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岁月-南昌水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遐想

    鄱湖之滨的南昌,位于赣中北部,处于江西的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之尾。这五大水系犹如五条蛟龙嬉戏游离在南昌这座省会城市,汇聚于鄱阳湖后,经九江湖口注入长江中游。

    其中,赣江这条母亲河,蜿蜒流经南昌境内105公里,城市区域河湖星罗棋布,港汊沟渠纵横交错,水域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7403平方公里的近30%,是实至名归的“水乡泽国”。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南昌是“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其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在2000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它积淀了深厚的水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商业氛围,曾经为生活在这座水城里的人们,带来平安祥和以及商业的繁荣昌盛。

    当今,南昌的水资源仍然量丰质优,如何搅动盘活众多的江湖水系,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这正是南昌绿色崛起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所在。

    【“泽国”古城】

    南昌古称豫章,初始于汉高帝(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当时设有豫章郡,郡治于南昌管辖18个县;唐代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称洪州,这当中,洪州治所在南昌辖制7个县;元代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此地更迭为洪都府,次年8月(公元1363年)又将其改为南昌府。

    早在东汉时期,豫章古城城内已有东大湖,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东,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于城齐,南缘回折至南塘,本通大江……”当时湖泊周长有十余里,北端湖水流至今天的叠山路北面墩子塘,而南边到南塘(现在的抚河公园一带)。豫章城内外江湖相连,津河密布,舟楫畅通。

    在东汉永元年间(公元89—105年),豫章郡对东大湖筑堤10里,通往南塘,以遏江水。

    到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豫章郡在塘西(与东湖相连的南塘)进一步筑堤建闸,用于防洪排涝,以防止章江(赣江)水涌入东大湖造成水患,此时,东大湖已成为古城的内湖。

    后来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南昌府统一对城墙进行改筑加固,形成墙高二丈九尺,厚二丈一尺。同时,对东、西、北墙的壕沟进行浚修,并且将南昌城门固定为七座,即:进贤门、惠民门、广润门、章江门、德胜门、永和门和顺化门。此时,南昌古城范围和地形地貌,已呈现“七门九洲十八坡”的格局。

    从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和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绘制的地图来看,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观察证实到,当时南昌也有“三湖九津”的说法。

    其中城中有三湖,即现在市中心的东湖、西湖、北湖(南、北湖当时为一湖)。而“九津”是环绕南昌城墙外围的护城河有九个渡口,能连通城内外水道。那时在抚河航行的舟船可以从广润门旁,经西湖的跃龙桥路过孺子亭,穿洪恩桥到达东湖(百花洲),再经水路从永和门附近出城,过贤士湖和青山湖直抵赣江。

    1926年民国时期发行的南昌城市地图,从古城格局、地形地貌和面积范围上来看与明清时期基本上一样,只是少数道路名称有所变更。当时所测绘面积是以明代初期的城墙为界,东为现在的八一大道(青山路口至长途汽车站),南到永叔路,西边是船山路、抚河北路,北面紧倚阳明路,城区面积约为5.8平方公里。

    从1927年初至1928年底,国民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建,南昌古城墙全部被拆除,把护城河进行填平,逐步改建成为现在的抚河北路、船山路、永叔路、八一大道、阳明路。此时,往日古老雄伟而历尽沧桑数百年,南昌标志性的建筑——古城墙和“七门”已不复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市里对南昌老城区以外的西面及西南方向,抚河与赣江之间的“九洲”[新洲、朝王洲、黄牛洲(后并入黄泥洲)、打揽洲、新添洲、杨家洲、里洲、官洲、大洲]进行治理。前后在它们之间进行围垦造地,相距成立了潮王洲街办、朝阳洲公社、农科所、朝阳农场、木材厂和造船厂等。如今这“九洲”已全部填平为陆地,成为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洲城区。

    而旧时南昌丘岗土坡不平的“十八坡”,如凤凰坡、傅家坡、总镇坡、乐家坡、跃龙坡、十家坡、金鸡坡等等,现在很多已成为街道小巷或街区地名,地势起伏的现象也难以寻觅。

    为此,南昌素有“七门九洲十八坡”之说已成为历史,留给人们的只有津津乐道的趣闻传说,以及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特色水城】

