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午前六时过后,就站在逗子的海滨眺望吧。眼前是水雾浩荡的相模滩。滩的尽头,沿水平线可以看到微暗的蓝色。若在北端望不见相同颜色的富士,那你也许不知道它正潜隐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抹蓝色之中呢。
海,山,仍在沉睡。
唯有一抹蔷薇色的光,低低地浮在富士峰巅,左右横斜着。忍着寒冷,再站着看一会儿吧。你会看到这蔷薇色的光,一秒一秒,沿着富士之巅向下爬动。一丈,五尺,三尺,一尺,而至于一寸。
富士这才从熟睡中醒来。
它现在醒了。看吧,山峰东面的一角,变成蔷薇色了。
看吧,请不要眨眼睛。富士山巅的红霞,眼看将富士黎明前的暗影驱赶下来了。一分——两分——肩头——胸前。看吧,那伫立于天边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红溢香的雪肤,整座山变得玲珑剔透了。
富士于薄红中醒来。请将眼睛下移。红霞早已罩在最北面的大山顶上了,接着,很快波及足柄山,又转移到箱根山。看吧,黎明正脚步匆匆地追赶着黑夜。红追而蓝奔,伊豆的连山早已一派桃红。
当黎明红色的脚步越过伊豆山脉南端的天城山的时候,请把你的眼睛转向富士山下吧。你会看到紫色的江之岛一带,忽而有两三点金帆,闪闪烁烁。
海已经醒了。
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接着再看看小坪岬。还可以再站一会儿,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汽渐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此时,抬眼仰望,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变成淡蓝。白雪富士,高倚晴空。
啊,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明治三十一年一月记
晚秋初冬
一
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二
这个时节的白昼是静谧的。清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感到寒凉。然而在白天,湛蓝的天空高爽,明净;阳光清澄,美丽。当窗读书,虽身居都市,亦觉得异常的幽静。偶尔有物影映在格子门上,开门一望,院子的李树,叶子落了,枝条交错,纵横于蓝天之上。梧桐坠下一片硕大的枯叶,静静地躺在地上,在太阳下闪光。
庭院寂静,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鸟雀啄食后残留的南天竹的果实,在八角金盘下泛着红光。失去了华美的姿态,使它显得多么寂寥。两三只麻雀飞到院里觅食。廊椽下一只老猫躺着晒太阳。一只苍蝇飞来,在格子门上爬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三
内宅里也很清静。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都落叶了。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院内各处,升起了焚烧枯叶的炊烟,茶花飘香的傍晚,阵雨敲打着栗树的落叶,当暮色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如果是西行,准会吟咏首歌的。暮雨潇潇,落在过路人的伞盖上,声音骤然加剧,整个世界仿佛尽在雨中了。这一夜,我默然独坐,顾影自怜。
四
月色朦胧的夜晚,踏着白花花的银杏树落叶,站在院中。月光渐渐昏暗,树隙间哗啦哗啦落下两三点水滴——阵雨!刚这样想,雨早已住了。月亮又出现了,此种情趣向谁叙说?
月光没有了,寒星满天。这时候,我寂然伫立树下,夜气凝聚不动了。良久,大气稍稍震颤着,头上的枯枝摩戛有声,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片刻,乃止。莫非星星絮语?
