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日军登陆平湖侵略史实口述实录-平湖抗日战争综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蒋苍苍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平湖市政协文教卫体与文史委员会积极开展相关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根据原有的史料,再加上这次征集到的新资料,本文对平湖抗战历史作一概括性的记述。

    一、日军登陆和中国军队及地方武装的抗日作战

    1937年10月,日本军部为了改变淞沪战场僵持不决的局面,决定组建第十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夹击上海。11月3日晚,原驻防平湖县境的国军第62师奉命调往浦东,仅有63师373团的2个连驻在白沙湾的东司城和海月庵,55师炮兵营第3连的一部分留驻全公亭海天寺,新仓及其附近地区只有62师1个补充营。就在接防部队尚未完成部署之际,日军乘虚而入,于11月5日凌晨,趁大雾大潮,在全公亭、白沙湾、金山嘴沿海一带登陆。驻守白沙湾东司城的国军奋起抵抗,浴血激战。至午后2时,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守军大部分壮烈牺牲。金丝娘桥、衙前等镇陷落。金丝娘桥乡公所事务员朱希文等10多人,值班于海防哨,在迷雾中开枪抵御,同遭牺牲。驻海天寺的炮兵营第3连孤军抗敌,激战至午后3时,伤亡惨重,仅少数人突围。

    日军登陆后,分两路进犯:一路向东直驱上海;一路向北经新仓、吕巷,袭取松江。5日午时,新仓陷落。傍晚,国军第63师后援部队赶到平湖接防;当晚10时许,国军第79师在陈安宝将军率领下抵达平湖,布防于独山、虎啸桥、广陈一带。14日,日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广陈附近的泗里桥,国军阵地陷落。4时以后,日军主力向广陈猛扑,阵地得而复失10余次,最后国军退至广福桥一线,并陆续撤离县境。日军中被称为“满洲开拓之父”、死后被追晋为步兵大佐的东宫铁男,在这次平湖广陈的阻击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毙。

    15日开始,我守军陆续撤离县境,党政机关也相继撤离县城。18日下午,日军200余人占领县城,平湖沦陷。

    1938年2月,国军第62师、第63师进驻县境东乡,开展敌后游击活动。1939年5月,国军新编第30师渡钱塘江进入县境,师部驻在黄姑乡运港村,军方与县政府合组“军政联合办事处”,对日伪开展反“扫荡”斗争,在黄姑、林埭、钟埭、新埭、广陈、新仓等地,与日伪军多次交战。1941年4月,新编30师撤离后,暂编第32师的部分部队驻守在乍浦附近乡间。4月2日晚,暂编32师第2团2个营及县自卫大队向乍浦日军发动反攻,至3日拂晓,后续部队冲进乍浦城内。此役毙日伪军50余名,缴获一批轻机枪及其他战利品。1942年9月起,日伪第二期“清乡”开始,迫于来势凶猛,国军正规部队与地方游击队先后撤离县境。

    抗战中,县境内除了国军对日作战外,平湖地方武装也以多种形式积极抗日。平湖沦陷初期,各区、乡纷纷成立抗日自卫团队,保家卫国;其中较大的队伍有2支,一支是以陈新民为首的地方守望团,另一支是以黄八妹为首、由原贩私盐武装转化的抗日队伍。

    1938年初,陈新民的守望团发展到200多人,浙江省政府将其收编为沪杭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任命陈新民为大队长。1938年5月17日,日军调集金山、新埭、平湖、乍浦四地兵力,联合扫荡,水陆两路在赵家桥西南的杨老太庙附近汇集。陈新民得悉日军出动情报,当即与国军62师联络,并慷慨陈言,争为先锋。当天下午3时许,战斗在杨老太庙附近爆发。陈身先士卒,战斗中头部中弹牺牲。到下午4时左右,战斗结束,毙日军17人,缴获步枪2支,子弹60余发。

    1938年夏,黄八妹的队伍被国军62师收编,并与谢友生为首的平湖另一支地方抗日队伍合编,谢黄结为夫妻。军统局江南挺进军委任黄为特务大队长,所部组成“江南挺进队”,常驻乍浦附近。他们曾诱捕乍浦日军1名,枪决于新仓镇西首。次年,经过整训后,该部开赴武康上柏的京杭国道沿线,曾与日军遭遇展开激战,歼灭日寇数十名。1940年,黄率部回平湖,被任命为县国民兵团自卫大队队长。1944年4月,黄部攻克虎啸桥、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平湖东乡集镇,并收编了驻全公亭的汪伪和平军。这年冬,在一次战役中俘获日军数人。黄亲自率部队押解日俘去浙西行署,受到美国顾问白雷非赏识,被委任为杭州湾护航大队队长,获得一批美式武器装备和无线电台一部;5月更名为杭州湾护航总队,黄升为司令。

