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轻放的光阴-青春一场 绝不辜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年少的模样,像春暖花开

    年少,也是一段眉清目秀的好年华

    如同溪水,融化于春日的桥头,温情而舒缓

    如同花开,绽放在不知名的清晨,淡雅清幽

    亦如雪,炊烟,月光……

    前方有梦想在等你

    罗从政

    一个阳光清朗的日子,收到了小弱的来信。

    我并不认识小弱,她是看了我的散文集后,萌发了给我写信的想法。在信中,我得知她是个普通高中生,用她的话说:是个平凡得没有一点异样、也没有一点值得别人夸奖的女孩。

    小弱告诉我说:在家中,父母的眼中自己是个不够优秀的孩子;在学校,老师的眼里我总是学习不用功,功课太差;在同学眼中,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突出缺点,却也不是很受同学欢迎……

    最重要的是,小弱说自己时常缺少一种力量,不知道该为什么而努力。她说,尽管我想过各种职业,科学家、医生、教师、飞行员、探险家等等;可是,我的内心又告诉我,这些都不适合,或者说,这些职业离我的距离太遥远。她还说,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信誓旦旦,将来要成为谁谁那样的伟大人物,我就很自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都要高中毕业了,可我还找不到自己的梦,找不到一个属于未来、属于我的梦……

    同时,她在信中说:看到你在大学时代就出书了,一定是从小就喜欢文学,并一直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进……她还说:我真羡慕你,你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坚持追求的文字理想……

    在信的结尾,她一遍遍地问我: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梦想呢?

    读完小弱的信,我在头脑中构想她的生活,以及她面临的处境。

    她给我写信的目的很简单:问路寻梦。她说在我的书中看到了对于梦想的执着,她想知道,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梦想,并坚守在梦想的道路上?

    无论是出于对读者的信任,还是对这位陌生“妹妹”的请求,我都没有理由不给她回信。借着回信的契机,我也找到了自己寻找梦想的那些彷徨岁月。

    几年前,我的高中时代,和小弱没有多少差别,同样是个被梦想遗忘的孤独孩子。在同龄人中,我找不到尊严,看着别人获得各种褒奖,心中的失落像暴雨来临前的云团。在生活中,我找不到每一天的意义,我像蜗牛一般,重复着前进,缓慢地爬行。对自己的“虚无”,一直保留到上大学,真实地讲,考上大学多少还有些侥幸。在大学里,看着身边一个个“精兵强将”,我自知不是对手,也只有处处躲避,默默地孤独着、沉默着、迷茫着。

    人生的转折总是在极点。当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彻底感到无望,产生退学的想法时,文学救了我——阅读文学杂志、名着,氤氲在文字的海洋中。我找到了心灵的港湾,获得了生命的释放。渐渐地,我开始了写作,并很快发现,一个在高中连作文都不会写的男孩,再也离不开文字了。文学成了我的精神寄托,成了我安慰现实的一剂良药。

    大学的那些年,我专注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一篇篇作品发表,获奖证书从四方飞来,稿费单带来一次次的心理安慰。直到大三时,我和外校一同学,合着出版了我们的第一本散文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回想,那似乎是另一个人的轨迹,那么遥远、陌生。不可否认,刚上大学走上文学路,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因为我在那个十字路口找到了自己的心之向往,找到了前进的阳光。正是凭着那份偏爱,那份执着,我看到了自己的亮点,在写作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尊严,更找到了梦想的意义。

    回望这么多年走过的路,还算不上成功,但我已然满足,因为我找到了梦想,获取了奋斗的动力。人生真的很玄妙,至少,在我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爱好上写作,更不敢想象有出书的念头。然而,现实把这一切都摆在我的眼前,或许,梦想从不曾抛弃每一个人,它很早就在我人生的那个十字路口,静静地等着自己的主人。

    给小弱的回信中,除了交给她一种全新的自我评价,大篇幅都是在谈我的经历。我不知道自己的真切历程,是否能对小弱有所启示,我所希望的,只是让她从中感到:前方也有你的梦想在等你。

    跳跃在草尖上的阳光

    李红都

    初次看到这种小花的时候,它正像草一样伏在办公楼下不远的花坛里,小小的花瓣还未舒展开,露着极浅极淡的紫,零星地散布在草丛中,好一片“绿肥红瘦”

    的景象。而今,仅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曾零星散布在草丛中的无名小花便像一片火烧云,染红了草地。

    石径弯弯隐在草丛中,放眼观去:碧空,绿树,“粉云”铺路……当然,这不是天空上的云,而是这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花聚成的祥云。司空见惯的厂区景色因了眼前的这片开花的三叶草而变得像园林般,令人心旷神怡。我忍不住走进花带,弯下腰来细细地打量它们。

    这究竟是什么花呢?紫红的花蕊像丽人涂黛的眼影,细小的花茎上舒展着朵朵浅紫的花瓣,一簇簇细小的花朵挤挤挨挨地拢在草丛间,像是想呵护住什么似的,三片心形的小叶子宛如三颗小小的心很团结地靠在一起。我掏出手机拍下了它的近景,设为桌面,就让它成为初夏送给我的一份礼物吧。

    同事看到手机上图片,告诉我:“这株植物不是花,是一种草,它的名字很好听,叫三叶草。”

    三叶草,好美的名字,我惊诧,草也能开花?转念细想,是啊,很多草都能开花的呀。狗尾巴草开的花毛茸茸的,真像一只狗的尾巴;蒲公英开的花像一把小伞,轻轻一吹,就四散开去;白叶网纹草开的是黄色的小花,像桂花似的惹人爱怜;还有一种草开出的花是黑的,我已忘记了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小时候,我和伙伴们常用它画眉……那些开在草尖上的花朵,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莲花的清雅怡人,没有玫瑰的娇艳欲滴,微风拂过,它们像彩色的露珠摇曳在纤弱的草尖上,别有一番令人心动的美丽。

    美丽的东西,总能留下一些美丽的回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恋人,他们很相爱,一起住在一片很美的桃林里,但是因为一件小事,男孩和女孩子闹别扭了,彼此不肯让步。爱神到他们住的那片桃林,谎称他们对方会有难,只有在桃林最深处找到四叶草才可以挽救他们……男孩和女孩听后表面满不在乎,可是心里都为对方担忧。那晚下雨了,是暴雨,但是他们仍偷偷为对方到桃林最深处寻找四叶草,虽然最终都没找到,他们却在寻找四叶草的路上知道了对方其实一直很在乎自己,他们又和好如初。爱神笑了……

    好美的传说啊,它告诉了我们,珍惜拥有,幸福之神才会光临。只是,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四叶草呢?可能世界根本不存在这种草,就如现实生活不会有非常完美的人生。

    但是,漫漫人生路,谁又能保证一生的完美呢?

