活得更有意义。

    列宁有句格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重提这句格言了。目前,中风的发病已经趋于低龄化,“过劳死’’病例也有增多的趋势。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准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可是疾病的威胁却加剧了呢.这与我们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了健康就没有一切。一个再强大的人,疾病来临时,也会突然发现生命的脆弱。

    健康是人存活的支柱。有人说,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健康比什么都幸福。健康也是资本,纵观历史,许多豪杰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因丧失健康而自灭。越来越多的人想拥有越来越多的金钱,而越来越多的金钱使越来越多的人过早地接近死亡。健康的身体不可能用物质去换取,也不能用金钱买到。要做到“临利害之际而不失常态”,就必须具备健康的思维,有自我调节的自觉性。

    追求健康将会是未来社会的一大趋势,就像美国的趋势观察家所发现的,从前的美国梦是追求享乐富足;今日的美国梦不再只满足于更好的生活。而是更健康、更长久的生活。从而要想得到幸福生活,那就先从关注自己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开始。

    4、金子般的身体是幸福的重要保证

    据世界银行专家测算,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大约8%。10%可归因于健康人群。由于健康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制约作用,健康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越来越成为全人类追求的目标,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没有健康,人生的追求,无论是事业、财富还是爱情,终将化为泡影。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称霸美国的石油行业,聚敛了无尽的财富,成为当时的首富。然而由于超常的工作量以及巨大财富带来的紧张与压力,使他在五十多岁时便衰弱成一个老翁,头发脱落,免疫系统失调,骨瘦如柴,身体全面崩溃,巨大的财富于他又何用.只有当他退出了与财富的战争,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的健康,清心养性,并投身于宗教信仰与人类的福利事业时,他才又一次赢得了生命,并得到九十多岁的高龄。石油大王的经历再一次向世人阐释了健康高于财富的真理。

    许多人当风华正茂、体态匀称时,对吃什么、怎么吃不大讲究,全然不把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热量多少放在心上,似乎无论怎么吃,身体都能承受;性欲正常时,“性”致所至,纵欲无度,裙红酒绿,尽情欢乐,似乎那标志阳刚之气的雄风,与生俱来,不会枯竭;精力充沛时,不惜吃老本,拼体力,可以挤掉吃饭时间,可以克扣睡眠,夜以继日地透支健康,对健康的潜力开发甚至是掠夺性的,如此等等。健康在他们看来,像廉价的消费品,被任意挥霍。

    健全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敏锐的反应,是成就一切宏图伟业的基石,只有不断地投身于健康之旅,你的财富才会增加,否则,一切将化为空中楼阁。

    早在1953年,有远见的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唤起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珍爱,就提出了“健康就是金子”的响亮口号,旨在希望人们要像对待金子一样珍爱生命,并作为当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主题口号,可见用心之诚。

    细想起来,健康比金子还要珍贵,因为健康很难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进的高科技都无法使受损的机体恢复原来的状态,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金子却可以“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是不少人,包括知识分子和企业老板,有一种十分有害的认识误区。他们认为青壮年正是精力充沛、大展宏图的好时期,应当把宝贵光阴都用在事业上,全然没有珍惜健康的观念,能吃能睡就是没病,有了症状坚持一下就顶过去了。结果病入膏肓时才如梦初醒,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誉满中外的科学家、事业鼎盛的企业家英年早逝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国家痛失英才,家庭支离破碎,不幸应了中岛宏博士的一句预警:“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连大学里的教授学者、商海中的经理、白领竟然都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对自己生命的无知,足见我国健康教育的严重滞后和紧迫性。

    健康是生命的源泉。能够有健全的体魄与饱满的精神,在这两者之间,又保持完善平衡,这是一种天大的福分。

    健康的生命会大放异彩,而疾病却会使人生陷入可怕的阴霾。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作为、有知识、有才华的青年男女,被不良的健康状况所牵绊,以致终身不能酬其壮志,不禁让人扼腕叹息。而天下最大的失望也莫过于此:自己虽有凌云壮志,却没有充分的力量去实现;自己虽有不息的斗志,却没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后盾,只能在病痛中忍受煎熬。

    一些人之所以饱尝斗志未酬的痛苦,就是因为他们不良的健康状况使生命之泉干枯。一个专注于工作、应酬,不懂休息、娱乐的人,往往会在耗尽精力之后,使事业早趋衰落,因为他缺乏各种不同的精神刺激和生命的养料。调整劳逸关系,无论对于劳心者还是劳力者,都是十分有益的。“单调”是生命的摧残者,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不会整日整夜地埋头蛮干,而是懂得劳逸结合。

    一个生活丰富的人往往懂得健康之道,把维护健康看做是生命的崇高责任。试想,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又怎么会得到生命的报酬呢.只有充沛的生命力,才可以抵抗各种疾病,度过各种难关,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只工作不游戏,使得杰克成为一个笨孩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人类有着强烈的游戏本能,游戏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它可以使人的身心趋于健全,提高工作效率。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将生命演绎得更辉煌。健康的身心是生命质量的可行保障。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长久保留幸福生活;失去了身体健康,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5、重视自己的健康就是回报社会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个案分析,发现人们对待健康有三种态度:老年人重视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青年人很不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年人顾不上自身的健康;尤其是事业心特强的人,对自己的健康到了漠不关心的程度,往往依赖于医生、药物和保健品,根本顾不上自我保健。

    为什么许多人匆匆而去.从医学和健康学的观点看,主要是不少人不会健康地生活,缺乏自我保健能力,没有把健康和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康是个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如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医疗保健因素等。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多学科手段,采用全方位、综合治理的方法,来关心自身的健康,度过一个健康、长寿、幸福、愉快、富裕、有价值的人生。

    健康是每个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最珍贵的社会财富,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当代社会一个重大课题。但是,做到健康,尤其做到心理健康,善待只有一次的生命,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完全做到的。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不同,态度不同,途径不同,造成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完美的人生来自三大支柱——健康的身心、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三者缺一不可,但健康是基础。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之所以能干一番事业而且长寿,健康是重要的保证。毛泽东同志年轻时采用多种形式锻炼,如游泳身体、远足、冷水浴、风浴、雨浴、雪浴等,锻炼了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体魄,为迎接一生的战斗做好了准备。古代医学家、药王、养生学专家的孙思邈,70岁时写成《千金要方》,100岁时又写出了《千金翼方》,这些都是祖国医学宝库的珍宝,他活到了10l岁。

    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健康的身体是科学的基础,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健康是金子,健康是无价之宝,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说:“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健康也是每个人事业有成的基础。人们为了对社会作更多贡献,为了生活得更有质量而维护自身健康,是其终生的任务。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年代,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仅仅是一种愿望,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变为有效的行动。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对维护健康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时间、精力、经费等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大投入。当我们发现各地保健品市场火爆场面的时候,当我们发现不分年龄的人们在采取各种方式锻炼身体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许多农村的病人到大城市看病的时候……这些明确地告诉人们,维护健康已经从愿望变成了实际行动。这种行动所揭示出来的是一种自我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在当今社会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是去从事一切事业的底线,才是进行幸福生活的本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