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道-入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陈平从小胸怀大志,闭门苦读多年,只为将来有机会改换门庭,实现己之雄心壮志,也为让供他读书、相依为命的哥嫂过上好日子。他在等待和寻觅一个机会。

    此时正是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昏聩暴戾,信任奸臣赵高。赵高欲覆秦,自己掌控天下。他指鹿为马,清除异己,然后大权独揽,唆使秦二世严刑苛法,繁重徭役,致使百姓人人怨恨,民不聊生。长期的高压政权,逼得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迅速占领陈县,自立为王,号张楚。陈胜振臂一呼,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迅猛发展,很快占领了周边各地。

    陈胜派部将周市去经略魏地,立魏咎为魏王,管理战国时的魏国。魏军向西进攻秦朝,与秦军战于临济。

    陈平之乡阳武,正是魏之属地。常言道“乱世出英雄”,陈平见天下混乱,觉得正是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便对哥哥说:“咱这些年来,都是哥哥在地里受苦,让我在家读书。弟弟现在读书已成,想到世上售才求官,倘能发迹,也好改换咱家门庭,让哥哥不再受苦。”

    陈伯看着弟弟,充满怜爱地说:“哥哥让你一心读书,就是盼你有大展宏图的一天。男儿志在四方,你觉得时机到了就去吧!家里事不用惦念。”

    陈平与哥哥达成共识后,又来和妻子商量。

    那时虽然还没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也没有理学家们提出的三从四德,但是女子基本受儒家思想影响,自认从属地位,何况张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贤淑女子,陈平要出去建功立业,自然不会反对。张氏当夜给陈平收拾了行装,第二天吃过早饭,陈平就离家上路,直奔临济去投魏王。

    陈平是个颇有心计之人,他走在路上,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一鸣惊人,得到魏王赏识。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犹如锥处囊中,仍未脱颖,像他这样没有什么名望的普通百姓前去投靠,有门地观念的魏王必不肯重用。

    到了临济,陈平先找个旅店住下来,悄悄窥伺魏王。他已计划好,等魏王出来,他就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和魏王相见,以便让魏王了解自己的才能。

    一天,陈平终于等到魏王出来了。见魏王乘车远远过来,陈平就搬来一些没用的书放在路当中烧,边烧边哭着自语。见魏王的车子到了近处,他就拿起一卷《孙膑兵法》欲投又止,哭着自语道:“这部兵法,是我远代师父膑足时写的,奥妙极了,我真舍不得烧,可……唉!不烧又有什么用呢?”说罢毅然投到火里。

    其实陈平的这些话是故意说给魏王听的。魏王在车里果然全听到了,就急忙呼喊:“快把这卷书抢出来,这书不能烧!”

    几个兵士听到魏王吩咐,急忙跑过去,把这卷书抢了出来。那时的书是用漆写在竹板上的,待兵士们从火中把书抢救出来,再用脚踏灭了火,已经有一部分化为灰烬了。

    魏王叫陈平到车前问话,打量着陈平道:“这位后生,看你像个学子,怎么舍得把许多好书都烧了?”

    陈平心里暗笑。其实他烧的都是些没用的零乱散页,只有这一卷孙子兵法有用,而他却早已背熟了。他装做不认识魏王,仰天叹道:“我自幼读书,不懂稼穑,如今空有满腹诗书,却没有用武之地,现在落得生活无路,流落他乡,讨饭度日了,唉!老天不佑读书人,我要这些书有什么用?!你走你的路,我烧我的书,你管这种闲事干什么?”

    随从兵士见一介布衣竟敢对魏王如此无礼,喝道:“你个刁民,这是魏王,怎敢如此对大王讲话?!”

    陈平故作恍然状,即刻恭然一揖道:“小民不知这是大王,小民失礼了,请大王恕罪。”

    魏王一摆手道:“不知者不罪——你家在何处,姓名为何?”

    陈平恭敬答道:“小民家在阳武,名叫陈平。”

    魏王想了想道:“阳武的陈平,这名字寡人好像听人说过……哦,想起来了,你是否做过社宰?”

    陈平点头道:“小民是做过社宰。”

    魏王继续追问道:“你既做社宰,为何又流落至此,穷困潦倒?”

