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梨白菜花黄-到处都是“娘娘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看相

    一个小朋友带着他的女朋友来。事后,男孩打电话给我,让我正确而客观地评价一下女孩。我没有“正确而客观”,只是提醒他看一下《麻衣相法》的某页所云:“娶妇问德,只要涩默而发肤馨润——涩者羞也,知耻慎重也;默者不多言也;体香发润者,德之润身也。”“声清,色定,笑寡,步安,喜处凝无变态——凝无变态,喜怒不改常也,五者皆贤女也。”

    我不是在鼓吹封建。《麻衣相书》中,绝大部分是唯心而没有根据的,但有另外的一部分,实际上是经验的产物。我列举的这一段就是有相当道理的:有羞涩感的人一般来说自省意识比较强,道德约束感也强一些;而皮肤好、音色好的女孩子一般性情都比较好,很少有暴躁乖戾的;至于“色定”,主要是指举止上的落落大方,不矫揉造作。一个人的气质,往往是他修养的表现。有着良好气质的人,一般来说,修养自然是比较高的。

    关于识人,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古代的《麻衣相术》、刘邵的《人物志》、曾国藩的《冰鉴》等,其实有很多都是经验的总结。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识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谓“识人无数”是有道理的,看人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鉴别能力,因为人毕竟也是分类型的,你看懂了某一类,也就明白了某一人。

    但也有些人似乎天生地就具有识人的直觉。小时候我隔壁的一个大女孩尽管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她识人的本领却异乎寻常地准确,只要第一次见面,她就能说出那个人的性格特征,或者感受到那个人是否危险。但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她的表达往往不太清晰。我们时常聚在一起,玩这样的游戏——我们坐在县城的街头上,谈论着一个个从我们面前走过的陌生人,然后试图解说他们的故事。

    “娘娘腔”

    现在的“娘娘腔”真多,也许是生活条件变好了,男孩子娇生惯养,不争斗,也缺乏力量,故而一个个变得女性化。上午参加一个会议,与一个男孩坐在一起,这个男孩子的举手投足如“人妖”一样,一边跷起兰花指,一边嗲声嗲气,让人感到浑身鸡皮。会议没完,我便逃出来了。

    上个月到北京参加活动,一个据说是非常著名的形象设计师亮相,那个人也是一个典型的“娘娘腔”。他拖着一件淡蓝色的长衫,就像一袭长裙,文着眉,脸上搽着不明不白的东西,说起话来搔首弄姿,我们如坐针毡。

    晚上看电视,频道扫过一个很著名的电视台的一个很著名的节目,那上面也有两个“小男人”打情骂俏,我连忙将电视关上。

    霍洛维兹

    买了一张有关钢琴大师霍洛维兹的DVD,记录的是老霍80岁左右到美国录音的情况。老霍真是有意思,80来岁的老人,内心如孩童一样透明,人也幽默,一下车,第一句话就是:“纽约太嘈杂了。”他在整个录音过程中仿佛是在游戏,他总爱像发现重大秘密似的告诉别人:“在这所有的人当中,我是最大的。”

    老霍的夫人也很好玩,明显是一个爱抱怨的老太婆。在录音过程中,记者围着老霍问这问那,老霍兴致勃勃,霍夫人则在旁边冷眼相待,然后不快地嘀咕一句:“每次都是问同样的问题。”这一句话,让我看得欢颜大笑。

    深夜时翻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菲茨杰拉德在书中有一句比喻非常好玩:“就像大学男生们一样毫无特色。”大学男生们“毫无特色”?想想也是。

    情迷巧克力

    《情迷巧克力》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法国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主演。我几乎看过比诺什的所有电影。这个法国女人身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我一直没有适合的判断,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恍然大悟,比诺什身上具有的,实际上就是巧克力的味道。

