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全知道-海上霸主——舰艇与潜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军用舰艇是海军的主要装备,它是随着战争从陆地扩大到水面应运而生的。古往今来,占地球表面70%的蔚蓝色的海洋一直是兵家角逐的战场。为了赢得海战的胜利,各国海军总是将当时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舰艇和其装备中:从最初的船顶“拍杆”、悬石,到火炮、导弹的相继应用;从战列舰的诞生,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的出现;从航空母舰登上“海上霸主”定座,到核动力的潜艇游弋远洋……现代军用舰艇都装有反潜、反舰、对陆、防空等多种武器,不仅攻击能力强、毁伤威力大,而且船体坚固、防护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波性和适航性;既可进攻,又能防御,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第一节)

    一、舰艇的命名

    舰名是海军现役和预备役舰艇的名称,通常情况下用同类名称命名同类舰艇,比如美国“鲟鱼”级系列潜艇。同一类舰艇之间以舷号互相区分。舷号是标示在舰艇两舷水线以上的编号,水面舰艇通常标示在舰艏部水线以上两舷的显着位置,也有标示在舰艉部的;潜艇的舷号标示在指挥室的围壳上。

    二、舰艇的结构与武器装备

    现代舰艇通常由船体、武器系统、动力装置、导航设备、防护设备、生活和工作舱室等部分组成。武器系统有各种舰载机、各种舰艇导弹等。此外,还有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和舰炮等。动力装置大都采用蒸汽轮机,少数为核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和柴油机等。

    1.舰艇的战术性能指标

    舰艇的战术性能指标主要有耐波性、续航力和作战半径等。耐波性是指舰艇在一定风浪条件下的运动性能。续航力是指舰艇一次满载燃料、机械用水和润滑油,以给定速度航行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作战半径指舰艇按设计规定装备充足,从基地出发,中途不补给,进行作战活动所能达到的最大平均直线距离。

    2.舰艇的动力装置

    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燃气轮机或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动模式的动力装置。驱逐舰、护卫舰一般采用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或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动模式的动力装置。潜艇多采用柴油机、电动机动力装置或核动力装置。

    3.舰艇的武器系统

    现代战斗舰艇的武器装备日益丰富,主要有舰载机、导弹、舰炮、鱼雷、水雷、深水炸弹,扫雷和猎雷设备,电子对抗系统,“三防”系统。一艘战斗舰艇一般会装备多种武器,但以一种武器为主,其他武器为辅。

    4.舰艇的观察、通信和导航

    现代战斗舰艇装备有多种雷达、声呐、光学器材等观察设备以及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各种卫星导航设备。这些设备组成了较为完善的观察、通信和导航系统,为舰艇执行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不同任务提供了设备支持。

    (第二节)

    一、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是现代海军中比较年轻的舰种。航空母舰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大型的航空母舰长度可达330米,宽度达80米,高度达70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的面积和20层楼的高度。

    1.最初的航母

    20世纪初,法国着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首先提出了航空母舰的概念。1914年,世界上第一艘可供飞机起飞的飞机母舰“柏伽索斯”号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飞机母舰受到人们的重视。1915年8月12日,一架从飞机母舰上起飞的英国战机在达达尼尔海战中击沉了一艘敌国的运输舰。此后,英国的设计师们开始对航母的结构进行改良,最后造出一艘已经具备现代航空母舰所拥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形状——“百眼巨人”号航母。

    2.航母的分类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现代航母有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常规动力航母一般排水量较小,属于轻型航母和中型航母,而核动力航母大多是大型航母。目前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和泰国。其中除了美、法以外,其他国家的航母都是常规动力航母。

    3.庞大的武器库

    航空母舰是最庞大的军舰,被誉为“流动的国土”。航母一般编队而行,一个航母舰队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军用舰艇。在20世纪发生的战争中,航母作为海军的主力,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一般来说,除少量自卫武器外,航空母舰的主要武器装备是它装载的各种舰载机。在这个武器库里,不但有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侦察机、预警机、反潜机、电子战机等,而且还有各种导弹、高炮、高射机枪等武器以及雷达、声呐及卫星通讯等设备。