    古时,南昌水路四通,古桥众多,湖滨商业十分发达。水城的格局变化发展,形成上千年的商业氛围和繁华街区,至今也难以被新城区培育的一些商贸市场所替代。

    唐代诗人杜牧对当时南昌的桥之多,曾经慷慨地写道:“千步虹桥气象新”。据考证,南昌的古桥先后多达二十余座,主要集中在东湖、西湖一带,以及护城河上与城门连通的七个桥。

    唐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在城内东大湖上,建有高拱古朴的洪恩桥(位于现在中山路的三道桥附近)。此桥将东大湖一分为二,桥西南为西湖(即孺子亭公园内),桥东北为东湖(即百花洲)。洪恩桥在古时处于商贸要道,每日桥下货船穿梭不息,桥上人流如织,好一派江南水城繁荣的景致。

    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距离佑民寺不远的东湖上修建广济桥后改为状元桥(现为东湖与南湖的水界桥),这时已逐渐形成北湖范围(包括南湖在内)。1619年,在东湖的北面方向(水观音亭东北侧)又建造一座灵应桥,此桥将北湖水面分为两个部分,直到民国时期,该桥改建后南湖才从北湖分离出来。因此,南昌城市中心水域已形成东、西、南、北四湖的局面。

    南昌古时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城墙内四湖相连,水面占城市总面积二分之一以上。当时,南昌人大多数居住水旁,在自家门口用船就可以载人送货,水运交通四通八达,给人流、物流带来了便利,并形成了众多特色的专业街区。

    当时在南昌万寿宫一带商贾云集,街巷两边的商铺鳞次栉比。有广润门进出城里的通道,主要经营土布的棋盘街;出售各种竹器制品的箩巷;专营金银珠宝饰物的翠花街;汇集规模较大钱庄和盐铺的直冲巷等十几条商业街巷。

    此外,还有在绳金塔旁专门经营猪行的猪市街(现改为绳金塔街),以及由城里通往赣江最狭窄水路旁经营水味杂货,被称为“黄金码头”的塘子河街(现为抚河北路北段至八一桥一带)。

    如今这些专业街市已难见踪迹,昔日南昌“车马辚萧,舟楫往返”喧嚣繁荣的景象,只能给后人留下一种营生的记忆。

    不过现在南昌的胜利路、八一广场等老城区中心,虽然已不在湖畔水边,但仍是车水马龙和最热闹繁华的街市。绳金塔传统美食街与万寿宫商贸城交相辉映,目前是南昌最有名的风味小吃和小商品的聚集地。因为,它们积淀豫章商贸的基因,秉承并延续了江右商帮的传统。为此,自古以来,南昌人喜欢到老城区购物和品尝特色美食,长期养成的传统习惯也一时难以更改。

    悠悠历史,江湖岁月,南昌造就了独特民俗与水融合的本地文化。相传,出生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的南昌人许逊(许真君),后为晋代著名道士。他在赣江流域镇伏蛟龙,治理水患,是江西人心中的保护神。

    当时在南昌广润门内不远处,建有一座铁柱万寿宫,其中有井水与章江水(赣江)相通被铁柱隔离,也传为由许逊所铸镇蛟治水。在南昌城发大水的季节,居然淹不到万寿宫附近且惠及到周边的平民百姓,商业由此在这一带兴起,从而形成南昌最有代表性的民俗、宗教、商贸、市井文化等历史上最有名的街区。

    南昌人信奉“水神”许真君,现在每年西山万寿宫庙会起源于民间对他的崇拜。从农历七月二十日至九月初一,周边县市许多民众都要前往南昌西山万寿宫赶庙会,同时要敬香朝拜他的功德恩泽。这种民俗文化已波及国内外,也是江右文化的薪火相传。江右商人崇仰万寿宫,他们把生意做到哪儿,这个心灵支柱就建在哪里,据统计,现在海内外万寿宫已多达1450余座。

