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走一步都走向一个终要达到的目标,但这并不够,应该每步就是一个目标,每一步都自有价值。
--歌德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途。
--巴斯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涅
1
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拥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是奋斗的动力,是获取财富的基础。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小猫咪,你能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吗?”爱丽丝抱着小猫咪问。
“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要去什么地方。”猫咪回答说。
“去哪里……我都无所谓。”爱丽丝想了想说。
“那么你走哪条路都可以了。”猫咪摊了摊它的爪子说。
“只要能到达某个地方就行了。”爱丽丝补充道。
“那你只要一直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一个地方。”猫咪回答说。
这段对话历来被看作《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名言,它用浅显的对话揭示了一条适用于大众的真理--如果你不知道想要去哪里,那么你走任何一条道路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目标永远比方法和技巧更加重要。在出发之前,你是否确定想要去哪里?你的目的地在哪里?对于一辆没有目的地的汽车而言,即使油箱装满了也无济于事;一艘没有目的地盲目航行的船,马力再足,对它而言任何方向的风也都是逆风。人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那么这个人就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也不明白自己生存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可以说,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动力。
目标决定着一个人最终能够达到多高的人生高度,能够走多远的人生道路。因此一个人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时,应该动手规划自己的未来,树立未来的目标,用目标管理自己的人生,避免在未来的道路上出现没有方向瞎走而导致迷路的情况。
成功就要有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这句话。所以说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有个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你希望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就应该为那个时候的你设定相应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往往会陷入倦怠之中,会因为看不清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未来要怎么做,而像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所以想要走出倦怠期,我们就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目标,改善现状。
一个人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你的未来取决于为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说,你的生活是在设定的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或者只是设定了一个很低的目标,那么这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上不去,容易小富即安,思想保守。反之,一个人在设定的高目标的指引下,他的生活会是多姿多彩的,人生会是充实且具有品位的,思想会是活跃的,眼界会是开阔的。
很多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都具备一个特点--他们很早就立下了志向,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目标,并执著地追求这个人生目标,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完成人生目标上。比如,位列《福布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榜第二位的约翰·阿诺德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着清晰目标的人。
约翰·阿诺德在2009年《福布斯》世界最年轻富豪榜排名第六位,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升至第二位。谁都明白一个道理,想要从最后一名上升十个名次容易,但想要从前十名上升五个名次就很难,而约翰·阿诺德却用事实告诉人们他有冲击最年轻富豪榜冠军的实力。截至2010年,约翰·阿诺德不过36岁,却已经拥有40亿美元的净资产。在这个许多人还在为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百万存款奋斗的年代,年仅36岁就拥有数十亿身家的他令众多的人羡慕不已。因此,许多人想知道约翰·阿诺德到底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拥有如此多的财富。
认识约翰·阿诺德的人都说他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喜欢高谈阔论、出风头,反而是沉默寡言的。也就是说,相比于出风头来讲,他更加喜欢低调行事。据悉在2003年,一位CentaurusEnergy的投资者说,阿诺德在今年至少赚了2亿美元。也就是说,阿诺德在不到30岁就已经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亿万富翁了。
