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流风-荡涤心灵的回乡之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读《沉静的山歌》

    乡情是国人最朴素、最真挚、最深厚的情感,朱法元先生《沉静的山歌》就是描绘乡景、乡事、乡人、乡风、乡韵的散文集。书中秀美的乡景、清新的乡风、熟稔的乡人,将读者引入了荡涤心灵的回乡之旅。

    全书集故园之韵、故事之咏、故人之音三辑四十一篇,都是作者对家乡江西修水县景、事、物、人的描绘,其中浸透着作者对家乡浓厚的情意,悬牵着作者这一辈子都扯不去的乡魂,营出了心中挚爱着的山乡田园的优美意境,唱出了回归自然、回归质朴、回归传统的沉静山歌。

    故园之韵描绘了作者家乡修水的山水地理、人文风俗,情随景动,景换情移,有登高远望的雄浑,“在幕阜山上往西遥看,是洞庭湖的白帆点点,向东展望,是鄱阳湖的波光粼粼。再看山下,湘鄂赣三省紧靠,修水、汨水、隽水三水同源。这就叫‘一山观两湖,一脚踏三省,一水发三江’”。有奇巧诡绝的怪异,“两岸群峰陡峭,怪石嶙峋。上游的两条山溪合成一股溪流,撞破山石,纵身直下,音似狮吼,震耳欲聋”。有顺径观景的雅致,“黛色的山峦犹如舞动的裙裾,将村舍捧起;满山的青花翠竹,活脱出一幅厚重的水墨画图。一条小溪弯弯曲曲穿镇而过,低吟着优雅的山歌”。有探访先贤的厚重,“以极为崇敬的目光注视着这栋号为‘凤竹堂’的苍老的屋宇,脑子里顿时觉知出几位大师级先人步出宅门:有封疆大吏陈宝箴,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中国漫画鼻祖陈衡恪,更有被海内外学者公认为一代宗师的学界楷模陈寅恪......”;“双井不仅出了鼎鼎有名的黄庭坚,而且在宋、明两朝,在黄氏一族,竟出了四十八个进士,其中有几个还官至尚书”。且行文活泼,随景用典,以情寓景,更增了几分雅趣,“倒是那层层重叠的山岭,和那山岭间的田垄小溪,勾起了伟人的一句诗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清雅的乡景、淡淡的乡风、淳厚的乡韵,将读者带到了质朴的山乡,听到了熟悉的乡音,触动了久违的乡情。

    故事之咏记录了作者在家乡的历历往事,情事交融,情理交织,事理并发,有情牵一生的《老屋》,“老屋是一坛深埋的老酒,时间越久越是香醇;老屋是一本尘封的书,教人总想重新翻读”。有引人深思的《牵挂》,“他们对故乡没有兴趣,工作牵挂的是高收入,生活牵挂的是高档次,平时牵挂的是享乐,过年过节牵挂的是福利和红包。至于对亲属、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好像过问不多,甚至不曾牵挂,我不可想象,一个人没有牵挂,他的思想,他的心灵,将是何等的空虚啊”。至于《小街》《担脚》《守夜》《东津轶事》《烧炭》《初试商机》,则讲述了一个清贫少年的成长往事,让读者在感受苦难成长历程的同时,悟出生活的真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作者深情铺陈了《栀子赋》,这种不起眼、任由踩踏的艳丽山花,对人类的奉献却是无私的,有着海一样宽的胸襟、天一样高的情怀,这是善者之德、善者之品。这些栀子花恰是寓意山乡淳朴的民风,执着坚毅,真挚付出,将读者引入了淳朴的山境,感悟纯净的山风,唤回深埋心间的乡情。

    故人之音深情地回忆了萦绕心头的乡亲故人,人事并叙,情意交融,有感人至深的母子亲情,有共济危难的亲戚之情,有相伴成长的少年友情,有互帮互助的战友深情,有关心关照的乡邻之情,亲情、友情、乡情构成了一幅幅山乡的传统情谊图景。这正是作者深情呼唤的社会真情,正如《哦,兰州拉面!》中所述:“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当代社会,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不断后退。与理论家所预期的恰恰相反,我们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丢掉了孝义仁德之精华,发展了奸诈愚忠之糟粕;而在学习西方方面,我们又舍弃了他们民主公平的灿烂成果,捡来了腐化堕落的一地垃圾。这样的发展是畸形的。凡是有正义感的国人,无不感到痛惜。可我在家乡亲人这里却看到了希望,我坚信,几千年培育的这种中国文化土壤,一定能够生长出美丽茁壮的鲜花果实,那些杂草毒芽在这种土壤里一定会被剔除干净。”这些发人深省的哲理之言,将读者带回了深藏心底的精神之乡,感悟山乡的坚守,体味几千年社会传统的回归。

    乡景、乡事、乡人,乡风、乡音、乡韵,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共同构织了一幅生动的山乡情怀图画,而曾在法元先生故乡修水邻县铜鼓生活过的我,对《沉静的山歌》感触尤为深切,也希望法元先生的这部散文集将读者带入恬然的回乡之旅,为社会注入一股回归传统的清新之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