    在唐代天祐年间(公元904—907年),在洪州府南边抚河水入口不远处建造的绳金塔,与城西赣江与抚河汇流的地方,始建于唐代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滕王阁(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滕王所建),形成眺望相峙、水流环绕、首尾相守的水城格局。它们保佑一方水土,给人们带来丰衣足食并保证古城的国泰民安。

    赣江抚河,轻雾风帆,西山凝黛,千里霞光,极目之处,水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途径南昌,应邀登楼挥毫写下了千古诗篇——《滕王阁序》。之后,它与唐代的王绪所创作《滕王阁赋》、王仲舒的《滕王阁记》,史上称为“三王记滕阁”。从此,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便名扬遐迩。

    在宋代这座水城,先后创建了三大书院,即: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和友教书院。陆九渊等理学家来此讲学,文人墨客时常来书院,读书会友已成为风尚。因此,逐渐形成南昌人低调好读书的性格,并在湖泊之间留下深厚的文化脉络,促使江右文化在这一江南古城中不断地传播。

    明代以后,南昌城里的四湖更是文化艺术的中心,为文人名家聚集的地方。在湖之中的万柳堤垂柳映影,百花洲旁楼阁林立,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唱吟湖畔的闲云馆。南湖中心的杏花楼,为高人隐士治学隐居之地,而风流倜傥的唐伯虎逍遥地步入楼内,为众多的名士示范书画。

    明末清初的罗牧、八大山人(朱耷),从南郊的青云谱路径梅湖旁的朱姑桥,经过三家店的新溪桥,与文人贤士一道在东湖创立“东湖社”“东湖诗画会”“东湖书画会”,聚集了众多文人雅士吟诗作画。

    从而,南昌的水文化,使得有识之士修身养性和丰富思想内涵,江右文化继续发扬光大,逐渐形成古城独特的地域文化。

    【江湖之城】

    南昌是一座“湖在城中,城在湖中,江河相连”的城市。由于南昌河湖密布,平均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千百年来自然冲刷的水沟溪汊众多,并在城市中形成相通或连片的水系。

    民国初期,当时的南昌古桥楼阁,水光潋滟,景色迷人。据老一辈人讲述,上世纪30、40年代,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城内的人从城西广润门附近的码头,乘船摆渡到抚河对岸潮王洲上的桃花村(现为朝阳洲城区),观赏成片万株以上的桃树。纷至沓来的人群,有的手提桃花编织的花篮,还有的头戴花环“人面桃花相映红”,为繁花盛开的花海增添了几分春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八一广场以东仍然是一片水域,东南郊区国营工厂的职工和家属进城,要乘坐马车绕水边的马路,到市中心购物和游玩。在胜利路、民德路一带也存在低洼水塘,与沿江路一样极易涨水内涝。从“大跃进”至上世纪70年代初,南昌市分阶段进行旧城改造,对城西的滨江圩堤提高加固,便于防洪排涝,并在城内填平多处低洼地势,修建了几条主干道。

    那时候,南昌东郊的贤士湖水域是现在的20倍,其水面一直延伸到青山湖宾馆附近;而现在的体育公园到彭家桥一带,和所在的洪都北大道都为青山湖水域,在“文革”时期已被泥土和垃圾填埋。因此,南昌城区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从解放初期的8.28平方公里,到1979年面积扩大约10倍,为79平方公里。

    南昌进入2000年后,城区面积从南北走向呈长条形状,迅猛地“东进西扩”,城区面积从“苗条”到“发福”,2013年城区面积已达到265平方公里,比建国时期扩大30多倍。

    随着时代的变迁,南昌城区的水域面积经过多次治理变更,有的湖泊河道已经缩小减少。然而,南昌将要进一步打造“中国水都”的优势依然明显。据相关部门资料显示,这两年城市规划区域面积为33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0平方公里,占城市规划区域面积的27.3%,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仍然名列第一。