想要了解约翰·阿诺德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赚得亿万财富,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约翰·阿诺德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石油巨头安然公司工作。当时,安然公司风头正健、势不可当。2001年,安然公司爆出财务丑闻--这一年财务人员对安然公司的财务进行了仔细的审计,审计后财务人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2000年,安然公司全年盈利为10亿美元,其中的7.5亿美元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约翰·阿诺德一个人在交易市场上进行投资所得,而这一年约翰·阿诺德不过26岁。在对安然公司财务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有一次他利用自己的预测和一些交易手段,仅仅一笔交易的利润就超过了一亿美元。此后约翰·阿诺德成为了投资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许多人将他称为“彼得·林奇第二”,但是阿诺德并不认同人们送给他的这个称号,他说:“在未来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还不知道,但是我一定不会是彼得·林奇。因为我自己将要开一家基金公司,这一点就和彼得·林奇先生极为不同。”果然在安然倒闭后,阿诺德在休斯顿成立了CentaurusEnergy基金公司,总投资为6亿美元。在短短几年时间里CentaurusEnergy基金公司的总资产就达到了50亿美元。自2002年CentaurusEnergy基金公司成立至今,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从未低于80%。阿诺德的交易往往是大额交易,因而虽然每年他只做一两笔交易,但他却能获得巨额的回报。
近年来,为了应对国际监管机构对投机基金市场的监管,阿诺德也在其他行业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新机会,探索新的商业领域。这时候阿诺德看到了天然气市场是个可以获利的巨大市场。当天然气供大于求的时候,天然气的价格跌到了谷底,这些过剩的天然气便需要大量储存。看到这种情况,阿诺德就想自己是否能够通过投资天然气储备装置而获利呢。在设想这一投资后,他立刻行动了起来。事实证明,天然气储备是一门非常好的生意,虽然不能立马获利,但是挖掘了未来市场的需求。
对于约翰·阿诺德来讲,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将自己最大的价值开发,看看自己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因此他以沃伦·巴菲特为目标,期望自己在投资上能和巴菲特平分秋色,甚至能够略胜一筹;在生意场上,他更是希望自己成为超过山姆·沃尔顿(沃尔玛超市创始人)那样的人。而他也是在朝着目标努力着,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在投资方面,截至目前,他还没有出现过失误,即使在选择生意的眼光上,也和选择股票的眼光一样优秀。可以说,正是由于约翰·阿诺德设定了自己未来人生的目标,他才会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财富语录
一个人设定明确的奋斗目标之后,就会拥有前进的动力。可以说,目标不仅仅能指引人们奋斗的方向,同时还能给人们以鞭策--有了目标就会产生积极性、产生热情,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有目标的人才会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选对方向是获得财富的开始
选择了正确的方向,等于选择好了自己的人生。
富裕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也是很多人奋斗一生的目标。但是,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致富的,因此在做出决策以及将其付诸实践的时候都不应该急躁。要知道,急躁、盲目和草率等行事作风不但不会带领你登上成功的巅峰,反而会使你在致富的道路上误入困境。因此,任何一个希望做出一番业绩的人都应该清楚,在订立目标或者选择道路的时候都不能盲目,更不能浮躁,否则就会片面地考虑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现有的条件而做出错误的决定,选择一条错误的道路。
对于渴望致富的人来讲,如果选错了道路,不仅会损失精力和财力,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导致自己一生都将在穷人的队伍里混日子。但是,如果能够选择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再加上努力奋斗,那么实现致富梦想就不是异想天开。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即使在实现自己致富梦想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也会使看似走入绝境的道路越来越顺畅。
迈克尔·戴尔是美国最大的个人电脑供销商,《财富》杂志所列的世界500强企业总裁中最年轻的一个。在进入得克萨斯大学之后,迈克尔·戴尔注意到,大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谈论个人电脑,都想拥有一台。但是,市场中的个人电脑售价太高,超出了许多人的购买能力范围。于是,戴尔心想,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并不高,为什么要让他们赚取那么丰厚的利润呢?实际上,制造商完全可以将个人电脑直接卖给用户。这样,一些需要电脑却没有能力支付高额价格的人就有机会拥有符合他们需要且价格低廉的个人电脑了。
戴尔了解到,当时的个人电脑供应商是万国商用机器公司,这家公司规定,经销商每个月必须提取一定数量的个人电脑。可是,大多数经销商都无法将本月提取的个人电脑全部售出。如此一来,经销商手中就会有大量的商品库存。戴尔清楚,对于经销商来讲,积压的商品越多,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甚至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于是,戴尔四处联系经销商,与他们洽谈以成本价收购积压的电脑。
经销商们对戴尔的想法十分感兴趣,双方顺利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当戴尔拿到这些电脑之后,立即着手开始在宿舍里给这些电脑加装配件,改进这些电脑的性能。戴尔将这些改进后的电脑推向市场,很快便得到了好评。戴尔见市场广阔,便在当地刊登广告,以零售价的八五折销售他的电脑,业务量与日俱增。不久之后,许多商业机构、医生诊所和律师事务所同戴尔建立了合作关系。
戴尔的行动并没有逃过父母的眼睛。一次,戴尔放假回到家中,他的父母表示,他们十分担心戴尔会因为创业而影响学业。父亲劝说戴尔:“如果你想创业,不妨等到大学毕业之后。”但是戴尔认为,如果遵从了父亲的意见,那么就相当于放弃了一生难遇的机会。戴尔十分矛盾,他必须在学业和难得的机遇中做出选择。