    有人说,三片草的三片叶子,一片代表亲情,一片代表友情,第三片代表爱情。从一出生,我们便拥有了亲情;随着成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的道路上,又寻觅到了友情;到一定年龄,又会找到那个深爱我们、愿意牵手到白头的人,于是乎,我们在人生路上已逐渐找到了世间最值得珍惜的三种财富——“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三种都拥有了,能说人生不富有吗?能说生活不幸福吗?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很有才华,但也很任性。因为卑微的父母没有能力给大学毕业的她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她跟父母闹翻了。之后不顾母亲的哀求独自到南方发展,想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繁华的大都市,每日拼尽了心力做好当日的工作,下班后她和伙伴们沉醉在灯红酒绿当中,让热闹和欢笑驱散内心隐隐的寂寞。但每晚枕着点点星光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时,内心的孤独和思乡的焦虑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发现,感情原来比物质生活更能给人带来安全和幸福的感觉。离开了亲人,她渴望用友情和爱情填充内心的空虚,却又发现在这个充满竞争、人才频繁流动的大城市,很难找到淡如水的真朋友,家乡那些一起长大的同学和她曾嫌弃过“没本事”的青梅竹马的恋人,如今成了她日思夜想的幸福根源。

    我不知道该怎么劝她?是回来过像小城中随处可见的三叶草一样普通却亲切安稳的生活,还是选择漂在那个找不到根的大城市继续寻找幸福?但我从她网络中那一行行思念亲人和旧友的文字间,读出了一颗失落的心。而另一位本没有她出色的女孩子,在企业找了份普通的工作,休息时陪陪家人,或和朋友们一起去旅游,在朋友圈子里找了一位和她一样普通、但非常疼爱她的小伙子做了幸福的新娘。婚后,他们互敬互爱,在平凡的日子里静静地享受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如今,已是一个四岁男孩儿母亲的她,仍然目光清澈、满面温婉,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生活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幸福与不幸,全在自己的感觉。万物共同拥有一轮太阳,但有的草在阳光下能开出幸福的花儿,有的花却未及绽放最美丽的容颜,已凋零在自己选择的风口浪尖。“给点阳光便开花”,这是三叶草的写照,也是那位幸福女子的写照。知足的草和心态不高的人一样,总会离幸福和美丽更近些。所以,即使我们都是像三叶草一般平凡的“草根”,只要用心呵护陪伴在我们生活中的这三片“叶子”,阳光最灿烂的时候,也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儿映亮我们人生的夏天。

    我已知道,盛开在我们平凡生活当中的那朵花和开在三叶草草尖上的花一样,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它的名字便是三叶草的花语——“幸福”。

    趁自己还年轻

    梅玉荣

    似乎并未吸取央视关于“你幸福吗”采访导致大众吐槽的教训,浙江卫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突发奇想,走上街头,高调采访路人“什么是青春”,结果倒也收获了五彩缤纷的答案。一位大叔自嘲说“我们已经是青春的平方了”,一位大妈忧伤地回忆“我那个年纪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一已婚少妇骄傲地回答“青春就是当初我追我老公一样,从十八岁开始追了三年”,一个满脸青春痘的大学男生则调侃道“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大学”。

    自嘲里的智慧,忧伤里的茫然,骄傲里蕴藏的正能量,调侃里隐含的少年锋芒,其实都是真诚的回答,直指内心。

    细视“青春”二字,你会发现,横竖撇捺的下面,躲藏的是“日月”如梭,青春便是如此消磨。

    青春是歌中永恒的主题。《青春》有远方:“我打算在黄昏的时候出发,搭一辆车去远方”;《岁月轻狂》有遐想:“水一般的少年,风一般的歌,梦一般的遐想,从前的你和我”;《光阴的故事》镜头跳跃:“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超越梦想》激情高昂:“让生命拥抱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一丝朦胧,一点青涩,一段狂放,一些淡淡的怅惘,一些莫名的忧伤……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席慕蓉这句诗足以串联少年、青年与中年。当我们像溪水一样,不以为然地跳过青春这片海洋,接下来的便是浪潮对土地的怀念。有些日子,只有被镀上回忆的美丽色彩才会显得动人,虽然一路匆匆忙忙跌跌撞撞。回忆是物质与灵魂的交汇点,经时空摩擦,会绽放出奇妙火花。一首首老歌带我们回到过去,回到在磁带店挑选好歌的日子,回到书包里揣一个大大的随身听的日子,回到肆无忌惮的中学时代。

    青春是一种信仰。古人有名言:“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贵于万金的青春,于屈原是自沉汨罗而不绝的梦想,于岳飞是精忠报国的坚定信念,于陆游是死不瞑目的故土情深。习总书记在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一份博大祥和的“中国梦”植入青春的血脉,期盼蓬勃壮大,蔚然成林。

    青春,可以容忍适度的轻狂。网上曾盛传一句话:“你不吵不闹不任性不叛逆不逃课不打架不去玩不K歌不通宵不旅游不喝酒不逛街不早恋只因为要学习要工作……请问你的青春是被狗吃了么?”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那样,你的青春不仅喂了狗,还被啃得只剩骨头架子了。但这句话绝不能成为放纵的理由,因为太放纵会失去灵魂的依托。

    人生四时八节,青春是最灿烂的一季。那一季倾城的日光,落花成冢般的痴情,你一出现,便是晴天!世事茫茫难自料,一生最痛是情伤。但因为青春,我们用力深呼吸,用力做梦;因为青春,我们不怕失败,让生命怒放!所以,青春应是暖色调,多维度。要拒绝颓废,消除压抑,反对暴力。最重要的是,远离毒品。

    趁自己还年轻,趁自己还有理想,趁自己还没有被世俗化,趁自己还没有被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所吞噬,我们才要好好珍惜这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不要等到青春远逝,才百般无奈地“致青春”。

