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农民见惯了公家人收费罚款,见惯了“干部”牵牛装粮,也见惯了政府许了愿不还,逼着他们拔掉种上的庄稼,改种“政府”要求种的经济作物,但收获的时候,许诺的收购却没了踪影,只好烂在手里。出了门,各式各样的“大檐帽”见了农民依旧是收费罚款,还要加上鄙夷、歧视和驱赶;如果碰到笑脸相迎的,背后往往是让你欲哭无泪的陷阱。农民分不清什么是纯粹的政府行为,什么是政府与国营垄断性企业联合运作的商业行为(像银行、保险、电力、电信),什么又是国营企业自己的商业行为,反正百只手、千只手最后都伸到了农民的头上,有硬的手,也有软的手,经验告诉农民,软的手其实并不比硬的手更可爱些。
在商务往来中,出现诸如三角债这样的信用危机,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司空见惯了,大家你欠我,我拖他,不仅企业间的支付与结算成了问题,连带着老百姓对商家都充满了疑虑。好在,老百姓对政府还信得过,只要“公家”出面,大家还都买账。然而,现在至少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已经开始不信任政府了,不仅农民如此,城市的市民也如此。前几天,北京海淀区法院的一位优秀法官告诉记者,现在市民谁家只要摊上了官司,有人“进去了”,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找关系去“捞’,不管自己占不占理,首先想到的是给法官塞钱,无论法官怎么解释他们也不相信法院真的能秉公执法。
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与其说是官员腐败导致的,还不如说是政府行为与那些国家垄断性的国营企业的商业行为搅在了一起,更不如说是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包括司法、工商、税收,不知怎么都有了为自家赢利的功能。如果有哪个憨大不施展这个功能,这个部门工资以外的收入(有时甚至包括工资)就全泡了汤。而对政府工作人员而言,工资以外的收入占他们的全部收入的比重是多少呢?至少是一半以上。
当恶劣的商业行为与政府行为难为彼此的时候,另一种的信用危机就出现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