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我不是大清正史-邻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后金现在发展的顺风顺水,但隐患也不是没有。毕竟地盘儿不是很大,周围的邻居关系也不是太好。

    西面是大明,这个就不用说了,死对头;东面是朝鲜,朝鲜虽说现在比较老实,但骨子里还是有点看不起后金,总是跟明朝勾勾搭搭,眉来眼去的说不清楚;西北是蒙古的察哈尔,这个察哈尔来头挺大,算是元顺帝的嫡系子孙,仗着祖上当过几年皇上,见了谁都不服气。特别是最近好像还收了明朝的贿赂,打算夹击后金。

    总的来说吧,后金当时的局面是有喜有忧,喜忧参半。

    皇太极也觉得老这么三面受敌不是个事儿。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谁知道哪天自己出去做趟买卖,就被人家在后面拍一板儿砖。

    所以老皇决定必须要打破这个包围圈儿。

    天聪七年六月,皇太极召开工作会议,商讨解决出圈儿的办法。

    会上是说啥的都有,有的人说的那根本就不靠谱,也一白乎就俩小时,最后把皇太极也听烦了。

    这才进了一次关,这帮人就把明朝大臣那点耍嘴皮子的特长都学会了。这要是多进几次,那还不得让汉人把咱们都变了种!

    皇太极清清嗓子:

    “我说,各位都先歇会儿,我说几句。咱们现在是讨论怎么打破敌人的包围圈儿,不是在这儿聊闲篇儿!刚才有人说什么?从北边绕着走?你丫儿一杆子给我戳西伯利亚去了!我现在就问你们一个问题,明朝、朝鲜、察哈尔,先收拾哪一个?”

    话音未落,济尔哈朗站起来了:

    “哪当然是打明朝划得来!朝鲜的娘们儿哪有大明的花姑娘水灵啊?察哈尔就更别说提,那家伙穷的丁当乱响,一点儿油水没有?打它干嘛?”

    底下掌声一片。

    皇太极都气乐了。

    你们这帮人有点追求行不行?

    最后还是皇太极力排众议,下令进攻察哈尔。

    原因很简单:大明现在还有实力,想一下放翻在地,不太可能。朝鲜又太怂,威胁不大。

    那就只有先收拾察哈尔了。

    其实后金和察哈尔已经打过两回了。

    头一次是在皇太极刚接班儿的时候。

    你别看蒙古部落在中国历史上一向挺猛,今天抢这个,明天抢那个,天天折腾,从汉朝开始就没消停过。但真说是碰上当时的后金八旗,那也只有被抢的份儿。皇太极就亲自带人把察哈尔给打劫了一回,光牲口就抢了两千多。

    第二次是天聪六年,还是皇太极亲自带人,和察哈尔的林丹汗一场大战。人杀了多少那就不用说了,林丹汗自己都被老皇追的跑到了青海,连气带病,加上还有点儿水土不服,死了。

    这就结下梁子了,察哈尔从此以后投奔了大明,没事儿就和明朝在后金的边境搞联合军演,弄的皇太极是相当不愉快。

    皇太极下决心这一次要彻底把察哈尔解决掉。

    但鉴于自己年纪不小了,总是亲自上阵砍人,工作量太大。而且现在的察哈尔已经不能和当年相提并论,说严重点儿也就算个残部,派个人去就行了,也算是让年轻人有个锻炼的机会。

    天聪九年,皇太极命多尔衮为大将军,带领多铎等人征讨察哈尔。

    这一年,多尔衮二十三岁,多铎十四岁。

    说老实话,看到这两位的年龄,我是真替他们捏把汗。皇太极就是把察哈尔当成土匪,也不至于把未成年人都用上吧。

    但奇迹就是这么发生了。

    多尔衮走到半路碰见一群人。

    这群人长的是察哈尔人的样子,穿的是察哈尔人的衣服,手里拿的是察哈尔人的家伙,唯一和以前的察哈尔人不同的是,举着白色旗子。

    白旗是干嘛用的,大家是知道的。

    简单说,察哈尔自己投降了。

    为什么投降?

    因为不投降不行。

    察哈尔部自从林丹汗死了以后,是一天不如一天,十几万人跟着跑到青海的只剩下了个零头,牛羊帐篷丢个精光,别说和后金开仗,吃饭都成问题。以前还能靠着明朝救济点粮食,日用品,现在大明自身都难保,也就顾不上手下这些小兄弟了。

    那就只有投降。

    多尔衮不费一兵一卒,将察哈尔彻底搞定。收服了不少人马不说,连察哈尔的太后,也就是林丹汗的老婆都一锅端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