    陈平一脸无奈地说:“小民自幼读书,每日勤奋努力,学了满腹兵书战策,文韬武略,本以为可以佐王佑霸,叱咤风云,纵横卑阖,干一番大事业,岂会仿效那鸱鸮鸟一辈子只守着一只腐鼠?小民早就放弃了做社宰,从家里出来寻找识才明主,可惜姜太公不遇文王,落得如此。现在小民已心灰意冷,一时绝望才焚了这些没用的东西!”

    魏王听得陈平一番陈述,问:“你了解孙膑的事迹吗?”

    战国后的魏人,连小孩都知道孙膑治庞涓的故事。陈平故意当着魏王烧孙膑兵法,就是为了引起魏王的注意。陈平听了魏王的问话,假装羞愧道:“大王,孙膑是小民家的远代亲戚,怎么能不了解?小民就是要学习孙膑,才立志读书的。可是,小民请大王勿提他,提起这位先辈就更令小民羞愧不安!”

    魏王惜才,没料到半路上会遇到一位优秀又有学识的年轻人,遂看着陈平道:“原来你是大野遗贤,寡人今天遇到先生,犹如齐桓公遇到管仲,燕昭王遇到乐毅,请问先生,愿意屈乔梓大材,助寡人兴邦立业吗?”

    陈平暗喜,忙谦恭地一揖到地道:“现在陈平正穷途末路,幸得遇大王,大王若不嫌小民才疏学浅,小民愿意追随大王,殚竭绵薄,以报知遇之恩。”

    魏王面露微笑,亲切对陈平道:“好,先生请上车,与寡人同乘。”

    陈平谦逊不受,道:“小民一介布衣,怎能与大王同乘?还是在车后随从吧!”

    魏王再次真诚邀请道:“先生请上车,这样方便寡人与先生谈话。”

    陈平见魏王仁厚诚挚,便不再推辞,致过谢,上了魏王的车。

    当天,魏王封陈平为太仆,让他随侍左右。

    陈平初涉世事,又胸怀大志,做事颇为勤勉,善发现问题,又能奇思妙想解决问题。

    一天,陈平见魏军与秦军对垒,却只守不攻。对魏王道:“秦帝昏庸无道,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皆想问鼎。魏前时被秦所灭,与秦水火不容,更应积极灭秦,以雪亡国之恨,图王霸之业。大王为何不进攻呢?”

    魏王摇头叹息道:“寡人何尝不想灭秦?无奈秦强我弱,恐不能敌,因此不敢妄动啊!”

    陈平连连摇头,对魏王道:“大王应该清楚,秦朝现今形势已与战国先秦时候大不相同。战国先秦时秦始皇有商鞅变法,富国强兵,有白起、蒙恬等良将,又有张仪游说连横,分而逐灭六国,六国才无一能与之抗衡,皆难逃破灭厄运。可今日之秦朝已经颓败不堪,法令沦丧,国人离心,没有精兵强将,也就成了强弩之末。而且如今四方群雄纷来攻击,秦自保不暇,根本没有精力与我军力战,大王此时不抓住机会消灭与我对峙之秦军,怎能在群雄面前树立威望,图王霸之业呢?”

    魏王思虑再三,道:“容寡人思之。魏国初复,国力虚弱,虽然现在秦军已不同昔日,但恐终难以匹敌……”

    陈平听得魏王之忧虑,分析道:“陈胜为什么能动摇秦朝统治基础?就是因为人心反秦,其为顺应民心。陈胜为什么不自己为魏王?还是因为民心,他知道人心思魏,只有让大王您复魏为王,率领民众进攻秦国,才更有向心力。陈胜以秦之平民,敢造反攻秦;项梁叔侄,以聚少数楚之遗民,敢攻秦复楚。今大王有魏之地,数万之兵,对已弱之秦,还犹豫什么呢?”