    4.“企业”级航母

    “企业”级航母是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于1961年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75043吨,满载排水量93970吨,载机最多90架。它是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舰体最长最高、速度最快的航母。1964年,“企业”号航母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和“班市里奇”号的护航下,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动力特混舰队,在无补给条件下完成历时64天的环球航行,总航程32600海里,充分显示出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开创了航空母舰发展的新纪元。

    二、巡洋舰

    巡洋舰是一种远洋巡航的大型舰艇,用于反舰、反潜和攻击水面舰艇,排水量多在8000吨以上。在航母未诞生之前,可以率领舰艇编队进行远洋巡逻和作战;航母诞生后,可以依赖岸基飞机而独立在近海水域作战,也可以作为航母的护卫舰在远洋作战。在现代战争中,巡洋舰的地位日渐衰落,它们的作用完全被驱逐舰代替。

    1.巡洋舰的发展

    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9世纪出现的。早期的巡洋舰以舰炮作为主要战斗兵器,它比战列舰轻快敏捷,能有效地协助战列舰作战,因此被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称为“舰队之眼”。在“二战”中,巡洋舰成为海战中不可缺少的海军兵器,此时,人们将巡洋舰分为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战列舰淘汰后,巡洋舰又成为航母编队重要的组成战舰。

    2.舰载武器装备

    巡洋舰是一种大型水面舰艇,可以长时间巡航在海上,并以机动性为主要特性,拥有较高的航速,巡洋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旧时的巡洋舰是海军主力舰种之一,一般装备有大中口径火炮,拥有一定强度的装甲,是具有较强巡航能力的大型战舰,它可执行海上攻防、破交、护航、掩护登陆、对岸炮击、防空、反潜、警戒、巡逻等任务。现代巡洋舰装备有各种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有的可携带直升机。

    三、战列舰

    战列舰又称主力舰、战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舰只,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突击威力。19世纪以前,曾经是最大的海军舰艇,由于在海战中经常要多艘舰艇排成单纵队的战列线进行炮战,所以人们称它为战列舰。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做铁甲舰或装甲舰等。

    1.早期雏形

    战列舰经历过风帆战列舰和蒸汽战列舰两个阶段。最早的战列舰是17世纪出现的,当时的战列舰都是木质船体,利用风帆做动力来推动舰艇前进。17世纪产生的三桅帆船战列舰,成为海军舰队中吨位最大、火力最猛、威力最大的一种舰艇。19世纪中期,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的战列舰“拿破仑号”;19世纪中期以后战列舰的发展已经成熟,世界各国开始向大吨位、重装甲、高航速方向发展。到了20世纪,由于航空母舰的迅速发展,使战列舰失去了传统的海上霸主地位。二战后,各国战列舰先后退役,战列舰这个舰种已正式消亡。

    2.现代战列舰

    现代战列舰曾是最大的水面舰只,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保证战列舰的高航速和远航程,为了能够抗击对方战列舰的炮火攻击,在吃水线以上使用相当于主炮口径厚度的装甲进行屏护。但是由于目标较大,战列舰容易受到飞机和潜艇的攻击。根据战列舰的技术特点与未来海上战场的发展趋势,战列舰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海战陆、海、空全方位立体化的高难度要求。到目前为止,各海军大国都不再有意让战列舰重返辽阔的蔚蓝海洋。在海军发展史上,战列舰将成为一去不复返的珍贵历史记忆。

    四、驱逐舰

    驱逐舰是现代海军中装备数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舰艇,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具备对空、对海、对潜多种作战能力,可以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和火力支援等作战任务,有“海战多面手”之称。

    1.驱逐舰的发展

    驱逐舰也是一种古老的军舰,19世纪末的时候,出现了“鱼雷艇驱逐舰”。一战中,驱逐舰携带鱼雷和水雷,频繁进行舰队警戒、布雷等任务,并装备扫雷工具作为扫雷舰艇使用,甚至直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二战中,驱逐舰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各国海军十分重要的水上作战舰艇。二战后,驱逐舰因其具备多功能性而备受各国海军重视。美国先后造出了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米切尔”号和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班布里奇”号。

    2.“现代”级驱逐舰

    “现代”级驱逐舰是前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造的一级驱逐舰,首舰“现代”号于1982年8月开始在前苏联海军中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6200吨,满载排水量7940吨,航速32节,自持力32天,编制舰员350名。同时该舰还具有隐身设计,可以缩短被敌人探测到的距离。“现代”级的装备主要有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火炮、鱼雷发射管、火箭深水炸弹发射器及诱饵发射器、直升机等。

