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太空的硝烟——空间战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国际法规定太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正因为如此,凡是有能力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想开发和利用太空。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太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太空利用上已经开始了相互的竞争。而这一趋势发展下去,争夺“制天权”问题,就如同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一样,会达到自热化的状态,因此,一种全新的作战形态——空间战争,将会出现在人类眼前。

    (第一节)空间战的酝酿

    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未来战场的空域,使未来战争向立体化、纵深化方向发展,陆海空天一体化的作战原则将进一步得到发展,空间作战将不可避免,“制太空权”将成为未来战争获胜的关键。目前,世界各国在太空的角逐已日趋激烈,可以想见,未来太空也将更不平静。

    一、军事航天力量发展催生空间战争

    随着军事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太空战略地位的凸显,太空军事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强国将更加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步伐。军事航天力量作为未来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在军事斗争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逐步显现出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从任务职能上看,军事航天力量将由“信息支援型”向“制天作战型”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世界强国对军事航天力量的运用,主要集中体现在为联合作战提供预警侦察、指挥通信、导航定位和气象测地等方面的信息支援上。但随着太空资源争夺的日益加剧,以及军事航天技术和太空进攻性武器的快速发展,主要军事强国已将谋求更大的太空优势和战略利益,作为军事航天力量发展的新的更高的目标,进一步扩展了军事航天力量的任务职能。美航天航空司令部公布的《2020年设想》明确,太空正在成为极其重要的国家利益领域和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依托,美必须大力发展攻防一体化的太空战略力量,牢牢掌握“制天权”。在这种指导下,美将继续发展航空航天远征部队,积极推进航空力量的空军向航空航天力量的空军转变。俄罗斯则根据“2001—2010年完善联邦对空侦察监视系统总体规划”,将在分阶段实现包括独联体国家在内的雷达系统一体化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的空中、太空侦察预警系统。2006年后,俄空军将在统一的指挥下,依靠统一的空中、太空侦察预警系统,结合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和中远程导弹,在各军兵种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实施太空侦察与监视、导弹预警并对来袭导弹实施拦截和反卫星作战。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军事航天力量的任务职能,将由现在的以信息支援为主,逐步升级到以攻击作战为主,全力争夺太空领域的控制权。因此,建设一支具备战略威慑和实际打击能力的天军,是21世纪主要军事强国争夺新的战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从武器装备上看,军事航天力量将由“种类单一型”向“系统配套型”的方向发展。军事航天力量建设,武器装备的发展是关键。过去及现阶段,由于军事航天力量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军事航天系统为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和空中作战行动提供信息支援,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重点是以研制、生产和发射只能提供信息保障、被动实施防御、自身不具备打击能力的各种卫星为主,太空武器装备的体系不全、种类、型号比较单一。军事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太空军事行动的升级扩展,将使研制和发展攻防兼备、系统配套的太空武器装备成为未来太空军事竞争的主要焦点。冷战结束以来,以美俄为代表的太空军事强国,着眼体系与体系对抗的需要,十分注重整个太空武器装备体系效能的提高。美为构建“攻防兼备、系统配套”的太空武器装备体系,除继续加紧发展各种太空支援、保障装备以外,近年来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发展以太空作战平台和专门攻击武器为标志的太空主战装备,并在导弹防御武器、反卫星武器、轨道轰炸武器、动能拦截武器、天基反导武器、定向能武器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俄罗斯为争夺21世纪国家安全与战略主动权,非常重视进攻性太空武器的研制,将不断提高反卫星卫星、地基强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实战能力。此外,包括印度和日本在内的20多个国家,也正在研制各种类型的激光反卫星武器。按照此发展下去,预计2020年至2030年,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将由现在的以被动防御、单一保障为主,向攻防一体、系统配套的方向过渡,太空进攻力量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从结构组成上看,军事航天力量将由“单一结构型”向“复合结构型”的方向发展。结构决定功能。当前,军事航天力量主要遂行信息支援和太空保障任务,组织结构比较单一,难以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太空军事对抗和太空作战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任务的拓展,未来军事航天力量的组织分工将越来越细化,构成的系统和要素将越来越复杂。美国在《航空航天部队:21世纪保卫美国》白皮书中明确,未来美将围绕作战太空态势感知、远程精确打击、导弹防御、信息战和航天作战等核心能力,着力构建和全面打造航空航天部队。俄罗斯正式组建的航天兵,则包括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一太空防御兵两大类别,军事航天力量编成细化为发射部队、卫星测控部队以及科研机构、院校和保障部队多个“系统”,导弹一太空防御兵编成细化为导弹袭击预警集团军、导弹防御集团军、太空监视与防御集团军三大“模块”(现撤销集团军建制,全部改称系统)。随着军事航天力量的进一步发展,美俄航天部队的组织结构将更加合理、体系功能将更加完善。由此预测,未来军事航天力量建设将向“模块化”和“复合型”方向发展,大体可分以下四种结构:一是太空战斗监测部队。主要负责监视来自空中、水下和地面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跟踪外层空间的敌方军用航天器,发现情况及时预警,并为其他部队提供信息支援。二是太空防御作战部队。主要负责实施拦截敌方洲际弹道导弹和军用航天器防御作战行动。三是太空进攻作战部队。主要依托太空作战平台,实施对太空、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的进攻作战行动。四是太空勤务保障部队。主要负责太空技术支援保障、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这种“各司其职”且“功能复合”的结构组成基本涵盖了未来军事航天力量的主要职能,代表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是各国建设军事航天力量的重要参考。