    倘能安然到老,我们会目光慈祥地望着儿孙,念一句古语:天下至味,一碗安乐茶饭;天下至福,一生暖老温贫。

    然后打开留声机、VCD机、电视机、电脑、手机,或时光穿梭机,放一首老歌,以此祭奠逝去的青春年少。

    然后,我们把共同的回忆,镶在青春纪念册里,一页一页,全是夺目的光华,包括泪滴。

    倾听心的节奏

    罗从政

    没事时,我总喜欢对着钟或表发呆,看着指针欢快的舞步,听着美妙的“滴答”声。时间长了,倾听竟成为我面对生活的一种方式。

    记忆中最早留下钟表的声音,我还是个孩子。坐在土屋的木质门槛上,小手并得像个莲花座,撑着下巴,两只圆鼓鼓的眼珠子要蹦出来似的,目光的终点是屋子中堂上早已落满灰尘的发黑大挂钟。一动不动地盯着,眼睛眨都不眨,也不明白到底看什么,或许只是好奇,只是呆呆地盯着,直到母亲喊我的声音充满责备时,我才缓过神来,貌似从梦境醒来。

    那时,并不懂得钟表里藏着什么,也许只是认为好玩。几根指针没完没了地转,一圈又一圈,循环往复,总也停不下来。时针是没有声音的,总之是听不到,过了好长时间才知道原来我的眼睛被骗了,半个小时都过去了。分针的声音也是难以捕捉的,不过每过一小会儿还是可以听到一声。美妙乐曲般的音符来自秒针,秒针是最残忍的,每一刻都在前进,从来不会等等自己的伙伴。在我幼稚的心中,三根指针就是三个心心相印的好朋友,永不分离的挚友。

    后来,在一次生物课上,老师告诉我,人的正常心跳是每分钟六十次左右。儿时的思维充满幻想,我顿悟般想到了挂钟里秒针的跳动,想起了坐在门槛上数钟表步伐的感觉。那次放学,我迫不及待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门槛上看钟表里的指针跳舞,不过这一次我是边听钟表,边用手紧贴胸口感受心跳。大约是二十秒之后,或者更长的时间,我感觉有奇迹发生了。我的心跳速度竟然和秒针的转动完全一样,我甚至还听到了我的心跳也有“滴答、滴答”的声音,和挂钟传出来的完全吻合。我如同受到了一种共振,久久沉浸其中。从那以后,每次听到钟里秒针的声音,我就听到了自己的心跳,不用手贴在胸口就能感觉到,似乎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发生着和心跳一样的颤动。

    然而,这种感觉也并不是对每一个钟表都应验。比如,在钟表店里,面对各式各样的钟表,我却没有一点兴趣,心跳似乎也很微弱。又比如,面对数字清晰的电子表,我是怎样也找不到自己心灵的触动。长久的经验告诉我,中堂上的那尊挂钟与我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何时,只要有它的声音在,内心顿时宁静下来,心跳声也“突突”变得明显。

    搬家离开老屋时,堂屋的挂钟是我一路抱着的,走在路上感觉就像抱着自己滚烫的心。

    由于老钟太久,样式也难看,不再适合新房的大厅了。父亲几次都说让把那钟扔了,我百般阻挠,无奈之下,我只有擦擦那沾满岁月的污迹,然后挂到自己卧室的床头对面。每晚睡觉前,我都会靠在床头,看着指针一步步远了,又近了,又远了……曲子没有一点变换,却是我最珍爱的——那是和我的心共同的演绎。看着看着,眼睛模模糊糊,安然睡去。

    有一天,在听着指针跳动时,竟不知不觉靠在床头睡着了。醒来一看,还不明白自己怎么坐在床上,床头灯还亮着。可就是在这沉睡醒来的一刻,在清晰的钟声里,我似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对钟表的心跳情有独钟——指针转的是时间,不也是人生吗?

    记得中学将要毕业时,看过迟子建的一篇文章——《时间怎样地行走》。作者告诉我们:

    挂钟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面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划痕的面容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的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是从这一篇文章认识迟子建的,也是从这篇文章中,我找到了时间是怎样行走的。原来,我从童年开始倾心钟表的心跳,都是在观察时间,只不过以前不知道自己的目的而已。同时,我也有了种被欺骗的感觉,原来所谓和心跳一起的跳动,都只是感官而已。也许是明白了旅途的目标,我渐渐对钟表的心跳有了恐惧感,也不再用手去感受心跳的搏动。我害怕自己窥到了时间的真谛,又似害怕中了时间的魔咒。

    辗转奔波,几年的游子生活渐渐让我忘记了时光的流逝。当我再次回到家,回到挂有老钟的那间屋子,钟声却停了。父亲说,停了有两年了,大概是没电了吧!那一晚,我盯着没有声音的钟盘,久久无眠,心绪复杂。第二天,在修理师傅的帮助下,钟声再次响起,气定凝神,听着指针的舞动,我又找到了心跳的旋律。

    临走时,我取下了刚刚修好的钟,用毛巾认真地擦了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地放到箱子里衣服中间。我知道,我的生命注定不能离开这钟,更无法回避这钟声,我的心灵必须找到与钟声统一的节奏。

    比天空还要辽阔

    卢志容

    在厦门工作的那段日子,遇到了些不顺心的事,有点郁闷。到了星期天,就常常约上二三知己,带上两瓶地瓜酒、一包猪头肉、半斤花生米,到海边去畅饮消闲,宣泄胸中不快。聊到酣畅处,每每借着酒兴面对茫茫大海纵情高歌一曲。海浪裹卷着我们的歌声,时而呼啸而去,消失在大海深处,时而扑向岸边,摔在岩石上,摔出更加激越澎湃的旋律。每当这时,我便感到特别的开心,特别的轻松。

    于是我们收住歌喉,欢笑着撒开双腿踩着松软的沙滩尽情跳跃奔窜,直跑得两腿发酸浑身冒油,再跳进海水里扑腾沉浮个够。待释放完体内积蓄的热能之后,才一个个懒猫似的展开四肢仰躺在沙滩上喘气,晒太阳。这时,世上的一切烦恼也就化为烟雾飞到九霄云外了。