    巧克力的发明者是美洲印第安人,它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辣椒、番椒、蜂蜜等,将它们混合在一起打浆,凝固起来就变成了巧克力。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竟有一种魔力,一种玄妙的感觉,它往往使人“情迷意乱”。据说在美洲,最初印第安人常常在痛吃一番巧克力后“群魔乱舞”,然后集体群交。后来巧克力传到欧洲,欧洲也出现了“巧克力派对”。当然,这种派对就优雅多了,往往在阳光草地或者夜晚湖畔,绅士淑女们一边含情脉脉地嚼着巧克力,一边轻声叙说虚伪的情话。当然,这都是一些普通的巧克力,遇到一些劲道好的巧克力,也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脱尽衣服,将巧克力涂满全身,然后相互之间伸舌品尝。

    巧克力给人总的感觉是情欲的,它不像茶那么冷静,也不像茶那样理性。巧克力就像是风情女人,有着风情和诱惑的双重意味;而茶更像是一个淑女,它的内涵只在心静的时候才能体味到。巧克力的味道缤纷无比,比如美国作家亨利·米勒有一次尝过的一块名叫“巧克力自杀”的巧克力,竟有着一种浓郁至极的死亡芬芳,米勒形容说:“给人的感觉如同自己被挂在熏肉厂一样。”而欧威尔在小说《一九八四》中也用了一个奇怪的比喻来形容一种巧克力:“暗褐色的易碎物,尝起来如同火烧垃圾的烟。”此外,巧克力还有一种抚慰作用,就像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的场面,一个少女或者少妇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大嚼巧克力。那时候巧克力的迷幻作用有点像酒,而茶却没有这种功能,没有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牛饮茶。巧克力这时候就有点像孤寂的风尘女子,那是可以大肆宣泄一把的。

    在欧洲和美洲,真是存在着一种“巧克力文化”的,这种数百年的东西积淀着、游走着,就如同“茶魂”在中国人当中游走一样,那是当地人的灵魂。

    去南京

    酷暑高温到南京。南京夫子庙一带仍是人山人海。高温下的秦淮河畔毫无诗意,就像是乡镇的庙会。秦淮河最有诗意的算是什么时候呢?当然是春江花月夜、月上树枝头。

    我的朋友L曾在南京客居过一段时间,他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事无事就往夫子庙跑,原因是他极喜欢一个在茶馆里弹古琴的女子。但这段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故事很快就无疾而终——女子不久就嫁给一个黑人去了美国。我的朋友郁郁寡欢。现在的夫子庙能找到一个李香君吗?恐怕连李香君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了。

    朋友说最难忘的是有一次中秋,那一年的中秋之夜是个雨夜,天上没有月亮。朋友照例来到那座茶楼听琴。女子弹到高潮时,大雨突然停止,四周一派寂静,一轮明月破空而出,茶楼所有的人都变得满心欢喜。

    第二天早上朋友见人便说,但谁也不曾看到月亮,都在抱怨中秋之夜下了一个晚上的雨。

    朋友一直不得其解,那个中秋雨夜的故事,就像是一个传奇,留在朋友的心里。

    法国段子

    美国佬横行霸道在世界上都引起公愤了。在网上看到一个法国段子,是法国人揶揄美国人的——一个法国留学生来到美国,有一天这个法国留学生正在快餐店吃饭,对面正好坐着一个美国人。于是美国人便“挑衅”了,他看见法国人的盘子里有香蕉,便问:

    “你们法国人吃香蕉吗?”

    “吃啊。”

    “吃完香蕉后香蕉皮干吗呢?”

    “扔了。”

    “我们美国人是不扔的,我们把香蕉皮制成香蕉粉。”

    “制成香蕉粉干吗呢?”法国留学生问。

    “卖到你们法国去。”美国人扬扬自得地说。

    法国留学生不理睬这个美国佬,兀自吃饭。过了一会,美国人看见法国留学生在吃橙子,便又问:

    “你们在法国也吃橙子吗?”

    “吃啊。”

    “吃完橙子后皮干吗呢?”

    “扔了。”

    “我们美国人是不扔的,我们把橙子皮制成橙子汁,卖给你们法国人。”

    法国人有些气愤了,但他不动声色。过了一会,他平静地问那个美国佬:

    “你们美国人戴安全套吗?”

    “戴啊。”

    “安全套用完干吗呢?”

    “扔了。”

    “我们法国人是不扔的,我们把它回收后做成口香糖,卖给你们美国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