月光如霜,布满地面。秋风在如海的天空里咆哮。夜里,人声顿绝,仿佛听到一种至高无上的音响。
时雨天气
今天是时雨天气。
哗哗地下一阵儿,停一阵儿;停一阵儿,再下一阵儿。客栈里的娘儿们一会儿晒东西,一会儿又收东西,忙得不可开交。自然界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心绪总有些不大安定吧。“碌碌尘世多所思,潇潇阵雨应时来。”可见古人吟咏之妙。
太阳被裹在轻纱般的薄光里。山野茫茫,落叶的树木湿漉漉的。空气郁闷,凝重,恰似春阴时节,有的只是寂寥之感。
十一月二十七日
寒星
寒星满天。深黑的屋顶,深黑的山峰,到处都有灿烂的星光。榉树的叶子脱了,树梢像大扫帚一般摩挲着天空,每一根枝条都挑着星星。静立于院中,听夜风像狂涛掠过山顶。邻家夜舂,宛如远处殷殷的雷声。
十二月五日
寒月
夜九时,开门,寒月如昼。风吹动着千万棵落光叶子的树木,飘飘飒飒,在空明的霜夜里飞舞。地上的影子随树木一起摇荡。到处是散乱的落叶,在月光下闪耀。走在上面,簌簌有声,如踏玉屑。
举首仰望,夜空无云,寒光万里。天风呼号,大海怒吼,山野骚动,乾坤皆发出悲壮的轰鸣。侧耳倾听,寒蛩鸣于篱下,其声将绝。可曾听到,有人踏着月色如霜的道路,迎风走来,屐声戛然,如闻金石之音?可曾看到,月下湘海浩荡无垠,洁白的富士娉婷玉立?
月光长照,寒风劲吹,大地怒吼,大海咆哮,浩浩复浩浩。
何其壮大,这自然的节奏!这月,这风,几乎使我不能安眠。
十二月十日
湘海朔风
蓦然觉得这个静寂的世界喧嚣了,急忙走出去一看,朔风已经来临。淡紫而又碧青的湘海,被阵阵狂风掀起银白的浪花,汹涌激荡,银光起伏。须臾,相模滩在狂涛巨浪里咆哮起来。滔滔海水,大有把沿岸一带山岩席卷而去之势。看吧,朔风飒飒,水沫飘扬。看吧,海岸上尘沙飞旋,烟雾升腾。看吧,狂风吹走了落叶和小鸟的叫声。看吧,海滨上一个渔夫掩着面、弓着身子飞跑,又忽而停在一处了。看吧,小坪山上,黄茅萧萧,如波浪摇荡不息,山顶的松树被风吹得弯弯的,几乎就要折断了。
碧空朗朗,日色晶晶。富士和相豆的群山岿然屹立在海滩的对面,历历在目。我十分惊讶,这风究竟来自何方?眼睛所到之处,大海,群山,行人,草木,都失却了自持力,有的狂奔,有的悲鸣,有的骚动。
大风狂吹之中,黄昏到来了。落日杲杲,伊豆、相模的群山,富士的高岭,浑然变紫了。三浦半岛一带,夕阳似火,熊熊燃烧。相模滩时而金涛紫澜;时而朱波碧浪,汹涌咆哮,浩荡之声,充满天地。
十二月十三日
寒树
细雪纷霏,雪霁,日出。冷气逼人。北风刺肤,终日不歇。
日暮,天紫。高大的榉树木叶尽脱,树干坚硬,如老将铮铮铁骨。树梢高渺,千万枝条像细丝一般纵横交错,揶揄着紫色的天空。仿佛严寒侵凌着每一根筋骨。头上有苍茫的月。天空像结了冰一般。
十二月二十日
冬至
今日冬至。
踏着霜打的枯草,站在野外。只见满眼荒寒,凄清萧条;枯芦当风颤抖,沙沙作响。河边杨柳没有一片叶子,鹡鸰在树上啼叫。河水干涸,细流涓涓。似乎在低声絮语:这一年眼看又要过去了。
十二月二十二日
大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面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百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
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啊,白帆眼见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是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翁,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溶溶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含义。