戴尔经过深思熟虑后坦白地告诉父母,他决定退学创业。父母问道:“迈克尔,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戴尔不假思索地回答:“和万国商用机器公司竞争。”戴尔的回答令父母大吃一惊,他们认为戴尔有些好高骛远。但是,无论父母怎样劝说,戴尔都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决定。无奈的父母只好和戴尔达成协议,戴尔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尝试创办电脑公司,但是一旦创业失败,必须回到学校继续上课。戴尔无暇顾及这个协议,他立即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戴尔电脑公司,而当时的戴尔只有19岁。他以每月续约的方式租下了只有一间房子的办事处,同时有了公司的第一位雇员--一位28岁的经理,负责处理公司的财务和行政工作。当时,戴尔只能够在一只空盒子的底部勾画整个公司的广告草案,然后他唯一的雇员将其拿到报馆刊登。
这个阶段戴尔仍然致力于改进万国商用机器公司的电脑,并且将其销售出去。第一个月,戴尔公司的营业额达到18万美元,第二个月创下了26.5万美元的业绩,接下来的几个月,每个月的销售量都高达1000台。就在这时,戴尔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要自行设计、生产和销售自己的电脑。对于当时的戴尔来讲,这一决策的风险是巨大的,稍不注意就将会血本无归。但是,戴尔仍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而是全力以赴地开发自己的电脑。
现在,戴尔公司的子公司覆盖了世界各地,创下了每年600万美元的营业额,这是他当初投资金额的10万倍。
戴尔的经历告诉那些渴望成功的人,若想致富,首先应该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假如当初的戴尔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是听从父母的建议,那么他不一定会有现在的成就和财富。即使戴尔遵从父母的意见之后仍然能够创下令人羡慕的业绩,他也会推迟若干年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当戴尔和父母订下协议之后,在焦躁的心情影响下,戴尔创业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甚至会输得一败涂地。他能够成功克服负面心理的影响而全力以赴地开创自己的事业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此,若想致富,首先要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道路,等待你的就不会是大量的财富,而是失败的结局。
财富语录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在贫困中度过一生,尤其是那些对成功怀有强烈渴望的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富裕,首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给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方向,做出一个正确的抉择,否则只会令自己误入歧途,离财富越来越远。
3
为自己设定一个坚定的目标
财富的多少是由志向的大小决定的。
是否具有目标是一个人能否获得财富的关键。一个人有多大的志向,就要为自己的这一志向付出多少努力。想要一蹴而就地获得成功,只能是小目标。通常,这样的目标就像是垫垫脚就能够到的葡萄一样,对人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更没有太多的价值。只有一个能够让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才是人们生活的动力、前进的方向,甚至在完成这样的目标的过程中,人们会获得出乎自己意料的财富。
如果一个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那么这个人往往就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人;如果一个人精神空虚、毫无斗志,那么这个人绝对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有明确奋斗目标可以促使人奋发向上,使人千方百计地完成预定目标;反之,目标不明确的人,就会感到自己无所事事,生活没有追求,可以说这种人的一生只能在迷茫的生活中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美国行为学家吉格·吉格勒说:“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一个人除了他的生命以外,没有什么才能不是通过后天锻炼出来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起点越高,取得的成就便越大。
人们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获得财富,那么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有个高的起点,至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要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以及现在自己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这样自己才能根据目标有计划地前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目标的指引下,你所走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这种在最初的时候心中就树立了终极目标的做法会让你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一个人如果从一开始心中就树立了终极目标,那么他未来的前途和眼界必然与众不同。所以说一个人有一个高起点的奋斗目标,就相当于这个人的人生成功了一半。
