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古堡-赵佗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佗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的开国之王。他本是秦朝的大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设立了桂林、南海和象3郡。赵佗被委任为南海郡龙川令。秦末战乱四起,已做南海尉的赵佗也趁机控制了桂林和象两个郡,在岭南建立了第一个封建蕃国——南越国。他始称“南越武王”,后来又改称“南越武帝”。开国之始,他就下令断绝了和中原联系的所有通道,实行闭关自治,他奉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尊重越人的风俗,鼓励汉、越杂处,任用越人首领。他的这种治理方式促进了岭南越地的发展,南越国逐渐强盛起来。西汉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奈何不了它。在南越国近百年的历史中,赵佗本人就在位67年。他近百岁时才逝世,死后被安葬在南越国的国都——番禹,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据有关史料记载,赵佗在世时搜刮了大量奇珍异宝,死后又将它们都带入了坟墓。而且,他在世时,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缜密的安排。所以,他的墓藏是一个极大的秘密。

    他没有随中原和岭南的习俗使自己的陵墓外观雄伟显赫,而是利用山势暗造地穴,在地面上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他还大设疑冢,为避免被掘坟盗墓而做到万无一失。甚至连他的死后出葬都做了精心布置,灵柩车从四门而出。至于入土地点,在当时就是个高度机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儿。看来,秦始皇陵被掘使他顿悟许多。不过,这样一来,后人寻找他的墓真的是太难了。

    传世的各种史料对他的陵墓的位置的记载大多来自推测,所以各不相同。明代《广东通志》中说“赵佗墓在县东北八里”,又说“在禹山”;《南越志》中记载“赵佗墓就在自鸡笼岗起至广州附近的连冈山岭之地”;晋代的《广州记》中却又说“赵佗墓在城北,墓后有马鞍岗”;在各个时期的地方志中,有的说它在白云山上,有的写它在越秀山下,真是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由于赵佗墓的考古价值甚高,加上巨大的奇珍异宝墓藏的吸引,从东汉末的三国时候起,2000多年来一直有无数的人倾力于寻找赵佗墓。史料中记载:“三国时的东吴之主孙权,就曾派吕瑜带领着几千兵卒访掘赵佗墓,想要找到巨额珍宝。他们在岭南凿山破石,掘地三尺,几乎挖遍了广州附近的大小岗岭,最终都一无所获。”不过,也有史料记载:“孙权当时并非一无所获,他的手下找到了赵佗之孙,直越明王赵婴齐之墓。从中获得了珠孺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还有一枚皇帝信玺和一枚皇帝行玺以及私印三枚,还出土了三把铜剑,就是著名的纯钩、干将和莫邪剑。它们都装在杂玉制成的剑匣内。”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文物后来又去向何方,已经无法查寻。所以,也不知此记载的真伪。

    不过,198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发掘出了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中出土了众多罕见的文物,堪称“中国之最”。这使人们更加相信史料对赵佗墓藏的描述绝不会是捕风捉影。同时,也表明史料对赵婴齐墓被发现的记载很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在赵昧墓中出土了3枚金印,其中一枚象征着权力威望的龙钮“文帝行玺”重达148.5克,印钮是一条传神生动的游龙。它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而赵昧下葬时也身穿“丝缕玉衣”,是用丝带把2291多片玉片编织到一起制成的。这和婴齐墓中,“珠孺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等记载十分相似,可见古人所言不虚。

    赵昧墓中出土的文物中,还有许多堪称中国文物之最的瑰宝。作为南越国的开国之君,赵佗的墓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奇。可是,历代的寻墓人已经踏遍了广州附近的白云山、鸡笼岗、马鞍岗等无数山岗,赵佗墓仍然深藏地下不为世人所识。这个谜谁能有幸解开呢?第24章秦始皇陵墓是否被毁的谜团

    深埋地下的秦始皇陵保持得怎么样?它真的早在秦朝灭亡之时就遭逢浩劫,被项羽烧毁了吗?这些都是史学界一直探究,而又不得其解的谜。

    许多史籍中都记载:秦末农民起义摧毁秦帝国后,西楚霸王项羽占据着秦都。他命人掘开了秦始皇的陵墓,盗运陵中的财宝。他调集了30万人从地宫中向外运了30天也没运完。当时,寻找羊只的牧羊人用火点燃了皇陵地宫,秦始皇陵毁于大火。这种说法历来为史学家所接受。

    可是,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古代军阵,秦兵马俑出土问世,而后又是令世人都为之叹服的精美铜马车回到人间,这一连串珍贵的考古发现,引起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的怀疑:秦始皇陵真的被毁掉了吗?一些科学家用地球化学研究中使用的汞测量技术测出了秦始皇陵地宫位置的中心有汞含量异常高的反应,测算估计超过正常土层含汞量的280倍。而在这种反应现象的土层分布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科学家们认定:这种汞含量异常是人工灌注水银,造成水银蒸发,经过漫长的岁月积聚形成的。而在《史记》中确实记录了秦始皇墓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情况,这和现在的发现正好吻合。而历史学家们据此却产生了联想:如果当年项羽真的烧毁了秦始皇陵的地下宫殿,那么,汞早就挥发干净了,现在的这种汞异常现象也就不会出现。因此,一些学者对传统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经过考察,学者们发现在历史上曾有很多人怀疑过秦始皇陵被烧毁的说法。最早记载项羽盗秦始皇陵的《史记》也不过是通过刘邦的口叙述这件事的,而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中却又对此事只字未提。看来,司马迁本人也不太相信这个说法。和其他的后来争议不止的历史问题一样,秦始皇陵墓被毁一事的细节是被西汉几百年以后的历代史学家们完善和丰富的。

    而今天的一些考古发现又似乎都在反证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的铜马车是在秦始皇陵墓的封土下出土的。考古人员们经过鉴定以后认为:铜马车上出现的破损是坑顶的自然坍塌造成的。马车上大量的金银饰物没有缺一少半,不像是劫后余生之物。

    直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发现被认定是秦始皇陵墓里的文物。这也像是在给后人传递着这种信息:秦始皇坟墓可能仍然完好无损地沉睡在地下。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在某一天,看到比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更令人激动的场面。

    但是,今天也有一些专家对上面的希望抱有怀疑。他们认为: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认定秦陵地宫保存完好。汞异常现象和其他可疑现象有可能是墓中其他物质的理化反应造成的。2000多年来史学家对此异口同声,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其中很多人都被历代史学家认定是治史严谨的。

    看来,真正解开谜底,只能等待秦始皇陵被打开的那一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