    魏王听陈平之词甚有道理,但仍难下决心,观望不前。

    自古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陈平以平民遇魏王,被重用,为身边近臣,本已引人嫉妒,而他又不知收敛锋芒,屡献灼见,使得同僚们相形见绌,时间一久,就惹恼了魏王身边的一群小人。

    有人暗中调查了陈平的身世、经历,抓住陈平与嫂嫂那时的一些闲话,借题发挥,大肆罗织罪名,歪曲事实地向魏王进谗道:“陈平本是一不知廉耻的盗嫂小人,又自炫自媒娶了当地首富家的孙女。另据知,大王路遇他焚书根本是他预先设计好的,他以欺诈手段,取得大王的信任重用。他家本贫,想靠大王发迹,改换门庭,所以才极力劝说大王冒险攻秦,还请大王三思。”

    魏王本十分欣赏陈平的才华,但听得众人如此言辞,心里不禁暗生不快,于是对陈平不再如以前一样倚重。陈平察言观色,知魏王受小人蛊惑已经不再信任自己,如此不能明辨是非的君主想来也难成大业,于是他悄悄离开魏王寻找新的明主投靠。

    当时各路英雄豪杰皆起来反秦,项羽和叔父项梁一起在吴中起兵,队伍发展异常迅速。项羽一路攻城掠地,很快就打到了黄河边上,陈平审时度势,投奔至项羽帐下。

    陈平初至项羽军中,吸取了不见容于魏王帐下诸臣的教训,先藏锋韬晦,了解项羽性情及帐中诸幕僚情况。他知道项羽刚愎喜谀,也知道他器重谋士范增,尊为亚父。范增情豪,就是对项羽也不例外,若听不进他的劝告,也常发脾气。陈平不敢得罪范增,对项羽献计,也都谦说是范增的意思,因此范增很喜欢他,项羽也对他信任有加,委以重用。

    项羽军力强大,秦军不可敌,退守关中。陈平又出谋划策,助项羽略定赵魏。大军一路北上,攻入函谷关,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一支反秦军队由另一方向进逼秦地。刘邦性格宽厚仁爱,占尽天时地利,由于未遇秦军主力,很快攻入咸阳,秦覆灭。

    当时两路军队分别出发攻秦,楚怀王为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曾与众将士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便为关中王。项羽由于秦军主力牵绊,待他大破函谷关时刘邦已占领咸阳。面对气势恢宏的阿房宫殿,象征无上权力的皇帝宝座,刘邦心痒难耐,抵御不住诱惑,欲自封为王。后经张良、樊哙劝阻,细分当下形势,刘邦不得不约法三章,退出咸阳,驻军霸上。然项羽早已经觉察刘邦心思,心下愤怒,特在新丰鸿门设宴,邀刘邦,欲在宴上给刘邦一点教训。

    刘邦知晓赴宴风险,碍于实力悬殊,又不敢推脱拒绝,于是带张良、樊哙等人,小心翼翼来赴项羽之约。

    刘邦一见项羽,抢先上前陈情,表明自己绝不敢有称王之心,咸阳城内一切皆丝毫未动,敬等项羽定夺。项羽本来听闻刘邦欲自立为王十分恼怒,几欲发兵攻打刘邦,今设宴,亦提前已与亚父范增约好,待时机成熟即下令擒拿刘邦。现听得刘邦如是说,项羽心里顿生好感,不忍杀之。

    范增认为留得刘邦在,必会养虎为患,后患无穷,一心借机除掉刘邦。范增观项羽心慈,意欲放过刘邦,数次悄悄举起身上佩戴的玉珏示意项羽早下决断,然项羽视而不见。范增见项羽如此优柔寡断,即召项庄舞剑助兴,私下里叮嘱他要找准时机杀掉刘邦。幸得张良曾对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为报恩,处处维护刘邦。整个酒宴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作为都尉的陈平一直在角落里暗中观察刘邦,见刘邦虽身处险境,但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应对自如,颇有大将风范,心下佩服。适刘邦借口如厕许久不归,项羽即命陈平外出查看并请回刘邦。

    陈平奉命出帐,心里揣测项羽是否后悔放过刘邦……边走边四处搜寻,但并未见到刘邦身影。

    良久,陈平忽见刘邦身边谋臣张良在一地站立,身旁并无他人,心里已猜到八九分。陈平上前询问:“沛公是否已经离开鸿门?”张良望向陈平,有些许意外,随即点头道:“我家主公不胜酒力,来不及向大王告辞,已由兵士护送回霸上了。还请将军谅解,我即去帐内亲自向大王解释。”

