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孩子我要为你写一本书。这不是第一次征求儿子桂猷猷的意见。直到上完清华的第一学期,他才点了头。
我说我要为儿子写一本书。这同样不是第一次征求老婆孟洁的意见。她至今还是那句话:我不同意你写。
这不是关于状元和天才的书,而是一个父母与孩子并肩同行,共同面对求学路上的坎坷和艰辛的真实故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一个只要你愿意也可以去体验去实现的真实故事。不管如何粉饰,求学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至少不是任何人都感觉快乐的事。我的侄女考上公费研究生,我问难吗?侄女说,我见书就想吐。儿子猷猷高考完了我问,现在回忆怎么样?他说再想起来我都恶心。这本书里还涉及到其他人物和事例,恕我不能用真实姓名,甚至不能用真实的环境。我实在不想因为自己成功了,成为炫耀的显影剂和一面真实的镜子,还原和映照出别人的本色。不,有些已不是本色,甚至成为心痛和流血的伤口。我们洛川人最不齿的是幸灾乐祸和往人伤口上撒盐,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中国人好面子,而这个面子其实就是形式。这个无用的形式千百年来如同一个沉重的枷锁,让人苦不堪言,使人扭曲变形。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动物。马克思说,人是会劳动的高级动物。既然归于动物,大体有枷锁是必要的,没有枷锁反而更可怕。
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如果都上了清华,那清华也就不是清华了。因此,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上清华。
我反对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是生成的这种观点。洛川人说的是造的,老天爷造的,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这是大多数人的借口,几乎成为格言。许多人都说,别与我的孩子比,我的孩子是天才。只有我知道我的孩子是不是天才。我相信孩子的聪明与天性有关,有的孩子的确省事。我更赞同的是:你的孩子可以上清华。这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告诉你,一个普通的孩子经过努力可以上清华。
我还反对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孩子上到哪里就供到哪里。这是一句逃避甚至不负责任的话,这也是时下父母最普遍的想法。父母把培养孩子的责任简化成一个数字即钱数,看似无可厚非其实非常危险。有些人为此付出的是血的代价。我想写书就是要人们改变这种想法。
我是赞同打孩子的,这源于父亲从小的棍棒教育。父亲的棍棒在我的心里投下了梁椽般的巨大阴影,伴我一生,我也几乎恨了一生。或许我还可以成为社会的精英甚至万人迷万人仰,但我也可能成为万人唾万人骂。我感谢父亲的棍棒没有使我成为后者。我打过孩子。许多人说没打过孩子,这与两口子一辈子没有红过脸一样让人难以相信。因为我非常委屈求全地准备与老婆实践一辈子不红脸的理想,可惜我失败了。我是不相信夫妻没有红过脸过一辈子的。因此,我要告诫你:不打孩子同样也是个陷阱,你要小心。
我是赞同择校和学奥数的。我的孩子也是择校和奥数的受益者。不改变千军万马冲“高考”这个独木桥,什么不学奥数、不择校绝对是哄人的把戏,你相信就上当了。
孩子三个关键阶段:初懂事,三四年级;第一次叛逆期,初二前后;第二次叛逆期,高一左右。
培养孩子的三个境界:精英、人才、人。达到这三个境界的都算成功。
一定要与孩子谈爱情谈性谈吵架谈夫妻关系,多数人都十分尴尬地回避这些问题,而这些先于高考到来,回避不了。
不要追求完美,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范例,绝对是孩子、学校、家长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
责任编辑 阎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