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我不是大清正史-从容就义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努召集部将,做战前动员。

    会议精神总的来说就是敌人是强大的,但我们要取得胜利,并且也一定会胜利。虽然联军人数众多,但不能统一指挥,要抓住机会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以少胜多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伏击。

    努尔哈赤爬在地图上看了半夜,终于为这场决定命运的伏击战找了个好地方——古勒山。

    这个地方大家应该有印象,想当年李成梁打阿台就在这地方。

    老努选择这里是有原因的。

    第一,地利,王杲和阿台父子俩经营多年,城坚墙厚,连李成梁都没攻下来,你能说地势不好?

    第二,人和,古勒那也算努尔哈赤半个老家,他妈就是这儿的,出门全是熟人,什么张大爷、王大妈,一见面就喊:“呦。。。!这不是老谁家的小谁吗?都长这么大啦!小时候还在我们家炕上撒过尿那......”

    第三,天时,天时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我估计大概就是运气的意思,考虑到老努的爷爷和爹都死在这儿了,英魂不散,大概是应该保佑努尔哈赤的,所以这一条也应该占上。

    伏击战的基本套路是:用某个诱饵把敌人引到某个地方加以消灭。

    地方有了,缺个诱饵。

    努尔哈赤考虑再三,决定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最信的过的人——额亦都。

    小额同志是很猛,很勇敢的,但当老努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时候,我一度认为努尔哈赤是想借刀杀人,因为他只给了额亦都一百人。

    我相信小额再猛,再勇敢,心里恐怕都有点打鼓:我的亲娘!一百人挑战三万!虽说是当诱饵不用拼命死磕,但就怕进去了就出不来,诱饵没当成直接被人围住包了饺子。

    其实努尔哈赤也不是不想多给额亦都点人,但实在是兵力有限,这边多一个那边就少一个。

    只有委屈兄弟了,万一被人砍死了,我保证年年给你烧纸。

    额亦都回到家,先把老婆孩子叫到跟前,该交代的交代,该留遗嘱的留遗嘱,完了再抱头痛哭一场,全当提前办后事了。

    有人要说了,至于吗?当年努尔哈赤四个人打八百也没这么夸张嘛。

    在这儿,我要替额亦都说几句话了。

    所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都杀红了,一般人很难保持清醒的理智,让上刀山就上刀山,让滚钉板就滚钉板,全凭的是一股血气。

    真要说你抱着炸药包刚要上,领导说:你先下去歇会儿,让别人来吧。

    好,你到底下洗个桑拿,换身儿干净衣裳,泡壶好茶,老婆孩子往跟前一围,正舒坦着那,旁边过来一位说:前头那兄弟没到碉堡跟前就成筛子了,你上吧!

    我估计你先弄死他的心都有。

    所以说干玩儿命的活儿就怕犹豫,给你个喘气儿的功夫就可能变了卦。

    若干年后,大明亡国,钱谦益老先生准备投河自杀,以身殉国,到河边上摸了摸水,站起身骂道:“靠!水这么凉!还让不让人死!”

    此即“从容就义难”。

    书归正传。第二天,额亦都领着这一百多人前去挑战。

    联军这边打头的就是叶赫的老大布寨,这哥们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典型代表人物,加上又没读过三国,看见额亦都带了百把人就敢叫板,马上激动了,亲自领兵来战额亦都。

    两马交蹬,刀枪并举,杀了几个回合,小额一看差不多了,再打下去走不走的了都是问题。拨转马头,招呼一声:“风紧撤呼”!

    后面就是老套路了,布寨看小额跑了,拍马就追,追着追着一声炮响,头上哗啦啦的下石头,这儿说的石头跟你小时候调皮砸人家玻璃的石头不一样,直径起码都是一米起,别说砸着,挨一下就得进急诊。石头完了是滚木,滚木完了是弓箭,弓箭完了是片儿刀,总之一句话:来的一个也别想回去。

    布寨冲在最前面,所以最先死,他是领导,他一死就都乱了套,联军全线崩溃,个别人还想抵抗,但兵败如山倒,前军败下来把后军也冲乱了,那还打个屁啊!撒丫子撩吧!

    事实证明,冲在前面的还是少数,这一战联军一共跑回去两万六千人,马丢了三千匹,盔甲一千副,不过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命留着就行。几百年后,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丢的家伙更多,人家不是一样诺曼底了。但海西这帮兄弟不是英国法国,从此以后除了叶赫还闹腾了一阵,别人基本全熄了火,连一向以骁勇善战闻名的蒙古都倒向了努尔哈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