    1939年1月20日,平湖县抗敌自卫团及警察队共300余人,从新仓镇出发,于凌晨反攻日军盘踞的平湖县城。此役攻城部队共死伤20余人,但城未攻克。2月5日,平湖县抗敌自卫团再次攻城未克,我方有2人在登城时中弹阵亡。2月15日,平湖各界代表在新仓镇召开追悼大会,悼念攻城烈士。

    1939年7月,为了适应抗日斗争形势,调整了平湖县内行政区划,将原城区改为克城区。乍浦镇人盛志超担任克城区区长。1942年9月,日军在平湖进行大规模“清乡”。时任国民党平湖县长的唐伯钧面对日伪凶焰,把政务交给盛志超,自己临阵脱逃。盛志超临危受命,担任代理县长之职,在以亭子桥为中心的大亭乡一带农村坚持抗日斗争。不久后的一天黄昏,日军袭击了盛志超他们的隐居地网船浜,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盛志超与随从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黑鱼漾边。盛志超不会水,他命令王顺荣等3人赶快游水逃命,自己抵抗掩护。最后36岁的盛志超殉难于黑鱼漾中。

    1943年9月25日,县自卫大队捣毁虎啸桥伪警察驻所;1944年4月,又先后拔除全公亭、金丝娘桥、新庙、徐家埭、周家圩、泗里桥等日伪据点。在反击战中,自卫队还击沉敌炮舰1艘,俘获日军数名。

    二、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平湖抗日斗争

    1940年2月,浙江省国民政府直属战时政治工作队第三大队第五支队(简称“三五”队)从余姚渡钱塘江至海盐,稍事休整后潜入平湖县,驻徐号乡(现为林埭镇的北部)的平家圩。“三五”队有队员30多名,队长洪流,副队长于以定。不久,平湖县国民政府也组织了政治工作队,并委任于以定任队长。5月,省、县两级政工队合并。

    “三五”队中有中共党员10多名,秘密建有中共特支,直属中共浙西特委领导,于以定担任特支书记。5月,中共浙西特委决定,在“三五”特支的基础上建立中共海北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海北工委”),书记由浙西特委青年委员黄炎兼任(未到职),于以定任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8月,中共浙西特委调派了一批党员骨干,调整充实了海北工委领导班子,于以定任工委书记。海北工委领导平湖、海盐两县及海宁、嘉善、嘉兴三县部分地区的抗日斗争。

    “三五”队在徐号乡、大亭乡等乡村开办民校、识字班,举办青年读书会,教唱抗日歌曲,张贴抗日标语。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农会、工会、妇女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队。9月15日海北工委在乍浦、新仓、新埭、徐埭、林埭、虎啸桥等地,秘密散发与张贴毛泽东的《抗日救国大计十端》和《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共557份。

    1940年8月,海北工委在日军控制的平乍公路两侧的南墩、大亭、虹墅及清司等乡,建立了以青年农民为主的“阻破突击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阻破突击队”多次实施大规模破坏日军控制的公路干线和电信线路的行动。将北自古横桥,南至乍浦西门外八九公里内的敌伪电信设施拆除;平乍公路上的古横桥、杨树泾桥等被焚烧或拆毁;公路路面被挖得坑坑洼洼,无法行驶。

    海北工委还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国民党区乡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以群众团体的名义,要求县政府将他们撤职查办。中共党员、省政工队指导员施鸣时被县政府任命为新仓区署的区长,其他还有3位省县政工队成员在新仓区署任职,而且都是中共党员。当时新仓镇上有张伯彝、夏云峰两个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力的汉奸,成为新仓地区抗日运动的主要障碍。施鸣时以区长的名义,派遣区署巡官徐伟(中共新仓支部宣传委员)率几名警察,处决了这两个汉奸,极大地振奋了群众的抗日热情,推动了全县抗日运动的发展。

    海北工委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注意培养从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入党。至10月,在乍浦、林埭、南墩、大亭等地,秘密发展党员60多名,成立了1个区委和2个直属党支部。