风
雨,能给人以慰藉,能医治人的心灵,使人的性情变得平和。真正给人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风。
随处飘然而来,随处飘然而去。不详其初起,不知其终结,潇潇而过,令人肠断。风是已逝人生的声音。“人”不知风打哪里来,又向哪里去,闻此声而伤悲。
古人已经说过:“夏秋夕昏寒凉气,皆自飒飒风里来。”
梅
古寺,梅树三两株。有月,景色越佳。
某年二月,由小田原游汤本,谒早云寺。此时,夕阳落于函岭,一鸦掠空,群山苍苍,暮色冥冥。寺内无人。唯有梅花两三株,状如飞雪,立于黄昏之中。徘徊良久,仰望天空,古钟楼上,夕月一弯,淡若清梦。
香山之晨
太阳从赤城山升起。
凌晨,四时起床。开门一看,只见漫山遍谷布满白茫茫的晨雾。人未醒,烟未起,只能听到恹恹欲睡的鸡鸣。
不久,赤城山背后蓦地射出银白的光圈,太阳眼见着从山头升起。
日出山巅,金色的光线由柔和变得强烈,穿过山间朝雾,照亮了山野峡谷,像圣灵降临于愚人的心胸,银灰色的群山渐渐明亮了。赤城山罩上了淡淡的蓝灰色,子持、小野子诸山则泛起微微的青绿。远山一片朦胧,山麓依然在晨雾中沉睡。
太阳越升越高。赤城山和杉林之间形成一条光的峡谷,浓密的杉林笼罩在紫色的烟霭里,稀疏的松树沐浴着金色,像碧玉闪闪发光。这时,小野子和子持诸山上下一色,山肌上浮现出梦幻般的襞褶。这些襞褶渐次清晰起来,将光亮闪耀的山峰和含烟笼翠的溪谷,区分得清清楚楚。山间的雾霭徐徐飘动,森林显露了,人家出现了。
此时,阳光洒遍伊香保的整个城镇。家家袅起了炊烟。向往晴天的鸟雀,欢声悦耳。抬头一望,几十里、几百里外的远山,一齐面向东方,迎接着朝阳的光临。
大海日出
撼枕的涛声将我从梦中惊醒,遂起身打开房门。此时正是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清晨,我正在铫子的水明楼之上,楼下就是太平洋。
凌晨四时过后,海上仍然一片昏黑。只有澎湃的涛声。遥望东方,沿水平线露出一带鱼肚白。再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挂着一弯金弓般的月亮,光洁清雅,仿佛在镇守东瀛。左首伸出黑黝黝的犬吠岬。岬角尖端灯塔上的旋转灯,在陆海之间不停地划出一轮轮白色的光环。
一会儿,晓风凛冽,掠过青黑色的大海。夜幕从东方次第揭开。微明的晨光,踏着青白的波涛由远而近。海浪拍击着黑色的矶岸,越来越清晰可辨。举目仰望,那晓月不知何时由一弯金弓化为一弯银弓。东边蒙蒙的天空也次第染上了清澄的黄色。银白的浪花和黝黑的波谷在浩渺的大海上明灭。夜梦犹在海上徘徊,而东边的天空已睁开眼睫。太平洋的黑夜就要消逝了。
这时,曙光如鲜花绽放,如水波四散。天空,海面,一派光明,海水渐渐泛白,东方天际越发呈现出黄色。晓月、灯塔自然地暗淡下来,最后再也寻不着了。此时,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万顷波涛尽皆企望着东方,发出一种期待的喧闹——无形之声充满四方。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眼看着东方迸射出金光。忽然,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多么迅速,使人无暇想到这是日出。屏息注视,霎时,海神高擎手臂。只见红点出水,渐次化作金线,金梳,金蹄。随后,旋即一摇,摆脱了水面。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大洋之上,长蛇飞动,直奔眼底,面前的矶岸顿时卷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浪。