    烟波浩渺的赣江,将南昌城一分为二。在赣江东南岸老城区的水域面积,现在已主要形成“十湖两河”的格局。位于城市中心的东湖、南湖、北湖(共有水面253.5亩)以及西湖(孺子亭公园内),这四湖是当下南昌人宜居、休闲、游玩的必选之地。

    上世纪80—90年代,对抚河进行改道截流,目前已改造成抚河故道和取名为象湖(水面积4450亩),它们与南面的青云水库、八大山人纪念馆旁的梅湖以及玉带河相通。在南昌东湖区繁华地段,还留着一小块贤士湖水域;在青山湖区中心位置,现保留4575亩水面的青山湖;进入城东南昌高新区境内,有着6000亩水面的艾溪湖和22107亩水面的瑶湖。

    位于赣江西北岸的红谷滩新城区,已呈现“五湖一河”的水域局面。正在城市西边开发的九龙湖水面为2500亩;已形成的前湖水面是2600亩;还有黄家湖、碟子湖、孔目湖,以及与它们相通的乌沙河水系。此外,在南昌郊区附近还有礼步湖、军山湖、青岚湖、墨家湖等大小湖泊。

    尤其是近10年期间,南昌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目前城市常住人口已接近300万,气势恢弘的“一江两岸”大城市格局已经形成。据说,南昌城区规划将进一步扩容,到2020年市区规划面积调整为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00万。现如今,它已成为江西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的特大城市。

    【营造“水都”】

    江河穿城潆绕流淌,与市内众多天然内陆湖泊交错连通,使得南昌现有水域占城区面积近三分之一,这是大自然给予南昌一份得天独厚的财富,以及可靠的资源优势。

    碧波潋滟的江河湖水是流动着的诗意,曾经给南昌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可是辗转今世,城内已出现多条污水淤积的“龙须沟”,河湖水质的污染又令人们愁肠百结,阻碍着城市的发展。要打造成为“中国水都”,寻找“水美南昌梦”,首要任务是治理水的生态环境,疏浚连通封闭堵塞的河湖水系,这样才能为南昌注入新的生命力。

    玉带河水系横亘南昌老城区,是约55平方公里范围工业污水、100余万人生活污水及雨水的排放通道。市里曾经传唱一首民谣:“洪都排渍沟,纵横四十里,脏乱加破烂,污水拌污泥……”

    2000年10月开始,市政府斥资3.2亿元对玉带河开始进行综合治理,对污水进行截流并引进抚河的活水,美化绿化沿岸;2008年元月耗资1.35亿元,对玉带河南支修建引水渠工程;2009年又投资约2.8亿元,对南支二期进行改造和提升景观工程。经过十余年斥巨资,进行大小数次治理工程,玉带河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好景不长,水质仍然频频出现严重污染的现象。

    “雨污合流”排水体系,是玉带河“屡治屡污”的“病根”所在。一些市民的陋习也是水污染源之一,再加上没有对城市主要地下管网和河床进行彻底的清淤。所以,即使从源头引进活水,仍无法斩断污染之源。当遇到雨季时,容易造成管道堵塞,玉带河还是味道难闻,并造成污水横流。

    要整治河道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截污清淤。上海苏州河治理从1988年开始,先后投资200亿元进行截污,到2005年其干流主要指标已达到5类水标准。四川成都府南河,从1993年至1997年前后5年时间,对该河城区段投入27亿元进行截污、绿化,采取防洪、安居、环保系统工程,水质得到一定改善,府南河治理模式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南昌红谷滩新城区,在10多年前规划开发时,也已经采取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2012年,南昌已拉开建设“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的帷幕。2013年对老城区的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等6大项目已完成投资约18亿元,其中正在进行的抚河故道截污工程,已进入后期阶段。在该河道两岸边铺设宽7米、高3米的大型截污箱涵,让污水从箱涵内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做到雨、污水相对分流,以保证水质达标。

    2014年南昌先后将投资98.46亿元,进一步清障治理河道、湖泊。主要启动对老城区玉带河总渠、南支及引水渠、西支、东支进行截污改造处理,梅湖的清淤工程,红谷滩新城区的九龙湖、乌沙河水系改造等8大重点工程项目。

