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社会转型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新课题。从社会结构角度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和发展同推动思想上层建筑改进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然而,在当前我国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中,一方面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转型,另一方面某些社会主义意识形式却略显滞后。因而,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创新良性互动,就成了当前我们化解社会结构内在矛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第二,多元文化激荡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新课题。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全方位的多元文化激荡,而多元文化激荡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造成了冲击和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好主导意识形态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如何确保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也是当前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第三,利益分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的新课题。在利益分化、社会思潮迭起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和观念冲突,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轨道上来,就成为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好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针对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三大新课题,我们要认清形势,积极探索社会转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实现路径、多元文化激荡下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对策以及利益与思潮多样化背景下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思路。
首先,在当前我国社会深刻转型时期,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全面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承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重任的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加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其次,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和冲突的背景下,要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坚持和贯彻中心发展与边缘渗透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最后,在现阶段利益与思潮多样化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必须结合意识形态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整合路径与方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坚持和贯彻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当前我们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向经济、网络、心理等领域拓展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整合功能的发展。
本书从和谐社会的视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已告一个段落,但我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过程。正是基于这篇博士论文,我成功申请到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利益主体多样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YJC710067。因此,我会力求将这样的研究继续下去。
张艳新
2013年10月7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