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凡人的奋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黎丽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学问分为必经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昨夜西风凋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段为: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个阶段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这三个阶段喻人生的奋斗亦甚为妥贴。

    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无法体味那种“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透彻,或许目前的我仅处于“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阶段,正因为如此,在这里要谈的仅是一个凡人的奋斗。

    凡人,活着也要有树的高度。喜欢《赢在中国》的人应该都比较熟悉俞敏洪那番即兴演讲阐述的“树草理论”。他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人要以树的方式活着,就意味着要放弃草的习惯,人不能只听从自己的意愿,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我们存活于一个群体之中,完全将自己置于中心,是对自己、对周边的人不负责的一种态度。更何况,谁又能保证自己的意愿和喜欢就一定是对的呢?要保持活力,要不断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就需要我们放弃一些我们已经习惯的、喜欢的东西,而去做正确的。无论这种关于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是否是以世俗的眼光为标准,因为我们不能忘了我们就生活在世俗之中,你无法逃离。

    当然,树的种子在刚发芽的时候也仅有小草的高度,在长到足够的高度之前还有许多细微的事需要我们去完成。或许你还是一个业务员,或许你仅是一个小科员,而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毕竟是少数的,职务的卑微,所做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宏大到什么地方去,但哪一件大事不是由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自己要明白每天所做的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可以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纵然心比天高,也先要掂量自己的命是否比纸还薄,在无法一口气挣脱那个将你牢牢束缚住的茧之前,还是先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壮起来,积累够了,破茧而出就是必然的结果。

    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对于我等凡人来说,能够做到自尊、自爱、自信就应当算是一种成功了。自尊、自爱、自信的基础是存活于这个世界,存活就要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包括被圣人视为粪土的财富,要获取就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来换取资源的技能。在刚走出校门的时候,望断了天涯路似乎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在城市巨大的人流中,甚至不知道该往哪儿迈步,哪怕是那么一小步。渐渐地发现,要想使自己活得更好,首要的一点并不是我非得从事哪一个行业,而是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明白自己能干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要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做得更好。要相信自己能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相信自己能实现这个阶段应该实现的目标。自信不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而是相信自己会变得更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