    陈平点头,并无一句相责,反而对刘邦、张良之举表示赞成。张良见陈平友善,心下安慰,遂绊住陈平说话,借此拖延时间,以保刘邦有足够时间顺利到达霸上。心思细密的陈平,当然知晓张良用意。此时陈平对刘邦多有敬服,私以为此人颇有王者气度,将来必成大业,遂有意助刘邦脱险以图大业。

    待时间差不多,二人一同回到帐内,分别向项羽汇报、致歉,张良献上白璧及玉斗各一双给项羽和范增,以示诚意。项羽欣然接受,范增却怒劈玉斗,负气离席,并预言将来刘邦必夺取天下,在座所有人都将成为刘邦的阶下囚。

    项羽见亚父如此动怒,亦悔未听之建议。席散后,向范增致歉,并与之商讨补救措施。范增要项羽想办法将刘邦留在咸阳,在近前,刘邦才不便私自招募兵士,壮大队伍。项羽应之。

    随后项羽上书楚怀王,请奏分封功臣,楚怀王批示“如约”,意即按照之前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则刘邦应为关中王。项羽大怒,暗想:楚怀王本是叔父与自己为笼络人心,号令各个诸侯一同抗秦而扶立为王,如今我领兵拼杀出天下,怎能任凭他寸功未立之人决断命运?项羽遂抛开楚怀王命令,自立为西楚霸王,进驻彭城作为楚都,并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但为表亲近,令其常驻咸阳陪王伴驾。

    刘邦和张良自然明白项羽用意,但不敢违抗,只得暂居咸阳。刘邦日日烦忧,张良也是一筹莫展。思虑再三,张良忽然想到鸿门宴上遇到的都尉陈平颇为友善,于是决定孤注一掷,悄悄去拜访陈平。

    陈平早已算准张良定会登门拜访,遂热情待之。寒暄过后,张良直言来意,请陈平想办法助他们离开咸阳。

    陈平思考片刻,道:“若想项王下令允你们回汉中,只能趁亚父范增不在之机,亚父若在,万万不会放你们离开。我们首先要想个‘调虎离山之计 ’,骗走范增,才好做其他打算。”张良频频点头,同意陈平所见,再次拜谢陈平尽快想出良策。

    陈平思虑,小事不足以引起范增重视,须天下兴亡之大事才能迫他离开,现在项羽称霸,天下尽归,只有名正言顺坐稳天下最为急迫。于是第二天陈平觐见项羽,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尊号,并送他到郴州养老,这样项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了。

    陈平所奏,正中项羽下怀。不久,范增上朝,项羽对范增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现在怀王与寡人同在彭城,寡人以为多有不便……”接着将陈平所说变成他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范增听后非常赞同,立即附和道:“大王所言极是,此事还宜尽快解决。臣即刻亲自去为大王办妥此事。”

    范增自然未料想到自己已经掉进了陈平设的陷阱。但他毕竟是项羽最重要的谋士,思虑周到,临行前特意叮嘱项羽三件事,其中第一件就是不可放刘邦回汉中,项羽应之,范增这才放心启程。陈平见范增已动身离开,即在早朝上奏道:“天下刚刚安定,国库空虚,诸事必须节约。现在诸侯们都齐聚咸阳,每路兵马不下四万人,军粮负担极重,若不赶快让众诸侯就国,恐老百姓很难负担得起。”

    项羽一听,大吃一惊,并不做调查,就马上传旨:天下诸侯,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回国准备,路远者最多十天,路近者五天,限期内全部回到自己的属国;唯有刘邦暂留咸阳,陪王伴驾。

    项羽扣住刘邦,也在陈平意料之中。趁各路诸侯陆续返国的时机,陈平授意张良,使用声东击西计策。于是,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述说自己见众诸侯皆回乡,亦对家乡增添许多思念之情,特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

    项羽见到刘邦的奏表犹疑不决,陈平在旁侧故意奏道:“大王万不能让刘邦回到故乡沛县,不然他也许就在沛县称王了。您不如命他带残兵败将回汉中去,再派人去沛县将他的家眷抓来做人质,这样他必会规规矩矩做人,不敢造次。”