    五、舰艇的其他家族

    1.导弹艇

    导弹艇也称“导弹快艇”,是以反舰导弹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小型高速战斗艇。主要用于在近岸海区突击敌方大、中型舰船,也可用于反潜、布雷、巡逻、警戒,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和排水型艇之分。大型导弹艇满载排水量300~500吨,航速30~40节,水翼导弹艇最大可达50节左右,中、小导弹艇满载排水量数十吨至300吨,续航力2000~3000海里。装备舰舰导弹2~8枚,单管或双管20~76毫米,舰炮1~2座,有时还有舰空导弹、鱼雷、水雷、深水炸弹。艇上有搜索探测武器控制、通信导航、电子战和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作战指挥等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吨位小,航速高,机动性强,突击威力大,但耐波性较差,续航力较小,自卫能力较弱。导弹艇速度快,可达40节以上;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以大批量建造,比较适合近岸防御型海军国家使用,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猎潜艇

    猎潜艇是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小型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在近海搜索和攻击潜艇,以及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一般装备的武器有:反潜鱼雷发射管4~12具。多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装置2~4座。20~76毫米规格的火炮1~6座,小型舰艇还配有声呐、雷达和作战指挥系统等,有时还装有舰空导弹。它适合在近海以编队形式与敌方常规潜艇作战。现代猎潜艇满载排水量100~1200吨,航速24~28节,水翼猎潜艇可达50节以上。猎潜艇的主要特点是:航速较高,搜索和攻击潜艇的能力较强,但适航性较差。适于在近海与其他兵力协同,以编队形式与潜艇作战。猎潜艇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猎潜艇已为轻型反潜护卫舰所代替而不再建造。20世纪50年代以来,猎潜艇进入现代化阶段,以自导鱼雷为主要反潜武器;装备有性能优良的舰壳声呐、拖曳声呐和指挥控制全自动化系统;采用轻型大功率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或全燃气动力装置,最大航速40~60节;船体多采用铝合金材料,在船形上运用水翼技术,其机动性、适航性、搜潜和攻潜能力大为提高。

    3.布雷舰艇

    布雷舰艇是专门用于布设水雷的水面战斗舰艇。可在基地、港口、航道和近岸海域及江河湖泊水域进行防御布雷和攻势布雷。包括远程布雷舰、基地布雷舰和布雷艇等。有专门设计制造的,也有用其他舰艇或商船改装而成的。布雷舰,排水量500~6000吨,航速12~30节,可载水雷50~800枚;布雷艇,排水量在500吨以内,航速10~20节,可装载水雷50枚以内。布雷舰艇设有专门的水雷舱、引信舱、升降机、温湿度调节装置和布雷操纵台等。在舰尾甲板上设有2~4条雷轨,水雷布放前,在雷轨上做最后准备;布放时,水雷在雷轨上经链条输送机和布雷斜板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投布入水。装备有较完善的导航设备,以保证布设水雷雷阵的精确位置和水雷间隔;并装备有少量自卫武器。一般来说,布雷舰分为远海布雷舰和近海布雷舰。

    4.反水雷舰艇

    反水雷舰艇是使用扫雷、猎雷、破雷设备搜索和排除水雷的舰艇。包括扫雷舰艇、猎雷舰和破雷舰。扫雷舰艇有:舰队扫雷舰、基地扫雷舰、港湾扫雷艇、扫雷母舰等,主要用于基地、港口附近,近岸海区和航道等水域排除水雷障碍,在雷区开辟航道,以保障己方舰船的航行安全。其满载排水量,扫雷舰为500~1000吨,扫雷艇为400吨以内,扫雷母舰为数千吨。它具有较好的防雷性能,较完善的导航设备。航速12~24节,续航力600~4000海里,自给力3~10昼夜。装备有切割扫雷具、电磁扫雷具和音响扫雷具、小口径舰炮等。遥控扫雷艇的排水量只有几吨到十几吨,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和声场,在母舰遥控下扫除浅水区的高灵敏度水雷。气垫扫雷艇航速高,具有独特的防雷能力。猎雷舰的满载排水量为1000吨左右,装备有探雷声呐、磁探仪和灭雷具。破雷舰的满载排水量为数千吨,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和声场,能引起水压场的变化,以诱爆水雷。

