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说爱你,趁还来得及-苍白的棍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研究班下课了,学生们陆陆续续走出教室,其中一人在门口停下脚步,似乎有点踌躇。

    “老师,我有件事想跟您商量一下。”他对我开口说道。

    “什么事?”我回应道,那个叫N的学生仍站在门口。

    “来,坐下吧。”我指了指手边的椅子,N坐了下来。我自己则坐在了他对面。

    “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很奇怪,您大概都没法相信。”开场白过后,N说了起来,“其实……最近,我眼中的人类都只是一根根棍子。”

    “棍子?”我很诧异地说道。

    “没错,宽度约30厘米,高度跟人的个子差不多,不过是苍白的、圆滚滚的棍子。”

    我没有接他的话。

    “不过,家人不一样。家人还是平常的样子,可邻居也好,同学也好,在我眼里都是棍子。”他解释道。

    “也就是说……在你眼里,我也是,那种,苍白的棍子?”我继续问道。

    “实在非常抱歉,的确如此,对不起。”N对我表示了歉意。

    “你也不必道歉啦。但是,大家都是棍子的话,你不就分不清谁是谁了吗?”我很疑惑。

    “那倒没有啊,凭借感觉或是动作还是能分辨出来的。”N接着说,“而且,虽然我看不出来,但这个人在干什么,手或脚的动作我能感觉出来。当然,声音也听得见,所以总还是能对付的。”

    我还是没有发表意见,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某天早上我起来,就变成这样了。”N有些无奈地说道。

    “某天早上?”我问。

    “是的,大概一个月以前的某个早上。”他回答。

    “从那之后,就一直这样?”我还是有些无法理解。

    “一直都是。”N又说,“啊,但是我刚才忘了说,电视或者录像里的人,还是跟过去看到的一样呢。现实中的、家人之外的人看上去就是棍子。”

    一边听,我一边回想起N不擅与人打交道这回事。N曾经说,玩电脑或电视游戏的时候比较轻松,不用费什么心机。而且要说一个月之前……那似乎是N求职失败十多次,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那之后他一直没来研究班上课,直到时隔一个月的今天才再次出现。

    “说不定,这是因为你讨厌人类或是出现了人类恐惧症的原因,才导致你变成现在这样的呢。”我说着自己的观点,又问,“然后呢?去问过医生吗?”

    “还没有。”N回答。

    “为什么?”我问。

    “说实话,我觉得还是现在更轻松。对方只是一根白棍子的话,既不会感到对方施加的压力,也不用看对方的脸色。”N说得有些无奈。

    接着N把脸朝向我:“今天我要去接受一个面试。这是自从我眼中的人变成棍子以来的第一次面试。是不是不去比较好啊?先看下医生,等我眼中的人都恢复正常之后再去面试比较妥当呢?”

    “不过,这么一来今天的面试不就浪费了吗?之后还有什么目标吗?”我问道。

    “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N有些沮丧。

    “那你还是去面试比较好,要是把对方当成棍子看会比较轻松的话,现在或许还是个机会呢。”我劝慰他。

    虽然知道自己这话有点不负责任,我还是继续说:“把棍子当成对象,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主张。这样,或许还会收到好效果呢。”

    说到这份儿上,我继续加上两句:“不过,会把别人看成棍子这回事,跟面试官当然是要保密的,对其他人最好也别透露吧。说实话,听者肯定会不高兴的,到时候再去看医生也不迟。”

    “——这样啊。”N答道,并轻轻地点了点头。

    N好像被那次面试内定录取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问他现在是不是还会把人看成棍子。N肯定了这个说法。不过之后,N按时出席研究班,顺利地毕业了。

    新学期开始了。5月,我收到了N寄来的信。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老师,您还好吗?我正在努力奋斗着。在我坚持不懈去医院的精神科就诊之后,会把别人看成白棍子的这个症状终于消失了。

    一周之前的早上,我起床一看,发现人们都恢复了原状。医生说,这是因为我克服了对人类恐惧症的缘故吧。

    只不过,因为之前我看公司里的人都是白棍子,现在看到脸也不认得谁是谁,心里还挺忐忑的。必须从头开始记住大家的脸,真累人啊。

    不过,凭借进公司以来至今的记忆和感觉,总算还能顺利地判别出来,这点请您放心。而且,最近我了解到,不少人都像我一样,会把人类看成别的东西。我的女同事从进大学起,眼里的人全都是青蛙,不过,现在已经正常了……

    总而言之,我会加油的。我还打算来学校看看您,老师也请保重身体。

    再见。

    (平成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这个故事里,即便不是白棍子也行。哪怕是过去理发店门口那种柱状标志,或是没有叶子的孟宗竹都无所谓,只不过是个象征罢了。但还是白棍子最合适,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吧!

    其实近来,我觉得苦于人际交往的人越来越多了。要说个中原因,很可能会从个简单的问题扩展得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就不赘述了。

    话说回来,我好几次把这个故事当作大学的创作演习范文提供给学生。大家的反应各式各样,总的来说,同学们对此并未抱有什么好玩的印象。不过,也不必勉强吧。有好些人问“为什么是苍白的棍子呢”,但我没有再和妻子聊这个故事。

    收录于《日课·每天三页以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