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会像什么?就像是篮球选手没有篮筐,不知道球要灌到哪里;就像是在黑夜的沙漠行走却没有星星指引,不知道方向,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走;就像是没有终点的跑道,赛手们不知道自己要跑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比赛。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真实实的话。正如同西方一句古老的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去哪里,那么你通常哪里都去不了。”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注定了他只能机械地工作和生活,又何来激情呢?没有激情又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可以说,这样的人只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者,他永远无法获得财富的青睐。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句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人们对于目标的设定上。人有多大的目标,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获得多大的财富。
穆凯什·阿姆巴尼是印度首富,曾以290亿美元净资产在《福布斯》全球富豪名单中位列第四。穆凯什·阿姆巴尼可以被称为富二代,但是这个富二代不是平平庸庸的只会享受父亲留下的家业的人,而是一个有学识、有胆识、有魄力的人,还是一个具有远大目标的人。
穆凯什·阿姆巴尼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虽然他的性格内向,十分低调保守,但是谈到自己的企业时,他却充满自信地声称:“世界上只有两家公司是从零开始建设大型项目的,一个是微软,另一个就是我的公司。”
穆凯什·阿姆巴尼的父亲德鲁拜·阿姆巴尼创建的信实工业集团对印度经济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个集团不仅掌控了国家电力,更掌控了石油勘探、金融、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技术和发展。在信实工业集团创始人德鲁拜去世时,信实工业集团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商业帝国,其总资产高达168亿美元。信实工业集团2002年创造的生产总值相当于印度GDP的3.5%,而利润则相当于印度所有私人企业总利润的30%。
穆凯什·阿姆巴尼1986年就开始帮助父亲打理信实集团日常事务,对他来讲,这是一个实现自己目标的好机会--穆凯什·阿姆巴尼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将自己家庭的企业打造为印度第一,甚至是全世界第一。因此他在这样的梦想和目标的驱使下,努力学习,并且利用寒暑假时间在自己家的公司打工,以便能够更多地熟悉企业各个部门的运作。当穆凯什·阿姆巴尼的父亲要他进入信实集团处理集团日常事务时,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实现自己目标的时间又缩短了一些,所以他对公司的各种事务都很上心。由于穆凯什毕业于斯坦福商学院,对企业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加之在日常的实践中,他更加完善自己,将公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全部修复,所以使得信实集团的发展更上了一层楼。在德鲁拜去世后,穆凯什正式继任信实集团主席一职。在最初的几年,他和弟弟一起完成了不少大型炼油厂和化工厂的建设项目,令信实集团的市值增加了一倍,并成功将信实集团由单一化发展过渡至多元化发展。信实集团进入印度通信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占据了印度移动通信市场的23.6%的份额,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盈利的目标。
但是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能让穆凯什·阿姆巴尼感到满意,因为他的目标是将信实集团做成印度最大的企业,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企业。于是穆凯什·阿姆巴尼一边在印度发展自己的企业,一边摩拳擦掌寻找收购大型公司的机会。2010年初,英国《泰晤士报》曾经报道,穆凯什·阿姆巴尼或许正在收购利物浦足球队。原因是利物浦公司在经济危机爆发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利物浦公司的两名老板将自己投资的球队抛售以维持公司运作。不仅如此,利物浦准备兴建新球场的计划也被无限期搁浅,就连引进外援的资金都捉襟见肘。
作为一个十足的体育迷,穆凯什·阿姆巴尼在2008年以7000万英镑建立了孟买印度人队,看到利物浦球队这样的消息,穆凯·阿姆巴尼又岂会放过这样一个既能满足自己的爱好,又能进一步打响企业名声、扩展企业市场的机会?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兴趣,穆凯什·阿姆巴尼也能从中发现商机。因为他的脑中想的是如何实现他的目标,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让信实集团能够成为世界顶级企业,所以他才能在短时间内将信实企业成功转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战略发展,才能令信实企业在短短时间内成为印度第一大私人企业,才能在仅仅十几年里由名不经转的小富翁成为《福布斯》榜单的常驻客,成为拥有数百亿美元的巨富。
财富语录
一个人具有坚定、远大的志向对他未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不仅能够收获经验、开阔眼界、交到对自己有益的朋友,还能令自己的财富在不知不觉间成倍增长。所以说要想获得财富,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人们首先就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坚定的目标。
4
远大的志向是通往财富之路的导航仪
想要比别人更快地获取财富,更多地捕捉到成功的机遇,就要尽早立下宏图大志。
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没有远大理想,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另一种人很早就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并立下了远大的志向,非常渴望成功。随着时间的发展,第一种人在混日子中失去了宝贵的时间,离财富越来越远;而第二种人在远大志向的引领下不断超越自我,克服重重阻力,最终收获到丰硕的果实。
亨利·内斯特出生的年代疾病流行,在那个时期,新生儿死亡率非常高,这不仅是因为疾病的流行,还因为有些婴儿吃不到母乳。吃不到母乳又没有适合婴儿吃的奶制品,有些婴儿就过早地死亡。亨利·内斯特看在眼中,痛在心里,于是他开始研究可以让婴儿食用的奶制品。