    从建设模式上看,军事航天力量将由“体制分散型”逐步向“整合集中型”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军事航天力量_直分布在陆海空三军,由各军种分别负责建设,其作战运用则由以空军航天司令部为主成立的联合航天司令部统一指挥。随着军事航天力量的发展壮大和地位作用的不断提升,调整改革现有发展模式将是必然趋势。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已经提出,要把分散于各军种中与太空部队相关的组织统一起来,以便对太空武器的开发、太空防御训练以及装备和情报收集等进行调整,顺利推进太空战略的制定。2001年,美国国家安全太空管理与组织委员会发表报告,建议在陆海空三个军种之外,建立一支独立的太空作战部队。据专家推测,到2015年前后,美军将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作战部队,并逐渐发展成为全新的军种——天军。俄罗斯军事航天力量最早隶属于战略火箭军,经过两次调整后,2001年正式成立了独立的航天兵。比较美俄两国的发展模式,美军事航天力量建设,走的是一条“空天一体”的发展道路,这与美空中力量占据绝对优势有很大关系;俄罗斯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以战略火箭军为依托,体现其更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在战略上的作用和灵活应对美太空军事化进程的需要。美俄两国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看到二者在力量建设上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二者的发展也有相似之处,它们大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目前军事航天力量的发展还正处在不断调整、重组的过程中,建立独立和集中统一指挥的新军种——天军将是两国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

    上述情况表明,太空成为21世纪战争的重要战场已经毋庸置疑。这不仅因为太空军事技术和力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具备了完成战略作战任务的能力,同时还因为太空浩瀚无垠,可为任何高速高效的武器系统提供用武之地;太空无遮无挡,太空战不受天候和地形的影响;太空位于陆、海、空域之上,可以居高临下地发挥各种兵器的作用;太空没有国境限制,太空武器的运用基本不会引起侵犯领空的争议,从而为作战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划天为界的“高边疆”战略

    当今世界上大国之间的竞争状况已远非古代谋略家所能想象,他们用来描述各种谋略的名词和术语也已无法充分表达今日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个人与个人、小集团与小集团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虽然仍比比皆是,但大国地位的取得和维持却有赖于国家整体实力的发展,而实力的发展往往是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的开拓带来的结果。英国18世纪首先开始产业革命,并依靠其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船队垄断了海上霸权,拓展了殖民地,称霸全球长达两个世纪。今天世界大国为维护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做出的努力,无不受到英国的启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蓬勃兴起。而后这场革命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开来。在这次科技革命中涌现出五大关键技术,即: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天技术。在美国,一些学者、专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认为航天技术是五大技术的带头技术,只要大力开发航天事业,便可带动其它高技术的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政当局以及“智囊”中一些有远见的“鹰派”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开始酝酿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开发太空的问题。

