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权势女人-能患难与共,才受得起有福同享——一代名后马秀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明代

    明朝的皇帝来自社会最底层,金戈铁马,吃了很多苦打下天下,他们不忘本,保持平民本色,他们贤德的皇后们也因而别有风味……

    名后小档案:

    马秀英(1333—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安徽宿州人,“有智鉴,好史书”。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妻作为义女收养。后来马秀英和英勇善战的朱元璋结了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大明王朝的年月当中,马秀英与他同甘苦共患难,所以朱元璋坐了天下之后,对马秀英一直极为尊重与感激,也总是能认真听取和采纳她的建议。马皇后在临死之前还在嘱咐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朱元璋总是把马皇后的贤德和唐朝的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大脚皇后

    洪武年间的一个元宵灯节的晚上。

    皇帝朱元璋和大臣刘伯温在京师微服私访灯会。一家大商号的门前,彩灯高挂,上面贴有很多灯谜,当中还插有图画,招来很多的人围观与竞猜。

    朱元璋君臣也凑过去观热闹,忽然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图画谜面。画上画着一位妇女,妇女的一双脚很大很大,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喜笑颜开,样子极为滑稽。朱元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便问身边博学多才的刘伯温。

    刘伯温沉吟片刻回答说:“这画的是‘淮西大脚妇人’!”

    朱元璋仍不明白道:“何谓淮西大脚妇人?”

    刘伯温却笑着说:“回宫问一下皇后娘娘便知。”

    那天晚上回宫后,朱元璋便急不可待地问马皇后,马皇后讪然笑说:“妾是淮西人氏,并是天足,这个谜的谜底可能便是妾了。”

    朱元璋一听火了,大叫道:“区区市井小民胆敢制作谜语取笑当朝皇后,真是胆大包天!”

    即刻下旨将制作谜语的人捕拿归案。

    马皇后见要出大事,连忙笑着劝解道:“节庆假日,君民同乐,这又有什么呢?况且妾本来就是大脚,纵然说了也没有什么大错?何必把事情闹得那么大,让人笑话!”

    这事也就此算了。

    很小的一件事,满见马皇后的仁慈和大度,可为什么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没有依古制裹成“三寸金莲”,却留有一双天然的大脚呢?其原因就是马皇后出身微贱,本就是一名孤女,那时候见天打仗,哪里还会想到缠脚呢?这就成了一位让人笑话的大脚皇后。

    皇后出身

    马皇后的家乡在宿州新丰里那个地方。

    他们原先也是很富裕的大户人家,母亲郑氏将她这个独生女儿生下以后没有多长时间便死去了,父亲是一个豪爽、仗义疏财之人,结交了很多很讲义气的朋友。

    那一次,朋友受了窝囊气,出于义愤,他出手杀死了一个当地的豪强,为了避仇自己只好逃到外乡。临走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来抚养。那时候女儿还不到一周岁。

    郭子兴也是一个很有情义的人,受了朋友的托付自然很是上心,和夫人张氏将马姑娘当作亲生女儿,细心地加以抚养。年龄稍大的时候,郭子兴亲自教她学文化,张氏夫人也教她女工。马姑娘极其的聪慧,不管学什么,只要稍作指点,就可以立刻学会。马姑娘长得很是好看,面如满月,神情安逸,一举一动全有着大家风范,郭子兴夫妻对她极为钟爱,就像掌上明珠一般。算卦先生曾经对郭子兴言道:“小姐天相,不能一般看待啊!”

    说得郭子兴云里雾里半信半疑,所以在给马小姐选婿之时便很是小心谨慎。找啊找,可总是找不到让他们中意之人。

    而就在这个时候,由于朝廷腐败,各地揭竿而起纷纷举起了义旗,一时天下大乱。很具声望的郭子兴,平时就胸怀大志,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初春,也于境州举起了义旗,和朝廷作对。如此这般,马姑娘的择婿之事也就一时放在一边了。