    5.登陆作战舰艇

    登陆作战舰艇是专用于海上登陆作战的舰艇。也称两栖作战舰艇。种类很多,包括登陆舰、登陆艇、运输舰、两栖攻击舰、两栖指挥舰、两栖货船等。用于输送登陆部队、登陆工具、战斗车辆及其他武器装备。登陆舰和登陆艇,均具有直接登陆能力,是用于小规模登陆作战的主要舰种。运输舰、两栖货船等,不具有直接登陆能力,是用于远程、大规模登陆作战的舰种。两栖攻击舰,用于输送登陆兵进行登陆。两栖指挥舰,用于登陆作战中对整个登陆编队实施指挥。现代登陆舰已趋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备有供技术兵器和登陆人员上下舰船用的装置、航海仪器、通信工具、导弹和火炮。通常一艘现代登陆舰能运送一个或几个分队的人员及其武器、技术兵器和加强器材,航速20~25节,带足备用油料时续航力可达1000海里。舰上有供登陆人员使用的住舱和生活舱,轮式和履带式技术装备可经跳板直接开上登陆舰。坦克、装甲输送车、汽车、导弹发射装置、火炮和其他技术装备均放在登陆舰舱中,并按航行要求用专门绳索固定。登陆舰上配有20~127毫米口径的火炮、大口径机枪、舰对地和舰对空导弹等。根据战斗情况、岸滩特点和航海条件的不同,登陆舰可将登陆兵直接送到岩上或者在海上进行换乘。换乘时,能航行的技术装备自行接岸,其他技术装备则由登陆、上陆工具或直升机运送上岸。

    6.人员登陆舰艇

    人员登陆舰艇是所有登陆舰艇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是用来运送登陆部队和技术兵器上陆的。其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几十吨,称为人员登陆艇;大的几百吨,称为人员登陆舰。然而,种类数量最多的人员登陆舰艇的排水量一般在250~750吨左右,航速12~15节,每次可装载一个步兵连或一个步兵营,舰上装备高射炮和大口径机关枪。舰艏部开有供人员上下的大门,有些人员登陆舰还可停放少量坦克。

    7.坦克登陆舰

    坦克登陆舰是以运送坦克为主的登陆舰艇,其排水量大,尺寸大,装载量也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及战后较为注重发展的一种登陆舰艇。坦克登陆舰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拥有巨大的、用来停放坦克和其他战斗装备的坦克舱。坦克登陆舰有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登陆舰装载排水量2000~10000吨,续航能力3000海里以上,能装载10~20辆坦克以及数百名登陆兵。中型坦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600~1000吨,续航力1000海里以上,能装载坦克数辆和200名左右的登陆兵登陆。坦克登陆舰航速为12~20节,装备舱炮数门,易于在近海滩和浅水区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坦克登陆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油轮改装而成的。战后,坦克登陆舰有了新的发展,提高了航速,设置了直升机平台,装备了防空导弹,采用了侧向推进器、变距螺旋桨和新型登陆装置,技术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8.船坞登陆舰

    船坞登陆舰的排水量一般比坦克登陆舰还大,在5000~15000吨之间,可携载大型登陆艇数艘或中型登陆艇10~20艘,或两栖车辆40~50辆,总载重量在1500~2000吨左右。船坞登陆舰除了可以装载登陆艇外,还可以运载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平时也和登陆艇一样装在最大的坞室内。在坞室的顶盖上面有直升机升降台,直升机通过升降台升到飞行甲板上起飞。船坞登陆舰是20世纪60年代在坞式登陆舰的基础上建造的。它的甲板可停放6~12架登陆运输直升机,在坞室内可装运若干艘登陆艇。其排水量在万吨以上,可运送二三千吨物资和近千名士兵。目前,美国拥有的两栖战舰船中,“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是美国船坞登陆舰中最为先进的。未来具有代表性的船坞登陆舰还有俄罗斯的“伊万·罗戈夫”级、意大利的“圣·乔治奥”级等。它们将在未来战争中配合两栖攻击舰进行快速的大规模登陆。

