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本章为止,动物的进化历程已经追溯完毕。如今,人类无疑是现代文明最强大的统治者,下面来回顾人类的诞生。
中生代末期灵长类开始出现,直至新生代早期演化成低等猿类。后来,低等猿类中产生了一种类人猿,这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古生物学家认为,整个新生代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时期,类人猿在这个时期逐渐进化成人类,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早期猿人阶段、晚期猿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
距今约300万年~200万年期间,类人猿进化成为原始人类,那时的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我们把他们称之为能人。能人出现的阶段,就是早期猿人阶段。
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化石资料得知,那时的人类已经可以直立行走,约有700毫升的脑容量。那个时期,还生活着一种与能人十分相似的古猿,但这种古猿尚不能称为人类,因为它们不会用石器制造工具。
距今约200万年~40万年期间,人类进入了晚期猿人阶段。这一时期的人类,最显著的特征是可以完全用两足直立行走,脑容量也在继续增大,并且可以制造出比较进步的工具。
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就是晚期猿人阶段的人类,他们的平均脑量已达1159毫升。与现代人相比,北京猿人的颅骨较低,头骨厚度比现代人几乎大一倍,并向后倾斜,面部、两眉骨、唇部均明显向前突出,下颚骨粗大,牙齿也很粗壮。北京猿人已经可以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石器工具,并且懂得使用火种。
距今约30万年~4万年,人类进入早期智人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人类,以广泛分布于欧、亚、非洲各地的尼安德特人为代表。他们更加接近现代人,眉脊、面骨和下颌骨均很粗大,躯干和四肢比较粗壮,腰弯背曲。尼安德特人的智力比以前的人类更发达,脑容量达到了1300毫升~1600毫升,已经懂得用火加工食物,还能制造出简单的兽皮衣物和更精致的工具。
距今约4万年~l万年期间,人类进入晚期智人阶段,主要以法国的克罗玛依人为代表。克罗玛依人与现代人更加接近,他们的头骨较高,眉骨微弱,鼻骨较窄,颜面广阔,脑通量达到了1600毫升。
克罗玛依人被命名为新人,而纪元前l万年以后的人类称为现代人。考古学家认为,新人是现代人最直接的祖先。他们的身体比现代人类高大,但直立行走的姿势与现代人类毫无区别。他们懂得取火熟食,能够制造比较复杂的工具,还会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据考证,克罗玛依人是现代欧洲白种人的祖先。
动物进化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是最晚出现的一类高级动物,但是人类后来居上,逐渐成为地球的主宰。
当今世界,是人类掌控的世界。
人类,何去何从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尽管人类目前是世界的主宰,但未来要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重视的问题。
华盛顿大学古人类学家彼得·沃德提出: “有人预言,人类最终会像很多科幻片演绎的那样有一个大脑袋,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他说,如果你看到过生孩子的场面,就会认识到现代人类的头部已经足够大了。如果人类的大脑体积进一步增大,那么势必导致更多的母亲死于难产,所以说,未来人类是不可能出现大脑袋的。
沃德还提出:我还曾听人预言,未来人类会像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中描绘的那样分化出两类,一类人身材出奇的矮小,智力也相对低等,另一类人身材出奇的高大,智力也相对上等。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既然人们能够发明出宇宙飞船这样的东西,就说明人类的智力已经够发达。
智力是留在人类的基因里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
沃德推测,随着现代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在外貌上可能趋于统一。他认为,未来人类很可能全部大众化,有着巧克力色的头发,中等身材,一切极端样貌都将不复存在。
基因技术是改造人类的一种重要手段。理论上,人类自身的基因组可以利用基因技术进行改变,未来的科学家可能会发现关联人类聪明、健康、勇敢、长寿等基因,并利用这些基因将人类改造的更加完美。
以上所说的是人类自身的改造与进化,但是人类目前.的命运与地球的命运是相互关联的,人类能够掌握地球的命运吗?