    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天空格外澄澈,我们又一次拥抱大自然,与海滩融为了一体,默默地、静静地倾听耳畔时强时弱的有节奏的海涛声。此时,我只觉得自己的灵魂似乎出了窍,化成了一片云,悠悠地飘飞起来,直向那高深莫测的蓝天飞去,进入了一个无尽的时空隧道,而留在海滩上的则是一具空泛的躯壳。

    躯壳渐渐缩小,像鸟笼,像蜂巢,最后竟然小得融在沙粒里了——原来我在这个世界上竟是如此的渺小,往日常把自己看得很大,估得很重,实在可笑之极。

    转瞬间,这具躯壳似乎又迅速膨胀起来,像高楼,像大山,不一会儿,竟然把无边无垠的蓝天和大海也包容其中了。这时,我便成了蓝天,我便成了大海,宇宙中一切的一切全装进了我的胸中。

    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为此,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而为人的自豪和尊严。想到世人常为一些个人的小恩怨、小得失而耿耿于怀,纠缠不休,更有甚者,还有人为了达到某种私利而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无为的内耗,除了给社会带来损失,给别人也给自己造成伤害之外,还有什么呢?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此时此刻,盛唐诗人李颀的诗句把我带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无比清醒的精神境界,我感到身轻如燕,心静似水。

    一轮通红的太阳不小心跌进海里去了,溅起一道美丽的霞光,把海天相接的尽头染成了一片流动的猩红。它告诉我们,该收收心回去了。

    这是一次平凡的神游,却让我终生难忘。

    幽默时光

    再来一听可乐

    昨晚朋友一起吃晚饭,酒足饭饱后,叫老板结账。老板拿了单子来说:“261,算260!”朋友突然问道:“老板,261块算260,那如果266算多少呢?老板愣了一下道:“也算260!”这朋友拿起筷子夹了口剩菜道:“老板,再来一听可乐!”老板凌乱中。

    参透

    中国佛教史考试,一同学交了白卷,结果满分。问老师,答曰:四大皆空。第二年这同学的室友选这课,也交了白卷。

    但交完心里非常忐忑,怕出什么岔子,于是特地打电话:“老师啊,我这是四大皆空啊。”然后听到电话那头老师长叹了一口气说:“本来都给了你满分了,看来你还是没参透啊……”

    如风的少年,如歌的青春

    侯拥华

    年岁渐长,心事渐多,常常会在夜里无端忆起一些往事。可是,偏偏却又害怕忆起。特别是那些太过美好的部分,几乎是要在记忆中刻意抹去。

    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是因为生怕那一念一想,会让自己幽怨断肠、悲伤萦怀。

    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不大的农家小院,桐荫如盖,一院花香。有一次,父亲下班过来看我和弟弟,借着他进屋和大人说话的间隙,我偷偷跑到院子里骑他的自行车。

    骑着骑着,车子突然倒了,额头砸出一个大口子,血流不止。那天外婆第一个一脸惊恐地跑出来,大呼小叫地抱着我去找白布给我包扎。

    她脸上浮起的疼惜,至今还历历在目。还记得外婆家外的那条青石街,只要卖冰棍的吆喝声响起,我就会跑出去讨要。每次都是空手而出,满载而归。其实跑出去的时候外婆就已经紧跟在后了,像是早已形成的默契,我拿东西,她付账。看我喜滋滋吃冰棍的样子,她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如今,那些爱我的老人都已作古,他们的一颦一笑永远留在了记忆中,想起来都会生出几分心痛。

    小学二年级,母亲曾经到村小学带过一段时间的课。在校园里每次见到她,我都要低头避开,生怕她发现我的调皮而招致训斥。可母亲,总是笑笑,不语,有时也装作没有看见我的样子步履匆匆地走开。

    她走过的样子很美,黑发如瀑,身影袅娜,我回头望去,她只留一个美丽渐远的背影给我。回到家后,母亲又亲自辅导我和弟弟的作业,温言柔语,不厌其烦。

    那样美好的日子现在再也寻不到了,老了的母亲容颜不再,甚至连脑子也混沌一片,老花了的双眼再也看不得书本了,怎么能去辅导孙儿孙女的功课呢?

    少年时候的玩伴总是一大群。一同相邀下河捉鱼,一同商量爬树捣鸟窝,也曾深夜密谋去偷邻村地里的西瓜。如风的少年,如歌的青春,现在都已成了云烟。现在大家都成家立业,肩上担起沉重的生活担子,相聚甚少,交流甚少,偶尔相见,笑笑,走开。生活没有了交集,那些美好的记忆也渐渐忘却了。后来,听说其中几个要好的朋友,有的遭遇了车祸,有的离了婚,有的入了狱。那些少年无知的天真快乐便更加让人缅怀了。

    中学时候暗恋过一个女生。曾经借她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日夜临摹,期待得到她的赞许。也曾经和其他男孩那样,写不署名的情书给她,怀揣一些小惊喜认真地等待她的回复。可终究所有的努力都无疾而终,随着毕业结束匆匆了结。成年后,再见到她的时候她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当初的那份心动也不复存在。仿佛当年自己是和自己的青春进行一场暗战,那种惨败与失落总是不言而喻。

    再后来,也曾豪情满怀轰轰烈烈地去谈一场恋爱,也曾爱得心潮澎湃,魂绕梦牵。只是不欢而散后,所有关于青春的故事都画上句点,只留无限唏嘘与慨叹。

    再后来,就刻意忘掉过往,只留现在与未来。

    近日看朋友推荐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看着看着就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已经多年不曾这样激动了,这次忽然又想起过往,所有的疼惜与无奈一股脑都冲进脑海。

    原来,自己也曾有过热血浪漫,也曾有过豪情满怀,也曾欢喜,也曾悲伤,也曾无奈。

    在喜过悲过之后,一下释怀了。那些年,往事如风,光阴入梦,多少过往或灰飞烟灭或化蛹成蝶,昨天的你已经不复存在,那么今天的你,又何必去在乎从前呢?