    2013年,南昌已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在2014—2016年三年试点期间,建设总投资将突破200亿元。把流经城市内的江河与湖泊水系连通,采取截污治理和标本兼治的办法,使得城市污水排放基本达标,保证市内湖泊河流的水质明显改善。同时,以南昌城区水域改造为中心,辐射到周边部分县乡,并将通过南昌区域段的赣江多条支流与抚河连通。

    在对城市内水系进行截污清淤和改善提升的同时,把赣江、抚河流动的水源与南昌新老城区主要河道及湖泊连通,从而使得活水穿城,碧波荡漾,形成好一派江南水城的风光。

    目前,我认为在南昌可以规划设计四条水路,使得城市内主要湖泊与流经的江河相通。

    一是,在老城区利用抚河故道与玉带河相连的优势,引入抚河的活水流进玉带河西支,从抚河南路流经徐坊客运站旁,下穿流过井冈山大道、洪都南大道、紧邻龙王庙立交的解放西路,流到顺外路湖坊镇。在该镇附近,它与从洪都航空集团公司向北流的玉带河南支和玉带河的东支汇集后,流向玉带河总渠。河水再下穿北京东路,最终注入老城区北面的青山湖。这一条水路伸入南昌老城区的核心地带,总长度约在30—40公里以上。

    同时,与梅湖、象湖疏通的抚河故道,其流动的活水经过将军渡,在滕王阁附近的新洲闸流入赣江,并可以恢复上世纪从抚河行舟入江的景象。如果再通过玉带河西支,经桥涵与城市中心的东、西、南、北湖连通,那将是行舟穿城锦上添花的胜景。

    二是,从赣抚平原灌区内抚河支流经五干渠的河水,从青山湖南大道或天香园附近与玉带河东支衔接,流向青山湖能与赣江连通。而与五干渠相通的五干一支,是连接城市东边艾溪湖的水道。可以利用与赣抚平原总干渠相通的四、五、六干渠水系,将艾溪湖与瑶湖接通,流动的湖水可以排放到赣江的南支。

    还可以利用昌南大道旁的水道,一头与上述干渠挖通相连,另一头同梅湖及抚河故道疏通连接。为此,这条水路环绕南昌老城区中心区域和周边范围,将使得瑶湖、艾溪湖、青山湖、梅湖、象湖,以及抚河故道和玉带河全部被打通,全程大约60公里。

    三是,在南昌红谷滩新城区,利用发源于梅岭山脉的乌沙河水系,通过架桥、疏浚和整修河道,将前湖、黄家湖、碟子湖和孔目湖连通,湖水将流入赣江并能在江湖之间行舟通航。

    四是,充分利用流经南昌段的赣江这一条黄金水道,疏浚拓展主航道,并着重打造赣江南支水路。

    【江湖览胜】

    为了推进“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的建设,不仅需要南昌的水改善变清,水路穿绕城区将江河湖泊四路相通,而且要进一步传承和提升南昌的水文化,规划打造沿岸的景观及建筑特色,形成灵动的碧水与周边建造的美景浑然一体。这样才能把握住南昌的脉搏和优势,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经济活力,给旅游产业的突破带来商机。

    南昌的水景变化格局,与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和碧波览群山的武汉东湖有所不同。其胜景精华是流动的河水穿城与众多湖泊相通,一湖一景串联起江右文化的理念,与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使游人坐上游船观光而流连忘返。

    毋庸置疑,湖泊被誉为“城市之眼”,它是体现城市特色最直接的景物,城市因湖泊充满灵性,湖泊又使城市闻名天下。

    在老城区的象湖风景区,可以再现昔日该地桃花盛开的胜景,呈现“世外桃源”花团锦簇的景象。湖中心已建有一组气势恢弘的仿古建筑群,包括江右商帮宗教信仰——南昌万寿宫。现在市政府已决定,在市中心原址恢复重建铁柱万寿宫,因此可以将此地改为江西省茶叶博物馆。游人在这里可以摘茶、制茶、品茶,临窗远眺,湖光景色尽收眼底,将会让人顿生一种“凉、绿、清、静”的感觉,体会到一种高品位的观光接待。