    然而过了没多长时间,只有二十五岁的朱元璋便投到了他的义军里。那时候他当的是“十夫长”,作战极其勇猛并且很有智谋,屡次出战,皆立下了大功,郭子兴也对他很是看重。

    那一次义军打了一个大胜仗以后,郭子兴设酒宴对众将士进行犒劳,这时候朱元璋还不是高级将领,然而由于功劳大和被郭子兴看重也被特别请于帐中。此次庆功会,除了庆功以外,郭子兴夫妇还蓄有另一份心,那就是为自己的马小姐选择一个好女婿。

    庆功宴开始之后,郭夫人张氏牵着马姑娘的手藏于幕帐之后偷偷向外观望。此时帐中的诸位将领们酒兴正酣,个个神采飞扬,猜拳行令,推杯换盏,脸上都充满了胜利的荣光。

    马姑娘满脸含羞地逐个相看,最后将眼光落在了最外席的一位年轻军官身上。只见他身材魁梧,粗黑面容,深陷双眼,嘴大脸又长,长得虽不甚好看,然而器宇轩昂,眉含英气。只有他不跟着众人嚷笑,手端酒杯安坐俨然,好像在思考什么事的样子,也许正是为此,马姑娘才注意上了他,也为此而看中了他。

    马姑娘向养母张氏表明了自己的心思,张氏也是个很聪明的夫人,她早就知道这位年轻军官的故事,也很觉此人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对姑娘的眼光也很是赞赏。而此位年轻的军官便是以后的明太祖朱元璋。

    这样一来,郭子兴夫妇便做主将马姑娘和朱元璋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然后选了一个好日子,给他们喜喜庆庆举办了婚礼。

    自这以后,在军中初露头角的朱元璋就正式成了元帅郭子兴的乘龙快婿,也便使许多人嫉妒眼红。起初朱元璋于郭子兴的军中屡屡建功被器重的时候,就引得追随郭子兴起兵的一些亲信人物的不开心,这以后更让他们平生妒火,于是,便总想找机会坑陷他。

    此时不少起义的队伍都慢慢壮大起来,特别是张士诚与陈友谅的义军。如此,义军作战的形势就变得不一般了,不仅要和朝廷作对,义军之间还要时刻互相提防。

    与此同时,朱元璋在军事上产生了一些和郭子兴不同的意见,他性子率直,又仗着自己是元帅郭子兴的女婿,因此总是对郭子兴直言自己的想法,这便让性情有点刚愎的郭子兴不高兴。那些平时嫉妒朱元璋的人就趁机在郭子兴面前大说他的坏话,说他怎样的骄纵,怎样的专擅,必然是心存异志,想把我们的队伍拉出去!郭子兴心里由此对朱元璋也起了戒备之心。

    这一日,郭子兴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所有的将领们都对郭子兴的主张俯首称是,只有朱元璋无所顾忌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行,就是不行!”

    元帅郭子兴很是反感,大声说:“你闭嘴!”

    然而,朱元璋还是据理力争,坚持不肯相让。

    后来两人竟然高声吵了起来。郭子兴下不来台,感觉丢尽了人,窝火道:“这个朱元璋!”盛怒之下便关了朱元璋的禁闭,让他自己反省思过。

    可郭子兴手下平日嫉妒朱元璋的那些亲信,却瞒着郭子兴,暗地里给看守人员下令断了朱元璋的饮食供给,想将没有办法和外边取得联系的朱元璋偷偷给整死。

    马秀英知道朱元璋无端被关禁闭之后,心里很是焦急。

    马秀英千方百计接近了关押朱元璋的别室,最后发觉只要穿过一小片坟地,便可以靠近那间房子的后窗,而且看守人员也不会注意到后面。于是,马秀英很快就得知了丈夫朱元璋被断食的消息。

    那时候他们军中的粮食供应很是紧张,每人每天只能配给一定量的食物,即便是元帅郭子兴的女儿马秀英也一样。马秀英又不敢对别人说那条和别室相通的通道。她便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假装身体不舒服,将食物带至自己的卧室里。每次她都是仅吃上几小口,就给朱元璋剩下了,等至黄昏时分,再独自大着胆子穿过那片坟地,将一日剩下来的食物偷偷由别室的后窗递于丈夫。

    但是自妻子马秀英口里剩下来的这些食物,朱元璋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为了能让朱元璋吃饱,端庄贤惠的马秀英只好暗中去厨房偷。这一日,厨房里的馍馍刚蒸熟,火头军又不在厨房,她就偷偷地潜进去,揭开笼盖,也不怕烫手,抓起几个热气腾腾的馍馍就急急往怀里揣。谁想一跑到门口便和养母张氏夫人撞在了一起,张氏夫人看她慌慌张张,便很是不解,关心地问女儿:“为什么这样慌慌张张?”