    1980年,美国陆军中将舟尼尔·格雷厄姆担任皇根竞选总统的国防顾问,提出了“高边疆”的新概念。“高边疆”的含义在这里实际就是太空领域。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格雷厄姆受命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囊括美国各类著名学者专家30余人,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于1982年提出了一个包括军事、经济和空间科学等方面在内的所谓“高边疆”研究报告,从战略的高度,系统地阐明了对宇宙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的一整套设想和主张。

    “高边疆”报告直言不讳地宣称:

    我们面临的直接威胁迫使我们开发空间技术。进入宇宙空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纵观人类历史,那些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的民族,总能获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英国以其强大的商船队和舰队建立了“英国统治下的和平”世纪。当宇宙的“近岸海域”一一天空成为人类活动的新领域时,美国因在航空方面拥有最有效的军用和民用能力而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今天,在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载人航天器和外层空间开发之后,我们将看到哪个国家能把相当于英国船队和舰队的力量置于空间。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敌人成为这样一个国家……

    在“高边疆”报告提出一年之后,美国政府便基本上接受了该报告所提出的战略主张。里根总统1983年3月发表了所谓“星球大战”的演说,宣称“我们开始执行一项用防御性措施对付令人生畏的苏联导弹威胁的计划”,以“使苏联不敢发动进攻,知道我们能够在战略弹道导弹到达我们自己的国土或我们盟国的国土以前就拦截并摧毁它们”,“我们今天晚上着手进行的努力有希望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就这样,美国开始大胆地且不无风险地执行一项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开拓和利用太空的宏大战略,这是一项立足于实现国家大目标的国家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将决定美国建立世界霸权地位努力的成败。

    包括“星球大战”计划在内的“高边疆”战略,于1984年初正式付诸实施。尔后,西欧国家亦匆匆开始实行“尤里卡”计划。苏联1986年春迫不及待地宣布开始推行“加速战略”。这样,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一场战略大较量便全面展开了。

    自从1984年美国执行“星球大战”计划以后,它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比如在激光技术上,其中首先是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动能拦截武器、计算机技术、识别、跟踪和瞄准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美国政府还不断地对这一战略计划进行了若干调整。

    “高边疆”计划中提出的战略设想,首先是军事战略设想,但它的战略意义远远超出纯军事领域的范围。格雷厄姆说:“从长远看,‘高边疆’计划最重要的战略结果,事实上将是在非军事领域内。”开发太空将使人类取得无尽的空间宝藏,利用太空环境可以开发和制造尖端技术,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太阳能资源,这些经济收益将极大地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军事上的利益加在一起,这一切还将使国家获得政治上的巨大好处,同时对民族心理和国家威望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哪个国家能率先夺取这个战略“制高点”,占领除海、陆、空以外的第四战略疆界——太空,将会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夺取优势,极大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突破三维战争的限制——制空权

    人类的战争经历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时代、核武器时代,现正处于向核威慑下的信息化非接触战争时代转化时期。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军事革命,大大地加快了这种转化的速度,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又为太空力量的发展和太空战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

    人类战争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展,从最初的陆地逐步发展到海洋,又从海洋发展到空中,再发展到外层空间,使太空成为继陆、海、空三维战场后的又一个崭新的战场。浩瀚的太空战场无边无际,太空作战力量在太空战场中可不受地球、国界、领土、领海、领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天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轨道机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真正“全天候、全方位”的机动作战,这就使作战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灵活度和协调性。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夺取了制太空权的基础上。没有制太空权,只能“望天兴叹”,难以充分发挥太空武器的威力。太空可作为连续通信、侦察、预警、导航、指挥与控制的基地,确保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可以顺利进行。

    拥有了制太空权,有利于支援和保障“地”上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未来的信。皂化战争中,位于太空战场上的各种侦察、预警、通信卫星,将作为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件,成为对方首先攻击的目标。从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可见,无论是陆战、海战,还是空战,都严重依赖天基系统在测地、气象、预警、监视、跟踪、定位、导航、打击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支援与保障。随着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战场的形成,以及太空战作战样式的出现,这种依赖程度只会加深,绝不会减轻。只有夺取并保有制太空权,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地”上武装力量的作用,达到理想的作战效果。作战双方为获得陆海空立体战场上的主动权,必将首先抢占太空战场这一“制高点”。

