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说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打了一个大胜仗。

    回到邺城,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却不是论功行赏,而是对左右说:“当初我出征之前,劝阻我出征的都有哪些人,给我找出来!”

    这个命令来得奇突,左右也不清楚曹操的目的,而当初劝阻过曹操远征的将领和谋士,更因此人心惶惶——他们看得出,曹操说这个话的时候,心情不太好,丝毫没有打了胜仗的喜悦,那也许是因为,郭嘉死了。

    郭嘉官位不高,但是“军师祭酒”一职,是专为他所设,可见宠信。曹操决意远征乌桓,众谋士都反对,唯有郭嘉鼎力支持。难道如今,曹操会因为伤痛郭嘉之逝,而追究当初反对过他的人?

    有人想起,司空掾属陈群曾经因为郭嘉行为不检点,数次廷诉。

    “那曹公惩治他了么?”有人问。

    “没有。倒是赞赏了陈群。”说话的人叹了口气,主公对于郭嘉的放任和宠信,远远超过一般规格,那实在叫人忧虑:“郭祭酒也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主公……好像还欣赏得很。”

    众人心里越发忐忑起来。虽然主公一向还说得上英明,但是谁知道呢,痛急攻心的后果,总是很难预料,何况往前翻翻,郭祭酒受宠的纪录,可不止这个。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相持中,传来江东孙策将渡江袭击许昌的消息。这个消息让曹操十分忧虑,手下诸将也为之惧:孙策横行江东,未尝有过敌手,而他们这时候,根本抽不出兵力回援许昌。

    一旦许昌陷落,则大势去矣。

    这时候郭嘉却站出来说:“孙策不足为虑。”

    理由是: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杀都是英雄豪杰,能得人下死力者。孙策为人轻疏又少防备,虽然麾下有百万之众,却无异于一个人独行中原。如果有刺客伏击,他就只能自己应对,所以,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

    赤口白牙,臆测孙策会死于刺杀,这样捕风捉影的话,换一个人来说,恐怕会被乱棍打出去吧,但是出自郭嘉之口,曹操竟然就信了。而让众人大跌眼镜的是,孙策即将渡江,却果然被许贡门人所刺杀。

    郭祭酒以前是算命的么,所以铁口直断?大家私下里没少开过这样的玩笑。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曹操对郭嘉的偏爱,那么这年二月,在关于要不要远征乌桓的争论中,就表现得更明显了。

    当时众将领和谋士反对远征乌桓,连为远征乌桓进言开通平虏、泉州二渠,解决运粮问题的董昭都反对,并不是没有道理:一来路远,二来如果刘备说服刘表,趁这个机会袭击许昌,回师不及,许昌就会危险。

    但是郭嘉说:“曹公如今虽然威震天下,但是乌桓地方偏远,多半没有听说,没有听说就不会防备,趁着他们没有防备,我们突然袭击,足以一战告捷。”

    又针对众人担忧的刘表,给出判断:“刘表是个只会坐而论道的人,他自知才干不足以驾御刘备,重用怕不能制约,轻则刘备不为之所用,所以我们虽然是虚国远征,但是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就这样一席话,一些可能、也许的判断,让曹操下定了远征的决心。

    然而这一路艰险,却是始料未及,曹操后来在《苦寒行》里写: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以曹操心志之坚,都会萌发想要东归的念头,这样的困境,也许是郭嘉死亡的原因之一吧,众人心里恻恻,又更多惶恐。

    “他们在害怕。”曹操看着这些人,心里想:如果奉孝仍在,他必然是不害怕的。

    曹操叹了口气,因为郭嘉已经死了,于这世上,再没有一个郭奉孝,能够在他面前,敢于言说,敢于决断。是,郭嘉不治行检点,但是那算什么,和他的才能比起来,无异于萤火之于日月。

    他何尝不知道远征乌桓是冒险,但是他不能不冒这个险,他背后是汉家朝廷,他代表的是大汉的尊严,刘表、孙权、张鲁可以只管各自据守一方,他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是他的责任。

    遥想当初国势强盛,力压四方,何等威风,即便在后来衰弱,也仍有人能够铿锵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他毕生的心愿,是振兴大汉,怎么能够容忍袁绍的不肖子勾结外族,图谋中原。

    大汉的边疆,不容觊觎。

    郭嘉是知他心意,知道这是一场非打不可的战,所以他支持他,所以他不顾身体羸弱,不畏艰险,一路追随,最后病逝在易城。

    然而如今他找到这些战前反对他的人,并不是为了表彰郭嘉的功绩,也不是为了责备他们,而是为了认错:“先前出兵,是我错了。”

    是的是认错,如果不是他一意孤行,郭嘉就不会耗尽心血,也许就不会在易城一病不起。

    他后来再没有打过这样艰难的仗:先是为了运粮,开通二渠;然后行军,赶上炎夏雨季,大雨不止,道路泥泞,乌桓人还派兵把守要道;再后来上徐无山,凿山填谷,虎啸猿啼,五百余里;到归来,天寒且旱,方圆两百里都找不到水,大军缺乏粮食,不得不杀马为粮,凿地,足足三十八丈才得到水。

    在白狼山上,仓促与敌相遇,身边尽谋士文臣,将士少,左右都有惧色,曹操登高以望,见乌桓人虽然多,阵势却不整齐,便以张辽为前锋,纵兵击之,乌桓人崩溃,斩乌桓王蹋顿及下部落首领,投降的人口超过二十万。

    这样的艰难,这样的大捷,曹操都一笔带过,只说:“……能赢这一仗,实在侥幸,是上天保佑,不可以作为常规,你们当初劝谏我的话,才是万安之计,所以我现在要赏赐你们,希望以后,你们不要害怕向我进言。”

    如果他当初听从了他们的谏言,也许郭嘉就不会死吧,他还记得当时他从柳城归来,挟大胜之喜,却听到郭嘉病重的消息。他不断地派人前去问疾,往往前头去的人还没有回来,新的使者又带着他的担心和焦虑上路。

    奉孝才三十八岁,所有谋士中,以他年纪最轻,原本,是他想留着他,给他的子孙用。

    如今后悔都太迟。他能为他做的,也就只是这些,认错,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背负他们共同的抱负。

    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袁绍犯过的错,这时候轮到曹操——官渡之战中,冀州别驾田丰曾劝袁绍抓住曹操处理刘备叛乱的时机攻打许昌,袁绍没有听从,后来大败于官渡,因为担心被耻笑而杀田丰。

    曹操也犯了错,不过,他做了截然相反的选择。他赢了战争,却对他的谋士和将领们认错,因为幸运不会每次都光顾他,他虽然赢了战争,却损失了郭嘉,所以他认错——那是他对郭嘉之逝最沉痛的悼念。

    一个爱惜人才,一个顾惜颜面,那也许是袁绍忧愤而亡,而曹操终成一代霸主的原因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