    苦涩也是甜的味道

    枕戈待旦

    我有过一段困顿的日子。前几年中专刚毕业,我一时找不到工作,在城中村租住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房子。

    在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下,我一个小小的中专生,当然经历了几多风雨。好不容易,我进入了一家销售公司做业务员,工资不高,但是能养活自己,我觉得不错了,先就业后发展吧。

    读中专时我就参加了自学考试,留在这座城市打工,我一是想实现考个本科文凭的愿望,希望将来能有好的发展;二是想挣些钱还上我上中专时借的钱。

    生活上我能节俭就节俭。每天晚饭后,我会在房子里读书或写文章。对于未来,我知道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住进院子的一个月后,搬来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个五六岁的活泼、可爱的男孩。同在一个院子住,我们慢慢地就熟了。

    他们从农村来,在这座城市里卖早餐。那时,小男孩的妈妈说,上学前班的小男孩学的英语单词不会读,让我教教他。我答应了下来。小男孩的妈妈说,一直麻烦我心里过意不去。我说没关系的。后来,小男孩的妈妈买了复读机,让我把他学的新单词读音录下来,便于小男孩去读。

    小男孩只要见我下班回家,总是礼貌地叫我叔叔。我觉得他很懂礼貌,还真的很喜欢他。时间长了,我们俩也很熟了,小男孩有事无事也爱往我屋里跑。我常常对他说,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你看叔叔文凭不高,找个适宜的工作很难,你可要好好读书啊,等等。小男孩仰着胖乎乎的小脸说:“叔叔,我知道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会好好学习的,以后我要考清华或者北大。”我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小小年纪就有志气。好好学习吧,叔叔相信你!”

    一个周末,我正在房子里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写到动情处流下了泪水。恰巧小男孩进来了,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叔叔,你怎么哭了,是不是想家了?”我赶快抹去眼泪搪塞过去了。周一,我下班后,小男孩跑到我的门口说:“叔叔下班啦。”我点头说:“是啊。”“叔叔,我送你一个礼物。你猜是什么?”他倒背着手笑着对我说。我笑着说:“叔叔什么也不要。”小男孩把手伸到我的面前:“叔叔,我请你吃棒棒糖!”看到他的手里拿着一把棒棒糖,我连忙摆手说:“叔叔不吃,叔叔不吃,谢谢你了。”小男孩说:“叔叔一定要收下。”

    我执意不要。小男孩剥开了棒棒糖:“这样吧,叔叔你尝一尝。”我只好接了过来。“叔叔,甜吗?”“甜,很甜。”“叔叔,我听我爸爸说,虽然你和我们家一样现在生活得不好,但只要上进,就一定会苦尽甜来,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现在你吃了我的棒棒糖,不是感到很甜吗?”一下子我愣了,小男孩竟说出了这样富有深意的话。

    虽然人生有许多苦涩与烦恼,可是把苦涩和烦恼转换成棒棒糖吃了,不是仍旧感到很甜的吗?在这种意义上,吃苦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此后,我的心境变得越来越好。我努力地做业务、学习,我自学考试的科目一门门过关了,我写的文章也一篇篇地发表了。当我把本科证拿到手的时候,我已发表了七八十篇文章。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一家杂志社做起了编辑,而这个工作也是我热爱的,生活也由此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我一直记得那个小男孩和他的棒棒糖。

    少年,你好吗

    吕保军

    接到入伍通知那天,他激动得一夜没合眼。从小就向往大海的他,脑海里全是无边无际的蔚蓝。似乎以后,就可以每天徜徉在风平浪静的海边,看潮起潮落了吧?也许兴之所至,还能和战友们跳进雪白的浪花里畅游一番呢。

    但是,他被分到了一座海岛上当坑道维护兵,四面环山,交通不便。都说当兵在海岛苦,在海岛深山里就更苦。在这里,他几乎看不到大海。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坑道口前面的空旷地上,才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远方海天相接的地方,有一片蔚蓝。即便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一年里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

    山路弯弯,雨雪泥泞。

    他和几名战友迎着风雨驻守在海岛深山,那份艰苦那份寂寞,可想而知。每天,他都盼望明天是个好天气,就能伫立在坑道口,眺望那片遥远的、令他无限神往的蔚蓝了。现实跟当初的幻想差距太大了,他内心里不免怅然。

    有一个人,将他的失落看在了眼里。这个人就是班长。班长说,你喜欢大海,对吧?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班长二话不说,领他来到一处山脚下。咱们比赛登山,看谁先爬到山顶好不好?他狐疑地看着班长,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班长神秘地一乐,无限风光在险峰,来吧!说着,率先朝山顶爬去。不甘示弱的他,跟在班长屁股后头朝上攀爬,他们很快就爬到了山顶。

    班长矗立在那儿,朝连绵起伏的山峰放眼远眺。他也学着班长的样儿朝远方眺望。班长问,看见了么?他说,看见了。班长又问,看见什么了?他说,山,连绵不断的山。班长再问,还有呢?他说,还有云雾,白茫茫的。班长还问,还有呢?

    他疑惑地摇着头。只见班长大手一挥说,还有大海,蔚蓝色的大海!波光如镜的海平面上,鸥鸟在展翅翱翔,轮船在进出海港……

    他努力瞪大眼睛望去,却没有看到班长描绘的画面。莫非,班长的眼睛出现了幻觉?班长肯定地说,你不信?咱们当的就是海上的兵,怎能看不见大海呢?想看见么?

    我教你个办法。只见班长双手拢在嘴边,朝着连绵起伏的大山,放开喉咙大声呼唤起来:哟嗬——,哟——嗬嗬——余音甫歇,班长兴奋地说,真痛快!你也试试。他起初有些放不开,因为他从未这么放开喉咙呼喊过。班长启发他说,你不是想家了么?许是想念初恋情人了吧?把心思喊出来就轻松多了。

    他的脸倏地红了,班长,人家还没谈过恋爱哩。

    班长坏坏地笑了,嗯,那一定是想念爸爸妈妈了。喊吧,大声地喊出来!尽管他们听不见,或许能在心灵深处感应到哩。

    班长最后这句话,打动了他。他学着班长的样子,把双手放在嘴巴上做喇叭状,大声喊着:妈——妈——你——好——吗——我——爱——你——大山回音:我——爱——你——爱——你——喊得他从头到脚泛起一阵惬意。几声喊叫过后,顿觉有回肠荡气、畅快淋漓之感,似乎积郁心头的孤独统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所有的失落也一扫而光。

    班长动情地说,其实每个战士刚来到这里,都曾有过焦虑,有过彷徨,可一旦学会了在苦涩中寻找甘甜,懂得了在寂寞中体味快乐,就会深深地爱上这里……就能看到心爱的大海了。起初,我也和你一样,不过现在,我全都看见了。我不仅看见了大海,还看见了我老家的村庄呢。村头那棵大榆树依旧苍劲挺拔,再朝里望去,就是我家新盖的大瓦房,我妈正站在门口喂鸡崽哩……