    1999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越南主持召开防止太空军事化会议时说:“我们必须防止太空被不当使用。我们不能允许已经战火纷飞的本世纪将其恶果遗留给后世,到那时我们所能够利用的技术将会更可怕。我们不能坐视辽阔的太空成为我们地面战争的另一个战场。”而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为了满足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的需要,决不会放弃对太空战场的争夺。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军队增兵太空、争夺太空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实施太空作战已非难事。因此,未来在太空战场上的争夺,将会突破以往单纯在技术兵器方面的较量,而重点运用太空部队,采取太空破袭、太空突击、太空封锁等战法,在广阔的外层空间进行军事大较量。正如美军所指出的,天空和海洋是20世纪的战场,而太空将成为21世纪的战场。太空已成为现代化战争的战略制高点,在未来战争中,谁夺取了制天权,控制了太空,谁就可以进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四、外太空战场的特征

    外太空作为战场具有无接缝性、无边缘性、无静止性、无确定性的基本特征。

    1、无接缝性是指大气层、近地空间、深层空间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系统,其间不具有任何明显的分界面。人类战争的历史,造就了如今的陆军、海军和空军,这些军种主要是根据其作战的自然领域而划分的。在未来战争中,先进的中远程导弹弹道最高点可达数十至数百千米,在这种高度实施拦截,应属防天。但是,多弹头分导导弹进入大气层后,其弹头又可以用超高速巡航导弹的方式机动飞向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拦截,又应属于防空。可见,由于空天之间的无接缝性,防空与防天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不仅如此,由于既可在大气层利用空气动力飞行,又可跃升到近地空间作惯性运动的空天飞行器的研制开发,以及利用航空器作为作战平台发射航天器,已在技术上日臻完善和付诸实用,航空与航天之间更变得很难分割。

    2、无边缘性从理论上是指空间战场遍及整个宇宙空间。因为目前的研究成果证明宇宙是无穷尽的,所以空天战场是无边缘的。它的范围将随着人类空间科技的发展而延伸。俄罗斯军事理论家则明确地把目前的空间战场分为近地空间战区和月球空间战区。发达国家在深层空间的竞争一直十分激烈。

    3、无静止性是指空间战场中的所有飞行器,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必须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因为在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的。空间战场的无静止性,决定了空间战必须是彻头彻尾的运动战或超运动战。运动战,就是“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当然,也不排除“运动性的防御”。因此,为了获得进攻或防御的优势,空间战中的飞行器,必须具有良好的变轨和机动能力。

    4、无确定性主要是指飞行器、星体等在空间战场中的运动,从力学角度上来看,属于多体运动,其运动规律可以用确定性方程描述,但是其解却可能是不确定的,即可能出现混沌态。此外,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构成空间战场的各种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如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各种场、各种粒子等,都很难确定。更不要说星体、星系的生成、演化、爆炸、塌坍、毁灭的过程了。就连地球大气层中的气象变化、大气的运动,也都具有不确定性。未来最基本的空间战也是三体运动,即攻击机、目标机和空空导弹。

    (第二节)宇宙中的炮火——空间战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航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把自己的足迹一步步地向太空延伸。航天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后,太空的军事斗争愈演愈烈,并出现了崭新的战争概念——空间战。

    一、了解空间战

    空间战,以外层空间为主要战场,以天基武器系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夺取空间的控制权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攻与防的作战,又称天战、太空战等。它既包括作战双方天基武器系统之间的格斗,也包括天基武器系统对地面和空中目标的打击以及从地面对天基系统发动的攻击。

    军事航天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运用虽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但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战则出现在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在这场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广泛运用航天力量,对参战的陆、海、空力量进行实时和近实时的侦察、通信、气象、导航、定位等作战支援和保障,成为支持多国部队形成整体打击力量的关键因素。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几乎全部军用卫星系统,所使用的卫星总数达72颗,同时还征用了部分在轨的商业卫星。这些卫星在海湾上空来往穿梭,交织构成了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和空间气象保障四大系统,庞大的“天网”笼罩在海湾上空,使多国部队犹如神助,其导弹命中率令人惊讶。整个战争中,全战区的通信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卫星传送;导弹预警卫星对“飞毛腿”导弹做到了3min以上时间的预警;气象卫星准确地提供了天气预报。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威力,这也主要得益于GPS精确定位技术。由于军事航天武器装备强有力的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军事和战略目标实施了精确的打击,而伊拉克由于情报失灵、地面通信指挥系统被摧毁,战斗力很快瓦解,最终遭遇失败。