    马秀英心想自己的行为已经被母亲看见了,再加上怀里的蒸馍烧得慌,一时便羞红了脸,泪水禁不住地往下淌,只是不说一句话。张氏夫人看她很是为难,便将她领至自己的房里,细问根由,马秀英终于忍不住一肚子的委屈,趴在地上大哭起来,最后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养母。

    张氏夫人闻言心里很是吃惊。

    张氏夫人马上告诉了郭子兴情况,且为朱元璋讲情。郭子兴一听有人竟敢背着自己害自己的女婿,不由得心中大怒,即刻下令放了朱元璋,又将那几个暗害朱元璋的人关到了别室,并治以重罪。

    由于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在他投奔郭子兴军队还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屡立战功,接连得到提拔和荣升,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便当了郭子兴的副元帅,总领兵符,节制诸将,很快树起了极高的威望。

    没过多长时间,郭子兴元帅因病辞世,朱元璋理所当然地成了军中的主帅。

    次年,朱元璋攻占了重镇集庆,把它改名为应天府,自立吴王,妻子马秀英也跟着当了吴王妃。

    那时候的吴王除了和元军作战,还和自称为汉帝的陈友谅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战争。

    马王妃为了全力帮助丈夫,亲自和将士的妻女们一起给部队制作军用衣物,使得军威大振,很快便打败了陈友谅。

    朱元璋马不停蹄一鼓作气,率着自己的军队东征西杀,很快荡平了其他义军,又回过头收拾了不堪一击的元都,最后定都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建立明朝,自己当上了开国的皇帝。

    马氏也从此当上了皇后娘娘。

    母仪天下

    和元朝太祖忽必烈有些相同的是,朱元璋打下元都北京城以后,将在元朝皇宫里搜罗来的大批珍宝文物,送到了应天府。朱元璋自思自己原本是讨饭的叫花子,现在竟成了皇上,眼看着这样多的宝物,当然心里很是喜欢,忙请来马皇后来一起乐和。然而马皇后一见,却满不在乎道:“元朝便是由于有了这些东西而亡国的,皇上自己不是有宝物还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呢?”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朕晓得皇后说的是把贤士当作宝物啊!”

    马皇后见皇上明白过来,慌忙向皇上祝贺道:“皇上有那样的宝物便可以完全得到天下,臣妾恭喜皇上!臣妾和皇上起于微末,现在当了皇后,最害怕有骄纵奢侈之情,希望皇上把天下贤士看成宝物!”

    马皇后总是劝皇帝用贤德来治理国家,她自己也用贤德来勤治后宫,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倡导后宫嫔妃的节俭和仁慈。马皇后最喜欢读古代的史书,也总是以古训来教导他人,她说宋朝多贤后,所以令女史官将她们的言行家法摘录下来,给后宫的众嫔妃们传看。有人感慨地说:“宋朝的皇后也仁厚太过了!”

    马皇后正色道:“仁厚太过,难道没有刻薄好吗?”

    皇上的衣服鞋帽和饮食,马皇后全部亲自料理查看,但她自己衣食全不讲究,非常的俭朴,衣裳穿破了也舍不得扔掉,总是补了又补。虽然是当了皇后,然而她决不忘记贫贱的时候以及在战争年代里的好传统。但是她对于妃嫔宫人的子女,却半点儿也不小气,全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生活待遇;对于宫里的下人她也很是关心,总是送给他们一些衣物和食品;每到文武官员的夫人入朝的时候,她都忘不了给她们送些礼物,且和她们亲切交谈,就和对家里的人一样。于是,宫廷内外的人全极为敬重马皇后。明太祖也由衷地感叹说:“朕的贤后能和当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比!”