    9.两栖战运输舰

    两栖运输舰是用来运输两栖登陆作战人员、作战物资和技术装备的,一般是在战时由商船紧急改装,也有专门建造的。其排水量一般在1万吨左右,速度20节左右,一次可运送1000多名全副武装的登陆兵,由机械化登陆艇和直升机将舰上登陆兵和物资运送上陆。两栖货船与两栖运输船相比,前者以运送军用物资和武器为主,后者则以运送人员为主。两栖货船排水量在1万至2万吨左右甚至更大,在甲板前后一般设有起重机,在舰艉一般设有直升机平台。

    10.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灵活反应”战略基础上诞生的。“灵活反应”战略认为:在发展核威慑力量的同时,必须发展一种打有限战争的特种部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研制了直升机可在甲板上起飞和降落的两栖攻击舰。它实际上是一种直升机母舰,用直升机将登陆部队直接送到登陆地点,如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建造的“硫黄岛”级两栖攻击舰可载32架直升机,8门口径为76毫米的火炮。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栖攻击舰有美国的“黄蜂”多级多功能两栖攻击舰。通用两栖攻击舰是目前两栖舰船中最大的一种,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多用途的集两栖攻击舰、两栖运输舰、两栖货船性能于一身的新型登陆舰。塔拉瓦级军舰是美国海军研制的通用两栖攻击舰,其满载排水量为3.93万吨,最大航速24节,载直升机42架,八联装“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架2座。

    (第三节)

    一、潜艇的雏形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中,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像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能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潜入水中3~5米,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

    二、潜艇的外形

    现在,世界各国潜艇的形状大都是常规形和水滴形的。常规形潜艇在外形上跟水面舰艇很像,只不过做了一些改进;水滴形潜艇就像是拉长的水滴,这种流线型的设计能够大大减小潜艇在水下的阻力。

    三、潜艇的结构与武器装备

    潜艇由动力装置、通讯天线、潜望镜、螺旋桨、武器装备等组成。潜艇的动力系统有柴油机、电动机和核动力三种。通讯天线是潜艇的通讯联系设备。潜望镜是潜艇的“眼睛”,担负着潜艇对水下与天空警戒、定位和导航任务。螺旋桨是潜艇的驱动装置。潜艇的主要武器有鱼雷、反舰导弹等。

    1.消声瓦技术的使用

    很多潜艇外都有一层塑料不像塑料、海绵不像海绵的物质,这层物质的学名叫“消声瓦”,是德国海军最先在潜艇上使用的。它既可以吸收敌方雷达发出的声波,也可以隔离潜艇内部噪声向艇外的辐射,还能够抑制舰艇的振动,现在消声瓦技术已在大多数国家的潜艇上得到了普及。

    2.通气管

    柴油机电池推力潜艇上的电池电能用完时,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在空气的帮助下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而这样又容易在水面上遭到敌人的攻击,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通气装置,将两根空气导管从潜艇指挥台上伸出,一根负责吸入氧气,一根负责排出废气,这种装置被称为“通气管”,直到今天许多潜艇还在使用这种装置。

    3.潜艇的武器

    现代潜艇使用的武器主要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鱼雷和水雷等。其中弹道导弹是潜艇的主要武器,一般核潜艇都装有垂直发射系统,可携带8~24枚弹道导弹。此外,潜艇的艏部和艉部通常装有4~8具鱼雷发射管,用来发射鱼雷或布设水雷。

    4.推进系统

    潜艇的动力装置主要分为核动力装置和柴油机动力装置两种,近年来各国还研制出了非核、非柴的AIP(不依赖空气的动力系统)动力装置。由于1千克铀-235分裂时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100吨燃油充分燃烧时产生的能量,所以核动力装置的潜艇的航速、航程都是潜艇家族中的绝对王者。

    5.潜艇的呼吸

    潜艇经常在水下活动,里面的新鲜空气需要从陆地上带去,而且要放在许多钢瓶里,这些钢瓶起码要保证潜艇中的人能够呼吸90天才行。除了氧气瓶以外,还要准备一种氧烛,这种氧烛比普通蜡烛要大得多,燃烧时能产生氧气,可以应急。一支氧烛可以供40个人呼吸一个小时。