英国科学家霍金曾提出地球毁灭论,他主张人类移居到外星球去生活。他说,人类已经步入了生死攸关的危险时期。由于人类的基因中携带着“自私、贪婪”等遗传基因,人类肆无忌惮地对地球进行掠夺,让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消耗并最终消失殆尽,所以人类不能将未来的发展局限在一个星球上。很多人赞同霍金的观点,认为霍金的忧虑和担心是一种标志,标志着人类以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来谋求解决自身生存发展的危机。
但是科学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人类还应该以哲学的眼光来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人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追求,更需要精神上的追求。如果每个人都在精神的驱动下,对人类社会和整个地球担负一份责任,并自觉地将自己打造成合格的地球公民,那么人类的未来必将得到更好地发展。
世间万物总是在经历从诞生到衰亡的自然规律,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人类对地球负起责任,将地球打造得更加美好,也逃脱不了地球终将灭亡的结局。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分子,如果太阳毁灭了,地球也不能幸免。
天体物理学家基于对星体的演变跟踪太阳的过去和未来,推断出较大的恒星结束生命是以壮观的超新星爆炸,最终形成中子星或黑洞,但是像太阳这样中等体积大小的恒星在耗尽氢燃料和开始燃烧氦时,将经历逐步地演变过渡。
科学家研究得出,在未来大约50亿年,太阳内核的氦燃烧将进一步提升太阳的整体温.度,从而导致太阳逐渐膨胀形成当前体积250倍的红巨星,到时会将水星和金星完全吞没,并促使地球进入一个更宽的运行轨道。大约76亿年后,太阳外层的低密度气体将对地球形成足够的牵引力,促使地球肿胀起来,并完全蒸发,走向毁灭。
地球迟早会毁灭,这是不可否认的。不过,地球毁灭的日子距离今天异常遥远,我们尚且无需为此担忧。然而,科学家提出,即使我们不必关心太过遥远的未来,至少应该留意较短时期的人类未来。
地球上生命灭绝的时间要比地球消亡的时间更早一些,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生物大概会在未来10亿年左右灭绝。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在灭绝事件中化险为夷呢?对此,科学家提出了太空殖民计划。
科学家通过研究外太空得知,每隔6000年就会有一些小行星途经地球,这样就为地球上的生命体在这些小行星上生存50亿年提供了可能性。
我们姑且认为凭着未来的科学技术,人类能够实现移居外星球的梦想。但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是,目前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是否会使地球灭绝的时间提早来临。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下面,来看一下人类对地球造成的破坏。
据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照片显示,在近30年来,全球城市化速度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1973年,墨西哥城只是一个中等城市,截止到2000年已经扩展成一个大城市。
1977年,印度城市德里也只是一个小城镇,截止到1999年却变成一个大城市。城市的急速发展,对地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大片森林遭到破坏,内陆的湖泊逐渐干涸,空气污染日趋严重。
2009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1989年3月23日的一次美国原油泄漏事件,对威廉王子海峡的鸟类、鲸类、鲑鱼、水獭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美国阿拉斯加州海岸仍旧覆盖着大量的石油。一些人错误地预测,泄漏在海中的石油在几年后应该会自动消失,但相反的是,石油已慢慢地散布开来,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石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的影响非常严重,油类进入海洋后,对自然环境、水产养殖、浅水岸线、码头工业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石油中的苯和甲苯等有毒物质侵入海洋中,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石油泄漏对海鸟的危害最大,海鸟接触到海面的油膜后,羽毛浸吸油类,导致羽毛失去防水、保温能力,最终会因饥饿、寒冷、中毒而死亡。
海中的浮游生物最容易受到海中溢油的危害,一方面浮游生物对石油中的毒性物质特别敏感,另一方面浮游生物大量吸收海面浮油,也影响了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海中的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豚、海豹等对石油非常敏感,它们能及时逃离溢油水域,免受危害,但是一些成年和幼年的海中哺乳动物栖息海滩时,会被油污所困而导致死亡。
石油泄漏对世界渔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危害。海洋近岸浅水水域的养殖场中,很多贝类、鱼、珊瑚等水生生物容易受到溢油污染而死亡。此外,养殖网箱受溢油污染后很难清洁,只有更换才能彻底消除污染,费用十分昂贵。
从1944年到1957年,美国中西部汉富德的核反应堆因故泄漏,导致附近很多居民都得了胰腺疾病,甚至胰腺癌。其中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岛做氢弹试验,造成岛上大部分渔民患上核辐射病,甚至死亡。这次氢弹实验还造成比基尼岛附近众多小岛上的土著居民也深受其害。在今后的十几年里,难以计数的土著居民相继死于核辐射病,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后代大多有严重的生理缺陷。
从1952年开始,英国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沙漠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氢弹、原子弹试验,致使当地的土著居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核辐射。
从1965年开始,苏联数以百计的核试验造成大面积的地面塌陷,严重破坏了地下结构和生态系统。核试验区附近的大部分牧民患上了核辐射病,牧民的后代不断出现新的遗传疾病和生理缺陷。
从1966年开始,法国在南太平洋的魄力尼西亚群岛上进行了150多次氢弹、原子弹试验,致使周围岛屿的居民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后来,法国将核试验场转移到了海底,但是依然对靠海生活的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个核反应堆发生爆炸。
爆炸发生后,该城市被遗弃,附近地区的数万人撤离。这次爆炸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该事件导致56人死亡,4000多人因为受到强烈的核辐射而患上癌症,此外还有无数的儿童出现染色体失常和神经错乱等症状。
美国中西部曾经是一片茂盛的大草原,即使遭奎0长期干旱,充其量是出现草被萎蔫的现象,不至于大面积枯死,更不可能变成荒漠。
1885年以后,美国居民向中西部草原大进军,把广阔的草原开辟为麦田。自1908年起,美国中西部连年干旱,导致大面积土地裸露,酿成了沙漠。
