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健康指南-女职工职业危害与健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危害女职工健康的职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对危害女职工健康的职业和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两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危害女职工健康的职业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可能对女职工生理机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这些职业的有害因素有的直接损伤女职工生殖系统或生殖机能,有的间接造成生殖损伤。

    明显危害女职工健康的有毒有害职业主要有:化学和物理两大类。

    化学类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铍、二硫化碳等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以及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物理类

    如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高频、微波、激光等)、噪声、振动、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等。

    2.女职工要预防哪些职业病

    由于女性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对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别,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下,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加容易发生职业中毒。

    女性对生产性毒物较男性敏感,经期、孕期、绝经期由于生理功能的变化,对毒物的敏感性增高。女工接触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等,可出现月经过多综合征,月经量多,经期相对延长。接触铅、无机汞、乙内酰胺、三氯乙烯等则可出现月经过少综合征,造成月经量少而稀,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的严重后果。

    同时,某些毒物对妊娠也有影响,如二硫化碳、汽油、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乙内酰胺等,这些物质会使妊娠中毒症的发病率升高。有些毒物则具有胚胎毒性,如铅、汞、镉、砷、磷、苯、酚、汽油、氯丁二烯、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尼古丁、碳基镍以及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磷等,它们可使孕卵、胚胎或胎儿死亡或发生流产、死产,或影响胎儿发育及生活能力,出现早产或新生儿生活能力低下。某些毒物有致畸作用,可引起胎儿畸形。而且,有些毒物有致突变作用,儿童时发现的多种肿瘤,都与在胚胎期接触致瘤化学物质有关。

    3.女职工在月经期不应从事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标准,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包括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2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称为特高处作业。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禁忌从事《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二级(含二级)以上的作业。

    在低温冷水中作业会对月经期的女职工的生理卫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得安排月经期的女职工从事低温、冷水作业。低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操作人员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

    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是较重的体力劳动,妇女月经来潮时,正常的生理机能和肌体活动能力出现变化,身体防御能力暂时被破坏,生理波动大,作业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低。女职工月经期间可以照常工作,但不能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

    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具体有:轻工系统的方便面生产工段的和面工作;粮食系统企业的冻肉装运;蛋品厂的过磅;轮胎厂的大轮胎成型;橡胶厂拔楦;化工厂的有机备料和无机备料等。

    4.化学有害物质对女职工健康的危害

    化学有害物质,严重危害女职工的身体健康,长期从事接触化学有害物质工作的女职工,还会对下一代的孕育发生不良影响。下面就是危害女职工健康的有害化学物质。

    苯、甲苯、二甲苯

    苯、甲苯、二甲苯可作为溶剂及化工原料,制作橡胶、油漆、喷漆、药品、合成纤维、染料、农药、人造革,印刷业也用到它。

    接触苯类化工原料的女职工易导致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时以麻醉人体为主,慢性中毒时抑制人体造血系统,并引发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另外,它们对女职工生理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镉

    镉主要存在于锌、铝和铜矿石中。

    镉及其化合物主要见于冶炼含镉的矿石,电镀和制造镍镉电池、镉合金、染料、光电元件等。吸入镉烟1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肺炎或肺水肿等。慢性中毒则出现肺气肿、肾功能损害、嗅觉减退和缺铁性贫血等。

    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主要用于粘胶和玻璃纸的生产,用作制造四氯化碳的原料。在橡胶等化工生产中也用作溶剂。

    二硫化碳进入肌体后分布于各类脏器,而肝、肾中含量最高。轻者类似酒精中毒,重者会陷入昏迷、精神障碍和脑病等。

    二硫化碳使女职工月经周期延长、缩短或紊乱,痛经、血量过多或过少,甚至绝经。

    铍、铅、汞、砷、锰、氟、溴、氰化物、氮氧化物、氯乙烯、氯丁二烯等化合物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时,对女职工健康危害也很大。

    5.物理有害因素对女职工健康的影响

    物理有害因素包括电离辐射、射频辐射、噪声、振动、高低温等几种。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就是放射线,放射线易导致急性射线病和慢性射线病。急性射线病的症状为造血机能障碍、胃肠道症状等,伴有脱发、出血等症。慢性射线病的症状为造血系统机能障碍逐渐加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失调等。

