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中原十八年-告别老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年三十那天,我接到乔典运的电话,他的声音虽然低,但很清晰,我们交谈了一阵,放下电话后我想,他虽然身体虚弱,可心胸开阔,他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的。未料到,他生命终结的日子竟那样快地来到了。那天上午,我正在写作,王桂芳来了电话,我一听她的声音,就知道不好,果然,她告知的是老乔已走的消息。尽管我心中已对这一天做了准备,可悲伤还是压上了心头,老乔的音容笑貌也倏然现在眼前,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老乔,你是真的离开我们了?再也不和我们一起谈笑、品茶、喝黄酒了?再也不来北京玩了?再也不含笑对我们说:咱是山里的一个草民了?

    我很想回去参加老乔的葬礼,无奈因种种缘由不能如愿,我只得到邮局拍了一封唁电。至今,我仍为自己没能亲去给老乔送葬而深深抱愧。我想,我以后回到南阳,一定要到老乔的坟上看看,去道一声歉。

    老乔在六十来岁的年龄上去世,是太早了。我知道,他还有许多创作计划想去完成,可惜,由于早年极度艰难的生活对他身体的损耗,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所受的精神上的刺激,由于创作上的积劳成疾,他的身体已经失去了支撑他活下去的能力了。1997年春天是一个上帝收作家的季节,不少作家在这个春天离开了文坛,其中农村出身的作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老乔和这些文友一块从文坛上撤走,对文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知道老乔是不是有预感,反正早在他得病之前,他就多次同我谈到了死亡。他对死亡的看法是达观的,他认为,人只要做完了自己能做的事,早死早安生,死得问心无愧就行。老乔是实践了他的死亡观的,他给社会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给朋友们留下了浓浓的友情,给家庭留下了深深的爱意,他死得问心无愧。

    老乔这一生从一个普通农民奋斗到一个著名作家,应该说是活得很辉煌的,但对人生参透了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忘乎所以,他仍然谨慎做人,恭谨待人。他知道,人在世上所获得的一切,最终是会被上帝全部收走的,他是一个活得最明白的人。他用他的行动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教诲:别被名利障眼,别活得太累。

    老乔去世前的那几天我没有同他再交谈,不知道他还有没有遗憾的事情,我猜,如果有,那就是关于他作品的结集问题。他出过几个集子,但作品收得不全且不系统,以他在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的地位,他是应该出一套全集的。不知这个愿望将来会不会实现。

    老乔的早逝,给我们南阳的作家敲了一个警钟:大家都应注意保护身体。南阳的作家大都是农村出身,由于先天和后天的营养都不足,身体底子打得并不厚实,若不注意,一味拼命写作,病是会找上门的。

    老乔如今站在另一个世界里,大约和过去一样,面带微笑地望着我们,用他惯常的声音说:好好活吧,朋友们!

    老乔,朋友们非常想念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