    然而,海北工委领导的抗日斗争,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扰。10月,国民党县长唐伯钧撤销了于以定县政工队长职务。于以定被撤职后隐蔽到农民家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坚持地下斗争。11月26日,于以定奉命调离海北,去莫干山中共浙西特委汇报工作。在嘉兴新塍开往桐乡乌镇的航船上,被同船的国民党桐乡县政府工作人员怀疑为汉奸,上岸后被捕,密藏在伞柄内的海北工委向特委的工作报告被搜去。被搜去的《海北工委报告》中有整个海北地区党组织的情况。国民党桐乡县党部立即将它原文录出,上报浙西行署。暴露的海北共产党员们面临着被捕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中共浙西特委指示海北工委:凡在于以定所携带的报告中列名的28名党员,必须在48小时内全部撤离海北。平湖县17名已暴露的党员及部分非党省政工队员紧急撤离平湖。一部分撤往苏北新四军根据地;另一部分转移到浙西安全地带。大批党员骨干撤离平湖后,党在平湖的力量极大削弱,党的活动一度处于停顿状态,一批农村新党员从此失去了组织关系。

    1941年4月上旬,中共浙西特委调派黄炎、刘明、庄雪英等重组海北工委,工委驻地从平湖转移到海盐白苎宣家浜。4月中旬,刘明、庄雪英到平湖南墩乡张家泾,进行恢复党组织的工作。他们以开小店,跑买卖为掩护,先后恢复了南墩乡的严家头、赵家头等地的3个党支部,与全县25名党员接上了关系。还开辟了新的联络点,先后在张家泾、马厩庙以及县城等地发展了近10名党员。

    1941年11月,中共海北工委划归淞沪地区的中共路南特委领导。1942年5月,海北工委撤销,实行特派员制,刘明任海北特派员,负责海北五县工作。其间,他与新仓镇“兄弟文具商店”的江受百有联络。江受百曾在1938年10月经洪流介绍参加战时金华抗日政治工作队。后该政工队升格为浙江省抗日政工宣传队,在安吉晓墅、嘉兴新塍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夏改编为三青团政工队,江受百离开政工队回到了家乡。

    1944年春,刘明与庄雪英移居平湖县城儒学弄42号,开辟城市工作,坚持敌后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三、日军暴行和平湖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侵华日军给平湖带来了一场空前浩劫,造成了各界民众和整个社会的深重灾难。他们血腥凶残地屠杀平民,肆无忌惮地凌辱妇女,炸毁、烧毁、拆毁民房,强征劳工,掠夺财产,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日军除了对抗日民众残酷杀戮外,还对一些无辜平民也大开杀戒,制造了许多屠杀惨案。其中较大规模的屠杀先后有:石桥惨案、庄家浜惨案、清司乡大屠杀、血洗寂照庵、石墙惨案、南栅塘血案、磨子桥“百人坑”惨案、厍浜惨案。据统计,平湖抗战时期人口伤亡人数达7292人,其中直接伤亡7125人(死6442人,伤539人,失踪144人),间接伤亡167人(被俘捕101人,灾民39人,劳工21人,其他6人)。日军强征劳工35419工,从事修筑工事、运输物资等劳务,其中死5人,伤7人,失踪9人。

    日军摧残了平湖的教育文化事业。据统计,全市共有26所中小学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其中损失平房172间,楼房7间,教学设备1937件。1937年11月23日,创办于光绪廿八年(1902)的平湖最早的现代学校“稚川初中”也被日军焚毁,烧毁教室9间、办公室6间和一大批教学仪器,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守先阁”藏书楼同时烧损。不久后,日军再次放火,将40余万册藏书及大批宋、元以来的历代珍贵名家字画焚烧殆尽。抗战期间,教育系统共有师生17人伤亡,其中教职工13人、学生4人。日军还对一些文化设施与寺庙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1937年11月6日,日军飞机投弹击中当时平湖最大的娱乐场所新民戏院,二层共设984个座位的戏院被炸毁。1938年,日军在县城宝塔圩强行拆除明代报本寺庙房屋63间。1939年12月,在包家埭瓦山东山(今乍浦镇雅山村),日军报复焚毁潮音寺和狮子庵平屋50间。

    日军登陆后的几天内,乡镇中损失最惨重的是新仓镇及全公亭、衙前。战前,新仓镇有三里长街,房屋栉比,市肆林立,商业鼎盛,为全县乡镇之冠。日军登陆当天即攻占新仓,镇上多处火起,延烧达四昼夜,火灭后全镇只有6幢房屋幸未焚毁。此后较长时间内,全镇无一正式商店,只有三三两两之茅屋数间,陈设各种日常必需物品销售。全公亭、衙前是沿海较大集镇,首遭蹂躏后,除搭有聊蔽风雨的草屋数间外,全镇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