晨霜
我爱霜,爱它的清凛,洁净;爱它能报知响晴的天气。
最清美的,是那白霜映衬下的朝阳。
有一年十二月末尾,我一大早从大船户冢这地方经过。那是个罕见的霜晨,田野和房舍上像下了一层薄薄的细雪,村庄的竹林和常绿树上也是一片银白。
顷刻间,东方天空露出了金色,杲杲旭日,升上没有—丝云翳的空中,霞光万道,照耀着田野、农家。那粒粒白霜,皎洁晶莹,对着太阳的一面,银光闪烁;背着太阳的一面,透映着紫色的暗影。农舍、竹林,以及田地里堆积的稻草垛,就连那一寸高的稻茬上,也是半明半暗,半白半紫。一眼望去,所见之处,银光紫影,相映成趣。紫影中仍然可以隐隐约约看到霜,大地简直成了一块紫水晶。
一个农夫站在霜地里烧稻草,青烟蓬蓬,散开去,散开去,遮蔽了太阳,变成银白色。逢到霜重,那青烟竟也带上了一层淡紫色。
于是,我爱霜,爱得越发深沉了。
榛树
新芽初绽,含烟笼翠,固然可爱,但那郁郁青青的梢头映着火红的夕阳亭亭而立时,也很好看。然而,等到树叶落尽,伫立于寒空之下时,其姿态尤为美妙动人。
晚秋初冬,东京东北郊最富有情趣。翻滚着金黄稻浪的无边无际的田野,此时已经收获完毕。河流、村庄、人家,以及地里的粪坑暴露无遗。冬天,榛树立于枯寂的村庄上头,遥望着筑波山和富士山,凄凉地笑了。枯芦随风飒飒作响。广袤的田野里,肥料坑两三并列,寒鸦哑哑。榛树峣峣而立,有时,一束稻草裹住树干;有时,高节的肌肤裸露在外面,直指青碧如水的寒空,着实有趣。
大自然能使世界万物表现出绝好的趣味来。
除夕
晴不晴,阴不阴,雨不雨,郁郁沉沉到年关。我的门前树起了门松,那是从山上砍来的。停泊在河里的小船上也有松树,也有稻草绳。
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无客,无债鬼,亦无余财。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
相模滩水蒸气
一个严霜凛冽的早晨,相模滩水蒸气,腾腾如雾。
今天,午前七时半,登高望远,从田越川到相洋,只见一派白茫茫的水蒸气,蒙蒙如烟。远处的富士,近处的小坪岬,仅仅露出半个身影。江之岛起初隐隐可见,不久即被全部抹消。足柄、箱根诸山,敌不过袭来的水汽,时时将身子隐蔽起来。
七时四十分。太阳冉冉升高。满眼的水蒸气,忽然变成透明的淡紫色。随着阳光的蒸发,相模滩上的紫气迅猛地向上飞升。江之岛完全隐没了身影,足柄、箱根只能挣扎着露出一寸高的山头。一秒又一秒,水蒸气宛如一场猛烈的烟火,回旋上涌。除了富士半峰和小坪岬峰顶之外,群山尽被水蒸气所淹没,侵蚀,沸沸扬扬,深不可测。阳光下射,满目紫焰,幢幢腾起,直冲天心。
七时五十分。日光遍照水蒸气之中。洋上弥漫着紫色的水汽,各处出现了分界线,使人骤然感到了太阳的威力。忽然,不知从哪里出现了一线海水,天空中露出了山的一角。富士首先伸出了腿脚,足柄、箱根露出了脸孔。紫烟散了,江之岛笑了。海、山渐渐划清了界线,小坪岬赫然而立,日光照耀着山麓。
时间在推移,太阳的威力逐渐强大。残烟剩雾,急匆匆漂向大海,山谷,如梦幻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相洋,豆山宛如新开辟出来的一般。两三片金帆在江之岛海面上闪闪漂浮。两只水鸟盘旋飞翔,在洋面上划着大圆圈。
这时八时过五分。
一月四日记
富士倒影
冬至,太阳落到伊豆的天城山边。
冬至后日复一日,落日顺伊豆半岛向北移动,春分过后,越过富士,夏至时,落在大山山脚。
夏至过后,太阳顺原路,日复一日,向南转移。秋分时,越过富士,到了冬至,又落到天城山边。
上半年北去,下半年南归。富士是途中的关山,所以太阳越过富士时,正当春秋两季的彼岸节前后。太阳两度越过富士,时间正好一年。