    “可是亚父临走时再三嘱咐,要寡人留刘邦在身边,不然恐生变故。”项羽为难道。

    “大王放心,既有刘邦家眷做人质,他定不敢有所异动。再则,大王既封刘邦为汉王,也已昭告天下,臣民共知,却不让他就国,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天下臣民都以为大王是出尔反尔,言行不一之人,那以后他们执行法令,也会阳奉阴违了。现在大王不如趁机遣他回汉中去,然后扣押其家眷做人质,这样既可以保全大王信用,又可以约束刘邦,岂不两全其美?”陈平巧舌如簧,陈述利弊,再次劝说项羽。

    项羽犹豫良久,终是同意了。刘邦接到诏令,心里欢喜无比,与张良立即拔寨起程,赶赴汉中。

    及至范增办妥一切后回到咸阳,刘邦早已回到汉中。范增大发脾气,却也无计可施。但见有人来报刘邦已经烧毁栈道,表示永不再出兵,范增才稍有安慰。

    岂知刘邦胸怀大志,焉能一辈子安于汉中?刘邦烧毁栈道只不过是张良留下的麻痹敌人的计策而已。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刘邦只得一再忍耐,但蛰居汉中期间,正是刘邦招兵买马,发展壮大的阶段。刘邦宽厚仁爱,任贤用能,汉军得以休养生息,迅速强大起来。在张良和韩信的建议下,刘邦很快集结各路诸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挥兵直指楚地。

    其实不仅刘邦不服项羽,欲与其抗争,项羽分封诸侯后,有许多诸侯王和将领或因封地偏远贫瘠,或因未被封为王而心下不服。不久,各地即发生叛乱,项羽征战不暇。

    殷王司马卬,原附属于楚,他见汉王率大军迅速攻占三秦之地,又挥师东上,以为汉比楚势强,欲归附刘邦,于是宣布反楚独立。

    陈平知道以项羽之性情,对这种背楚小人必定会派兵攻打,于是私下去见范增。范增并不知道陈平曾帮刘邦出谋划策,待之仍如以前。陈平拜见范增,恭敬道:“陈平知道凡军国大事,项王必商之于亚父,陈平不才,愿率军去讨伐殷王司马卬,请亚父为荐。”

    范增见陈平毛遂自荐,于是问道:“阁下有平殷之计吗?”

    陈平胸有成竹道:“有。卑职私下想来,司马卬之所以反楚,是以为汉王先入关中,必捷足先登秦王位。现今项王称霸,又抵挡不住刘邦进攻,定以为我弱汉强,我们只要向司马卬炫示楚军之威力,并扬言竭尽全力与汉王争天下,司马卬见我军势大,稍受我军之挫,必然投降。”

    范增听陈平分析得颇有道理,如果计策成功则少费兵卒,遂点头称善,觉得可以一试。于是向项羽推荐,让陈平率兵征殷。

    项羽信任范增,即刻封陈平为信武君,命他带着原魏王咎在楚的部下去攻打司马卬。殷王见楚军来势凶猛,心里甚为惧怕。陈平指挥军队围而不攻,派能言善辩之士为使者去向司马卬劝降。殷王兵少又孤立无援,加之听闻使者说汉军惧楚,不敢前来救援,思虑万千,只得向楚军投降。

    陈平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松收服了殷王司马卬,遂派人向项羽报捷,经略殷地,班师而还。

    项羽见陈平收复殷地,非常欢喜,特意派部将项悍出城远迎班师队伍。为嘉奖平叛有功,封陈平为都尉,赐黄金二十镒。

    不多久,汉王率军攻殷。司马卬抵挡不住汉军的进攻,而楚兵又来不及救援,无奈战败投降,殷地遂被汉军占领。

    项羽听说殷王这么快又降了刘邦,非常震怒,认为是陈平前时平叛不利所致,欲把前去平定殷乱的将领全部处死。陈平听闻此消息心中忐忑,害怕自己当真遭受这不白之冤,就此白白送了性命。心下思虑一番,决定赶快逃走。为表明自己清白无辜,也避免楚军派兵追击,陈平把原来项羽赐给他的黄金和都尉印鉴全放在一个包裹里包好,托人送给项羽,自己只随身带了一把剑,匆匆由小路逃离彭城。

