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州兵
东汉末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
起义领袖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利用民间宗教组织“太平道”为工具,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在全国设立36方,约定时间,以头戴黄巾为标志,发动了大起义。
起义初期,张角率领荆、扬、幽、并等州的义军对京城洛阳形成四面包围之势。东汉朝廷调兵遣将,残酷镇压,张角失败,不久病死,黄巾主力被歼,被俘十万多人。
这时,青州黄巾军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各地起义军残部纷纷到青州集结,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青州黄巾军”。
青州黄巾军在青州经营数年,采取“且战且耕”的政策,实力大增。
随后,青州军运动作战,转战于青、兖、冀三州之间,击败北海相孔融,杀掉济北相鲍信,消灭了兖州刺史刘岱的主力,发展到百万余人,最后集结于兖州地区。
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作战勇敢,但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一是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辎重尽失,后勤补给极端缺乏,只得靠掳掠维持;二是带着大量家眷,行动不便。
起义军的根据地是青州,而此时袁绍部将臧洪与公孙瓒部将田楷正在青州大战,青州黄巾军已不可能再回到青州屯田生产了。
恰在这时,青州黄巾军遇到了强大的对手曹操。
曹操奉命讨伐青州黄巾军,所向披靡。他带领的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
曹操抓住青州黄巾军行动不便、补给困难的弱点,避免与之正面冲突,而是采取轻骑突袭的战术,令青州黄巾军防不胜防。
在这种情况下,青州黄巾军一面向青州方向退却,一面与曹操谈判,企图说服曹操一道反对汉朝。青州黄巾军曾给曹操发一道檄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这段话是说:“将军从前担任济南相时,曾毁坏汉室刘家的神坛,这种做法和黄巾军信奉的太平道是相合的。将军似乎通晓大道,而现在却被汉廷迷惑了。汉朝气数已尽,黄家当代天而立。天之大运如此,汉朝不是将军的才力所能保得住的。”檄书劝曹操不要同黄巾为敌,应该与黄巾军同心合力推翻汉朝。
当初,曹操担任济南相时,曾禁断淫祠,把汉朝诸王滥建的祠堂拆毁。黄巾军认为曹操也反对汉室,把曹操引为“同道”,企图说服曹操同黄巾军一道作战。曹操知道用武力镇压黄巾军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于是便将计就计,利用所谓“同道”关系,对困境中的青州黄巾军进行诱降。
曹操胸怀大志,精通兵法,曾为《孙子兵法》作注。他想青州黄巾军能征惯战,如能为自己所用,岂不如虎添翼了吗?
曹操和青州黄巾军一面交战,一面谈判。经过几个月的酝酿,这支实力强大的青州农民武装终于在曹操所谓“宽待”的条件下接受收编了。
曹操收编的青州黄巾军多达三十余万,随军男女老幼眷属更是多达百余万。曹操从中选拔精锐十余万,号称“青州兵”。从此,青州兵成了他争夺天下的主力部队。
同时,曹操还学习青州黄巾军“且战且耕”的做法,把黄巾军百余万随军家眷及其携带的耕牛农具作为基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设置屯田,开荒种粮,为军队服务。
朝廷接到捷报,汉献帝大喜,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
曹操有了这十万青州兵做家底,又招贤纳士,扩大队伍,威名日重。
曹操势力越来越大,投靠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一天,他手下的谋士对他说:“将军,要想消灭各地拥兵自重的军阀,必须利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才行,这叫‘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一听大喜,马上照办。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前往洛阳,将汉献帝挟到许昌,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从此,他自己专断朝政,汉献帝成了傀儡,百官也全得听他的。曹操用亲信担任皇宫卫士,看住朝廷。自己出征时,让谋士荀彧管理朝政。从此,朝中大权全归曹操,汉朝天下已名存实亡了。
接着,曹操南征北战,东攻西讨,打败了张绣,杀掉了吕布,击破了袁术,又用汉献帝的名义封孙策为吴侯,稳住了江东。
袁绍见曹操日益强大,不禁坐立不安。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自统领十万大军从邺城出发,进攻许昌,要消灭曹操。曹操接到报告后,立即亲率青州兵迎战,大败袁绍,所杀八万余人,血流成河,青州兵之骁勇震惊天下。
依靠青州兵,曹操将中国北部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了。
(二)北府兵
北府兵是东晋孝武帝初年由谢玄组建训练的一支劲旅。
谢玄是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子。
当时,北方的前秦越来越强大。前秦王苻坚四处用兵,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多次侵扰晋国边境。
前秦成了东晋的心腹之患,于是东晋朝廷决定挑选一位能够防御前秦的良将。