    放射线对女职工妊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胚胎死亡等。

    射频辐射即指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其对女性的危害表现为体内酶的活性改变、蛋白质变性等,症状为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不正常、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和血量增多等。

    噪声的危害是:

    (1)损害听觉。短期内可引发听力减弱、听力疲劳症状,长期可引起耳聋。

    (2)引发多种疾病。如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机能失衡、心律加快、血压不稳、血管紧张度增高、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卵巢月经机能障碍、月经周期不准或血量改变以及痛经等症。

    振动对女职工影响较大者是全身振动,会引起经期延长、血量多及痛经等症。另外,还会导致女职工流产率及早产率提高。

    高温、低温

    女性在高温和低温作业中,其危害明显大于男性;在月经期更不能参加高温和低温作业。

    6.重体力劳动对女职工健康的影响

    女职工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尤其是搬运重物的负重作业,对身体会产生破坏作用。其症状主要为痛经、月经过多、月经不规则、闭经等。

    从事重体力劳动时,由于腹压增加,子宫、阴道等被压向下,可呈临时性的下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可发生子宫移位及生殖器下垂;妊娠期妇女容易引起流产、早产等。

    7.职业接触铅对女性的危害

    铅是一种能影响到身体很多系统的有毒物质,但有很多职业与铅的接触十分密切,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铅的危害,以便能有效地进行职业防护。与铅有关的职业包括铅矿开采、冶炼,熔制铅锭、铅板及其他铅制品,印刷业中的铸字、铸板,蓄电池工业的熔炼、铸栅极,焊接和熔割含铅金属及涂有铅油漆的金属制品;陶瓷、搪瓷、景泰蓝生产中使用含铅颜料等。那么职业接触铅可能给女性带来哪些危害呢?

    (1)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并可出现消化机能紊乱,食欲不振,腹部隐痛及轻度便秘,有人可见齿龈和牙齿交界处暗蓝色铅线;还会导致贫血,手足轻度发麻等现象;重者会出现脐周围剧烈绞痛,铅中毒性脑病等。一般女工比男工更易感染铅中毒症。

    (2)对生殖、胚胎及胎儿发育的影响。接触高浓度铅的女工容易出现月经不调、不孕、自然流产、死产、早产及婴儿死亡。工龄越长,劳动强度越大,营养及生活条件越差的,这些症状表现得便越明显。

    (3)蓄积作用。铅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沉积于骨骼内。当食物中缺钙,或因感染、饮酒、服药等,破坏了体内的酸碱平衡,就会使骨中的铅释放进入血液,出现铅中毒。研究表明,接触铅的女工在脱离铅作业一定时间后怀孕,她们的胎儿体内的铅含量比没有接触铅的女工的胎儿高。

    为防止胎儿及乳儿受铅影响,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接触铅浓度应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下。我国规定铅及其他合物的最高容许浓度,铅烟为0.03毫克/立方米,铅尘为0.05毫克/立方米,这个标准基本可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8.职业接触汞对女性的危害

    甲基汞是职业接触汞的一种形式,另外还有金属汞、汞的无机化合物等。与汞密切接触的职业主要有:汞矿的开采及冶炼;用汞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仪器、仪表如各种温度计、血压计、汞整流器以及萤光灯的制造;化学工业中用汞作电极,作催化剂。此外,毛毡制造接触硝酸汞,印染、鞣革接触升汞,军火制造接触雷汞,有机汞化合物,如甲基汞作为农药杀菌剂,用于种子消毒。职业接触汞对女性的危害主要有:

    (1)职业性汞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脱发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手足多汗,眼睑、手指、舌出现震颤,并且发展到上、下肢震颤。另外,还出现精神情绪障碍,急躁易怒,或胆怯、忧郁、易激动、爱哭等精神症状。

    (2)对生殖、胚胎及胎儿发育的影响。汞作业女工容易出现月经不调、自然流产、早产及妊娠中毒症等,并且随着工龄及接触汞浓度的增加而加剧。汞可以通过胎盘及乳汁进入胎儿、乳儿体内。