    海湾战争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一场带有新军事变革色彩的战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军事航天武器装备第一次全面支援了作战行动,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经验时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海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天战”。“海湾战争证明,空间武器系统无论在战略行动还是在战术行动上,都已成为现代作战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军用和民用航天器的规模和范围更创新高。据介绍,美军在战争中共投入各类卫星100多颗。战争中,部署在太空的各型卫星为美英联军参战部队提供了全面的侦察、监视、通信、预警、导航、气象等重要的作战保障,空间电子战系统也有力地支援了美英联军对伊军实施的电子战。这些卫星不仅实现了战场信息的实时传输,而且实现了信息向作战能力的迅速转化。整个战争期间,战场上90%以上的信息是卫星提供的。由于军事航天武器装备的强有力支持,美军对伊拉克的军事和战略目标实施了不间断的精确打击,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战场效益。由于掌握了制太空权,美军自始至终地掌握着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一些军事专家因此评价道:“伊拉克战争的战场等于处在美国天军的驾控之中。”近年来,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外层空间是各种信息的策源地,夺取制太空权是赢得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外层空间的争夺都格外关注,正抓紧时间进行太空战准备。

    美国一直把维护外层空间优势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优先目标,计划部署天基监视卫星,成立太空攻击队。美国已着手在太空修筑工事,太空战的帷幕已逐渐拉开。俄罗斯也十分重视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不断提高太空兵力兵器的作战能力。1992年8月,俄罗斯重新组建了航天部队,分别隶属国防部、发射部队、测控部队、军事航天学院和国防部空间武器中央科研所等部门。2001年,俄罗斯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航天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单列出来,组建新的军种——航天部队,并被赋予发射各种军用航天器和打击敌太空武器系统的任务。俄军还把太空作战行动纳入现代战役范畴,并明确把太空划分为近地太空战区和月球太空战区两个战区。日本也加紧进行航天器的研究开发,制定了小卫星发展战略,以使航天器向高性能、长寿命、多功能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印度于1999年开始研制能够监视导弹发射的低轨道监视卫星,并准备研制可重复使用上百次、单级入轨的小型航天飞机。这种小型航天飞机将用于发射小型通信、导弹卫星,或者作为高空超声速飞机用于完成情报搜集和侦察监视等军事任务。

    空间信息战是未来空战的核心,它是用空间信息流控制空间物质流(各种航天器的数量)和空间能量流(各种航天器和导弹的威力与效能)的全新作战样式。

    空间中的各种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导航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作为现代战争的耳目、神经,对空中、地面、海上甚至海洋深处的军事行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纵观当今世界,天军已经出现,天战武器正在发展,空间信息战在一定意义、一定程度上逐步变成现实。由于空间战中所有攻防武器都要依靠信息来指挥、控制,谁取得了太空制信息权,谁就能取得制空间权和战争的主动权。

    二、空间战的特点

    综观20世纪的战场,人类战争从传统到现代,从平面到立体,从陆、海、空三维立体到陆、海、空、天、电子信息五维一体,从地面战场到天际战场。

    虽然未来太空大战的样式只是初见端倪,但紧盯着未来战争,力求“先算”为胜的军事家们都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天战的基本特点,以寻求制胜之道。从航天技术和空间武器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未来的天战会有这样的一些基本特点。

    1、空间战场范围广

    空间战场可以看作是整个浩瀚的太空。即使是近地空间,其战区也是达到几百公里的高空,战场纵横几万公里。作战行动不受国界、领海、领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条件、气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轨道机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任意行动,这是陆战、海战和空战战场无法比拟的。在空间战场作战可以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的行动。作战行动自由度比较大。但航天器作战也受到运行轨道、空间引力场等因素的制约。

    2、直接进入空间参战的人员少

    军用航天器和空间武器的自动化程度高。只要很少人甚至无人直接操作既可作战。未来空间战场极有可能出现在只有空间武器直接对抗而无人或很少人员参战的景象,有生力量的地位变得不像地面战场那么重要。

