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狼人-瓜田古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弹指一挥间,我已经在北豆荚镇派出所呆了一年了。

    这一年的夏季,天热得发了狂。秦岭南北的地理环境差异,不要看一岭之隔,有时也是反差极大的。像这几天秦岭北麓热得人快疯了,一些驴友却在秦岭腹地拍摄到雪景,这秦岭真是神奇!

    望望我的窗户外,不知一只知了呆在那一株树上疯狂地聒噪着,但是过了一阵又偃旗息鼓,声音逐渐消逝。但不久又响起了,如此反复不已。秦岭好久也没有下雨,外面一丝风也没有,空气异常沉闷。隔壁房间偶尔传来小张和另一名民警下棋的声音。大家都在消磨着时间,警察一旦没有案子,就变成了闲人一个。

    就在午休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报案的人,说是有人毁了自家的瓜田。刚赶上我值班,我当时正睡在凉席上,望着天花板上的吊扇发呆。这个报案人的出现,让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你想想,在抓住王秋娃之后,我硬是闲了一年。

    经过一番简单的询问,我大致了解了报案人所讲的案情经过。原来,来人名叫马三,是北豆荚镇青冢村人。今天早上去瓜田掐秧时,发现有人在他的瓜田里挖了一个深洞,刚刚上果的瓜蔓被糟蹋了许多。

    我想,这谁也太缺德了。竟然干这等下三烂的事情。

    青冢村说是归北豆荚镇管辖,其实离镇上还有二三十里路。由于村子里有一处山坨样子酷似墓冢,青冢村便这样得名了。但是也有人说,青冢村的确有很多古墓的。这暂不提,整个村子也就三四十户人家,处在一处沟底。沟里有些土地,当地人都习惯种些瓜果,结果了就到镇上或就地卖掉,再换些油盐米醋之类。村里有些眼光的人,也都开办了农家乐,生意也渐风生水起。

    这马三是个瘸子,人老实,家境不好,只好务些西瓜贴补家用。看着刚挂果的瓜蔓被人白白糟蹋了,心里气不打一处来。“损失起码在三四百元呢。你想想,这几个瓜蔓,还不结个十来个瓜?”马三一边向我诉苦,一边催促着我去他的瓜田里看看。

    我戴了草帽、墨镜,给小张打了个招呼,便骑了市公安局给基层派出所统一配发的制式电动自行车尾随马三去青冢村了。车轱辘在马路上吱吱的碾着,电马达在身后也发出奇异的嘶嘶声。车子骑起来,凉风便来了,我享受着这惬意的感觉。山路上不时有城里来的小车,他们大概也想到山里避暑。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吧。马三车头一拐,沿着窄窄的田间小路往一处田地驶去,我紧随其后,车子在土路上颠簸着,车子的减震弹簧发出一阵欢快的嘎吱声。

    这块瓜田所处的位置比其他的田地稍高些,最多也就半亩地的样子,绿油油的瓜蔓间,已经结了不少圆圆的西瓜,周身是毛茸茸的触须一般的东西。我沿着田埂进入瓜田,在马三的指引下。发现了一处深洞,洞口有一堆土,掩埋了不少瓜蔓,土是极新鲜的,散发着阵阵泥土的清香。但奇怪的是,一部分土里竟然有木炭的灰烬,而且像是远古时期的。早些年我在家看书时,曾经看到类似的描述,莫不是古墓?我蹲下身子,细细查看洞口。

    这是一处较规则的洞口,很圆,洞壁凿得很整齐。马三也凑在洞口往里看,“妈的,给地老鼠样!打得齐格楚楚的!”

    我想,问题不会那么简单。也不会是故意和马三过不去,谁有病了半夜三更跑到马三的瓜田里打洞?绝对是有其他原因……

    我用手在新鲜的土里刨着,忽然,一枚圆圆的东西从我指缝划过,忙夹住,拿出一看,却是一枚铜钱。我扣掉铜钱上的泥土,几个大字露了出来,上面镌刻着“XX通宝”几个大字,背面则是一种奇怪的符号,应该是篆书。

    “马三,你这瓜地里有古墓呢。昨晚到你地里的人,不是搞破坏来了,而是这里盗墓的……”我对着马三低声说着。

    “我这地里有古墓哩?这是真的?”马三坐在田埂,若有所思。

    “哎呀,我小时候的时候,我祖母就常念叨说青冢村、埋玉翠,难道这地底下真有宝贝呢?”马三对着我,眼睛在阳光下睁得老圆。

    我感觉案件还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马上掏出手机向蓝所长做了汇报,“蓝所,事情是这样的……”

    “好,你先守着,我马上通知文物稽查大队,让他们看看……”

    我退出瓜地,坐在一棵大柳树下。马三回家给我拿来蒲扇和茶水,招呼着我。“警察同志,你可给我做主。这地里真有宝贝,是否都要归我?”

