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利害-无章节名: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

    ——《尉缭子·十二陵》

    祸患产生于贪利,灾害产生于亲近道德低下的人。

    匠人成棺,不赠人死。利之所在,忘其丑也。

    ——战国·慎到《慎子·逸文》

    木匠制造棺材,不厌恶人家死人。原因是他想获得利润,因此就忘记了这种想法的丑恶。

    石有玉而伤其山。

    ——《逸周书·周祝》

    山石中如果含玉,那么必因此而受损害。喻指事物总是利弊相半的。

    忌而不得是生事,欲而不得是生诈。

    ——《逸周书·周祝》

    因妒忌而没有得到的东西就闹事,因贪欲而没有得到财物就会产生欺诈。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战国策·秦策一》

    在朝廷中争夺名誉,在集市上争夺私利。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战国策·赵策》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为无故获利而招祸的。

    夫孪子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战国策·韩策》

    双胞胎的面貌极为相似,只有母亲才能区分;利与害有时也很相似,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区别开来。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义赏》

    把湖泊里水弄干了去捕鱼,难道还捕不到鱼吗?可惜明年就再也没有鱼了。喻指只顾眼前利益而破坏长远利益。

    利者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长利》

    利益在今天虽然可以获得几倍的功效,但是对今后却会造成较大的损害,这样的事是不能做的。

    未尝伤而不敢握刃者,见其有所害也。

    ——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

    没有受伤而不敢握刀刃的人,这是早知有害的缘故。

    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有时想对事物有所好处,却正好损害了它;有时想对事物有所损害,却反而成全了它。

    惟不求利者为无害,惟不求福者为无祸。

    ——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只有不贪图利益才能无害,只有不企求幸福才能无祸。

    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祸与福,利与害,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

    ——汉·刘向《说苑·敬慎》

    当某物给你带来利益时,一定要想到它会给你带来什么害处;喜爱它的成功,一定要想到它的失败。

    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汉·贾谊《新书·阶级》

    不轻易接近利益,也不随便逃避祸患,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正义。

    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众人贪世利而陷罪祸。

    ——汉·班固《难庄论》

    苍蝇特别喜欢吃肉汤而不顾淹死的危险,许多人贪图私利而陷入犯罪的灾难。

    自古于今,蔑有好利而不亡者。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从古至今,没有哪个贪婪地追求利益之人不自取灭亡的。

    有益于化,虽小弗除;无补于政,虽大弗与。

    ——汉·王充《论衡·薄葬》

    有益于教化,即使小也不应该废除;无补于国家利益,即便大也不应该保留。

    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

    有利就会有弊,就好象日月不能并行照耀,昼夜有长有短。

    利为害本而福为祸先。

    ——汉·韩婴《韩诗外传》

    利益是祸害的根本,幸福是祸害的先导。

    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祸害没有比贪图利益更严重的,悲伤没有比内心受到伤害更痛苦的。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贪欲过多却不知道终止,就会失去所希望得到的一切;占有了却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原来所得到的一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普天下之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都是为了追逐利益。

    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汉·佚名《甘瓜抱苦蒂》

    利益的旁边斜倚着刀,贪婪的人不顾一切去争夺,结果自己害了自己。

    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

    ——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

    蛀虫多了树木就会腐朽,贪欲大了身体就会衰老。

    人情万端,利之所在,若鸟之追鸾。

    ——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人的思想各式各样,但对待利益,却像鸟追逐鸾凤那样一致。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要想到一件事情的好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害处。

    争利亦争名,驱车复驱马。

    ——南朝·梁·王僧儒《落日登高》

    人们既争利又争名,一边驾车一边赶马。

    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

    道义能激励正人君子,利益能打动贪鄙小人。

    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

    ——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小利益是大利益的蛀虫;如果过于贪图小利,就必然会毁掉大利。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聪明的人看到利益,就会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灾难;愚蠢的人见到利益,就会忘掉可能会带来的祸患。

    凡取舍之患,在于见可欲而不虑其败,见可利而不虑其害。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对事情进行取舍时常犯的毛病,在于只注意欲望而不考虑失败,只看见有利可图而忽视了其有害的一面。

    人之于利,如蹈水火焉,前人虽败,后人复起。

    ——唐·房玄龄《晋书·郤诜传》

    人们追求利益,就像奔赴水与火一样,虽然前面的人遭到了毁灭,但以后的人还会重蹈覆辙。

    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

    ——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

    过于贪求眼前利益就会损害长远利益,过于沉溺物质利益就会损害名誉。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一旦碰到细小的利害,即使像毛发那样细小,也不要翻脸不认人。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唐·杜光庭《伤时》

    虚假的名声和利益比酒还厉害,醉得人心到死都不知道觉醒。

    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

    ——唐·姚思廉《陈书·萧允传》

    祸患和灾难的产生,都来源于追求利益;倘若不去追求利益,灾祸又从哪里产生呢?