    陈平逃到河边天色已晚,恰好有一艘渡船正要划离岸边,见船上没有什么客人,陈平大喜,一个箭步跳上船来,看着船只渐渐驶离岸边,心里才踏实了些。

    船家打量刚刚上船的陈平,心想:这样一个英俊青年,这么晚只身慌张而来,必是楚国逃将。若是逃将,腰里必揣着金宝。这样想,眼睛就盯着他的腰部看了又看,随后与另外一个伙计互使眼色,显露杀机。

    陈平刚刚缓过神来,却见船家如此诡异,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机智的陈平怎会看不出他们的阴谋?心里不禁懊悔不已,这正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难道我陈平就该命绝于此吗?陈平自然不甘心就此丧命,心里快速琢磨着办法。为缓和气氛,稳住船家,陈平强作镇定,与船家闲话家常,说着说着,他突然灵光一现,热情地提出帮船家划船,然后装作很随意地脱掉上衣,随便扔在船上,全身只穿一件短裤,裸着上身卖力划桨。

    船家见他如此,看清楚其身上并无钱财,遂收了杀他之意,放他平安渡过河去。

    到了岸上,他仔细分析当前局势,想到汉王刘邦平日里宽厚仁爱,深得民心,又在鸿门宴上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颇有王者气度,将来必成大业,遂决定投奔汉王。

    陈平有一朋友,名叫魏无知,是汉王身边的得力大将。陈平想通过他将自己推荐给汉王,于是到修武拜谒。

    陈平打听到魏无知的营帐,就去投谒,守门兵士问明陈平来历,便将其姓名通报给魏无知,无知得知老友来访,忙到营门口将他迎入帐中。朋友相见,自然非常亲热。寒暄毕,无知问道:“听说老友已为楚客卿,为何来汉营访我?”

    陈平无奈叹道:“唉,说来话长。小弟在项王帐下,开始尚为其宠信。前时司马卬叛楚,项王遣我带兵征讨。我因不愿劳师动众,只陈兵殷城下,向司马卬说明叛楚利害,殷王被说服,后悔谢罪。我派人上报项王,项王认为我处理得当,还封我为都尉,并赏金二十镒。谁知近日汉王率兵东征,殷当其中。殷王告急,项王让我率兵救援,谁知我率军行至途中,殷王已经不敌,遂又降汉。项王大怒,怪我平定殷王叛乱不彻底,要降罪杀我。我不能等死,只得封金还印,来投汉王。”

    魏无知听得陈平经历,道:“老友来投汉王,就选对了明主。汉王豁达大度,知人善任,远近豪杰无不敬仰,慕名来投者摩肩接踵。我们是老友,你的才能我知之甚清,今日我先为老友接风,宴罢我即去向汉王举荐。”

    陈平抱拳道:“谢谢老友盛情,以后还请多多提携,陈平将来无论怎样,绝不忘老友好处。”

    魏无知连连摆手笑道:“你我多年老友,本该互相提携,客气什么!”

    第二天,魏无知带陈平去见汉王,向汉王介绍了陈平的才能、概况。与陈平一同谒见汉王的还有六人,召见完毕,汉王赐陈平等七人宴。也许是得到贤才令汉王心情大好,就多喝了几杯,很快汉王就觉得自己已有醉意,倦意袭来,于是对陈平等道:“今日宴会,到此为止,你们先到客馆休息,有事明日再谈。”

    陈平怏怏回到客馆,魏无知不放心陈平初来乍到,遂跟随陈平一起至客馆。陈平对魏无知发牢骚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汉王欲成大事,当像周公握发、蔡邕倒履一样迎接拜谒客人,怎能让我们这些拜谒者先回客馆,而不急询意见呢?”

    魏无知见陈平颇多不满,解释道:“这不是汉王的一贯作风,今日可能是醉了,或身体不适,你有急事要对汉王讲吗?”

    “我当然有要事急见汉王,既然前来投奔,必定有良策献汉王。”陈平踌躇满志道。

    魏无知了解陈平才干,为免误事,想了想道:“老友若想立刻见汉王,可谒汉王近侍中涓石奋,求他去面禀汉王。”

    陈平点头同意,随即由魏无知带领去见石奋。陈平对石奋道:“我刚刚从楚国来,有要事急见汉王,求石大人代为禀告!”