    3、使用的均是高技术武器装备

    空间战场上的所有武器装备,技术高度密集,系统异常复杂,可以说不论是军事支援保障系统,还是直接对抗武器系统,都是高技术的产物。直接参战的宇航员需要进行特殊训练,而且培训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

    4、地面参战系统庞大

    无论是导弹、卫星,还是航天飞机、空间站,从发射入轨道到执行军事任务都要靠地面控制系统,且作战指挥高度自动化。战斗通过卫星传递信息,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并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确定作战方案和下达各种战斗命令,所以空间战场是技术和智慧的较量。为了实现空间战场高度自动化作战。地面都配有庞大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和发射设施,要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地勤服务保障人员。

    5、空间环境特殊,支援和作战难度大

    由于空间战场处于高真空,无重量,强辐射的环境中,无论是对在空间的人员,还是对空间的军事设施都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天战的武器系统技术复杂。有的较易损坏,特别是各种物资要有地球上的基地供应。因此支援保障复杂,物资运输难度大。

    三、空间战作战形式

    未来的天战将有哪些作战样式呢?根据已有的军事航天力量与作战手段及其发展趋势,将包括天对地的保障型作战、太空基地防御型作战、天对天攻击型作战、地对天保障型作战和天地一体化作战等方面。基本的作战样式有:

    1、卫星攻防战。这是未来太空战的一种主要作战样式。从大气层内外向卫星发射激光或动能武器以击毁之、对其实施电磁干扰令其丧失能力、运用太空设伏方式进行拦截、利用航天飞机或太空站的机械臂捕获敌方卫星等,都可能成为反卫星战的有效方法。同时,卫星将通过增强变轨机动能力、安装敏感探测器件、携带防卫武器等手段,提高生存能力。

    2、导弹拦截战。属于太空战范畴的导弹拦截战,是指在外层太空和高空打击敌方的弹道导弹,这种作战样式具有“天一地”对抗形态。太空时代的导弹拦截战,可以运用天基激光或动能武器,拦截并摧毁敌方的导弹和导弹系统;也可以运用太空信息系统捕获、跟踪目标,然后指挥、引导己方海陆空基反导武器摧毁敌导弹和导弹系统。

    3、太空平台攻防战。指战争双方运用配备有攻防武器的太空平台所进行的交战,是一种典型的“太空战”样式,具有明显的“天一天”对抗特点,目的在于争夺制天权。尽管这种作战样式的出现还尚待时日,但不可避免。一旦这种作战样式付诸实践,标志着战争将全面推向太空领域。太空平台攻防战将促进完整意义的“天军”编制的形成和太空作战体系的建立。

    4、天基对地攻击战。指使用天基作战平台对敌大气层内的战略目标投送打击能量(如发射激光或精确制导导弹)。这种作战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和极高的精确性,其战略效应非同寻常。轨道轰炸系统就是一种在近地轨道运行一圈以—上再攻击地面目标的天战武器,比弹道导弹更难防御,前苏联对其研究得较多,美国参议院最近也敦促国防部将太空建设成为“向世界投放力量的战略高边疆”。

    5、地基系统破袭战。再先进的作战体系也要依赖地面。地基系统是军事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和基本依托。地基系统破袭战是借助大气层内的作战力量,对敌太空作战体系的地面部分所实施的攻击战,其目的在于使敌太空作战体系失去地面依托,削弱航天作战能力。这种作战样式本质上是属于“地”对“地”的作战形态,但由于是针对军事航天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施的,因而也将其纳入天战范畴。

    6、月球基地攻防战。尽管国际社会一直在从国际法等方面积极限制月球军事化的进程,但月球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和利益将使其始终处于军事化的危险之中。对于少数超级航天大国而言,建立月球基地主要面临的是技术和经费上的困难,一旦战略上需要,突破国际法的限制,建立月球基地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当然这个时间会比较漫长)。近期,美国已经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计划,按照布什的说法,要控制从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近地太空”。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副局长莫伊谢耶夫在一次研讨会上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排除今后在月球建设基地的可能性,并把建成一个“月球自动化基地”的时间预测在2020—2025年6可以预料,如果未来超级航天大国在太空利益上发生冲突,利用月球基地对地球表面、太空目标进行攻击,或攻击彼此的月球基地就可能成为现实。月球攻防作战,将可能演变成包括导弹拦截、太空平台攻击、天基对月攻击、月基破袭等多种行动为一体的作战样式。