    日军侵占平湖期间,损毁、抢劫财物,横征暴敛,强制发行伪币,使平湖经济损失惨重。据统计,因战争而造成的社会财产损失达4470234.86元,居民财产损失达2450164.632元。八年抗战,全县经济损失达6920399.492元,是1937年县财政收入的14倍多。

    四、沦陷期间平湖政治经济社会概况

    1937年11月11日,平湖县国民政府撤离县境。次年1月20日,在余姚成立平湖县行动委员会,代行县政府职权。5月,恢复县政府,隶属浙西行署第十区专员公署,驻地设在县境乡间。

    1939年9月30日,日军出动400余人包围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新仓埭圩,县长许敏中等10人被捕,后许脱险,余均被害。

    1940年2月,县政府驻黄姑乡运港和周泾乡南邵(今属黄姑镇),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4科和政工指导室,县以下设4个区。1941年1月,撤销政工指导室。3月27日,县政府移驻新仓,同年建立田赋粮食管理处和县税征收处。

    1942年9月,日军第2期“清乡”开始前,县长临阵脱逃。1943年4月重新任命县长,机构恢复如上年。1945年,成立县国民兵团。同年6月,县政府迁至广陈乡金家沼。

    平湖沦陷期间,日军控制了县城和乍浦,在县城设有所谓“宣抚班”,由日本人玉井琢郎任班长。宣抚班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奴化教育,扶持、控制汉奸,搜集情报。但在乡村,日军只有在“扫荡”、“清乡”时下去,平时只能靠汉奸为他们做事;在新仓、新埭等较大集镇上,一段时间曾驻有伪军,为日军效力。

    1937年11月27日,在日军的控制下,县城成立临时维持会。次年1月30日,正式成立平湖县治安维持会(简称维持会),由日军宣抚班操纵;3月1日,改称平湖县自治委员会(简称自治会)。1938年9月,自治会改称为“县公署”。1940年6月12日,设乍浦办事处,后改称第一区公所。次年元旦,县公署改称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为“县长”。1942年10月1日,成立平湖特别区公署。1943年4月12日,平湖特别区公署又改称为“县政府”。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汪伪“县政府”随之消亡。平湖汪伪政权存在期间,在日军的操控下,向民众收取各种捐税,征收粮食供给日军,同时又中饱私囊。

    乡镇一级公开成立伪行政组织的只有新埭、乍浦。1938年2月10日,新埭成立所谓的“江苏金山县自治会新埭分会”,由江苏省金山县宣抚班委任2位新埭本地人任会长、副会长;6月底撤销后,又先后成立了新埭区公所、新埭区公署。1938年4月18日,由驻乍浦日军扶持、任命,成立“乍浦自治筹备会”,由本地人任委员长;10月底撤销后,又先后成立了乍浦镇公所。这些乡镇一级的伪行政组织都随着汪伪“县政府”的消亡而消亡。

    1938年5月初,县城成立伪警局,由日军特务部平湖班班员黑泽秀三任警视总裁,下设局长1人,分警务、卫生、交通3课。伪警局以“保护公共安宁”的名义,强行要求居民进行所谓的“良民登记”。日伪强迫民众接受的所谓“县民证”,上面有编号,有加盖钢印的本人照片,写明姓名、年龄、住址、籍贯、职业,盖日军的“平湖部队连络官事务所”和伪“浙江省平湖县公署”的县民证专用图章;上面有日文,还竟然使用日本的昭和年号,而且排在民国纪年之前。当时平湖百姓出入县城和乍浦,城门口有伪警察查验此证,日军在旁边监视。查验后,要向日军行脱帽鞠躬礼才可离开,否则要被日军打脸或被逼下跪,甚至更重的处罚。1942年10月,日伪在乍浦、新兴镇、水口、全公亭、金丝娘桥、白沙湾设检问所,旁筑碉堡。对过往行人逐一检查“县民证”和搜身。