1934.年,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沙尘暴。狂风卷着尘土,遮天蔽日,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沙尘带,横扫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把美国中西部新开垦的几万亩田园变成荒凉沙丘。此次沙尘暴事件造成50万人无家可归,许多人死于沙尘引起的肺炎。到1940年,约有250万人离开了美国西部大平原。
自从16世纪开始开发森林以来,巴西东北部大西洋北里奥格朗德州原始森林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在中西部和亚马瞠地区,仅1969年一1975年就毁掉了1100多万公顷森林。近年来,亚马逊地区滥伐森林的速度仍在加快,大量砍伐森林,使巴西森林面积已从占全国总面积的80%减到40%,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少了一半。
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人类将面临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全球气候变暖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规模急速扩大,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氯氟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造成大气的气体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地球产生各种影响,例如,气候变暖可造成极地冰川融化,危及冰川生物的生存;冰川融化还会造成海平面升高,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气候变暖会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让气候变得反常,容易造成旱涝灾害。总之,全球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侵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科学家认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会造成臭氧层出现空洞,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俗称氟里昂)。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尽管数量很少,但足以使臭氧分子减少,直至形成臭氧“空洞”。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紫外线强烈作用于人的皮肤时,可使人类患上皮肤光照性皮炎,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皮肤癌。紫外线强烈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症状。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对植物也会造成严重伤害,比如臭氧层厚度每减少25%,大豆就减产20%~25%。此外,紫外线的增强还会加剧城市内的烟雾含量,并使一些有机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加速老化。如果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肆无忌惮地“杀死”地球上的动物,人类也将遭遇“灭顶之灾”。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会有一些物种消失。
近百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140个。由此可见,保护和拯救生物以及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任务。
4.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能够对水体、土壤、森林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地球生态环境,还会腐蚀建筑、名胜古迹、金属物品等。
5.森林锐减
森林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可以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森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的作用,还能够吸收各种粉尘;森林具有隔音的作用,可以减少噪音污染;森林可以减低地球温度,并提高湿度;森林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
就全球范围看,目前各类林地覆盖面积大约为48.9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1/3,而林地损失每年达1800万公顷~2000万公顷。从总体上讲,全球森林覆盖率正在下降,1966年一1986年,非洲森林覆盖率由26%降至23%,中美洲和北美洲由33%降至32%,南美洲由57%降至52%,亚洲由21%降至20%,而欧洲则由3l%升至33%,苏联由38%上升到42%。保护森林已成为人类的重大任务。
6.土地沙化
据科学调查,全球每年约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受影响的人口占地球总人口的16%以上。土地沙化还造成全球范围内每年的年收入减少约2800亿元,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治理土地沙化也成为人类的一大难题。
7.大气污染
随着人类工业化不断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也不断增多。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极其严重,导致每年有30万~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上慢性喉炎。此外,大气污染还会增高大气温度,增加酸雨的频率。
8.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9.海洋污染
人类以污染海洋为代价,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最终造成人类反受其害。层出不穷的赤潮,飘满油污的海面……面对这些,人类何时才能还地球一个清澈海洋呢?
30多年前,科学家认为海洋是浩瀚无垠的,不会受人类的影响。但是,近年来海洋已变得同陆地环境一样脆弱。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通过海上运输的原油量急剧增加,油轮遭遇海难受损导致原油泄漏的事故频频发生。此外,每年约有6万吨清洁剂、100吨水银、3800吨铅和3600吨磷酸盐等化学物质排入海中。这些污染,导致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珊瑚礁和海水植物的大量死亡,且极易遭受外来生物属种的侵害。
1 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的定义是: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目前,危险性废物的数量和浓度日益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