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谢安向朝廷推荐谢玄。中书郎郗超虽然一向和谢氏不和,但听到这一举荐却十分高兴,他称赞道:“谢安不顾舆论反对,敢于推荐亲人,这是明智之举;谢玄必不负众望,其才足以胜任。”这时,朝臣都不赞同郗超的意见,郗超又说:“我曾经与谢玄共事,发现他极会用人,能做到人尽其才,我太了解他了。”
于是,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
谢玄上任后,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鉴于晋军缺乏战斗力的实情,立即悬榜招募勇士,组成一支新军。他所招募的人多是从北方逃难的农民,朴实忠厚。这些人背井离乡,历尽磨难,吃苦耐劳。他们有北上抗敌、重返故园的强烈愿望和思乡之情。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成了能征善战的劲旅。
太元四年(379年),谢玄受命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因此谢玄成立的这支劲旅被称为“北府兵”。北府兵成立不久,便在淝水之战中立了大功。
原来,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后,雄心勃勃,总想消灭东晋,统一天下。
他在几次小规模的战争中打败晋军后,竟骄傲起来,自以为天下无敌,决定向东晋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八月,苻坚亲自率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南地区进发了。他把军队分作三路:一路由他的弟弟苻融和鲜卑人慕容垂率领,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从长安出发东进;一路由羌人姚苌率领,沿长江顺流而下;另一路从幽州出发南下。
这时,东晋由谢安担任宰相,掌握军政大权。在强敌压境、生死存亡的关头,东晋统治集团在谢安的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了。他们决定抵抗前秦的进攻,紧张地进行军事部署。谢安自任征讨大都督,命令谢石指挥全军,谢玄担任先锋,带领八万兵马迎击秦军。谢安派大将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淝水之滨的寿阳城。
前秦军队由于兵马太多,战线拉得很长。苻融率领的先锋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行军,才到达淮河北岸的颍口。
苻坚求胜心切,不等其他各路人马到齐,就命令苻融攻下了寿阳。寿阳是军事重镇,它的得失对于整个战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增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接到寿阳失守的消息后,只好退守硖石。
苻融攻下寿阳后,一面继续攻打硖石,一面派部将梁成带领五万人马向西推进,占领军事要地洛涧。梁成在那里扎下了许多水寨,把谢玄带领的八万晋军挡在洛涧东边。
苻坚听说已经攻下寿阳,高兴极了,当夜就带了八千轻骑兵到了寿阳,然后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谢石投降。
朱序本来是东晋的将领,四年前,他在襄阳和前秦军队作战时兵败被俘,受到苻坚的器重,但他始终不忘东晋。现在,他认为自己为东晋出力的机会到了。他到东晋大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献上破秦之策说:“秦兵百万,势不可当。现在应当趁他们各路兵马还未到齐之机,先打败他们的先锋,挫伤他们的锐气。大军进攻时我可以作内应,协助破敌。”谢石等人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首先袭击洛涧的秦军,让朱序在晋军进攻秦军主力时再配合行动。
谢石命令猛将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在夜间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洛涧,向秦军阵地发起突然袭击。
正在睡梦中的梁成忽然听到喊杀声,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慌慌张张地从床上爬起来上马迎战,结果被刘牢之一刀斩于马下。秦军失去主将,无心再战,大败而逃。
晋军乘胜追击,谢石带领晋军主力渡过洛涧,在离寿阳城只有四里地的八公山扎下营寨。
在寿阳城里的苻坚接到洛涧方面失利的消息,忙和苻融一起登上寿阳城楼,瞭望晋军动静。只见晋军壁垒森严,旌旗如林,八公山上的晋军密密麻麻的。看到这种情景,苻坚吃了一惊,对苻融说:“你看,漫山遍野全是晋兵,没想到他们有这么多人!”他连忙下令,要各处秦军严密防守,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出击。
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军。苻坚因为秦军在洛涧吃了败仗,伤了锐气,心里发慌,眼花缭乱,才把八公山上的草木看成是晋兵了。这也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
过了几天,谢石派了一个使者到寿阳城里向苻融下战书,要求定期决战,条件是秦军把阵地向后移动一些,腾出一块空地作战场,让晋军渡过淝水和秦军决战。
苻融立即报告苻坚,两人一商量,同意后撤,以便趁晋军渡河时突然袭击,把晋军消灭在淝水里。
到了约定的日子,苻坚传下号令,叫秦军拔营后退,好让晋军渡河。秦军中的各族士兵大多数是被强迫赶来打仗的,他们本来就不愿意替苻坚卖命,现在一听说要拔营后退,就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样转拼命向后跑。
这时,晋军按预定计划,由谢玄、谢琰等将领带着八千骑兵冒着严寒抢渡淝水,冲向秦军阵地。