    日军的侵略和烧杀虏掠,使平湖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据国民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统计,沦陷前平湖常年产稻谷在10万吨左右。沦陷时期,由于日军对灌溉设施的破坏和对耕牛的大规模宰杀,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也很难恢复,直至1948年,粮食总产只有4.5万吨。平湖的蚕丝业、盐业、渔业也同遭毁灭性打击,损失惨重。战火摧毁了平湖的工商业,工厂、商店纷纷倒闭。而以日军为后盾、为侵华战争服务的“商业”则畸形发展。由日军特务机关控制的日商和汉奸,曾先后在平湖县城开设洋行、公司10余家,其中横山洋行、白木洋行,专司收购粮食及菜籽、黄豆等,采取控制价格,严禁外流等措施,垄断粮油市场,掠夺中国资源。1942年10月1日,汪伪根据日军的旨意,宣布太湖东南部第二期“清乡”开始,平湖日伪军大规模出动。这时,太平洋战争已发生,日军“以战养战”,加紧统制物资,对棉花、蚕茧、生丝、麻类、油料、油脂、羊毛、皮革、食盐、烟叶、薪柴、稻草等,凡与军需或工业有关的农副产品,日军全部实行统制,大量掠取。对民众需用的工业品和生活用品,则由日军方严格控制实行配给。日军划定嘉兴、平湖、嘉善三县为粮食采购区,规定生产者所有米粮除自用外,需全部出售,充作日军军粮,日军通过由他们控制的军米商强制收购,出价低于市场一半。日军在“清乡”中还直接武力抢粮。日伪强制民众使用伪钞储备券,禁止国民政府的法币流通,压低兑换比例,规定用2元法币兑换1元储备券,使人民遭受沉重损失。

    日军入侵后,平湖学校数锐减,后逐渐复校。1940年底,有完小3所、初小57所、流动学校15所,学生7297人。1941年夏,日伪政权在县城北弄办“县立初级中学”,开设日文课,教唱日语歌,向学生灌输奴化教育。还在校园里升起汪伪的所谓“国旗”。

    日军为了腐化中国民众,实行鸦片、赌场、妓院公开营业。当时县城成立的所谓“戒烟所”,实际是鸦片烟的专营机构,只要在“戒烟所”登记后,并购买日方贩运来的烟土、白粉和吗啡,就可以公开吸食。当时的平湖报纸说“平湖城区除烟毒弥漫外,赌风也极炽烈”。沦陷期间,平湖匪盗蜂起,抢劫绑架等案件频发。富裕家庭成员大多数逃往外地,其中以上海居多。

    五、在外投身抗战的平湖儿女

    抗日战争时期,有众多在县境外的平湖儿女积极投身抗战,有的成为烈士。

    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并成为烈士的有陈祖箇、施奇、吴清化、姚莲娟、吴中正等。陈敬箇,1915年生于乍浦镇上的书香门第。1925年春,在上海参加中共生活书店党组织指导下的读书会。1936年春,联络徐律、徐达等同乡青年20余人成立“东流互助合作社”,秘密出版《东流》五日刊,任《东流》主编,取笔名“金戈”,抨击当局。1937年7月,改名陈祖辰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山西牺盟会,先后任大宁县牺盟会秘书兼自卫总队政治部指导员、临汾县牺盟会特派员。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9日,在阎锡山制造的“十二月事变”中被捕后不久牺牲。施奇,女,淞沪抗战爆发时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奔赴抗日前线抢救伤员,后参加新四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被俘,囚禁于上饶集中营。1942年5月被敌人活埋,年仅20岁。施奇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誉为“机要工作者的楷模”。姚莲娟,女,1938年考入暨南大学商学院,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苏北盐城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进“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学习,任女生班班长,1941年牺牲,年仅21岁。吴中正,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牺牲,年仅26岁。

    吴清化,女,生于1918年。1935年考入金陵大学,在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临汾学兵队受训后参加战地动员工作。1943年10月7日,在山西省沁源县定湖村,为了给躲避日军扫荡的乡亲们争取更多时间,她一边用手枪射击敌人,一边朝村东河滩猛跑,将敌人引到河滩。弹尽后,她被一群日军围住用刺刀猛刺,身中17刀牺牲。1943年10月,太岳日报发表了题为《模范共产党员吴清化同志永远活在沁源人心上》的文章。今天,在山西省沁源县定湖村有乡亲们自筹资金修建的吴清化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吴清化的大哥吴志恒,参加新四军,中共党员,曾任军部电台总队副总队长,后在皖南事变中失踪。吴清化的二哥吴积冲,生于1912年3月16日,从东三省无线电专门学校毕业后,先后任航委会第二陆空通信台领班、空军第八大队第十四队通信员、空军轰炸总队第一科教官、教育组主任教官、无线电航行训练班学科教官、第八大队通信长、第三路司令部第一科科员等职。1942年3月10日,在四川涪陵白铺山中飞机失事牺牲。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战的有许明清(1918—1946)、徐律(1914—1967)等。参加新四军的平湖人还有著名军事文学作家胡石言(1924—2002)和新庙集镇的马玉衢(1926—1998)等。

