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文化研究-中国平利女娲文化研讨会综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平利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平利女娲文化研讨会”于2003年10月2日至5日在古金州汉水之滨的安康市举行。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学者专家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北京广播院影视艺术学院、山西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考古研究所、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三秦出版社等单位、《人民日报》、新华通迅社、《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陕西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中华时报》、《旅游中国周刊》、陕西电视台、华夏卫星电视台等18家新闻媒体的25名记者到会采访报道。中共安康市委书记王忠民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直单位的50余名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央平利县委书记何邦军主持了10月3日的开幕式,平利县人民政府县长陈勇致开幕词。中共安康市委书记、经济学博士王忠民同志到会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充分肯定了女娲文化深刻的思想精神内涵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女娲文化深刻的生态文化学意义。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专家、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刘晔原和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吕微先生主持了会议的。研讨。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还到平利县文管所,参观了“女娲文物专展”,观看了女娲山女娲题材的民歌、民舞表演。闭幕式上安康市人民政府市长黄玮女士到会致辞表示祝贺,市委副书记谢亚龙先生在研讨会上也作了即席发言,指出女娲文化更应该是中国性和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陕西旅游资源中具有十分重要白勺地位。

    这次会议旨在高起点研讨女娲文化、考稽平利女娲山“女娲治所”之说,认同并彰显平利女娲山在传承女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构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生态经济地域历史文化背景。会议收到论文22篇,与会专家学者对上述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专家普遍反映,此次研讨会举办得十分成功,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目前中国平利女娲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利女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女娲故里的平利县,位于秦岭南坡,巴山北麓,北纬31°37′-32°39′,东经109°区间,气候温和,山不甚险,水流平缓,土地肥沃,旱涝有收,是人类理想的生存家园。巴山余脉女娲山,位于县境中北部,方圆60余平方公里,山系庞杂,千沟万壑,四周环河,植被丰富,是一座生物多样性宝库,平利女娲庙现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关于此山,《华阳国志》、《十道要录》、《新唐书》、《路史》、《九域志》等历史地理着作均有记录:平利是女娲抟土作人之处,上有祠曰:女娲圣后,此唐宋旧祠也;历代庙祀不绝。女娲山西北有伏羲山,两山之间,有女娲庙、高皇庙、三皇庙、万佛寺、三台寺等古代遗址,“金房古道”经过女娲山。这里有大量“女娲造人”、“补天”、、“斗猛兽”、“治洪水”、“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神话故事和民歌流传,也保存有在农历正月初七、下月初四、腊八的民间祭祀活动。在平利女娲山区,考古发现布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山下两河边的台地间,史前及商周以后的历代文化遗址都很丰富。出土有各个时期的文物数百件。平利县文管所藏有130余件国家级文物,其中70余件出自女娲山区,为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女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

    在开幕式上,会议主办单位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周天游先生代表与会专家发了言,对女娲文化研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在10月3日下午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会议主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着名历史学家王子今先生认为:“女娲作为传说时代的圣母,在各地多有纪念性遗存,关于传说中其生地、陵墓,以及后世民间纪念;问庙的历史地理记录,存在地域相当辽阔。许多这样的传说,出于对乡土文化的特殊自爱心理,当地人言之凿凿,历史学者都往往只作为民俗现象看待。然而陕西安康平利地方与女娲传说有关的文化遗存,记录年代:较早,文化影响也较为显着,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他指出平利女娲传说,最初见于《华阳国志》。他说:“《华阳国志》是有关平利女娲遗迹可知历史记录中最早的一例,这是关于确定地点的女娲传说的最早记载。在唐五代已经有较明确记载,在宋代前后,文献的记录已经相当集中。平利相关传说的发生年代,要早于其他地方。应当看到,早在宋代史籍有关各地较为成熟的女娲信仰的记录之前,女娲故事在平利地方其实已经经历了长期的传播。”王子今先生引述《太平御览》卷一六八所引录的几条材料,说明“平利地方有发生女娲故事的极其适宜的文化土壤”。王先生引述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于“平利”东南,即今陕西平利明确标示“女娲山”,从而指出这一标示“可以看作历史地理学界对于唐代平利女娲山传说的权威性肯定”。而对于在平利女娲山地方发现相关历史遗物和历史遗迹,他认为“研究者应当有足够的信心”。

    淮阴师范中文系神话研究专家萧兵先生已七十高龄,风尘仆仆赶到安康给平利女娲文化研讨会提交了高水准的论文,列出几十个研究课题。刘平利女娲文化研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萧兵先生指出:陕西骊山、蓝田一带,无其是平利县发现了众多的女娲故事、习俗或“遗迹”,平利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而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彩陶器物中发现葫芦或女体葫芦容器或蛇、蛙、鱼造型及纹饰。这里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而且跟西部的包含外来多元性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非常值得注视的上古文化集散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华祝先生在提交的论文《女娲神话源子我国秦楚之地说》中指出:“古文献记载的女娲神话传说,有确切,的地理方位的,最早就是晋代常璩《华阳国志》所记女娲在今陕西平利抟土作人的弥足珍贵的惊人之文字。”他指出:从晋代至宋代,平利女娲山与女娲庙的文献记载不曾间断,反映当地世世代代的民众对女娲的信仰与祠祀源远流长。后代的文献也多承袭了这些记载,并由此推知“女娲神话可能源于战国时的秦楚之地”。