    听得他心头一热。其实他早听说了,班长虽身在深山,但他求知的欲望却很强烈,每天都在抓紧学习,准备考研究生呢。去年他考上了一所陆军学院,没有走;今年又拿到了某建筑学院的录取通知,却仍然留了下来,准备帮两名新战士拿到计算机三级等级证书。这让他由衷地钦佩。

    此后,他就喜欢上了这种独特的解闷方式,一旦孤独了,想家了,就爬到山顶,扯开嗓子猛喊几声,那种青春粗犷的、男子汉的啸叫声便在山涧云雾中缭绕回荡,久久不散。都市有都市的好,大山也有大山的乐,比如这纯天然的“喊吧”,喊得他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喊得他的信念像大山一样挺拔!真的,站在高高的山巅,面对茫茫云海,他仿佛看到了一片蔚蓝色的大海,海面上波光如镜,鸥鸟飞翔,海港里无数船只进进出出,一片繁忙景象。是啊,身为一名海上的兵,怎能看不到大海呢?雪白的浪花每时每刻都在心头跳荡的啊!

    这时候,莽莽苍苍的群峰中间,一轮火红的朝阳冲破云雾喷薄而出,冉冉升起。太美了!他只觉满腔的热血也随着渐升渐高的太阳一起沸腾,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江山如画。一阵青春的呐喊又一次从炽热的胸膛里爆发出来:妈妈——,我——爱——你——妈妈——,我们——爱——你——是大山的回音么?不,这喊声是从身后发出的!

    他猛回头,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的战友们也来喊山。他们调皮地学着他的样子,将双手握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着。

    嘻嘻、哈哈、嘿嘿、呵呵……大山里,顿时回荡起青春的欢笑声。

    选择成长,选择不被理解

    李红都

    收到你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丝毫的兴奋,相反,应该说,我是很失落的,甚至可以说,有些不甘。而你,眼睛却笑成了两弯月牙。

    是的,那个学校,是一所职业院校,尽管在我们当地,甚至在整个河南,都算得上是专科类的好学校,但毕竟与我为你设计的人生路线大相径庭。在我心中,你应该骄傲地走进省级重点高中的大门,最起码,你也能上市级重点高中,仿佛这样,才能不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但现实是残酷的,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都得接受这个事实。看着眼前已长得和我一般高的你,真想骂你不争气,忍了好半天,才把几乎要脱出口的话咽进肚里。

    面对我的不悦,你却满不在乎:“这也是个大专啊,五年制的,而且还可以参加专升本……”

    但是,亲爱的,毕竟这样一来,你的人生,就缺少了高中的生涯,那是一段艰辛却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人生之旅。

    我给你讲我的高中时代,讲我的激情奋斗,你不想听,你说,你想走自己选择的路,不想走我给你设计的路。你说,你有自己的追求和思想,不想一切听我的安排,没了自己的主见……

    我们争了半天,谁也没说服谁。但是,我明白,你倔,认准的事,谁也改变不了你。

    我仰天长叹,随你好了……

    你欢呼雀跃,终于可不必再背那令人头痛欲裂的元素周期表,做那枯燥无比的数学方程式。

    我不知应悲,还是应喜?毕竟我们那个年代的中学生,崇信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毕竟多学些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将来才有更长远的发展。但我也知道,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高中时学的很多知识无非是一块块大学的敲门砖,就如我,成年后,忘得最快的,就是那些与工作不沾边的数理化,而且我也知道,你虽不如我当年那么刻苦、那么听大人的话,但是秉承了我的兴趣和爱好——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写朦胧的情感故事和纯真、唯美的诗词。或许,你长大也像我一样,走写作的路,让名字在全国各地的期刊杂志上缓缓开花……

    那一天,看到你的文章刊发在《河南工人日报》

    副刊,我惊喜得泪都流了出来。没错,从你那细密精巧的构思和语言唯美的程度上来看,你远胜过当年的我。

    你发表第一篇作品时,才14岁半,我发首篇文稿时,已近19岁。外市的一位作家开导我,想当年,琼瑶也偏科,数学常常不及格,三毛也同样,语文上是天才,数学则会考鸭蛋,说不定,你家小淘包将来会远远超过你我……

    回想当年,自己何尝没有做出令大人感到“不靠谱”的选择,也试过多条父母安排的人生路,最终走通的,还是自己选择的那条路。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选择成长的时候,往往也是选择不被父母理解的时候,因为我们有了独立的思想……这么一想,心里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的脸色柔和了起来,拉着你的手,走进朗朗月夜。

    舒爽的晚风,吹散了白日里争吵带来的郁闷,悄无声息地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我和你,像一对知己,并肩坐在月光下真诚地袒露心声——不知你是否明白,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一次选择。无数个选择的结果,就是你的命运。不只是这一次,在过去的那些日子,你也一直在做着选择:上课,你可选择听讲,也可以选择打盹;写作业,你可选择用心,也可选择马虎;课余时间,你可选择参加培训,练好英语口语,也可以选择到溜冰场和KTV,游戏人生,虚度光阴……而你过去的那一天天的选择,现在已直接让你看到了你和那些骄傲地走进省重点高中的同班同学的差距……

    亲爱的孩子,请不要流泪,泪水挽不回流逝的光阴。

    要知道,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如果你能从这次失利中总结出来点什么,就没有虚度这三年的时光。

    成长的道路,充满了不可预知的成败,赢得一时,不一定就能赢得一世;输在一时,也不一定后面就没了希望。

    所以,妈妈希望,在新的学校里,别让爱玩、爱攀比的孩子影响到你。愿你每一天,都能认真地做出选择,选择上进、选择勤奋、选择微笑、选择勇敢……然后,像你说的那样,以全新的姿态,做好未来专升本的准备。

    心灵的外衣

    顾晓蕊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鼓励我说,女孩子要举止优雅,充满自信。身为军人的父亲,一向威严有加,他的话深深印在我心里。因而少女时代的我成绩优异,且性格温和沉静。