    (第三节)神兵利刃——空间战武器

    由于空间作战所具有战场广阔、视野无阻、受限制因素少,可实施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作战等独到的特点,战争中可迅速形成居高临下、一泻千里之势,因而可为任何快速高效的武器系统提供充分的用武之地,很多当时的高新技术武器及装备将被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于空间作战中。

    一、空间战武器系统的组成

    根据现有的资料介绍以及美、俄两个空间大国在太空力量建设发展方面的情况,未来天军世纪的空间战武器系统将主要由以下分系统构成。

    1、空间攻击武器系统

    也称太空武器系统,它是从太空攻击太空目标以及由太空攻击地上目标武器系统的统称。此类武器系统一类是激光、粒子束、射频、微波等定向能武器,用以摧毁或瘫痪敌方的卫星和导弹;第二类是动能拦截弹、电磁炮、轨道炮等动能武器,利用动能武器的弹丸对目标高速、精确碰撞杀伤敌方要害的动态或静态目标;第三类是装有常规高能高效炸药的“太空雷”以及“天雷”,平时预设、埋伏在轨道上,需要时由太空或地面发出指令引爆,摧毁空间运动着的卫星目标和其他目标;第四类是反卫星、反导弹武器,此类武器平时安装在太空站或航天舰、船之上,需要时由太空分队操纵直接摧毁目标;第五类是新概念空间攻击及“腐蚀”性武器。如微型空间巡航弹、纳米机器人、纳米“昆虫”、“飞禽”等,通过一定的发射和放逐方式,使之快速地附着在敌方的卫星、航天站(船)等空间游弋目标上,有效地予以破坏或侵蚀,使其失去应有效用。

    2、空间防御武器系统

    将由防天武器系统和天防武器系统两大类构成。防天武器系统主要包括反卫星侦察、反弹道导弹攻击的武器系统,用于防止敌方在空间作战平台上的空间兵器对已方的海、陆、空以及电子系统目标的侦察与袭击。天防武器系统主要包括防地基武器攻击系统和防天基武器攻击系统,用于防止敌方在天基或地基发起的对己方空间作战平台和空间武器系统的侦察与攻击。

    3、空间支援系统

    空间支援系统即指在空间作战中,能够适时支持或予以保障的系统。此类系统主要有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空间站、宇宙载人飞船、航天船、航天母舰等组成。典型的如空天飞机,它集飞机、运载器、航天器、平台发射器、监视侦察器等多重功能于一体,既可在大气层内作高超音速飞行,又能根据需要适时转入轨道运行。运用这些多种多类正在运行以及能够往返于太空的流动平台,形成对空间作战足够的物质支援、技术支援和能力支援。

    4、空间侦察系统

    将由空间遥感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等组成。主要利用卫星对空间目标和地球表面的各种目标频繁往复的侦察、监视和跟踪,全方位获取敌方的军事情报与信息,同时为实施空间作战和天地一体化作战提供适时的信息保障。

    5、空间预置系统

    将由部署在太空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以及能够与空间连为一体的远程预警雷达、预警飞机等组成。主要利用卫星所携带的红外探测器、红外望远镜或电视摄像机以及预警飞机和预警雷达的高技术侦监设备,全方位探测、发现并跟踪空间各类兵器及导弹的发射与飞行,并及早发出来袭警报。

    二、空间作战武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陆、海、空战场的日渐饱和及太空所具有的其他领域无可比拟的军事“制高点”的战略地位日益为世界各国重视,在21世纪,是否拥有太空这个战略制高点,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志。以美、俄为代表的世界各航天军事大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太空力量动员准备,积极研发空间作战武器,为赢得并保持在未来太空战中的绝对优势和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太空战将以宇宙空间为主要战场,以“天军”为主要作战力量,以太空武器对抗为主要作战样式。未来太空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摧毁,即使用太空武器从地面或空中直接摧毁对方航天器。

    (2)致盲,即用激光、微波等定向武器,从地面或空中攻击敌方的航天器,毁坏敌方航天器中的各种光学和电子仪器,从而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3)干扰,即针对航天器一系列活动都是依靠信号进行的特点,发射相同参数的指令,干扰敌方航天器,使其不能正常接受指令,也不能提供信息。