    石奋见陈平急切,不敢怠慢,去到汉王寝室,对倦卧的汉王禀明情况。

    汉王毫不犹豫,立即起身,在寝室单独召见陈平。

    陈平进屋,恭敬向汉王行礼。汉王挥手赐座,对陈平道:“君有何事见教,如此急迫要见寡人?”

    陈平见汉王谦和,也就不再拘束,侃侃而谈道:“大王出关东来,无非是要伐楚。陈平逃离项王时,项王正率师攻打自立为王的齐将田荣,田荣联合反对项羽的彭越等众将,势力不容小觑,所以项王全部兵力都集中在齐,大王应趁此时,驱动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捣毁楚王巢穴。大王若能占领楚都彭城,楚军若归路被我军截断,军需被我军缴获,必军心大乱,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那时项羽虽勇,也必败于大王了——此时攻楚都,正是良机,所以在下急见大王。”

    汉王听了大喜,连声说好,又问:“君前在楚,必熟悉彭城地形、环境,又自楚西来,必熟悉进攻路线。君若有攻楚方略,寡人愿恭听。”于是陈平说了彭城地形、环境及楚军布防情况,又画了一张行军路线简图,最后陈述了战争意见。

    汉王喜得眉飞色舞,向陈平道:“君才能如此,在楚官居何职?”

    “在下惭愧,仅任都尉。”陈平低头答道。

    汉王听此不禁感叹:“可惜项王未谙君才,将梁作檩,大材小用了!寡人也让你任都尉,但兼任护军。”于是当天就当众拜陈平为护军都尉,并让他为参乘,与汉王同车出行。

    陈平没想到能得汉王如此厚待,非常欢喜,对汉王道:“谢谢大王赏识,陈平必殚精竭虑,以报知遇之恩!”

    原来,护军之职即诸军作战统领,官爵虽不高,但樊哙、周勃、灌婴等随汉王起义的功臣宿将,都得听他指挥。

    陈平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距离实现他的远大抱负越来越近。自担任护军后,陈平利用平生所学,布置筹划,严格法令,有些将士一时懒散,为了逃避惩罚,竟去向陈平行贿,乞求宽限,陈平并不恼,一一笑纳。

    众将见陈平初来乍到,即得如此重要职位,并且明目张胆收受贿赂,这让大家都不服气,不禁大哗,你一言,我一语,都说陈平未立寸功,而且才能未显,心迹未明,汉王如此重用,未免不辨良莠。这种私下议论,不久传到汉王耳中,汉王装作未闻,一笑置之。

    汉王听从陈平意见,调兵遣将准备攻楚。正值此时,汉王得到消息,说项羽派九江王英布在郴州秘密将义帝楚怀王杀害。汉王先惊后喜,他正愁攻楚兵力不足且出师无名,现在恰好可以利用这个借口联合各个诸侯国共同伐楚。于是汉王下令全军缟素三日,悲痛为义帝发丧。同时发表讨逆檄文,号召各个诸侯国联合起来,讨伐谋逆之臣项羽。各诸侯纷纷响应,很快,刘邦纠集了五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东进伐楚。

    汉军兵分两路,北路由曹参、灌婴统率,进攻定陶,南路由汉王亲自率领,直奔彭城。这时,彭越率三万人也来归附刘邦,伐楚大军愈发声势浩大,一路势如破竹,加之楚军主力未在,汉军得以轻松拿下彭城。汉王与众将士喜不自禁,盛赞陈平良策,传令大摆酒席庆祝胜利。岂料听到消息的项羽早亲自急调三万精锐骑兵自齐赶回救援,但项羽知自己与汉军力量悬殊,遂不正面冲突,等到黎明时分,汉军疏忽大意之际,突然发动袭击。汉军此时还陶醉在胜利的喜庆中,丝毫没有防备,军队瞬时大乱。

    项羽的三万精锐骑兵在混乱的汉军中左冲右突,展开一场大屠杀。汉军来自各个诸侯国,只是临时组建在一起,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所以之间缺少配合和统一调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阵脚大乱,完全不能抵抗,虽数目众多,终不敌楚军兵强将勇、指挥若定,很快被杀得死伤无数。大军混乱中向泗水方向溃逃,楚军紧追不舍,杀汉军十余万人,一直追击至灵壁东的濉水。前面是急流,后面是追兵,汉军如无头苍蝇般相互拥挤、踩踏,十余万人皆被逼入濉水,濉水为之阻塞,变成一条血河。汉王与陈平等几十人被楚军重重包围,眼看已无抵挡之力。正在危急时刻,天色陡然大变,一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直吹得所有人晕头转向,目不能视。楚军的攻势稍稍慢下来,陈平大喜,急忙趁机与仅余数十人一同拼力护卫汉王迅速冲杀出去。