    然而,在我走进高中校园后不久,却遇到了件尴尬的事。那天,我从教室回来得有些晚,端着脸盆从宿舍出来,径直走向洗盥间。我看看周边无人,边刷牙边哼起了歌。在我洗漱完转身往回走时,突然看到有个女人就站在我面前。她披散着头发,眼眶黑而深陷,颧骨尖尖地突起,脸上像蒙了层霜。我正吃惊中,她抬手拉下电闸,周围暗了下来。昏黄的走廊灯下,只见她的眼眸如冰般透着寒意,我吓得尖叫一声,逃也似的跑开了。我害怕这张脸。

    我惊魂未定地跑到宿舍门口,浑身仍颤抖不已。同学琼站在那里,她显然看到了刚才的一幕,走过来搂着我的肩说:“她是新来的管理员。别怕,有我在这里。”

    我有些尴尬,还隐隐的担心,不知以后该如何避开这位管理员,也怕琼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说出去,让同学们觉得我是胆小鬼。我仿佛看到那些嘲笑的眼光,刀子般地把我的自尊一点点剥离。

    琼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似的,说:“明天咱们一起下楼,放心,这是我们俩的秘密。”琼的脸白晳明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像掉落人间的星星。更何况,她的声音那么轻柔,那么温暖,我心底的恐惧稍稍消散了些。

    随后的几天,琼陪我一起上下楼。一周后,琼高兴地对我说:“那位管理员调到回民食堂了。”至于这其中她怎么交涉,怎么商谈的,她没说,我也没问。此后,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成了要好的朋友。

    我和琼沿着校园散步,想到毕业在即,心里有些淡淡的忧伤。我跟琼提起刚开学时的那件事,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害怕那个管理员那张爬满悲伤的脸。我真诚地向她道谢,她的笑容淡得如水一样,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初二那年的暑假,琼因家中有事,去工地找父亲。她第一次来到建筑工地,沿着别人的指引向前走去。忽然,有只巨大的“鹰”从高空飞落,溅了一地的殷红。她定睛一看,是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当即瘫倒在地上。

    等她醒来,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父亲的意外去世,成了她心头难以愈合的伤痛。她的眼神变得散乱,爱发脾气,摔东西。医生说她精神受到刺激,需住院治疗,为此她休学了一段时间。

    病愈后,她回到学校。有个周末,老师组织学生爬山,要求全班同学都得参加。她在笑声的裹挟下来到了山脚下,跟随大家沿阶而上。爬到半山腰时,她转过身,看到下面如蚁的人群。她想起父亲,脸色大变,身体渐渐下沉。

    跟在后面的老师发现她神情异样,冲上前扶住了她,对同学们说:“我的脚扭伤了,班长带队,你们先往上爬着。”待同学们走过去,老师把琼扶下山,打辆车送她回家。

    琼的母亲慌忙道谢,老师说:“让她好好休息一下,我还得回山上。”老师一路小跑着走了,步伐矫健,原来他撒了个善意的谎言。她说:“我一直记得那位老师,记得他在毕业留言册上写的话:尊严是心灵的衣裳。”

    “还有件事,我没告诉你,”她轻咬着嘴唇,说,“那位管理员……是我妈妈,她放心不下我,到这里来打工的。”我顿时惊呆了,她灿烂的笑容背后,有着这么多的伤痛。她隐瞒这一切,只为让我的高中时光过得愉快。

    从那天起我认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就是尊重自己。如史怀泽所说的那样: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

    时光会滤掉所有的忧伤

    顾晓蕊

    三月,园子里的花儿开了,粉的似霞,白的胜雪。一阵微风拂过,清幽的香气溢得满园都是。年仅十岁的她坐在窗前绣花,玉葱般的小手拈着银针,彩色的丝线在指尖翻飞,绢布上淌出一个水灵灵的春天。

    那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她的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母亲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在她的幼年记忆里,日子像窗前的阳光一样明媚,闪动着耀眼的光亮。

    可忽然有一天,这一切都变了,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家里的土地和房屋被分给了乡民。身为军人的父亲杳无音信,母亲带着她离开大院,住进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

    母亲靠给人做手工活挣些钱补贴家用,宁可自己多吃些苦,也要供她上学。她体谅母亲的不易,每晚在煤油灯下做完功课后,便帮母亲赶活。她自幼跟母亲学得一手好女红,纺花织布,绣花做鞋,样样都做得十分精巧。

    她感到母亲与别人不同,总是有些微小的坚持。每年桂花盛开的时候,母亲带她去采摘,晒干后制成桂花茶。在那些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杯芳香可口的桂花茶,冲淡了生活的苦涩。

    哪怕穿得再旧,母亲也要让她衣着洁净,眼角眉梢间,端的是心气明朗。

    她不负母亲所望,考上一所中专学校,消息传开,轰动了全村。母亲为学费犯了愁,素日里母亲的行事言语,得到了乡邻的认可,因而村民你一毛我一毛地帮她凑齐学费。

    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山路,她隔几天回家一趟,带回来些干粮和咸菜。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山路上结了厚厚的冰,她的鞋子被冰碴割破。当她步履踉跄地回到家时,脚底已是一片血肉模糊,母亲心疼得把她的脚紧紧搂进怀里。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企业,做了一名技术员。那颗年轻的心,在悄悄地拔节、长叶,怀揣美丽的憧憬,努力地向上伸展着。就在她对生活充满无限期许时,一场灾难降临了。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她也未能幸免地被卷入到政治旋涡里。由于父亲的缘故,她被关牛棚,挨批斗,饱受折磨和屈辱。遭遇到人生的狂风暴雨,但她如守候的花蕾,从不放弃绽放的遐想。

    一缕和煦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散了她心底的乌云。又过了些年,有一天意外地收到父亲的来信,她激动得用颤抖的声音念给母亲听。信中,父亲诉说了近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以及刻骨的思乡之情。这才知道当年父亲随国民党兵败,到了台湾。

    自此一纸书信,传递着浓浓的两岸情。又隔了十余年,父亲办妥回乡探亲的手续。她到机场去迎接父亲,可见到父亲的那一刹那愣住了,陪伴他回来的还有一位台湾妈妈。

    经过再三考虑,她先把两位老人安排在宾馆,回家跟母亲讲明情况。母亲一时没有答话,沉思了片刻说:“他没给过你什么照顾,让你受了不少苦,你心里有没有埋怨?”她说:“父母是根,儿女是枝叶,我心里只有感恩,没有理由责备父亲。”