当亨利·内斯特把这个想法告诉朋友们的时候,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冷淡,甚至有人给他泼冷水,认为只是实习药剂师出身的他怎么可能办到这样的事情,在朋友们看来,这就是痴人说梦。亨利·内斯特没想到朋友们会如此不屑,虽然他心里不是滋味,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继续研究的决心。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适合婴儿食用的奶制品。
事情的进展并没有亨利·内斯特想象中顺利,他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遭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有些人认为亨利·内斯特是在炒作自己。亨利·内斯特觉得非常委屈,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那些吃不上母乳的婴儿喝上健康的奶制品。虽然来自外界的压力非常大,但亨利·内斯特并没有退缩。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设立的目标,亨利·内斯特每天很早便来到自己的实验室,到距离自己实验室120英里以外的地方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详细询问关于婴儿奶制品的问题。就这样,亨利·内斯特坚持了一年半以后,终于成功研发出可以供婴儿食用的奶制品。在研发成功后,他将这些奶制品免费送给那些吃不上母乳的婴儿。此时正流行一种可怕的瘟疫,这对抵抗力弱的婴儿而言是可怕的。万幸的是,婴儿喝了亨利·内斯特研制的奶制品以后,抵抗力增强,死亡率大大降低。
事后,当地的人们心有余悸地说道:“如果当初亨利·内斯特没有研制出可供婴儿食用的奶制品的话,我们孩子的命运将会发生改变。”
亨利·内斯特立下的志向,通过不懈努力研制出适合婴儿食用的奶制品,不仅让他收获了荣誉,还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并创立了雀巢公司。通过亨利·内斯特的故事可以看出,立志是一个人实现梦想走向成功的“领路人”,如果缺少“领路人”,就很难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由此可见,早立志不仅可以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还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在一片美丽富饶的湖泊四周生长着一群鸭子,一天上帝恰巧路过这里,他看见很多鸭子都在水里嬉戏而唯独有一只小鸭子孤独地坐在一块石头的旁边。上帝忍不住问道:“别人都去下水嬉戏,为何你一个人留在这里?”
“我不喜欢到水里玩。”小鸭子低声说道。
说着说着,小鸭子便到另外一处石头边,上帝看到这只小鸭子表现得非常失落,猜想它一定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于是追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的确有心事,可是说出来又能如何?”小鸭子显得非常悲观。
“也许我能够帮助你。”上帝用真诚的目光望着小鸭子。
“我的同伴不喜欢和我在一起。”小鸭子伤心地说。
“为什么?”
“在它们眼中我就是只丑小鸭,既没有漂亮的翅膀,也不能飞得太高。”
“所以它们不愿意和你在一起?”
“没错,我的同伴们个个都比我强,它们都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可我没有,这种差距带来的影响您能感觉得到吗?”
“你不要难过,你想改变这种状况吗?”
“当然想!”丑小鸭重重地点了点头。
“你有决心改变现状吗?”
“只要能够改变我的现状,我愿意付出努力。”丑小鸭坚定地说。
“其实做到这些很简单,只要你有志气。”上帝意味深长地说道。
“那我该如何去做呢?”丑小鸭反问着。
“首先要定好你的目标。”
“我的目标就是要像天鹅一样长出美丽的翅膀。”
“确定目标以后,就要去实施。”
丑小鸭听完上帝的话以后,逐渐摆脱了此前悲观失落的状态,而是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像天鹅一样拥有一对美丽的翅膀。
于是丑小鸭便行动起来,每天不停地练习抖动翅膀,而且一天比一天刻苦,其他的鸭子忍不住嘲笑:“你再怎么练也不可能像我们一样长出美丽的翅膀。”丑小鸭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而是继续刻苦地练习着。
就这样练习了半年之后,这天当丑小鸭睡醒睁开眼来到湖边的时候,惊喜地发现身上长出了一双美丽的翅膀,仔细观看它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只天鹅。当它挥动美丽的翅膀在水面上划过时,引来众多鸭子的关注,鸭子们炸开了锅,它们很难相信曾经的丑小鸭如今已经变成一只高雅的白天鹅。
丑小鸭的故事折射出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希望获得成功的人。若想成功,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立下远大志向,只有这样才有努力奋斗的方向。
财富语录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志向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信仰,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人们内心会生发出无穷的动力,催动着人们去达到它。
5
中期目标是财富路上的驿站
必须为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中期目标,才更容易成功。
目标不仅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可以说,目标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人不知道目标对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有多大,但是知道这一点却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去实现,就不能对一个人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当你想要完成一项大型工程时,第一步就是制定好目标,这一点如同你想让一头驴心甘情愿去工作,与其打骂它,不如给它一个目标--在它面前绑一根胡萝卜,让它为了能够吃到眼前的胡萝卜而行动起来。
实际上,为人生设定目标对任何人来讲都不是一件难事,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一个目标如果定得过大、过高,人们就会因为自己努力追求却始终无法实现而颓废,但是人必须有那么一个让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所以想要实现这个大目标,就要将它分解为几个中级目标,并将这些中级目标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当中,这是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之一。
