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欢喜得几乎每时每刻都想抱着女儿,他说,女儿遗传了我们的优点,比爹妈都漂亮。我暗暗猜测,这孩子长得像余朵,后来我妈证实了我的猜测,她说,和朵朵像极了,不过她是富贵命,我给她算过八字,命好。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电脑文档里沈默的一篇心理学论文,里面提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童年的记忆在人的潜意识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人们长大后可能强迫自己忘记不愉快的童年,但是,这部分记忆不会消失,而是存留在脑海,并对将来的一系列行为作出引导。论文中还提到一部叫《爱德华大夫》的电影,作为案例,沈默引用这部电影,并解释了梦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应,分析了梦中事物对个体的过去行为以及人之本性的揭示。
这让我想起父母告诉我的关于余朵的故事,那个死于溺水的五岁幼儿,那个美丽的智障儿,因为她的智障,便有了我。就在我一岁生日那天,父母把余朵和一只猫留在家里,抱着我去拍满岁照。那只猫是余朵出生那年外婆从东海边的乡下带来的,余朵什么都不懂,也不会说话,可她和那只猫玩得很好……还是说拍照吧,那天摄影师在拍完我的小照后说,再拍一张全家福吧,既然一家人都来了。父母便抱着我拍了那张后来被挂在墙上的照片。而就在拍照片的同时,余朵的猫从窗口跳了出去,被反锁在家里的余朵不知怎么打开了家门,她迈开她的小腿脚跑到了门外的河边,因为她的猫正蹲在河边对水里游来游去的鱼虾虎视眈眈。然后,余朵走到水桥边,她伸出手去搂那只猫,猫一跃而起,余朵扑进了河里……
也许余朵小小的灵魂已经感知到我们的全家福里没有她,便独自离开了……为此父母愧疚了一辈子。
我开始对沈默的心理学感兴趣,我特地买回一张《爱德华大夫》的影碟,那是一部希区柯克的悬疑片,我依然记得那句影片开首语:错误并非来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于我们自身——莎士比亚。
说实话,我被影片扑朔迷离的情节深深吸引了,电影播放完,沈默问我:好不好看?
我点头,然后我听见卧室里传来我们的女儿午睡醒来的嘹亮哭声。
这个孩子的适时到来,拯救了我和沈默的婚姻。她像一个天使,一进驻我的身体,就把非理性的恶魔逐出了我的灵魂。
我没有追究沈默瞒着我去国外处理贾妮的后事,并且千方百计把那只叫“乌米”的宠物猫托运回国的那段故事。作为沈默的妻子,以及贾妮的闺蜜,我的沉默恰是表达了我的爱和尊重。
原载《飞天》2013年第3期
原刊责编赵剑云
本刊责编吴晓辉
作者简介:薛舒,女,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签约作家。上海作家协会新世纪第一届青年创作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2002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发表于《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小说界》《青年文学》等杂志,多次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作家文摘报》等选刊转载。入选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2007年度排行榜。获2007年“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新人奖。至今,共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