春秋彼岸时节,太阳落在富士山后的时候,富士倒影正好印在相模滩上。
村里的渔夫说,“那山影十分鲜明”,可我至今未得一见富士倒影的机遇。
风平浪静的一天黄昏,站在前川的江心岛上,可以看到对岸沙洲下面倒映着的富士山峰。站着看不到,即使俯着身,也才只能看到富士的一点倒影。人人向往的富士,它的影子多么使人倾倒。
日落,天黄,海也被天染黄了。豆相的群山宛如染上了紫色。风停了。洋上一只归舟,降下紫帆,歌声欸乃,摇橹而归。此时,下前川而窥望,富士半面山肌浮在金色的水面上,紫色渐次消融。忽然,有人肩着网,站在沙洲之上,探寻晚潮里的鲻鱼。头颅点破富士的紫色,身影立于水中的富士之巅。
一月十日记
草地上
临近新年,连日晴美。
庭院散步,轻风凛凛拂面。日光暖烘烘。杉树青褐,松树微黄。枫树光裸的枝条上,站着五六只山雀,白颊鸟倾斜着黑脑袋瞅着什么,叽叽喳喳地鸣叫着,从这一枝飞到那一枝。地藏菩萨的影子,淡淡地印在地面上。
三只小狗悠悠然躺在干枯清爽的草地上,像铺着一层浅茶色的绒毯,浑身沐浴着阳光,嬉戏,游玩。不问过去,不管将来,它们现在多么幸福!看到幸福的它们而感到高兴的主人,也不能说是不幸者。
厨房里传来开饭的哨音,小狗全家猝然爬起来,争先恐后跑了过去。主人不慌不忙地脱去木屐,在草地中央仰天躺成个“大”字。一直眺望着一鸟未过、片云不驻的蔚蓝的天空。
明治四十五年一月十日
元旦
早起,打一点新水洗洗脸。吃罢年饭,登上樱山,眺望富士,山峰潜在云中,不可一见。
下山过逗子村,人家的茶花树上,开放着三四十朵花儿。同茶花相邻的梅树,枝头上斑斑点点,状如蝴蝶的彩翅。仔细一看,梅花已经开了。
向阳的地方,偶尔可以看到一两朵堇菜花和蒲公英。
小船上插着旗,松上缀满彩饰。村里的孩子穿着节日的盛装,有的打羽毛毽子,有的放纸鸢。虽然有些冷清,但毕竟是新年啊。
一月一日记
冬威
雪尚未消融。土地冻了,河水结冰。万象皆禁口不语,几乎不见一点生意。
穿过砂山的松林,来到野外。北风飘飘吹鬓,握着手杖的手僵直了。空中冻云漫漫。目光所到之处,山野,田地,一片枯寂。走过原野小桥的时候,阴沉沉的天空,细雪如粉,纷纷而降,不久即止。
“冬”乎哉?茅舍戴雪,龟缩于寒野之上。田地半是冰冻。树林里如怒涛狂吼,那是“冬”的声音。干枯的芦苇上挂着残雪,沙沙作响。干透了,枯透了,那声音仿佛撕裂了我的心灵。
春,再不会来了吗?
村口,一个女子正踏雪采摘冬菜。村边,茶花泛红,梅花渐发。
一月十日记
霜晨
洗手盆里结着厚厚的冰。到外面一看,道旁打捞上来的海藻上,白霜似雪。田越川水面上蒙着一层薄冰涨潮了,冰层啪啦啪啦炸裂了。断裂的冰片,随着潮水漂到了上游。
走进河边的芦苇丛中,踏着冰冻的泥土,分开挂满白霜的芦苇,惊起五六只鹬鸟,飞入对岸的芦苇丛中。苇丛尽头,是农家的后院。一只提网悬在朝阳下,像紫色的轻纱闪闪发光。网眼里犹如素羽、白银,耀目争辉,那是挂着的冰片。
太阳渐渐升起,河两岸的冰霜渐渐消融。随着冰霜的消融,碧蓝的天空,焦枯的芦苇,灰黄的松树以及那提网的颜色,都一一显现出来了。满载海藻的小船,冲开冰层,溯流而上。岸上的农夫为了买海藻在讨价还价。这是麦子的好肥料。一船海藻约值三四十文。
一月十六日
被炉
雪还没化。
夜里,钻进大被炉,从架上抽出一本书,是《多情多恨》。机械地翻着,一页一页读下去。猛抬头,看见对面鹤子俯伏在床架上,睡得很香。被炉上,猫打着呼噜盘身而卧。时钟咔嚓咔嚓地走着,已近九时。厨房里传来妻子洗涮的声响。
茫茫过去、漠漠未来之间,此一瞬之现今实可乐也。
又瑟瑟下起雪来了。
我继续读《多情多恨》,无论如何,这是名作。当我读到柳之助告诉叶山,雨点打在亡妻的坟墓上,眼前突然浮现青山墓地树立春日灯笼的红叶山人的墓。立即想起那位将名片放在墓前而痛哭的青年士官的姿影。他是《寄生木》的原作者,那位青年士官本人,早已化为故山之墓土了。
一切都已经过去。
多么想说一声:“慢一点!”
