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我要感谢各位老师、兄长,大家都因梁庄而来,我真的特别高兴。各位老师讲的很多都是我心中所想、一直思考的。到底用什么方式来看梁庄?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一定不是首先是社会责任和意义。想写梁庄其实就是想回家,它是一个情感的冲动,同时也是自我精神的完成。当然最终有没有完成我不知道,刚才李洱讲的失败感。我去年11月份写完梁庄确实有特别大的失败感,非常非常大,于是我又回到我们老家,沿河走了十几天,寻访各种故人,看各个村庄的生活,但还是很迷茫。那种失败感是来自你写完了你就离开他们了,甚至你没有写完你就已经离开他们了。那么你怎么处理你跟你的对象的关系,你跟你的亲人的关系?也许你是非常功利的,你就是把人家写完了自己获得了利益,然后你又走了,就是这么残酷的事情。也许这个残酷体现出整个社会结构里面的残酷性。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难道我这种纠结只是因为我写的是非虚构作品吗?写虚构作品的乡土作家,或者写任何一种题材的作家,或者我们所有这些知识分子就可以摆脱这种纠结吗?我真的是非常迷茫。我不知道该如何安顿自己。
还有一点,我是非常在意这种文学性的。我写的当然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文本,因为我不是一个社会学家。我还是想把梁庄的内部写出来。每一个具体的内部表情,内部的逻辑与内部的情感冲突。我看重“梁庄”里面的细枝末节,刹那的羞涩,无知无畏的坦率,瞬间的凶猛,不肯退去的羞耻,不愿释怀的“无身份感”和那眉间遥远的“开阔”。我喜欢这些“闲笔”。它们附着在梁庄荒芜的场景中,就像那夏天暴雨后的植物,以一种荒凉的方式显示出顽强的活力。我想传达出这一世界的内部,它的蔓草丛生、尘土飞扬、忧伤,还有“生活的动力”。
将来我还写梁庄吗?我不知道。其实我觉得可能我不会再写了,但肯定还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不断重回“梁庄”。这样大规模的奔走、调查和思考对我来说可能只有这样一次,我觉得我很幸运,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几年做了我最喜欢的事情。当然最幸运的是还有这么多的老师兄长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感谢大家,也谢谢各位来参会的同学、老师和媒体的朋友。
(本刊编辑部根据录音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