    池塘信美应难恋,针在鱼唇剑在虾。

    ——唐·陆龟蒙《白鸥诗》

    池塘里的美味不要迷恋,要知道鱼儿的须像针那样尖,更有剑一般的利器。喻指不要为了追求利益而忘了危险。

    鲸鲵齿上路,何如少经过。

    ——唐·黄滔《贾客》

    在鲸鱼嘴边上行走是很危险的,应该少去走为妙。喻指不要为利而冒险。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唐·李群玉《放鱼》

    不要忘了香饵之下,总会有锋利的钩。喻指要时刻警惕利益背后的危害。

    多求徒心足,未足旋倾覆。

    ——唐·释子兰《贪诫》

    求取很多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在尚未满足之时自己就已垮台覆灭了。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唐·沈佺期《钓竿篇》

    请看在芳香饵食下上钩的鱼儿,都是由于贪得无厌而导致丧命的结果。喻指见利而忘险。

    利之所在,天下趋之。

    ——宋·苏洵《上皇帝书》

    哪里有利益存在,天下的人就会奔向哪里。

    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

    ——宋·苏轼《谢宣谕札子》

    观察事物消失与产生的具体变化过程,辨别利与害在极其相似之时。

    事诚无害,虽无例亦可。若其有害,虽百例不可用也。

    ——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

    做一件事如果没什么害处,虽然没有先例也可以做;如果有害,虽然有一百个先例也不要去做。

    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

    ——宋·苏轼《思治论》

    人世间的大患,都是只顾小利而不顾大利而造成的。

    万全之利,以小不便而废者有之矣。

    ——宋·苏轼《思治论》

    较大的利益往往会因为一件小的不便之事而报废。

    众人知目前之利,而不为岁月之计。

    ——宋·苏辙《私试进士策问》

    一般人只知眼前利益,而不为长远利益考虑。

    以目前之利而弃百世之功。

    ——宋·苏辙《宋武帝》

    贪图眼前小利而放弃百世之功。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学》

    过分受宠的人缺乏理智,贪图名利的人永远不会满足。

    欲利己者,必损人;欲利财者,必敛怨。

    ——宋·杨时《二程粹言·人物》

    一心只想着利己的人,必定会损害他人;一心贪图钱财的人,必定招致人们的怨恨。

    利欲薰心,随人翕张。

    ——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

    名利的欲望如果迷住心窍,就会屈从于人,不能自主。

    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

    ——宋·范成大《河豚叹》

    为了一口吃的而忘掉自身的安全,虽然死了又有什么可怜惜的呢?喻指为了追逐私利而丧生,毫不足惜。

    撄金于市,见金而不见人。

    ——宋·林逋《省心录》

    在繁华的集市上公然夺取别人的金子,只是看见金子而没有见到持金人。喻指利欲薰心会使人失去理智。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

    ——宋·林逋《省心录》

    做好事的人不会谈利,追逐利益的人不会做出好事来。

    福者祸之先也,利者害之始也。

    ——宋·崔敦礼《刍言》

    幸福是祸患的先兆,利益是危害的开始。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度过了名誉和利益这一关,才是一个小小的歇息处。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宋·梅尧臣《古意》

    追名逐利不考虑它的害处,祸患怎么能够停止呢?

    鱼烂缘吞饵,蛾焦为扑灯。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鱼被人钩到并煮烂,是因为它贪吃鱼饵而上钩;飞蛾被火烧焦,是因为它喜欢扑向灯火。喻指利欲熏心之容易上当。

    凡是只认自家有便宜处做,便不恤他人,所以多怨。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凡是见到对自己有利益的就去做的人,就不会顾惜到他人,所以必然招致很多人的怨恨。

    小人见利则争先,利尽则疏而相贼害矣。

    ——元·欧阳玄等《宋史·贾伟节传》

    品德低下的见到有利可图便竞相争夺,一旦无利可争便会彼此残害。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元·佚名《冤家债主》

    贪得无厌的人,就好像一条蛇想吞下一头大象一样,到头来只能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样,一心只想着获取利益,最后反被别人暗算。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做大事的人但害怕牺牲自己的生命,见到小利却不要命地去争夺,决不是英雄之人。

    以文邀名名必隳,以货徇身身必亡。

    ——明·宋濂《潜溪邃言》

    用欺骗手段求取名誉,名誉必定会受到损坏;不顾性命地追求财物,必然招致身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