    母亲幽幽地长叹一声:“只要孩子能宽谅,我也没什么可说的,能活着回来就好。”

    他们来到一间餐厅,母亲与台湾妈妈聊着家常,她忙前忙后地张罗着,给两位妈妈夹菜倒茶。那一顿饭,吃得父亲百感交集,满怀愧疚。临别时,父亲走到她们母女面前,弯下腰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后每隔一两年,父亲都会回来一趟。后来,台湾妈妈和母亲相继去世,父亲回来得愈加频繁。父亲返乡探亲期间,她尽量陪伴左右,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直到四年前,九十三岁的父亲走完了他的一生,带着安详的微笑,在故乡的泥土中长眠。

    如今,已是七十八岁的她,仍坚持读书看报。她还是喜欢绣花,绣工精细,色泽雅洁,似乎满屋子都缠着香。对于在困难时期帮助过自己的人,她常到家里走动、探望,有时候也送上一份手工绣品当作礼物。

    到了周末,她穿黑底红花的毛呢大衣,到河滨公园里跳交谊舞。那端庄优雅的舞姿,连年轻人都投来赞叹的目光。在她看来,人老了,心不能老,更须爱惜光阴。

    隔着岁月的烟尘,往事如梦,已渐行渐远。时光过滤掉所有的忧伤,留在她心底的是苦难中的执着,是贫寒中的快乐。那些细碎而温暖的片断,如花般绽放在时光里,而她也以美丽的心态,将自己开成芬芳的一朵。

    又见指间流沙

    李良旭

    沙滩上,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在用小手堆砌着一座城堡。海水拍打着岸边,卷起朵朵洁白的浪花。阳光、沙滩、海浪、白帆,还有沙滩上那用小手堆砌城堡的小男孩,这一幕,构成了一幅温馨、甜美的画面。

    小男孩用小手用力抓着沙,堆砌着他的城堡。城堡塌了下来,再继续,一点也不气馁。在他小小的心灵里,有一个愿望:他要把他的城堡打造成牢不可破的宫殿。

    可是,尽管小男孩每一次都用力抓起沙,想抓得满满的,那沙却从指间里像一串线似的,丝丝缕缕地漏掉了。等到他将手中握的沙放到小沙丘上,只剩下一点点了。

    小男孩急得眼睛里滚出了泪水,他对身旁的妈妈说道:“妈妈,我手里的沙怎么抓不住啊,全从指间里流掉了。”

    妈妈蹲下身子,抚摸着小男孩的头,目光中溢满了温柔,她和蔼地说道:“孩子,每次你总想抓很多的沙,沙就会从指间里流掉,你换一种方法看看,每次手中握得少点,这沙就不会漏出来了。”

    于是,小男孩将手中的沙握得少点,他一看,果然指间的沙流得少多了。他惊喜地说道:

    “妈妈说得对,每次握少点,沙就不会流出来了。”

    年轻的母亲温柔地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母亲对小男孩又说道:“流沙是远古时人们计算时间的一种方法。那时没有钟表,古人却从指间潺潺流出的沙,计算出了时间的长短。

    你长大了,就会知道许多流沙的道理。”

    小男孩用力抓起一捧沙,举起来,对着阳光,看指间里流出的沙。那流出的沙,像一根细线,潺潺流出……

    流沙的时间里,小男孩渐渐地长大了……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上学了,看到同学们有的会拉琴、有的会画画、有的会唱歌、有的会游泳……我见了,羡慕极了!回到家,也央求母亲让我报名学习这些技能和特长。

    母亲听了,皱起了眉头,说道:“你怎么一下子能学这么多?只需学一二项就可以了,学多了,你不会有那么多精力的。”

    可是,我不听,又哭又闹的。经不住我胡搅蛮缠,母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只好为我报了几个兴趣爱好培训班。

    开始,我的积极性可高了,有时一晩上要赶赴两三个培训地点,忙得不可开交。

    可这种热情只持续了几个晚上,那个热度全没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只参加画画培训班,其他的全停了下来。

    母亲意味深长地说道:“怎么?你刚开始那种积极性哪儿去了?”

    我脸红了,嗫嗫嚅嚅地回答不上了。母亲说道:“这和指间流沙是一个道理,你总想一把抓很多的沙,结果手中的沙都从指间里流掉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有学一二项,你才会学得精、学得好。”

    指间流沙?好熟悉的话啊!顿时,海滩上,我用手抓沙堆砌城堡的一幕,又在眼前浮现。那从指间缝里流掉的沙子,像一串线似的,缠缠绵绵……

    大学毕业后,我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意气风发地回到家,对母亲慷慨激昂地说道:“我马上还要学做生意、学炒股、开网店,还要考托福……要干的事太多啦!现在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妈,您就等着享福吧。”

    我本以为母亲听了我的话,会大为赞赏和鼓励的。没想到,母亲听了,眉头紧锁,一点也没有为儿子高兴,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又见指间流沙!”

    母亲轻轻地一句,仿佛一声惊雷,在我耳旁轰响。

    我愣了好长时间,就这样怔怔地看着母亲,瞬间,仿佛有种醍醐灌顶的顿悟。

    母亲用“指间流沙”这个事例,一直在给予我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掌心只有方寸大,紧紧地握住只属于自己的一方沙,才能握得紧、握得牢。

    我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低声地说道:“妈,我懂了,我的掌心只有方寸这么大,不可能一下子抓住那么多,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做出一番成绩来,才是最重要的。”

    母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为我整了整衣襟,喃喃地说道:“孩子,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沙,时时在考验着你。抓住手中的沙,不让多余的沙流出来,才是一种智慧和聪明。”

    幽默时光

    说谎

    一天放学回家,刚到家,就放下书包,跟爸妈说我去写作业了。然后进屋把门关上,和同学开始在手机上聊天,一直到八点多才出来,伸了个懒腰,对爸妈说:“累死了,作业写完了。”然后猛然看见自己的书包还在客厅的沙发上放着!结果脸肿了一个星期!

    枣核

    我姥姥特别疼我,开学第一天在我口袋里塞了一把酸枣。也没人告诉我上小学上课不能吃东西,老师讲课我觉无聊就吃起来。后来老师拿着课本走到我身边,也不看我,把手伸我面前。我没明白什么意思,就把枣核吐老师手里了……然后就光荣地去罚站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