    6.潜艇在水下发射导弹

    潜艇可以在水下神出鬼没,出其不意地发射导弹,这是因为潜艇有强有力的导弹发射装置和高精度的导弹制导系统。导弹被放在发射筒中,发射时,打开筒盖,启动动力系统,使发射系统点火,火药产生的高温高压混合水蒸汽,推动导弹发射出去,击中目标,让敌人防不胜防。

    四、潜艇的种类

    潜艇能够完成的任务很多,可以打击陆地上和海面上的目标,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敌方运输船舶,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大的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等。另外,潜艇有时还执行布雷、侦察、运输、救援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任务。

    五、第一艘军用潜艇

    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着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海龟”艇的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要将其挂在敌舰外壳上。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

    (第四节)

    一、军用潜艇

    可以按照潜艇大小分类为:大型(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中型(排水量在600~2000吨)、小型(排水量在100~600吨)和袖珍(排水量在100吨以下)潜艇。若按照使命分类,则可分为攻击型潜艇、巡航导弹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按船体结构分类的话,有双壳潜艇及单壳潜艇(详细参见结构一段)。若按潜艇动力分类,则可分为柴电潜艇、核潜艇。

    1.攻击型潜艇

    所谓攻击型潜艇其实是区别战略型潜艇而论的。这种潜艇主要是以攻击敌方船只、潜艇等海上及海下目标为主要任务。通常很少具备,或仅仅拥有很少量级的对陆对空能力。这些潜艇主要的武备从早期的“凿船钻”、“触爆炸药”逐渐发展,直到一战前,鱼雷、水雷以及甲板炮成为了潜艇的标准配备武器。随着二战后其德国U-潜艇的水下高速化发展,甲板炮自U-XXI型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2.巡航导弹潜艇

    随着潜艇的发展,而另一种武器——导弹则成为了潜艇发展的另一个方向。V-II导弹成为了德国人理想潜艇的利器,二战后期德国人曾开始研究将潜艇安装上导弹,而这个研究项目的资料也随着战争的发展而成为了美国人的战利品。1964年2月,美国在SS-348鳕鱼号上安装“天狮星”巡航导弹,进行了发射试验并取得成功。然而,随着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这一时期潜艇弹道导弹的迅猛发展,潜艇巡航导弹研制随之放弃。随着冷战的结束,大规模核对峙结束以及战争局部化的趋势使得美国也认识到了巡航导弹潜艇的重要性。2002年9月,美国开始为四艘俄亥俄级核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发射以及特种部队投放艇。并且随后发展的维基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也安装了12个巡航导弹发射筒。

    3.弹道导弹潜艇

    弹道导弹潜艇是冷战“相互保证毁灭”思想的重要工具。旨在当我方遭受到敌方毁灭性的核打击,陆基弹道导弹和空基战略轰炸机等核子武器投射力量已经被毁灭之后,弹道导弹潜艇作为隐蔽的核攻击力量给予敌方毁灭性的打击,这被称作“第二次核打击”。

    二、民用潜艇

    1.科研用潜艇

    潜艇最早原本就是用于水下探秘的一种工具。最早潜艇则是由潜水钟发展而来,潜水钟通常自身没有动力,需要水上船只托拽行进。但后来潜艇的军事化使得潜艇的民用用途一度停滞。

    随后伴随二战结束以及对于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起,民用科研潜艇复兴。在民用科研潜艇上,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发展最为先进。1960年1月23日,美国人皮卡尔和沃尔什乘“里亚斯特-2”号,在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潜到了10916米的深度,创下了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1995年,日本“海沟”号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水深达10970米的潜航,创下了无人潜水器的最深下潜纪录。

    2.观光用潜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潜艇市场的开放,观光潜艇成为了一些富人的新式“移动豪宅”,同样也成为了一些靠海的热门旅游地的海峡观光设备。

    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制造了一种海下观光潜艇。这种潜艇被命名为“沙多克”。这种潜艇能装载40名乘客,安全下潜深度为100米,极限深度为200至250米,而通常则只在40米左右的深度潜行以保证安全,而且为每名乘员都配备了水下逃生设备。艇上有三名工作人员负责操控潜艇和乘客服务。自2001年开始这种潜艇在塞浦路斯投入观光服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