朱序看见秦军后撤,晋军渡河,就在秦军阵后大声喊道:“秦军败了!秦军败了!”正在向后退的秦军听到喊声,以为真的打了败仗,便争先恐后地只顾逃命了。苻融飞身上马,跑过去阻止队伍后退,结果连人带马被挤倒在地。他还没来得及从地上爬起来,就被晋军一刀砍死了。
秦军见苻融被杀,吓得个个如惊弓之鸟,抱头鼠窜。他们听见随风飘来的八公山上的鹤鸣声,也以为是晋军追上来了,慌得自相践踏,死亡无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晋军乘胜追击,一口气追了三十多里才收兵。
苻坚退回长安,清点一下人马,原来的几十万人只剩下十分之二三了。
在淝水之战中,谢玄、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此后,北府兵乘胜北伐,先后收复今河南﹑山东境内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先锋部队曾一度打到黄河以北的邺城。
(三)岳家军
北宋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国和金国为了掠夺财富,经常向北宋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辽军和金军南侵,给北宋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些主战派将领坚决主张抗击,岳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员。
岳飞,河南汤阴人,出身农家。童年时,岳飞跟从名师学武,能左右开弓,成为一名无敌的长枪手。岳飞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讲究忠孝。他喜欢学习中国历史,并精通兵法。19岁时,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回乡守孝。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岳飞投军后,因作战勇敢,很快升为秉义郎。不久,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了。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史称为宋高宗。岳飞出于爱国心,上书高宗,请求收复失地。不料,他的请求不但被驳回,而且还被革了军职。岳飞改投河北都统张所,担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来,岳飞又归东京留守宗泽指挥,因战功升任武功郎。宗泽死后,岳飞跟从继任东京留守的杜充镇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放弃开封,率军南逃。岳飞孤掌难鸣,只得随军南下。
这年秋天,兀术继续率军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攻下临安(今杭州)、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这时,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在广德袭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金军进攻常州时,岳飞率部驰援,四战四捷。
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岳飞挽救了南宋朝廷,从此威名大震,传遍南北。
这年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拥有官兵万余人。于是,岳飞抓紧练兵,很快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人称“岳家军”。
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民屋,饿死不掳掠百姓财物。
岳飞亲自率领岳家军参加了126次战役,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率岳家军剿灭李成、张用等游寇,高宗赏赐“精忠岳飞”锦旗一面。
次年四月,岳飞率岳家军北上,击破金国傀儡伪齐政权的军队,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因军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
同年十二月,岳飞又率岳家军大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岳家军打败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升任太尉。
岳飞屡次上表,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都被高宗拒绝了。
绍兴九年(113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国议和,向金国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立即上表要求辞职,以示抗议。
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
岳飞率领岳家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拐子马”,乘胜进驻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
原来,兀术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队,装备了重铠甲,用绳索连在一起,三人一组,号称“拐子马”,宋朝的军队不敢与之交敌。在郾城大战中,兀术率一万五千拐子马上阵,岳飞命令步兵手持短刀杀入敌阵,不许抬头看,只许低头砍马腿。拐子马连在一起,一匹马倒下,另两匹马便不能前进了。这时,岳家军奋起攻击,杀声震天,一举大破金军。兀术大哭道:“自从海上起兵,全靠拐子马获胜,这下完了!”