    在抗日战场的国军将士中有更多的平湖儿女,已知为国捐躯成为抗日烈士的有31位。他们是空军烈士梅元白、吴积冲,陆军烈士胡士焌等29人。

    在国防工程领域为抗日作出重要贡献的有著名路桥专家徐以枋。抗日战争爆发,徐以枋奉命赶往云南,在抢建修通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中,他负责技术上全面指导澜沧江、怒江上两座悬索桥的赶建。接着,又参加和领导了川康乐西公路、川滇西路、康青公路、南疆公路的建设,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奋斗。1944年,因督修康青公路获国民政府交通部嘉奖;1945年,获国家颁发的奖状和勋章。

    抗战时期的弘一大师,面对民族危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当时凡有求他写字者,弘一大师辄报以“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字幅,宣传救国思想。他号召僧众:“我们佛教徒,同属国民一份子,爱国之心当不后人,捍卫国家,本是国民天职,佛教徒概莫能外。”在他的号召下,当地的僧众团结起来,组织了“晋江县佛教徒战时救护队”,战时的救护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奔赴抗日前线,以相机记录抗战的有青年摄影师俞创硕。他1911年生于平湖新埭,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七七事变后,他作为上海《良友》画报的战地摄影师,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长辛店、良乡前沿阵地,拍摄了将士们严阵以待、同仇敌忾的抗日场景。他清晰地拍下了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搬运战利品、老百姓箪食壶浆喜迎亲人的历史镜头。在五台山八路军总部,他采访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参谋长左权,采访了邓小平、黄克诚、刘伯承、林彪、聂荣臻等,并给他们一一留影。由此,俞创硕成为第一个用相机记录和报道八路军浴血奋战的中国摄影记者。

    在文艺领域为抗日作出重要贡献的有著名电影编导程步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他与摄影师在前线摄制了轰动海内外的新闻纪录片《上海之战》,后又导演了《同仇》、《到西北去》等多部抗日进步影片。1936年,上海电影界救国会成立,程步高任执行委员。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去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军委会政治部是1938年初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武汉成立的,负责人由多党组成,部长陈诚(国民党),副部长周恩来(中国共产党)、黄琪翔(第三党派)。第三厅则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组成,厅长郭沫若。当时在第三厅工作的平湖人还有谢筱迺、徐如霆。谢筱迺,原名谢鼐,1917年出生。1938年8月,参加第三厅下属的抗敌宣传队,出任第二队副队长,后被派往东南前线第三战区进行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5月奉调重庆,在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社会部工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根据秘密工作的要求,必须改用化名。周恩来建议说:你哥哥叫谢大迺,你就改名谢筱迺吧。此后,以办厂、开书店作掩护,奔走于沿海地区及重庆各地。1940年至1949年10月,先后在重庆、福建等国民党统治区做党的秘密工作。194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81年1月起,先后担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室主任、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1999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江泽民、李瑞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对谢筱迺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衷心慰问。徐如霆,别名徐焞,1914年生于新仓镇。幼时就读于新仓芦川小学。1935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学。1937年秋,回国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留日归国学生训练班,结业后被派往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武汉失守后,政治部迁往重庆。徐如霆则去了抗战前线,在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担任日语翻译,后在山西省中条山一带随军做审问日俘和对日宣传工作。1943年夏,任教于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授少将军衔。1945年秋,调任开封日俘管理所副所长。解放后,在上海从事教育工作,并在上海江宁区政协任职,编辑《政协通讯》。1974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去世。

    六、抗战胜利

    1945年8月初,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指日可待。侵占平湖的日军,面对覆灭的命运作最后的疯狂。8月7日开始,日军在平湖乡村进行最后一次“扫荡”,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历时八昼夜,至8月13日才撤回城中。其间,财产损失最大的是新仓镇。日军对新仓镇上的昌大、安利、同昌米厂和公和油坊及各粮行实施抢劫,劫走碾米机3部、菜籽及粮食2000余石。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5日,平湖县国民政府进县城接管县政。9月3日,日军撤离平湖县城。9月6日,县国民政府在县城召开各界人士大会,热烈庆祝抗战胜利,全县城镇张灯结彩,万民欢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