    马皇后道:“妾身听说夫妇间相保容易,但是君臣间相保就难了,皇上不忘记一同贫贱的臣妾,希望也别忘了共同从艰难里走过来的臣工们。臣妾唯求问心无愧,怎敢自比贤德的长孙皇后呢!”

    马皇后深深地懂得忠臣贤士对于朝廷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很是注意用一个女性的细心来对他们进行关心。每天早朝假如事情较多便总是要延续到中午时分,奏事官员依照惯例,这时候便要在朝堂之上吃午饭。一日,马皇后让太监端来给奏事官员作为午饭的菜肴品尝。她尝后感觉味道不是太好,马上对明太祖提议说:“君王所得可以少一些,但要养贤最好的办法是对他们好一些,不然如何能笼络住贤德之人呢?”

    明太祖觉得这话说得很对,便即刻命令管理膳食的光禄寺卿改善官员们的议事午餐的质量。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巡视太学回到宫里之后,马皇后关切地问道:“太学里有生徒多少?”

    朱元璋回答说:“有几千。”

    马皇后又问道:“人才可以说是不少,他们本人由朝廷来供给食用,但是他们的妻子和儿女由哪个来供养呢?”

    太学生乃是朝廷培养的才俊之士,他们在太学里学习的时间内所有生活用度全由朝廷来承担,只是无以外的俸银,由谁来供养他们的家人以前倒无哪个朝廷想到过此事。此时马皇后一说到这个问题,朱元璋也很是重视,便下令专门设“红板仓”,来贮存粮食以赐给太学生家属之用。自此以后,让太学生们再没有后顾之虑,可以潜心向学了。

    马秀英皇后不仅很贤德,她还大量地阅读经史,相当的有学问,太祖皇帝全部的札记,全是由她亲自执笔写下来。太祖皇帝每每有所感慨与言论,她全细心地做以记录。不管事情怎样的纷繁复杂,她都能排布得有条不紊舒展自然,没有半点遗漏的地方。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深厚,屡屡要对马皇后的族人赐予高官厚禄,马皇后都坚决辞让,她认为:“外戚干政,最容易扰乱朝纲,对外家恩赐官职,实在不是好办法!”所以,虽然明朝外戚也会享有高爵厚赐,可通常不让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以防止他们干政,此种规矩便是马皇后制定的。

    因为汉、唐两代的祸乱,一般都是由宦官参政所导致的,所以,聪明的马皇后极注意于此方面为明太祖朱元璋提意见。为这个,明朝朝廷严禁内臣兼任外臣文武官职,不能戴外臣官帽,不能穿外臣的官服,不能和外廷诸司互通文书,且于宫门的前面竖了一块铁牌,写着: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这样一来,便杜绝了宦官乱政的弊害。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早年过于贫贱,多灾多难,所以,虽然神武豁达,英明睿智,可骨子里却隐藏着诸多猜忌与苛刻。所幸的是他有一位宽厚仁慈的好皇后,遇事总是劝谏于他,这样便减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不少无故被猜疑的人,对大学士宋谦的赦免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大学士宋谦是元末明初时候著名的大学问家,明朝刚建国的时候很多典章制度、礼乐刑政文典全是出自他的笔下,朱元璋尊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辅佐明太祖十九个年头,在洪武十年,六十八岁告老还乡,隐居于青萝山。

    然而过了三年,宰相胡惟庸由于造反被杀,和胡惟庸关系很好的宋谦的孙子宋慎也受到株连被处以死刑。由于宋谦曾经当过胡惟庸的经书老师也遭到明太祖朱元璋的猜疑,所以也被捕至京,这时候的宋谦已经七十二岁了,哪受得了这样的罪?马皇后知道后,连忙劝朱元璋道:“宋先生曾经在宫里给皇上讲学,就是教一个字也是皇上的老师,这个事实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民间一般人家为儿子延请老师,从始至终还都以礼相待,况且是皇上呢?再说如今他已那么大的年纪了,隐居于青萝山,还能有何作为呢?”

    太祖自负地说:“此事你不明白,这个老头儿总是闲不住,虽说是在青萝山隐居,然而全国去找他请教学问的极多极多,满天下都是他的学生,如果想造反,事情也就大了!”