    同时,利用湖中颐景园的环境,营造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所描述的“牡丹亭”场景;或者利用园内的青砖黛瓦,亭台楼榭,在荷塘杨柳的映衬下,修缮复原宋代或明清时期的书院诗社,添置楹联匾额,使得古风余韵绕梁传世。

    临近象湖南侧的青云水库与梅湖相通,湖水从西边流经八大山人景区。该景区共占地3200亩,在目前建有樱花园等各种景观的基础上,不妨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原为青云谱道观)和梅湖岸边种植不同品种的梅花树。

    冬季里,道院清幽,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轻舟泊岸。人们在闲暇之日去欣赏成片的梅花,各种颜色的花朵或含苞欲放,或绽放妖娆。它们的抗寒傲骨之气,与八大山人(朱耷)横眉冷对世界的画风,以及孤傲的性格极为相投,体现一种坚毅唯美的场景,使人看了荡气回肠又回味无穷。

    与玉带河相通老城区北面的青山湖,以滨湖休闲和游乐场所为主,结合文化博览和创意研发产业项目,融合工业文化历史痕迹等诸多元素,形成在南昌市中心地带集自然水景、休闲生活、生态经济为一体的示范景区经济带。

    而在南昌城东的艾溪湖湿地公园、瑶湖郊野森林公园,尽量做到返璞归真力求自然环境美。可以在艾溪湖湿地公园内,集中种植成片的乔木、灌木丛林,例如:杉树、樟树、松树、茶树、桂花树等,便于鄱阳湖的野生候鸟飞抵城内天香园,途径此地在茂密的树林里栖息繁衍。在滨湖旁搭建候鸟观景台,营造候鸟的乐园,观鸟的天堂。

    瑶湖除了森林公园内的沙滩、湿地、草地、树林外,主要开发水上运动项目,例如:游艇、皮划艇、帆船、水上飞机等。现已在湖边设立水上俱乐部,以及江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为以上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城区,大连万达公司将投资400亿元,在赣江边的九龙湖区域,建造气势盛大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它将引领新潮成为城市游览的新亮点。前湖景区水面波光粼粼,岸边丘陵起伏、树木林荫、鸟雀云集,目前,在周边已建有一些高校院所和上档次的宾馆酒店。当绅士及学子踏青游览附近的傩文化公园,沿着前湖景区的林荫小道上漫步,会留下一串串柔情而深邃的脚印……。而碟子湖周围已建有别墅小区和高尔夫球场,是理想的家园和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城内的铁柱万寿宫拟将按照原址原貌重建,呈现过去万寿宫附近老街区的总商会、清真寺、民居宅院等历史建筑。它们将复活多少南昌人的记忆,以及人们神往的念头。万寿宫是南昌古城的历史见证,它既是江右商帮的精神寄托,也是南昌民俗文化(包括水文化)的象征。

    围绕万寿宫这个“灵魂”建筑,将建造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展现传统手工艺、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市井生活等,还要拟建旧时南昌“七门九洲十八坡”中部分景象。其中包括重建广润门,抚河桥边在《滕王阁序》中描述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的南浦驿站和水陆码头,据说还要在船山路上筑建一段过去的老城墙。

    重建万寿宫老街古巷,是因为它们最能代表老南昌的“精神气质”,并能唤醒“南昌记忆”,为世代南昌人留下自己的历史文化。同时,它们又能成为展示南昌民俗风情,了解古城风貌的一个窗口,并且它们承载着南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4年3月底,广西柳州已经开通“水上公交巴士”。它依托百里柳江,在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的今天,又增加一条全新的绿色交通通道。整个水路初步设计9个停靠点,为市民和游客出行提供便利。2014年6月,甘肃兰州也将开通“水上巴士”,在黄河上,市民和游人可以乘坐32人的快船出行,以缓解城市内交通拥挤带来的压力。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南昌,在四条江河湖泊相通的水道上将能设置多少个“水上公交巴士”和游船的停靠站?能为多少市民(包括上班族)出行及游人乘船游玩,提供便捷的绿色环保通道,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首先,南昌市民可以乘“水上公交巴士”沿着城里河道多个停靠站,或轮渡过江去上班及购物。而游人乘坐游船靠岸登上“西江第一楼”的滕王阁,观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后,到新洲站乘船沿抚河故道,航行到孺子桥与抚河桥间的南浦站。上岸后,人们游逛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购买特色商品和品尝风味小吃。然后到铁柱万寿宫游览,敬拜当地人的庇护神许真君,并去附近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