    (4)捕捉,即利用航天飞机和空间轨道站靠近目标,以机械臂或人工方式将敌方的航天器捕捉,或加以毁坏,或改造为我使用,或送回地面进行研究。

    针对未来的太空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空间武器装备,逐步提高空间武器装备的空间作战支援保障能力、空间对抗能力和空间进攻能力。

    空间作战武器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太空力量由以战略层次为主转向战役战术层次

    虽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战尚需时日,但太空支援保障作战则已成为现实。在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全面动员了各种太空力量资源支持陆、海、空军作战,为赢得战争胜利起了重大作用。目前,太空力量动员主要还是服务于战略层次,因而世界各航天军事大国的太空力量动员准备也均是着眼于战略任务而进行。但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不断演变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太空力量应用于其他作战层次的呼声越来越高,拓展太空力量动员应用层次也就成了一种必然趋势。而且伴随着太空力量应用于各个作战层次,其在未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陆、海、空、天力量的联合和信息的融合,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取胜的关键。

    (2)太空战武器装备体系向一体化、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进行太空力量动员准备活动,太空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是关键。按作战运用,太空武器装备系统可分为四类:一是太空战主战武器装备系统,主要包括太空作战平台和专门攻击太空力量资源并可实施反导和对其他战场空间攻击的太空战武器,如地基、空基、天基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及动能武器等;二是太空战支援装备系统,它是对作战提供各种信息支援、自身不具备打击能力只能被动防御的太空战装备,如各种侦察、通信卫星等;三是太空战保障装备系统,即太空战的发射与回收以及运输装备等;四是防天和太空防卫装备系统,主要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及反航天器武器系统等。目前各航天军事大国在发展太空武器装备系统时都不再以单一装备系统的高性能为唯一目标,而是着眼于整个太空武器装备体系效能的提高。欲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打破主战武器装备系统、支援装备系统、保障装备系统、防天和太空防卫装备系统等太空力量动员领域各成体系、纵向分割、横向分离的门户之见,使整个太空力量动员领域互通有无,真正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更高层面实行协作和综合,对在轨卫星配置及其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方案的最优化筛选,以求在任务和功能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资源浪费。除了航天系统本身的优化之外,如何着眼于战争动员准备建设全局,实现航天系统与其他指挥控制系统、信息获取平台、精确打击武器的战斗力综合集成也是各航天军事大国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良好的全局性的体系化结构设计,还意味着要制定大量的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随着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同时为了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快速反应、迅速机动的行动特点,以美、俄为代表的世界各航天军事大国的太空武器装备系统在一体融合的同时,也均呈现出向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小型化、微型化太空武器装备系统具有研发周期相对较短、造价相对较低、发射速度相对较快以及自身生存能力相对较高等诸多优点,比较适用于在信息化战争尤其是在反恐维稳行动等突发性事件中对战场和事发地区进行短期侦察、监视、跟踪和传输信息等,故备受美、俄等航天军事大国的青睐。根据美国国家安全新概念,美军还将开发一种体积更小、隐身效果更佳的新一代间谍卫星。与此同时,微型卫星、纳米卫星甚至皮米型卫星也已成为各航天军事大国的研究热点。

    (3)飞速发展的太空战武器系统由“软保障”向“硬摧毁”过渡因为空间无可比拟的军事“制高点”的特殊地位,在空间中实施攻击将具有其他战场无法达到的威慑力,涉足空间的世界各航天军事大国无不认识到这一点。故此,在平时的太空力量动员准备建设中,为赢得并保持在未来太空战中的绝对优势和地位,以美、俄为代表的世界各航天军事大国,不但非常重视己方太空武器系统对地面及其他战场空间的攻击能力,而且努力提高对敌方太空力量资源进行破坏和攻击的能力,因此,竞相研发能适用于太空环境作战的武器装备系统和太空作战平台,力争尽早实现太空战武器系统由“软保障”向“硬摧毁”过渡。

    总之随着军事航天力量的发展,太空战争已成定局,随着科技的发展,太空武器也会越来越精良,最终成为太空战争中摧毁性的力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