    鉴于汞对胎儿的潜在危害,有关专家建议,生育年龄妇女,职业接触汞的限值,汞蒸气不应超过0.01毫克/立方米,无机汞和汞盐不应超过0.02毫克/立方米,苯汞不应超过0.2毫克/立方米。

    9.生产性噪声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净化系统风机、炭素系统破碎机、球磨机、成型机、给料机、振动筛、输送机及焙烧烟气净化系统风机和除尘风机等。在球磨车间,焦炭研磨产生的噪声水平高达100分贝。在电解车间电解槽附近,使用气动渣壳破碎机产生的噪声水平达到100分贝。噪声能引起人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噪声影响信息交流,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生产性噪声达到一定强度时成为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突出表现在对听觉器官和听力损伤上。职业性听力损伤,亦称职业性耳聋或职业性难听,属法定职业病之一。此外,生产性噪声对某些接触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也将产生一定的损害。

    10.高温作业对女职工健康的影响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高温、辐射作业

    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

    高温、高湿作业

    这种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温高,而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印染、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潮湿的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会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线。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低,但其作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下的女职工要高度警惕职业危害,具体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正确掌握生产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2)经常性检查生产设备和防护设施,控制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确保正常运行。

    (3)规范保管好保留在车间或工作现场的化学物品,用完及时加盖密闭,减少化学物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尽量减少和控制有毒物质挥发。

    (4)企业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可能避开高温时段作业,连续生产应当安排好作业人员进行轮岗休息。

    (5)作业工人要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能袒胸露背进行作业,皮肤外露极易造成毒物通过皮肤吸收。切忌由于天热而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现象。

    (6)职工应当在规定的休息室进行休息,不要在存放有化学物品的作业场所吸烟、饮食、喝水。

    (7)保证充分的睡眠休息,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8)一旦发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11.放射线对女职工身体的摧残

    女职工接触放射线的工作种类很多,其人员的受照剂量差异很大。主要指:从事生产与使用放射性物质或射线装置的工作,如从事放射性检测的人员、使用含放射源的仪器仪表的人员,医疗机构应用辐射源进行放射性诊断、治疗、介入、骨整复和取异物的医护人员;在(空气中氡浓度较高的)地下建筑中工作和应用地热水的各类工作人员;生产可伴生电器产品的工人;喷气式客机的空姐等。

    此外,意外的放射线照射也应当引起重视,由于放射线不易被受照者觉察而易受忽视。例如:在石油、化工、热电、供暖、供水等企业实施工程建设或设备检修时执行放射性检测等工作,此时如果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可以使工程施工人员以及在其附近操作其他设备的人员遭受放射性检测时产生的大剂量的放射线的照射。

    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后,可能使女职工的健康遭受损害,还有罹患癌症的危险,由于放射线的致癌作用无阈值,放射线被列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预防放射性危害,首先须注意了解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了解使用的材料、工具、仪器、设备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是否能产生放射线。

    (2)按照规定,工作场所存在放射性危害的,所在单位应当向工作人员告知其危害。

    (3)应当按照规定,采取防护措施,设置防护设备与警示标志,执行卫生检测。

    (4)为有关工作人员予以健康检查,配备防护用品等。

    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不仅注意防止工作中的放射性危害,还要防止在医疗机构接受不必要的射线检查,或因为没有得到屏蔽防护而受到过量的射线照射;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放射物质,防止受到放射线的照射。

    12.电离射频辐射对女职工的危害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辐射的总称。性腺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小剂量辐射性腺,能引起遗传性损伤,出现功能性改变。妇女出现月经机能障碍,月经周期延长,血量减少。小剂量长期作用可引起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大剂量照射则可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影响卵子的正常发育,甚至失去生殖能力,导致不孕或胎儿畸形。常见畸形有周身发育迟缓、小头、小眼球症、脑积水,智力低下。放射性物质如进入体内,可通过乳汁排出,进入乳儿体内。

    射频辐射是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的统称。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的生物学效应有热效应及非热效应。可影响内分泌功能,接触射频辐射的女职工常出现月经紊乱,周期缩短、经期延长,血量增多,伴有自带、痛经、闭经、经前紧张综合症等,且影响女职工授乳功能,使乳汁分泌减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