    如在春季时节,坐船赴象湖景区观看桃花胜景,品茗看戏。尔后,沿着“玉带缠腰”的玉带河景观带,欣赏两岸城市中富有特色的美景,坐船直到青山湖游玩。

    其次,从抚河故道乘船,可以到城南梅湖景区赏梅,观看八大山人画展后,从昌南大道旁的水路顺流而下,到艾溪湖湿地公园,观看野生候鸟和休闲度假,或到瑶湖边参与水上运动项目,还可以前往郊野森林公园游玩。

    另外,在南昌红谷滩新区利用红角洲的“东方水系”,坐船沿着观景水道游览城市风光并划入前湖景区。从新城区的乌沙河还可以乘船到碟子湖、孔目湖等地去休闲、踏青和度假。

    流经南昌城区的赣江流域段,无疑是南昌旅游观光的重点之一。在星空璀璨之夜,乘坐可以容纳300人的滕王阁号豪华游轮,从滕王阁到秋水广场,经赣江之星摩天轮,观看两岸8公里灯光创意景观长廊。那“高山流水”、“万马奔腾”、“落霞孤鹜”、“八一起义”、“街舞锻炼”、“儿童动漫”等等,一幅幅古今对话的灯光画面,照射在赣江两岸高楼建筑物外墙面上,各种流光溢彩的灯光,令人目不睱接和赞叹不已。

    在赣江南昌段上游的九龙湖附近,正在兴建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将能够丰富和提升南昌的旅游市场;乘坐游船还可以沿着赣江主航道,从下游前往鄱阳湖南叽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看数十万只野生候鸟;或者沿着赣江南支,坐船划向南昌东边的远郊——拥有32万亩水面的军山湖,去品尝著名的清水大闸蟹。

    南昌,作为一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在江河湖泊之中,开发和打造独特的水上旅游项目,这将会吸引大批的境内外游客来到南昌,尽情地享受和欣赏品味灵动美丽的风光。

    从而,南昌的旅游行业才能得到根本性的突破,摆脱“一碗拌粉经济”和“半日游”的窘境。旅游业才能成为南昌的支柱产业,迎头赶上并进入它的“黄金时期”。

    此外,要发掘南昌沿江临港的潜能。港口水运具有运输成本低、货运量大、节约土地资源、节能减排等无法替代的优势。作为省会城市,南昌航运条件好,吞吐需求量大,水上运输要依托纵贯江西南北的赣江,连接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或称修水),流向鄱阳湖沟通长江水系。同时,它又处于东南沿海经济的辐射区域,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

    在2005年南昌港口吞吐量1312.9万吨,比长沙港口478.58万吨多了近3倍。但到了2010年南昌港吞吐量只有1574万吨,是长沙4110万吨的近三分之一。所以,今后加大水上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将是南昌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要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联动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赣鄱”黄金水道,依靠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性,与长江、珠江、闽江进行对接发展江海联运,构成畅通便捷的水陆空立体物流运输体系,实现南昌经济的快速增长。

    碧波粼粼、曲岸灵动的江河,好似一颗颗璀璨明珠的湖泊,它们正是南昌自主创新“中国水都”未来畅想曲的主旋律。未雨绸缪的南昌人,曾经拥有许多关于水的故事,这些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南昌人的记忆里,现在又将要萌发新的创意,去实现“水美南昌梦”。

    人们将怦然心动,迸发出极大地热忱。因为,水给南昌人带来过运气、依靠和信仰,也是南昌商业和文化的生命所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