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派人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见沦于金人铁蹄下的大好河山难以收复,抑制不住内心悲奋,仰天长叹道:“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壮志难酬,只好率领岳家军挥泪班师。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了!”
岳飞率岳家军坚持抗金,爱国爱民,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四)戚家军
戚继光是中国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戚继光17岁时承袭父职,出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一生有四十余年在军中度过。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窜扰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戚继光立志保国卫民,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
倭寇是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
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当时称为倭国的日本,所以被统称“倭寇”。后来,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按照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最初,倭寇指日本海盗,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因为高丽军在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时,曾随军出征,屠杀过日本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所以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成员,对于高丽进行报复,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为了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
后来,日本进入南北朝动乱时期,倭寇的活动由于政府管制减弱而加剧。由于前期倭寇对明朝海上贸易造成破坏,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对日本和朝鲜发出讨伐倭寇的要求,倭寇逐渐减少了。这是前期倭寇。
明成祖发动叛乱,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后,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与日本海盗合作,在中国东南沿海展开报复性侵扰。因为这些南方人体型上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这个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中国南方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
明成祖晚年,激增的海陆贸易受到了倭寇侵扰,遂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官方贸易。后来,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这样一来,断绝了许多相关从业人员——渔业、手工业、造船业、贸易等方面的从业人员的生计,致使贸易地下化,商业纠纷无从解决,遂转为武力报复,倭寇之乱不减反增,造成了嘉靖倭乱。
明朝南方人王直曾上书朝廷,请求开放海禁。被拒绝后,王直把反明基地设在日本的平户藩,以反对明朝海禁政策的中国南方人为基础,与日本海盗合作,从事武力走私。这是后期倭寇。
后期倭寇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给中国东南沿海居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明朝沿海驻军在抗倭战斗中屡战屡败,无力保护海防。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为打击倭寇,朝廷调戚继光到浙江担任都司,次年提升他为参将,负责镇守倭寇猖獗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经过几年征战,戚继光发现明军将骄兵惰,纪律松弛,战斗力低,无力担当抗倭的重任。
经上报批准后,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的农民和矿工四千余人,按年龄和身材配发不同兵器,进行编组训练。
在军训中,戚继光以“岳家军”为榜样,教育士兵苦练杀敌本领,要勇猛顽强,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不久,一支闻名天下的“戚家军”诞生了。
戚继光赏罚严明,不计个人恩怨,平时与官兵同甘共苦,因而深受士兵拥戴。
倭寇惯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又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
戚继光针对南方水乡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队,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制宜,因地制宜,随时变换队形,灵活作战,在浙江九战皆捷,沉重地打击了倭寇。
“鸳鸯阵”最前面的是队长,其身后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人展开近战。再后面二人为狼筅手,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择其中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并保留四周尖锐的枝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果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夫。“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枪与短刀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作战时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称“变鸳鸯阵”。这种阵法运用起来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了倭寇优势的发挥。
戚家军经过“鸳鸯阵”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堪称百战百胜。
接着,戚继光又奉命进剿猖獗于福建沿海的倭寇。
当时,横屿岛(今福建省宁德县东)是倭寇在闽北的巢穴。此岛四面环水,易守难攻。
战前,戚继光周密部署,选择退潮之机,命令将士轻装进剿,携草捆盖于淤泥之上,铺出一条道路,出敌不意地登上海岛,歼倭2600余人。
戚继光乘胜进击,又捣毁了倭寇设在牛田(今福建省南)和林墩(今福建省莆田县南)的巢穴。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戚继光奉命率兵万余与明将俞大猷、刘显部联合进攻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省莆田县东南),斩倭2200余人。戚继光因军功升任福建总兵。
同年冬天,倭寇万余人围攻仙游(今属福建省),次年二月戚继光率军数千驰救。战前,戚继光用计迷惑敌人,先稳住倭寇。等援军到达后,内外配合,各个击破,解了仙游之围。戚继光乘胜追歼逃倭,毙敌数千。
此后,戚继光又率戚家军转战福建、广东沿海,继续抗倭。
在戚家军的沉重打击下,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时,窜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肃清了。
在戚家军的拥戴下,戚继光百战百胜,成了一位人人称颂的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