终极目标就像是部队的统帅一样,是一个人生存下来的最大动力、希望。人们只有拥有终极目标,才能感觉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充实的,而不是空虚的。例如,你希望自己成为亿万富翁,那么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无论你的学习还是生活或者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学习是为了成为亿万富翁做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财富,生活是为了能够得到放松。如此一来,你在实现终极目标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实现人生的每一个中期目标。
人的一生要有终极目标--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这样的目标都是没有期限的,这种终极目标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要求是不同的,它由几个或者几十个中期目标组成。如果说终极目标是树的主干,那么中期目标就是树的枝。只有中期目标的枝干长满了树叶,才能有更多的营养提供给主干,换言之也就是只有中期目标实现了,长期目标才能实现。看起来这有点像食物链一般--高端猎食者统率下面的猎物,下面的猎物又对高端猎食者有牵制作用,高端猎食者对猎物有激发其潜能和遏制其发展的作用,猎物对高端猎食者有维持其生存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终极目标和中期目标就像是连环套一般--大目标是小目标得以实现的催化剂,小目标则是实现大目标的基石。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二者彼此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那些成功者都是在制定一个大目标后坚持下去的人。而许多人虽然也有远大的目标,但是这些人对目标的坚持却不尽如人意,他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的目标,因此很多人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系统可以帮助他们时刻关注自己目标的完成度,时刻提醒自己在一点点进步,而不会因为看不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而感到疲惫,进而放弃自己的目标。显然,建立这样的系统很困难,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就没有办法坚持实现目标,只要人们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责任心,将目标分解为几个中期目标,那么这样的体系就有可能建立。因为这个体系的主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你能够断定你是否在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当你还没有达到你分解后的中期目标时,你会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吃苦不够感到羞愧、内疚。这样的想法是很宝贵的,因为这种想法可以让你奋发向上,产生动力,尤其是羞愧和内疚的感情,更能提醒你的责任所在。
通常,一个人是否有动力前进,都在于他自己。一个人不愿意行动的时候,即使你在后面推着他,也无济于事。对于任何一个有终极目标的人而言,他们能自己向前走,是因为他们有目标,并且将大目标分解成几个一段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中期目标。这样的目标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动力,可以说将大目标分解后他们甚至更加有信心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因为将目标分解就是让梦想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东西。
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从这个人确立的目标的大小就能够看得出来。一个具有远大目标和理想的人,通常都能干出一份大事业。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伟人们,哪一个不是有着远大的目标?正因为如此,在这种目标的鞭策下,他们为之奋斗,成为千古留名的伟人。这些人并不是一蹴而就成为伟人的,而是将目标分成了几个中期目标,慢慢实现的。
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单揭晓,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以535亿美元的身家击败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而荣登榜首。关于这位新晋财富榜首的事迹,很多人都感到十分好奇,因为他的出现,美国人16年来首次失去了榜首的位置。
卡洛斯是墨西哥电信业大亨,在他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有意培养他的理财才能,希望他能够将理财作为自己的本能,例如他的父亲常常要他记牢父亲皮夹里的进账和支出,如果他将数目记错了或者将钱弄丢了,就要受到惩罚。显然,卡洛斯父亲的训练效果是显著的,2010年卡洛斯个人财产已经占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财富》杂志甚至将他誉为“当代拉丁美洲的摩根”。但是他与摩根不同的是:摩根专营投资、信贷银行业务,而卡洛斯的足迹遍布了电信、金融、钢铁制造、酒店餐饮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卡洛斯在各个领域都是佼佼者。
