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人生-爱情向他走来(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有限的几次交谈中,曹春晓进一步了解到张琲联的家庭和她本人的情况。她的父亲张仲韩,解放前在上海四明银行当职员,为人忠厚老实、谨小慎微、特别本分,经他手的账目,从未出现过差错。解放后,张仲韩想干他学过的动力机械专业,于是进入上海一机部第二设计院,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张琲联的母亲虞银月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为人善良。

    张琲联1934年8月出生在上海,和曹春晓同岁,出生后一直与爷爷、伯伯住在陕西南路。解放前夕,爷爷搬回祖籍浙江宁波,张琲联在上海读完小学后也跟着爷爷去了宁波,在那里读完中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

    曹春晓坠入了幸福的爱河,颇有文采的他时常情思泉涌,心血来潮时就写一些情诗送给张琲联,表白对她的一片痴心。

    有一天,他约张琲联到衡山公园去,说是要送她礼物。到了公园,他们找到第一次成功“会谈”的那张椅子,坐了下来。曹春晓说:“这张椅子对我们俩来说具有永远的纪念意义,因为它是我们的爱情诞生地。”

    “是啊,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地方的。”张琲联感慨地说。

    曹春晓从书包里拿出两件礼物——一支派克笔和一个小本子,送到张琲联手中。

    张琲联一看,顿时心花怒放:“这个本子是你自己制作的?好漂亮啊!”张琲联似问又似在自言自语地说。

    张琲联爱不释手地一会摆弄钢笔,一会翻看曹春晓亲手为她制作的小本子。本子是用图画纸裁剪后打眼,用红绸缎装订而成的。封面上画着一颗红心,表明曹春晓将自己的心永远献给了她。红绸缎编成的蝴蝶结,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将似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坚贞。

    本子的扉页有一副对联:

    月宫外凡夫传情吹春箫(与晓字谐音)

    玉兔旁嫦娥含笑掀琲帘(与联字谐音)

    这副对联写得很精彩,对仗工整,表达了曹春晓对恋人的深爱,非常浪漫。自谦为凡夫的春晓向琲联吹箫传情;而如天仙嫦娥般的琲联,则含笑掀开珍珠串成的门帘(“琲”字意为成串之珠),倾听月宫外传来的箫声,箫声传情,互为知音,心心相印,给人以美丽的神话般的想象。对联中巧妙地利用谐音,把两个人的名字也对上了,堪称是对联中的上乘之作,足见学理工的曹春晓在文学方面也有着深厚的功底。

    本子里面,写着这段时间来曹春晓写给张琲联的多首情诗。

    为准备这两件礼物,曹春晓煞费苦心。他将父母给他的生活费节省下来,跑到南京路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精心挑选了一支派克笔——当时学生们都想拥有的名牌钢笔,然后又买来图画纸和红绸缎,打眼、装订。在封面画上红心,在本子里写上对联和情诗,花了许多功夫。为了心爱的人,少睡些觉,曹春晓也乐意。今天,把这亲手制作的具有特别意义的礼物——也算是定情信物吧,送到了恋人手中,曹春晓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张琲联手中拿着这两件礼物,觉得比黄金、珍珠还要宝贵,因为这是代表曹春晓水晶般的心哪!她无限温情地对曹春晓说:“谢谢你!”

    曹春晓的礼物使他俩的心更加交融、更加亲近了。

    上东北实习

    1955年5月,学校组织学生去沈阳风洞工具厂实习模具设计。曹春晓第一次到工厂、车间,感到很新鲜。他虚心地向工人师傅学习,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顺利地完成了规定的实习任务。在回上海的途中,学校允许同学们在北京转车时玩一两天。曹春晓便陪伴张琲联去拜访了张琲联的堂姐和堂姐夫。曹春晓第一次来到北京,对北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上海那种高楼大厦、十里洋场的繁华不同,北京显得古朴、沉稳、安静、典雅,文化底蕴深厚。琉璃瓦、牌楼、华表、四合院、皇家园林,显露出中国特有的古典美。“不愧为具有近千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曹春晓心中暗自赞叹。

    1955年7月,“金压”21班的同学在庄礼庭老师的带领下,又到哈尔滨附近的阿城仪表厂实习冲压。

    大学期间的这两次实习,使曹春晓获益匪浅。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活化了书本知识,使其成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钥匙,提高了曹春晓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曹春晓为能与心爱的人一路同行、互相照顾而倍感幸福和甜蜜。

    受到准岳父岳母的赞赏

    在恋爱关系确定下来之后,曹春晓和张琲联都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和各自的父母说了。双方父母听后,均喜在心头,急切地要见见他们未来的女婿或儿媳妇。于是,他俩商议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某个星期天,互访双方父母。

    这天,曹春晓的父母为他准备了送给未来岳父岳母的礼物——两盒包装精美的点心。曹春晓如约来到张琲联家。

    “伯父,伯母。”曹春晓见到两位长者,微笑着问候。

    “快坐下,快坐下。”张琲联的母亲乐呵呵地招呼着这位未来的女婿。

    张琲联的父亲一面打量着眼前这位英俊小生,一面赞赏地说道:“我看过你给琲联制作的小本子,有才啊!里面那些诗,尤其是那副对联写得很好!我看,你要是去学文,也会大有出息的。”

    “伯父过奖了。”曹春晓面对准岳父的夸赞有几分不好意思。

    “还有你送给她的那支派克笔,多漂亮啊!我家琲联还从来没用过这么高级的钢笔。”准岳母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中午,张母做了几道拿手好菜招待这位未来的女婿。席间,曹春晓畅说着校园中的逸闻趣事,父母亲和兄弟、妹妹的情况以及毕业后的志愿,等等。张琲联的父母了解了这些之后,对这位未来的女婿更喜欢了。

    临走时,张母语重心长地对曹春晓说:“琲联是我们家的独生女,从小就是我们的掌上明珠,是我们的唯一依托。我们将她的终身交给了你,我们放心。你可要一辈子好好地待她呀!”

    “伯母、伯父请放心。我一定会永远爱护她、照顾好她的。”曹春晓诚挚的眼神给了张母、张父莫大的安慰。

    下午,曹春晓带着张琲联来到了自己家。曹父曹母及兄弟妹妹将这位特殊客人热情地迎进客厅。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琲联身上。张琲联穿着得体,落落大方。墨绿底暗红色小碎花的上衣衬托着她清秀端庄的面庞,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透出热情、和善。张琲联先送上带来的礼物:“这是我爸爸出差东北带回来的特产——东北木耳。”曹父曹母连声说“谢谢”后,关切地询问了她在学校中的生活情况。张琲联聊了学校的情况,又聊起她家的祖籍,以及她在宁波上中学时,怎样躲避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曹春晓的兄弟妹妹们也在旁边饶有兴趣地听着,还不时插话,问这问那,对他们家这位未来的新成员一下子就有了好感。

    转眼到了1956年,快毕业了。那时,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赴苏留学生,但政审很严格,曹春晓和张琲联都报考了。但曹春晓因父亲的一个历史问题一时查不清,于1956年8月底,先期来到他向往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由于考试结果还未出来,张琲联便在上海继续等候。后来,张琲联的留苏愿望未能实现,曹春晓便及时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的领导沟通,要求将张琲联分配来北京,两边领导都同意了。于是张琲联很快来到了曹春晓的身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