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脉动:铁岭农村发展实践与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以来,铁岭市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坚持常抓不懈,取得显著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铁岭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11年末,铁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03个,其中市级示范社达1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一乡(村)一品”、“一县一业”的规模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铁岭市畜牧、蔬菜、榛子三大主导产业中,共建立畜牧合作社1208个,畜牧小区达到1864个,全市畜牧业年产值达到187亿元;组建保护地蔬菜合作社635个,保护地蔬菜达到107万亩;组建榛子专业合作社54个,带动榛林发展105万亩,年产量达到3000万公斤,铁岭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榛子之都”。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昌图的花生专业合作社、西丰的蚕业专业合作社、开原的苗木花卉合作社、铁岭县的草坪专业合作社等都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和规模优势基本形成。主要做法是:

    一、树立先进典型,引导规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必须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合作社建设当中。为此,铁岭市在原来树立了西丰县永得利蔬菜合作社典型的基础上,又重点树立了清河区奶牛专业合作社典型。清河区奶牛专业合作社是由奶牛经营大户吴刚发起,由218户农民自己出资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奶牛2500头,日产鲜奶20吨,年实现产值2016万元,年实现利润216万元。合作社拥有现阶段全国最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2个,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集中榨乳奶站2座,并采取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结算方式采取一户一折,日清月结。每月月底,合作社将每户销售鲜奶收入直接打入奶户的银行存折上,奶户可以拿自己的存折随时到银行支取现金。统一榨乳和销售,既保证了牛奶的质量,又保证了牛奶的价格,真正使入社社员省心受益。目前,清河区奶牛专业合作社是铁岭市合作社中组织化程度最高、经济利益联系最紧密、内部管理最规范、社员受益度最好的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在市农委大力宣传的基础上,铁岭市各县(市)区、各乡(镇)组织广大合作社代表纷纷到清河区奶牛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

    二、强化服务指导,促进提档升级

    铁岭市各级农业部门经常深入到合作社当中,帮助合作社建章立制,明晰产权。在指导、管理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努力在当好参谋、搞好服务上下功夫,坚持合作社“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在具体工作中“引导不参与、支持不干预、管理不代替、服务不包办”。2008年1月份,铁岭市农委在全省率先统一印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证,发给入股的合作社社员,要求入社的社员必须提出入社申请并认真填写好社员证。社员证记载了社员入股的金额、盈余返还、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情况,为合作社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铁岭市农委认真履行了主管部门职责,除了指导合作社具体工作以外,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于2008年7月份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对铁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2008年10月,昌图县塘坊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家获得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4月份,市农委在2007年制定《铁岭市市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标准》,对合作社提出了组织管理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生产服务统一化和合作成果效能化的“四化”方针的基础上,又制定了《铁岭市A、AA、AAA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标准》,从设立登记、规章制度、经营服务、财务管理和运行绩效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A级、AA级和AAA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的评选标准。2010年5月份,铁岭市农委和市农村信用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铁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扶持工作的意见》(铁市农委[2010]57号)。该《意见》明确规定:各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先评级——后审查——再用信”的程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

    三、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坚实基础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要以产业为依托。铁岭市优势产业很多,要使优势产业变成强势产业,需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扩大规模。西丰县围绕鹿业、中草药、榛子、养牛、养蚕、保护地蔬菜、林蛙、食用菌八大土特产品资源,在整合原有分散的小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八大协会。这些协会分别指导八大产业发展,在农民出资入股等条件暂时还不具备的条件下,由各类农民专业协会通过技术服务等形式,把特色产业的生产者聚拢和组织起来,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待时机成熟时,由协会带头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就把原来零星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合作组织,通过整合实现了规模扩张,从而增强了合作社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带动能力,同时又规范了合作社的发展。昌图县整合农机资源,全力打造农机专业合作社。2008年,重点建设了4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2011年,又建设了1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凡是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享受60%的农机具补贴,为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主动为合作社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供求信息、建立网站,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等服务。积极引导合作社组织社员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帮助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

    四、建立奖励机制,推进快速发展

    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铁岭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列入到对县(市)区政府考核的指标内,建立了严格的考评制度。要求各县(市)区主要领导都要包扶合作社。在每年铁岭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铁岭市委、市政府都对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表彰。在2009年铁岭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铁岭市委、市政府对“十佳合作社”进行表彰,并对每个合作社给予5000元奖励,实现了合作与乡(镇)同考核和同表彰。在考核和表彰合作社工作的同时,铁岭市积极向上申报合作社示范项目,争取资金扶持。2007—2011年间,通过积极申报,共争取省以上项目资金12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其中昌图县广源绿色蔬菜、塘坊蔬菜和溢康奶牛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示范项目;清河区奶牛专业合作社等7个合作社被辽宁省评为“百强合作社”;西丰县金星乡鑫兴蚕业等45个专业合作社被辽宁省评为“示范社”。

    五、落实市直部门包扶,创造和谐发展氛围

    为充分发挥每个市直职能部门的积极作用,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3月,铁岭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市直部门包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并下发了《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市直涉农部门定点包扶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意见的通知》(铁政办发[2011]23号),同时定期召开铁岭市涉农部门包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要求市直各包扶部门要深入被包扶的合作社,开展卓有成效的包扶工作。市发改委、农委、畜牧局、水利局、国土局、财政局、供销社、工商局、农机局和市科技局等部门分别与被包扶合作社进行了对接,实地了解具体困难,根据相关政策制订了帮扶方案,形成了齐心合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十二五”期间,铁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将以扩大合作社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合作社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和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为重点,以创建市级示范社为工作目标,通过采取提高认识、完善相关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人才培训、强化管理、创造良好环境等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到2015年,在铁岭市建成A级以上示范社500个,其中:AAA级示范社50个,AA级示范社150个,A级示范社300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