    作为《华阳国志》研究者之一,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教授高大伦先生在《华阳国志“九君”当为“女娲”说》中,推测《华阳国志》中所记载的“九君”当是“女娲”之讹。他肯定了平利女娲故事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而且还指出,在安康平利县境内,有许多女娲的传说遗迹。如女娲山、女娲庙、磨沟、女娲斩黑龙的龙潭等等。平利可能是女娲传说最多的地方。高先生还作了进一步推测,在平利一带,关于女娲抟土作人的传说,不但在常璩时代已广为流传,而且还有比常璩时代更早的历史渊源,值得进一步挖掘。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研究员、陕西省文物局学术委员会成员张在明先生《金、房、均三州女娲信仰的考古学背景》一文,论述了平利及其周边女娲传说的自然地理和文物考古学背景,指出了以平利为中心的金、房、均三州在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新石器研究专家,安康市政协副主席、安康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李启良指出:女娲山北面平利的西河和山东面的白土关都是新石器早期规模较大的原始聚落遗址,西面的岚皋县境内有内涵丰富的肖家坝遗址,与平利相邻的汉滨区还有更多的新石器遗址,足证这一地区新石器的社会文化相当发达。他因此推论这些分散的原始部落之间进行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特别是原始宗教和部落会盟等各类社会活动很可能在女娲山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神话研究专家吕微先生在《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和阐释》专着中指出:“房州在今湖北西部鄂西地区,今金州相邻,中皇山横跨金、房两州,可将其视为伏羲、女娲神话信仰的集中地带。”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杂志编审、中国秦汉研究会副会长宋超先生,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瑞民先生分别就女娲形象在汉代秦楚之地的演变和女娲神话在汉代兴盛的原因,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女娲研究专家杨利慧博士论述了女娲始母神神格的神话学意义和女娲文化在国内的分布播迁状况,她提出,个利有着文献记载可知较早的丰富的女娲文化资源,对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搜集和开发无疑对今天的文化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她从更广泛的角度为平利研究女娲文化,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多条建设性意见,明确表示将在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民俗学会的网站上搭载和宣传平利女娲文化的资料信息,并考虑把平利女娲山作为北师大民俗学专业和该校文化人类学研究所的调研基地,表示今后不定期的会有学者来平利进行考察调研。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受、博士生导师周晓陆先生在《女娲神话的考古学认识兼议陕南个案》一文中中肯地就陕南平利,一带流传的女娲神话以及女娲崇拜风俗提出一些建议。他指出,如果目前平利女娲及崇拜风俗还保存的比较好,比较呈原生状态、值得珍视。文化、旅游开发可以以此为依托,但女娲神话及崇拜风俗这样的资源,有其特别脆弱的一面,现代化进程会改造、冲击、替换它。我们要让这个资源真正长久地“造福一方”,因此,加大研究保护的力度是必要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焦南峰先生认为:作为中国原始文化研究的女娲文化研究,更应该是省考古工作者的责任,而平利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却走在了专业工作者前面。他表示将马上着手向国家和省文物局申请,对女娲山的石器时代遗址、汉墓遗址和女娲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便发现更多的文物,为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料。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专家刘哗原女士指出:西北地区是女性文化的发祥地,而平利是女娲文化的重要源发地,通过本次研讨论证,弄清了一个历史真实,提高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品位,最后为打造一个久负盛名的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在中国的三位女神中,女娲的名位本应在西王母和观:音之上,而人们都普遍重视观音,这是因为观音的形象传播作用,而女娲还没有一个具有共识性的形象,应抓住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利用最早的历史文献《华阳国志》、《路史》等记录,重视并,做好女娲文化的传播工作,特别是口头传播和形象传播的延续。

    三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淡懿诚先生认为女娲文化有一个叫响全国的问题,女娲精神在今天来看更应该是一种环保精神,过各位先生的论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女娲治所就在平利。只是宣传要全方位地跟进,比如书籍、画册、影视、歌曲、推介会议等媒介的运用,再把基础设施这个平台建设好,对平利地方经济就会有比较好的促进。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马振智先生认为:女娲文化是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文化,在研究中不一定拘泥于有多少确凿的证据。平刊现有的资料已经很能说明这里是女娲文化的重要源发地之一,作为地域文化背景意义已足够了。当前关键是要做好推广工作。人们更关心的其实足平利秀美的山水风光的生态学和自然美学价值。

    会议指出,此次女娲文化研讨会是女娲文化研究的一个高起点良好的开端,此后研究还将继续深入。建议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中国平利女娲文化研究会”,聘请此次到会的所有专家学者为终身顾问。成立化基金会,吸收海内外女娲子孙的捐赠,用于女娲文化研究和恢复女娲遗迹的建设。会后平利方面要继续做好保留在民间口头的女娲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杂志和三秦出版社将和平科合作,迅速出版女娲文化研究论文集。主办单位将联合在各媒体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