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吸引的秘密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改善人际关系常用的技术
“上大学远离了父母和中学的老师、朋友,我常常感到孤独,渴望交到知心朋友。但一想到在竞争的环境中,人心隔肚皮,就缺少了交往的主动性,一个人独来独往。在相对拥挤、嘈杂的宿舍环境中,我开始小心谨慎地生活,又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寝室的同学发生口角,总觉得自己不幸,没有遇到一些好舍友。于是,我非常盼望假期回家,过一段有自己独处空间和时间的生活。可是回家后不久,我又莫名其妙地思念起同宿舍的同学,又是电话联系又是写信、上网交流,相约返校团聚的时间。我认真审视自己,发现我渴望被人理解,也希望与人交流。返回学校后,我主动关心、照顾同学,渐渐地找到了自我,同学都说我善解人意,有组织能力,我也感到在一个温馨的宿舍中生活,心情愉快。我还想参加大学生社团,进一步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对了,告诉大家,最近我们宿舍被评为“文明之家”!”这是一次课堂讨论中一位同学的发言。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离不开和他人交往,离不开和周围的人建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卫生学家丁瓒先生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人的幸福和才智来自人际关系,一个人的痛苦和不幸也常与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有关。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时,它会给人带来愉快、充实、幸福、成功、欢乐,并能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而当人际关系紧张、失调时,它又会给人带来烦恼、痛苦、失望、忧伤和阴影。
请先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身边有没有朋友?如果有,他/她是谁?(你不一定要写出具体的名字,比如写室友)你为什么认为他/她是你的朋友?第二个问题,请你写出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可以列举三个人。第三个问题,当你生活、学习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可能对谁说?为什么是这个人?
有人说人际关系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不完全对,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劳动关系,还有职业关系。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是指人和人之间由于沟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沟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爱和归属等需要的满足的心理状态。知、情、意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良好的心理关系表现为认知上彼此肯定价值,情感上彼此喜欢接纳,行为上彼此接近、愿意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不好是指认知上互相否定,情感上互相厌恶,行为上互相远离。
(一)人际关系良好的特征
1.感情相悦
即你喜欢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喜欢你。感情相悦,互相接纳,可以避免或减少人际间的摩擦与冲突,使交往得以良性循环。反之,你喜欢别人而别人不喜欢你,或者说别人喜欢你而你不喜欢别人,甚至格格不入,就交往不起来,一厢情愿地接触,最终还是要分道扬镳的。
2.价值观相似
即能吸引自己的人,必须是在价值观念、态度、信念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越相似,意见越一致,就越彼此喜欢。交往中,彼此价值观相似,不仅容易获得相互支持与共鸣,而且容易预测彼此的反应倾向,相互适应就比较容易。价值观相似的发现,会促进交往频率的增加,循环往复,彼此关系便趋向稳定。
3.两者关系
感情相悦和价值观相似,是人际吸引的两大心理机制,其功能的差异是前者作用于交往的前期,后者则常作用于后期。理想的人际关系是两机制同时发生作用,既感情相悦又价值观相似。异性交往中的相互了解、感情相悦和价值观相似,常常会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异性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对异性心理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进而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个别同学间的交往是这样,集体中大家的交往也是如此。
美国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人生是在交往中度过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必然与一定的人际关系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集体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有利环境:产生合力,使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群体的效能;形成互补和激励,使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产生激励向上的积极情绪;促进信息交流,使人们增长知识和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不良的人际关系则阻碍人自身的发展。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和人际关系息息相关。
人际关系就是对话。对话产生于对别人说话,且得到别人的回应。这是双向的过程,使两个人或更多人讨论关于他们的事。失去了对话中的某一方,人际关系就会中止。(Reuel Howe)
对话是直接和诚实的,要求非常的勇气,因为它是没有防卫的战门。(Poul W。Keller&Chaples T。Brown)
大学生从走进大学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许多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同学、新的室友、新的老师,等等。可以说,大部分人上大学之前或许对大学中的人际关系有过一个美好的想象:友爱、真诚、互助、和谐、融洽……然而,当走进新环境后,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就都活生生地摆在每个人面前。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常感叹:做人怎么这样难?
从心理素质培养的角度讲,大学生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交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展示。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的重视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开放的社会中,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为此,学习人际交往,提高交往中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般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
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2.情感探索阶段
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感情联系。随着双方共同的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人。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沟通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或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
在此阶段,交往的双方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已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三)需求关系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有的大学生看到人与人之间有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一面,就片面地认为人际关系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会相互利用就是搞好了人际关系。他们把庸俗的关系学与健康的人际关系学简单地划上了等号。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和别人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的需求,需求关系是人际关系的核心。人际需求关系可以分为包容关系、控制关系和感情关系三类。
1.包容关系
包容关系的基本行为特征是求助,一方有所求,一方有所予,如果彼此双方无所予求,就无法建立包容关系。出于这种动机产生的人际反应特征是沟通、融合、协调、参与、随同等,与此动机相反产生的人际反应特征是排斥、对立、疏远、退缩等。
2.控制关系
控制关系的基本行为特征是支配与依赖。每一个人都有支配他人的欲望,同样,每一个人也都有依赖于他人的心理,只不过由于环境和能力的差异造成支配和依赖心理强弱不同而已。在交往过程中,只有一方力图支配对方,而对方恰好企图依赖另一方时,才能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控制关系。否则,就会发生冲突或者疏远。而支配过强,令人不舒服、有压迫感,就构成操纵性,进而产生疏离感。
3.感情关系
感情关系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同情、喜爱、亲密、热心、照顾等。人都有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与此动机相反产生的人际反应特征是冷淡、厌恶、疏离、憎恨等。感情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交往的双方都是爱的主体,同时又都是爱的客体;双方都给予对方以爱,同时又都接受对方的爱。
人际关系中的我。每一个人都在一个人际关系网里面,你周围一定有一些重要的人物,亲人、朋友、老师等。现在你尝试着变换自己的角色来看你自己。用五分钟时间,每一个项目用三到五个形容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