    我嘿嘿地笑着,“马三啊,真有宝贝,你也算不上,只能归国家所有,你充其量是报案有功。嘿嘿……”我拍了拍马三的肩膀。

    文物稽查大队很快到了瓜田。为首的是副大队长郑天旭,这是一个有着十足男人味的男人。戴着一副蛤蟆镜,黑色T恤,牛仔裤,穿一双登山鞋,手腕上戴了一支浑圆的紫檀佛珠,显得与众不同。郑天旭从省警校毕业后,又读了师大的历史系研究生,对文物考古有着一定的经验,算是文武双全。

    郑天旭和我客套地握了握手,拿了小手电到洞口望了望黑黑的洞壁。然后试着要钻进去,却因为肩膀太宽挡在了外面。“郑队,我来。”只见后面一个瘦小的家伙,迅速地趴到地上,只一缩,便钻了进去。

    钻入洞的这人名叫宋浩雯,父亲是秦岭特警中队的副队长。宋浩雯自小练习武术和散打,后来考上警校。毕业后却因身材瘦小一直未能分配到公安系统,后来经过他父亲的极力周旋,才算分配到文物稽查大队,像这种钻洞破窗的事情,都不在话下,算是人尽其才。

    那宋浩雯钻进洞去,起初头朝下,趴出去不远便成了平缓的甬道,像是矿道一般平坦。再向前,却见一堆沙子堵住去路,无法再向前了。这宋浩雯也是侦破过盗墓案的,对墓道颇有研究。看见涌出的沙子,他怀疑是一处流沙墓。便将手电筒衔在嘴里,又从裤带上解下随身携带的洛阳铲,试探着向里面铲去,却感觉铲子咯噔一下,被一堆软乎乎的东西挡着了。

    宋浩雯心里一惊。拿铲子拼命刨起来,刚刨不久,却发现是一个当地品牌的面粉袋子。赶紧用手扯那面粉袋子,却扯不动。便继续用洛阳铲刨掉沙子,这才发现一具蜷缩着的尸体!那人的口鼻、眼睛里尽是沙子……

    宋浩雯赶紧向洞外退去。

    洞外,正静静地等待着的郑天旭赶紧将一枚眼罩捂在宋浩雯眼睛上。

    “郑队,文物应该没有被盗走,这是一处流沙墓,盗墓者被困死在里面了。”宋浩雯喘着气,迫不及待地向郑天旭汇报着洞里的情况。

    原来,这流沙墓的构筑方式一般是在椁室两侧和邻近两墓道处填充大量的细沙,最后再填土夯实。墓中积沙是古代一种反盗墓技术,沙子的流动性致使盗洞很难打通。即使盗墓者执着一念,盗洞一旦打到沙子层,干燥的流沙即会涌出壅塞盗洞致使盗贼毙命。

    “狗日的,还真神!”马三喟叹着,也庆幸墓没有被盗,好歹在自家瓜田里发现的,自己也算是立了功的。

    我却想不通这流沙墓的妙处。郑天旭知道我的疑惑,他打开一瓶矿泉水 ,仰起脖子喝了一大口。“狼人,这你就不知道了。这算轻的了,只是积沙,如果遇上积石的防盗方法, 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再带动石头塌方,从而塌死盗墓者,比这死得更惨……”

    “好了,没咱的事了,留一人看护古墓。死尸暂移交派出所处理……”郑天旭和另一名手下开车绝尘而去。留下宋浩雯和我以及马三在原地等候。

    听说盗墓贼被困死在这里,许多村民闻讯来看热闹,马三的瓜田里一时间人满为患。我万万没有想到,一起简单的案子会在瞬间变成眼前这个样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