卡洛斯在父亲的刻意训练下,从小对生意和投资十分感兴趣,12岁那年,便在银行开了自己的户头。3年后,年仅15岁的卡洛斯利用父亲给他的20美元启动资金成为墨西哥最大的一家银行的股东。虽然卡洛斯大学时代学的是工程学并不是经济学或商学,但是他明白自己的学习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成为墨西哥商业大鳄的一个基础罢了,这样的学习不过是实现自己终极目标的一个中期目标,是实现自己终极目标的必经过程,他知道只有完成中期目标,才能更接近终极目标。因此卡洛斯一边学习工程学,一边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投资,而他的投资并不局限于一种行业,而是十分广泛,如采矿业、制造业、烟草业等等。可以说,在学校期间投资和学习的经历,为卡洛斯日后创建自己的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卡洛斯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在什么时期确定中期目标,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一个中期目标,他才能在二十多岁就拥有百万资金,为自己日后成为对墨西哥经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后不断开拓自己的商业王国,使得这个商业王国在世界范围内高速运转,而他自己也成为取代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第一人。
财富语录
过高、过大、过远的目标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和挫折感,甚至对自己产生深深的怀疑,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进行分拆,将之分拆成一个个中期目标,让自己能够在可控制的一段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方法能够既不打击人的信心,又能让人在完成终极目标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6
心有多大,财源就有多广
没有野心的人很难过上富裕的生活。
古往今来,每个时代的风云人物都有气吞天下的胸怀,而这种可以容天下风云涌动的胸怀就被称作雄心,抑或是野心。总之,不论是雄心还是野心,都是形容那些能够有胸怀天下的气魄的人。然而,对于伟大的洛克菲勒家族来说,洛克菲勒家族不仅需要雄心,还需要野心。
1931年3月17日,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离开了纽约,只身一人前往南美洲,这时的他年仅25岁,是一个社会经验还非常匮乏的年轻人。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前往南美洲的目的只有一个--解决洛克菲勒家族在南美洲的石油企业罢工事件。
1931年的南美洲还非常落后--在美国已经大规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时候,南美的大多数国家才刚刚摆脱殖民统治。但是,正处在国家独立潮流中的南美国家对外国资本家在本国的企业都抱有一股非常强烈的仇视情绪,因此罢工潮在南美国家可谓是“风起云涌”。很不幸的是,洛克菲勒家族在南美洲国家中就有很多的石油产业。
3月18日,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来到了与美国相距不远的巴西。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在巴西有占南美洲67%的产业,而巴西在1922年独立以来,洛克菲勒家族在巴西的石油企业就遭受了很多次的罢工潮。但是,1931年的这次罢工潮却是最严重的--持续时间近一个月,损失近3000万美元。因此,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此次南美洲之行可谓任务艰巨。
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到达巴西之后顾不上休息,当日就召开了洛克菲勒家族驻南美洲的高层会议。他在这次高层会议上详细听取了这次大罢工的详细情况,并征求了高层们的意见。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工厂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近一个礼拜的考察之后,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发现,这次罢工性质与以往的不同。以往的罢工大多数是跟风潮,基本都是为了响应民主独立运动而举行的,其罢工时间短,斗争性差,一般只要资本家出面做一些安抚工作就可以解决了。但是,这次的罢工很明显不是一般的罢工--工人们对企业的仇恨达到了让人恐惧的高度--要求的不是提高薪金增加福利待遇,而是要让洛克菲勒家族滚出巴西,滚出南美洲。
面对这一非常棘手的难题,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开始退缩了。在他看来,没有一个家族、一个资本企业能够在罢工运动风行南美洲的时候再在这里开办工厂,继续赚取大量财富。因此,他认为现在唯一能做的决定就是拍卖掉所有的工厂返回美国。于是,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就给父亲拍了一封电报,将洛克菲勒家族在南美洲的产业的经营现状作了说明,并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亲。
给父亲拍完电报后,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便开始着手进行企业的拍卖工作。因为在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看来,父亲看完他的电报后一定会同意他的决定。他认为,毕竟洛克菲勒家族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严峻的问题。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父亲在给他回复的电报中强烈地反对他的这一决定。不仅如此,父亲还在电报里狠狠地斥责了他一顿。由此,父亲认为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是一个懦弱的人,根本不是适合处理这件事情的人选。
父亲在电报中的话深深地刺伤了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但是面对眼前极其严峻的处境,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认为父亲是没有来到这里,没有看到这里的现状才说出这样的话的,因此他并没有抱怨父亲。
为了让父亲了解到洛克菲勒家族在南美洲产业经营的困难现状,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派了洛克菲勒家族在南美洲企业中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前往美国,专门向父亲陈述这次罢工事件的详细情况。
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之后,他认为父亲这一次一定会认识到这次罢工的严重性,一定会同意他拍卖掉洛克菲勒家族在南美洲所有产业的决定。
可事与愿违,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等来的不是父亲同意他的决定的消息,而是父亲的亲自驾临。