    彭城之战,汉军最终惨败,汉王侥幸冲出包围,逃到吕雉大哥吕泽驻守的下邑,稍作喘息。各路诸侯见此情形,纷纷叛汉降楚,转眼间汉军兵力又回到原点,屈指可数了。汉王沮丧,心里反复思虑,如何才能留住有勇有谋之士为自己所用。若将关中一代分给各将领,是否会笼络住这些人与自己同心同德,共谋天下大业呢?遂问计张良,张良分析当前形势,认为英布、彭越、韩信三人皆大将之才,又驻战略重地,可用,当进一步谋划。

    汉王稍后集结溃散之兵将,驻扎到荥阳。这时汉王不得不改变军事战略,重新部署,仍采纳陈平的建议,让韩信驻扎广武,以和荥阳的汉军大本营成掎角之势,便于策应作战。

    宿将周勃本来就嫌恶汉王重用陈平,致彭城之战失败,遂乘机进谗道:“陈平虽然长得漂亮,面若冠玉,但是腹中未必有奇才异能,否则他提议攻打彭城也不会失败。而且臣等听说陈平在家时,行为不端,曾盗其嫂。事魏不受重视,就投奔楚王;在楚又与项羽不合,就投奔大王。如此朝三暮四,不是忠诚之士所为啊!今日大王还让他当护军这么重要的官职,恐怕不合适吧?”

    灌婴亦在旁附和道:“臣听说陈平初任护军,就收取诸将贿赂,给金多者就对其好,给金少者就冷落其人。陈平这人是反覆乱臣啊!望大王明察,不要受他蒙蔽。”

    汉王见宿将老臣都众口一词参奏陈平,也不禁怀疑起来,于是召来荐他的魏无知责备道:“陈平是你举荐的,可他盗嫂受贿,品行低下,你不该把这样的人推荐给寡人啊!”

    陈平早已料到众将不会服他,如今又彭城兵败,必会迁怒于他,内心早已做好防备。他想办法探知到人们诋毁他的话,第一时间就和魏无知商量了对策。

    魏无知胸有定见,坦然对汉王道:“臣对大王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而大王对他不满的是他的品行,所以臣窃以为举荐陈平不错。大王请想,现在把尾生那样守信,孝已那样行孝的人荐给大王,若不能给大王提出决定胜负的谋略,大王能有闲情逸致用他们吗?现在楚汉相争,势均力敌,胜负未卜,臣向大王举荐贤能奇谋之士,采用他的计谋确实对汉有利,就是真有受金盗嫂的劣行,又何必因小失大,对他不信任呢?!”

    汉王听闻点头,不再责备魏无知,又把陈平召到面前问道:“先生事魏不得意,又去事楚,现在又背楚来事寡人,若是诚信之人,会这么三心二意吗?”

    陈平不卑不亢道:“臣事魏王,魏王不听臣的意见,因此去事项羽。项羽不能信任别人的才能,凭自己好恶用人,所重用的都是项家人和妻妾之兄弟,虽然帐下有奇才异能之士,却不加重用,所以臣离开楚国。听说大王知人善任,声名远播,因此才来投奔大王。臣匆匆从楚国来,身上没带任何财物,若不接受将领金钱,没有生活资本。假若臣的计谋大王可以采用,请大王用我;假若大王认为我不可用,我所献受的金钱未动,请把它们封好,上缴给官储,即请让我辞官回家。”

    汉王权衡魏无知和陈平的话,觉得颇有道理,自己若想胜楚,必须重用陈平,于是诚恳地对陈平道:“寡人错疑了先生,请原谅!”

    汉王为了树立陈平在众人中的权威,重赏了他,又拜他为护军中尉,让他监督汉军各将领。诸将见汉王非但未怪罪陈平,反而如此重用,才不敢再进谗言。

    从此,陈平在汉才得以安定下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