为何人生如此匆匆而逝?
明治四十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霁日
今日的阳光像水晶一般明丽,和暖。
河上笼罩着水蒸气,道路似铁,田地里一片白霜。洗手盆里的冰碎了。净手,向后山望去,“咳嗽之神”的祠堂下,五六个男人一边烧火,一边聊天。青烟掠过山巅,消散于朝阳灿烂的天空。
不一会儿,他们上山砍伐白茅,沙啦沙啦,白茅山顶像拔掉头发一般,从上到下,剪成了半面秃头。山边两户人家的三四个孩子,高高兴兴地玩耍。行人见面都说:“今天真暖和啊!”
午后,潮退了。河口的浅滩上,女孩子们在采摘青色的紫菜,捡拾牡蛎。河面上的苇丛中,有人收割芦苇,传来簌簌的响声。
山阴的水田里依然结着白茫茫的冰,向阳的地方次第消融,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今晨有人在“咳嗽之神”的祠堂边焚火,走到那里一看,木瓜已经含苞。枇杷的花事已接近尾声。
男男女女满背着干枯的松叶和竹叶,手中拿着耙子,走下山来。
邻家不断传来劈柴的声音。
一月二十五日
初午
初午鼓声咚咚。
梅花已经六七分,麦苗只有二三寸。
村村插着“奉献稻荷大明神”的旗帜。
男女儿童换上鲜洁的衣裳来往于途。家家请客,人人尽醉。
二月一日
雪天
晨起一看,满天满地都是雪。
午前,细雪纷纷飞飞;午后,鹅毛大雪飘飘扬扬,从早到晚,下个不停。
打开格子门,纷乱的玉屑斜飞进来。后山也罩在茫茫雪雾之中。一阵大风吹来,积雪满天飞舞。午后越降越猛,路上连马车也走不通了。积雪沉沉,压弯了树枝。不知什么树折断了,传来两三次清脆的响声。
铺天盖地,一片银白,独有前川河,一线灰黑。几十只鸥鸟飞来游嬉,时时有两三只离开水面,尽情地展开羽翼,迎着风雪搏击,然而,每次都被大风压下来,重新落到河面上。
尽日都是霏霏蒙蒙的,天地被大雪埋没了,人被风雪封锁了,纷纷扬扬地迎来了黑夜。
夜十时,打起灯笼向外面一看,飞雪依然纷纷而降。
二月十六日
晴雪的日子
夜里,风雪停了。白天,晴雪似玉。
太阳冉冉升起,熏蒸着积雪。屋檐的雪先融化了,雪水像雨点一般滴落下来,汇成小河。泛起的泡沫,似圆形的小船,顺流而下。闭上格子门,点点滴滴的影子频频打在白纸上,噼噼啪啪,疑为雨声。开门一看,水滴从蓝天上零落下来,银光闪耀,像粒粒珍珠。雪压伏着夹竹桃,渐渐地有些化了,随着压力的减轻,夹竹桃抖掉残雪,重新直起腰来。
富士山上下臃肿,像包裹在棉花里。日光照着峰顶,雾气蒸腾。相豆的群山一派洁白,令人惊叹。仿佛正从四五十里之外向这边蹒跚而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