父亲一到巴西,并没有急于找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来问话,而是直接前往工厂去了解罢工事件的实际情况。
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在知道父亲亲自来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虽然感到非常意外,但是他并没有感到吃惊。因为父亲做事的风格一直都很特立独行。然而,在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得知父亲一到巴西就直接去工厂了解详细情况之后,他还是感到特别吃惊--父亲怎么会这么看重南美洲的产业?虽然说洛克菲勒家族在南美洲的产业数量很多,但是也没有到拍卖掉这些产业就会元气大伤的程度,而父亲的表现就像洛克菲勒家族失去在南美洲的产业就会破产一样。
就在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吃惊的时候,父亲已经开始对这次罢工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父亲经过半个月的调研之后发现,情况的确如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说的那样严重,但是并未到无法挽回的境地。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境父子俩的想法却是完全相反的呢?原因很简单,父亲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继承了洛克菲勒家族那颗“气吞天下”的野心。相反,年轻的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确是一个需要不断磨砺的继承人,他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他还没有继承洛克菲勒家族赚取天下所有财富的家族气度。
父亲之所以认为这次罢工事件可以解决,是因为他在亲自调研这次罢工事件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仇视洛克菲勒家族。在这些工人的眼里,谁能够给自己的生活、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尊严,带来利益,他们就认可谁。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父亲立刻和巴西政府取得了联系,并且进行了四次商谈。之后,巴西政府决定由政府出面调停这次罢工事件,但条件是洛克菲勒家族必须和巴西现任政府重新订立新的石油开发协议。
很快,这次罢工事件就在巴西政府的出面调停下顺利解决。毫无悬念,洛克菲勒家族在巴西的石油企业又开始像以前一样开始正常地运转。紧接着,父亲又以巴西境内的罢工事件解决方式成功地化解了南美洲其他国家反对洛克菲勒家族的罢工事件。
1931年6月,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和父亲一起回到了美国。在回美国的一路上,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都很少和父亲说话。原因则非常简单,在父亲处理这次罢工事件的过程中,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对自己感到非常失望,面对父亲他一想起当初拍卖洛克菲勒家族在南美洲所有产业的决定就觉得非常羞愧。
回到美国后,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就像一个被抽走了灵魂的人--他不再关心洛克菲勒家族的任何事务。很明显,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在这次事件上所遭受的打击是无比沉重的--他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懦弱,而且他感觉他这样懦弱的人在父亲眼里是无法成为洛克菲勒家族的继承人的。
就在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陷入困顿的时候,父亲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这样的场景在洛克菲勒家族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就像当年在父亲陷入困境的时候祖父出现一样--父亲在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桌上留下了一封信。
父亲在信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要想做一个成功者,就要有吞并全天下的野心。正是野心让人在懦弱的时候感受到坚强的力量,让人在万念俱灰的时候突然萌发勇气。在我们洛克菲勒家族的历史上,每一个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野心。可以说,就是野心让洛克菲勒家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如果让没有野心的人成为洛克菲勒家族的掌舵者,那么洛克菲勒家族距离世界上最贫穷家族的日子就不会远了。因为野心可以让你排除艰难险阻,在所有困境中昂首向前。
父亲的这一封信让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重新燃起了扛起家族重任前行的勇气,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可以说,正是父亲的这一封信改变了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生,让洛克菲勒家族的辉煌在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身上延续下去。
这件事情过后,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野心,保持着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那份野性,并在他此后的商途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此可见,没有野心的人注定是这个时代的弱者,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财富语录
野心并不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即使在伟大的洛克菲勒家族,野心也是一代接一代培养出来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中,那些一直为自己没有强大的野心而失望抑或沮丧的人,应适时地努力培养自己的野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