    马皇后的此次讲情,朱元璋坚决不答应,马皇后也只是心中有苦,嘴里说不出。

    但是到了次日,太祖进行午膳,马皇后却让宫厨摆出的都为素膳,没有一点酒和肉,朱元璋问是什么原因,马皇后流着泪说:“臣妾这是给宋先生做福事!”

    朱元璋见结发之妻如此,也于心不忍,最后下令赦宋谦不死,流放茂州。

    马皇后对于大臣仁慈,当然对于平民百姓也有所荫及。沈万三是吴兴有名的巨商,据说家里的金银堆积得像山一样多,但沈万三性情豪爽而又浮躁,非常爱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家里的财力。在明朝建立之初修筑京城的城墙时,沈万三哈哈一笑主动要求为朝廷分担一半的工程,由于那时朝廷的财力有限,便答应了他的要求。没有想到,沈万三凭借自己有大量的财物,且调用方便,竟然比朝廷组织的工程还先完成,让朱元璋觉得他这个皇帝很是没面子。

    在明太祖朱元璋正欲寻找由头惩治一下沈万三之时,好大喜功的沈万三又提请对皇家军队进行犒赏,明太祖朱元璋听后大怒,叱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还想对皇帝的军队进行犒赏,是何用心,真是乱民,马上处死!”

    然而马皇后却想,沈万三虽然不知高低,但怎么也不至于被处死,于是向皇帝进言说:“臣妾听说国法是用来惩治不守法之人的,并非是用以诛杀皇上不赏识之人。虽然沈万三有些狂妄,可并没有犯什么法,以臣妾看不应该被诛。”

    明太祖听了感觉言之有理,也便不再诛杀沈万三,遂下旨:“他沈万三不是有钱吗?那就利用他的财力,让他到云南边区戍守吧!”

    还有一个郑谦,浦江人,家族人相处很是融洽,十世同堂,名传道还,人们都把他们家叫作“义门”,郡守对他们家族的融洽和乐也进行了表彰,赐予他们家一块匾额,上写“天下第一家”。朱元璋对这件事感到很有趣,就专门将郑谦召到京城里相见,问他家里共有多少口人,郑谦回答道:“一千多口。”

    朱元璋感叹道:“千余口人共居同食,齐心协力,世上少有,不愧为天下第一家啊!”

    便赐予了丰厚的礼品令他回去。

    马皇后于屏风之后听到了他们两个的对话,坐不住了,慌忙向朱元璋传话:“起初皇上一个人举事,才取得天下;郑谦一家一千多口人,假如举事,岂不是更为容易吗?”

    朱元璋闻言吃了一惊,赶紧让中官再把郑谦召回来,向他问道:“你治理家族,有何巧办法吗?”

    郑谦郑重地回答道:“也没有什么巧办法,只是对于老婆的话不听就是了。”

    朱元璋一听哈哈大笑,于是对此事不再过问,放心地让他回家了。

    朱元璋从来对于马皇后极为重视,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和马皇后的全心辅佐是分不开的,这个郑谦却从来不听老婆的话,那他肯定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贤惠而从不忘本的马皇后于洪武十五年八月,身染重疾,怎么医治也不见好转,她便坚持不再吃药,朱元璋流着泪苦苦相求,她却说:“生死由命,臣妾的病已到了这个地步,纵然再吃药又有什么用?”

    卧于病榻之上,她还总是念念不忘地嘱咐皇上:“希望皇上求贤才、纳谏言,从始到终每一步都要小心行事,这样才会对子孙和臣民都有好处!”

    随后,又将王子和公主们唤至身边,对他们叮嘱道:“生在富贵当中,就应该知道蚕桑耕作是不容易的,要为天地而节俭,为民造福!”

    又过了没多长时间,马秀英皇后便永别了人间,终年五十一岁。

    明太祖朱元璋没有了同甘苦共患难的结发妻,也丧失了他最得力的助手,悲伤至极。为了永远悼念和自己恩爱一世的马皇后,朱元璋下决心从此不再立后,这个皇后的位置永远为马皇后空着。后宫中人也对马皇后之贤德极为感念,专门为这位贤淑仁慈的皇后写下了这样一首歌以纪念: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

    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泉下,悠悠苍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